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400000042

第42章 责须髯奴辞

王褒

《责须髯奴辞》与前《僮约》均首载于《古文苑》,本篇署名黄香。但二文皆为嘲谑俗赋,且嘲谑对象均为髯奴,则本篇亦出王褒无疑。《初学记》收载署“汉王褒”,故后人多从之,认为是同出于王褒的姊妹篇。今据《古文苑》为底本,以《初学记》本校之。

我观人须,长而复黑,冉弱而调[1],离离若缘坡之竹[2],郁郁若春田之苗[3]。因风披靡[4],随身飘飘[5]。尔乃附以丰颐[6],表以蛾眉[7],发以素颜[8],呈以妍姿[9],约之以绁线[10],润之以芳脂。莘莘翼翼[11],靡靡绥绥[12],振之发曜[13],黝若玄珪之垂[14]。于是摇鬓奋髭[15],则论说虞唐[16];鼓鬐动鬣[17],则研核否臧[18]。内育环形[19],外阐宫商[20]。相如以之闲都[21],颛孙以之堂堂[22]。

岂若子髯,既乱且赭[23];枯槁秃瘁[24],劬劳辛苦[25],汗垢流离,污秽泥土,伧嗫穰擩[26],与尘为侣;无素颜可依,无丰颐可怙[27],动则困于惣灭[28],静则窘于囚虏。薄命为髭,正著子颐[29],为身不能庇其四体,为智不能御其形骸。癞须瘐面[30],常如死灰。曾不如犬羊之毛尾[31],狐狸之毫氂[32]。为子须者,不亦难哉!

(《古文苑》卷一七,《四部丛刊》本)

[1]冉弱而调:柔弱而顺畅。冉弱,荏弱。

[2]离离:纷披繁茂貌。又罗列分明貌。

[3]郁郁:茂盛貌。

[4]披靡:倒伏。

[5]飘飘:《初学记》作“飘飖”,犹飘摇。

[6]尔乃附以丰颐:如此又用丰腴的腮颌来附着。按,首段言(他)人之须,次段方言及髯奴之须,故此处“尔”不当作“你”讲。

[7]表以蛾眉:用好看的蛾眉来陪衬。

[8]发以素颜:用洁白的面庞来反衬。

[9]呈以妍(yán)姿:用美好的姿容来显露。

[10]约之以绁(xiè)线:用缚系之线来约束。

[11]莘莘(shēn):众多貌。翼翼:蕃盛貌,又整齐貌。

[12]靡靡:草伏相依貌。绥绥:柔顺貌。

[13]振之发曜:拂动时发光泽。曜,通耀。

[14]黝(yǒu)若玄珪之垂:青黑如倒垂的玄珪。玄珪,黑玉做成的古礼器,上尖下条状。

[15]奋髭(zī):耸动唇上部的胡须。

[16]虞唐:虞舜和唐尧(舜为有虞氏,尧为陶唐氏)。

[17]鬐(qí):络连后颈的毛须。鬣(liè):颈部毛须。

[18]研核否(pǐ)臧(zāng):研究考察成败善恶。否,恶;臧,善。

[19]内育环形:合拢可以保养唇口。环,璧之一种,圆形,中心有孔。环形,此指口。本作瓌(瑰),据《初学记》改。

[20]外阐宫商:开启能助发美妙的声音。阐,发出。宫商,五音中的宫、商二音。

[21]相如以之闲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qióng),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闲,同“娴”,姿态美好自然。雅,大方。都,京都(的式样)。明杨慎《升庵太史全集》卷七八:“闲雅之态生,今谚云‘京样’,即古之所谓‘都’。”《初学记》作“都雅”。

[22]颛(zhuān)孙以之堂堂:《论语·子张》:“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颛孙,孔子弟子颛孙师,字子张。堂堂,容仪庄严大方貌。

