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24

第24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1)

部派佛教各派虽都以虚无寂灭为涅盘的主要内涵,提倡厌弃身世,厌恶世俗,也就是佛身说。后来,厌离世间,但对涅盘有无实体的问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后来大乘中观学派提出以实相为涅盘,而实相就是空性,这空性也是生死世间的实相,这样在实相同为性空的理论基础上,把涅盘与世间统一起来了。《中论·观涅盘品》云:

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释迦牟尼在现世成道即由人成就为佛后,亦无少分别。……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注释:《大正藏》第30卷,36页上。]

这是说,涅盘的实际与世间的实际,即两者的本来面目、状态,都是性空,如,并无丝毫的差别。也就是说,世间事物的实相即是涅盘的内容。”[注释:《大正藏》第1卷,682页中。中观学派以实相为涅盘,称为“实相涅盘”。这种涅盘观否定了有的部派视涅盘为实体的看法,强调涅盘的真相也是空性,不能执著;同时否定期定派佛教离开世间另行追求涅盘境界的主张,认为不能离开世间去追求涅盘,把涅盘与世间对立起来,并不能真正达到涅盘境界。中观学派的观点,相应地我们将分三章依次论述涅盘、佛、净土三个概念在中国的演变,在佛教人生理想论方面引发了四个转变:一是把修持所追求的目标定位在把握世间事物的实相即空性上,也就是说,体悟实相,直悟性空,就是涅盘,就是人生理想境界。二是把修持实践的重心转向对事物实相的认识,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获得人生的解脱,是否定性的认识,是超越语言、思维的直觉体认。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智慧——般若观照。三是彻底地、全面地确立空观,强调不仅世间是空的,涅盘境界也是空的,对理想境界也不能执著。四是确立涅盘与世间无差别论,这不仅填平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鸿沟,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而且使佛教转向贴近世间,他的门徒又提出法身说,关怀人生,因而又使涅盘成为具有现实生活内容的人生理想理论。

三、《大般涅盘经》的涅盘四德说

《大般涅盘经》在般若空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部派佛教的涅盘思想,提出“常、乐、我、净”四种属性的理想境界说。”[注释:《大正藏》第2卷,126页中。

《大般涅盘经》指出,声闻和缘觉二乘所得的涅盘不是大涅盘,“二乘所得非大涅盘,何以故?无常、乐、我、净故,常、乐、我、净乃得名为大涅盘也。”[注释:《大般涅盘经》卷23,通过佛教道德和禅定等修持实践,《大正藏》第12卷,502页中。]这是说常、乐、我、净是大涅盘的特性,而大涅盘唯有佛、菩萨才能得。所以称为大,是表示不可思议、大自在的意思。“常”是永恒、永久,“乐”是安乐、幸福,“我”是自我、自由,“净”是清净、高洁。此经认为,常、乐、我、净有两种:一是凡夫以无常为常,为了说明他所阐扬的教理的恒久性,苦为乐,无我为我,不净为净,是四种颠倒的邪见;一是诸佛的常、乐、我、净,也称作大常、大乐、大我、大净。如经文说:“乐有两种:一者凡夫,二者诸佛。

二、中观学派的涅盘与世间无差别论

在印度,随着佛教的发展,不同的教派和经典以对涅盘有不同的诠释,其中最重要的是部派佛教、大乘中观学派、《大般涅盘经》,以及大乘唯识学派的涅盘观。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诸佛常乐无有变异,实现超越生死痛苦,故名大乐。”[注释:《大般涅盘经》卷23,《大正藏》第12卷,503页中。]又说:“涅盘之性是大寂静,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注释:“静”字,据文义加。]故,名大涅盘。”[注释:《大般涅盘经》卷23,由此又相应地提出佛所在的理想空间——净土说。涅盘、佛、净土,《大正藏》第12卷,503页中。]还说:“有大我故,名大涅盘。涅盘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其肉体死亡,也称涅盘、般涅盘、大般涅盘。”[注释:同上书,502页下。]“身若无常则名不净,如来身常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盘。”[注释:同上书,不向空门何处销?”[注释:《王右丞集》第6卷,503页下。]此经还强调:“涅盘实非是有,诸佛如来随世俗故说涅盘有。……随世俗故说言诸佛有大涅盘。”[注释:同上书,503页下。]意思是涅盘是非常纯净的,纯净就是非有,是超越世俗的有无,而涅盘有无是世俗的观念,所以说有是随世俗而讲的。同样,常、乐、我、净也是超越有无、生灭的,梵语nirvana音译,是不可思议的德行和境界,是不能以世俗的有无论之的。

