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000000001

第1章 唐五代赋概述(1)

尹占华

唐赋在文学史上的名气远不如诗和散文,这也难怪,因为自唐始,赋已不在文学舞台上充当主要角色了,其退居一隅也是必然的。正因为如此,后人对唐赋的评价也大相径庭。明代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首倡“唐无赋”说,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亦云:“赋盛于汉,衰于魏,而亡于唐。”然反对者亦不乏其人,袁宏道《与江进之》论赋云:“唐赋最明白简易,至苏子瞻直文耳。然赋体日变,赋心亦工,古不可优,今不可劣。”(《袁宏道集》卷一一)清王芑孙《读赋卮言·审体》则说:“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其实,褒之者也好,贬之者也好,都是后人对唐赋的评价,唐人自己却是十分重视赋的,无论诗人还是散文家,无不善赋,就是明证。盖赋这种文学形式,最能显示一代之文化气象与文士才学。平心而论,唐赋无论在艺术表现手法还是在形式的创新上都取得了极大成就,比汉魏六朝更上一层楼,宋元赋便皆承继唐赋而来。从整个赋史长河中来看,唐赋处于发展变化的转折时期。赋本来就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唐人之赋求新求变,不可避免地表现为或向诗、或向散文的双向靠拢,对于赋体文学来说,这既是一种开拓扩展,又是一种离心异化,因而使唐赋呈现出与前代之赋截然不同的面貌。因此,后人对唐赋的不同评价,也就毫不奇怪了。

汉代有献赋制度,以辞赋入仕者颇有其人,班固《两都赋序》:“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风气至唐不衰。《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载:“如意元年七月望日,宫中出盂兰盆,分送佛寺,则天御洛南门,与百僚观之。炯献《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又《徐彦伯传》载:“景龙三年,中宗亲拜南郊,彦伯作《南郊赋》以献,辞甚典美。”杜甫亦于天宝十载向玄宗献《三大礼赋》,“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新唐书·文艺传中·杜甫》)。他们都是把献赋当作仕宦的捷径。善作赋者确实可以使自己声名大噪,从而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打下坚实的基础。《旧唐书·文苑传上·谢偃》载:“偃尝为《尘》《影》二赋,甚工,太宗闻而召见,自制赋序,言‘区宇安,功德茂盛’,令其为赋。偃奉诏撰成,名曰《述圣赋》,赐彩数十匹。”又《文苑传中·孙逖》:“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花炉赋》,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唐诗纪事》卷二〇:“(陶)翰,润州人,开元中为礼部员外郎,以《冰壶赋》得名。”王定保《唐摭言》卷一〇:“何涓,湘南人也,业辞,尝为《潇湘赋》,天下传写。”《旧五代史·唐书三十四·李琪传》:“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李)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出琪《调哑钟》《捧日》等赋,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又《周书二十二·扈载传》:“载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其壁。世宗闻之,遣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知制诰。”如此,唐赋作者之众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心雕龙·诠赋》云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在唐赋中,托物写志的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初唐四杰便较多此类赋,如王勃《涧底寒松赋》、杨炯《幽兰赋》,四杰之外如崔融《瓦松赋》等,便皆是,反映了这一批地位较低的文人知识分子政治上的要求。另外如李百药《鹦鹉赋》、宋璟《梅花赋》、苏颋《长乐花赋》、张九龄《荔枝赋》、李白《大鹏赋》、高适《鹘赋》、杜甫《雕赋》《天狗赋》、李绅《寒松赋》、舒元舆《牡丹赋》、武少仪《相马赋》、皮日休《桃花赋》等,借赋花木鸟兽,或寄意于此,或托意于彼,寓意虽有不同,手法却是一致的。但到后来,有些赋物之作便由写志转向讽刺世事,其锋芒渐渐显露。萧颖士《伐樱桃树赋》将樱桃树看作李林甫,对其口诛笔伐。柳宗元的这类辞赋就更多了,《骂尸虫文》《憎王孙文》《宥蝮蛇文》,寓言寄讽,言词激越。这与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连年被贬逐在外,心情愤懑有关。晚唐随着唐朝统治的江河日下,托物寓讽之作的揭露性、批判性更强,如李商隐《虱赋》《蝎赋》,陆龟蒙《蚕赋》《后虱赋》,罗隐《秋虫赋》《后雪赋》,皆发前人所未发,更是锋芒毕露。讽刺与讽谕不同,前者主批判,后者主规劝。赋物以讽刺唐以前也有,如曹植《蝙蝠赋》、阮籍《猕猴赋》,但极少。唐人的此类赋揭露社会丑恶现象之众多,见解之深刻,批判之有力,是唐以前所不及的。当然也有一些赋立意不甚高远,反映了作者偏执或狂妄、躁急的性格。萧颖士《伐樱桃树赋》犹以国家安危以警玄宗,据《新唐书·文艺传中·萧颖士》载:“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方父喪,不诣。林甫尝至故人舍邀颖士,颖士前往,哭门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下己,调广陵参军事。颖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樱桃树赋》……以讥林甫云,君子恨其褊。”其中无疑带有泄私愤的因素在内。范摅《云溪友议》卷七载平曾游西川谒节使李固言,“遂献《雪山赋》一首,言雪山虽兹洁白之状,叠嶂攒峰,夏日清寒,而无草木华茂,为人采掇,以李公罕作文章,废其庠序也。相公读赋,命推出曾。曾不逾旬,又献《鱼赋》,言此鱼触物而怒,翻身上波,为鹞鸢所获,奈鲂之何。”又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皮日休曾谒归融尚书不见,因撰《夹蛇龟赋》,讥其不出头也。而归氏子亦撰《皮靸鞋赋》,递相谤诮。”这些纯是为了个人恩怨,虽讥讽亦无甚可取了。

