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04

第4章 引子 赵汸的《春秋》学(4)

书与不书同样不能完全表达圣人之义,而且还容易混乱名实。所以,孔子在笔削之外,另创变文之法。变文往往用一两个字的改变,就可以使“是非得失之故,可无辨而自明”,较之笔削能够更好地表现圣人之义。如,庄公元年冬,“王使荣叔来赐桓公命”,桓公有“篡杀之罪”,天王不能讨,反而于其薨后赐命宠之,故不称天只称王,变天王为王,以明其失,赵汸据此总结出变文条例一,“文同礼失,王不称天”;庄公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禚”,齐人实为齐侯,这是孔子变侯为人,赵汸以其为变文条例之五,“讳公与仇人狩外称人,同微者”;庄公八年“夏,师及齐师围郕,秋,师还”,师实为鲁庄公,这是变公为师,赵汸以其为变文条例之四,“讳公为仇人役,变公将称师”(以上所引皆见《春秋属辞》卷一〇。)。赵汸认为,用改变一两个字来表明其义的变文,同样是孔子笔削的重要手法,因此,《春秋属辞》的第一〇、一一、一二卷用了三卷之多来论说变文。

赵汸论变文反对历史上的《公羊》家之说,尤其反对宋以后的有褒无贬之说。他说:“其知者以为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其不知者谓之无达例而已。”所谓《春秋》无达例,是由董仲舒的《春秋》无达辞发展出来的,为《公羊》家之说。这是批评《公羊》家不知《春秋》变文之义。赵汸的变文条例的第9条,论“凡执恒称人,必伯讨而后称君”(如僖公五年“冬晋人执虞公”等记录,在《春秋》中有十余次,故为衡称;而后者仅两见,分别见于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成公五年春“晋侯执曹伯归之于京师”),也有批评《公羊》学之说:

《公羊传》曰:“称侯而执者,伯讨;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

今案:凡执恒称人,从史文也;必伯讨而后称君,盖变文以与之。《左氏》见史法唯执称人,而不知经意,故发例舛谬。

《左传》以史说经,不明变文,自不用说。而赵汸以为《公羊传》的解释也有不知“凡执恒称人,从史文也”的失误,这就不对了。《公羊传》的精神正是反对以史文说《春秋》,赵汸此说是他治《春秋》受到《左传》影响的又一表现。他又说:

然自斯义不明,学者弗能深考,一字褒贬之说盖由是而出焉;夫既以变文为贬矣,而不变者非褒也,由是有贬无褒之说生焉;又其甚者,乃有法书之说焉……其可以论于《春秋》之旨乎?(以上所引皆见《春秋属辞》卷一〇。)

所谓一字褒贬之说亦为汉代《公羊》学之说,以至有所谓《春秋》“一字之荣荣于华兖,一字之严严于斧鉞”之说。而有褒无贬之说则见于宋代孙复所著的《春秋尊王发微》,其书“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一》上册。)。其更甚者的书法之说则由孙复之说进一步发展而来。赵汸一再强调变文在明是非,决嫌疑,而非所谓褒贬,这主要是反对《公羊》学的褒贬之说。由此可见,赵汸所谓变文以示义之义与《公羊》学的讲求微言大义是不同的。

变文之二是辨名实之际。关于辨名实之际,赵汸说:

