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16

第16章 建安—景初之际的曹魏官方政治思想(2)

既然天命不存在,那么皇权以何为存在依据?黄老道家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认为国家与帝王的产生,起因于人类争斗是人类的自然本能,例如《吕氏春秋?荡兵》认为,只要有人群,没有兵器也会削尖木棒互相攻击。皇权是人类争斗逐步升级的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天子之立也出于君,君之立也出于长,长之立也出于争。”曹魏思想家继承了黄老道家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桓范《世要论?兵要》说:“太古之初,民始有知则分争,分争则群,群则智者为之君长,君长立则兵兴。”(严可均撰,许振生审订:《全三国文》卷三七,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仲长统明确指出,皇权的诞生,产生于暴力征服和军事实力(才智勇力)较量的结果,而非“天命”的选择。

豪杰之当天命者,未始有天下之分者也。无天下之分,故战争者竞起焉。于斯之时,并伪假天威,矫据方国,拥甲兵与我角才智,程勇力与我竞雌雄,不知去就,疑误天下,盖不可数也。角知者皆穷,角力者皆负,形不堪复伉,势不足复校,乃始羁首系颈,就我之衔绁耳……及继体之时,民心定矣。普天之下,赖我而得生育,由我而得富贵,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豪杰之心既绝,士民之志已定,贵有常家,尊在一人。当此之时,虽下愚之才居之,犹能使恩同天地,威侔鬼神……彼后嗣之愚主,见天下莫敢与之违,自谓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聘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恶……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存亡以之迭代,政乱从此周复,天道常然之大数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列传》引《昌言?理乱篇》。)

在此,仲长统不仅指出了暴力争夺是封建皇权产生的基础,而且揭示了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在旧王朝崩溃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均假借“天命”进行角逐,其中才智与勇力最强者战胜群雄,建立了新王朝,为了证明其合法性,同样借助了“天命”作为理论外衣。在天下安定、人心思治、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社会条件下,即使存在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也无法正面颠覆政府,“周、孔数千,无所复角其圣;贲、育百万,无所复奋其勇矣”。因此该王朝的继承君主往往误认为“天命”真实存在。既然有天命保佑,便忽视正确的治国正道,穷奢极欲,“目极角抵之观,耳穷郑、卫之声。入则耽于妇人,出则驰于田猎。荒废庶政,弃亡人物,澶漫弥流,无所底极。信任亲爱者,尽佞谄容说之人也;宠贵隆丰者,尽后妃姬妾之家也。使饿狼守庖厨,饥虎牧牢豚,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斫生人之骨髓”。结果是人民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王朝崩溃,群雄割据,开始了创建新王朝的兼并战争。

仲长统认为上述王朝周期性更替的运动,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为当代政治提供借鉴,十分重要。他指出,因时代需要不同,人们对传统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势在必行。但是,从历史经验看,并非所有变革都是成功的。对那些成功的变革应继续推行,对明显失败的改革,则应当纠正,恢复原貌。“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事有乖于数,法有玩于时者,可改也。故行于古有其迹,用于今无其功者,不可不变。变而不如前,易而多所败者,亦不可不复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列传》引《昌言?损益篇》。)例如,关于取消分封制度的变革,仲长统认为是成功的。而关于取消井田制的变革,他像多数建安思想家那样,持否定意见。认为取消井田制是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导致了诸多的社会腐败问题,可利用当前的社会大变动,恢复这一制度。即使不能立即恢复井田,也不能任战乱造成的大量无主荒田由人兼并。“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虽然,犹当限以大家,勿令过制。其地有草者,尽曰官田,力堪农事,乃听受之。若听其自取,后必为奸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列传》引《昌言?损益篇》。)

在对历史变革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仲长统与建安思想家对东汉王朝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进行了分析,其核心问题是没有处理好治国的基本方针,帝王以自恃“天命”,违背治国正道,任人唯亲,表现在任用外戚、宦官之类小人,此类人物必然任用贪官污吏,与兼并土地的“豪民”勾结,吞噬大量社会财富,导致了政治腐败的恶性循环,民不聊生,故铤而走险,导致了社会的总崩溃。显而易见,使不同的人处于与其德才一致的岗位上,是政治得失的关键。“一伍之长,才足以长一伍者也;一国之君,才足以君一国者也;天下之王,才足以王天下者也。愚役于智,犹枝之附干,此理天下之常法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列传》引《昌言?损益篇》。)总之,决定天下兴亡的,是人事而非天命。

