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100000005

第5章 宋金元赋概述(5)

郝经(1222-1275)是理学家赵复的弟子,又是文学家元好问的学生,还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的孙子,金朝灭亡时,他才12岁。他生于金,仕于蒙古忽必烈,实际因为充任蒙古军的使宋使而被长期扣留在南宋。他的《陵川集》中存赋15篇,也都是古赋,其风格有与元好问明显相似之处,可看作是金赋的殿军和元赋的开辟者。因为他抱有亡国破家之痛,童年亲受过离乱的苦难,亲眼看到过广大人民的疾苦,所以在其诗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广泛而深刻的。在元朝,他虽以新朝的谋士身份进行活动,但又常以金朝的忠烈者而自期,其《铜雀台赋》《虎文龙马赋》等,都表现出了他的这种思想和情绪。《四库全书总目·陵川集提要》说他的文章“雅健雄深,无宋末肤廓之习”,其《冠军楼赋》《泰山赋》《牡丹菊赋》《幽诉赋》《秋风赋》等等,也确实雄健豪壮、骨力劲道。他的《怒雨赋》写得尤为壮采。本赋题下注明写作时间为“己酉(1249)五月十三日”,当为他出仕蒙古之前的早年之作。他把人们所熟悉的暴风雨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并把这一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自己丰富的想象完美地结合起来,赋予自然现象以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内涵,并以赋明志,写出了自己独立不惧、履险如夷的个性和气质,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处世态度。文笔刚健、雄浑、挺拔而简练,似乎比苏过的《飓风赋》更高一着,在赋物寓理的赋作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王恽(1227—1304)也是当时的大家,长于文学而又有史才。他多次上书主张保护科举中的词赋科目,为律赋的地位辩护,但他自己却又不作律赋,只为文士步入仕途呼喊,只把律赋作为进入文学殿堂的台阶而已。其《秋涧集》今存赋10篇,也都是古赋。著名的《菇野菊赋》《三峰晴雪赋》《吊廉将军墓赋》等,大都苍劲而畅朗,表现出关切时事的思想感情,亦有元好问的遗风。

王旭(生卒不详,约生活于世祖、武宗时期)一生未登仕途,故常拟屈原的遗意为赋,情思悲怆而体气却甚豪迈,《兰轩集》中存赋10篇,也都是古赋。《爱河赋》痛恨世道衰微、晚节末路;《困骥赋》以困骥自喻,展示自己倜傥不羁的品格;《离忧赋》更写春愁秋悲、凄风苦雨的情状,表现出理想和现实相忤的自悲心态,显然更具有时代意义,而《鸣鹤赋》也写得很有寓意。

戴表元(1244—1310)在南宋因兵乱而不仕,入元后亦不热心仕途。他少从王应麟游,学有渊源。鉴于宋末文气萎弱,他“慨然以振起斯文为己任”(《四库全书总目·剡源集提要》),其《剡源集》中存赋14篇,也都是古赋,代表作有《耕宽堂赋》《可竹轩赋》《寄安斋赋》《碧桃花赋》等等,大都深沉雅洁,化腐朽为神奇。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名重当时,其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刘因(1249—1293)是一位理学家,有《四书集义精要》传世。他为人正直,性不苟合,元王朝多次征诏,皆以故不就,采取了与元蒙贵族不合作的态度,被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其名作《苦寒赋》描写春至而寒威犹盛,致使贫苦人家“火如红金,薪如桂枝,儿号妻哭,痛尽伤悲”。全赋明写春寒,实喻政治气候,比较深入地反映了蒙古贵族统治下的社会现实。全赋有描写,有议论,笔力苍劲而气势雄健,从中透出宋赋向元赋过渡的痕迹。而《渡江赋》也写得恢弘大气,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可说是元赋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孟(1254—1322)是宋皇室的后裔,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他入仕事元,内心颇多矛盾,但为政尚能兴利除弊、体察民情。其《松雪斋集》今存赋5篇。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和处境,所以赋中虽多慨叹故国沦亡、身世沧桑之情,但不敢言世情、指摘或揭露元朝的黑暗,故赋风蕴藉清婉、墨淡言温,透露出一股清新秀丽、简练超俗的风韵,著名的《纨扇赋》《修竹赋》《吴兴赋》等就表现了这些艺术特色。特别是《纨扇赋》,表现“用舍有时,出处有宜”的“行藏任道”的思想,不从遇与不遇上着笔,别出新意,境界颇高,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无可奈何而又聊以自慰的心情。《修竹赋》摹形涂色,渲染情境,语意婉转而有神韵。《吴兴赋》虽气势雄健,亦情韵流转,景色相宜,颇具恬和豫畅的艺术特色,可以说是书画家为赋的艺术体现。

