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2900000001

第1章 管理无方,做好干部只是空谈

不管人,一定要理人

很多干部总是抱怨自己的员工不好:“就是他们妨碍了企业的发展。”可是,员工是你请来的,他不好,你辞退就可以了,为什么请他来却又说他不好呢?其实,员工不好,往往是上司带坏的。所以,很多人跟我讲员工不行,我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你干吗要他?当初经过甄选,你认可他才让他进来的。他本来很好,跟了你变得不行了,那是谁的错?是你的错,是你把人家带得不行了。为什么这个人跟着你就不行,跟着另外一个人就行呢?”

那么,作为中层管理者,你应该怎样带人,怎样管理人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句话:不要管他。有人会说,那怎么行?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因为管与理不同,管是管,人性不喜欢被管;理是理,人性喜欢被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员工不受管的真相

大家都不喜欢被管,但对于干部而言,还是要管的。关键是怎么管。

员工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关键在于“需要”——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不要你管,这才是其不受管的真相。工作顺利时,员工最讨厌别人管;一旦遭遇困难,特别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喊:“为什么你不管我?!”贤明的干部,应该在这种时候再来管他——在他需要时管他。

人性喜欢理,喜欢被看得起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员工说:“你干吗不理我?”“你凭什么管我?”说明“管”和“理”这两个字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有一天你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因为理的层次比管的层次高得多。

理,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他,他照样也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谁。有些人看人,完全是看对方对自己怎么样:你对我笑,我没有理由不对你笑;你对我板脸,我的脸会比你的好看吗?

随时随地找到平衡点

西方人热衷于X理论、Y理论,中国人则不是这样。X理论相当于性恶论,Y理论相当于性善论。然而,人无完人。人既不会百分之百的好,也不会百分之百的坏;人性不是彻底的善,也不是彻底的恶,而是可善可恶。

我问一个老板:“那个人讲错话,你骂他我能理解,因为他讲错了;另外一个人讲得对,你干吗骂他?”

老板说:“他错,我是骂他错;他对,我是骂他搞得我没有面子,他讲得越对,我越没有面子,我不骂还得了?!再对也没有用!”

这就是老板骂下属的道理——下属讲得虽然对,却在不对的时候、不对的地方讲,所以他是错的。因此,要把管做到理,不仅话要说对,而且要在合适的地方说。说得老板有面子,他就会承认你对;说得他没有面子,再对也是错的。

而道理又是变动的。比如一个会当老板的人,在下属面前赞美一个中层干部,然后马上又把干部叫到办公室里面训斥,为的是“平衡”。这个老板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一旦赞美那位干部以后,他以为自己真的很行,然后就会阴沟里翻船,这是老板害的;然而,他总得不到赞美,就会有挫折感。

做干部也是这样,有时候很守规矩,有时候并不守规矩;有时候讲话很有信用,有时候讲话却没有信用。一切都是摇摆不定的,要随时随地找到这个“跷跷板”的合理点。

注意掌握尺度

事情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所以,只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如果存心不管,管理者就是不负责任,但如果存心要管,故意整人,也是不对的。那针对这一点,我对干部的一个意见是:少发脾气。不是说不发脾气,因为那是做不到的。那就要注意掌握其中的尺度。

甲:“你刚才挨主管训了?”

乙:“是。”

甲:“他说你什么了?”

乙:“我不知道。”

甲觉得很奇怪:“他训你那么久,你都不知道他说什么?”

乙很无奈:“我就看到他的嘴巴一直一张一合的,我什么都没听,管他呢。”

可见,管理的时候直接训人发脾气是没有用的,对员工一点影响都没有。那应该如何做?传统的中国式管理,是对不同状态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措施。一个好的管理者是这样的:你做得好的时候,我为什么要管你,我不需要管你;你做得不好,我也不会管你,但是我会提示你,提示无用,就再提示,提示实在不管用,我才会训斥你。

想少发脾气怎么办?就要少做指示。这个是很难的,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发布指示。但是这样真的很不好,因为你所知道的虽然很多,却也还是有限的。

孔子一再说自己无知,苏格拉底也说:“自己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我们的头脑是有局限性的,要不然为什么要借用别人的头脑呢?一个人要发财也很简单,那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借用别人的智慧。