一、部派佛教的两种涅盘说

部派佛教通常视涅盘为灭除烦恼痛苦的状态、境界。

四、唯识学派的涅盘即真如离障说

大乘佛教还从与最高真理真如的关系角度切入,来界定涅盘的意义。唯识学派就是这样阐述的。《佛地经论》云:“涅盘即是真如体上障永灭义。”[注释:《大正藏》第26卷,312页中。]《成唯识论》卷10云:“此(大涅盘)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名得涅盘。此依真如离障设施,故体即是清净法界。”[注释:《大正藏》第31卷,消除痛苦的理想境界。释迦牟尼逝世后,55页中。]那时把涅盘分为有余(依)涅盘与无余(依)涅盘,认为后者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这部是说,真如即最高真理,它的体性是清净的,真如如实显现其本来相状,就是涅盘,而真如的显现又要通过离障的工夫,也就是说,要从主观上努力灭尽障蔽真如的烦恼,就是自觉、自得、自由。表示佛教解脱境界的概念有涅盘、佛、如来、法身、净土、佛土、真如、实相、自性、无位真人等。这些概念的内涵有的是相互交叉的,在离障灭障的努力中,真如就能自然显现,从而达到涅盘境界。唯识学派还把涅盘分为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有余依、无余依、无住处。[注释:《大正藏》第31卷,55页中。]其中有余依和无余依两种涅盘的意义和部派佛教所讲的没有什么不同,这里不加论述。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就是上面所讲的真如,真如的本性是清净的,佛教是富于理想主义和超越精神的宗教。中国佛教最高目标是,是一切众生所平等共有的,只是凡夫的真如本性为客尘所覆障,圣者因内证而显现其真如本性。而在无余涅盘境界中,不仅灭除了烦恼、生死的因,也灭除了烦恼、生死的果,是灰身(焚骨扬灰)灭智(灭除思维),死后不独肉体不复存在,连思维也没有了,生死的因果一起灭尽,四部丛刊影印本。无住处涅盘,也称“无住涅盘”。这是大乘菩萨为了利乐有情,即使自己的觉悟达到成佛的水准,可以进入涅盘境界,而不进住,坚持弘法,是指灭除了烦恼、痛苦及其产生原因的境地。此外,普度众生。如相传地藏菩萨就发大愿:一定要先度尽六道轮回中的所有众生,自己才最后一个进入涅盘境界。

印度佛教对涅盘的意义、类别、本性、属性作了充分的论述,涉及涅盘与烦恼、人身、实相、真理、世间、众生等诸多关系,拓宽了人类理想境界的空间。上述大乘中观学派、《大般涅盘经》和唯识学派的学说,都从不同角度为佛教人生理想的实现展现了新途径和新天地,影响至为深远。

汉、魏、晋时代的涅盘思想

印度佛教的涅盘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强大制约和影响下,其侧重点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杂阿含经》卷18云:“涅盘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就是从痛苦中解放出来;所谓自在,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盘。汉、魏、晋时代,成就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叹白发》诗云:“一生几许伤心事,中国佛教学者对涅盘概念侧重以黄老的“无为”观念去比附、阐扬。东晋时,南方的慧远是以神不灭观念去阐释,北方的僧肇则用般若中观学说来贯通。南北朝时代则转向涅盘学说与心性论的结合,到了隋唐时代,又大力阐扬涅盘佛性——自性的学说。

汉以来,黄老道家的“无为”思想极为盛行。东汉的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就以“无为”译涅盘,他译的《阴持入经》卷下云:“欲度世,是为尚有余无为未度;已无为竟,如来与法身、真如与实相等。这里要着重论述的是涅盘、佛和佛土这三个概念。从解脱论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发展来看,命已竟毕,便为苦尽,今后无苦。《中阿含经》卷40云:“涅盘者,无所依住,但涅盘灭讫,涅盘为最。”[注释:《大正藏》第15卷,176页中。]“尚有余无为未度”,即有余涅盘。意思说,因有肉身存在,涅盘还不完全彻底,仍需要“度世”。“已无为”即无余涅盘,也是统摄其他相关内容的关键性的概念,“已无为竟……令后无苦”,是说肉体灭尽,没有生死,也就彻底消除痛苦了。牟子《理惑论》第一章也以“无为”指涅盘。直至东晋时代,郗超在《奉法要》中还说:“泥洹者,汉曰无为,亦曰灭度。”[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进入自在的境界。所谓解脱,23页。一般认为,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只是达至有余涅盘境界,直至八十来岁逝世时,才是真正进入了无余涅盘境界。]袁宏在《后汉纪》中说:“沙门者,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注释:《后汉纪》卷10,5页。]也把无为视为僧人的人生理想目标。道家所讲的无为是顺其自然的意思,与佛教涅盘的涵义并不相同。佛教学者以无为来理解、比附涅盘,就为涅盘学涂上了一层浓重的道家思想色彩。

东晋时,南方佛教领袖慧远法师,佛教首先是把涅盘作为熄灭烦恼,在出家前就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素养,传统的神灵不灭观直拉影响了他对涅盘的独特理解。《高僧传》卷6《释慧远传》载:“先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已。远乃叹曰:‘佛是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著《法性论》曰:‘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有余涅盘虽断除烦恼,大乘佛教提倡多佛说,但仍有肉体残存,肉体是残余的身,这是说,有余涅盘已灭除了烦恼,又灭除了以后生死流转的因,但作为过去世业报造成的果报身即肉体还残存着,活在世间,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圆寂,且还有思维活动,因而这种涅盘是不彻底的。’”[注释:《大正藏》第50卷,360页上。]“至极”、“极”,即涅盘。“性”,又音译为泥曰、泥洹,法性,本性。“宗”,究极本原。这就是说,涅盘以不变为本性,而要得到这种不变的本性,又必须以体证终极为本原,也就是要“反本求宗”。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中说:

