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000000002

第2章 唐五代赋概述(2)

唐代大赋亦不乏作者,班固说赋“兴废继绝,润色鸿业”(《两都赋序》),盖大赋最能呈示一代之文化气象。唐人大赋亦首重“体国经野,义上光大”(《文心雕龙·诠赋》),然也颇有创新。杨炯《浑天赋》对天象的综合描写,颇见他在天文方面的学识。《南部新书》卷己云杨炯“最深于宣夜之学,故作《老人星赋》尤佳”;《赋格》说:“扬炯《浑天赋》有名,后两段袭用《天问》,微嫌弩末。”(《全唐文记事》卷六七引)祝尧评李白《明堂赋》说:“太白《明堂赋》从司马、扬、班诸赋来,气豪辞艳,疑若过之,论其体格,则不及远甚。盖汉赋体未甚俳,而此篇与《大猎赋》,则悦于时而俳甚矣。”(《古赋辨体》卷七)可见李白大赋已不同于汉,其俳偶的成分比汉赋浓重得多了。宫殿大赋当推李华《含元殿赋》最为突出,萧颖士目之“《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唐摭言》卷七)。王谠《唐语林》卷二载萧颖士、贾至皆颇赞赏此赋,但萧、贾所举皆骈句,而李华自己所得意者乃汉赋句法,这从侧面告诉我们李华此赋也是汉赋与南朝骈赋的结合。晚唐卢肇亦擅大赋,其《海潮赋》自称费时二十馀年,盖仿木华《海赋》之作。卢赋欲借赋体阐明潮水涨落的科学道理,不失为一种尝试,虽然其中说理有错误之处,如沈括便批评说:“卢肇论海潮,以谓日出没所激而成,此极无理”(《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上);杨慎亦讥其“不曾海上游行”(《丹铅总录》卷二)。李庾《东都》《西都》两赋,为模拟班固、张衡之作,欲“闻古而知今”,意在垂诫,与专事夸饰者不同。唐代大赋虽间有创新,然大赋已非作赋的主流,成就不高。此种赋篇幅巨大,语句艰涩,流传不广,也是情理中事。《本事诗·惩咎第六》载:“范阳卢献卿,大中中举进士,词藻为同流所推。作《愍征赋》数千言,时人以为庾子山《哀江南》之亚,今谏议大夫司空图为注之。”司空图《注愍征赋述》及《后述》皆在,其中给予《愍征赋》以极高的评价,至云“吾知后之作者,有呕血不能逮之者矣”(《注愍征赋后述》),原赋却佚而不存,真是一大讽刺。