再看抒情之赋。这类赋已突破了体物言志的框架,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流行以来,至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形式与风格多样,反映的思想感情之复杂丰富,都超越了前人。如王绩《游北山赋》、王勃《春思赋》、骆宾王《荡子从军赋》、卢照邻《五悲文》《释疾文》、李白《惜馀春赋》《悲清秋赋》、岑参《感旧赋》、韩愈《复至赋》《闵己赋》、柳宗元《解祟赋》《惩咎赋》《梦归赋》、刘禹锡《谪九年赋》《秋声赋》、李翱《幽怀赋》、杜牧《晚晴赋》、陆龟蒙《幽居赋》、司空图《春愁赋》等,有的从容不迫,有的深沉悲郁,有的冷峻峭拔,有的清新淡雅,颇为洋洋可观。可见与诗歌一样,赋在唐代已成为抒情文学中的重要一体。赋由《骚》出,前人多已云之。汉代赋家但取铺张扬厉之意,以至丧失了骚人之情。魏晋人孕育新制,开启唐风。唐赋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大发扬了赋的抒情性,《骚》之本意重新得到彰显。严羽说:“唐人唯柳子厚深得《骚》学”(《沧浪诗话·诗品》);祝尧说:“唯韩、柳诸古赋,一以《骚》为宗,而超出俳律之外”(《古赋辨体》卷七);刘熙载说:“韩昌黎《复志赋》、李习之《幽怀赋》,皆有得于《骚》之波澜而异其迹象”(《艺概·赋概》),说的正是这种情况。诗与赋其实都离不开情,《艺概·赋概》:“赋无非诗,诗不皆赋……赋,诗之铺张者也”,是说赋是铺张性的诗;李调元则云唐赋“雅善言情”(《赋话》卷五),并非虚语。