袁桷(1266—1327)是元王朝前期存赋最多的作家。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后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后迁侍讲学士,朝廷的制册、勋臣的碑铭多出其手,是大德、延祐年间的著名学者。其《清容居士集》存赋22篇,以《导游赋》《椿堂赋》《凝云石赋》《桐柏观赋》《玄云石赋》《息斋赋》等最有名,大都咏物抒情,真切感人。《导游赋》表孤介,《玄云石赋》抒怡情,语言清新,境界幽静,流露出退隐山林、以节操自守的淡雅心情,显示由宋赋多说理向元赋重抒情转化的倾向和趋势。

这时期重要的赋家还有刘埙(1240—1319)、任士林(1253—1309)、陈栎(1252—1334)、张养浩(1269—1329)等人,他们都有较多较好的赋作传世,如任士林存赋18篇,陈栎存赋15篇。刘埙的《观雨赋》《迎春赋》《养生赋》,任士林的《悯己赋》《翰音赋》,陈栎的《大禹惜寸阴赋》《黄山堂赋》,张养浩的《白云楼赋》《鹦鹉赋》等等,咏物抒情,大都写得清新明畅,风韵动人,在促进元赋的发展衍化中,各自起了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元朝前期是元赋创作的高潮期。正是在这个时期,宋代的文赋向古体赋转化,以理入赋的赋风衍变为以情驭赋,从而形成了元赋写作的特点和风格。

在元前期赋作的基础上,元后期的赋作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在延祐年间(1314—1320)科举考试变律赋为古赋及元初文学复古思潮的影响下,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时,社会矛盾特别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也更加突出,社会混乱,政局动荡,人生坎坷,所以从思想内容上说,关心现实、暴露矛盾的作家作品比前期大大增多;从赋的体制和风格上说,抒情成分更浓,“祖骚而宗汉”的复古倾向更重,骚体赋作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从而真正完成了由宋赋向元赋的转化,构成了元后期赋作更复杂的内涵。其中,既多愤激的呼号,也有平和的咏叹,其作家又多由担任过考官、学官的儒生和由科举出身的文士所组成,从而更加巩固和扩大了文儒相兼的赋学队伍。程朱理学虽然是元朝后期的官方哲学,有些赋家也不免沾染了理学家的迂腐气味,但有成就的作家们,却能在向理学家靠拢的同时,又能超脱理学家的绊羁而争取赋作的文学独立地位,向诗骚靠拢。如果说,宋金之赋是向散文说理化衍进,而元后期的赋则又表现出向诗骚的抒情化回归。这时期赋的创作非常繁盛,赋家赋作数倍地超越前期,其中著名的就有虞集、刘诜、马祖常、许有壬、朱德润、杨维桢等人。

虞集(1272—1348)是著名理学家吴澄的弟子,元成宗大德初年曾任大都路儒学教授,后历国子助教、博士、太常博士、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学者。他主张选用儒学之人为官,以造就封建统治人才。但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极力反对元王朝所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但是由于遭受蒙古贵族的嫉视,多次向朝廷提出的建议不仅没有施行,反而遭到疑毁。因此,他的作品没有理学家的迂腐气,反而时常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感。其《道园学古录》存赋4篇,以《画枯木赋》最有名。全赋虽然短短几句,却能再现画中枯木的精神状态,曲折地反映出作者虽缺乏生气但仍保留着一定的傲岸之气的性格,是当时处在民族歧视重压下的文人志士的心态写照。赋文简练而有情致,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抒情赋。

刘诜(1268—1350),一生不仕,刻意学古文而又能自出机杼。他赋学欧苏,但不以模拟字句为古。其《桂隐文集》存赋13篇,多为古体赋。《白雉赋》《芳草赋》《兰亭赋》是他咏物抒情赋的代表作。特别是《兰亭赋》,假借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生死”、“齐彭殇”几句话生发,使老庄玄胜之谈蜕变为现实的哀怨苦情,抒写怀旧伤国的民族感怀。

