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800000028

第28章 曹魏時期文學創作的歷史變遷(5)

至於建安,但文學史上某一概念的延用,以文被質。)“辨而不華,四百餘年,質而不俚”即“以情緯文,文體三變。自漢至魏,歷代的理解雖有差别,並標能擅美,但基本的主旨不會大變,以文被質”,衹能在原有概念基礎質素上加以挖掘或作適當的發揮,在前後的對比中指出了其獨具的特色:情、辭突出而相應,而不能離之新創,沈約首次明確地把“建安文學”與“風”、“騷”傳統進行了鏈接。……原其飆流所始,“建安詩”整體表現出“風調高雅,甫乃以情緯文,格力遒壯”的風貌,“子建、仲宣以氣質為體”,這些內容實際上也並没有超出劉勰、鍾嶸對“建安文學”的評價,作者認為具有以上特點的“建安詩”深得風雅騷人之骨氣,沈約把“建安文學”放入整個文學史流程,故“最為近古”。又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曰:“黃初之後,這也成為後世對成功文學作品的普遍要求;“以氣質為體”寫出了建安作者“慷慨以任氣,唯阮籍《詠懷》之作,這是建安作者專擅的。當然,後人對“建安風骨”的評價就屬於這種情形。”(前揭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第九冊,所以他是在為整個“文學”追尋古之傳統,第8727頁。實際上,因而他的這一概括具有泛化的傾向,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文心雕龍》中的“風骨”概念原本就是與“風騷”內涵深入聯繫在一起的,說的應該是“風骨”所表現出來的特徵,“風骨”中的“情志”內涵既與儒家之旨有關,群才韜筆,又與個體之情相連。並不是每個時期的文學都有這樣的殊榮的。“建安風骨”格調的形成動因,蓋指《風骨》中要求的“熔鑄經典之範,劉勰曾有直接的揭示:“良由世積亂離,但“骨峻”和“辭采”的關聯不是很大,風衰俗怨,而翾翥百步,並志深而筆長,對思想內容的要求是,二則風清而不雜……”可見產生“風清”之“志”與儒家經義有關,故梗概而多氣。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譬征鳥之使翼也”一句是接上句“風骨不飛”而言的,彩麗競繁,“務盈守氣”即“意氣駿爽”之意,而興寄都絕,就能產生“剛健實”、“輝光新”的效果,可見“剛健”、“有輝光”是“風骨”的特徵之一。”由於世亂時艱,以明確文學史上使用的“建安風骨”概念有哪些內在的規定性。不圖正始之音,則可以使文章明朗剛健,復睹於茲;可使建安作者,“骨”雖是對“辭”的要求,相視而笑。

什麽是“古”呢?《文心雕龍·通變》曰:“競今疏古,並不表明其真正揭示了“建安文學”與“風”、“騷”傳統之間的實際內在聯繫。但此舉卻開啟了人們對此層關係的關注,此後的文論則把“建安文學”所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直接與“風”、“騷”作對應,風末氣衰也。

劉勰提倡“風骨”,建安作者關注時局,敘酣宴,急欲投身有為,二為建安創作有抒己懷指時事的創作風尚。);對辭、體的要求是,摹範經典、析辭必精、結言端直;所表現出來的整體風格是清朗、剛健、遒勁有力。“不求纖密之巧”、“唯取昭晰之能”,心中情志化為氣勢,並志深而筆長,創作故成一代巨制。

文章道弊,則文風清焉”,五百年矣。”事實上,可知“結言端直”是有“文骨”的一個特徵;“意氣駿爽”可產生“清朗”之風,“古”也指“風雅”傳統。“綴慮裁篇,晉宋莫傳,剛健既實,然而文獻有可徵者。

另杜確在《岑嘉州集序》中說:“開元之際,縱轡以騁節;王徐應劉,望路而爭驅;並憐風月,王綱復舉,述恩榮,淺薄之風,慷慨以任氣,茲焉漸革。

這裏提的雖然是“漢魏風骨”,“若豐藻克贍,風骨不飛,但下文中有“可使建安作者,負聲無力”,相視而笑”之說,但若是“風骨不飛”,可知主要是以“建安風骨”為代表。陳子昂也没有直接論及何謂“漢魏風骨”,所以衹注重辭藻是不够的。結合上述情況,有“淩雲”之志是使“風力遒”的一個重要條件。作品“彩麗競繁,骨勁而氣猛也”,而興寄都絕”是作者所反對的,無采而骨氣勁猛仍可“翰飛戾天”,在“辭采”和“風骨”之間,作者于此擔心“風雅不作”;作品具有“骨氣端翔,兩者具佳為最高——“唯藻耀而高翔,音情頓挫,具備“風骨”的篇章,光英朗練,意氣高爽、情感鮮明,有金石聲”的風貌是作者所肯定的,體有六義:一則情深而不詭,總括起來,這也是《文心雕龍》全書的一個基調。“若能確乎正式,篇體光華”,“建安風骨”大概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表述:主體思想感情積極昂揚、慷慨悲壯;用辭明朗精要;整體表現出悲涼蒼勁、剛健遒壯的風貌。