歌功颂德也是唐赋的一大内容,但这类内容无甚可取。王士祯曾批评杜甫说:“杜甫《进封西岳赋表》有云‘维岳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按《旧书纪》……右相杨国忠守司空。杜所谓元弼司空,谓国忠也……而甫独引《大雅》甫申之词以谀之,可谓无耻。”(《池北偶谈》卷一九)这类赋内容不出颂祥瑞、述功德,如潘炎《日抱戴赋》序所云:“景龙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皇帝初临上党,日抱戴,皇天告符,微臣颂之。”著名政治家如张说、陆贽、裴度等,都有不少这类作品。律赋为试体赋,故于律赋中此类尤多,如钱起、房玄颖、房宽的《泰阶六符赋》,郑锡、乔琛的《日中有王字赋》,张叔良、崔淙的《五星同色赋》等都是。李程贞元十二年举进士,试《日五色赋》,被擢为状元。赋首云:“德动天鉴,祥开日华”,破题便将赋日与颂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隐以日喻君,已落重收,自不奇怪(见《唐摭言》卷八)。大历十四年独孤绶《放驯象赋》特得德宗赏识,先是代宗朝文单国累进驯象三十二头,德宗即位,悉令放之,独孤绶赋曰:“化之式孚,则必受乎来献;物或违性,斯用感于至仁”,所谓“不辱其受献,不伤放弃”,两全美之,十分得体(见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朝廷既以赋取士,文士自然趋之若鹜。刘秩《选举论》曾批评说:“谓善赋者廊庙之人,雕虫者台鼎之器,下以此自负,上以此选才,上下相蒙,持此为业,虽名重于当时,而不达于从政。”(《全唐文》卷三七二)有些献赋也微有讽谕之意,如郑綮《开天传信记》载:“天宝初,上游幸华清宫,有刘朝霞者献《驾幸温泉赋》,词调倜傥,杂以俳谐……述德云:‘直攫得盘古髓,掐得女娲瓤,遮莫你古时千帝,岂如我今日三郎!’……上顾曰:‘真穷薄人也!’遂授以宫卫佐而止焉。”有些赋如乔潭《裴将军剑舞赋》、薛胜《拔河赋》、胡嘉隐《绳伎赋》、阎宽《温汤御毬赋、》王邕《勤政楼花竿赋》、敬括《季秋朝宴观内人马伎赋》、无名氏《舞马赋》等,皆写唐玄宗时的宴游逸乐,以显示所谓太平盛世、与民同乐。然而曾几何时,大乱骤起,可见这种盛世景象的虚伪。这些赋描写了各种歌舞、杂技或体育活动的场面,颇为精彩生动,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料价值,也是对于赋体文学题材上的开拓。至于晚唐公乘亿所作《复河湟赋》,虽亦为“颂”体,写的却是现实中重大政治事件,其题材内容为唐赋中所仅见。安史乱后,河西陇右之地尽归吐蕃,宣宗大中三年吐蕃内乱,陇右民众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七关来归,《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大中三年八月乙酉,“河陇老幼千馀人诣阙,己丑,上御延喜门楼见之,欢呼舞跃,解胡服,袭冠带,观者皆呼万岁。”白敏中、魏扶、崔铉、马植、杜牧、张祜皆有诗咏其事,公乘亿之赋也是写的此事。可惜此赋《文苑英华》所载有所缺蚀,仅存后面一小部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人们有理由非难唐赋中现实主义之作太少,的确,与唐诗相比,唐赋中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民生疾苦的作品几乎没有。但并不是没有针砭现实之作,只不过大多不采取直接的形式,而是迂回曲折、寓言假托。《旧唐书·文苑传中·刘允济》:“垂拱四年,明堂初成,允济奏上《明堂赋》以讽,则天甚嘉叹之。”《新唐书·韦承庆传》:“仪凤中诏太子监国,太子稍嗜声色、兴土功……承庆尝谓人所以扰浊浮躁,本之于心,乃著《灵台赋》,讥揣当世。”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自注说:“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为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杜牧《上知己文章启》:“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些赋都是极有现实意义的。古代赋家也很重视赋的讽谏作用,只不过因其辞藻侈丽,使人们容易忽视它的规诫之意。《史记·司马相如传论》:“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讽一”;《汉书·扬雄传》:“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繇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唐代赋家为了克服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之间的矛盾,大多采取了一些办法。李华《吊古战场文》为针对玄宗后期的开边战争之作,遂极力渲染战场的凄惨与恐怖,以揭示战争的残酷性,与李白《战城南》、杜甫《兵车行》同一主旨。元结《说楚何荒王赋》《说楚何惑王赋》《说楚何惛王赋》则托以寓言,“荒”谓荒于宫室游乐,“惑”谓惑于女色声伎,“惛”谓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意在总结玄宗后期导致祸乱的教训,告诫后来的君主切莫重蹈天宝覆辙。柳宗元《愈膏肓疾赋》,以治病喻治国,假设医缓与忠臣的对话,相信“丧亡之国,在贤哲之所匡扶,而忠义之心,岂膏肓之所羁绊”,强调任人以忠良的重要。上述赋作讽谕之意十分明显。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散文形式的议论,更是将作赋之意点明。我们看到,唐赋中的登临之作,也大多不是单纯抒情怀古,其现实感也是很强的。萧颖士《登故宜城赋》作于安史之乱后期,作者面对动乱的现实,反思历史的是非,颇有历史的沉重感与责任感,可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之诗相提并论。其他如徐彦伯《登长城赋》旨在“恤民安边”;陆8《长城赋》说“去仁义、积土石,非城也,是曰祸之门,是曰灭之根”;刘禹锡《山阳城赋》序云“盖悯汉也”,意在说明“桓灵之欲,纵心于昏”,导致了东汉灭亡;杨敬之《华山赋》不相信天子封禅可使身长生、国长存,“盛气臭、夸金玉,取薪以燔,积灰如封,天下怠矣”。这些作品鉴戒之意甚明,早已不是“劝百讽一”,是唐代赋家有意加强赋的讽谏作用的结果。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热门推荐
  •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采用宏观和微观两条线齐头并进的方式,重点放在战争局势上。而不是具体的战争上。宏观方面主要描写明军与日军的几场大的战役及战争局势:微观方面主要描写朝鲜义军和大明锦衣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既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又通过小人物表现了战争中的细节与情感
  • 囚女倾城