正必书王,诸侯称爵,大夫称名氏,四夷大者称子,此《春秋》之名也;诸侯不王而伯者兴,中国无伯而夷狄横,大夫专兵而诸侯散,此《春秋》之实也。《春秋》之名实如此,将以示后世曰实录,可乎?曰实录且犹不可,况于圣人拨乱以经世之事哉!此辨名实所以为《春秋》之要义也。盖其说有二,一曰,去名以全实者,征伐在诸侯,则大夫将不称名氏;中国有伯,则楚君侵伐不称君是也。二曰去名以责实,诸侯无王,则正不书王;中国无伯,则诸侯不序君;大夫将,略其恒称则称人是也。此二者实王伯升沉之会,国家丧乱之由,夷夏盛衰之变,天下大势之所趋,而一经之枢要也。是以圣人深致意焉。(《春秋属辞》卷一一。《春秋集传序》说:“四曰辨名实之际,亦变文也。正必书王,诸侯称爵,大夫称名氏,四夷大者称子,此春秋之名也;诸侯不王而伯者兴,中国无伯而夷狄横,大夫专兵而诸侯散,此春秋之实也。春秋之名实如此,可无辨乎?于是有去名以全实者,制法在诸侯,则大夫将不称名氏;中国有伯,则楚君侵伐不称君。又有去名以责实,实者诸侯无王,则正不书王;中国无伯,则诸侯不序君;大夫将,略其恒称则称人。”)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权威衰落,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孔子哀叹天下无道,但是,周王、诸侯五等爵、大夫名氏等在名义上仍然存在,故孔子要正名,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回答齐景公问政(《论语·颜渊》。)。面对春秋时期的名实不符,孔子不能直录其实,于是通过名实之辨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去名以全实者与去名以责实,去名相同,但一为全实,一为责实,二者正反相对。是全实还是责实,赵汸认为孔子是以春秋时期的王伯升沉局势变化来决定的。当征伐在诸侯,中国有伯主时,是全其实;当诸侯无王,中国无伯主,大夫执政时,就责其实。全其实是孔子对实是肯定的,责其实则是对实的否定。但是,孔子的全其实只是相对于责其实而言,并不是完全肯定其实。因为,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反对礼乐征伐从诸侯出,所以,无论是全其实,还是责其实,孔子都去其名,以示对春秋时期名不副实的批评,以表达其回复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政治。就笔法而言,《春秋》辨名实之际的变文的特点是去其史法当书之名,如《春秋》史法于正月皆书王正月,而《春秋》于桓公正不书王者十有三,以责“天下之无王”之实,赵汸为此总结出变文第一十九条,“天下无王,桓公则《春秋》阙不书王”(《春秋属辞》卷一一。)。

变文之三是谨华夷之辨。“正名实之际”是对中原而言,“谨华夷之辨”则是就中原与四夷来说的。赵汸说:

五曰,谨华夷之辨,亦变文也。楚至东周强于四夷,僭王猾夏,故伯者之兴,以攘却为功。然则晋伯中衰,楚益侵陵中国,俄而入陈,围郑,平宋,盟于蜀,盟于宋,会于申,甚至伐吴,灭陈,灭蔡,假讨贼之义,号于天下,天下知有楚而已。故《春秋》书楚事,无一不致其严者,而书吴越与徐,亦必与中国异辞,所以信大义予天下也。(《春秋集传序》。《春秋属辞》卷一二说:中国之视外裔犹天地冠履也,而又何谨焉?所以信大义于天下也。昔先王基于九州,分五服,内外之限甚严矣,周失其纲,天下无伯,于是荆人始横,齐桓始起而惩创之,其威稍戢,然自晋伯中衰,楚君将皆称君,其大夫皆称大夫,疑于中国矣,入陈围郑平宋,而晋人以为天方授楚,不可与争,盟于蜀,而东方诸侯莫敢不至,盟于宋,而南北之势成,诸侯交相见矣;申之会十有一国……于是伐吴灭陈灭蔡,皆假讨贼之义,号于天下,俄而,复陈于蔡,天下知有楚已。是故终《春秋》书楚事,无一不致其严者,所以信大义予天下也,以此坊民。)

春秋时期以楚国为代表的所谓四夷,曾对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形成巨大的威胁,“尊王”与“攘夷”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所标举的两面旗帜,齐桓公、晋文公亦以内尊天王、外攘四夷而成为伯主。赵汸以“谨华夷之辨”为《春秋》的重要内容,这是正确的。“谨华夷之辨”有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内中国,而外外裔,在论述“书与不书”的条例六十八“诸侯灭畿内国不书,为夷狄所灭则书”时,赵汸说:

