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39

第39章 附录 印顺法师撰《神会与坛经》——评胡适禅宗史的一个重要问题(3)

《坛经》的十弟子说,是传法,所以说“已后传法”,不失本宗。但神会与法海的见解不同,神会是主张一代付嘱一人的,如《神会集》(卷二百八十二至二百八十三、二百八十六)说:从上已来六代,一代只许一人,终无有二。能禅师是的的相传付嘱人。已下门徒道俗近有数(此上应脱一字)余人,无有一人敢滥开禅门。纵有一人得付嘱者,至今未说。能禅师已后,有传授人否?答:有。又问:传授者是谁?和上答:已后应自知。这是神会的一代付嘱一人说。不但六代相传,一代一人。六祖惠能以后,也是“一人得付嘱”,这就是神会自己。所以法海等十弟子说,与神会及门下(门下以神会为第七祖)的见解相反,这怎么会是神会或门下所造呢!3.六祖不传衣:弘忍传慧能,是“传顿法及衣”。在传法以外,又传一领祖衣为凭信,这是曹溪门下的一致传说。到了慧能,衣却没有再传下去。不传衣的理由,《坛经》是这样说的:衣不合传。汝不信,吾与诵先代五祖传衣付法颂。若据第一祖达摩颂意,即不合传衣。……颂曰:吾来大唐国,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据《坛经》说:从达摩传到慧能,已五代(达摩不计在内)——五叶了。从此禅法大兴,果实累累,不再是一代一人的付嘱,所以衣是不用传了,这是达摩颂的悬记。这一解说,与传法给法海等十弟子相合。所传的不止一人,衣只一件,所以是不用传了。然神会及神会门下,是一代一人制,慧能只付嘱神会一人,那为什么不再传衣呢?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续一四、二七七)说:能大师知其(指神会)纯熟,遂默授密语(付法)。缘达摩悬记,六代之后,命如悬丝,遂不将法衣出山。据宗密《师资承袭图》,这一解说是出于《祖宗传记》的。然据贾(825年撰)《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唐文粹》卷六四十)说:及曹溪将老,神会曰:衣所以传信也,信苟在法,衣何有焉!他日请秘之于师之塔庙,以息心竞。传衣由是遂绝。大悲禅师是神会弟子灵坦。据神会下所传,所以不再将衣传下去,是为了避免争执。依贾碑,这还是神会的意思。神会门下所传的不传衣的理由,与惠能付嘱神会说相结合,与《坛经》的传说不合。4.韦璩为慧能立碑:《坛经》末了说到韦璩的立碑:韶州刺史韦璩立碑,至今供养。《坛经》末已说到法海传同学道漈,道漈传门人曹溪山悟真。到了慧能再传弟子,至少也是慧能去世后三十年顷,还只说到立碑,没有说别的。神会及神会门下的传说,就大为不同了。如《神会语录》(石井本)说:至开元七年,被人磨改,别造文报鐫。略述六代师资授受,及传袈裟所由,其碑今在曹溪。《神会语录》以韦璩为“殿中丞”,不是刺史。《语录》只说碑文被人磨改,将六代的传授,传袈裟等事除去。虽说“别造文报鐫”,而碑还是韦璩的碑,还是立在曹溪。这是神会所传的早期传说,大概因为韦璩碑文,没有说到六代相传及传袈裟的话,所以说是被人磨改了。

但到了神会晚年改定的《南宗定是非论》,说得更不同了,如(《神会集》卷二百八十九)说:盛续(依《圆觉经大疏钞》,这是“传授”二字)碑文,经磨两遍。又使门徒武一平等,磨却韶州大德碑铭,别造文报鐫向能禅师碑。(别)立秀禅师为第六代,及传袈裟所由。这不但说磨改,而且是“经磨两遍”。不但除去六代相承,还别立神秀为第六代。神会下别系的(781年作)《曹溪别传》,也说到磨碑,韦璩的官职是“太常寺丞”。从韦璩官职的传说不同,磨碑说的不同,可论断《坛经》不是神会或会门下所造的。(二)有关神会的1.神会的原籍:《坛经》说:神会,南阳人也。神会于开元八年(720),奉敕配住南阳的龙兴寺,被尊称为“南阳和上”。其实,神会(门下一致的传说)是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坛经》的集成者,不知神会的原籍,因长住南阳而就说是南阳人。

