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37

第37章 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1)

中国佛教学者继承了印度佛教心性论的概念、范畴、命题和思想,并加以发展,进而构成了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复杂而庞大的佛教心性论体系。要从整体上剖析和把握中国佛教心性论思想,最根本的途径之一是找出心性论体系的范畴,论述其涵义与实质,并揭示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要通过研究心性论体系的思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把握整个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中国佛教心性论是以心和性两大范畴为基点,向多方面展开的:心的内在外在展开,性的内在外在展开,以及心性的联结展开。这种辐射式的展开涉及了心性论的各个方面,从而交织成心性论不同层次的范畴网络结构。

心与性是一,还是二?这是佛教内部长期探讨争论的问题之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心与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概念,心为性的载体,性是心的本质。另一种认为,心与性相通,心指本心,性指本性,本心与本性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概念,同指众生本有的不变的真实心性。所以“明心”和“见性”是一回事。讲心就是讲性,讲性也就是讲心。这两种说法也有共同之处,就是心性连说。至于心性是指心的本性,还是指心即是本性,需要精细的察别。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先将难以分开的心性姑且分为心和性两个方面来论述,然后再加以综合论述,以展现心性论范畴体系的基本面貌。

“心”范畴的展开与关联

在中国佛教哲学中,“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是主体性的标志,成就佛果的关键。多数中国佛教学者认为,心虽有认识区别事物的功能和作用,但心既不是一块白板,也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人性(尤其是佛性)的真正承担者。因此,心也就是性,心性合一。人们应当返回自己的心灵世界求得自我觉悟,实现自我内在超越,成就自身的理想人格。下面我们将通过心范畴的展开来展示心的涵义、性质、类别、价值和功能。

佛教通常所讲的“心”大约在以下一些不同的意义、指谓:(1)“肉团心”,即物质的心,心脏。(2)相对于肉体(肉身)而言的“缘虑心”,即具有思考作用的心,主要是指精神活动中的意识功能。(3)“集收心”,指积集种子生起现行的第八识。(4)“如来藏心”,即众生乃至宇宙万物中具有真实本性的真心。[注释:详见《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1,《大正藏》第48卷,401页下。]一些教派认为,众生就具有这种能开显自己佛身的自性真实心。此外“心”有时也指核心、中心的意思。佛教重要经典《般若心经》所标的“心”,就是取般若皆空的心髓精要之意。以上心的前四项意义中的第一项不具哲学意义,也是佛教较少使用的。后三项则都具有哲学意义,与佛教心性论直接相关。又,上述第一、二项的区别是相对的,佛教通常视心为心理和生理两种成分组成的复合体,是意识及其“根”亦即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心脑细胞的合成体。佛教论心,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对治众生视心为永恒的实体,以揭示心无独立的实体,从而破除神我观念。然而它又强调心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扩展到无尽的方面,且能延展到人的寿命终了之后,这又使心带有实体性的意义了。

印度佛教通常把“心”的结构分为两个方面:心王和心所(心数)。“心王”是指六识或八识的识体而言,“心所”指从属于心王的种种复杂作用。前者是精神主体,后者是精神作用;前者从总体把握对象,是具有综合性的精神主体活动,后者则取对象的整体或部分,是比较细微的精神作用。心王与心所的关系是,心所从属于心王,其作用也与心王相应而同时存在,至于二者如何相应,以及异同关系,大小乘佛教各有异说。中国梁武帝萧衍则把心分为体用两个方面,认为心的体是不变的、不迁的,而心的用是变化的、有生灭的。[注释:详见《立神明成佛义记》,《弘明集》卷9。]