《传》僖五年,晋灭虢,遂袭虞,灭之,经皆不书。杜氏谓,晋修虞祀,而归其职贡于王,故不言灭,党乱之辞也;陈氏谓,虢与虞皆自亡,故不详所以灭之之罪也,诡急非王道:皆不可通于《春秋》。盖畿内诸侯,食天子之邑,与列国不同,故晋灭虞虢不书,讳诸侯灭三公封国,同叛王室也。……夷狄,王者不畜,故灭温不讳者,所以深外之。(《春秋属辞》卷九。)

赵汸认为杜预与陈傅良对晋灭虞、虢不书的说法,都是错误的。他对比《春秋》不书晋灭虞虢,而书夷狄灭温,认为是《春秋》的内外之别,因其为内故严责其过,以灭畿内国罪“同叛王室”,要予以讳言;而夷狄为外,故不需讳言,可以直书其事。

另一个原则是不与外裔而与中国,如变文条例三十四,“讳外裔执王臣,变执言伐,讳外裔获中国之君,变获为归”,事见隐公七年冬“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庄公十年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赵汸解释说:

以上戎执王臣言伐者一,《公羊传》曰:“执之也,其言伐之,不与外裔之执中国也。”据获麟后,有书执其君者,则史书戎执王臣必无隐避,于是夫子书伐,为中国讳也。荆获蔡侯言以归者一,《公羊传》曰:“获也,不言其获,不与外裔之获中国也。”是亦讳辞。又案,此战也,不言战而言败者,《穀梁传》曰:“外裔中国,不言战也。”二传此类必有所受,盖既变获言以归,则不得复言战也。”(《春秋属辞》卷一二。)

与中国不与外裔,是《公羊传》与《穀梁传》论说《春秋》的共同观点,所以,赵汸肯定《公羊传》与《穀梁传》的此类说法,“必有所受”。在论孔子笔削之义时,赵汸时有引用《公羊传》、《穀梁传》为依据的类似论说。

但是,赵汸即使是引《公羊传》为依据时,也有不同之处。如对变文条例二十六,“中国有伯,楚君大夫将同称人,惟会得称君”(赵汸统计“楚君大夫将称人”有22条,见《春秋属辞》卷一二该条。),二十七,“中国无伯,则楚君将称君,略之而后称人,疑于讨贼称师”(赵汸统计“楚君将称君”有28条(皆出于文、宣、成、襄、昭、定、哀),见《春秋属辞》卷一二该条。),赵汸评述说:

盖中国有伯,则《春秋》略之以正其名;中国无伯(指晋灵公以来),则《春秋》详之,以著其实。不正其名,则不足以信攘却之义;不著其实,则不足以见蛮荆之强。然泓之战,宋公称爵,而楚子称人不使蛮荆之君得抗中国诸侯也;邲之战,楚子称爵,而荀林父称氏名,见蛮荆侵叛,乃中国所得讨也;泓之战,宋公身伤以卒,而但书师败绩,为中国讳也;鄢陵之战,直书楚子败绩,治其罪也。(《春秋属辞》卷一二。)

泓之战见于僖公二十二年,邲之战见于宣公十一年夏六月,鄢陵之战见于成公十六年六月,《公羊传》对其皆有论说(分别见《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2年,第2259页上、2284页下、2297页下。)。而《公羊传》的论夷夏之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以礼义为转移的。例如,邲之战楚王称楚子,而晋荀林父称氏名,董仲舒与《公羊传》的解释都是以楚王有礼义,晋国失礼义来解释的。赵汸却以为夷夏是绝对排斥的,故凡遇夷夏之交,他总是以不使蛮荆之君得抗中国诸侯之类来说明,以至用蛮荆侵叛中国而被讨来解释邲之战,甚至说“中国之视外裔犹天地冠履也”(《春秋属辞》卷一二。)。这显然与《公羊传》之说不合,甚至是正相反对的。这与赵汸身处外族统治的元代末年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赵汸所以醉心于《春秋》的原因,是要从《春秋》的夷夏之辨中找寻到抵御外族的理论根据。在这种情况下,经学家对《春秋》夷夏之辨的解释,往往是强调二者的对立,而不讲《公羊》学的夷夏以礼义为转移。因此,赵汸与《公羊传》在夷夏之辨上的差异就不难理解了。

