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15

第15章 孔广森与庄述祖的经学(1)

孔广森与庄述祖的经学都是继续庄存与而来,但是,不同的经学思想决定他们两人对清代后来经学的影响大不相同。孔广森的经学思想基本上没有超越庄存与的《春秋》学,庄述祖的经学思想则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向西汉今文经学的转化。

§§§第一节孔广森的生平与著述

孔广森的《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承继庄存与的《春秋》学重《公羊》的倾向。较之庄存与的《春秋正辞》,这部著作从书名上更为接近汉代的《公羊》学。但是,从内容上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的经学基本思想,仍停留在庄存与《春秋》学的水平上,甚至可以说有某种倒退。

孔广森(1752~1786),字众仲,又字约,号顨轩,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八代孙。他的祖父是衍圣公孔传铎,父亲孔继汾是孔传铎的第四子,字体仪,号止堂,以知识渊博,深通经学而著称。史载孔广森:“聪颖特达,尝受学戴震、姚鼐之门,经、史、小学,沉览妙解。”(《孔广森传》,《清史稿》卷四八一。)17岁时就举于乡,20岁时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检讨。“年少入官,性淡泊,耽著述。”(同上。)遂告养归家。后因其父编写《孔氏家仪》一书,遭族人孔继戍告发,以篡改《大清会典》之罪充军,经孔广森借贷赎罪而得救。乾隆五十一年(1786),大母与父相继去世,孔广森居丧,因过分悲伤而逝世,时年35岁。

孔广森才华横溢,尽管英年早逝,却在诸多方面颇有建树。徐世昌的《清儒学案·顨轩学案》说他:“研经明算,声韵尤精,圣裔儒宗,旷代一遇。”姚鼐的《仪郑堂记》也说:“约博学,工为词章。天下方诵以为善,约顾不自足,作堂于其居,名之曰仪郑,自庶几于康成。”他的文词在当时为一些学者所推崇,如孙星衍在《仪郑堂骈俪文序》中说:“余在江淮间,友人汪容甫出顨轩骈体文相示,叹为绝手。”虽然孔广森自己表示对东汉的郑玄最为尊崇,其居还以“仪郑堂”为名,但是,江藩以为孔广森真正的成就并不在训诂文词,而在推研经义。所以,《汉学师承记》在讲孔广森时,竟全文收录孔广森的《戴氏遗书序》为主要内容,并说他“深于戴氏之学,故能义探其原”。

在短短的一生中,孔广森留下了《大戴记补注》十三卷、《礼学卮言》六卷、《经学卮言》六卷、《少广正负术内外篇》六卷、《骈俪文》三卷、《仪郑堂文集》二卷等著作,内容涉及文词、经学等诸多方面。(参见徐世昌:《清儒学案·顨轩学案》,江藩《汉学师承记》等。)其中最为清儒所称许的则是《公羊春秋经传通义》一书,如阮元在《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序》中就称其书“成一家之言”,而孔广森本人也以《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冀备一家之言”自许(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清经解·续清经解》第5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在去世前夕,他以其书郑重地托付其弟,孔广廉说:“丙午冬,将返道山之前数夕,语广廉曰:余生平所述讵隶古人,《公羊》一编,差堪自信,藐孤成立,尚不知千秋之托,将在吾弟。”(同上。)可见,《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是孔广森经学的代表作。

§§§第二节经主义,史主事

孔广森对《春秋》的看法,与庄存与有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差异。他说:

