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000000002

第2章 第一始计篇(1)

【原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慎重考察研究。

【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战争是残酷的,“兵者凶器”,战争带来的大量杀戮和毁灭性破坏,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难以估量的。然而战争又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史,一直时断时续地存在,征服和抵抗,侵略与保卫,争夺生存空间、种族间的仇视、文化与信仰的差异……战争产生的缘由各式各样。战争又是一场赌博,是国与国之间的豪赌,国民的性命、财富、福祉一旦押上去,将没有办法挽回,所以要慎之又慎。

【故事】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韩上党郡守冯亭派人去赵国请求援助,并愿将所属十七城献给赵国。赵王决定接受上党之地,派遣军队前去镇守,这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与秦的争战。公元前260年,秦军攻取了上党,并借机伐赵,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拒秦。廉颇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意图拖垮秦师,时间一长,秦国方面坐不住了,于是秦相范雎派人贿赂赵国权臣,使离间计造谣说秦军最害怕赵奢之子赵括出来领军。赵王本就责怪廉颇久战不决,急躁之下误信流言,果然派赵括取代廉颇为将。赵括熟读兵书,又擅口辩,他父亲在世时与他谈兵都说不过他,然而却并无多少实战经验,初上战场更是骄傲轻敌,把敌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将廉颇的部署完全打乱,在面对秦将白起的诱敌战术时贸然进攻,深入到秦军壁垒,结果赵军被秦军截为三段,首尾不能相顾,陷入包围之中,粮道也被截断。断粮一个多月后,赵括组织军队突围,被秦军射死,这下更是兵败如山倒,四十多万赵军成为秦人俘虏,被白起集体坑杀,只留下两百多人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对赵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其后秦军又进围赵都邯郸,若不是魏信陵君窃兵符、杀魏将晋鄙来解赵国之围,赵几乎就在此时灭亡了。当然,这对赵国乃至六国来说都仅仅是苟延残喘,长平之战后秦灭东方六国已经不存在多大阻力了。本来,赵地处四战之地,战争经验极为丰富,出现过多位能征善战的名将,士兵也训练严整,国力亦不弱,在战国后期还是可以与秦抗衡的。可惜赵王误信流言,急于求成,舍老成持重的廉颇不用,而用轻率骄敌、纸上谈兵的赵括,惨败于长平,险遭国灭。而四十万赵卒全部被活埋,更是不可挽回。正如孙子所说,战争是国之大事,像赵括那样尚未明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就贸然出兵,将军队带入死地(被秦军截断、围困),岂不是太不慎重,把战争当做儿戏么?一旦战败身死,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军争非儿戏,临敌对阵,不可不慎!

我们在人生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艰难时刻,在些重大的时刻,一个“慎”字是首先需要牢牢记住的。罗素说,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之一就是会理性思考。反复再三地考虑问题,克服自身的情绪弱点,这是我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必须学会的重要一课。会谨慎地、理性地思考问题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许我们在有生之年不会碰到在战场上做出决策的这种极端状况,不会肩负着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去险地冲锋拼杀,但每个人必定会碰到类似的考验自己的时刻,需要衡量各种利害做出决定,这种时候需要的慎重可能并不亚于战场上一决胜负。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切记要保持头脑清醒,以免得意忘形为今后的失败埋下隐患;在跌入低谷的时候,更不要忘记用残存的理性来思考,不要让情绪包裹住你全部的身心。

【原文】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

所以,必须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来探查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政治。可以让老百姓与君主同心协力,可以与君王同生共死,而决不违背。天,指天时,包括昼夜、阴晴、寒暑、时制等等。地,指地势,指地形的远近、险易、广狭、死生。将,指将领的指挥智慧、赏罚有信、对士卒爱护、勇敢果断、纪律严明。法,指军队编制、官吏任命、物资调配等制度。以上这五个方面,为将的不可不知,知晓了的就胜利,不知晓的就失败。所以要通过考察分析来探究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弄清楚:哪一方的君主拥有道义?(战争的)哪一方更有天时、地利?法令执行的情况怎么样?哪一方的队伍更勇猛善战?哪一方的士兵更训练有素?赏罚是否公正严明?我从这些方面来加以比较和判断能预料胜利属于哪一方了。将领听从我的计策,用他打仗必胜,可以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用他必败,就撤换掉他。