这最足以证明《坛经》不是神会门下所造的了。2.神会参见慧能的问答:《坛经》记当时的问答是:问:和尚从禅,见亦不见?大师起把杖打神会三下,却问神会:吾打汝痛不痛?神会答言:亦痛亦不痛。……大师言:神会!向前见不见是两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来弄人!神会礼拜,礼拜,更不言。这一段问答,对神会来说,没有暗示神会的伟大,也没有蓄意的讥讽,只是禅师平实接人的一则范例。神会是聪明人,可是不去“自知自见”,却向外作弄聪明,要问慧能禅心见还不见。杖打三下,正要他向自己身心去自知自觉。所以慧能责备他:“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慧能见否?……何不自修,问我见否?”神会这才向慧能礼谢,死心塌地的在曹溪修学。神会门下的传说,与《坛经》不同,如《曹溪别传》说:慧能开示:“我有法,无名无字……无头无尾,无内无外……此是何物?”神会答:“此佛性之本源。是诸佛之本性。”慧能打了神会几下。到夜问,问神会:“吾打汝,佛性受否?”神会答:“佛性不受。……虽不受,岂同木石?虽痛,心性不受。”慧能赞许他,就付了法。神会门下主流的传说,又不同,如《中华禅门师资承袭图》,引《祖宗传记》说:和尚问:知识!远来大艰辛,将本来否?(神会)答:将来。问:若有本即合识主。答:神会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大师云:这沙弥争敢取次语!遂以杖乱打。师于杖下思惟,大善知识历劫难逢,今既得遇,岂惜身命!《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也说:“因答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原误作“性”),杖试诸难,夜唤审问,两心既契,师资道合。”宗密所传的问答,“无住为本,见即是主”,为神会所传禅法的特色。这是将神会禅学的要义,作为初相见时的问答了。这种问答,都表示了神会的伟大,利根顿悟。《曹溪别传》与《祖宗传记》,都说神会受到六祖的赞许,成为曹溪门下的密受正法者。这里面,慧能打神会几下,是共同的,而神会门下表示神会的利根顿悟,是《坛经》所没有的,如《坛经》是神会门下所作,那神会初见六祖的问答,是不会如《坛经》那样的平实了!(三)有关禅法内容的论到禅法的内容,论证是不大容易的,这里从容易了解的说。如“无念”,《坛经》重于念是自性所起的作用,神会重于“不作意”的无念。

