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莫把”句:小草,中藥遠志苗别名。晉张华《博物志》卷七:“遠志苗曰小草,根曰遠志。”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语·排調》:“謝公始有東山之志,後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于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 ‘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坐,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爲遠志,出則爲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此化用其意。
新柳
幾日東風著意吹,門前柳色已如斯。新裁巧樣微成葉,半長柔條漫折枝。濯濯暗藏春月夜[1],依依輕鎖曉煙時。淺黃嫩綠憑渲染,應待花朝始畫眉[2]。
生面重開一色新,爭催萌蘖鬥芳春[3]。纖腰自昔工眠起,青眼于今解笑嚬[4]。作客應羞流宕子[5],封侯慣送宦游人。試將舊曲翻金縷[6],玉笛無腔且效顰[7]。
【校注】
[1]濯濯:明淨貌,清朗貌。
[2]花朝:旧俗以農曆二月十五日爲“百花生日”,故稱此日爲“花朝節”。宋吴自牧《夢粱錄·二月望》:“仲春十五日爲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爲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時,最堪游賞。”畫眉:《漢書·張敞傳》:“敞無威儀……又爲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3]萌蘖(niè):旁出的芽。蘖,老枝旁出的新芽。
[4]青眼:《晉書·阮籍列傳》:“籍又能爲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笑嚬(pín):謂歡笑或皺眉,喜怒哀樂情感的流露。
[5]宕子:蕩子。指離鄉外游,久而不歸之人。
[6]金縷曲:詞牌名。又名《賀新郎》、《乳燕飛》。以宋葉夢得有唱“金縷歌”,故名。
[7]效顰:見本卷《漫題》注[2]。
送灶[1]
送迎從眾轉尋常,司命人間醉不妨[2]。自是委心能任運[3],年來無復問災祥。
【校注】
[1]送灶:舊俗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夜祭送灶神上天,謂“送灶”。
[2]司命:神名。指灶神。
[3]任運:謂聽憑命運安排。
除夕
【題解】同治三年(1864),詩人到省城應鄉試,此詩當作于此年除夕。詩中流露出作者初次離家,遠離親人的悵然情緒。
聲聲爆竹得春先,酒綠燈紅氣象鮮。繞膝或輸萊子孝[1],時雙親在荔浦。齊眉聊倩孟光賢[2]。鼎新革故分今夕[3],送往迎來又一年。堪笑無知小兒女,整衣嬉待曉鐘前。
【校注】
[1]“繞膝”句:感慨自己不能像老萊子一樣常在父母膝下盡孝。老萊子,春秋時楚隱士,避世亂,耕于蒙山下,戲彩娛親,爲二十四孝之一。《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僕,因臥地爲小兒啼,或弄烏鳥于親側。”
[2]齊眉:《後漢書·逸民傳·梁鴻》:“鴻家貧而有節操。妻孟光,有賢德。……每歸,妻爲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王先謙集解引沈欽韓曰:“舉案高至眉,敬之至。”
[3]鼎新革故:又作“革故鼎新”,《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後遂以指革除舊的,創建新的。甲子春,桂林多雨,孤窗長夜無可遣懷,
率成二律以破岑寂
【題解】1864年春,詩人抵達省城桂林應鄉試,此詩當作于應試前夕。詩中呈現了應試舉子在考前緊張而又不安的精神狀態。甲子,即清同治三年(1864)。
妒花風雨太顛狂,人爲春愁夜更長。茶興忽來烹活水[1],爐煙未息嫋餘香。一枝定已開墻杏[2],隔院何從讀海棠。擁鼻沈吟竟何事[3],幾人得意夢高唐[4]。
屋漏無乾漫穩眠[5],尚移書案檢殘編。中心耿耿閑情觸[6],入耳簫簫俗慮捐。燈下紅搖花半暗,窗前綠滿草都鮮。來朝擬赴同人約[7],笠屐相從也浩然[8]。【校注】
[1]活水:有源頭常流動的水。
[2]“一枝”句:按溫庭筠《杏花》:“杳杳豔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宋葉紹翁詩《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此處化用其意。開墻杏,即出墻杏。
[3]擁鼻吟:《晉書·謝安傳》:“安本能爲洛下書生詠,有鼻疾,故其音濁,名流愛其詠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後以“擁鼻吟”指用雅音曼聲吟詠。