印度佛教还根据不同情况对心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分为二心、三心、四心、五心、八心乃至十六心等。其中有的又从不同角度再作出不同的分类。但最重要、最常见的是将心分为真心与妄心,这也是中国佛教学者所最重视的分类。真心与妄心也称为净心与染心、清净心与烦恼心。所谓真心是自性清静而又恒常不变的心,妄心则是虚妄不实而又生灭变化的心。中国佛教不同派别对真妄二心的说法也不尽相同。如地论师以第八阿赖耶识为真识(真心),而摄论师则以前八识为妄心,另立第九识阿摩罗识为真心,楞伽师又会通上述对立的二说。又如《大乘起信论》提出一心而有染净二分的说法。也有持人心或真或妄一分说的。对于真心与妄心,佛教不同派别也赋予不同的内涵,如说真心是无烦恼,或法是不贪执,或说是不谋划等。对妄心说是烦恼,或说是贪执,或说是谋划等。真心与妄心直接关系着能否“成佛”,以及如何成佛,因此佛教学者都极为关注这一问题。

真心除清净心外,还有菩提心、如来藏等同义的名称。菩提,是指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菩提心即是成佛的种子。如来藏,是指一切众生的烦恼身中,所含藏的自体本来清净的如来(佛)。如来藏虽含在烦恼中,但又不为烦恼所污染,具有本来清净和永恒不变的本性。中国佛教学者多半认为,真心即人心,是成佛的根据,万有的本原,因此最为重视真心。如禅宗的自心、本心、平常心和佛心诸说就是佛教真心说的变相。所谓自心,即众生自身的心。所谓本心,是说众生的自心是本来如此,本来清净的。平常心是说众生当前的心本来就是觉悟的,这种具体而平俗闲常的心就是佛心。佛心是指即心是佛。可以说,禅宗的这种思想是佛教心性论的重大变革与发展。

以上是就心本身的内涵而展开的一些重要范畴。根据佛典所述,由心向外展开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精神领域内部,心与意、识、神的关系;二是心与外界万物,即心与物的关系;三是心与万物的理(本质、本性)的关系;四是心与佛的关系。

心与意、识。上面提到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认为心、意、识三者是同义而异名,并没有本质区别。后来提倡八识说的大乘唯识宗则加以区分,认为“心”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产生一切万物的根本识,“识”指前六识,“意”专指第七识,心与意、识并不相同。心与意、识的关系是,心为精神的主体,意、识为精神的两种不同作用。意、识都从属于心主体。意与识的区别是,意是思维度量的作用,侧重于记忆、计量、执著,以我执为特征;识是了知识别的作用,通过分析、分类,对外境对象具有认知的作用,即以了别为特征。此外,识又有广义狭义之别,有专指前六识的,或指第八识的,也有泛指全部心理活动的,如“万法唯识”的识即是广义的。

心与神,中国佛教学者一直主张神不灭论,尤其是东晋以来发生神灭神不灭之争以后,更为明确坚定。他们还认为精神与心不能分离,因此也经常是心神连用的,如若分开用,则心与神同义,神为心的别名。如说“妙神”、“妙识”、“神识”、“识神”,都是指微妙的心。又如《宗镜录》说的“识精”即识知精明,就是指众生的真心[注释:《宗镜录》卷3云:“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大正藏》第48卷,430页中)]。在中国佛教学者看来,不灭的“神”即神妙的心,是众生成佛的主体。

心与物。一般地说印度佛教根据缘起论认为,心与物即意识与物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且心与物都是空无自性能的,表现了二元论与空论的倾向。大乘佛教唯识宗转而强调“唯识所变”,认为物质是意识的变现。所谓“唯识”有两重意义:一是不离,即万物都不离识而存在;二是所生,人们所见的种种万物都是由于主观妄念所产生的种种差别、种种境相,表现出唯心论的立场。此外,佛教虽然并不主张心或意识是唯一的存在,但是由于佛教的宗教实践的需要和方法论的特征,总是特别强调心的主体性、根源性和决定性的意义,而往往倾向于唯心论。

中国佛教主流学者一般都强调人心、真心是万有的本原,突出心的作用。如天台宗人有“心具三千”说[注释:详见本书第二十六章第三节第五部分。]。“三千”即泛指宇宙万物,认为于众生日常的刹那心中得以呈现宇宙万物,强调万物摄于自心,高扬心的主体性、包容性的功能。禅门也说心是“物我同根”的根,无限广大的万物都不能置于自心之外,从这层意义上看,可谓“心外无物”,或者说“心即世界”。中国佛教主流派所讲的心既具有万物本体的意义,又指个人自心的觉性、灵明、道德意识。并认为,万物不能离开这样的心而存在,而这样的心离开万物也不能存在,突出地强调“物我一如”、“物我无差”的心物一体性。