凡是成功的人,都很少说话。作为老板,他一说话,所有人就都按照他的话去做;老板不说话,所有的人都说话,老板就有很多的选择性,对自己非常有利。同理,作为干部,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做指示的人,就限定了自己的下属,使他不太会动脑筋。一个很有主见、很果断、随时有主意的人,他的下属经常脑袋空空:第一,他们想了没有用;第二,他们说的跟领导不一样时会挨骂。最后,他们不再想也不再说,干脆让出整个舞台来,让领导一个人去表演——唱独角戏。

如果一家公司的人才慢慢地外流,就等于得了经营上的癌症。所以,老板要让下属们表现,而不是自我表现。同理,中层干部也要让员工表现。

老子最高的智慧是四个字:深藏不露。员工并不会一下子就能接受深藏不露的观点,心里认可,但是嘴上还死不承认。有的老板问我,如果讲深藏不露,有能力同没有能力不就是一样的了?此言差矣,没有能力,谈不上深藏不露,因为没有什么好藏的;有判断力、有选择力、有声望,才有资格深藏不露。

深藏不露的意思是在该露的时候才露,这个注解非常重要。应该露的时候你不露,人家就看不起你;不应该露的时候乱露,人家就会看笑话。有很多主管的形象在自己的下属心目当中简直是个笑话,这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管理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

西方人喜欢采用“二分法”,即把事物加以分析,“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再从中选择其一作为答案。这样做看起来似乎简单明了。西方的管理,也沿用这种思维法则,把人“分”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将管理的气氛划“分”为人治和法治。

受太极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擅长在“一分为二”的分析之后,“把二看成三”,在相对的两端找出中间的灰色带,也就是二“合”为一地把两个极端的概念统合起来,形成第三个概念。例如唯心、唯物是两个极端的概念,而中国人却能看出两个之外的第三个概念,叫作“心物合一”,因而统合了唯心和唯物成为“心物合一论”。

太极思维——寓人治于法治

中国式管理,承袭太极思维法则,把人分成三种。老板是管理者,员工是被管理者,而介乎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干部,则一方面是管理者,另一方面也是被管理者。至于管理的气氛,中国式管理不主张在人治和法治之中选择一种,却十分实际地“寓人治于法治”,说起来实施法治,运作时却有非常浓厚的人治色彩。

中国式管理重视“全方位的观点”

西方人重“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这样一直分析下去,各领域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的结果使得很难找到整体化的解决方案,正应着庄子当年所说:“天下的人多各执一察以自耀。”“一察”就是一端,看到某个部分,便要以偏概全。好像耳、目、鼻、口一般,各具相当功能,却无法互相配合。

中国人不反对分析法,只是在分析以后,必须加以综合。中国人重“合”,以综合法来统合经过分析的东西,称为“全方位的观点”。

中国式管理,同样讲求全方位。庄子讲过:万事有所分,必有所成;有所成之后,也就必有所毁。一切事物,若是从通体来看,既没有完成,也没有毁坏,都复归于一个整体。

“二选一”的结果,往往趋于极端

把二看成三,意在分析成为二之后,不要二中选一。因为二选一的结果,往往趋于极端。梁漱溟指出:“把一个道理认成天经地义,像孔子那无可无不可的话不敢出口。认定一条道理顺着往下去推,就成了极端,就不合乎中。”他认为“事实像是圆的,若认定一点,拿理智往下去推,则为一条直线,不能圆,结果就是走不通”。

“无可无不可”原则

依西方二分法的标准,无可无不可根本就是是非不明、不敢负责、不愿意明说的表现。受其影响,现代中国人不了解“无可无不可”,竟然也跟着鄙视起来。其实,孔子“无可无不可”的主张,是从“可”与“不可”这两个极端的概念中看出第三个。中国式管理依据无可无不可的原则,凡是两个概念都能够看成三个,无形中又多了一种选择,所以弹性更大、包容性更强,其实就是“合”的效果。