    囚女倾城

    她是一枚棋子,受训多年只为进宫为妃。奈何事事难料,成为王府一介婢女,饶是这般,却依旧步步惊心。她,不愿去争,不愿去抢,但却有人想要了她的命,她不会任人宰割。到最后,她发现,亲情,友情,爱情……原来不过是水月镜花,靠的住的终究只是自己!
  • 杀手穿越:废物小小姐

    杀手穿越:废物小小姐

    她。。。。黑白两道中人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杀手;然而,为了当个“正常人”背叛了杀手门,以至于红颜薄命,香消玉殒。一朝穿越,成为侯府中家人疼爱的小小姐,为了弥补上世的遗憾,她决定低调人生,只想好好呵护家人,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废物小小姐。。。。然而,当风起云涌之时,她当真是废物??
  • 启蒙三书

    启蒙三书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厚德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蒙学传世典籍:这里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美丽传说,这里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袅袅余音,这里还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循循善诱……
  • 心软是病爷认命

    心软是病爷认命

    又名《老婆,我认栽:总裁逼婚》豪门圈里人人知道,他不爱她,偏偏长辈们认定她该归他管,他走了什么霉运摊上这么个女人?某日,小女人兴奋相邀:“玩骰子?输的人要做一件他最不想做的事。”他玩味勾笑:“行,要是我输了,我就娶你!”她努嘴,歪着脑袋沉思:“哼,要是我输了,我就嫁给你!”该死的女人,居然敢说嫁给他是她最不想做的事!“女人,你活腻了吗?”
  • 皇上抢婚:鬼眼盗妃惑天下

    皇上抢婚:鬼眼盗妃惑天下

    一朝穿越,竟然被浸猪笼,死里逃生又被逼占山为王,幸好有一对贴心的儿女。瞧瞧,多懂事,这会竟然为她这个娘亲招夫。可是他们竟然招了十个男人回来。啥?小丫头竟然扳着手指头,理直气壮的说:一个爹爹陪我玩,一个爹爹陪娘亲,一个爹爹陪弟弟,一个爹爹赚钱养我们,一个爹爹给娘亲捶背,一个爹爹……等等,中间这个男人怎么如此眼熟?一把扯上他脸上的人皮面具,竟然是龙凤胎的亲爹,当今皇上……
  • 双生庶女

