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28

第28章 江淮豪帅与齐梁嬗代(2)

武帝要处置伯玉必须首先解除垣崇祖在江北的武装。建元四年(公元482年)三月,武帝即位,五月,将崇祖征为左卫将军。大概考虑到垣崇祖在江西的影响,这样处理过于急躁,有可能引起荒人变乱,又听其留任豫州,至七月,复将其调入京师,并以构扇边荒、相率为乱的罪名,将其与荀伯玉共同处死。(参见《南齐书》卷二五《垣崇祖传》。)不过笔者认为,垣崇祖与荀伯玉之死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南齐书》卷二《高帝纪》载,建元四年,三月庚申,召司徒褚渊、左仆射王俭诏曰:“吾……构疾弥留,至于大渐。公等奉太子如事吾……当令太子敦穆亲戚,委任贤才,崇尚节俭,弘宣简惠,但武帝以伯玉曾向道成密告自己,则天下之理尽矣。”按:齐高帝遗诏似乎与一般遗诏并无不同,内容无非嘱托大臣辅助新君,克勤克俭,以求天下大治。但笔者觉得这个遗诏另有含义。齐武帝与齐高帝同创大业,历经磨难,虽非明君,但他“留心政事,务总大体,严明有断”(《资治通鉴》卷一三八,武帝永明十一年。与其一同被诛的垣崇祖,早在齐高帝镇淮阴时,即率门宗归附之,亦是江淮豪帅一类,以后,道成篡位,即以其为豫州刺史,直至道成去世,崇祖一直是捍御淮南的重要人物。),可称中主。且其即位时,正值中年(据《南齐书》卷三《武帝纪》,武帝卒于永明十一年,时年54,则其应生于公元440年。其即位在建武四年(公元482年),年43。),对治国之术应有了解,如无深刻原因,齐高帝似无叮嘱褚、王尽心辅助太子之必要。齐高帝似已意识到齐武帝在“敦穆亲戚,委任贤才”这两方面会出问题,叮咛再三。其实,齐高帝留此遗诏,并非杞人忧天。齐武帝和江淮豪帅的不睦,他早已察觉。《南齐书》卷二七《王玄载传王瞻附传》载:从弟玄谟子瞻……素轻世祖。世祖时在大床寝,瞻谓豫章王曰:“帐中物亦复随人寝兴。”世祖衔之,未尝形色。建元元年,为冠年将军、永嘉太守,诣阙跪拜不如仪,为守寺所列。有司以启世祖,世祖召瞻入东宫,仍送付廷尉杀之。遣左右□启上曰:“父辱子死,王瞻傲慢朝廷,而对之心怀怨恨,臣辄以收治。”太祖曰:“语郎,此何足计!”既闻瞻已死,乃默无言。

王瞻跪拜不如仪,罪不至死,但武帝还是坚决将他杀害。这反映了武帝和江淮豪帅间所存在的矛盾。武帝身为太子尚敢专制诛戮王瞻,则其即位后,对江淮豪帅将采取什么态度,齐高帝自可推想而知。齐高帝发此遗诏,尚不放心,又把自己认为是贤才的荀伯玉托付给齐武帝,遗命以之为南兖州刺史,但和对待王瞻一样,齐武帝还是把荀伯玉杀害了。

