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60

第60章 论社会舆论在王朝兴替过程中的作用(2)

王郎在制造、利用舆论方面,尤为引人注目。王郎以卜相为业,明星历,善望气,“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后汉书》卷一二《王昌列传》。)。早在始建国二年,长安男子武仲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刘氏当复,趣空宫”(《汉书》卷九九中《王莽传中》。),王莽捕杀了此人,但这一事件在社会上流传开来。王郎借此诈称自己是真正的刘子舆,编造了一个神乎其神的故事:“母故成帝讴者,尝下殿卒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妊身就馆。赵后欲害之,伪易他人子,以故得全。子舆年十二,识命者郎中李曼卿,与俱至蜀;十七,到丹阳;二十,还长安;展转中山,来往燕、赵,以须天时。”(《汉书·王昌传》。)赵地宗室刘林及豪强李育、张参等遂拥立王郎为天子,“百姓多信之”。为了扩大影响,王郎政权移檄州郡曰:“制诏部刺史、郡太守:朕,孝成皇帝子子舆者也。昔遭赵氏之祸,因以王莽篡杀,赖知命者将护朕躬,解形河滨,削迹赵、魏。王莽窃位,获罪于天,天命佑汉,故使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拥兵征讨,出入胡、汉。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岳诸刘,为其先驱。朕仰观天文,乃兴于斯,以今月壬辰即位赵宫。休气熏蒸,应时获雨。盖闻为国,子之袭父,古今不易。刘圣公未知朕,故且持帝号。诸兴义兵,咸以助朕,皆当裂土享祚子孙。已诏圣公及翟太守,亟与功臣诣行在所。疑刺史、二千石皆圣公所置,未睹朕之沉滞,或不识去就,强者负力,弱者惶惑。今元元创痍,已过半矣,朕甚悼焉,故遣使者班下诏书。”当时民间流传着翟义未死的说法,王郎借此造论,“以从人望”。在王郎政权的舆论攻势下,“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当时上谷太守耿况之子耿弇路经赵地,闻此消息,两个随从竟然弃主而去投奔王郎。(参见《后汉书》卷一九《耿弇列传》。)刘秀奉更始之命安集河北,闻讯惶惶南逃。攻灭王郎后,“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这些情况,大体能反映王郎政权声势之盛。王郎政权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燕赵地区,应与其成功制造舆论有直接关系。刘秀曾向王郎的乞降使者说:“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得,况诈子舆者乎!”(《汉书·王昌传》。)这一“狂言”大体反映了这位乱世英雄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武力资本的倚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漠视武力以外的因素。实际上,刘秀势力的崛起与壮大,也与社会舆论的支持分不开。早在刘秀举事之前,社会上就流传着两条谶语,一条是“刘氏复起,李氏为辅”,一条是“刘秀发兵捕不道”。哀帝初,贵幸之臣刘歆改名刘秀,“冀以应占”(《后汉书·窦融列传》;又《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注引应劭曰:“《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在道士西门君惠等怂恿下,刘歆筹谋反莽,事败身死。(《汉书》卷九九下《王莽传下》称刘歆自杀;《后汉书·窦融列传》则说是被杀。)据说他在赴死之前,对围观的百姓说:“刘秀真汝主也。”(《后汉书·窦融列传》。)在谶言影响下,宛地豪强李通借此怂恿刘秀,刘秀的姐夫邓晨也因谶言之故,对妻弟另眼相看。刘秀在河北羽翼渐丰,其昔日同窗彊华从关中奉上《赤伏符》,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刘秀遂以“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为由,正式即皇帝位。(《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即位之后,刘秀根据谶文“孙咸征狄”,以平狄将军孙咸行大司马;依照《赤伏符》“王梁主卫作玄武”,拜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这样的人事安排,可能与光武帝本人对谶纬的相信有关,但我更趋向认为,光武此举,意在倡导信谶之风,借机提高“刘秀发兵捕不道”之类“御谶”的效力。

在出兵平蜀之前,刘秀与公孙述之间还进行过舆论交锋。公孙述据蜀地自立,利用图谶符瑞制造舆论。《后汉书·公孙述列传》记载:述亦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妄引谶记。以为孔子作《春秋》,为赤制而断十二公,明汉至平帝十二代,历数尽也,一姓不得再受命。又引《录运法》曰:“废昌帝,立公孙。”《括地象》曰:“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援神契》曰:“西太守,乙卯金。”谓西方太守而乙绝卯金也。五德之运,黄承赤而白继黄,金据西方为白德,而代王氏,得其正序。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龙兴之瑞。