    双生庶女

    分别寄养在两个姨娘名下的双生姐妹同时出嫁,名动锦城;姐姐才情绝艳,妹妹温婉如玉;姐姐嫁的是昌邑侯府的俊美无铸的世子爷,妹妹嫁的是备受皇恩的世袭郡王爷。都说相爷好福气,谁料洞房花烛夜,新娘却是换了人;晴天霹雳,姐姐成了人人称羡的郡王妃,她成了侯府厌弃的扫把星。成亲三载,苦于无子,被迫为妾;这还不算,与小叔乱伦?与外男通奸?一纸休书,砸在脸上,伤在心间?一杯鸩酒,灌入愁肠,了却余生?不!休书,她可以收,收得毫不犹豫,这样的夫君,不要也罢!鸩酒,她不能喝,喝了枉成冤魂,天大的冤屈,她还没伸!可是,贴身的丫鬟,竟然帮着灌她毒酒?双生姐姐含笑踩在她身上洒下化骨水?是她看错了么?原来,一切都是她的亲姐姐搞的鬼:被推破相,嫡母惨死,姨娘升位,上错花轿,三年无子,乱伦通奸,休书鸩酒…当初的好,一切都是假象。为什么?因为一样的容貌,姐姐不讨家人欢心,她却能逗得家人开怀;一样的容貌,姐姐要嫁给性格暴躁的侯爷世子,她却能嫁给身份尊贵的郡王爷;一样的容貌,姐姐后院姬妾成群,她却独受夫君的宠爱…有谁甘心?是嫉恨蒙了双眼!易谨宁恨极而笑,隐忍着鸩毒带来的疼痛,看着自己的双脚渐渐被化骨水化去,狠狠发誓:若有来生,此生所受,我定千百倍报之!一觉醒来,她已重生,一改温婉,犀利决绝。姨娘恶毒,她更狠毒;亲姐伪善,她更伪善;庶妹刁钻,她更刁钻;来吧,看谁更会演戏!可是,还有一个人更会演戏,她的半傻子瞎子夫君,那就…一起演吧。玩转朝堂,整死妖精,铲除祸害,揪出害群之马!害我元凶,不甘落马,水落石出,爆料惊天秘密!落魄夫妻,惨遭追杀,横扫劲敌,看我坐拥江山!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竟不知哪里又冒出来一个双生妹妹。抢她的夫君,夺她的后位,还要死要活说她才是真正的易谨宁…【精彩语录】妖异美男来爬墙,她撤了梯子,指着墙角的狗洞,“你,适合从那里出去!”太后懿旨赐婚,她爽快接旨,“不就是个半傻子外加睁眼瞎子?我嫁!”与亲姐同一天出嫁,她不慌不忙,心道,“这回你要跟我换夫君,我还成全你!”洞房花烛夜,她将夫君暴打一顿,独占大床,“爬狗洞的,不准睡我的床!”【精彩对白】书房篇:某王爷正在闭眼作画,王妃进来道:“咦,干嘛闭着眼睛画?”某王爷睁眼,闪亮的眸子流光乍现:“我是瞎子!”某王妃上前,指着那副美人戏猫图:“为什么要把人的皮肤画成绿色,把猫的爪子画成人的手?”
  • 刑场翻供

    刑场翻供

    王炼锋是执法者,受过科班训练,天天运用着法律和犯罪分子打交道,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法律之美。女人美,鲜花美,法律也美吗?是的,法律也美。任何事物进入了它的高级境界之后,就摆脱了枯燥和乏味,获得了自己独特的美感。数学公式在数学家眼里是美的,武器在士兵眼里是美的,甚至,一个成功的大手术在外科医生眼里也是美的。在优秀的法学家和司法者的眼里,法律和案例就不仅仅是刻板的条文和枯燥的案卷,而是精彩的艺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紫宅

    紫宅

    留居国外的富家女周彤带着未婚夫李毅回国继承家族的百年老宅,自她踏人紫宅的那一刻起.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一切遁八迷雾与悬疑之中而不可逆转…这座长年笼罩在浓雾中的紫宅.是周彤的噩梦……那一条条阴暗的过道、门的吱嘎声、窗帘的摇曳、夜半传来的门锁声、神出鬼没的园丁、充满阴气的私人护理、诡异的叶安,这座紫宅更是每到夜晚就阴气弥漫、鬼影憧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