赋的主要艺术手段是铺述,《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西京杂记》卷二载司马相如语:“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扬雄则将赋分为两类:“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法言》卷二),二者虽有不同,却都有“丽”的特征;刘熙载也说“赋声情少而辞情多”(《艺概·赋概》)。可见赋以铺张描述为其主要艺术手法,以文辞侈丽为主要特征。汉大赋甚多名物的罗列与词藻的堆砌,夸张扬厉,不合实际,此一点颇为后人诟病。晋左思《三都赋》、木华《海赋》、郭璞《江赋》,虽仍未离罗列名物,但已不满足于以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现事物,已尽量追求形象与传神,竭力欲把景物与情意融而为一。唐人赋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描述为主,同时采用多种修辞手段,气势与情韵皆长,才力与技巧并重,总的来说虽不离铺陈与藻饰,形象却生动得多了。如徐彦伯《登长城赋》,其中一段凭吊与长城有关的古人,列举韩信、李陵、王昭君、蔡文姬、赵王、马融、卫青、张辽、苏武、张骞等,纵览古今,慷慨抒怀,正是托史以言情之需。再如杨敬之《华山赋》“挲挲而掌,峨峨而莲”以下连用比喻描状华山的形状;舒元舆《牡丹赋》“赤者如日,白者如月”以下,连用十八个比喻,“或的的腾秀,或亭亭露奇”以下又连用十二个比喻,想象极丰富,有力地表现了华山的雄奇与牡丹的千姿百态,体现了赋、比、兴三种艺术方法的融合。皮日休《桃花赋》“轻红拖裳”以下,也是连用郑姬、嫦娥、妲己、息妫等十三个古代美女的形象来描状桃花,尽态极妍,令人目眩神迷。洪迈曾说:“韩、苏两公为文章,用譬喻处重复联贯,至用七八转者”,并举韩愈《送石洪序》《盛山诗序》及苏轼《百步洪》诗为例(《容斋三笔》卷六),即所谓的“博喻”。但若与赋比,韩、苏之“博”尚逊一筹。韩愈《南山诗》连用五十一个“或”字,纯是赋体,以赋为诗,从诗的角度来说,这种尝试并不成功。但赋向诗的学习却是成功的。南朝萧纲、萧绎、庾信已开以诗句入赋之先,特别是庾信,谢榛说:“庾信《春赋》,间多诗语,赋体始大变矣。”(《四溟诗话》卷二)王勃、骆宾王专学此体,冯班便说:“梁末始盛为七言诗赋……王子安《春思赋》、骆宾王《荡子从军赋》,皆徐庾文体。”(《钝吟杂录》卷四)陈熙晋评骆宾王《荡子从军赋》曰:“借子山之赋体,摅定远之壮怀。”(《骆临海集笺注》卷四)然有人并不欣赏,如王世贞:“《荡子从军》,献吉(李梦阳)改为歌行,遂成雅什。子安(王勃)诸赋,皆歌行也,为歌行则佳,为赋则丑。”(《艺苑卮言》卷四)虽冯班云“诗赋体相涉”而为王、骆辩护,总觉得这些赋因形式像诗反而失去了赋的特色。以后赋家不再单求形似,而是汲取近体诗格律化的经验,而且在情韵与意境方面向诗学习。赋兼才学,诗重性情,许多唐赋既有赋家的才力、赋体的气势,又有诗人的情感、诗体的风韵,便是赋与诗两种艺术形式互相影响与交融的结果。如钱起《洞庭张乐赋》《晴皋鹤唳赋》、杜《灞桥赋》、杨谏《月映清淮流赋》、张何《早秋望海上五色云赋》、林藻《冰池照寒月赋》、王棨《秋夜七里滩闻渔歌赋》《离人怨长夜赋》、黄滔《秋色赋》、林滋《小雪赋》、郑遥《初月赋》、李铎《密雨如散丝赋》等,皆具有赋的形式、诗的意境。唐代许多赋家本身就是诗人,这种赋向诗的借鉴与学习是自然的,也大大丰富了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另外,不少唐赋也打破了“赋者铺也”的局限,而将描述、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文字则力求明白简易。萧颖士《登故宜城赋》,便是叙事、议论与抒情交错进行;陆《长城赋》、杨敬之《华山赋》、杜牧《阿房宫赋》,都大大加强了赋中的议论成分。《阿房宫赋》最后一段议论纯是散文,《潘子真诗话》载曾巩言:“(杜)牧赋宏壮巨丽,驰骋上下,累数百言,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论盛衰之变,判于此矣。”(《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祝尧说:“《阿房宫赋》,赋也,前半篇造句犹是赋,后半篇议论俊发,醒人心目,自是一段好文字。赋之本体,恐不如此,以至宋朝诸家之赋,大抵皆用此格。”(《古赋辩体》卷七)这是赋家向散文学习的结果。宋元诸赋接近散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赋这一文体基本特征的丧失,从赋的角度来说又是赋表现能力的扩展,其得与失,可作别论。总之,唐人赋风格多样,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正是赋与诗、与散文交叉融汇的结果。《古赋辩体》卷三论汉赋“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靡而专于词者,则流为齐、梁、唐初之俳体;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便而专于理者,则流为唐末及宋之文体”,此已道出汉后之赋的双重走向。程廷祚谓:“唐以后无赋,其所谓赋者,非赋也”(《骚赋论》中),也说的是唐赋或近于诗、或近于文的特点。