【解析】

战争过程中获得了民心,这就叫道。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类似于绝对真理,也可说是宇宙间的客观规律。具体到两国争战,就看双方谁获得的民众拥护更多。一般来说,符合本国利益、让一般百姓能受益的战争会得到百姓赞成,反之,如果战争仅仅是掌权者为了个人私心,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征发民众参与到得不到任何好处、只会白白牺牲性命的战争中去,那必然会导致天下怨声载道,甚至可能危及统治。而且失“道”的部队里士卒的战斗积极性必然不高,在战场上也胜算无多。

天时的因素也就是看打仗时的气候和气象状况如何,不要小看这一点,历史上,一场飞沙走石的狂风、一连下上好几十天的阴雨,都可能影响战局,让某一方的部队崩溃。再如北方士兵到南方打仗不适应当地气候染上瘴疠,南方士兵到北方打仗耐不住霜雪寒冷,这些都可能让大量士兵死亡,导致士气低落、无心拼杀。所以说,“天”这个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古代许多“军师”、“智囊”大多通晓阴阳、天文,以为己方部队选取有利的作战时机,避开不利的气象环境。而像传说中的诸葛亮甚至懂得掌控自然天气,“借东风”为己方服务,虽属夸大了的说法,不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时的重要性。

地利的因素,主要是指作战时的地理环境,兵法里有“生地”、“死地”的说法,就是说作战环境有好有坏,甚至会影响战争胜负。关于这一点,后面还有详细的分析和叙述。对于打仗双方来说,地理因素甚至比气象气候因素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和变化莫测。

将领的因素,一支部队战斗力是否强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兵人的综合素质。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将领?孙子总结为五点,智、信、仁、勇、严。

智是第一位的,领兵打仗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要上阵冲锋,而是运筹帷幄,合理安排战略战术,调动人马怎样进攻、怎样防御,说到底是一个指挥者的角色,将领如果智谋出色,那战斗至少赢了一半,而将领的无能,对一个军队来说简直是瞎子领路,什么时候覆灭都不知道。

次于智谋的是“信”,将领讲信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军队内部,赏罚分明,事先的承诺要兑现,做到取信于众,才会得到士兵们的拥戴,军队才会服你,上下一条心,同心协力歼敌。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么多战役,许多将领都不敢违背对士兵的许诺,正是事前的许诺调动了士气,大家拼死战斗,事后的承诺兑现使得士兵心悦诚服,而不是由不满导致哗变、叛逃。另外,将领的“信”还体现在与友军和交好的部队的信义上,“信”即是示好的诚意,在矛盾不大、关系可以修复、仗可打可不打的情况下,这时将领的权衡至关重要,有时候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于人于己都有利。

三是“仁”,仁爱也是面对己方军队内部的(对敌方部队肯定不存在仁,不然就不用交战了),《史记》中记载战国吴起待部下极好,与普通战士同衣同食,所以士兵们都愿尽死力,有次一个士兵生了脓疮,吴起亲自为他吮出脓毒。这位士兵的母亲知道后大哭,说吴公曾替她的丈夫吸过脓,她丈夫心怀感念,在战场上不顾性命,于是战死了。现在吴公又替她的儿子吸脓,她担心她儿子不久也会战死沙场。这虽然是极端的事例,但也可说明“仁”可以换来怎样的士气和战斗力。打仗本来是极端残酷的事,士兵冲在第一线,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胜也是用性命填,败也是用性命填,“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捐躯的虽也不少,不过毕竟比士兵死亡率要低,吴起的例子是说明他假惺惺用仁义收买人心以换取自己的战功么?今人已无从知晓。不过我认为,对于一个将领来说,从这支部队交给他那天起,所有人的性命都掌握在将领手中了,先不去管战争背后的政治意义、一国国民和君主的存亡荣辱,单单是手中这支部队,不管怎么说将领都是负总责的那个人。这个时候将领就不只是一个个体的存在,而是背负了上千、上万人的性命,对于将领来说,泛泛意义上的“仁”必须兑换成有可行性的、有一定限制的“仁”——让尽量多的士兵活下来,尽量少的士兵死去,不错,在这里将领手握算筹,人命就是筹码,这就是领兵者的仁。这个“仁”也依赖于将领的“智”,战斗胜利才有仁爱可讲,否则不论是被敌方消灭还是旷日持久地打下去,都只会让更多的士兵陷在死地里。