昔我夫子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又不得为帝王辅佐,乃思以其治天下之大法,损益六代礼乐文质之经制,发为文章,以垂后世。而见夫周纲解弛,鲁道凌迟,攻战相寻,彝伦或熄,以为虽有继周而王者,犹不能以三皇之象刑,二帝之干羽,议可坐而化也,必将因衰世之宜,定新国之典,宽于劝贤,而峻于治不肖,庶几风俗可渐更、仁义可渐明、政教可渐兴。乌乎托?托之《春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他说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无帝王之位,这是《公羊》学的孔子素王说。但孔广森承认孔子为素王与庄存与仅称孔子为至圣是不同的,故而在《春秋》一书的性质上,二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孔广森不像庄存与只说孔子著《春秋》是对先圣的继承,而更多的是强调孔子损益六代礼乐文质,其中有为继周之王所立的“新国之典”,其中包含着孔子的“新意”。所以,对《春秋》一书,孔广森着重的是探求其中所包含着的孔子“新意”,即“《春秋》托王义”(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〇,《I清经解·续清经解》第5册。),而不仅仅说是对先圣的继承。

但是,孔广森也并不否认《春秋》与列国史的联系。他认为《春秋》之名,就取自鲁史《春秋》:

《春秋》虽鲁史,圣人因而不革,必有新意焉。春者阳中,万物以生;秋者阴中,万物以成;善以春赏,恶以秋刑,故以是名经。(《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春秋》本为鲁史旧名,孔子沿袭其名,但却不是简单的因袭,而是含有生成赏罚的新意,所以才成为圣人之经。然而,他反对孔子仅采鲁史的说法,认为孔子著《春秋》不仅只采鲁史,还有对他国史的采用。如在论庄公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时,孔广森就说:“俗儒辄以为旧史无日,《春秋》因之。《春秋》采列国之史,岂仅见鲁史,亦何憾于曹,而世世阙其卒日?”(《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三。)在解释僖公九年“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时,又说:“谨案《坊记》称《鲁春秋》记晋丧曰:杀其君之子奚齐及其君卓。盖不修《春秋》文如是,误以两事为一年之事。左氏,鲁之史官,故其传云: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亦误以为两弑为一年之事。经书卓子弑在下年,似据《晋乘》而改正之者也,此足明俗儒谓《春秋》但因鲁史者之妄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五。)他明确指出《春秋》仅采鲁史的看法是俗儒的“妄陋”之论,解释不了《春秋》的许多记载。只有承认《春秋》采列国史,才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些记载。

然而,《春秋》采列国史的因而不革,只是孔子著《春秋》的一个方面。孔子著《春秋》还有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对列国史的删改,对周代礼制的损益。孔广森说:“仲尼作经,大有所删改,岂专用旧史者乎?”(《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孔子的删改损益,是孔子著《春秋》更为重要的方面。正是有了删改损益,《春秋》才成为寄托有孔子新意的经典与后王的一王大法。孔广森说:

《春秋》之制者,君子所托新意,损益周制,以为后王法。(《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一。)

孔子寄托在《春秋》中的新意,孔广森统称为“义”。他认为《春秋》的特点是,“贵明义,不贵明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〇。),主张用事与义的不同来区分史与经的不同。孔广森说:

鲁之《春秋》,史也;君子修之,则经也。经主义,史主事;事故繁,义故文少而用广。(《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史书的《春秋》主要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而孔子修定的《春秋》则以“义”为主。叙事相对于言义,需要较多文词才能够表述清楚,所以,孔广森又以经文文字少、史书文字多来区分史与经的不同。但是,文字的多少只是派生出来的,义与事的不同才是经与史的根本区别。孔广森用义与事来区分经与史,与庄存与的用道与事来区分经与史,基本上是相同的,都体现了对《春秋》义理的重视。但是,孔广森讲《春秋》之义是“新意”,是孔子损益周制的结果,这与庄存与强调《春秋》仅仅是先圣的继承是不同的。以义与事区分经与史,强调《春秋》有新意,是孔广森整个《春秋》学的出发点。

孔广森认为《春秋》的新意,不仅包含所有后王的一切王法,而且也有权衡万事万物的准则。他说:“《春秋》记事,皆为后王示法……经变之制,非不包举。”(《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〇。)又说:“《春秋》权也,量物之轻重而为之衡者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九。)他反对汉代《公羊》学以《春秋》仅仅是为汉王朝立法的说法,强调《春秋》是一切后王所必须遵循的万世法。同时,《春秋》的新意又具有无常的特点:“凡义无常,唯时所当。”(《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他十分赞同董仲舒的说法,以为“《春秋》无达辞,唯义所适”(《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六。),反对拘泥于《春秋》的文辞,主张以灵活的精神,根据“时”的不同等具体情形去体会圣人之义。他认为,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把握到《春秋》的新意。在这一点上,孔广森与董仲舒是相同的。