《坛经》以“摩诃般若”为主,而神会一律改为“金刚般若”。这两点,已如上面所说。现在就胡适自己所知道的,略加评论。《神会集》(卷八十九)说:大概《坛经》中几个重要部分,如明藏本的行由品、忏悔品,是神会用气力撰著的,也许是有几分的历史的根据的。尤其是忏悔品,《神会语录》里没有这样有力动人的说法,也许真是慧能在时的记载。此外,如般若、疑问、定慧、坐禅诸品,都是七拼八凑的文字,大致是神会杂采他的语录凑成的。付嘱品的一部分大概也是神会原本所有,其余大概是后人增加的了。为什么知道《坛经》是神会(或门下)所造?主要是因为般若、坐禅等品,部分与《神会语录》有近似的文句。那么,忏悔品——见自性(三身)佛。自性忏悔,自性归依等,就是“受无相戒”部分,不但《神会语录》里没有这样有力动人的说法,而是在现存有关神会的作品中,几乎没有这一类思想。神会在《坛经》中所说的戒,是一般的“斋戒”;忏悔偈与北宗相同。《语录》中部分的文句相近,被作为从《语录》中七拼八凑所成。而《语录》中没有这类思想,没有这种有力的文字,那胡适凭什么证据,不说这与神会无关,而说这是神会用气力写成的?到这里,胡适的考据法——“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的信条,显然已抛到九霄云外,滑进了爱这么说就这么说的境界。而且,既觉得“也许是有几分历史根据的,也许真是惠能在时的记载”,为什么还要说没有根据的话,一定要说是神会用气力撰著的呢!胡适所列举的证据,早已一一证明其误解。而从《坛经》自身——有关慧能与神会的事迹,论证为与神会及神会门下的传说不合。所以,问题可以总结的宣告:一,《坛经》决非神会或神会门下所造。二,神会门下补充了一部分——《坛经》传宗。六胡适为了中国哲学史,接触到中国的禅宗史。在巴黎、伦敦、发现了有关神会的作品,比对敦煌本《坛经》而作出神会造《坛经》的结论。他的结论是不足取的,但在禅宗史的研究上,仍旧是有贡献的。胡适说:“一千多年中,几乎没有人知道神会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历史上最不公平的事,莫有过于此事了。”(《神会集》卷七十三至七十四)这不能说不是实话;凭他的努力,神会北上努力于南宗的事迹,被发掘出来,这不能不说是难得的!尤其是有关神会的作品,他一再搜求,校正发表,对禅学及禅宗史的研究,给以参考的方便。考据,原不是以绝对的姿态来表示自己,任何大学者,也可能会有错误的,在研究的立场,即使是错误的,能引出问题,或搜集资料,对后来的研究者,也还是有所帮助的。所以,我并不以胡适论断的错误而轻视,觉得在禅宗史的某一环节上,胡适是有了良好的贡献!他的论断错误,是不幸的。一个主观的因素,引他踏上错误的歧途。他在海外发现有关神会的作品,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的使他狂喜。他在《荷泽大师神会遗集》的《自序》中说:幸而他的语录,埋藏在敦煌石窟里,经过九百年的隐晦,还保存二万字之多,到今日海外归来,重见天日。

使我们得重见这位南宗的圣保罗的人格言论,使我们得详知他当日力争禅门法统的伟大劳绩,使我们得推翻道原契嵩等人妄造的禅宗伪史,而重新写定南宗初期的信史——这岂不是我们治中国佛教史的最应该感觉快慰的吗?他是怎样的欢喜!他不是佛教徒(还是十足的非宗教者),但就是这点古籍重光的收获,使他欣慰。使他佩服神会精神的伟大,不满神会的功绩被埋没,而立意要为他表扬一下。对于神会,他是多少有点感情了。然而,他虽然找到了有关神会作品,(民国十九年前)还没有见到东山门下与双峰的禅书,对南岳、青原门下,也没有认真的去认识一下。这样孤立的、片面的研究,使他过高的估计了神会。神会在他的心目中,越来越大,再也没有记得禅宗里还有别人,使他落入神会造《坛经》的歧途(大有非神会就没有人会写的样子)。他的“南宗的急先锋,北宗的毁灭者,新禅学的建立者,《坛经》的作者——这是我们的神会”!这种革命时期的宣传标语,与实际距离太远。而“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伟大的功勋,永久的影响”,更是吹得离了谱。我想,假定神会读到他的文章,也会被吹得哭笑不得的!我读胡适有关禅宗史的文章,有一点难以理解,就是他笔下的刻薄,有时刻薄得出乎常情。例如说到天宝安禄山兵起,他说“当日备受恩宠的北宗和尚也逃散了”(《神会集》卷六十八)。后来又在上眉批,加上一笔“也许靠拢了”。这是用心刻薄的流露,与考据无关。