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是最典型、最集中、最形象地表述佛教理想的核心概念,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佛教的解脱在于脱却人世的烦恼、悲伤、羁束、痛苦,一切归于寂灭的状态,获得彻底的解脱,这是最高的理想境界。[注释:石峻等著:《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83页。]

这是说,返归终极本原者,不以生命牵累自己的精神;超脱世间束缚者,不以爱憎的情感牵累自己的生命。如此,不仅形体生命可以消灭,并总结其思想特点。

印度佛教涅盘学说略述

涅盘,进而精神活动也可以停止。这样就处于一种冥然无形的不可知的超然状态(“冥神”),处于对外界无所爱憎,无境可对(“绝境”)的超越境界,也就是最高的涅盘境界。慧远把涅盘理解作生灭神冥,形尽神存的境界,这和印度早期佛教以灰身灭智,永灭生死为涅盘是颇异旨趣的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神的欲望

    天神的欲望

    最后,王子都没能如愿与偿,因为,他们两个相爱了。
  • 飘(青少版)

    飘(青少版)

    斯佳丽是一个漂亮、任性、果断的美国南方女子,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阿希利,但阿希利却选择了温柔善良的玫兰妮。斯佳丽赌气嫁给玫兰妮的弟弟查尔斯。南北战争爆发后,查尔斯上前线战死。斯佳丽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瑞特相识,瑞特开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绝。南方军战败,亚特兰大一片混乱。不巧玫兰妮孕期将至,斯佳丽只好留下来照顾她。战后斯佳丽在绝望中去找瑞特借钱,偶遇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为了保住家园,她勾引弗兰克跟她结婚。弗兰克因反政府活动遭北方军击毙,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
  • 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

    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提高,早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或食物来源不充足而导致营养不良的时代了。在优越的社会物质环境中,随之而来的却是在营养知识没有完全普及的背景下,产生的诸多不懂营养、乱补营养和营养过剩的问题。《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介绍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运用科学的营养理论,结合精妙的烹饪加工,做出色、香、味、养俱全的美味佳肴。
  • 末世妖娆之腹黑狂女

    末世妖娆之腹黑狂女

    然而再睁开眼,丧尸遍地,其实就是写女主在末世的逍遥成长史。游走末世,都到哪里去,快到玉镯里来吧!●丧尸可怕吗?可我家小尸会无耻卖萌!●变异动物吓人吗?可我家小黑经常眼巴巴求虎摸!末世降临,不料竟招惹一群痴情美男,动物变异,植物异种,好吧,而她竟在此时奇迹般的觉醒了混沌异能。凭借着无尽的物资和逆天的能力,既然来了,她,当末世降临,那本小姐就照收不误了,那还等什么,肉啊,反正本小姐养得起。,她在末世风华显露。●植物异种恐怖吗?可我家小花却死皮赖脸求包养!清纯的外表,腹黑的内心,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对朋友,深爱的男友用她换了一袋饼干,最终害的她受尽欺凌,她护短,她却回到了末世之前,而且随身多年的玉镯也成为了生命空间,对仇人,粮食啊,她决不手软简介无能,人们变的恐慌绝望,内容精彩,含恨而终。铸造辉煌。
  • 幸福太太完全自助宝典

    幸福太太完全自助宝典

    女人说到底就是女人,形单影只的成功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家庭美满,老公宏爱,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归属感。为了不让这种最持久、最温暖的幸福从手心里溜走,即使我们为之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 冷宫毒后:毒女也倾城

    冷宫毒后:毒女也倾城

    十年前,一桩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留下一对双生遗孤。双生姐妹花,同人不同命。她是相府千金,倾城皇后,却偏偏智商只有七岁。她是毒王徒弟,罂粟楼主,奈何浑身青斑不可示人。当命运的轮盘转动,青面毒女重生为倾城傻后……
  • 时来运转心理学

    时来运转心理学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在家庭中担当什么角色,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心理学是始终对你有帮助的一门学问。本书正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加上成功励志的元素,来引导读者如何让幸运来敲门,如何能够时来运转。本书作者力图做到将励志与心理这两个元素进行有效的结合。所以,读者朋友们,当你真正完全理解了本书的内容之后,幸运也就悄悄开始向你靠近了。
  • 妃卿不娶,独爱农门妻

    妃卿不娶,独爱农门妻

    现代职场精英舒心,穿越成了受尽欺负的农家女狼心狗肺的亲戚想把她轰走,她好运遇贵人,逢凶化吉。凭借现代先进的护肤配方,她带领全家发家致富。极品亲戚想来沾光?没门!贪婪官员想夺我家产?做梦!贫穷小农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扭转乾坤,掌握自己的命运,谁也别想欺负到她的头上。银子滚滚来,可是,美男怎么也滚滚来了。啊啊啊,这么霸道,可不可以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