三、德刑关系自西

汉中期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后,德主刑辅观点成为之后中国封建政治思想的基调。其宇宙哲学依据是:阴阳二气的运动中,阳气处于主导地位,故效法天道治国的圣人,均是以德为本,以刑为辅。远古时代的社会和谐,无须用刑;随着时间推移,社会从和谐一步步走向动乱,用刑的比重逐步加重。当圣人时代结束后,社会便进入了以刑为本的乱世。建安思想家仍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这种建立在阴阳学说与退化论历史观基础上的政治理论,如桓范认为:“夫国之本有二:刑也,德也。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矣。天以阴阳成岁,人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故任德多,用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杖刑多,任德少者,五霸也。纯用刑而亡者,秦也。”(《全三国文》卷三七《世要论·臣不易》。)

在动荡的建安时代,曹操集团在政治实践中实际上是刑主德辅,但在理论上仍然强调德教的根本作为,当下以刑为本,是社会形势使其不得不然。建安时期名法政治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相当典型,例如曹操在其颁布的法令中多次指出:“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三国志》卷二四《高柔传》。)“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仲长统在《昌言》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他说:德教者,人君之常任也,而刑罚为之佐助焉。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能亲百姓,训五品,和万邦,蕃黎民,召天地之嘉应,降鬼神之吉灵者,寔德是为,而非刑之攸致也。至于革命之期运,非征伐用兵,则不能定其业;奸宄之成群,非严刑峻法,则不能破其党。时势不同,所用之数亦宜异也。(《群书治要》卷四五引《昌言》。)

“德教”指以儒家道德教育民众,其理论基础是人类的本性中有善端,能够通过教育感化使之成为善人,人人皆善,则天下太平。“刑罚”指以刑事惩罚手段震慑犯罪,其理论基础是人类本性中存在着“恶”的因素,需要以暴力予以遏制。而“德刑”政治措施之所以有效,是运用了赏、罚这两种手段,“因循”人类贪生怕死、追求富贵、厌恶贫贱的本性,奖赏模范遵守社会规范者,惩罚违反者。因此适当地运用赏、罚,是德、刑政治得以推行的关键。荀悦在《申鉴》中说:“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后汉书》卷六二《荀悦列传》。)徐幹的论述更为深入,他指出:政之大纲有二,二者何也?赏、罚之谓也。人君明乎赏罚之道,

则治不难矣。夫赏罚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于必行。必行则虽不重而民惧,不行则虽重而民怠……天生烝民,其性一也,刻肌亏体所同恶也,被文垂藻所同好也。此二者常存而民不治,其身有由然也。当赏者不赏,当罚者不罚。夫当赏者不赏,则为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当罚者不罚,则为恶者轻其国法,而怙其所守……赏罚不可以踈,亦不可以数,数则所及者多,踈则所漏者多,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赏轻则民不劝,罚轻则民亡惧;赏重则民徼幸,罚重则民无聊……夫赏罚之于万民,犹辔策之于驷马也。辔策不调,非徒迟速之分也,至于覆车而摧辕;赏罚之不明也,则非徒治乱之分也,至于灭国而丧身,可不慎乎!可不慎乎!(《中论·赏罚第十九》。)

作为士族社会的思想家,建安名士认为,刑罚是针对小人而设立的,君子道德高尚,一般会以道德自律,社会舆论的褒贬,足以使其不违礼制。傅幹说:“盖礼乐所以导民,刑罚所以威之,是故君子忌礼,而小人畏刑。”(《艺文类聚》卷五四引傅幹:《肉刑议》。)荀悦在《申鉴》中亦持这种观点,他指出: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是谓章化……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后汉书》卷六二《荀悦列传》。)