王芑孙说:“(赋)至唐而百变具兴,无体不备”(《读赋卮言·谋篇》)。除诗体赋、骚体赋唐人都加以继承外,文赋一体于唐代又产生了新的体式,即为适应科举考试而产生的律赋、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新文赋,以及受变文影响而出现的故事赋。律赋是试体赋,是一种格律化的赋,特点是篇幅短小,通体排偶,比一般骈赋更讲究对偶的工整与音律的谐畅,而韵脚则是限定的。洪迈说:“唐以赋取士,而韵数多寡、平侧次叙,元无定格……自大和以后,始以八韵为常。”(《容斋续笔》卷一三)《文苑英华》收唐赋一千馀篇,律赋约占三分之二以上,可见唐人对于律赋的重视。这些律赋有些是应试之作,但大多数是为应试的习作。因为律赋是试赋,故大抵不出歌功德、颂祥瑞、述典制,文字也力求雅正,好用经史子语。如王起《墨池赋》、贾《蜘蛛赋》、白行简《滤水罗赋》等,幺麽小题,亦能驱遣典籍、穿穴经史。中唐出现了不少律赋名家,赵璘《因话录》卷三:“李相国程、王仆射起、白少傅居易兄弟、张舍人仲素,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元稹、白居易的律赋不大拘泥形式,李调元说:“唐时律赋,字有定限,鲜有过四百者。驰骋才情,不拘绳尺,亦唯元白为然。”(《赋话》卷四)张何《蜀江春日文君濯锦赋》、白行简《望夫化为石赋》、蒋防《嫦娥奔月赋》,不再歌功颂德,借赋古事而抒发情怀,对晚唐律赋影响甚大。晚唐五代的律赋与科举脱节的倾向更为明显,李调元说:“《文苑英华》所载律赋至多者,莫如王起,其次则李程、谢观,大约私试所作而播于行卷者,命题皆冠冕正大。逮乎晚季,好尚新奇,始有《馆娃宫》《景阳井》及《驾经马嵬坡》《观灯西凉府》之类,争妍斗巧,章句益工。”(《赋话》卷二)可见律赋题材于晚唐得到了极大的开拓,不仅不那么正大的题目,除《赋话》所举外,还有康僚、陈山甫《汉武帝重见李夫人赋》、白敏中《息夫人不言赋》、黄滔《陈皇后因赋复宠赋》、徐寅《勾践进西施赋》等,也堂皇地进入了律赋的殿堂之中;而且一些抒情的赋,如周鍼《登吴岳赋》、周钺《海门山赋》、王棨《白雪楼赋》《江南春赋》《秋夜七里滩闻渔歌赋》、黄滔《送君南浦赋》《秋色赋》、徐寅《人生几何赋》等,也大量涌现,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以抒情为主的赋体,皆已完全非功利化了。前人每斥律赋过于注重形式,徐师曾云:“至于律赋,其变愈下,始于沈约四声八病之拘,中于徐、庾隔句作对之陋,终于隋、唐、宋取士限韵之制,但以音律谐协、对偶精切为工,而情与辞皆置弗论,呜呼极矣!”(《文体明辨序说·赋》)此论未公。律赋不仅形式精美,且具有诗的意境,倒是清康熙皇帝说得较为公允:“而唐、宋则用以取士,其时名臣伟人往往多出其中……朕以其不可尽废也。”(《御制历代赋汇序》)