孔广森虽然主张用灵活的变的精神来探求《春秋》的新意,其根本仍在儒家经学的义。他所探求的《春秋》新意,其实不过是儒家经学的政治伦理原则。他说:

《春秋》有七缺:惠公妃匹不正,隐桓之祸生,是为夫之道缺;文姜淫而害夫,为妇之道缺;大夫无罪而致戳,为君之道缺;臣而害上,为臣之道缺;晋侯宋公杀妻世子,为父之道缺;商臣蔡般弑其君,为子之道缺;黩烝灾尝郊祀不修,而周公之礼缺。此君子所以惧,《春秋》所以作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

所谓七缺是孔广森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描述。他认为孔子作《春秋》,正是为了矫正春秋时期君臣、夫妇、父子之道及其祭祀诸典礼的缺失,以存先圣的王道,所谓“《春秋》之作,存王道于将绝,垂治法于不朽”(《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二。)。因此,孔广森所谓孔子新意,不过就是对缺失的君臣、夫妇、父子之道的矫正,对周公之礼、文王之法的恢复,以接续熄灭的王道。故他说:“王迹熄矣,《春秋》乃以文王之法临之,而托其义。”(《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二。)在释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时,又以为王为文王,以《春秋》继文王,是孔子“制《春秋》之本义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可见,孔广森虽然认为《春秋》有对周礼的损益,寄托有孔子的新意,但是,这个新意仍然是以文王之法、周公之礼为宗,并不是无本之本。从这一意义上,孔广森的说法与庄存与的说法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孔广森虽然讲《春秋》有新意,有王义,但同庄存与一样,都没有接受《公羊》学以王鲁等微言为内容的孔子改制说。

尽管孔广森所说的《春秋》新意,与《公羊》学的孔子改制的微言有所不同,但是他在书中仍以探求圣人新意为归。所以,孔广森特别反对把圣人之经当作史书、用历史事实来论说《春秋》的做法。在他看来,俗儒以史解经的误说源自《左传》,《左传》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史解经。故他多次批评《左传》以史解经的误诬,如释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就针对《左传》的时王之说,批评其“强据鲁史正月,正月号称为之时王,不亦诬乎?”(同上。)《左传》不仅以史解经,还往往滥用文词,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孔广森释僖公十九年夏“己酉,邾娄人执鄫子用之”条说:

谨案邾娄人自以女怨执鄫子,而托罪其后会,以说于宋耳,《左氏》岂不知季姬事实,乃归恶于宋襄,果尔,则《春秋》之舍宋而责邾娄,理不可通也,又托子鱼谏语。赵匡讥之曰:“凡左氏谬释经文,必广加文辞,欲以证实其事。”信哉!斯言!(《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五。)

无论《左传》怎样用繁文褥词来论证其说,孔广森都认为其根本不符合《春秋》之义,他说:

左氏初不受经于仲尼,不知薨不书葬之义,前汉诸儒不肯为《左氏》学者,为其是非缪于圣人也,故曰《左氏》不传《春秋》,此无疑矣。……丘明所以作传者,乃若自用其意说经,泛以旧章常例通之于史策,可以见成败耳,其褒贬之意,非丘明所尽也。故《春秋》所有义同文异者,皆没而不说。(《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

