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所谓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译文】用兵的方法:军事地理上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进入敌国境内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我方得到有利,敌人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多国相毗邻,先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背靠大量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行走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入的道路狭窄,撤退的道路迂曲,敌军用劣势兵力可以攻击我方优势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战斗就能生存、不迅速战斗就会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所以散地不可以作战,轻地不可以停留,争地不可以主动强攻,交地不可以动作间断,衢地应当结交诸侯,重地应当掠取粮草,圮地应当迅速通过,围地应当设计脱险,死地应当拼死奋战。
从前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衔接,主力部队和分支部队不能相互支持,将领和士卒之间不能相互援救,统帅和部下之间不能相互团结,士兵分散不能集中,兵力集中了也不能齐整。对我有利就行动,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试问:如果敌军士卒众多且又阵容严整,向我发动进攻,那该如何应对呢?答案是:先夺取敌人的要害,这样就能听从我们的摆布了。用兵的法门在于神速,要乘敌人尚未赶到,由他们意料不到的路线,攻击他们没有防备的地方。
【解析】九种地形,包括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孙子详细分析了这些不同种类的地形,从战略战术的实施上,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论点,即散地不宜战、交地行军不可间断、争地不宜进攻、衢地应结交诸侯、重地应获取粮食、圮地应迅速通过、围地应设计谋划、死地应拼死战斗。
【故事一】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四出祁山伐魏,司马懿率张碑、费曜等大将迎战蜀军。诸葛亮兵至祁山,见魏军已有防备,便对众将说:“孙子曰:重地则掠。深入敌人的腹地,就要掠取敌人的粮草来作自己的补给。如今,我们的粮草供应不上,我估计陇上的麦子已经熟了,我们不如去秘密抢割陇上的麦子。”诸葛亮留下王平、张嶷等人守卫大营,自己则率领姜维、魏延等将领直奔上邽。
司马懿率大军赶到祁山,并不见蜀军出战,心中正自疑惑,突然听说有一支蜀军往上邽去了,恍然大悟,急忙派兵去救。诸葛亮在上邽与魏军守将费矅大战一场,费矅不敌,只得逃走,蜀军趁机抢割陇上的新麦,运回卤城。
司马懿失去了陇上的新麦,跌足长叹,与副都督郭淮引兵前往卤城偷袭,企图夺回新麦,擒拿诸葛亮。不料诸葛亮早有防备,他让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将各带两千人马埋伏在卤城东西的麦田之内,等魏兵抵达卤城城下时,一声炮响,伏兵四起,诸葛亮亲自领兵从城内杀出,司马懿拼力死战,才得以突出重围。
司马懿连连受挫,转而采取据险而守的方针,坚决不与蜀军接战,诸葛亮欲战不得,抢来的麦子也即将吃完,只好下令退兵。 魏大将张郃领兵急追,谁知诸葛亮早在剑阁木门设下埋伏,张郃一入木门,蜀军霎时万箭齐发,张郃及其率领的百余名部将全死于乱箭之中。
诸葛亮运用了《孙子兵法》里“重地则掠”这一方法,深入敌人的腹地,就要掠取敌人的粮草来补充自己,也是孙子的一贯思路。在《作战篇》有“因粮于敌”的更具体详细的论述。
【故事二】三国时期,司马懿用计杀掉叛将孟达后,奉魏主曹睿之令,统率二十万大军杀奔祁山。诸葛亮急忙升帐议事,问谁愿去守街亭,参军马谡愿往,然而蜀帝刘备在世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想起刘备的话,心中有些犹豫,便说:“街亭虽小,但关系重大。此地一无城郭,二无险阻,守之不易,一旦有失,我军就危险了。”马谡却不以为然,他自恃从小熟读兵书,守一个小小的街亭还不在话下,于是说:“我愿立下军令状,如若街亭失守,丞相可以将我斩首示众。”诸葛亮见马谡胸有成竹,于是让马谡写下军令状,拨给马谡二万五千精兵,又派上将王平做马谡的副手,并嘱咐王平:“我知你平生谨慎,才将如此重任委托给你。扎寨之地一定要选择立于要道之处,以免魏军偷越。”
马谡和王平引兵走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派将军高翔领一万军马去街亭东北的柳城驻守,吩咐一旦街亭有失,即刻前去增援。