四是“勇”,将领的勇可以分两层:一是战场上身先士卒,亲冒矢石,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李世民四方征战时经常带领骑兵冲入敌阵,他的堂弟李道玄也喜欢效仿他这样,但是道玄运气不好,十九岁时就战死在战场上了。轻骑兵冲入步兵阵地是个屡试不爽的好战术,很容易就能将敌方阵脚冲乱,再加上一般这样的骑兵战士也是非常勇猛,所以常常能以少胜多。不过这也需要有后援步兵大军接应,而李道玄就是吃亏在无人接应上面。可见,主将的个人“勇”说不上到底是好是坏。另一层意思,主将的“勇”还体现在指挥时杀伐决断能毫不迟疑,既要抓住战机,也要敢于冒险。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一面要慎重考虑各种情况,一面也要果断决策,不然一旦贻误战机就悔之晚矣。

最后是“严”,就是纪律法度,与“信”一样,都是将与兵之间的契约,信是约束将的,严是约束兵的。军队是高度集中化的一个群体,行动也必须有超高的效率,一支军队中将领如大脑,兵士如四肢,要做到将领指挥兵士如臂使指,就要求兵士遵守法度,军令军纪如山,而上面制订和执行法度的人就要“严”,就要冷酷无情,前面讲述孙子生平时提到的孙武杀吴王宠姬就是这个意思,一旦加入部队就得接受管束,哪怕你仅仅是“角色扮演”(像吴王宠姬那样)。

“法”的因素,属于军队管理方面,“曲制”指人员编制,“官道”指各级吏员的权责区分,“主用”指物资费用的管理分配。

所有这些影响战局的因素,将领都应该统统掌握,他掌握的信息越多、判断得越准确,战事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所以将领是关键。

【故事】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北宋时守边名将种世衡(种音崇)就是这么一位将领,他多权谋,善用计,在西北边疆筑青涧城,安抚羌民,在北宋抵御西夏骚扰和夺回失地的战争中立下大功。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

种世衡与敌人作战时喜欢不按常理出牌,智计百出,本来西夏军队就以狡诈著称,然而却在他手上连连吃亏,比如他设离间计除去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遇乞的事,其过程就非常具有戏剧性。遇乞是元昊的亲近谋臣,戍守西夏王宫所在地天都山,号“天都大王”,是个非常棘手的对手。但他跟元昊的乳母有过节,而种世衡就利用了这一点来离间他们君臣。北宋庆历三年的除夕之夜,遇乞带兵深入宋地“巡视”(也就是抢掠打劫),停留了好几晚才回去。元昊乳母却拿这个事儿打了个小报告,让元昊对遇乞起了疑心,怀疑他是不是跟宋将暗中勾结。种世衡得知后找了个西夏内部人士偷出了遇乞的宝刀(这宝刀正是元昊赐给遇乞的),宝刀到手后,世衡公开宣布遇乞已经被元昊乳母的谗言害死,还大张旗鼓在宋夏边境上搞起了祭奠活动,祭文重点回顾了与遇乞除夕相聚时大家同乐的场景。到了夜间,又开始烧纸钱,熊熊大火把边境全照亮了,西夏人看到火光,引骑兵近前去窥探情况,世衡假装匆忙撤离,把祭奠用的器具都扔下了,千余银器也通通不要了,西夏人都争着抢那些值钱的器皿,在这一堆器具里就发现了遇乞的宝刀,再看祭文已大部分烧坏了,只认得清楚几十个字。他们回去把这些都呈给了元昊,元昊一读祭文残板,又认出了他赐给遇乞的刀,二话没说,直接就赐遇乞死罪。野利遇乞有大功,死得这么不明不白,自此西夏君臣上下的猜忌心理就严重了起来,以至于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而党项族内最大的野利氏也因为野利旺荣(遇乞兄长,也是被种世衡使计策害死的)和野利遇乞的死而一蹶不振。