例如西方劳资对立,员工是劳方,资本家是资方,双方往往各执一词,很难达成协议,更不容易建立共识。各说各话,划“分”出不同的立场,然后讨价还价才勉强和解,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式管理把二看成三,在劳资之外,看出一种“介”方,也就是媒介的意思。平时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尽量采取间接方式,通过干部的承转,养成习惯之后,一旦劳资有不同的看法,自然也会通过干部,让老板拥有回旋的余地,比较容易化解问题。不像现在这样西方化,劳方遇有问题,都要与老板面对面直接沟通,弄得老板不像老板,失去应有的尊严,一气之下干脆关门不当老板,结果还是员工更加倒霉。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问题必须解决,乃是西方式的管理心态。在很多西方人看来,问题只有“解决”和“不解决”两种选择。于是解决的视为负责、尽职、有担当,而不解决的即视为不负责、不尽职、缺乏担当。中国式管理,把二看成三,知道不解决不行,问题一直持续下去,终究有一天会恶化,以致无法解决,或者花费更高的成本。但是解决也不行,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势必引起其他的问题,甚至爆发更多、更麻烦的问题,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岂不悔恨已晚?

在解决和不解决之道中,有一条“合”的途径,称为“化解”。中国人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是在无形中既解决问题,又避免后遗症,或者把它减到最少的地步。“化”的功夫了得,是中国人的太极功法。看起来没有什么动作,实际上把所有问题都化解掉了,化到好像没有问题要解决,这才是把二看成三的实力。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管理是一种历程,起点是修己,终点是安人。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通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促进大家的安宁。

中层干部可以在管理的历程中,通过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职场中修炼自己,逐渐提高层次,完成修、齐、治、平的任务。

美式管理是“我要-我成”的历程

现代化管理源于美国。美式管理脱离不了“我要-我成”的历程。“我要”代表“目标管理”,“我成”代表“成果管理”。由我订立目标,由我去执行,最后拿出成果来。若是成果和目标十分接近,甚至百分之百达成或超越目标,就会获得奖励,否则就要接受惩罚,有时还会被裁换。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精神,以“竞争”为手段,拿“数据”做标准,来分出胜负,判定死活。

日式管理是“同生共荣”的历程

日式管理和美式管理刚好相反,他们所构成的,是一种“同生共荣”的历程。“同生”表示一起进入公司的辈分,“共荣”表示大家共同分享的荣誉。同生要有同死的觉悟,培养出一生一死的交情,准备共同奋斗,绝不临阵脱逃。共荣也要有共辱的打算,因此合力追求团体的荣誉,却不计较个人的荣辱。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大和魂”的“爱团体精神”,以“一家人”为号召,“互助”为手段,以“不事二主”为标准,一致对外,奋战到底。

中国认为:目标和成果只是管理的一部分

达成目标不一定会得到奖励;未达成目标,也不一定会被惩罚。而且,同样是接受奖励,内容却并不一样,有时高有时低,经常弄得人一肚子火气。同样受到惩罚,标准也不一致,有时严苛有时宽松,好像大家都在碰运气。

成果的评量,其实也不可靠。生意好做的时候,闭着眼睛业绩也很高,这样的成果,得来不费吹灰之力,有什么稀奇?生意不好做的时候,竭尽全力业绩依然不高,评量得再正确,又有何用?这充分证明成果评量,实在算不了什么,至少不足以代表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目标和成果固然很重要,但不是管理的全部,充其量只是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也不接受同生共死的观念。同生只是一种机缘,有幸一道进来。然而进来之后,就应该各凭本事,自创前程才对。怎么可以大家绑在一块儿,同归于尽呢?一个人的成就,在于“同年之中我最行”,哪里肯同年同倒霉呢?

中国人乐于有条件地共荣

共荣当然很好,不过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让我沾一点光”。中国人讲求“合理”,沾太多光大概没有人愿意,因为相差太远,迟早会被揭穿、出洋相,不如及早放弃,以求藏拙。沾一点光,表示相去不远,稍微踮起脚跟,便能一般高,当然不能也不必过分辞让。若是别人依样画葫芦,也来沾我的光,标准依然如此,只是稍微严苛一些。差不了多少,让他沾光,说是有福同享;差得太多,不让他得利,反骂他要称一称,自己到底有几两重?

