登陆注册
1473400000053

第53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4)

牛头宗意者,体诸法如梦,本来无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迷之为有,即见荣枯贵贱等事。事迹既有,相违相顺故,生爱恶等情,情生则诸若所系,梦作梦受,何损何益?有此能了之智亦如梦心,乃至设有一法过于涅盘,亦如梦如幻。既达本来无事,理宜丧己忘情。情忘即绝苦困,无度一切苦厄,此以忘情为修也。[注释:《续藏记》第1辑第2编第15套第5册,436页。]

这是说,法融牛头宗认为,爱恶等情欲的产生,是主观迷妄的表现,是把本来空寂的事物,即心境本空(“本来无事”)执为实有,并着意区分为荣枯贵贱,表现出相违相顺的不同态度。这是形成人生痛苦的根源。应当明达“本来无事”,人生的枯荣贵贱都是虚幻的,应当“丧己忘情”,即应当认识到自己也是空的,是无我,

由此泯除情欲,不为情感所动。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灭绝造成人生痛苦的根由,根由消除了,痛苦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忘情”的修持方法。

法融牛头宗心性论的思想逻辑,是由“无心”而“忘情”。“无心”最终落实到“忘情”上,也就是说禅修的方法归根到底是在“无心”的基础上泯除情欲,超越爱恶,使心灵回是空寂。宗密评论牛头宗的主张是“休心不起”[注释:《圆觉经大疏钞》卷3之下,《续藏经》和1辑第14套第3册,279页。]。我们认为,这确是一种带有禁欲主义和虚无色彩,又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心性论。

三、无情有情

法融从“道”的普遍性观念出发,认为无情的草木也有佛性,也能成佛。《绝观论》说:“于是缘门复起问曰:‘道者独在于形器(一本作“灵”)之中耶?亦在草木之中耶?’入理曰:‘道无所不遍也。’”[注释:转引自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丛书·禅宗编》(一),247页。]又说:“问曰:‘若草木久来合道,经中何故不记草木成佛偏记人也?’答曰:‘非独记人,亦记草木。’”[注释:同上书,248页。]在法事融看来,道作为一种虚空性、理性,是万物成佛的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佛性,它是普遍地、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或者说一切有情和无情的事物都能合道,都能成佛。所以,法融牛头宗人有“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注释:转引自《荷泽神会禅师语录》,见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9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的说法,将青竹黄花同于法身般若。此宗从无情有性说又推导出“无情说法”,认为无情识的山川草木等也住于各自本分,也在说法。南阳慧忠禅师的思想与牛头法融思想一致,也主张无情有性说。他认为墙壁瓦砾就是佛心,就是佛性。无情常在说法,“炽然常说,无有间歇”[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38页上。]。后来苏轼更作偈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注释:《赠东林总长圭》,《苏东坡全集》上册卷13,193页,北京,中国书店,1986。]形象地描述了无情说法的情景。

法融没有展开论述无情的草木有没有心识以及如何修持成佛的问题,而是从道即宇宙本质、本性的存在方面推出“无情有性”的命题。这和道家的本体论思维方式是完全吻合的。法融从宇宙本体论的视角来论证佛性。他把心性论和宇宙论结合起来,给佛性论以宇宙本体论的根据。法融消除了有情与无情的区别,一方面强调有情众生的心性本空,另一方面又强调无情的草木也有佛性,也能成佛。这就推动了成佛内涵规定的重大改变,也推动泛神论倾向的流行。

我们可以看到,法融牛头宗的心性论是极富特色的。如果和当时道信、弘忍的东山法门作比较的话,这一特色就更为鲜明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理论上,道信、弘忍的心性论,奠基于本心的基础上,重视本心自性的作用。法融则讲无心、心寂、心空,即心性本空,又以“空为道本”,将宇宙本体性的“道”置于超越心物的最高地位,把心性论与本体论结合起来,并使心性论从属于本体论。这与达摩以来的重视自性妙用的禅法,颇不一致。在实践上,道信讲观心、安心、守一,法融则重在无心、绝观、忘情,两者也是颇不相同的。

法融的心性本空和无情有性的心性思想,虽然也受到后世某些禅师的非议诋毁,但是他富有道学—玄学色彩的“空为道本”、“无心合道”的思想,却深深地渗透到慧能门下,为洪州石头两系,尤其是石头希迁所兼融摄取[注释:牛头宗也由此而归于消失。],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禅风。