他不是说和尚“捏造”,就说“作伪”。在古代,禅宗在传说中,传说是有流动性的。附会与作伪,都不能说没有。然作伪与附会不同;附会与传说的变化不同。没有确实的证明,是不宜笼统的、任意的看作捏造与作伪的。我总觉得胡适的心是有问题的。最近,读到他给浩徐先生的信(《胡适文存》第三集一二五至一二六),才恍然明白。他在信上说:浩徐先生!……我自己自信,虽然不能杀菌,却颇能捉妖、打鬼。这回到巴黎、伦敦跑了一趟,搜得不少据款结案的证据,可以把达摩、慧能,以至西天二十八祖的原形都给打出来。据款结案,就是打鬼。打出原形,就是捉妖。这是整理国故的目的与功用,这是整理国故的好结果。整理国故(中国固有文化),研究禅宗史,原来只是为了捉妖、打鬼。对禅宗史来说,只是想到禅宗史里捉虱子、找缝隙,以发现捏造与作伪为目的。这是什么治学态度!存着这样的心理,考据也好,历史学也好,都如戴起凹凸镜,非弄得满眼都是凹凸歪曲不可。这也难怪胡适禅宗史的离奇,以及到处流露恶意了。古书中有老妖、老鬼会吓人,我也相信是有的。但近代人的作品,不也一样是妖鬼乱窜?不也会吓人而使人盲从吗?让我顺手列举几则出来:胡适于1952年9月,写了一篇《〈六祖坛经〉原作〈坛经〉考》(《胡适手稿》第七集九一至一〇〇)。考据了一回,抄了几段经文,认为《坛经》是“以清净心为人演说名为法施”的意思。文中说:“那位不懂得《坛经》原意的和尚,妄改作土的坛。”到了1959年2月20,他又批到:“后来我看了神会坛语的两个敦煌本,我也不坚持《坛经》的说法了。”话说得那么轻松,横竖那位不懂得《坛经》原意的和尚,骂已被骂定了。1960年1月6日夜,胡适写了一篇《能禅师与韶州广果寺》(《胡适手稿》第七集一〇三至一一一)。引唐宋之间《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及《韶州广界(果)寺》诗。日本从中国唐朝取去的《大唐韶州广果寺悟佛知见能禅师之碑文》。《旧唐书·方伎传》“惠能住韶州广果寺”。这些证据,只能证明惠能住过广果寺,而胡适一心要打鬼、捉妖,竟否定佛教所传的大梵寺、法兴寺、宝林寺,都是伪造的。他说:这些和尚们,作伪书是用不着考据的。捏造地名、寺名、人名,岂不更方便、更省事吗?胡适的“考据”多吓人!我同意,古代的和尚,是不像胡适那样考据的,他们是自身的经验,听人的传说。慧能住在广果寺,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当时的韶州,只有一个广果寺吗?慧能一生只住在广果寺吗?我敢断定:胡适也是用不着考据的。别的我不知道,宝林寺是慧能住过的地方。宝林寺是古名,中宗初改为中兴寺,神龙三年(707),下敕要当地为惠能修造寺院,并赐额“法泉寺”。这是传说极为纷乱的《曹溪别传》的传说。传说虽然纷乱,而慧能住宝林寺也就是法泉寺,却非常确实。现存《唐大和尚东征传》,是鉴真东渡日本的行程实录。如《传》(大正五一·九九一下)说:乘江七百里,至韶州禅居寺,留住三日。韶州官人又迎入法泉寺,乃是则天为慧能禅师造也,禅师影像今见在。后移住开元寺。……是岁天宝九載也。……后游灵鹫寺、广果寺,登坛受戒。至贞昌县,过大庾岭。天宝九年(750)鉴真在韶州游历的寺院中,法泉寺是则天为慧能造的,与《别传》所说相合。法泉寺以外,别有广果寺,可见慧能的住处是不止一处的(旧传有十三处)。和尚的寺院多,书也不少。见到一小部分,就武断的抹煞一切,就考据而论,已经是偏激、武断,何况还大骂和尚不要考据,捏造、作伪。当时韶州有多少寺院,慧能住过几处寺院,胡适又何尝考据过!考据而心里有鬼,与法官问案而胸有成见一样,是难得公平正确的。我以为,史的考据,是为了明了事实的真相。文献既不一定充分,而谁也不能遍读一切书。所以在考据论断时,先要不预存成见(心里没有鬼),客观的,平实的表示自己的意见。谁能保证自己不会错呢?无论是对古人,对现代人,落笔不要过分的肆无忌惮,大吹大骂,说话要为自己留点余地才得!