马祖常(1279—1338)为元王朝的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累官至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为政公平,廉洁奉公,体察疾苦,同情百姓,正直敢言,不畏权贵,其《石田集》中存赋5篇,大都鲜明地反映出作者仕途中的真实心情。其中,以《伤己赋》《悠然阁赋》《适忘赋》为代表。《伤己赋》表现自己不满现实、奋发自励、不与流俗合污的高贵品格和政治抱负,同时也抨击了当时政局的混乱和腐朽,在当时影响很大。后两赋表现自己问心无愧、高视尘俗、悠然独往的情怀,也是抒情述志佳作。看得出,他深受屈原的影响。

许有壬(1287—1364)是延祐年间进士,曾任中书左丞等职,其《至正集》存赋7篇,其中《云庄赋》阐明人生意趣,事理深切,简雅高古,情蕴中透露出英迈之气,是元末古赋的佳作。

朱德润(1294—1365)也是一位儒学官吏,做过国史编修,征东儒学提举,《存复斋文集》存赋4篇,以《雪猎赋》《幽怀赋》为代表作。前者为元英宗命作,文虽嫌疏浅,但敢于跟皇帝抒发对腐朽政治的讽刺和谏诤,其胸襟的直爽、泼辣和大胆,还是令人敬佩的。其《幽怀赋》简练、犀利的笔触,揭露至正年间(134l—1368)农民起义前夕的黑暗现实,文辞锋芒毕露,具有重大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杨维桢(1296—1370)是元末唯一留有赋作专集的大赋家,其赋数量之多,不仅为元人赋家之冠,而且也前无古人。他60岁时,正值朱元璋灭元。朱元璋曾以安车征诏他,他却以“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耶”谢辞,看来是位狷直而有气节的人。他能诗善文,尤工乐府,是元末的诗坛领袖。诗风纵横奇诡,文风清晰流畅,人称“铁崖体”。其赋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强烈的讽刺性,笔力雄健,语言简明。《承露盘赋》批判神仙迷信,《乞巧赋》揭露人情虚伪,《忧释赋》写仕途的险恶,《骂虱赋》揭露残人致命的贪官暴吏,《怀延陵赋》也委婉地反映出元朝宫廷内部的夺权与残杀,表现了统治者的反动和腐朽,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他如《罗浮凤赋》《叹疾赋》《起病鹤赋》《索居赋》《定命赋》《尚志赋》等等,或抒志意不逞的沉忧,或泄世事混浊之孤愤,都是咏物抒情的精品。《些马赋》更是他的代表作,虽为哀马,实为哀己。它从马的沉渊展开想象,推想马的前途,而归结于江险不可久居,这就自然隐喻出具有才智的知识分子的苦闷以至人民大众的疾苦,客观上反映出元末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他可以说是元赋的集大成者。

与上述诸家同时的作家吴莱(1297—1340)、陈樵(1278—1365)、王沂(生活于仁宗至顺帝时期)、黄文仲、李祁(1310—1388)、胡天游(?-1397?)、汪克宽(1304—l372)等人,他们的存赋都各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同样丰富了元后期赋苑的赤橙红紫,如吴莱的《狙赋》就是讽刺现实极为深刻的优秀之作。

可见,真正代表元赋艺术成就、思想内容最为广泛的,还是元后期的赋。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宋金元赋的发展、衍变过程和重要赋家、赋作的介绍与评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宋金元的赋作从体式、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有它独特的精神和风貌。众多的赋家和赋作充分展示了它在中国赋作发展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也有力地证明了“唐后无赋”的观点是错误的。宋金元赋是秦汉、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赋的发展和延伸,是明清赋的铺垫和前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以往,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对宋金元赋的重视和研究都极为不够,我们应该继续更深入地研究它,以便更好地继承这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宋金元赋评注》是《历代赋评注》的组成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编著敬献给学界,以尽我们在宋金元赋研究方面的一点责任和义务,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同类推荐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热门推荐
  • 摄政王,属下慌恐