同生共荣,中国人并不是不赞成,而是应该有一些弹性,让各人自行斟酌决定。究竟要同生共荣到什么程度,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妥

美式或日式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对,中国人也大多能够接受。中国人的包容性,使得我们不会排斥任何主张。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反正说归说,做归做,你如此主张,未必就真的这样做。中国人在美国公司工作,说的都是美式管理的话;在日本公司工作,说的都是日式管理的话。一方面是入乡随俗,一方面则是唯有如此才不会吃亏。而实际运作起来,调整来调整去的结果,大多都调整得很富有中国气息。

我们能够同生共荣,也能够“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怎么说都可以,同样的怎么做都行。反过来说,怎么说都没有用,也怎么做都不行。

那么,中国式管理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要不要对准目标全力以赴?能不能接受成果的评量呢?其实,愿不愿意同生共荣,完全取决于我们“安”还是“不安”。安的结果是正面的,而不安所带来的则是负面的影响。安的时候,中国人积极奋发,对准目标全力以赴,高高兴兴地接受成果评量,既照顾同年,礼待资深,也共享荣誉,大家乐在一起。不安的时候,对目标阳奉阴违,视成果评量为官样文章,同年不同年又有什么关系?怨都来不及,哪还分享、共享什么荣誉?

“安”的观念,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国人。这个字含意甚深,必须用心体会才能够明白它的用意。作为名词,多用“安宁”;作为动词,可用“安顿”,而对管理来说,以“安人”为妥。

“安人”必先“修己”

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则无以安人。所以中国式管理,简单说,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代表个人的修治,做好自律的工作。因为中国人一方面不喜欢被管,另一方面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不喜欢被管,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这是自律,也就是修己。不接受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的管理,常常抱怨这种人管不好自己还想来管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也就是需要自律。可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通应该修己。

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同时也是管理。中国式管理的整个历程,充满了“伦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彼此”为原则,以“圆满、圆融、圆通”为标准,各人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推己及人的力量,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谋求安居乐业,互敬、互惠,各得其安。

修造自己,而非改造他人

“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有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方向,浪费了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伪装接受,实际上各有自己的看法。不如管理者先修己,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自己,更为快速有效。

用高压的政策要求员工改变,并不符合安人的要求,并非人性化管理,大家就会以不合理为由加以抗拒。

作为干部,你先求修己,感化自己的下属也自动修己。双方都修己,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无为而治,使大家各自发挥所长

中国人下象棋,有的人善用车,有的人善用马和炮,有的人专门用兵。车、马、炮都有可能很厉害,也随时有可能遇害。但是,从来没有人说他的老将最厉害。老将最不厉害,却总是挨到最后还是没有被吃掉。这些厉害的车、马、炮,都为最不厉害的老将而牺牲,到底谁厉害?当然是老将最厉害。

将、帅深藏不露,实行“不管之管”,车、马、炮、卒才能够在将、帅的高度支持下,放手去做自己分内的事。将、帅发挥总动员的作用,这才是有效的领导。如果老将喜欢表现,处处都要显示自己最厉害,那么,车、马、炮、卒便站在那里听命令,然后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弄得老将疲惫不堪,可能因此而缩短寿命。作为中层干部也是,如果你事事亲历亲为,只会累倒自己,下属既得不到成长,也不会因为你替他干活而感谢你。

象棋给我们的启示,便是领导不表现英雄性,下属才会表现出各自的英雄性。领导的英雄性,很容易造成一个人表演的可怕局面;领导不露英雄性,才有总动员的可能。

如果把一个组织大略分成三个阶层。象棋的将、帅,可以代表高层领导,车、马、炮为中层干部,而兵、卒则代表基层员工。三个阶层各有不同特性,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各自发挥所长而产生总动员的效应。

同类推荐
  • 千万别要结果

    千万别要结果

    正如作者自己高呼的那样:“没有结果,都是扯淡!” 在当今社会,没有结果的个人,没有结果的企业,再怎么将自己鼓吹得天花乱坠,终究也只是成功者的垫脚石。结果?到底什么是结果?如何获得结果?又如何获得好的结果?著名系统建设管理专家,卓越演说家周士人先生在《千万别要结果》一书中,直面员工、企业、领导者、团队、客户等群体,从创造力,驾驭力,策划力,合作,竞争,精神等各方面详细生动地指导如何获得优质完美的结果,给所有渴望成功的个体、团体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 像游击队员那样做营销

    像游击队员那样做营销

    游击队员作战的神出鬼没、机智百变,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众多红色经典战例更是为人耳熟能详。在商场如战场的当代社会,营销的成败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而且取决于谋划能力。红色经典战例中,游击队所运用的智谋韬略和现代营销有着微妙联系,善加运用,一定会给现代营销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7-11连锁业真经