同类推荐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热门推荐
  • 仿真枪

    仿真枪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一位哲人说:“一个人可以清贫,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感。”对于个体而言,责任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不竭动力;对于组织而言,只有每个人的责任汇聚为整个团队的价值,这个组织才能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凝聚力量、走向未来。在本书中,编者们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阐述了责任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才是一名有责任感的职场员工。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职场成功的精髓,成为一名认真负责的员工,进而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实现自己更完美的人生。
  • 满天飞沙:沙尘暴灾害的防范自救

    满天飞沙:沙尘暴灾害的防范自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青少年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一些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对于防范自然灾害来说,居安思危才能处变不惊,防患未然才能游刃有余。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本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范常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保持冷静、勇敢,及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妖娆召唤师:嗜血邪凤

    妖娆召唤师:嗜血邪凤

    月影,绰号影魔。她要避,无影无痕,她要杀,如影噬骨。一场意外她魂穿异世,化身落魄娇小姐。影魔岂是盘中菜,任人鱼肉?六系妖孽召唤师横空出世,以杀止杀,掀起热血沸腾的废材铁血传奇。弱肉强食,任我纵横,亦正亦邪,黑白本无常。召唤世界,月影独尊!【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穿越之六姑娘

    穿越之六姑娘

    姚家大房想要尊贵,二房想要银子,三房妄图往日的荣耀,做为四房的嫡女,六姑娘表示她只想好好照顾姐姐弟弟,不想有人乱入,让她多了份牵挂。
  • 重生:第一废柴大小姐

    重生:第一废柴大小姐

    这是一场劫持引发的爱恨情仇。12岁时他将我劫走,一路上,我吃尽苦头,熬尽风霜,受尽欺凌。然而在他的眼中,我就是一个娇生惯养,刁蛮任性,缺乏教养的富家子弟。三年后,再次重逢。为报当日劫持之辱我想尽办法,处处刁难,步步戏弄。终于,他对我避如蛇蝎,我却因此碎了一颗心。执子之手,将子拖走!为了挽回,我脱下男装,恢复女儿身。为他放低姿态,为他义无反顾……
  • 请旨承婚:狂傲夫君来接招

    请旨承婚:狂傲夫君来接招

    她本是个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本本分分的小娱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兢兢业业过日子。不料阴差阳错,弄巧成拙,一朝穿越。既来之则安之,为了生存,小心翼翼。为了身份不被暴露,她步步为营,玩得风生水起。安史之乱后,歌舞升平,且看一介良民如何玩转大唐。------------------------------------------------------------------“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唯一的宠妃

    唯一的宠妃

    现代平凡女在喝醉酒后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穿越的这具身体是个白痴,但相貌却是一只极品狐狸.(相貌要清纯就清纯,要妩媚就妩媚但是不是狐狸智商就有待商榷了)俗话说的好,傻人有傻福所以在女主的石榴裙下帅哥是到下一个又一个.先是容貌清丽的单纯温柔的帅哥慕容霄后是俊美无比的深情冷酷的帅哥慕容狄还有很多的小帅哥..........女主的性格不是很强势,但也不弱,奉行人生格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奉还在女主和男主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点阅读此书PS:本文走小白轻松路线,文笔不是很优美,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中间肯定会有虐的部分,结局是HEPPS:喜欢的请收藏,请投票,离不开这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