    摄政王,属下慌恐

    母亲斗不过姨娘,怒极放火,全家葬身火海?——不怕,不怕,她福大命大,逃过一劫。夫家要以正妻之礼娶平妻?——有什么了不起,她和离下堂腾位置。师父被追债躲进茅厕?——不怕,她倒卖消息,给冷酷摄政王当侍卫,赚银子还债。太后、郡主合谋整她?——不怕,你有张良计,我有摄政王这个过墙梯。晋太子劫走她,圈禁在太子府?——不怕,本姑娘嫁过人下过堂,又不是没见过男人!神马?摄政王要娶她?——怕什么怕,本姑娘嫁过人下过堂…既然诚心可见,还是考虑考虑吧…*片段一一曲终了,何清君如释重负,令狐薄意犹未尽。“再吹一曲。”“…啊?”令狐薄闪着寒光的眸子睨着她,不说话。何清君顿觉不寒而栗,心里将他车裂一百次,面上却是低眉顺目:“是。”樱唇轻启,笛曲响起,是一首《月下会》。令狐薄皱眉,这曲子欢快是欢快,只是吹曲者太过生涩,把欢快畅然的曲子吹得很是晦涩难忍,让他有种想起身捂住她嘴的冲动。“换一首。”“啊?换…噢。”换成《乐淘淘》。令狐薄眉毛一挑,“本王说换一首。”何清君汗滴滴地又换成《月下会》。令狐薄嘴角连抽数下,有点抓狂,“何姑娘,请问你会几首曲子?!”何清君讪笑,施礼,“其实…只会两首。”令狐薄顿觉一群乌鸦在头顶飞过,两首?!这也敢大言不惭叫做会吹笛?还附庸风雅地别一支玉笛在腰间唬人?*片段二令狐薄淡淡却又坚定地道:“本王要娶你。”“砰——”某人晕倒。…令狐薄坚定地站着,何清君坚定的晕着。“何清君,你是本王的护卫,我们天天相伴,你能逃避到几时?”“…”能逃到几时算几时。“何清君,本王既非断袖,亦无隐疾,是个正常的男人。”“…”她又没验过,谁知道正不正常?“本王至今未娶的原因,是个隐秘,只能告诉本王的嫡王妃。”“…”那就去告诉你的嫡王妃,不要打扰她继续晕。
  • 末世君邪子筱

    末世君邪子筱

    地球忽然出现了一种怪物!谁也不清楚它的发源地在哪儿了,被这样的恐惧所替代。他们像是传说中的吸血鬼,但是他们没有俊美的躯壳;他们像是传说中的吸血僵尸,但他们没有僵硬的躯体。他们是感染了病毒的人类异化后的生物,拥有人类的躯体却嗜杀任何血肉的怪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烙情:红颜醉,帝王劫

    烙情:红颜醉,帝王劫

    少时,他是她最亲的人,携手走过千山万水并立下此生此世不离不弃的誓言…少时,她天真无知地答应做他的娘子……多年后的再遇,却忘了那个许诺的人…而他所给的爱究竟是上天安注定的情缘还是一场蓄谋多年的骗局?三个人的宿命纠缠,两个睥睨天下的男子,究竟,谁才是她此生的良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重生:缠上冷漠上仙

    逆天重生:缠上冷漠上仙

    他只觉得她有些痴了,却也有了一丝心动当他从高处摔落时,看着身旁唯一陪伴的她.他心想,罢了。就给她一次机会吧。,她无情无爱,自私到了极致.为了成就放弃友情,亲情,甚至是他.原本以为自己放弃这一切就能成就大道,却不知自己早已误入歧途.最终死在好友手下,若能重生,她一定要改写这一切,还有那个对她失望之极的他。他是高门弟子,别人眼中的人上人.人生前途光明无限,只是那女子为何这般看我?为何那么努力的想要追上自己的步伐?
  • 绝色狐妃倾后宫

    绝色狐妃倾后宫

    冷蝶冰冰被一直跟踪她的绝色美男扔到雪地上,虽说不痛,面子上却如何也是挂不住的。头脑一阵昏沉,她“唰”的一下从雪地上跳了起来,满脸通红的窜到那人身前,大声道:“你欺负我,我要告诉我爹爹听,你叫什么!快报上名来!姑娘绝对不要饶你!”男子却不慌不忙,邪魅的一笑欺身上前……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本书收录鲁迅的作品包括:呐喊、彷徨、华盖集、坟、且介亭杂文、野草、朝花夕拾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