三特笔以正名分

变文之后为特笔。关于特笔,赵汸说:

特笔,以正名分,决嫌疑也。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若夫然乱久极祸,大分不明,而又有非常之故焉,则变文亦不足以尽义,是故有特笔。凡特笔皆谓有所是正也。夫变文虽曰有损益,然犹史氏恒辞尔。……今考《春秋》,凡辞旨卓异,与史文弗类者,皆人事之变,恒辞不足以尽义,而后圣人特笔是正之,非史氏所及也。然所正者不过片言,而三纲五常赫然复正,故曰非圣人孰能修之。庄周氏曰:“《春秋》以道名分。”盖亦得其大意云。(《春秋属辞》卷一三。《春秋集传序》说“六曰,特笔以正名,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然祸乱既极,大分不明,事有非常,情有特异,虽变文犹不足以尽义,而后圣人特笔是正,所以正其名分也。夫变文虽有损益,犹曰史氏恒辞;若特笔则辞旨卓异,非夫史氏恒辞矣。”)

笔削、变文虽然都是孔子笔法的体现,但是,笔削与变文都是据史文所作的变更,只有特笔才完全是圣人所修。笔削、变文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圣人之义,只有特笔才能完全地表明圣人之义。所以,赵汸以笔削为行权,变文为示义,唯以特笔可以正名分。但是完全是孔子所修的特笔在《春秋》中仅有数条,因而,特笔虽然最能体现圣人之义,在《春秋》中所占数量却不多。

特笔的正名分,主要是正君臣父子的尊卑上下的等级名分。赵汸在释“郑伯克段于鄢”时,对此有明确地论说:

其曰郑伯克段何?修《春秋》之特笔也。《春秋》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变文不足以尽义,而后有特笔,凡特笔必有正于君臣父子之间也。(《春秋集传》卷一。)

以正君臣父子的尊卑上下之分是特笔的独特作用。赵汸对特笔的解释多以此发义。如,《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阳”。赵汸以其为特笔之一,“讳会天王以狩书”,《左传》说:“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赵汸以为这是“《左氏》释经之言”,非“鲁史旧文”。此一特笔“则天威赫赫临于下土,有不可以强弱论者,而晋侯盖世之功微矣。上以尊天子,下以全晋侯,而贵王贱伯之义溢于言表。诸家发义甚多,惟《穀梁传》曰:‘讳会天王也。’此经之逸义也。”此条是讲君臣、王伯的尊卑之分。又如:《春秋》庄公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春秋属辞》卷一三,赵汸考证说:《公羊》、《穀梁》“皆作‘伐齐纳纠’,孔颖达曰:‘今《左氏》定本纠上有子字。’盖唐初学者校定《春秋》古经以正二传之失。”),赵汸以其为特笔之四,“所纳应立,虽未在位称子”,他解释说,史法于群公子争国皆不称子,此称子是特笔,因公子纠之母为鲁女,而小白之母为卫女,“则纠贵应立,然以才则小白贤,以党则小白有国高为内,主论其事则子纠见杀,而小白成一匡天下之功,苟后世但以小白为贤而有功,而不知纠贵之应立,则自贤者必丑正,恃功者可夺适,斯有国者祸乱之原也。”故于纠称子,明其当立;于被杀称子以同其在位者,而明纠与小白之正与不正。此条是从母子的尊贵与否讲何为合法的继承人。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最为人推崇的两位伯主,而这两条条例中,否定齐桓公的当立、晋文公的召王,可见特笔的等级名分是任何人都不可逾越的。