神秀的染净二心说

神秀(606-706),早年博览经史,后出家学佛。约50岁时随弘忍学禅,成为弘忍禅师门下的上首弟子。史载,弘忍禅师曾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注释:张说:《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铭并序》,《全唐文》卷231,2334~2335页,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2。]神秀尊奉《楞伽经》的思想传统,又以《大乘起信论》为先要,弘扬心净尘染,离念净心的观心禅法。因神秀与慧能、神会禅法的歧异,弘忍门下发生了分裂,形成了南北之争,以致有“南能北秀”之称和“南顿北渐”之说。神秀实为当时北方禅学首座,也是中国禅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神秀著作,史载不一。《楞伽师资记》谓神秀“不出文记”,似乎没有著作;可传世的有《北宗五方便门》,晚近又在敦煌发现写本《观心论》一卷,这些可能是神秀门下记述神秀说法整理而成的作品。据现有史料来看,神秀心性论的中心思想是染净二心说。

神秀禅修的终极目标是成就佛果,而成佛的关键,在神秀看来是“心”。他说:“心是众善之源,是万恶之主。……常乐由自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注释:《观心论》,《大正藏》第85卷,1273页上。]意思是心是善法恶法等一切诸法的根本,佛法和众生的善恶行为及其结果,都是由心决定、由心产生的。又说:“佛者,觉也,所谓觉察心源,勿令起恶。”[注释:《观心论》,《大正藏》第85卷,1273页上。]所谓觉悟成佛就是觉察自心的本原,不生起恶念。又据载,神秀还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注释:《景德传灯录》卷4,《大正藏》第51卷,231页中。]认为自心本有佛法,不应向外求佛。这是继承道信以来的东山法门,着意追求自心的觉悟,不应向外求佛。这是继承道信以来的东山法门,着意追求自心觉悟,也就是超越了单纯的坐禅、冥想,转而深入探索带有形而上性和绝对性的自心,探索自心的体用及其相互关系和转化,以成就佛果。《观心论》有一段重要的话,文说: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了于四大五蕴,于空无我中,了见自心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其净心者,即是无漏真如之心;其染心者,即是有漏无明之心。二种之心,法尔自然,本有俱有。虽假缘和合,本不相生。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真如自觉,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盘乐。若随染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于是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心为五阴黑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了。”又《涅盘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明覆故,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智惠明了,离其所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显现诸功德树,涅盘之果,因此而成。[注释:此处引用《观心论》,所据版本为(伯4646)《敦煌宝藏》第134册,217~218页,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菩萨摩诃萨”,指求无上菩提的大乘修行者。“深般若”,指深妙的真如之理。“波罗密多”,是从生死的此岸渡至解脱的彼岸。“四大五蕴”指的是人身。“三界”,指众生所居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一段话是神秀心性论思想的基调,其思想要点有二:

其一,自心的体用关系。神秀认为,自心是体,自心体的用为净心与染心二心。又认为,用由体起,但体与用不可混同。犹如明镜,它的体是本有清净性,它的用是一视同仁地把清净东西和污染东西都映现出来。明镜映现出污染东西并不说明镜的体也也是染污的,两者是有区别的。这也就是说,在神秀看来,净心是自心心体的作用,净心与自心二者是统一的。染心对心体则有覆障作用,净心与自心二者是统一的。染心对心体则有覆障作用,若心体为染心所覆,就不能显现出来,因而也不能得到解脱。心体虽受染心覆障,但其清净本性并不受渗透、污染,并不发生变化。心体若离开染心的覆障,也就显现功德,而得解脱。前面我们论及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文中讲了心体心用,其心用是指心的恒寂作用,是完全与清净体性一致的。神秀则继承《大乘起信论》和弘忍的染净二心论,讲净染两种对立的作用,也就是由一心而展开为二心了,这种心的二元论倾向是禅学心性论思想的重要观念。