心与理。“理”,指万物的本质、本体、道理、真理。从思考心的本质出发,就会推演出心与理,即心与万物的本质是否同一的问题。中国唯识宗认为心与万物本质并不相同,心不完全等同于理。心与理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就是说二者既有区别又互相关联。天台、华严和禅诸宗认为,众生的心和宇宙万物都含有如实本性、本质,从而主张心与理是等同的,进而提倡众生应返本归源,以求得解脱。这也是天台、华严和禅三宗与唯识宗的主要分歧所在,是中国佛教心性学说中的重大争论问题。

心与佛。一般来说,印度佛教认为众生心的本质是清净的,具有成佛的可能,并有依心成佛的说法。但大乘唯识宗认为有一部分人(一阐提)断了善根,永不能成佛。中国佛教多数派别则认为众生都能成佛,热心宣扬《华严经》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0,《大正藏》第9卷,465页下。]的观念。如天台、华严和禅诸宗就提倡这种思想,强调佛心与凡心为一,主张即身成佛。禅宗主张“即心即佛”,认为无论众生心,佛心,其心体无异,心即是佛,若不了解即心即佛的道理,不识自心是佛,就犹如骑驴而觅驴,难以成佛。宋代以来,中国佛教学者还以心去沟通儒、佛、道三教,强调心是能佛、能儒、能老的基础,是三家同道的根据。[注释:参见《长松茹退》,《紫柏老人集》卷9,31页。]

“性”范畴的展开与关联

佛教言“性”,多系体的意思,提本来具有的无所谓变化的实体、本质。如“法性”为事物的实体、本质,“心性”为心的实体、本性。“性”通常与“相”(形相)相对,有时性与相也可以互用,如“诸法实相”,即诸法实性。所谓性通常有三种意义:一是不变不改的性质,也就是本来具有、不依因缘而起的自存本性;二是各类事物所具有的性,“性分”;三是指绝对的真理,真实无妄的理性。此外,佛典中所讲的性,有时是指德的意思。如善、恶和无记三性的性字就是德的意思,即指德性而言。性还指男女的爱欲。佛教认为这是妨碍修持的行为,所以出家信徒有“淫戒”之制,在家信徒有“不邪淫戒”的夫定。我们这里所讲的性,是佛教通常所指的“体”的意义。上面提到,在佛教哲学中,心与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里讲的性主要是指心的性,心的本性、本质。在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看来,众生的本性是生命真正的主体,是众生的真正自我。心性既离不开众生而存在,又被视为独立的绝对的实体;心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又是人之成佛的真因。下面我们以众生的本性为中心来展开论述性范畴。

心性与法性。性,作为万物的自体本性,首先是指法性而言,如前所述,法性是指事物恒常不变的本质。心性是众生心的本性,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法性的一种。心性虽以法性为基础,但又有所不同:法性是万物的本性、本原,心性是众生的本性、本体,也就是成佛的真因(佛性)。佛教着重论述的是心性,但也时常论及法性,有的佛教学者还以心性代法性。

同类推荐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热门推荐
  • 逍遥仙侣传:轮回

    逍遥仙侣传:轮回

    “轮回”的梵语为sam!sa^ra。音译僧娑洛。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转,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历经了万年浩劫之后二百年的人间界,神秘少年轩辕十三来到人间界后,面对这一切又将会谱写出怎样的故事呢?正可谓:修仙路漫漫,谁能与我相伴?纷纷乱世,孰是孰非?斩妖除魔,红颜相伴,只为心中一个信念,且看平凡少年不平凡的修仙之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妃常霸道:傻女戏冷王