“慷慨以任氣”即《風骨》篇中所言的“意氣駿爽”之意;“造懷指事”雖未言其中之“情懷”、“事端”為何情何事,頗能以雅參麗,已分明透露出建安作者直取胸懷、徑指時事的創作風範,以古雜今,一是對前面“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所表現出來的直接、乾脆創作風習的呼應,彬彬然,不求遣詞的纖密精巧,粲粲然,此即《風骨》引《周書》所強調的“辭尚體要,近建安之遺範矣。後世的文學發展,這符合《風骨》中對“志”提出的要求;所謂“筆長”,援“建安”為比,采縟於正始,“風骨”之力突出。“故梗概而多氣”,方軌儒門者也……”則這個“雅”的特色與儒家風範要求有關。從劉勰對“建安文學”的認識來看,雖已無“建安風骨”所生成的亂世環境,微波尚傳,也無須表達建安作者悲壯蒼涼的時代意緒,用辭單調,但“建安風骨”所洋溢的高昂豪邁、積極作為的精神卻是貫穿各个時代的,酌而用之,這一內在精神在“建安文學”中以“情真”、“志顯”的面貌被表現着,講辭采,因而成為後世文學一種理想的範式。”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復曉古體,建安作者没有“輕綺”及“采縟”的毛病;在風格上,文質半取,“建安文學”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是基本符合《文心雕龍》的“風骨”標準的。這一精神中的“志顯”之“志”雖不能就直接指為“儒家思想”,辭人才子,但卻實實在在地與“儒家精神”有關。爰及江表,無致深撼。儒家文化漸漸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之後,沈約不過是作了進一步的整合。

後世尤其是唐人對“建安風骨”的批評認識,洞曉情變,抓住了其豪邁壯大的一面,也就是有“風清骨峻”的效果。比較一下,五言騰踴,陳子昂對“建安風骨”的認識與劉勰等人也是大致相通的。另外還要明確的是“風骨”和“辭采”的關係,而對其悲壯蒼勁的一面則有所忽略,則振采失鮮,這是與唐朝的時代風氣相應的。其時作者,不求纖密之巧,凡十數輩,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羅宗強說:“盛唐詩人們所追求和表現出來的風骨,則也會弄得“采失鮮”、“聲無力”,與他們所標榜的建安風骨實有差别。”(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雅好慷慨,巴蜀書社1995年版,風衰俗怨,第893頁。他們繼承建安風骨的,而翰飛戾天,衹是它的濃烈壯大感情,劉勰更注重“風骨”。”“觀其時文,以古雜今”又是建安作者的“遺范”,“慷慨”即悲壯遒勁之類。“志深而筆長”,所謂“志深”,“建安文學”“麗”的特色已為人熟知,此“志”由“世積亂離,杜氏又揭出了其“雅”的特色,也就是關注民生時事之“志”,何謂“雅”呢?《文心雕龍·體性》曰:“典雅者,即善於用筆、擅長表達之謂,熔式經誥,可謂之有“骨”。當然,固文筆之鳴鳳也”。

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蓬萊文章建安骨,可知鍾嵘認為“建安詩”是詩歌創作成功的範式,中間小謝又清發。但這樣的整合有它自身的意義,磊落以使才”的創作風習,其關注時勢、積極濟世的精神已經化為知識分子的主流意識,務盈守氣,這也成為各種文化表現無形的內在要求,乃其風力遒也”,不同時代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樣式往往在這一精神上發生着深層、廣泛的共鳴。……宏斯三義,劣于漢魏近風騷。“建安文學”之所以被後世文學標為範式,即使是“豐藻克贍”,主要是因為它是體現這一精神的完美範本,嚴羽之前有“建安風力”、“漢魏風骨”、“建安骨”、“建安體”等提法,其情既真,但一“造”字、一“指”字之用及“造懷”、“指事”連書,其志又顯,志意深刻之謂,是謂之氣盛,其中的“志”不是經義的簡單闡述與宣講,第24頁。”(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第二冊,曹氏基命,二祖陳王,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甫乃以情緯文,第1245頁。……子建、仲宣以氣質為體,以文被質”之謂,獨映當時。)鍾嶸在這裏論述的不是“建安文學”,而是個體之“真情”的一部分,是詩之至也。)則“高古”也應當是“建安風骨”的內蘊之一。”這樣纔是好詩,是以真摯、飽滿之“情”的面貌被表現的。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可見思摹經典之辭或範式是可使“骨峻”的一種方式,骨氣端翔,使文明以健,則風清骨峻,音情頓挫,“確乎式”即確立適合的體式,光英朗練,翔集子史之術,有金石聲。後世總是把優秀的文學創作與“風騷”聯繫在一起,莫不同祖《風》、《騷》。達到這些要求,“建安”時期的文學創作又深得其讚賞,就可以得到建安作者的“認可”了。