在运用赏罚实施“德主刑辅”的过程中,需要有可操作的准则,“德”表现为儒家道德理念为内在精神的“礼制”,以此教化百姓,故德教与礼教意义相近;刑的实施过程同样需要可操作的准则,表现为国家颁布的成文“法”。因此,在汉魏之际的政治哲学词汇中,“德刑”与“礼法”意义相近。由于后者与政治实践的关系更为密切,故学者们讨论这些问题时所用的术语,多为“礼”与“法”。故仲长统这样说:教化以礼义为宗,礼义以典籍为本,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故制不足,则引之无所至;礼无等,则用之不可依;法无常,则网罗当道路;教不明,则士民无所信。引之无所至,则难以致治;用之不可依,则无所取正;罗网当道路,则不可得而避;士民无所信,则其志不知所定;非治理之道也。诚令方来之作,礼简而易用,仪省而易行,法明而易知,教约而易从。篇章既著,勿复刊剟;仪故既定,勿复变易。(《群书治要》卷四五引《昌言》。)

依据“随时致宜”的政治原则,建安时期往往以刑事惩罚手段为治国的主要方法。因此,传统的“德主刑辅”政治理念尽管没有倒塌,但是毕竟受到了思想界的理论挑战。表现在关于“礼”与“法”(刑)实施中是否存在“先”、“后”规律问题的辩论,学术界曾发生过论战,如刘廙与丁仪便以此展开了辩论,“廙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三国志》卷二一《刘廙传》。)。其中丁仪持先礼后刑。其哲学依据是这符合“天道”即自然界的一般运动规律,如四时的更替:是先春天,万物生成;后有秋天,万物肃杀。天垂象,圣人则之。天之为岁也,先春而后秋,君之为治也,先礼而后刑。春以生长为德,秋以戮为功;礼以教训为美,刑以威严为用。故先生而后杀,天之为岁;先教而后罚,君之为治也。天不以久远更其春冬,而人也得以古今改其礼刑哉……先后之宜,故自有常,今夫先刑者,用其末也,曰:礼禁未然之前。谓难明之礼,古人不能行也,按如所云礼嫂叔不亲之属也,非太古之礼也。所云礼者,岂此也哉!古者民少而兽多,未有所争,民无患则无所思,故未有君焉。后民祸多,强暴弱,于是有贤人焉,平其多少,均其有无,推逸取劳,以身先之,民获其利,归而乐之,乐之得为君焉。夫刑之记君也,精其筋力,民畏其强而不敢校,得为君也。恐上古未具刑罪之品,设逋亡之法,惧彼为我,而以勇力侵暴,于己能与则校,不能归奉之,明矣。且上古之时贼耳,非所谓君也。上古虽质,宜所以为君,会当先别男女,定夫妇,分土地,班食物,此先以礼也;夫妇定而后禁淫焉,货物正而后止窃,此后刑也。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丁仪追溯了远古时代的“国家”“君主”产生的历史,对礼法的起源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他反对仲长统关于君主是人类暴力争夺过程中最终胜利者的说法,认为君主在阶级分化过程中,能及时调节社会矛盾,通过建立礼制,使人民自觉遵守,被人民拥戴为君主的。因此,礼的建立早于刑。

刘廙的论文已佚,且不见丁仪文,但其中心论点史籍有载:“南阳谢景善刘廙‘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三国志》卷五八《陆逊传》。)这说明,刘廙与丁仪的观点针锋相对,主张“先刑后礼”。尽管已不知刘廙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其哲学依据是什么。但是,这个论点提出本身,已说明了建安时代名法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德主刑辅理论。

同类推荐
  •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黄老学说与独尊儒术、建立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一代雄主的功过是非等内容。
  • 冒牌知县

    冒牌知县

    刑警穿越来到宋太宗初年,正巧遇见一个沮丧的知县悬梁自尽。在发现自己跟这知县相貌很像之后,便冒牌成了这个知县,并发誓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可是,他很快发现,他治理的是一个山高水深的流放之地,等着他的,不仅有同床共枕的知县妻子那惊诧狐疑的目光,还有莫名其妙的一屁股债务,更有各种诡异奇绝的谋杀谜案,以及谜案后面更大的谜案,最要命的,他还遇到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神秘劫杀!他凭借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推理和敏捷的身手,一次次化险为夷,一个个解开迷雾,一步步发财升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友QQ群:45350704(500人超级书友群,不定时清理,潜水员慎入)72505368(高级群,欢迎加入)
  •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描摹,能够给读者比较完整的印象。
  • 佛落