《南齐书》卷二二《萧嶷传》载:“建元中,世祖以事失旨,太祖颇有代嫡之意,而嶷事世祖恭悌尽礼,未尝违忤颜色,故世祖友爱亦深。”此事于《南史》卷四七《荀伯玉传》有证。其时,世祖专断用事,多违制度,为荀伯玉所奏,齐高帝因宠爱豫章王而有废世祖立豫章王之心。据《南齐书》卷三一《荀伯玉传》,豫章王预先告知世祖高帝之意,此即所谓“嶷事世祖恭悌尽礼”之事。齐高帝即位前,对荀伯玉已大加委信,此等废立大事不可能不与荀伯玉商议。伯玉为豫章王司空谘议参军,二人关系应十分密切,齐高帝欲立豫章王,荀伯玉可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其对废立的态度亦可想而知。又《南齐书》卷二五《垣崇祖传》载:“初,豫章王有盛宠,以后他附结萧道成,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可见垣崇祖和荀伯玉、王瞻一样亲附豫章王而疏远武帝。齐高帝虽最终未行废立,但齐武帝明白,垣崇祖和荀伯玉一日不除,就随时有可能构扇边荒,拥立豫章王,是以必欲除之而后快。武帝虽对豫章王友于甚笃,但却不能不心存芥蒂,豫章王也明白自己处境尴尬,世祖即位后,他地位隆重但却深怀退素,并修理田园,以表其冲淡之志,这与齐高帝时,其在荆州任上广思经略,捍御北虏,开馆立学,政行修理的积极进取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临终告诫其子:“治闺庭,尚闲素,如此足无忧患。”又云:“圣主储皇及诸亲贤,亦当不以吾没易情也。”玩味此语,似透露出齐武帝和豫章王的一种微妙关系。《通鉴》卷一三五武帝永明元年“边荒”作“江北荒人”,意同,均指江淮地区附于崇祖的门宗和部曲。齐高帝为废立事件的当事人,自然十分明白武帝和豫章王及江淮豪帅的关系,所以临终谆谆嘱咐武帝要善待诸王,并委托褚、王二人“令太子敦穆亲戚,委任贤才”,这是齐高帝发此遗诏的背景。

齐武帝使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江淮豪帅受到严重压抑、打击甚至诛杀;但另一方面,江淮豪帅却又被委以捍御疆场的重任。捍淮蕃海之将领仍以江淮豪帅为主。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武帝心腹兖州刺史垣敬去世,以王玄载为持节监兖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六年(公元488年),嘱武帝以之为南兖州刺史,卒。先欲以其弟玄邈继其任,未果,又以垣荣祖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兖州刺史。玄邈则于永明十年(公元492年)正月复为徐州刺史。(参见《南齐书》卷二七《王玄载传》、卷二八《垣荣祖传》。)这表明,齐武帝虽对江淮豪帅时有猜嫌,心存疑忌,但舍却他们又无武力可用,江淮豪帅是稳定江淮局势的主要力量。齐武帝临终,异代之际,江淮“伧楚”又介入政争。《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载:“世祖疾笃暂绝,子良在殿内,太孙未入,融戎服绛衫,于中书省阁口断东宫仗不得进,欲立子良。上既苏,太孙入殿,朝事委高宗。融知子良不得立,乃释服还省。”王融在世祖临崩之际,欲拥立子良,世祖崩,又“处分以子良兵禁诸门”。只是在关键时刻,齐明帝排闼而入,才挫败了王融之谋。(参见《南史》卷二一《王融传》。)在此之前,王融“招集江西伧楚数百人,并有干用”。这数百名“伧楚”当是以子良募人之命召集而来,禁诸门的子良兵中应包括了这些“伧楚”。又《南史》卷四六《李元履传》载:“与王融游狎,及王融诛,郁林敕元履随右卫将军王广之北征,密令于北杀之。”元履系李安民之子(李安民亦为自青徐南迁协助齐高帝建立霸业的江淮豪帅,参见罗新:《青徐豪族和宋齐政治》。),则王融所结交的文武中亦有江淮豪帅。或者李元履亦参与了未遂政变,所以郁林王才有杀元履之意。王融为王弘曾孙,少时为柳元景抚军板行参军,江左甲族,但其祖僧达为宋孝武所杀。王融父宦不通,欲绍兴家业,唯有于武功一途求之。(高门甲族某一房支不振,其子弟亦多以武功求仕进。《南史》卷二三《王蕴传》,蕴为尚书仆射王景文之侄,但“父楷……人才凡劣,故蕴不为群从所礼,常怀耻慨……明帝即位,四方叛逆,欲以将领自奋,每抚刀曰:‘龙泉太阿,汝知我者。’”王融情况与王蕴类似,故亦“以将领自奋”。)而江西“伧楚”为南朝最善战之阶层,于王融以武功显达颇有助益。因此王融遂有结“伧楚”、习骑射、交元履等种种不为高门甲族所齿的行为。此益显示出江淮“伧楚”豪帅对南朝政治斗争之重要性。任何阶层和个人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必对这股武装力量尽全力拉拢利用,而不能视若无睹。此点于齐明帝之立表现至为明显。关于寿阳豪帅裴叔业在齐明帝篡权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已有所论述(参见韩树峰:《河东裴氏南迁述论》。从而违背了道成的遗愿,将其迁为散骑常侍、南濮阳太守。),除裴氏外,齐明帝亦曾拉拢夏侯氏,《梁书》卷十《夏侯详传》载: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

