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800000042

第42章 兩晉文人對“文學”的確認(1)

§§§第一節文才:一種重要的社會認同標準

文才,作為一種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是文人之所以成為“文人”的內在規定性之一,其在社會上被認同的程度和範圍,充分地反映着其時文學在社會文化結構之中以及文人在社會知識群體之中所處的地位及所具有的影響,也折射着處在變革期的文學發展所處的階段和深度。對“文才”的認同略可分為兩個層面來認識,從外在角度講,需考察社會對文人之“文才”持一種什麽態度;從內在角度講,是文人個體怎樣認識與對待自己之“文才”。從上述兩個角度來審視漢末魏晉人們對文人之“文才”的態度和看法,就會發現,此時期的不同階段,人們對文人之“文才”的認識是有極大的差異和變化的。

一定程度上說,兩漢時期社會對文人之“文才”也是很重視的,有很多的歷史片段在文學史上都是很有名的。如漢武帝讀《子虛賦》而善之,甚至發出“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的感歎,狗監蜀人楊得意告訴漢武帝此乃其邑人司馬相如之作,“上驚”,相如奏《上林賦》,“天子大說”,“以為郎”(《漢書》卷五七上《司馬相如傳》,第2533-2575頁。),漢武帝身邊的東方朔、枚皋、吾丘壽王、嚴助、朱買臣等都有因“文才”得幸的經歷;如宣帝為賦辯護;如班固說孝成之世“奏御者千有餘篇”(班固《兩都賦序》,見《班蘭臺集》,前揭《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第一冊,第308頁。另《文心雕龍·詮賦》也說:“繁積于宣時,校閱于成世,進御之賦,千有餘首……”其源或出於班氏。);如揚雄心壯司馬相如賦,“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孝成帝時,客有薦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詔承明之庭”(《漢書》卷八七上《揚雄傳》,第3515、3522頁。);東漢時如“大司馬吳漢薨,光武詔諸儒誄之,(杜)篤於獄中為誄,辭最高,美帝之,賜帛免刑”(《後漢書》卷八〇上《文苑·杜篤傳》,第2595頁。);如肅宗向竇憲推薦崔駰說“公愛班固而忽崔駰,此葉公之好龍也,試請見之”(《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第1719頁。),後竇憲把班固、傅毅、崔駰等搜羅到帳下,使得“憲府文章之盛,冠於當世”(《後漢書》卷八〇上《文苑·傅毅傳》,第2613頁。);另東漢有“東觀”,東漢一世的許多著名文人都有著作東觀的經歷(詳情可參閱劉躍進《東觀著作的學術活動及其文學影響研究》,《文學遺產》2004年第一期。)。綜合來看,兩漢社會似乎形成了一種重“文才”的發展軌跡,但事實情況應做具體分析。就兩漢四百多年的時段衡量,重“文才”事例的絕對量並不算多,更重要的是社會上並没有形成對“文才”接受與認可的整體形勢,有的衹是“文學”、“文士”社會地位很低的事實。所以文人是不大以多“文才”、擅文事自詡的,他們更深的感觸、感歎是“為賦乃俳,見視如倡”,這纔是漢文人對自身所從事之“文事”一直以來的內心感受與認識。以文才顯者,他們可能實現的文化追求大概就是著史,卻很少以“文事”為榮。這種局面的實質改觀發生在曹魏。曹氏“尚文辭”,尤其是以“七子”為中心的建安諸子,以“文才”為世所重,這在曹丕、曹植、楊修等的相關文論中有直接的反映,曹植以“才捷愛幸”,明帝曹叡“置崇文觀,徵善屬文者以充之”,“時高貴鄉公好屬文,在位者多獻詩賦”等等,都顯示了當時重“文才”的軌跡。但概觀言之,曹氏的重“文才”、“尚文辭”整體顯現着這樣的特點:事例基本圍繞着曹魏王室展開,曹氏政權的“尚文辭”帶有提升、推廣“文學”的政治意味,作者個體以“文才”為能事的例子還並不是很普遍(曹植送楊修、陳琳自己的作品以耀才,陳琳“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作論盛道僕(曹植)贊其文”,曹丕送作品給孫權等等,是較為明顯的例子,不過這樣的例子並不集中。)。兩晉時期對文人之“文才”的認識和接受比曹魏又有了深入發展。如果說曹氏“尚文辭”更多帶有提升、推廣“文學”的意味,晉時期的“文學”狀貌則表現出“普及”的傾向,社會及文人自身對“文學”表現了更為自覺的認同,“文才”已變成了文人顯示才華、獲得社會認可的重要文化行為,而且這一傾向已經具有了社會普遍性。