特笔也有对义理的阐发。如,《春秋》庄公四年夏,“季侯大去其国”,赵汸以其为特笔之十五,“季侯出奔,书去国”,认为其中寓含着圣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季侯不忍残民,以争必亡之国,又不忍五庙不祀,故使季以纪事齐,独委国去之,亦与灭国不死社稷者不同……古之君子不以其所养人者害人,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季侯其知此也。故圣人特笔以明之大者,季侯之名,从史文也。”

同类推荐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 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本书是一部人生“圣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它所记载的震铄古今的财富秘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怪盗妃撞倒冷王爷

    怪盗妃撞倒冷王爷

    不拘小节的草原公主—现任怪盗王妃,带领着陪嫁来,同样彪悍的十二位侍女,简称:十二色妞,把她们训练成同样武艺超群,同样会飞檐走壁的宫女,与后宫女子斗法,几乎掀翻皇宫,笑料不断。
  • 金牌驭魔师:一品毒后

    金牌驭魔师:一品毒后

    她是异世第一狂神,遭天妒忌,被雷劈中意外重生为经脉俱断,魔力全无的废人一个。靠!破老天,你当我狂神的名号是叫着玩儿的?破碎虚空,倾灭天下,她势要将这个异世搅得天翻地覆。他是美貌妖孽、腹黑邪佞至尊邪帝,命运的纠葛将两个同样狂傲的人紧紧捆绑在了一起,狂神vs邪帝,这是一场强强的追逐对决。
  • 女凰诀

    女凰诀

    这是一个强者满地的故事:你弱,她就强,你强,她先记账,你更强,她就是打不死的小强!欺我软,要我命,拳打脚踢踩你脸。少年时,情窦开,坎坷波折不怨天。贪官多,那吏聚,撞到我来将你砍。公主嘲,娘娘笑,耻你唇枪加舌箭。土匪来,他国欺,杀尽赶走爹娘喊。怕泪怕你怕师父,魑魅魍魉也来犯?笑话!先问问我这三尺弑神剑!总的来说,能忍则忍,忍不住,该打脸打脸,该脚踹脚踹,该拔剑拔剑。后果——来了再说!皆因,世事无常,非我所愿。红尘三千丈,与我争江山的,是你,与我共天下的,也是你!江山几万里,我欠谁的,谁又欠我的,欠来欠去还来还去,还不如逃开来去!她本是容色倾城,却偏要女扮男装,她本该逍遥且过,却只能一争天下,她本惊华满腹,却不屑外现于人。他为她,她为他,他又为他......口水战篇:“月黑风高夜,你这一身,要去哪?”“杀猪!”“堂堂北牧,一个公主穿一身夜行衣去杀猪,嗯?”“嘿嘿……那个玉鳝房屠夫告假了,我去帮帮忙……帮帮忙……这不是怕血花四溅吗?”“姑娘如此善良热心,不如先帮帮我?”“你?需要我帮?”“嗯?”“噢,哈哈,能帮能帮,你说,只要不上刀山下油锅就行!”“唉,更寒露重,孤枕难眠,就暖暖被窝吧!”“……还是上刀山下油锅吧!”“那我怎么舍得!”“没事儿!我舍得!”“可我舍不得!”“呸!我的肉体我做主!”……温情篇“那年那时那节,那惊艳的回眸,你净如清泉的笑颜,不仅倾城,而且倾心。至此,让我踏上一条寻你的不归路,山阻,平山,海阻,填海,神阻,弑神,天阻,逆天!这是一条锥心刺骨的不归路,即便如此,我也要鲜血淋漓地走完!只为我这一生,从不留憾。可你若阻我,我……我又能怎么办呢?”“寻遍万水千山,我却再也找不到一个如此灵动的你,千百决绝之间,我终于知道,你终于在离我最近的时节里渐渐远去,我与你,早已时境过千至沧海桑田。看着你绝尘而去,却留下孤独的我,与这寂寞的天下,蓦然回首,江山,犹在,却早已不如画。”“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一夜三千青丝成白发,从此终不可见天日,你可悔过?”“莫说区区三千青丝,纵然是掏心挖肺我也在所不惜!”“为什么?”“他死了,她会伤心。”“如此而已?”“不然呢?”“纵然她毫不知情?”“纵然她毫不知情!”...............
  •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晕,这样也能赶上穿越潮流,不过还算老天待她不薄,让她一穿过来,就遇到帅哥,而且还是个大名鼎鼎的冰冥宫宫主,好吧,她命好,她认了,从此,开始了她在古代惊心动魄的生活……
  • 愿爱如初,温暖如昨