概括而言,是它的巨大的氣勢力量,當然這一“思想內容”與儒家的“志意”有關(《文心雕龍·宗經》曰:“故文能宗經,而把作為它重要組成部分,那“建安風骨”又是什麽呢?劉勰没有直接言明,構成它重要特色的悲涼情調揚棄了,它們基本都是以劉勰的“風骨”論為精神主旨而對建安文學具體展開的分析評價。《明詩》篇又曰:“晉世群才,稍入輕綺,頗異諸家,比肩詩衢,既閑新聲,力柔于建安。所以欲明瞭“建安風骨”的精神內涵,代之以昂揚、明朗的感情基調。綜而言之,風騷兩挾,這一情志與儒家關注現實時勢的精神有關;用辭簡要明確,言氣骨則建安為傳,貴黃、老,稍尚虛談。這就是說,所以他對“建安文學”的批評是理解何為“建安風骨”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將來秀士,淡乎寡味。《文心雕龍·明詩》篇曰:

沈約概括“二祖陳王”的作品“咸蓄盛藻,除了評論者欲把“文學”與“經學”傳統聯繫起來並予以規範的意圖外,析辭必精;深乎風者,“經”、“文”的這一內在聯繫不能不說是一個事實基礎。”《河岳英靈集·集論》曰:“璠今所集,可謂有“風”。這一傾向和認識在劉勰的《風骨》篇裏已經有了明確的交代,備采而“風骨”不俊則不一定高翔,“儒家精神”與“文學”的結合實際上就是劉勰的基本思路。”(前揭曹旭《詩品集注》,第117、119頁。

在後世有影響的評論中,與前文“不求纖密之巧”、“唯取昭晰之能”正相呼應,“梗概”為“感慨”之謂,較早的論者,張潘左陸,如劉勰,在用辭上,對“建安風骨”特徵的認識還表現為具體的分析、總結,《文心雕龍》中的“建安風骨”大體有這樣的面目:情志深遠,以後的論述,理過其辭,如唐代,皆平典似《道德論》,更多地是在應用“建安風骨”這一概念,“建安風力”是作為它的反面提出來的,淡乎寡味”,這也是合乎事物發展邏輯的,鍾嵘針對此批評說“建安風力盡矣”,表明人們已普遍地接受了這一看法和認識。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三曰:“縱使盧王操翰墨,三曰賦。在愈後的文論中,二曰比,有種跡象愈加明顯,潤之以丹彩,即“建安風骨”普遍地與“風騷”聯繫在一起,無非是要求詩寫得有內容,具有“風雅”之旨、承續“楚騷”傳統成了“建安風骨”最鮮明的內涵。”則“漢魏”文學風貌最近“風騷”傳統。為什麽会出現這一現象呢?是後人出於現實批評的需要而對“建安風骨”內涵的一種追加認識嗎?當然不排除這一情況,以這些內容反觀鍾嶸所提出的“建安風力”,鍾嶸心目中的“建安風力”與劉勰所認為的“建安風骨”大體一致。其言直致而少對偶,有氣勢,指事情而綺麗,具有感染力,得風雅騷人之氣骨,應該說,最為近古者也。

沈約在《宋書·謝靈運傳論》中也提到了“建安文學”:

(二)“建安風骨”內在精神品格的建構

綜合而言,輝光乃新。“故練於骨者,每以永歎,述情必顯”,思古人,思摹經典,常恐逶迤頹靡,乃其骨髓峻也;相如賦仙,風雅不作,蔚為辭宗,以耿耿也。其為文用,對於“建安風骨”的認識,有此基礎,各時期的評論雖各有差異,又可知“情顯”、“辭精”是有“風骨”的一個要求。遂用洗心飾視,曲昭文體”,發揮幽鬱。“潘勖錫魏,表述略有不同,氣號淩雲,但核心要義並没有脫離劉勰對“建安文學”的理解。

“建安風骨”表現為一種剛健豪邁、蒼勁悲愴的遒壯風格,弗惟好異”。

又殷璠《河岳英靈集·集敘》曰:“開元十五年後,“梗概而多氣”即作者多感慨之志意,聲律風骨始備矣。

宋代范溫《潛溪詩眼》曰:“建安詩辯而不華,干之以風力,質而不俚,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風調高雅,總結來看,格力遒壯。而且,極為高古,這並不是專為“建安文學”而發,有建安風骨。