一、西晉時期人們對“文才”的認同

西晉社會對“文才”的認同,可從幾個方面來認識。一是“文學集團”。與曹魏以王室為中心大力延用文人的情形類似,西晉也存在着某政治勢力集團延用文人的情況。西晉權勢攬集文人的事例,最著名的當屬前引賈謐的“二十四友”。

這個“集團”或有政治意圖,賈謐“權過人主”,其招攬諸人於自己的身邊,似乎帶有壯大自己勢力的意味,不過這不大像一個嚴格的政治集團,“二十四友”並不是賈謐的政治親信(《晉書》卷四《惠帝紀》載“(永康元年)侍中賈謐及黨與數十人皆伏誅”(第96頁),“黨與”中並不包括“二十四友”,連為“二十四友”之首的潘岳,即使“每候其(賈謐)出,與(石)崇輒望塵而拜”(《晉書》卷五五《潘岳傳》,第1504頁),也並没有被當作“黨與”一併處死,可見,“二十四友”並不是賈謐的政治親信集團。),比如陸機就因“豫誅賈謐功,賜爵關中侯”(《晉書》卷五四《陸機傳》,第1473頁。),從“其餘不得預”的情況看,也不像是在招攬政治勢力,而明顯地是在邀名。賈謐用以邀名的這“二十四友”是以“文才”集結到一塊的,《晉書·劉琨傳》記載:“石崇、歐陽建、陸機、陸雲之徒,並以文才降節事謐,琨兄弟亦在其間,號曰‘二十四友’。”(《晉書》卷六二《劉琨傳》,第1679頁。)可見其實。也就是說,其時“文才”是頗被社會認可的,因“文才”可以顯名,集結“文人”賦作唱和可邀得名譽。從“其餘不得預焉”的說法看,“二十四友”集團是頗注意以聲名相高、自增身價的,當然他們藉以耀世的是他們的“文才”或文學活動。

另外,西晉權勢吸納文人的情形還可以從“八王之亂”這個歷史過程中窺得一些信息,具體論述可參見本章附錄《“八王”幕府佐僚“文學”背景述略》。總的說來,作為當時社會的主要政治勢力,“八王”中的一些藩王很注意收取時望、擴大影響,在其招納的俊士賢才當中,具有“文才”的一些社會名士佔了一定的比例,雖没有直接的證據顯示他們是以“文才”突出被吸納的,但“文才”顯然是他們成為社會名士的文化素質之一。從“二十四友”及著名的金谷園活動等情形來看,以“文才”獲譽在當時的社會是很普遍的事情,那麽這些具有“文學”背景的人士在他們居身的幕府之中帶動相應的“文學活動”或“文學氛圍”應當是很正常的,這樣背景的人員佔相當比例,反映了府主和幕府群體對“文學”一定程度的認同。

以上是西晉政治勢力集團延用文人的情況,但其與曹魏以王室為中心大力延用文人的情形、旨意已有所不同。如果曹魏王室集團吸納文人、文學文化特徵突出或不突出,還在很大程度上帶有不同階層、有差異文化群體之間的鬥爭的意味,那麽西晉政治勢力集團所帶有的文化背景則顯然要單純得多,這些集團的文化差異已不顯示為階層鬥爭。某集團文學背景或特徵的有無,往往衹與府主的文化層次與政治識見有關,而不體現階層的變動。即使是對立的集團,也無妨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徵,如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的幕府群體,都顯示着一定的文學文化特徵。此時,“文學”已經成為一種具有共性的文化樣式為社會所接受,“文才”高低顯示的是才華的大小,而不是社會身份的差異,“文才”已經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才能為社會所認可。“二十四友”與“八王”的某些幕府群體對有“文才”之士的重視,顯示的正是社會較為普遍地接受“文學”的發展事實。