    7-11连锁业真经

    保持畅销品的齐全。7-Eleven便利店的主要顾客群为年轻人,那些年人对7-Eleven的评价就会一落千丈。7-Eleven的重视信誉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只要食品一过食用期限,适时订货、迅速交货,年轻人对电视的商品广告极为敏感且反应迅速,是7-Eleven奉行的宗旨之一。如果店主在广告刊登后,鲜度管理:7-Eleven特别注意产品的新鲜,没有进货,立即从陈列架上撤掉进行丢弃
  •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对李嘉诚的创业过程及成功之道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告诉我们应该从李嘉诚身上学些什么:从李嘉诚作为一个推销员,我们学习如何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从李嘉诚作为一个小老板,发奋图强成为“塑胶花大王”,我们学习他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从李嘉诚把握投资良机、兵不血刃、以小搏大屡战屡胜,我们学习他如何运用非凡的商业智慧;从李嘉诚善用人才“海纳百川”,我们学习他充满智慧的管理艺术;从李嘉诚以“做事先做人”之信条搏击商场数十年,创造了一个只有朋友,没有敌人的奇迹,我们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商人……
  •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制度与规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一个可以传承下去的企业,绝对少不了制度。无视或者经常破坏企业制定的制度和管理规则,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员工、竞争对手、客户牵着鼻子走,企业就会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就有了公平,就意味着效率。而效率,则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良药。所以,做为管理者,要改变通常惯用的“人治”,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通过正确的奖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热门推荐
  • 少年丞相本红装

    少年丞相本红装

    二十一世纪顶级杀手的她魂穿异世,双亲早逝,爷奶相依。她不信神不信佛更不信命!是女子又怎样,女扮男装行天下,书院青楼任穿梭!即便女儿身被识破,她仍旧做着世人眼中惊世骇俗之事,只因为她本就是属于异世的魂魄!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为报家仇,看女主如何穿梭于几国,经历了怎样的光怪陆离,才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丞相!★★★他,一身黑衣,俊美如雕刻般的俊脸冷如寒冰,身为南宫国的冷面皇子,却只为她一人展开笑颜。▲▲▲万山丛林之间,万丈悬涯之上,一席白衣的她遗世独立,风华绝代。只见她一手捂着受伤的腹部,面对着千军万马,笑容浅浅淡淡。“我夏候宣要不想被你们捉到那你们就是妄想!”狂傲的话语让听见的人都为之一振,这人莫不是……只见她转身一跳,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她已经向悬涯之下扑去,给众人留下一个白色弧度便消失不见。“不……”远远的一黑衣男子骑马而来,人未到,声先至,那撕心裂肺、痛入骨髓的声音让所有人都震撼当场!……此文美男多多,但绝对的1对1~~~~~~此文文讲述的不只是爱情,更有亲情与友情。◆◆◆请各位亲动动你们的小食指,收一个,嘿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从家族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以通俗的笔法对大唐王朝李氏家族进行重新解读。帝王、权臣、英雄、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唐王朝造就的历史,无不显示出它的残酷与不可抗拒。兄弟相残、家族之争、奴才欺主……一幕幕的血腥书写着李氏家族的历史。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帝国的兴亡史。大唐王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这个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遐想与疑问。
  • 医生杜明之苏绣旗袍

    医生杜明之苏绣旗袍

    这个世界对于我与你所见,如同一件旗袍的里与面,一面灰暗,一面光鲜。而你与我根本的不同,只在于对这样的世界,相信或者不相信。他依然是那个外表冷漠的麻醉师,穿着手术室的白大褂,每天独来独往地行走在医院里。他的爱情纠缠在一对母女之间。两个人,仿佛一个属于白天,而另一个属于黑夜。当杜明最终选择了不回头……那个阴郁地走在晚风里的少年,那个独自成长的医学院的男孩,他用自己的方式,让这段爱情成为了永恒。而唯一让童话永恒的方式,恐怕就是永远都不要醒来。
  • 这样学习最高效