    佛落

    在西征的蒙古黄金家族的铁骑兵即将进入西域之时,已经死了的南宋第一通缉犯燕昭雪奇迹般地带着在大唐时候就消失的破晓和一枚金币出现在玉门关,并与纵横东西的班氏商队一同进入了西域,长孙雪眸受沧浪亭的老人之托去西域帮助打开碧落佛塔,她不得不再次亡命天涯,他也无避免对她的追捕。不灭的主人铁征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死亡之海回来,决定与六百年来像狼一样活着的天山天狼宫的人作最后的了结,完成这一生不堪重负的使命,他带来了造就燕昭雪的杀戮的一生的和氏璧。
  • 明末金手指

    明末金手指

    金手指,在如今的含义其实就是开挂,但对于来到天启六年末的张弘斌来说,却同样具有点石成金的意味。脑袋里面与一款名为‘山寨贸易系统’的链接,可以购买未来的各种山寨商品。品质或许没有保障,但在十六世纪却是绝对领先的优质产品。从常见的粮油到日化,从基础的铁质枪头到云爆弹,只要等级足够,产品随便购买。哦,还有必须要有足够的银子……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天启六年末,眼看崇祯元年就要到来,身为一个地主老财的三少爷,张弘斌凭着家庭条件和系统本来可以有一个不错的仕途。不过文化程度没有那么高,也懒得和士绅友好相处……主要还是不想老是受窝囊气的张弘斌,果断选择了造反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难得开了挂,岂能继续委屈了自己?
热门推荐
  • 男人,别对我说谎

    男人,别对我说谎

    男人都会觉得对不起旧情人,就算是旧情人先离开他,也会觉得是自己对她太坏才让她失望,但是很少有男人觉得对不起身边的女人。如果你是他身边予取予求的女人,他当然懒得花心思去想你的情感需求,这是恋爱中低级的姿态。懂点恋爱手段的女人都明白,对待男人要若即若离,才能激发他们的男性荷尔蒙,让他们产生占有欲,不顾一切去追你。
  • 重生之公主为王

    重生之公主为王

    恰逢邻国兵临城下趁火打劫,君长流被不靠谱的皇帝老爹废物利用,打包送去敌国和亲。和亲就和亲吧,就当为国捐躯了。谁知,嫁的皇帝老公洛轻恒是个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七年备战,一朝雄起,灭了她的祖国。重生了,君长流决定重新来过,珍爱生命,远离渣男。
  • 隋走危机(上)

    隋走危机(上)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舍得做人,宽心做事

    舍得做人,宽心做事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做到懂得取舍,首先是要做到宽心,宽心做人,大舍大得,当然也就无法坦然的面对人生的得和失。在宽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舍”,在适当的“舍”的基础上才会有所“得”。宽心做人,舍得做事是一种境界,以一颗宽容之心来面对人事的纷纷扰扰,不计付出,舍己为人,更能体现出一个人胸怀的宽广;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舍得做事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体现出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无争无求,低调淡泊,体现出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但舍得做事的前提是宽心做人,如果不能宽心做人,心胸就无法放开,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帝印封神

    帝印封神

    八块骨牌擎天地,一招帝印定乾坤。燕臣,古国皇室子弟,被弃大齐帝国荒野山寨。待战鼓敲响,封印开启,以骨牌之力擎天撼地。左手生,右手死,掌握天地法则,以一己之力翻天覆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妈咪又又又又跑啦

    妈咪又又又又跑啦

    他一定是太过仁慈,才会这么在意他身边这个特别的小秘书,甚至几日不见就开始怀念起她的味道,更可恶的是,这个女人早在多年前就怀了别人的孩子!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感悟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感悟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感悟与道德修养》针对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研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具现实指导意义。全书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丰富翔实,经验之谈让读者感悟,适当的理论化又让读者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