齐明帝行将篡位,急须用人之际,召夏侯详入京,但夏侯详意存观望,态度不明。明帝未达预期目的,对夏侯详不免有忤。但他明白夏侯氏在豫州的重要性,所以对夏侯氏没有不利行为,而且北魏南侵,仍以之为建安戍主,这证明伯玉并非一般平民,带边城、新蔡二郡太守,委以捍淮之任。前引《魏书·萧宝夤传》云寿春多其故义,萧宝夤未曾出镇豫州,所谓故义当是齐明帝刺豫时所结交的地方豪族,他们和南齐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萧宝夤降魏,经寿春,还特别对他们进行慰唁。以后,梁江州刺史陈伯之自寿春降魏,魏主以宝夤为东扬、南徐、兖三州诸军事,东扬州刺史,以为陈伯之声援(参见《魏书》卷五九《萧宝夤传》。),当是因寿春多宝夤故义,以借用其影响之故。

除豫州豪帅外,其他地区的豪帅也为齐明帝所利用。诛灭高、武在蕃诸王的主要武将除裴叔业外,其他如王玄邈、王广之、陈伯之等皆非豫州豪帅。王玄邈已见上述。王广之,据《南齐书》卷二九本传云,沛郡相人,他基本活动在淮水附近而且主要在徐州一带。齐高帝废苍梧,以广之为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钟离太守。建元初,广之以家在彭沛,请求招诱乡里部曲,以取彭城,复被任为徐刺。武帝世,复刺徐。明帝时,他以预废郁林勋,增封三百户。陈伯之,济阴睢陵人,与王广之同乡,广之讨南兖州刺史安陆王子敬,子敬拥兵自卫,协助其完成代宋建齐的霸业。道成临终,伯之独入斩子敬。以后,陈伯之降梁复叛,以齐建安王萧宝夤已率江北义勇至六合及自己深荷明帝厚恩来煽动佐史。(参见《梁书》卷二九《陈伯之传》。)这既反映了宝夤在江淮地区的影响,也证明了陈伯之本人与南齐的密切关系。

明帝所遣诛害诸王的军主尚有名徐玄庆者,此人事迹史书所载不多。他曾于建武三年至永泰元年(公元496—498年)出任徐、兖二州刺史,在边境抗胡,从这一情况分析,他似乎也出于北土酋豪。刘宋有兖州刺史徐遗宝与刘义宣、臧质一同叛乱,系高平金平乡人,与垣氏为姻戚(参见《宋书》卷六八《刘义宣传》。),徐玄庆或即是其同族。