    这样学习最高效

    借鉴了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学生在中学时期成功的学习经验,并根据当前教材及考试形势总结出一套最新的高效学习方法,详细告诉你应该如何听课,如何读书,如何预习,如何复习,如何做题,如何记忆等。《这样学习最高效》融入了全国许多一线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把大量切实可行的学习技巧和中、高考状元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提炼、归纳和总结。这些学习方法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对中学生的学习大有帮助。一书在手,帮你把苦学变成乐学,将勤学化为会学,助你攀登学习的高峰!
  • 豪门婚怨:苏少只爱二手妻

    豪门婚怨:苏少只爱二手妻

    一场被安排的英雄救美,一桩可悲可笑的婚姻。傅锦凉被渣男小三榨干了所有。流产,破产,百年祖屋被推平——家人处境,惨不忍睹,最后,就连她的命也搭了进去。无意重生,她带恨归来,发誓要讨回所有。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却又遭遇了一场叫做“苏清泽”的风暴。他总能在她最不经意的时候,以最骚包的姿态从天而降,拖她后腿,扯她裙摆,然后再嬉皮笑脸的勾着她的肩,调情调情再调情。凉凉,我自倾怀,你且随意。凉凉,我爱你,与你无关,你只需享受就好。凉凉,我信任你,就像昏君信任奸妃一样。
  • 为你圈地为牢

    为你圈地为牢

    “跟我回去。结束后两人再没关系,可他却不肯放她走。”“你是我什么人?”她淡漠的问。他心里明明喜欢的是别人,养父的公司面临破产,却能够无视自已的心,不爱她却要留住她,她的亲生妈妈将她推给了他。她带上行李要离开,为了得到投资,他却突然出现。不过是一场交易,究竟他完美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怎样的心……
  • 契约毒后

    契约毒后

    她本是大魏郡主,被钦定的太子妃,有倾国倾城之貌,是五国第一才女,还是让江湖人闻名色变的“毒医仙子”,却被一朝灭满门!一朝魂移,风华绝代的毒医郡主变成了缠绵病榻的亡国帝姬。面对化身修罗的冷酷帝王,她不畏不惧,以落败之城换来安身之所。一纸契约走上尊荣后位,且看她如何在复仇之路上祸乱他的后宫与天下!他是东楚天子,天生的帝王霸气注定他必定是傲视苍生的尊主。遇上她之前,冷酷无情是他,睿智决断是他;遇上她之后,温柔霸道是他,踌躇痴妄是他。弱水三千,他只取她一瓢饮。强弩来袭,她竟为了众国盟约离他而去,是背叛?还是君若安好,妾便无悔的守护?帝后相携,共主江山,风云乱象间生死不离,是为那一纸契约?还是骨血渐融的痴缠?片段一:“阿若既是皇后,是否应该为我东楚的皇室香火尽心尽力才是?!”女子嫣然一笑,“来人,去将各宫的妹妹们请来,皇上今夜要雨露均沾。”男子嘴角一抽,“顺便告诉爱妃们,皇后正在练新药‘断肠散’,请她们前来一观,当然——若有不便可以告假。”那晚,东楚后宫乱的很彻底,十之有三的妃子身患恶疾,十之有四的贵人进寺庙为东楚皇后祈福,剩下的全因自省名德败坏自请出宫!一时间只听某人哀叹,“又要无聊了——”片段二:大红罗帐之内,女子香肩半露,呼吸局促,满面潮红,口中喃喃有声。男子浑身戾气,执剑而立,满身血色快要融进罗帐里。女子眼露迷离之色,一颦一笑间媚骨天成,“你来了——”他受了蛊惑般走近,却被她缠身而上,气息瞬间紊乱,“阿若——你可知道我是谁?”女子嗤嗤一笑,“管你是谁。”男子周身气息瞬时凌厉无比。“啧啧,还是这么冷。”某男一滞,被某女扑到——毒宠女强,先婚后爱,日久生情的乱世倾歌——《契约毒后》敬请期待!
  • 史上第一混搭

    史上第一混搭

    人家穿越,我还是只能被穿越人家泡妞,我还是只能被妞……在我的龙门客栈里,我接待了老槐树精、女鬼、神兽混血儿、冒牌茅山道士等人,发生了一连串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本书恶搞气氛浓重,修真、穿越、都市、爱情一个也不能少。所以名之以“史上第一混搭”注:1,非吃老本作品。2,本文系纪实文学,笔录:张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