西晉社會對“文才”的認同,除了可從“文學集團”方面來認識外,還可從當時社會對“文才”的“肯定”中得到反映。

如左芬,少好學,善綴文,名亞于左思,武帝聞而納之。後為貴嬪,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武帝每游華林,輒回輦過之。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以是屢獲恩賜(《晉書》卷三一《后妃上·左貴嬪傳》,第957-962頁。)。姿陋而以文才獲幸,這在此前的歷史上尚不見反映。另從“名亞于思,武帝聞而納之”的話中,可見當時社會對“文名”是有一定的認同因而加以傳播的。這與陸機入洛之前張華就已經“素重其名,如舊相識”所反映的社會事實相同。

又如前引《世說新語》“樂令善於清言”條、“太叔廣甚辯給”條反映的情況,“長於手筆”、“長於翰墨”等“文才”,能與“善清言”、“甚辯給”等清談本領一併為社會所許,頗能反映出社會對“文才”的好尚。如此說並不突兀,社會對“文才”認同的例子還有如劉琨“文詠頗為當時所許”、潘尼叔侄“俱以文章見知”(《晉書》卷五五《潘岳傳附從子尼傳》載:“尼少有清才,與(潘)岳俱以文章見知。”(第1507頁))、王鑒“少以文筆著稱”(《晉書》卷七一《王鑒傳》載:“鑒少以文筆著稱”(第1889頁)。)、應貞于華林園宴射“賦詩最美”、鄒湛所著詩“為時所重”(《晉書》卷九二《文苑·鄒湛傳》載:“(湛)所著詩及論事議二十五首,為時所重。”(第2380頁))、司馬保“少有文義”(《晉書》卷三七《宗室·高密文獻王泰傳附孫保傳》載:“(保)少有文義,好述作。”(第1098頁))等,都可反映“文才”為社會稱許之一面(另外《晉書》中其他的說法像“善屬文”(如第1013頁卷三四《羊祜傳》載祜“博學能屬文”、第1317頁卷四七《傅玄傳》載玄“博學善屬文”等)、“有文才”(如第1635頁卷六〇《牽秀傳》載秀“博辯有文才”等)、“有文藻”(如第1499頁卷五五《夏侯湛傳附弟淳傳》載淳“有文藻,與湛俱知名”等)、“善文辭”(如第2380頁卷九二《文苑·棗據傳》載“據美容貌,善文辭”等)、“以文章顯”(如第2381頁卷九二《文苑·棗據傳》載“子腆,亦以文章顯”等)等,因《晉書》為唐人所作,僅據這些說辭不好判斷這些斷語是晉世當時人所稱還是唐人根據後世資料所評,故不用作資料依據。正文中所用之事例,蓋可判為晉世時事,“為時所許(重)”顯然是為當時人所許,而不是為後世所重,“俱以文章見知”、“少以文筆著稱”、“少有文義”中的“見知”、“少以(有)”也都應該是當時的事實而不是後世的追認,故用作反映事實之實例。)。

除了對作者“文才”的直接稱許,此時還出現了為“文人”延譽的事例(《晋书》卷五一《挚虞传》载虞:“性爱士人,有表荐者,恒为其辞。”(第1427页)挚虞是著名的文士,其舉薦人士“恒为其辞”,也是一種延譽的舉動,不過已不可考知其舉薦了哪些人士。),史載:

(張載)為《蒙汜賦》,司隸校尉傅玄見而嗟歎,以車迎之,言談盡日,為之延譽,遂知名(《晉書》卷五五《張載傳》,第1518頁。)。

及(三都)賦成,時人未之重。(左)思自以其作不謝班張,恐以人廢言,安定皇甫謐有高譽,思造而示之。謐稱善,為其賦序。張載為注《魏都》,劉逵注《吳》、《蜀》而序之曰:“……至若此賦,擬議數家,傅辭會義,抑多精緻,非夫研核者不能練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統其異。世咸貴遠而賤近,莫肯用心於明物。斯文吾有異焉,故聊以余思為其引詁,亦猶胡廣之於《官箴》,蔡邕之於《典引》也。”陳留衛權又為思賦作《略解》,序曰:“余觀《三都》之賦,言不苟華,必經典要,品物殊類,稟之圖籍;辭義瑰瑋,良可貴也。有晉徵士故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謐,西州之逸士,耽籍樂道,高尚其事,覽斯文而慷慨,為之都序。中書著作郎安平張載、中書郎濟南劉逵,並以經學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悅玩,為之訓詁;其山川土域,草木鳥獸,奇怪珍異,僉皆研精所由,紛散其義矣。余嘉其文,不能默已,聊藉二子之遺忘,又為之《略解》,衹增煩重,覽者闕焉。”自是之後,盛重于時,文多不載。司空張華見而歎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晉書》卷九二《文苑·左思傳》,第2376頁。《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此事有所不同:“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歎,遂為作《敘》。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贊述焉。”(前揭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第246頁)張華、皇甫謐的順序和說法有所不同。)。