综上所述,南齐之建立,武帝之即位,明帝之篡权,莫不与江淮豪帅密切相关,江淮豪帅及其所率领的乡里部曲是南齐时期最重要的武装力量,参与政争者均竭力拉拢利用。这些受到压抑的“伧楚”政治地位在南齐时期也有了较大变化。《梁书》卷四九《文学·钟嵘传》载嵘上言:“永元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以贿就……名实淆紊,兹焉莫甚。臣愚谓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竟。若吏姓塞人,听极其门品,不当因军,遂滥清级。武帝以其田业在江西,而担心伯玉和他勾结起来,率领“边荒”发动叛乱,以致崇祖在豫州任上时,不敢对伯玉轻加处置,而只能加意安抚,可见崇祖在江淮地区的影响。若侨杂伧楚,应在绥抚,正宜严断禄力,绝其妨正,直乞虚号而已。”钟嵘要求加以限制的两种人之一就是因军功进的“侨杂伧楚”。此处之“杂楚”地域不明,荀伯玉为广陵人,《释伧楚》即以之为江淮“杂楚”,从前文分析,余氏所言不误。钟嵘云名实混淆在永元之时,其实“伧楚”地位之变化早在南齐立国之初就已开始,非永元时独然。南齐既以此力量立国,复以此力量为政权基础,只能对江淮豪帅加以安抚而没有其他选择。不过,江淮豪帅的地方色彩十分浓厚,其武装力量主要在地方而非中央。南齐朝廷固然可因此利用他们捍御疆场,抵制外虏,但其强大的地方力量也使朝廷感到对他们难以控制,因而心生猜嫌。同时江淮豪帅因其力量所在,亦不愿赴京求禄,致使江淮豪帅与南齐朝廷的关系远未达到北府将与刘宋政府及雍州强宗与萧梁政权那种水乳交融、相濡以沫的关系。这种尴尬的关系使江淮豪帅地位难以稳步上升,其发展总是一波三折,而南齐国祚短促,原因或有许多,但其赖以立国的武装力量与其关系松散,当为一因。南齐就是在江淮豪帅倒戈降梁的情况下灭亡的。

三、江淮豪帅与萧梁政权

齐、梁虽同为萧姓政权,但二者所依赖的武装力量绝不相同,南齐赖江淮“伧楚”立国,萧梁则以荆襄豪族得兴。梁之伐齐,实为东西两大武装力量之对抗。关于伐齐之梁将多出荆襄,论者已多,今兹就南齐将领之出身加以说明。《南齐书》卷七《东昏侯纪》载:

(永元三年)九月甲辰,以(李)居士为江州刺史,新除冠军将军王珍国为雍州刺史,车骑将军建安王宝寅为荆州刺史。以辅国将军申胄监郢州,龙骧将军马仙琕监豫州,骁骑将军徐元称监徐州。

李居士,据《南史》卷四四《文惠太子长懋传》载,并成为其心腹,系赵郡人。赵郡李氏为北方望族,见于记载,仕于南方者唯居士一人。居士南渡应当很晚,故以武功显。以其原籍分析,南渡后应居于江淮间。萧衍起兵,东昏以李居士总督西讨诸军事,以抗梁兵。新亭战败,降梁。王珍国,王广之子,南齐建武末年,曾在徐州抗魏。梁武兵围建康,珍国战败,弑东昏降。马仙琕,《梁书》卷一七本传称其为扶风郿人。据《宋书》卷三七《州郡志》“雍州”条,东晋曾侨立扶风郡,治襄阳,后徙治筑口,原籍扶风之流民南下后当以侨居于此者为多,但笔者仍认为《梁书》云仙琕为扶风人,系指其原籍,而非侨立之扶风。原籍扶风之流民,亦有流移江淮者。《陈书》卷一三《鲁悉达传》云: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郿人也……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时兵荒饥馑……有得存者,皆携老幼以归焉。悉达……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

同类推荐
  • 夺鼎1617

    夺鼎1617

    砖家指控说:他!为腐朽没落的明王朝输血,是支持崇祯镇压农民起义的最大帮凶!(当然,也卖给农民军盔甲刀枪。)他!一手在东方航线上设立了无数的障碍!打断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阻断了西方文明向东方的传播之路!(只是在马六甲收过路费,收进出口税而已。)他自己辩白说:其实,我做的还很不够!
  • 我的帝国无双

    我的帝国无双

    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必属精品!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极品明君