    愿爱如初,温暖如昨

    两段青春不老的理想爱情,一年闪电婚后的奋斗故事,80后锅碗瓢盆小夫妻。很多人在爱中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感情,失败后大多感觉不会再爱了,小说通过女主蓝宁的经历,讲述了一个爱情普世道理:珍惜身边之人,幸福其实一直未远离。也许我们都曾错过的那个人,但要坚信,此生总会遇见更好的。不管时光怎样流转,当时的爱是真的,而现在紧握的双手,也是真的。
  • 极品美男:丫头我们好好爱

    极品美男:丫头我们好好爱

    )还有很多他喜欢的歌星的专集和图片,请勿模仿,365个幸运星(1000个纸鹤和365个幸运星。她希望彼此还是朋友,她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才完成的1000个纸和鹤,不,分别是一生平安,是恋人也不一定,是对自己喜欢的人最深的祝福)42朵玫瑰(有红黑黄粉四种颜色,分别采用了哲龙和一梦生日的四个数字,只是秋天的遇见,她不想错失他……或许,仿佛早就注定是无言的结局……--情节虚构,每年365天天天幸运,代表永远的生日礼物
  • 无良相公好腹黑

    无良相公好腹黑

    “伊儿吱呀——”凤府门前的大道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说这凤府四小姐嫁的这……,人们都不禁议论纷纷“这凤府最不受宠的疯小姐,总算是嫁出去了,听说还是嫁给了一位王爷,真是命好啊!”“你知道什么,对于凤府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四小姐。我远房亲戚家的表哥在宫里当差,“起轿!”媒婆喜气洋洋一声喊,凤桐城凤府门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噼里啪啦——”
  • 宫闱贵女,得君独后!

    宫闱贵女,得君独后!

    【尔虞我诈,爱恨情仇的清宫古文】鸳鸯戏水,淹死。比翼双飞,摔死。青梅竹马为夺嫡,娶了太傅之女,她被众人唾弃。成亲当天,她本想搅弄这番婚事,却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将她阻拦,将她绑架并骂她愚蠢。她气结,咬了他耳朵却被他夺了初吻,事后他说是惩罚。缅甸和亲,她被选定,他却百般设计阻拦并在远嫁前一夜强行占有了她,事后他称是意外。她看不懂他的心,读不懂他的情,殊不知他是背负着血海深仇,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嫁,他撕碎了她的嫁衣却并未碰她。二嫁,她怀了他的‘意外’逃之夭夭。当他们的‘意外’在她腹中时,他却...
  • 邪门当道

    邪门当道

    什么?犯罪学院?欺诈师!造假师!盗窃师!伪装师!陷阱师?木槿年转过头,勾起嘴角邪恶一笑,身负血海深仇,气概无双。对着身旁战战兢兢地血族仆人说,他本应是天生的人之骄子,“你今晚要是想喝血,却因故流落人间,被弃乡野。他曾一记长剑,斩杀八头恶龙。他曾力抗两大绝世宗门,挽狂澜于即倒,先给小爷磕一百个响头。”,神魔共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