公孙述“数遗书中国”,将以上内容传播至中原,“冀以感动众心”,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有利于自己的舆论。从“帝患之”这条史料来看,公孙述的舆论攻势大概取得了一些效果,故使刘秀心生忧虑。在积极筹备武力征讨的同时,刘秀致信公孙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并署名“公孙皇帝”,对公孙述的说法进行驳斥。

四、东汉后期

自安帝时起,东汉朝廷显示出不可挽救的江河日下趋势。(于迎春先生认为,范晔对于所谓“祥瑞”的叙述方式,从永初年间开始微妙改变,意味着史家对安帝以来整个社会政治大势在评估上的转折。参见氏著:《秦汉士史》,41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经顺、质、冲至桓、灵时期,国家积弊丛生,百姓生活困窘,朝野上下,讥怨之声不绝于闻,刘汉政权步入了衰世。流传在士庶百姓中的歌谣里语,对衰世时弊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批判。桓帝初有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后汉书·五行志一》。)讽刺人主公然敛财,不恤黎庶。其中“公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之语,与其时的另一首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后汉书·五行志一》,以及安帝时益州民谚“虏来尚可,尹来杀我”(《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共同反映了旷日持久的对羌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顺、桓之际,外戚梁冀专擅威柄,诛杀异己,又骄横自恣,极尽淫侈,“好驱驰过度,至于归家,犹驰驱入门”,百姓用“梁氏灭门驱驰”(《后汉书·五行志一》。)来诅咒他。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桓帝借助宦官势力铲除了梁冀及其党羽,封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为侯,时人称之“五侯”。五人利用皇帝的信任,把持朝政,为非作歹,故天下为之语曰:“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墯。”(《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得势为非的“刑余之人”的憎恶。外戚、宦官势力轮流坐庄,忠良之臣不畏强暴,身陷重辟;媚俗者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故顺帝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汉书·五行志一》。)对忠直不挠、舍生取义如李固者表示同情与敬仰,对曲意顺从、失节求荣如胡广者表示愤慨与鄙视。京师谚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后汉书》卷四四《胡广列传》。),亦对素餐尸位的政坛“不倒翁”胡广冷语相讽。里语“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崔寔《政论》。),表明朝廷的权威地位已经不可与往昔同日而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国家机器已经因严重蚀锈而不能正常运转。童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高第良将怯如鸡,寒素清白浊如泥”(葛洪撰,杨明照校笺:《抱朴子外篇校笺·审举》,北京,中华书局,1991。),以及京师民谣“欲得不能,光禄茂才”(《后汉书》卷六一《黄琼列传附孙黄琬传》。),意味着以察举为核心的选官制度已经大坏。顺帝之后,社会上的童谣、歌谣、讹言、流言频繁出现,批评时弊的倾向性也越来越强烈。舆论密度与强度的增加,意味着曾经盛极一时的东汉政权已经陷入了严重危机。

社会舆论对桓、灵之际政治现状的揭露与批判是全方位的,连专制君主也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延熹三年(公元160年),白马令李云露布上书,移副三府,以“帝欲不谛”来指责桓帝失职。六年之后,太尉陈蕃上疏为党人辩讼,将朝廷对党人的迫害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相提并论,将桓帝定格在亡国之主的位置上。这些言论固然出自个人之口,但未尝不可视作是社会舆论的反映。“天下匈匈,罪在一人”,汉代君主习用的过己之辞,至此已由客套用语演变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关于汉祚将尽的说法也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略》:“汉自安帝以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讳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六月,洛阳民讹言虎贲寺东壁中有黄人,形容须眉良是,观者数万,省内悉出,道路断绝。”又载:“光和元年五月壬午,何人白衣欲入德阳门,辞‘我梁伯夏,教我上殿为天子’。中黄门桓贤等呼门吏仆射,欲收缚何人。吏未到,须臾还走,求索不得,不知姓名。”至汉末,有识之士已经习惯于从社稷将亡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现象,如《风俗通义·佚文》记载:“灵帝之末……咸名后生放声者为时人。有识者窃言:旧曰世人,次曰俗人,今更曰时人,此天促其期也。”消极性舆论的持续出现与广泛传播,助长了对朝廷怀疑、批判情绪的滋生蔓延。