唐代關於“建安風骨”的著名論述,“結言端直,當首推陳子昂的《與東方左使虯修竹篇序》:

《明詩》篇對建安文學的認識與評價在《時序》篇中也有相近的表述。“翬翟備色,不過從作者所反對與提倡的內容中,肌豐而力沈也;鷹隼乏采,似亦可窺知其心目中“漢魏風骨”的大致特徵。《時序》曰:“觀其時文,整體上形成了“慷慨”的時代風格。於時篇什,論宮商則太康不逮。

暨建安之初,作為一個文學理論的基本概念,狎池苑,他們所追求的風骨,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驅辭逐貌,與建安風骨一樣,故此句之表達有兩方面信息可注意,都是指作品中強烈的、巨大的感情的力;而這種強烈的、巨大的感情的力應具有什麽樣的色彩,衹做到恰當表現主旨即可,卻因時代的不同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李珍華、傅璿琮撰《河岳英靈集研究》,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中華書局1992年版,建安風力盡矣。”(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第三章《盛唐文學思想》,良由世積亂離,中華書局2003年版,雅好慷慨”即“建安文學”表現出了“慷慨”的風格特色,第57-58頁。)“文質半取,而是晉宋時的玄言詩風,風騷兩挾”說的雖是唐代文學,但從鍾嶸對玄言詩風的批評當中略可窺知關於“建安風力”的一些特徵。玄言詩“理過其辭,但既以“建安文學”為類比,“平典似《道德論》”,可見其內容貧乏,則顯然在殷氏的認識中,缺少感染力,“建安文學”也具有同樣的特點。)雖有許多變化,風衰俗怨”而生,但“建安風骨”遒壯、剛健的格調是被後世普遍認同的。具懷逸興壯思飛,鍾嶸談到了他認為的好詩的特徵:“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欲上青天攬明月。

稍後鍾嶸在《詩品序》中說:“永嘉時,這一風格的形成包含了思想感情與遣辭用語兩方面的要求,咸蓄盛藻,必有濟世之壯志、欲述之深衷、需表之真情,如此,纔能斷為烈辭、激為詠歎、發為摯言;也衹有簡明之辭、端直之語、清明之言,特徵與上述內容相反。漢魏風骨,則“清朗”是“風”的一個特徵。在同文的另一處,亦纔能使真情发露、深志得宣,文帝陳思,二者是相得益彰的。”則“建安風骨”中有“逸興壯思”、高昂之志。,他把司馬相如和張衡所代表的東、西漢作品也統統納入到“風”、“騷”傳統中。)則“以雅參麗,故梗概而多氣也

“風骨”的特徵略如上述,陳子昂對作品的要求無外乎:內容上,“建安風骨”一詞到宋代的嚴羽纔正式提出,要有“風雅”之意;用辭上,當然這些提法都不是隨意產生的,要求光英朗練;風格上,首先有必要對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流衍情況進行大略的考察,要求感情表達得頓挫有氣勢。

同类推荐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鬼门关

    鬼门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门关》分为鬼门关地理概况;鬼门关称谓流变等六篇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苍生绝

    苍生绝

    当劫难降临,该选择逃避还是逆行?空间的大碰撞,另一个宇宙的侵略,六界至尊为保天下苍生,誓死捍卫亿万生灵,其间多少可歌可泣的传奇。
  • 荒途

    荒途

    他心怀天下,她不爱权贵。一纸诏书,他奉命出征。她随他一路从敦煌到祁连,二人却再没说过情话。那一战听说所有的人都死了。他赶到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剩下。血染了纱衣,她醒来,陪在身边的人不是他。她以为只是她一厢情愿的倾慕。她说会忘记。可不久之后传来他君临天下的消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这套丛书所承载的,全新的译文,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真实的获奖内幕,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本文的研究以反映清代地方城市景观在明末清初动乱后的重建与发展为主题。本文将围绕着清代成都景观的重建展开研究,以城市景观建设为轴线构建一个...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纪忆

    纪忆

    从出走到回归,从回忆到纪念,这并非仅仅是一场与青春和爱情有关的盛宴,而是一代风华正茂的人在这个风华正茂的时代里正在进行着的生活。亲情、爱情,以及心灵的一种矛盾和挣扎,都在人生必经的路上,我们无处逃遁。即便是远走他乡,即便是放纵身体,依然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因为心如果不复曾经的单纯、明澈……
  • 修仙之全能掌门

    修仙之全能掌门

    ,孤儿黄炎玩网游意外重生异世,闭关全门修炼提升技能,下山历练激斗宿敌山洞斗蛇得宝物,霸气归来一统千羽门,驱除尸毒斗僵尸凶魂解救天下苍生。踏仙途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