其二,染净二心的相互关系。神秀认为二心性质不同,互不相生,二者是独自共存,而不是互相派生的关系。二心同是自心的作用,因而都是本来具有的。染心会造恶业,若随着染心造作恶业,就是凡夫,就会限入生死轮回的种种苦难之中。净心喜造善业,若随着净心造作善业,就是圣人,就能超脱苦难而进入涅盘境界。“心为出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开津。”[注释:《观心论》,《大正藏》第85卷,1273页上。]神秀认为,依染心而受苦难,依净心而得解脱,二心性质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神秀着重运用《大乘起信论》的染净二心说来建构其心性论的思想体系。上述引文表明,神秀把净心、真如心、真如体、金刚佛性、佛性、觉都视为同一层次,甚至是同一意义的概念,也就是把道德清净、智慧觉悟视为人类最深层的本质,从而为众生成佛提供了形而上的主体性根据。同时,神秀又十分重视对染心的内涵、表现、体性和危害的阐述。《观心论》述及由染心生起八万四千烦恼和如恒河沙数无量无边的情欲、恶念。这些烦恼、情欲、恶念,归结起来,就是贪、瞋、痴“三毒”。而三毒又和“六贼”相连相通,三毒“若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其六贼者,则名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损真如体,故名六贼。”[注释:同上书,1270页下。]。“六根”,指眼、耳等感官和思维器官及其认识能力。“六识”是指六根的认识作用、内容。“六贼”,本指产生烦恼根源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以眼等六根为媒介,能劫夺善法,产生恶法,故譬喻为贼。由此也进而以“六识”为“六贼”。在神秀看来,人的见闻觉知都是贪著外境,犹如是贼,危害极大:“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及以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道,受诸苦恼。……求解脱者,除其三毒及以六贼,自能除一切诸苦。”[注释:《观心论》,《大正藏》第85卷,1270页下。]据此,灭除三毒,清净六根也成为神秀禅修的根本内容。又,染心是用,是以自心为体的。这也就是说,三毒、六识都是众生本有心灵偶然妄动所导致的结果,其根源在于自心。染心是一种作用,一种现象,它本身并非自体。《大乘起信论》和《观心论》都称,三毒、六识如同狂风,激起海面千重浪。认为三毒、六如同以海水为自体的波浪,若能观照波浪本来是海水,那么也就认识到狂风空无自性了。同样,若能洞彻三毒、六识只是自心的作用,那么也就明了三毒、六识本无自性,而不能独立自存了。由此,排除三毒、六识,追求觉悟原本自心,成为神秀禅修的基本方法。

同类推荐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热门推荐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 随身空间:重生女修仙

    随身空间:重生女修仙

    人生犹如蜡烛一般,死了就像灭了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她偏偏却像小强一样,死了然后又活了。身世神秘,千世轮回,万般劫难,终成正果。他冷酷无情,狠辣无心,却偏偏将她一人置于心间脑海,除了她此生无求。种族覆灭,差点灰飞烟灭,单凭着一股惊人的意志,她靠残魄重生。这一世,她必如凤凰涅槃,笑傲天下。 包月新书《天降横财一千亿》求收,求评,求围观。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香烟的寂寞

    香烟的寂寞

    我叫水印,眼角下有颗银白色的泪痣,有人说长泪痣的女人一生难以幸福。我确实从开始便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神经质的妈妈也在一次意外中堕楼身亡。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起起伏伏……
  • 邪王毒妃:强宠废材嫡女

    邪王毒妃:强宠废材嫡女

    她带着元素戒穿越异世,从此呼风唤雨掌控雷电!他是表面纨绔实则凶狠的废材小皇叔,他对她笑得妖孽:“你要对人家负责!”她眉角狠狠一抽:“我对你没感觉。”他邪魅一笑,张开丰厚的羽翼猖狂道:“江山为聘,天下为嫁,若想在这九州大陆肆意妄为,你……非我不嫁!”
  • 落魄格格凤凰命

    落魄格格凤凰命

    她,出生皇家,生母却是不起眼的小主,本应受封为公主却因母妃身份成了云国的格格。用计平乱后宫、得到太后庇护,背后神秘的身份,她最终成为公主,母妃也在皇上驾崩之后受封为梅太妃。成年后,她远嫁燕国和亲,后宫艰险,她步步为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西游记传

    西游记传

    《西游记传》,明代神魔小说。叙述孙悟空出世,学道,闹龙宫,搅地府,又大闹天宫。被如来压于五行山下;接写观音寻找取经人,魏征梦斩泾河龙,唐太宗入冥,玄奘应诏取经。主要部分为唐僧师徒去西天路上的经历,战胜诸多妖魔,最后取得真经送回东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火爆王爷下堂妃:替嫁小丫鬟

    火爆王爷下堂妃:替嫁小丫鬟

    “王八爷,你……给我滚!”火爆王爷步步紧逼,她险些丢了命。他是八王爷,不是王八爷!这死女人!“女人,装什么清高,竟然敢替嫁进我王府,不就是为了引本王的吗?”他残忍的笑容凝固在唇角,看着她满身的青痕……自此那一刻,她决定要报复他。传言这王爷杀人不眨眼,怪不得将军府的小姐誓死不嫁,却让她从将军府替嫁过来了,果然是杯具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