[4]高唐:戰國時楚國臺觀名。在雲夢澤中。傳說楚襄王游高唐,夢見巫山神女,幸之而去。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前蜀韋莊《謁巫山廟》詩:“亂猿啼處訪高唐,路入煙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猶似哭襄王。”
[5]屋漏無乾: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語本此。漫,副詞。休;莫。
[6]耿耿:煩躁不安,心事重重。
[7]同人:《易》卦名。離下乾上,意爲與人和協。引申爲志同道合的朋友,即同在桂林參加應舉之人。
[8]笠:笠帽,用竹篾、箬葉或棕皮等編成,可以禦暑,亦可禦雨。屐:木製的鞋,底大多有二齒,以行泥地。
唐子羽以詩屬和,因引申共意以答之[1]
敢驚四座即英雄,議論離奇任破空。名利兩途羞畫虎[2],詩文一道付雕蟲[3]。心堪共白忘人我,事到率真泯異同。此日榕城相抵掌[4],好留山石與磨礱[5]。
【校注】
[1]唐子羽:與作者共同應舉之人,生平不詳。
[2]畫虎:比喻盲目模仿,貽笑于人。《後漢書·馬援傳》載,馬援,字又淵,仕光武帝,爲伏波將軍,爲人敦厚。其兄子馬嚴、馬敦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在交趾,以書勸戒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爲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3]雕蟲:比喻從事不足道的小技藝。常指寫作詩文辭賦。漢揚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爲也。’”
[4]榕城:桂林古稱榕城。
[5]磨礱:亦作“磨壟”,磨練,切磋。
春日偕唐君子雨、滕君文選壺山賞桃即事有作[1]
【題解】同治三年,潘乃光在省城參加鄉試,時年僅二十歲。篇中爲考前同諸君在桂林游春,充滿豪放不羈的少年情懷。
游絲漫天柳飛絮,日長好夢無尋處。剝啄何人不速來[2],相約壺山賞桃去。壺山近在城之東,枕江面市闢青蔥。萬樹桃花看不盡,鉛華比白胭脂紅[3]。深紅淺白工游戲,盡態極妍有餘媚。對花不飲花應羞,能得幾回花底醉。醉後忽逢雷酒鬼,壺山側有雷酒鬼墓。笑言同道毋相避。世界如花換酒杯,醒欲狂歌倦即睡。遮莫輕狂逐年少,往來士女恣談笑。電光石火色皆空,辜負春前花四照[4]。我聞此語學糊塗,謂君所見何其迂。人心不齊曷可強,詩酒聲色皆自娛。陡覺東風破清夢,醉語無稽恐驚眾。把臂相將繞郭歸[5],避他駿馬青絲鞚[6]。
【校注】
[1]壺山:山名,在桂林城東灕江之畔。唐子雨,疑爲前一首提到之唐子羽之筆誤。
[2]剝啄:亦作“剝琢”。象聲詞,敲門聲。
[3]鉛華:亦作“鉛花”。婦女化妝用的鉛粉。此處比喻落花。
[4]“電光”二句:謂人生本如電光石火般轉瞬即逝,終歸空幻,而那些少年的清狂不免辜負了這無盡的春光。電光火石:佛家語。喻生之短暫。宋惟白集《建中靖國續燈錄》九:“神機迅發,覻面相呈,電光難趂,石火莫停。”色:佛教用語。凡諸事物如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聲香味觸)等足以引起變礙者,皆稱色。色皆空,佛教認爲有形之萬物爲因緣所生,本非實有。四照:指光华四照的花。南朝宋鲍照《芙蓉赋》:“冠五華于仙草,超四照于靈木。”《北齐书·文苑传序》:“開四照于春華,成萬寳于秋實。”
[5]郭:外城,古代在城的週邊加築的一道城墻。
[6]鞚(kòng):馬籠頭。青絲鞚,青色絲繩的馬絡頭。
聽榜聞捷喜而有作[1]
【題解】本篇爲同治三年(1864),詩人中舉後所作。《荔浦縣志》(民國三年刻本)記載:“(潘乃光)年弱冠登前清同治甲子補行,辛酉科賢書第三人。”詩中表達了他中舉後的狂喜以及對前途功名的強烈期待。
街柝聲催月倍明[1],魚龍變化盡三更[2]。偶聞捷報心先喜,深恐傳訛意轉驚。時運無憑關世澤[3],文章有價重科名。竿頭百尺從今始,挾策行當獻帝京[4]。
【校注】
[1]柝:底本、抄本均作“析”,二本應爲筆誤。卷十《七月十三夜,同王少岑二尹舟次賞月》“也如街柝慎巡防”,據此改。柝(tuò):舊時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2]魚龍變化:謂魚變化爲龍,語本《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餘,黃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車馬。每莫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爲龍。”後以喻舉業成功或地位高升。此指詩人中舉之事。
[3]“時運”句:古人迷信,認爲人一生的吉凶遭際均由命運決定,並通過時間的運轉表現出來,稱爲時運。世澤:祖先的遺澤。主要指地位、權勢、財產等。語本《孟子·離婁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4]帝京:帝都,京都,此指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