在他看来,左丘明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意见,采用史策的旧章常例来言说《春秋》,根本不知道《春秋》的褒贬诸义,而这正是《左传》对《春秋》文异词同不能予以正确解说的原因所在。所以,孔广森同意西汉今文经学家之说,认为《左传》不传《春秋》(刘歆在《移太常博士书》中提到经学博士皆持此说:“谓《左氏》不传《春秋》,岂不哀哉。”但是,汉代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四库全书提要·左传提要》说:“刘向、刘歆、桓谭、班固皆以《春秋传》出左丘明,左丘明受经于孔子,魏晋以后诸儒更无异议,自唐赵匡始谓左氏非丘明。”),甚至指斥《左传》是“末世流俗之见”(《春秋》襄公三十年,“葬宋共姬”,孔广森曰:“宋伯姬之贞信,遭患难而不失其度,年逾闲居而不易其节,故能生致三国之媵,没动诸侯之哀,此《春秋》之所以为劝《广汉》、《行露》之意也。《左氏》顾诡托君子之言,讥其女而不妇,犹渐于末世流俗之见者与?”)。可是,孔广森在评论三传得失时,又认为《左传》对《春秋》之释有得有失,并不完全否定,而且还不止一次地取《左传》为说,这是孔广森《春秋》学的明显矛盾。

晋代杜预曾为《左传》作注,对《左传》之学的发展、流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库全书提要》于《春秋左传正义提要》中说:“杜注多强经以就传。”杜注《左传》较为忠实于本传,重在以史事解经。但孔广森以为,杜预的注不仅变乱古训,而且对后世危害极大。他说:

杜预始变乱贾服古训,以为经承旧史,史承赴告,苟如是因陋就简,整齐简牍云而,董狐、倚相之才,偏优为之,而又何贵乎圣人?大凡学者谓《春秋》事略,《左传》事详,经传必相待而行,此即大惑。文王系《易》,安知异日有为之作《十翼》者?周公次《诗》,安知异日有为之作《小序》者?必将待传而后显,则且等于扬雄之首赞,朱子之纲目,非自作而自解之不可也。圣人之所以为经,词以意立,意以词达,虽无三子之传,方且揭日月而不晦,永终古而不敝。(《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孔广森认为,圣人之经的新意已经通过《春秋》的文词表达清楚了,根本用不着三传,尤其用不着《左传》以史事说明就可以通行于万世万物。杜预注以史解经,是将圣人之经降到了史书的地位;同时,造成了《春秋》经义必须依靠《左传》史事才能得到说明的“大惑”,这是极其有害的。后来对《春秋》的许多误说,以至王安石的“断烂朝报”之说都源自杜预之说。孔广森举例说,《春秋》昭公三十一年,“冬,黑弓以滥来奔”,《公羊传》有“文何以无邾娄”之问,杜预认为这句话是鲁史阙文。但是,杜说却是根本错误的:

《春秋》口授。恐久而失实,故文虽无邾娄,师法自连邾娄读之,因以起义。杜预横谓是鲁史阙文,后世有为断烂朝报之说,预其罪首与。(《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〇。)

孔广森不仅批评杜预的以史解经,而且将杜预说成是危害《春秋》经义的罪魁祸首。对于东汉以后经学界于《左传》的通行,用史事来解说《春秋》成为《春秋》学的主流的情形,孔广森哀叹说:“世俗莫知求《春秋》之义,徒知求《春秋》之事,其视圣经竟似《左氏》记事之标目,名存而实亡矣。”(《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他著《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就是要纠正千余年来不知《春秋》之义,只求《春秋》之事、以史作经的失误,以恢复《春秋》经义的本来面目。

§§§第三节对历代《春秋》学的得失评判

重义不重事是孔广森对《春秋》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孔广森对历代的《春秋》学得失作出了自己的评判。阮元对孔广森的评判有一总体的说明:

曲阜圣裔孔顨轩先生思述祖志,则从事于《公羊春秋》者也。先生幼秉异资,长通绝学,凡汉晋以来之治《春秋》者不下数百家,靡不综览。尝谓《左氏》旧学湮于征南;《穀梁》本义汩于武子;王祖游谓何休志通《公羊》,往往为《公羊》疚病;其啖助、赵匡之徒又横生义例,无当于经;唯赵汸最为近正;何氏体大思精,然不无承讹率臆,于是旁通诸家,兼采《左》、《穀》,择善而从,撰《春秋公羊通义》十一卷《序》一卷。(阮元:《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序》,《清经解·续清经解》第5册。)