    妃常霸道:傻女戏冷王

    “皇上,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谈谈。”“哦?”某男挑眉,放下手里的事情,”谈什么?”某女死死盯着某男:“为什么我爹是宰相但是俸禄那么少?为什么我身为皇妃,俸禄连你那些小三的一半都没有?”“什么意思?”某男挑眉。“你懂得!”某女哼哼两声,转头,离去。某男沉思,赐给那些妃子一箱的珠宝也比不上她的一小盒啊!某女郁闷,她只知道多少,哪知道珍贵!她又不是鉴宝专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一个出苦大力以求草间存活的女子,在浮躁的多伦多过着浮躁的生活。在城市中寻找一个不再流浪的归宿,一场如游戏般的邂逅,两段难于举棋的交融。苦等一句曾经爱过,却换来是永不相见。爱是一种让你享受欢愉和痛苦的过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恶魔王子在身边

    恶魔王子在身边

    “白痴男,你怎么会在这?”我先发制人的询问道。“谁允许你出现在这的?”嗜血的杀气。“我在不在这关你屁事?你先回答我。”“马上给我消失,别以为我不打女生。”“恩,他为什么会在这?”我指着白痴男问阿姨。“这是本少爷家。”也不知道自己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竟然遭到如此报应,不远千里来寻找救命恩人不成,却阴错阳差的住进了该死的尹曦澈家里,有钱了不起吗?长得帅了不起吗?欺负我有糖吃啊。-------------------------“最好离我远点,否则有你好看,还有,别爱上我。不然你会死的很惨。”他面无表情,语气冰冷的警告着我。“哈,最好这样,这也是我所希望的,本小姐心有所属,你放心好了。”“呵,那最好。”他嘴角挑起一个不屑的弧度,好看而冰冷,让人看着只打寒战。------------------------救命恩人多次寻找未果,我决定死马当活马医,来个一步到位,登报寻找相亲。前几次来找我见面的竟然都是大叔级别的,拜托,您来之前没看到报纸上的要求吗?老眼昏花。这些都不足以让人生气,最可恨的是后几次见到的都是极品帅哥,正当和帅哥相谈甚欢准备问及往事之时,这个该死的尹曦澈又一次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我的好事。“晓璐,怎么出门也不说声,害我好找。”“你是谁?我又不认识你?”“真是任性,孩子都有了,还说不认识。”“妈咪……”“啊……哪来的孩子?”某蓝其他文文《太子,为师教你别得瑟》http://m.pgsk.com/a/276130/某蓝新开的坑,强烈推荐大家收藏下,嘿嘿。保证按时更新哦。因为群里没人说话,蓝就解散了,亲们有事可以留言哦,每条蓝都有认真看。也可以加我qq:1435005658,千万不要加群了哦,多谢合作。o(∩_∩)o推荐好友文文:《冷酷王子的冰山公主》厌_丗http://m.pgsk.com/a/261390/《恋上你的天》爱的城池http://m.pgsk.com/a/284472/
  • 阴差阳错结良缘:妻为君纲

    阴差阳错结良缘:妻为君纲

    他,紫陌,是瑞王国的三王爷,却无法支配自己的婚姻,明明不爱她,却必须娶她为妃,只因父皇的一道圣旨,便与自小青梅竹马的爱人分离。她是他新娶的王妃,而在新婚夜他却只是掀了她的喜帕,微笑着看她,好看的双眼里带着疏离和冷漠,“从此以后你就是这个王府的女主人,你需要什么吩咐管家就好。”然后便急忙转身离开。从此他就像避瘟疫般避着她,而她也乐得逍遥,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命运并不想让她如此平静的度过,突然有一天,他来到她的房间,微笑着对她说,“我要娶菲儿为我的侧妃。”“好啊。”沐红尘开朗的笑着,爽快的回答,让他为之一愣。从此她的生活失了以往的平静,而命运到底要将他们带往何处呢?此文属于慢热性,文风较轻松柔和,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了攒起来看,后面的故事会更精彩的~00~!
  •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青少版名著)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青少版名著)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讲述了英国绅士福克先生以两万英镑为赌注同朋友们打赌,只用80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小说以打赌开头,中间穿插探险故事、异域风情、爱情故事等。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作品形象而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开创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