通过这一事例可见种世衡在对付敌人方面的“智”,是既睿智又无情。而他对需要拉拢的“友军”——西北的羌族人又非常讲信义,在他改任到环州的时候,有位部族首领奴讹,素来倔强高傲,从不肯谒见郡守,听说世衡到任,竟跑到郊外迎接以示隆重。世衡遂与奴讹约定次日到奴讹那里慰劳部落,谁知当夜大雪,雪深三尺,第二日世衡左右大臣都劝他:“路途凶险,不能去。”世衡说:“我才刚刚以信义结交羌族诸部,不可以说话不算数。”于是缘险地而进。奴讹正高卧帐中,以为世衡肯定来不了,谁知世衡就到了面前,大惊道:“此前从来没有汉人的官吏敢到我们部族中来,您居然并不对我起疑心!”于是率其部族拜服听命。

种世衡多年营边,善于布置,并不劳费边疆州县增兵增粮,而是建起青涧城,“积谷通货”,一面开营田两千顷,自己解决军食问题;一面招集商贾,放贷给他们以赢取收益,解决军费问题,因而城中变得富庶殷实起来。这也是他“智”的一种体现。

史书又载种世衡“善抚养士卒”,有士兵生病了,他派自己的儿子专门去察看病人的饮食、药剂等等,故而能得士兵死力。他又赏罚公正,纪律严明,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故而深得人心。这些是他“仁”和“严”的体现。

同类推荐
  •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等。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防备得周全严密,往往容易大意,常见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极大公开的事物里有极大的机密。
  • 孙子智慧故事

    孙子智慧故事

    开阔知识视野,造就智慧人生。 本书汇集的是最经典、最有趣、最发人深思、最耐人寻味的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故事。该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情节生动,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仿佛是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成长的一程又一程。
  • 兵王之王

    兵王之王

    我笑看鲜血,我疯狂不屈;脊骨为国而生,热血为国流淌。我为战斗而生,我是兵王之王。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
  •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

    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本书以职业军人的激情、敏感和冷静的战略思考,从以往海洋带给我们的辉煌过去和近代劫难开始,从地缘政治、民族生存和资源困境等多方因素阐述了海疆、海洋、海权对于我们这个十三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替身娘子倾天下

    替身娘子倾天下

    她是替身新娘,身负血海深仇;她哪怕被阻隔在他心门之外,也只想做他真正的娘子;三界不容她,天地遗弃她!吾爱,你是否可以坚定不移的守在我身后?那么,我为你开天辟地,毁世灭神魔又何妨!
  • 嫡女毒医

    嫡女毒医

    穿越到女户之家,一家三代没有男丁。家中有家资万贯,却被极品亲戚窥伺。尽管困难重重,素问却丝毫不惧。有顶尖医术傍身,她必能斗垮极品。状元就敢忘恩负义,你以为姐是好惹的?侯门公子只是靠山,姐可没别的意思。虐渣男,勾良配,收获幸福甜美爱情!PS:本书已经完结,可以放心全订。
  • 虐心后宫路:桃花依旧笑春风