所谓“新文赋”,同汉赋的区别主要是语言平易,没有那些古奥艰深的句子,篇幅也不太长,较少排偶。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赋》:“三国两晋以及六朝,再变而为俳,唐人又变而为律,宋人又再变为文。”文赋之变,实肇自唐,它是随着古文运动的兴起而形成的。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的赋注意运用散文的气势与句法,已启新文赋之先。韩愈《进学解》形式上拟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但韵脚屡换,显的生动活泼,句式也骈散交错,奇偶相生,骈俪之中又充分发挥了散文的长处,标志着一种新体文赋风格的形成。洪迈《容斋随笔》卷七:“东方朔《答客难》,自是文中杰出,扬雄拟之为《解嘲》,尚有驰骋自得之妙。至于崔骃《达旨》、班固《宾戏》、张衡《应闲》,皆屋下架屋,章摹句写,其病与七林同。及韩退之《进学解》出,于是一洗矣。”正道出了韩愈开拓创新的作用。杨敬之《华山赋》、杜牧《阿房宫赋》,也都是典型的新文赋,李调元《赋话》卷五:“《秋声》《赤壁》,宋赋之最擅名者,其原出于《阿房》《华山》诸篇,而奇变远弗之逮,殊觉剽而不留。”姚华《论文后编》:“宋人以笔为文,作赋亦由之。”(《弗堂类稿》论著甲)其实这种做法唐人就已经开始了。宋赋的散文化,就是在唐赋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唐代还出现了一种语言通俗、用接近当时的口语写成的赋,是从敦煌石室藏书中发现的,学者们称之为故事赋或俗赋。这类赋大多是供说唱用的。《初学记》卷一九引刘谧《庞郎赋》,其首云:“座上诸君子,各各明君耳。听我作文章,说此河南事。”俗赋即以此为目的。俗赋在赋史上亦有其渊源,王褒《僮约》、蔡邕《短人赋》、曹植《鹞雀赋》,托以问答,语言诙谐,对唐代俗赋影响很大。孙樵《骂僮志》也与俗赋相类。俗赋故事性强,兼有诙谐笑乐的意味。《韩朋赋》歌颂了韩朋夫妇对爱情的忠贞;《燕子赋》写雀儿与燕子的官司,形象都极其鲜明生动,可看作赋体小说。《晏子赋》将《晏子春秋》中晏子使楚的一段记载敷衍成一篇近九百字的长篇赋作,增强了故事性与趣味性。《茶酒论》虽不以赋名,但其特征与上述作品无别,故仍可视为俗赋一类。其写茶酒争功,颇具戏剧意味。唐时每由朝廷主持儒、道、佛三教论衡,肆其驳难,久之,目的已不是辩出是非曲直,而是归于悦笑,遂逐渐戏剧化。《茶酒论》亦如三教论衡,体现了戏剧因素的萌芽。总之,唐代俗赋的出现,同样为赋苑中增添了一种清新别致的花朵。

总之,唐代赋在“写什么”与“怎样写”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作了不少的开拓,不仅产生了新体赋(律赋),而且更多地向散文与诗歌借鉴艺术表现手法。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赋与传统的汉赋作法相离日远,也就使人觉得赋不像赋了。但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汉赋模式为什么就是赋的固定作法呢?为什么赋就一定要写成这个样子?任何文学形式也是要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总是一个模式。如此,唐代赋对于赋体文学的贡献功莫大矣。自唐始,赋家不仅流派众多,也开启了赋与其他文学样式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交叉融汇的新时代,如赋与散文、诗、词、小说、戏曲等。不仅赋向其他文学形式中借鉴了不少艺术表现手法,其他文学形式也从赋中汲取了大量的养料。从这个意义上说,唐赋是值得重新审视的。

关于唐赋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将其分为四期,这与唐诗有着相似的阶段。由唐初至睿宗时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的赋以骈赋为主,内容则以咏物抒情为主,大赋很少。初唐文学创作基本上承袭齐梁馀风,赋亦如此,故可视为沿袭期。第二时期由唐玄宗至代宗大历时期为止,此时为唐诗发展的高潮时期,文体改革则刚刚兴起。此时赋的创作则呈现比较复杂的状态,新文赋已显露头角,律赋也已形成,唯格式尚未定型。这时赋或近于骈,或近于散,内容则反映社会生活面远比第一时期为广阔,写宫殿及典礼的大赋也有所增加,可看作唐赋的变化期。自唐德宗至穆宗长庆时为第三时期,此时为唐诗的变化期,古文运动也取得极大成就。此时新文赋及骚体赋都有较大的发展,律赋也已定型和成熟,并于创作上形成高潮,名家并出。故此一时期为唐赋的高潮期。第四时期由唐文宗朝至晚唐五代,律赋继续发展并呈现出与前一时期不同的特色。这一时期从整个赋作的内容来看,一是对于社会腐败与社会黑暗的揭露性、批判性加强了,一是表现为悲观失望的感伤情绪以及及时行乐的思想增多了,其他则变化不大,可看作唐赋的衰退期。由上述可以看出,唐赋的发展轨迹较为平缓,不像诗那样高潮迭起,也不像骈文那样大起大落。唐代文人无论作诗还是作文者,大多兼善作赋之道,故作赋者始终不绝,这也是唐赋发展较为平缓的一个原因。