[23]赭(zhě):赤色(本指赤色的土)。

[24]秃:通“颓”。

[25]劬(qú)劳:辛勤劳苦。

[26]伧(chéng)嗫(niè)穰(ráng)擩(rǔ):《骈雅·释诂上》:“伧嗫,猥琐也。”又“穰擩,猥琐也。”擩,原作檽(ruǎn),从《初学记》改。

[27]怙(hù):依靠,依仗。

[28]惣灭:《初学记》作“总灭”。惣,同揔(总),实为揔(总)的讹字。“总灭”待考。“困于惣灭”与下句“窘于囚虏”相应,句法似《易·困·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

[29]著:同着,附着。

[30]癞须瘐面:癞,疠,麻风病。瘐,抑郁病,又特指囚犯因饥寒所致之病。

[31]曾:乃,尚。

[32]毫氂(máo):细长毛。

《责须髯奴辞》,由《僮约》“买夫时户下髯奴便了”一语来看,本文“须髯奴”疑即髯奴便了。文分二段,先扬一般人须髯之美为反衬,再抑而诮责须髯奴须髯之丑“曾不如犬羊之毛尾,狐狸之毫氂”,但同时认为这是“劬劳辛苦,污秽泥土”所致,故亦从侧面反映了奴隶的生活命运。结构上似受启发于宋玉《风赋》“雄风”、“雌风”之对比,修辞上善用比喻,描写时动静结合,虽亦谐谑之作,然文字较《僮约》文雅,清丽可诵。“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黄庭坚不仅受《僮约》启发而为《跛奚移文》,又爱本文而用其典实。

王褒虽是宫廷赋家,但以上两赋皆注意到下层奴隶的生活,不仅在汉赋作家中仅见,即在所有古代赋家中也属少有,他的贡献是值得重视的。

(范三畏)

同类推荐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我是你的朱丽叶

    我是你的朱丽叶

    本书描写的是一个花痴女生与帅哥老师的悲催情感故事。米星希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恋爱却一直不大顺利,他和美眉老师林可可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个人互相爱慕,却都不承认,他们总是吵嘴,以各种方式攻击对方——当老师的恋情出现危机时,暗恋老师的女生疯狂制定“老班培养计划”,美女老师只好绝地反击——两位“麻辣教师”以独特的风格教育学生,他们对学生宽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为他们付出自己的努力,觉得学生就是自己的一切。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许多的感动,会从中感受到老师的伟大。这本书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不仅笑料百出,有数不尽好看、好玩的故事……
  •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包括生活是一面镜子、快乐的人生两辑经典故事。
  • 九鬼一花

    九鬼一花

    她少不经事,误入歧途,如今幡然悔悟,想找个会做饭的男人,从此淡出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雷鸣”部队队员主要进行营救人质训练及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方式突击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该部队与波兰其他部队和部门进行密切协同。如进行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训练时,由第6空降突击师及第7海上突击师负责保障;反劫机训练则由波兰国家航空公司提供有关设施,进行实际机体模型的突击训练。
  • 规矩和爱

    规矩和爱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所谓做规矩就是设定界限遵循规矩,即使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无论是科学的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必读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甚至呼吁做规矩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便是规矩是迟早要做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巴山寻根

    巴山寻根

    叙述基层干部的忠诚和奉献,他们的困惑和苦恼;农民群众对党的感恩拥戴,他们的忧虑和期盼;巴山自然风光,土家族的人文风情,每一篇都具有赤诚的情味、浓郁的土味和较高的品味。
  •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他本是三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在完成一次特殊的任务后,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他可以随心所欲,不过,为了满足某人的愿望,他转职当起了保镖……有了超级杀手的经验,这世上又还有哪个杀手,能够对他所保护的人下手呢?
  • 护身保镖

    护身保镖

    自从叶玄当上了那个机器人女王的保镖之后,他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那个美若天仙的姐姐过的好。
  • 茶花女(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茶花女(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茶花女》以作者自述的口吻开始。在名妓玛格丽特的遗物拍卖会上 ,小仲马买到一本签有阿尔芒名字的小说。几天后,阿尔芒找来,欲以重金购回此书,小仲马慨然相赠。阿尔芒便向他诉说了自己和玛格丽特,即 茶花女,赤诚相爱的动人故事。《茶花女》言流畅,给人以真切、自然之感。该书还被改编成戏剧和歌剧,长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