    虐心后宫路: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犹记得那一年的选秀,桃花开的这样好,直把天空都映红了。她站在选秀人群里,凝眸回望,绿肥红瘦,美人如玉,羞煞落英缤纷!也就是在那一日,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落选之人慨叹命运无情,中选之人心下唏嘘!命运自有翻云覆雨手,宿命天定,无力回头。她原本是善良纯真的豆蔻少女,却在这深宫的大染缸里越陷越深,早已分不清来时的颜色,她曾遭遇挚友背叛,她曾被人设计小产,她曾无数次跌入低谷,却又一次次绝处逢生,记不清是哪一日,她也学会了算计,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狠狠的将别人踩在脚下。她是《诗经》中走出的美好女子,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她是洛清扬,她也曾有深爱之人,却只能深埋心中,任相思成灰!看一个清纯少女如何成长为深谙后宫之道的成熟妇人,看她如何浴火重生,走向她不一般的命运轨迹,本书侧重宫斗,看妃子之间如何勾心斗角。本书虐心,心里承受能力不强的朋友慎入哦!本书是jumy的第一本小说,其中有不少不足之处,忘大家多多指正,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收藏,多多留言,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进的最好动力,谢谢大家
  • 修罗邪妃

    修罗邪妃

    离王府,到处弥漫着大红喜色,新房极尽奢华,只是与这喜庆的颜色象相不符的是,整个离王府的下人脸上皆无喜色,只为新房里的女子感到惋惜。靠近右边窗户的石柱,透过窗柩朦胧的月色洒下一片清冷光华,为整个房间附上一层银霜。空气中弥漫着幽兰的馨香,与对面的紫檀木妆台散发出的香味混为一体,带着令人微醉的气息。一道莹润光滑的珠帘静静垂落着。珠帘之后,摆放着一张刺绣屏风,屏风后隐隐显出一张质地……
  • 神医毒后

    神医毒后

    她本21世纪的绝命毒医,叱诧黑白两道,醒来却成了镇国公府上的傻小姐?王者归来,一秒钟变凶残,卑鄙无耻不忍直视!圣旨逼婚,她嫁!大婚当晚,婚房打的热火朝天,众人直呼口味太重,只是可怜了高风亮节的世子爷……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情书·时光纪

    情书·时光纪

    本书是一部短篇合集,以“你做过的最美好的事”“你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世上最疼爱我们的人”等诸多话题为中心,主要内容是小狮和夏栀身边人的励志故事和散文随笔等,围绕亲情、友情和成长进行描写,内容励志、温情。旨在通过身边人的小故事,向读者传达温馨的道理,和美好的情感。
  • 步步为赢②老公,我爱你

    步步为赢②老公,我爱你

    新文:http://m.pgsk.com/a/1176517/*他极尽万分的宠爱与无法辨清真假的柔情令她步步沦陷……*她忘了曾经的顾忌,忘了自己的身份,以为真的能够成为他的夫人。*岂料,婚礼的前一天,她锒铛入狱……一瞬之间,她被家族抛弃,一无所有……*入狱两年,她日日夜夜地等他,直到出狱后听见他即将结婚的消息……她这才知道,原来,过去和他所拥有的点点滴滴都只是他替他心爱女人报复她的计划,他从来就没有爱过她……*原以为彼此将形同陌路,孰知,他竟得知了她在服刑期间中生下了他的孩子……*
  • 三少爷的剑(古龙文集)

    三少爷的剑(古龙文集)

    天下第一的剑客,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厌倦了江湖,决定抛弃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隐姓埋名,化身为“没用的阿吉”,在社会的最底层打拼。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使是做一个“没用的阿吉”,也会遇上无法预计的事,最终他不得不重现江湖。更多精彩,尽在古龙武侠经典巨作:《三少爷的剑》。
  • 宝瓶菩提

    宝瓶菩提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佛教经典把人比喻成“宝瓶”,在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只可惜被妄想与执著的瓶塞,无法回复到清净的面貌。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希望能开启我们的宝瓶,不但使我们自净,更让我们体验法界的清净。林清玄用感性的风格,表达即使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上釉上彩,一个人也要永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