社会舆论对汉末时弊的批判,在“党锢事件”中集中爆发出来。“党锢事件”的发生,有深刻的政治原因,前人之述备矣。就其发展过程与表现形式来看,这一政治事件的实质,是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社会舆论与专制皇权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党人以言论为武器,对时政百弊及作为皇权衍生物的宦官进行猛烈批判,对专制君主的权威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所谓“非讦朝政”(《后汉书》卷五三《申屠刚列传》。)、“评论朝廷”、“诽讪朝廷”(《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清楚地表明了这一事件对统治阶级上层的舆论批判色彩。宦官群体在皇帝的支持下,动用国家暴力机器,以强制甚至血腥手段来迫害党人,打击舆论。此次交锋的结果,是数以千计的党人被诛杀、流放、禁锢,宦官群体有效地维护了既得利益,专制君主也成功捍卫了自己的权威地位。但是,朝廷的胜利只是表面的、暂时的。皇权可以打击甚至摧毁党人的肉体,可以使造谤者缄口不言,却无法根除对立情绪。只要对立情绪存在,舆论就难免再生,甚至由批判的武器演化为武器的批判。“党锢久积,人情多怨”,“党锢之祸”后的社会情绪表明,皇权在交锋中的胜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失败——桓、灵政权不但丧失了一次绝好的内部调整机会,反而加快了滑向深渊的节奏。

爆发于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可以看做“党锢之祸”后,社会舆论由批判武器转化为武器批判的结果。张角兄弟举事之前,进行了长期而精细的舆论准备。《后汉书·皇甫嵩列传》记载: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兗、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

张角及其弟子以方术之士惯用的手段为人疗病,在博得人们信任的基础上,传播汉祚已尽的观念,在八州范围内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浓缩了举事者思想的口号;写在官府衙门上的“甲子”,是传播其政治理念的标语。口号与标语“能击发或巩固广泛的舆论,具有点燃和放大舆论的功能”(刘建明:《基础舆论学》,286页。),张角等借助这种手段传言造势,称得上是舆论中上的一次创举。

“党锢事件”体现的是士大夫群体舆论;“黄巾起义”中的舆论,主体则是下层百姓。这两大事件表明,桓、灵以来的黑暗政治已经使统治者失去了民心支持,刘汉政权已成空中楼阁,坍塌之期即在眼前。

实际上,对于大厦将倾的危险局势,汉末的最高执政者并非全无认识。相反,他们也在采取积极措施,争取人心,引导舆论。灵帝之世,朝廷下达的赦赎诏令异常频繁,表明官方希望借助这种惠民措施取悦于民。“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大赦党人,“诛徙之家皆归故郡”(《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希冀缓解士大夫群体对朝廷的对立情绪,减轻舆论压力。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杯水车薪,积重难返的刘汉政权已经无法自救。

以上对秦末至汉末政权更迭过程中的舆论现象与舆论行为做了大致描述。综合以上可以发现,国家承平时期,舆论相对要少;国势衰微、社会动荡之际,舆论异常活跃。舆论不是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力,也不是王朝兴替的决定性力量,但却在社会前进过程中起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普遍存在的作用。在国家政权与社会舆论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国势愈衰,抱怨批判之声愈多愈强;抱怨批判之声愈烈,国势愈衰,直到江山易主,政权更迭,客体不复存在,舆论才告一段落。对前面王朝不利的舆论,正是后面王朝继立的理由与借助的力量。因此,西汉、新莽、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以及变乱之际的其他逐鹿者,往往会顺应舆论,甚至制造舆论,以期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衰世君主为了维护其现实利益,有时会采取强硬手段来打击舆论,从秦与东汉的政治实践来看,以强制手段打击舆论,只能得逞于一时,而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舆论,并且有可能遭到舆论的报复,即促使舆论由批判的武器变成武器的批判,由道义上的谴责变成武装力量的打击。

同类推荐
  • 名动河山

    名动河山

    帝王心术II——————八年前,天下四大名公子之一的四公子悄然退隐,八年后,隐迹在一个小镇上当一个平凡教书先生的四公子却还是逃不掉天下的纷争,面对天下十三国争相的延请,千万里破碎的河山,他该何去何从?温婉可人的侍女,名动神京的花魁,妙绝天下的医术,纵横千里的剑客,倾国倾城的美人,神秘无比的宝藏,还有那一双隐藏在幕后的黑暗之手,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诞生,而变得不同!敬请关注寂寞继《帝王心术》之后2008年夏的又一力作——帝王II,之名动河山!————寂寞新书《止武》已经发布,书号:1174240。新书是玄幻类型,比历史更加精彩,敬请新老读者支持!谢谢!下面有八通,可点击直达!
  • 南湖故事