同类推荐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热门推荐
  • 乖儿别想逃

    乖儿别想逃

    乔司律,你是我心头的朱砂,是我想而不能忘的伤口。江亚玥,我一直在抵抗你占据我的心,可到头来,我还是输的彻底。一场豪门游戏,你追我赶的角逐。他是豪门大少,天之骄子。这世上只有他不想要的,没有他得不到的,人生唯一一次失误就是娶了她。他恨她,一次次和她作对,却在一次次争锋相对中彻底沦陷。她是一个孤儿,父母双双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因为上一辈的一个约定,她被迫嫁入豪门,丈夫只在婚宴上出现一次,之后便再无交集。她可以穷,却不能没有骨气,她决心要和那个自大的男人斗争到底。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小恶魔的宠妻

    小恶魔的宠妻

    莫名其妙上天转一圈后拐名邪男回家,吃她豆腐家常便饭,搞暧昧习以为常,打啵上瘾难耐。石头里竟然蹦出小恶魔。
  • 邪王魔尊,妃常桃花多

    邪王魔尊,妃常桃花多

    【片段】:某女和二公子:“姐姐.....小......八,个个身心干净、实力强悍。关她什么事.........不过,捧她为珍宝的邪魅二公子,成长型女强宠文。不出轨,长大了......”某男诺诺的说着,好半天,终于收了八位绝代风华、举世无双的公子。】“本尊答应你可以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你倒好,因为一个人过,整了个冷阙宫当宫主,她知道这天下最近不太平,还收了一屋子的男宠!”【正文】:某男幽暗的眸子一滞,浑身散发出冰冷嗜血的气息。“我这不是担心您掌管天下之事太过烦扰,历经困难和艰险,顺带给您找了几个得力的帮手么?”某女赔笑,她就越发看不明白了呢。16岁,也挺好;他们,怎的这些个,是要,反了么........而一直最迁就、最护着她的师父,未成年好不好?!她可不想因猥琐而遭天谴!“姐姐........今日........今日轮到小七.....侍寝....”某男看着躺在床上懒洋洋一身爱痕的她,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他们三人昨日才同床共寝过,咬着手指、面红耳赤的说道。但,见床上的人没反应,先前拼死拼活爬上她床的公子们,抓起她的手便往自个身下塞,她这是......戴了绿帽还是被戴了绿帽............某男嘟嘴,他只是回了趟太子府而已,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风云暗涌。先是她的四公子说爱上了她的大公子.......呜,十足的讨好。可这,怎的突然就由小七变成小八了?“你现在是小八,突然宣布禁欲了,而且,还太小。“于是帮到床上去了?!”“...............”【片段】:某女和八公子:“看来,除了让你在本尊的床上自由自在,竟莫名其妙的失踪了.......再是夜夜要求缠绵的妖娆三公子,“不信........你摸摸看!”好吧,其他的,再到赤手可热的抢手货,你想都别想!”“..............”呜,最近,烦透了........【重点】:好吧,NP,总是见不着人影;然后是素来不离她身的六公子,我承认是NP。由小乞丐一跃成为金凤凰,怎就和她刀刃相见了呢;且她生生恨着的人,蓝小陌在穿越后,到底是前世伤她害她的负心汉,还是梦中绝世无双的痴情男;正剧,她觉着奇怪,狗血的穿越、成长型的女强。”
  • 火浴江山

    火浴江山

    冰与火,祭奠了谁的江山;血与泪,铭刻了谁的墓碑。天下乱,群雄起,腐朽帝国分崩离析,新的世界应运而生。我信奉义和,我将火浴江山,怒誓涅槃。
  • 肥婆单恋手札

    肥婆单恋手札

    她不是美女,除了胖些还算是可爱的。他是帅哥,还有一手好厨艺,女人见了百分百爱。她声音好听,他就是因为上了这个当,见鬼的抛弃互联网与她见面?
  • 战俘

    战俘

    艾伟的中短篇作品精选,其中收录了《战俘》《欢乐颂》《小偷》《白蚁》《迷幻》等十三篇中短篇文章。其作品主要聚焦一些灰暗和卑微之处,以小映大,站在人性关怀的高度,用简练的笔触写出非常深刻的主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毒牛记

    毒牛记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