马谡和王平来到街亭,看过地形后,王平建议在五路总口下寨,马谡却执意要在路口旁的一座小山上安寨。王平说:“在五路总口下寨,筑起城垣,魏军即使有十万人马也不能偷越;如果在山上安寨,魏军大军围山,怎么收拾?”马谡却说:“兵法有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我军趁势杀下山来,正好大破魏军。”王平又劝道:“万一魏军断了山上水源,我军岂不是不战自乱?”马谡却道:“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魏军断我水源,我军死战,以一当十,到时魏军必然大败!”于是,马谡不听王平劝告,传令上山下寨。王平无奈,只好率五千人马在山西边立一小寨,与马谡的大寨成掎角之势,以便接应。
司马懿兵抵街亭,见马谡下寨在山上,不由大喜过望,一面派大将张郃率兵挡住王平,一面派人断绝了山上的水源,随后将小山团团围住。蜀军在山上望见魏军漫山遍野、队伍严整,人人心中惶恐不安,不久,山上饮水点滴皆无,蜀军将士更加惶恐不安,司马懿下令放火烧山,蜀军顿时一片混乱。马谡见守不住了,只好冲下山杀出一条血路,往西奔逃,幸好有王平、高翔以及前来增援的大将魏延的接应,才得以逃回祁山大寨。然而街亭失守,魏军长驱,诸葛亮只好退回汉中,依照军法将马谡斩首示众,又上表蜀后主刘禅,自行贬为右将军,以究自己用人不当之过。
马谡将兵法背得头头是道,却忘了因实际地形的不同应作不同应对,不在通衢要道结寨,却死记着兵法所云“居高临下”和“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兵败身亡。
【故事三】清雍正即位不久,居住在青海的厄鱼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带领数十万众叛乱,于是雍正于1723年派遣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率大军前去平叛。
清军一面截断叛军进入内地的通道和退入西藏的退路,一面出兵归德堡打击其主力部队。1724年正月,岳钟琪率军深入青海,猛攻郭隆寺,歼敌六千多人。罗卜藏丹津见大势已去,遂一面向清廷请罪讲和,一面拥众据守柴达木地区乌兰木和尔继续对抗朝廷军队。
年羹尧建议朝廷调兵两万,分别屯守在西宁、松潘、甘州、布隆吉河这四个地方,待当年四月春草茂盛起来之后再发动进攻以剿平叛军。然而岳钟琪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青海地区广袤荒芜,敌军又有十万之众,不宜分兵以打击,而且如再等上几个月,给叛军以喘息的机会,那以后再剿灭他们就不易了,兵贵神速,他主张应该趁敌人还未恢复过来,用精锐骑兵迅速攻打他们老巢,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如此方可出奇制胜。清廷最终认可了岳钟琪的方案,以他为奋威将军主持西征。
于是这年二月,岳钟琪率精兵五千、战马万匹,马不停蹄扑向叛军盘踞的大本营,其时罗布藏丹津为了侦察清军活动的行踪,曾派出不少斥候四方打探,岳钟琪就正好与这一队侦察骑兵相遇,当即剿灭了数百人。接着清军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据守在哈达河的敌军据点,翻越过崇山,直抵叛军老巢。清军骑兵像狂风野火般冲入毫无防备的敌军大本营,将叛军打了个落花流水,罗卜藏丹津连忙换上妇女的衣裳带领残部逃亡,剩下的军队纷纷乞降。
岳钟琪指挥军队继续追赶罗卜藏丹津,日行三百里,一直追到桑骆海,除罗卜藏丹津本人只身北投准噶儿外,其余部众全部被擒。而从出兵到这时,一共才过去了十天,岳钟琪以神速突袭敌营,数千轻骑大败敌军数万,验证了孙子所说的“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句话。
【原文】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译文】
故而,在散地,要统一士兵意志;在轻地,要使士兵的行进保持连续;在争地,要迅速出兵抄到敌军的后方;在交地,要谨慎防守要害地方;在衢地,要加强同诸侯的联盟;在重地,要保障粮食的供应;在圮地,必须要迅速通过;在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在死地,就要向敌人显示必死的决心。
所以士兵的心理状态是:遭遇围困就会奋力抵抗,形势逼迫就会拼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一切听命。
故而,如果弄不清楚诸侯的战略意图,就不能预为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情况,就不能在这些地方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这几种情况,只要有一件不了解,就不能算是王霸之军。大凡王霸之军,攻打大国,能使敌国的军民来不及动员集结;用兵威向敌人施加压力,能使敌人的盟约无法缔结。因此,不要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就没有必要在外交上挟持别国的权威,伸展自己的战略意图,用兵威向敌人施加压力,就可以使敌人的城邑被攻取,也可以使敌人的国都被毁灭。
【解析】
这仍然是说了解九种地形的重要性。
【故事】
公元1041年,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声称要攻打渭州,诱宋军深入。
元昊率兵十万从折姜进发,经天都寨、西吉、将太,沿瓦亭川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
宋军在怀远南与西夏军相遇。元昊为发挥骑兵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好水川口,遣一部兵力至怀远城一带诱宋军入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