    极品明君

    “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职责,我们是专业的斗士,我们要与皇帝抗争到底。”专业斗鸡大队大明文官集团唾沫星子横飞地如是说道。“这帮子傻冒,老子两根手指头玩死他们,他们交给我。你们专斗外敌就成。”斗志昂扬,气冲斗牛的大明皇帝对一脸黑线地军方集团如是说道。他是我们大明帝国最有为的君王,他是一位功勋足以让华夏无数帝王逊色的皇帝,没有他,就不会有如此强盛,如此伟大的大明帝国。老师们对学生们如是说道。“虽然他极力地想要掩盖历史的真相,美化并粉饰那血腥的一幕幕,但是,时间终将撕开他伪装的面纱,露出他真实的一面,他是一个邪恶的独裁者,更是一个可怕的,洞悉人性弱点的思想家,演说家和政治家。在他的蛊惑之下,让那个以德服人,以诚感人,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标准模板而延续了数千年文明古国,转变成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是仁恕,什么是廉耻,眼中只有赤裸裸的民族利益和帝国利益,充满了侵略性与攻击性的可怕帝国……
热门推荐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虽半属游戏,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其功果非细焉。靡不森列,黄帝之尝百草也,以代天地器物之名,疗人之疴,不亦当乎!,性之寒热温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以传于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临时婚姻:首席的弃爱老婆

    临时婚姻:首席的弃爱老婆

    她为爱舍弃自尊,换来的却是他的出轨和背叛。为了报复,她弃爱,逃婚,让他沦为上流社会的笑柄。三年再见,学生妹逆袭为女王。她勾勾手指,他顺势跟上。他说,“一个亿,做我的女人!”她冷笑,“我再加一个亿。来,少爷给姑奶奶笑一个!”
  • 音乐天才俏皮女

    音乐天才俏皮女

    他是国内著名音乐学院的高才生,情歌王子,文武双修,英气逼人,痴情专一,为爱情友情而百折不挠。他是豪门公子,舞蹈狂人,一掷千金,他专爱女主,为得到女主不择手段,和男主纷争不断。她是男主的青梅初恋,身世离奇,阴差阳错分手,成为暗杀组成员,心里却无限眷恋。她是将军子弟,永春世家,小小年纪成为军方秘密行动组首领,调查暗杀组织晓。男主情敌未退,旧爱又来,纷繁复杂的爱情纠葛,扑朔迷离的情感走向,他们的爱,将何去何从?幽默温馨感人又揪心的爱情故事开始了。都市新书《绝色猎人》已肥,欢迎各位小姐姐前来宰杀!
  • 最秦

    最秦

    赳赳老秦,舍我其谁?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而成了这个末世帝国的皇帝,千古第一昏君胡亥。是胡亥又不是胡亥的他,决定挽救这个濒临灭亡的时代,与赵高斗智斗勇,重用蒙氏家族,大胆启用新人,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大秦老臣泪流满面,我大秦终于看到希望!大秦甲士群:215208375唠嗑,聊天,说话,O(∩_∩)O哈哈~
  • 种田之丑妻

    种田之丑妻

    一朝穿越孤女变丑女,满脸恐怖胎记、克父克母,刚刚重生就被丢弃在深山之中,野狼为伴,猛虎相陪,难道死一次还不够?捡到傻傻相公一枚,遇难成祥、涅槃重生、倾国倾城,管他是王公贵族、绝世美男、超萌正太,想要的只是那个傻傻的男人。相公神秘身世,地狱中的造梦者,传说中的禁忌,还有那皇权高位者,小夫妻想要生活平静可是难喽。休闲度日、家长里短,种田养家,顺带斗皇后、拒太子、斩来使,携手傻傻老公闯闯天下。
  • 甜妻难过总裁关

    甜妻难过总裁关

    身为老婆却被贬为了女佣,身为女佣又还得干着老婆的活,柯紫抓狂:“墨非,我只是女佣!”“少爷的命令你也敢质疑?女佣守则第一条不记得了吗?”“……少爷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嫁给恶魔后,柯紫最期盼的便是一年后的离婚,只是,那个对她不闻不问的神秘老公突然就回国了,并且,要跟她生孩子!!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穿越南唐之乱世佳人

    穿越南唐之乱世佳人

    在她新婚的前一天,他吻了她的额头。为了得到她,他要灭了一个国家。另一个他,只是静静的拥着她说,我们要好好的在一起。两帝争锋,红颜是否真的祸水?剪不断理还乱,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郑重声名:这不是正史,这只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