“延譽”情況的發生,前提是延譽者對所延譽之對象應有相當的認同,社會也存在相應的心理期待,否則也不會有“延譽”之舉。張載、左思之人之文經過名士為他們延譽而聲名大振的情況說明,社會對特異之“文才”、“文事”的關注與認同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左思的情況,有劉逵、衛權、皇甫謐為之作序,劉逵、衛權、張載為之作注,又經張華的贊評,這種“盛況”在此前的文學史上是没有的(司馬相如等所造《郊祀歌》十九章文字華美而古奧,《史記》說“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多《爾雅》之文。”(卷二四《樂書》,第1177頁)《後漢書》卷四二《東平憲王劉蒼傳》載:“……(劉)蒼因上《光武受命中興頌》,(明)帝甚善之,以其文典雅,特令校書郎賈逵為之訓詁。”(第1436頁)這些情況的發生,基本是奉帝王詔命而行,其主要意圖也不並是為了推介作品,其實質與眾人推介《三都賦》不類。),諸人同時為左思的這一長篇巨製進行鼓吹,甚至出現了“洛陽紙貴”的奇觀,顯示了其時社會認同“文才”的極大熱情。社會對“文才”的這種熱情還可以從當時的一些說法中得到印證,《晉書》張亢本傳載:“時人謂(張)載、協、亢、陸機、雲曰‘二陸’、‘三張’。”“史臣曰:‘洎乎二陸入洛,三張減價。考核遺文,非徒語也。’”(《晉書》卷五五《張載傳附弟亢傳》,第1524、1525頁。)“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並不是史臣的創新之詞,而應是晉世當時之語,“二陸”、“三張”、“二陸入洛,三張減價”等說法的概括與比較,顯示着人們對文壇人、事的熱衷和極大的興趣。

西晉與延譽情形類似的重“文才”舉動,還有對“文士”的舉薦,較為典型的事例是張華對“文士”的舉薦。《中國文學家大辭典》這樣概括張華:“華位崇望高,為晉初文壇祭酒。喜獎掖文士,即窮賤之士亦為之延譽。其所稱引、交接者,有陸機兄弟、左思、成公綏、陳壽、褚陶、張軌、劉聰等,皆一時之選。”(曹道衡、沈玉成編撰《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233頁。)翻檢《三國志》、《世說新語》及《晉書》,張華舉薦之人物約略有二十七人,這些人當中,明確具有“文學”背景的有十六人,可以進一步佐證《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所說不誤。張華“喜獎掖文士”並形成一定的局面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此舉所顯示出的對“文才”的認同,比此前的“文學集團”又深入了一步,它已經超越了“文學集團”吸納“文士”通常所具有的政治意味,而更多地指向了重視“文才”、推廣“文才”的文學發展本身。以政治領袖與文學翹楚的身份對“文士”進行較大規模的援引、推介而不帶政治意味,這在文學史上還得首推張華,所以在文學發展由魏向晉推進的過程中,張華是有特殊貢獻的。張華能較為集中地獎掖、推介文士,顯示出文士之“文才”作為一種文化能力,在社會舉薦人才的文化標準中,已經佔有了一定的位置。

因“文才”而舉人,除了張華做得比較集中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事例,如:

杜預將之鎮,復薦之(陳壽)於帝,宜補黃散。由是授御史治書(《晉書》卷八二《陳壽傳》,第2138頁。)。

國子祭酒鄒湛以(閻)纘才堪佐著作,薦于秘書監華嶠(《晉書》卷四八《閻纘傳》,第1350頁。)。

同类推荐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热门推荐
  • 魔教教主太妖孽

    魔教教主太妖孽

    传闻魔教教主癸步月一夕之间,踏平江湖八大门派,武林之上惨遭夷为平地。血腥遍地,横尸无数。江湖之上人人担惊受怕,彻夜不眠。【生的一副妖娆容长的一颗无情心】【不惧一朝生死灭最寒一袭红衣笑!】本是一代魔教教主,却无意捡来了一个七岁女孩。那时,情爱他尚不知为何物。——————————————————————————黎小小性格活泼,本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一场车祸现代的灵魂却注入了一个七岁的女孩身体中。落入古代初见时,他一袭红衣惊为天人。无意间发现,他居然是那个人人得而诛之的魔教教主癸布月。一次落跑门梁悬尸以示警告再次逃跑他妖娆一笑纤手微抬,小小经脉尽断。那时,小小心中只是害怕。———————————————————————————小小偶遇武林人士,却被作武林群雄当是讨伐癸布月的武器。铃铛哐啷作响,华轿姣丽,一袭红衣暗妖娆,救与不救?杀或不杀?群雄四起,逐鹿争锋。他素手纤扬,招摇笑。刹那,血海滔天。他站在万千枯骨横尸之上,美的极为危险,若那九重地狱之下的索命修罗。“小小,你若再想跑。天下人皆为你,葬。”———————————————————————————【精彩片段】帝王死,她将陪葬。活人棺,忽被震开。“小小,是我来迟。”别人视他索命恶鬼,可在小小眼中,却美的直叫她想流泪。“从今以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不允许你再次心伤,我要夺得这一片天下,我要站于那万里巅峰,我要你立于万人之上再不受欺悔!”癸步月妖娆容颜上,阴郁至极。这是他第一次发火,而不是那令人发颤的笑。踏皇宫、斩少帝、漫天遍血。为她厮杀,双手擒血,只为换得她一生平安。男主性格极度阴暗缺乏安全感女主性格可爱活泼安全感最多结局为喜【作者满地打滚】【求收藏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国3:孔明出山

    三国3:孔明出山

    本书为“日本金庸”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三国》第三部,主要描写汉献帝时期军阀混战、群雄逐鹿的局面,重点着墨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贴近灵魂,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必得贴近身心。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 重生后我把夫君休了

    重生后我把夫君休了

    大婚夜被人设计,第二天她便被新婚夫君休出门。半年后,她查清真相,带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娃儿揪出了幕后黑手。原来当初陷害她的人竟然是……“娘亲,他说他是我爹爹。”宝宝指着俊美邪气的妖界之王满眼好奇,她冷冷一瞥,眼神陌然,“宝贝,我们走,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金牌召唤师:小妖妃霸天下

    金牌召唤师:小妖妃霸天下

    一朝穿越,她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庶出公主被丢入魔窟,献给大妖当小妾,可为毛她掉的是狐狸窝?“你是妖王赐给我们的老婆吗?”小狐狸萌萌的看着她!“我去,毛都没有长齐娶什么老婆。”某女鄙视:“不知道老娘以前是专门降妖除魔的嘛,你们这些小狐狸都给我排队站好,不乖的宰了做衣裳。”废柴华丽转身,带着一群小狐狸闯天下,开个妓院赚大钱,某妖王太帅,抓来站台,某皇帝太妖孽,抢来接客……什么?不乖,那行,皇位不还你。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面邪王:傲世毒妃别想逃

    冷面邪王:傲世毒妃别想逃

    一朝穿越,顶级特工的她成为安定侯府废材庶女三小姐。涅槃重生,她已不是那个任打任骂的废物。凡欺她者,她必反欺之!绝不留情!凡辱她者,她必让那人!身首异处!凡害她者,她必会杀之!不留后患!虽然她心狠手辣,对付的都是害她之人,又怎会招惹了那只妖孽强大的腹黑男;无论她逃到哪里,他都能随时出现在她面前,“娘子,你偷了我的心,一辈子都别想逃出我的五指山!”从此,她驭万兽,炼神丹,制神器,凤逆天下,傲世苍穹!从此,他护她,宠她,纵容她,碧落黄泉,天上地下,生死相随。修炼之路,漫漫无期,而她有神兽相随,美男相伴,只是,且行且珍惜。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