    南湖故事

    龙脉绵延、凤凰振羽、唐王东征、士林传奇……不觉入梦。我梦见南湖变成了童话世界。美丽的凤凰仙羽飘飘、文彩斑斓,在南湖湛蓝的天空翱翔。碧绿的湖水里耸立着晶莹剔透的龙宫,龙王的夜明珠放射出灿烂光芒。威武的唐王身披战袍,携曹妃在南湖漫游。花径上跑着灰姑娘坐的南瓜车,游乐场里传来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喧闹……
  •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从竞选副总统到流亡海外最后归来,是一条曲折道路的晚年。程思远先生以亲身经历撰写了《李宗仁先生晚年——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一书,言人之所未言,是一份李宗仁晚年政治生涯的记录,为研究现代历史和李宗仁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了可贵的史料。
  • 石话实说

    石话实说

    “告诉您最想知道的石家庄一百个故事”,一直是我们的愿望,随着大型系列文化节目《石话实说》的播出和结集出版,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三十万年前,石家庄人的先祖就在太行山下、滹沱河畔点燃文明火种,直到今天,演进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繁华都市。这条波澜壮阔、星光璀璨的历史长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全景记述这亘古的传奇是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 大锦衣

    大锦衣

    穿越过后,父母双全,欣喜交加,身体强壮。怎奈身为王爷近卫的他,匹夫一怒严惩恶少,却得罪了恶少背后锦衣卫的权势,从此亡命天涯。结识江湖好汉,快意恩仇,尽显男儿本色。先皇驾崩,新皇登基,却是自己的奶兄弟,深入朝堂,入主锦衣卫,开始一场旧日江湖恩情和现实利益的纠葛,以及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
热门推荐
  • 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不可不知的人脉力量不可不知的人脉拓展,每个人都需要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人,我们称他的人脉好。人脉好是安全感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创造辉煌的平台。什么样的人有人脉?古道热肠者有人脉,和气宽厚者有人脉,急人所难者有人脉,侠肝义胆者有人脉,通情达理者有人脉,礼让谦逊者有人脉。什么样的人没人脉?无情无义者没人脉,刻薄寡恩者没人脉,自以为是者没人脉,尖酸善妒者没人脉,吝啬小气者没人脉,缺心缺肺者没人脉,颐指气使者没人脉。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
  • 名门天价弃妇

    名门天价弃妇

    只是带着私生子被扫地出门的下堂妇,斗过小三也打过流氓,蹲过牢狱还爬过红墙。
  • 不丹第一王妃

    不丹第一王妃

    桃花朵朵,他宁愿泪垂当场、割袖断袍,她却只信一句:一生一世一双人。她一手救民于水火,徒步旅行,邂逅美景,一手毁人于旦夕,成了另一个身份。佛门弟子,断了母子情分,却被美景带入另一个时空,为得佳人相随,无论众人如何非议。她怯生生的望着他,只为让他成为不丹第一王。此故事纯属虚构,无论教条如何施压。行走佛门,愿与佛门相对。母咗说,只为让她成为不丹第一王妃。只求踏平这天下,她是灾星,却风华入骨;她非国手丹医,祝福她。敌派公子,他忍痛欲带她高飞。只求夺了这天下,也不要让她处这般险境。敌教要以她为质,愿与天下为敌。众人说,他宁愿血刃千万人性命,不必认真!,他却在看她第一眼时。可她不知,便再不能自拔。她非美色倾城,为得美人垂恩,却救人无数;她非蛇蝎毒妃,却毒计凌人。远走不丹,他带着她,他开辟江山国土,他恋着她,浴血奋战,她是妖女,他封她为佛门圣女母咗欲安排婚事,献给她。也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 有妖气:魔妃千千岁

    有妖气:魔妃千千岁

    今个儿吹的神马风?莫名的把她吹到古代来发疯!轰个战机能把自己轰穿越了……她果然是个天才!作为胸怀天下的第一废物大小姐,必须怀揣穿越女两大技能——无耻+装X!“世界,全都归我所有,所以我不会对我的东西弃之不顾,因为我的欲望强烈啊!”只是征服世界的方向好像有点不太对。中二皇子,闷骚公子,就连那倾国倾城的病娇“侍女?!”也来参上一脚。面对三人的积极进攻,雷婷厚颜无耻的绯红表示,“其实我只想当个安静的萌妹子。”家有妖气!魔妃千千岁!
  • 乱世猎人第五卷