同类推荐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高建群,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王国维文选

    王国维文选

    本书收录了王国维著作中的精华篇章,展示了王国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所表达的独立意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深厚,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自由思想等等。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傲世毒妃:凤弑天下

    傲世毒妃:凤弑天下

    一场阴谋,她断命悬崖,再次睁眼,她已不是原来的她!昔日的废物破茧而出,风云变色,威慑天下!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天才神医,一朝穿越,竟成了废物!就算被测出是天赋值为0又如何,但凭一双妙手也能闯荡天涯,扬名立万。他是一个强大而冷酷的男人,身份尊贵,令人难以企及,可这样的他,却将一个世人认定的废物放在心上,成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他立于山川五岳之巅,向世人宣告:席诺影是我至爱的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MBA自我管理课程,世界500强企业领导者重点培训科目!一次彻底改变你行为模式的魔鬼训练。一本让你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时间与情绪的书。在本书中,作者就“自制力”提出了18个问题,针对性地设置了18节课。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每个人能否成为自己主人的关键。这18节课的主要能帮助你战胜拖延症、驱除无力感、走出失控的怪圈,同时用具体的步骤与方法让你学会时间管理、情绪掌控等,这是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自我管理课程,是心理学和自我管理学的一次完美组合,学会本书,你的自律能力、意志力、效率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 绝色丹药师:腹黑嫡女归来

    绝色丹药师:腹黑嫡女归来

    当全球首席绝色神偷苏倾城,一夜醒来,变成了大宅门里被遗弃的废物煞星,一切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宅斗?姐早就玩腻了,绝情亲人一边去,别挡着姐的锦绣修仙路!炼仙丹,逗灵兽,御宝剑,虐师兄,日子逍遥乐无边。为了她,害了相思病的鲜肉小王爷日日在家挂面条,撞豆腐。为了她,高冷师父夜夜墙角画圈圈,男女之情,破坏修行啊。为了她,酷冷师兄仰天泪奔,神啊,快收了这妖孽吧,他都快成宠物了!苏倾城嘴角勾起绝色笑意,不好意思,货已签到,不退不换。你们难道现在才发现么?本姑娘最擅长的是偷心。(新文新类型,走天马行空无厘头路线,萌哒哒的期待喜欢的亲扑倒,圈养来~~)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如何创办美容美发店

    如何创办美容美发店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围绕农民朋友所关心的话题展开,主要讲述了美容与美发、筹办美容美发店、美容基础知识、美容化妆技术、美容运用实例、美发的操作、发型设计运用实例及美容美发店的经营与管理,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女大当婚

    女大当婚

    尹清清第一次见武师益就看了不该看的,以致于武教授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她总集中不了精神。事实证明尹清清跟武教授猿粪不浅,因为,无论她做什么都能遇到他。当她以为毕业了她跟他的孽缘总算了了时,谁知道他竟然是她第十个相亲对象。相亲篇:相亲第十场,陈女士千万保证的最后一场。十分钟后,尹清摊牌:“我觉得我们不合适,这么说吧,你太老了,按辈分你都是我叔了。”某人咬牙,“配你刚刚好。”“可是,教授,你是我导师,你不觉得这样会破坏我们之间纯洁的师生关系吗?”“亲力亲为教导自己老婆,我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宠妻篇:亏得她一直认为武师益是教师中的典范,没想到他却是禽兽中的模范。温情篇:青江市一夜之间几位风云人物全部落马,而被媒体发现跟几位高官都暧昧不明的陈素素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社会舆论纷至沓来。“我不想考了。”“因为母亲的事吗?别担心,就算天塌下来,还有我给你顶着。”尹清双手捂脸,“你是不是后悔娶我了?”“我后悔没有早点娶你,”“我担心陈女士……”“不会,有我呢。”怎么会有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