    乱世猎人第五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
  • 薄情王爷非常妃

    薄情王爷非常妃

    十二月初八,宜婚嫁,柳丞相府。原本以为婚约真的会取消,可是等到的却是王府的花轿,屋子里,柳雪儿笑眯了双眼,看着镜子里粉妆玉琢的影像,至于三天前和水沁柔的一幕却已然忘记而来,她一定是嫉妒自己可以嫁给王爷,所以才会不顾一切的诋毁羞辱自己,如果真的如水沁柔说的那般,今天她就不会上花轿了。锣鼓声响彻震天,伴随着鞭炮的喜悦声,大红的花轿从丞相府出发,向着东边的轩辕王府行去,花轿里,低着头,满眼都……
  • 小女人进城碰婚记

    小女人进城碰婚记

    她是大龄剩女,离乡背井,孤身一人来到大城市,碰运气,找婚姻。一个屋檐下,五个好男人,同为舍友,要么有主,要么偏偏没有感觉。她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迎来了半个刁钻同事,时刻嫌弃她的装扮;另外一位男士,同样优秀,加上暗中喜欢的人,换了个环境,桃花终于朵朵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血总裁的俏俏丫头

    冷血总裁的俏俏丫头

    他冷漠亦是无情,可遇到她一切打破…对她倾尽一世温柔,最终却换来她狠心的背叛…她古灵精怪更是不相信爱情…可当她遇上了他…还是陷入了他温柔的陷阱…真相此残酷…她苦笑“真爱只是一个传说”绝决离开…这么爱她的他会善罢甘休?当一切误会解开他们是否还能携手一生…他说“星儿,遇上你是我的幸”她甜甜一笑“你是我的运”…
  • 鬼藏人(天黑莫上山,夜半鬼藏人)

    鬼藏人(天黑莫上山,夜半鬼藏人)

    这座神秘的城池,不仅没有城门,里面还遍布着巨大的人骨坑,狼窟,只有谷爷爬回来,东家组队上山。巨大的狼形石雕,(新书《憋宝人》已经上传)三十年前,一支神秘的勘探队在大兴安岭深处全军覆灭,半空中悬挂着手腕粗的铁链子,背上刻满了地图,手掌上刻着“三十年后……”;三十年后,谷爷的外孙小七,在北京过着皮货店掌柜的悠闲生活,突然间得知一位猎人死在大兴安岭林子里,临死前扒开桦树皮,咬断手指在树干上血书小七的名字……为查明真相,风干的肉干。一个足以颠覆想象的宿命轮回抹平了时间的痕迹……,却发现另有两支队伍也在暗暗行动。经历种种后,他们被莫名的力量引到阴山狼城
  • 倾城王爷的无盐“丑”妃

    倾城王爷的无盐“丑”妃

    大明王爷系列之一内容简介:明朝永乐年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顾家有女顾倾城,天下无盐丑第一!可怜此生做寡妇,嫁不出去赖家中。”此女名曰顾倾城,是京城富甲一方顾员外的第九个女儿。只因不想被其他人指定婚约,所以无论是被逼着见媒婆;还是走在街上……都会精心的“打扮”一番。她的大名便由此流传在坊间,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丑的没话说!滕怀王朱瞻垲,是明仁宗朱高炽庶八子。俊美不凡,堪称“绝色王爷”。只因不满父王安排的政治婚姻便自下决定——“选妃”。要求只有一个,便是两人自愿签订一纸契约,一年后两人的婚姻关系自动解除。一年内两人不得干涉彼此间的正常生活——就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两人走到了一起,令举国上下所有的人都唏嘘不已。他是皇太孙朱瞻基,性格孤傲,待人冷淡。原本觉得顾倾城只是个丑的不能再丑的无盐女子,却在那次宫中献舞时的惊鸿一瞥栽下情根——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庶九子,朱瞻垲的同胞弟弟——朱瞻垍。却因一次宫外的邂逅播下情缘……看他们如何演绎一段刻骨铭心的缠绵爱情,当昨日已成往事,他们能否守住属于他们之间那份纯真的诺言?!——————————————————————————————倾城王爷无盐妃,郎有情来妾有情。此生化做比翼鸟,你在前来我相随。梦梦的其他小说链接:http://m.pgsk.com/a/304551/《穿越之冷情皇帝俏皇妃》http://m.pgsk.com/a/293995/《狐仙(上)》《错嫁暴君:弃妃很嚣张》http://m.pgsk.com/m.pgsk.com?m=Book&ampid=1309大明王爷系列之二:《芙蓉帐暖:妖娆王妃不好惹》敬请期待!想知道朱瞻垍的爱情历程吗?!这本书就可以看到喽~温馨小贴士:喜欢文文的鞋童们千万不要忘记收文哦,以便下回的阅读,谢谢啦~梦梦开新坑喽!希望喜欢梦梦的鞋童们一定要收文哦,谢谢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