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800000020

第20章 漢末曹魏文人群落的分化與重組(7)

綜考他們的出身及行跡,顯然非以儒學持進之典型士族。《三國志·魏書·曹爽傳》說:“南陽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東平畢軌,咸有聲名,進趣於時,明帝以其浮華,皆抑黜之。”(《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真傳附子爽傳》,第283頁。)什麽行為算是“浮華”呢?太和四年春二月,曹叡下詔:“世之質文,隨教而變。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後生進趣,不由典謨。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以“浮華”與“道本”相對,故而可知其不為儒教所容。周一良指出:“所謂浮華,非指生活上之浮華奢靡,而是從政治上着眼,以才能互相標榜,結為朋黨。”他們因襲後漢以來朋黨題目之習,重才能而輕操行,“曹爽一黨多是此輩”(《魏晉南北朝史劄記》“曹氏司馬氏之爭”條,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5頁。)。蔣濟上疏批評正始改制說:“為國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張其綱維以垂於後,豈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三國志》卷一四《魏書·蔣濟傳》,第454頁。)其中的“中下之吏”顯然不僅指官階,更指地位和資望,也進一步反映了曹爽集團成員政治身份的真實狀況。對於曹爽集團,王永平概括其有如下特點:一是年齡大多在四十歲左右,是曹魏的後進之士,明帝時以“浮華交會”的方式形成了一股勢力;二是多出身於非儒家的寒門,在世族勢力上升的狀態下,他們自然党附曹氏,其中何晏、夏侯玄、畢軌等還是曹氏的姻親;三是深受漢魏文化新潮的影響,重文辭,善論辯,崇尚通脫而輕視禮法,是正始玄學的主要代表;四是皆為文士,早年多無功業,但他們具有政治理想,急於事功,有強烈的表現欲;五是就地域論,其中以譙、沛之人為主,除曹爽兄弟外,夏侯玄、丁謐、桓範等皆是譙、沛人(《曹爽、司馬懿之爭真相考論》,《揚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三期。)。

明乎以上事實,則可把曹爽文人集團與曹植文人集團進行一番對比。就其構成人員而言,兩集團的主體大致都為不同于傳統士大夫之“庶士”;就其顯著之文化特徵而言,兩集團成員均表現出重才情、尚文辭等文化傾向。兩者的這種內在邏輯並不是歷史的一種巧合,它們有着共同的社會歷史生成機制。曹植集團與曹丕集團爭嗣的鬥爭實際體現了曹氏政治陣營中不同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曹爽集團和司馬氏集團的鬥爭是這一矛盾的延續。曹爽集團的主體成員多屬於非典型儒家的庶士,他們多以文辭、才情顯,他們針對的鬥爭對象是以司馬氏為首的儒家士大夫人群,所以從縱深的角度看,他們代表着從曹操時候就開始被提拔的廣大“寒素”勢力。曹氏的宗室勢力與之合而為一,既顯示了他們歷來的一致性,又顯示了從曹丕、曹植時期以来政治集團之間鬥爭的深入發展。

第四節曹魏時期文學傳播與社會文化知識結構的變遷

某種文化現象的存在,總有個從發生到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隨着與周圍事物接觸範圍的擴大、與他事物交往的深入,其既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內容、壯大自身的勢力及影響,同時也由於其勢力的壯大及影響的加深,其所存在並為其中構成成分的整體事物格局也必將隨之發生變化。文學的發生發展就存在這樣一個邏輯進行過程。推知某時期文學自身發展所達到的程度,觀察文學發展給其所存在的文化環境或其置於其中的社會文化結構帶來了怎樣幅度的變化,有個比較好的認識角度,即考察文學的傳播情況。根據某時期文學傳播的廣度和幅度,大抵可以推知這一時期的文學發展狀況,並進而知曉其在整個社會文化結構中所處的地位、所佔有的分量。

一、曹魏時期的文學傳播情況

曹魏時期的文學傳播,大致可以從這樣兩個主要方面來認識,一是文學活動的情況,二是文本傳播的情況。

文學活動是文學進行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文學活動,不但文學的意義得到突出,而且文學的影響也得到擴大,會波及到更大的範圍和更多的人群。文學活動的狀況如何,很能反映一個時期文學在社會上推進的幅度。兩漢時期的文學活動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如西漢武帝、宣帝、成帝召集的文人創作活動,東漢光武帝召群臣為吳漢作誄、章帝向竇憲推薦崔駰、竇憲府的文章活動、靈帝時期的“鴻都門學”、蔡邕等參與的第五永祖餞大會上的賦詩活動等,構成了一條比較明顯的文學活動的發展軌跡。但也要認識到,相對於兩漢四百年間的時段來講,此期內的文學活動的絕對數量還是很少的,並且,從這些活動所發生的時代背景看,也較少有与時代適宜的文學環境相應和而形成的較為明顯的文學活動局面。

文學活動形成較為集中的社會局面的時期是在曹魏。如著名的鄴下文人活動,曹丕《與吳質書》曰:“每念昔日南皮之遊,誠不可忘。既妙思六經,逍遙百氏,彈棋閑設,終以博弈,高談娛心,哀箏順耳。馳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並載,以遊後園,輿輪徐動,賓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樂往哀來,愴然傷懷。余顧而言,茲樂難常,足下之徒,咸以為然。”《又與質書》又回憶道:“昔日遊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魏文帝集》,前揭《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第一冊,第726、727頁。)吳質《答魏太子箋》回應說:“昔侍左右,廁坐眾賢。出有微行之遊,入有管弦之歡。置酒樂飲,賦詩稱壽。”(前揭《文選》卷四〇,第566頁。)曹植《公宴》詩也有記載:“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另外如王粲《公宴》、陳琳《宴會》、劉楨《公宴》、阮瑀《公宴》、應瑒《公宴》與《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詩》等,都記載了曹氏兄弟與諸子同宴共歡、詩賦相和的活動局面,可知當時的賦詩遊樂活動是很多的。從記載看,鄴下文人活動的主要召集者是曹丕,當然曹植也可能主持過宴會,如《贈丁廙》:“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吾與二三子,曲宴此城隅。秦箏發西氣,齊瑟揚東謳。肴來不虛歸,觴至反無餘。”描繪了“諸子”集會時的場景。建安時期文會的重要召集者還有曹操。《曹植傳》載建安十五年:“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曹丕《登臺賦序》:“建安十七年春,遊西園,登銅雀臺,命余兄弟並作。”曹丕《臨渦賦序》:“上建安十八年至譙,余兄弟從上拜墳墓,遂乘馬遊觀,經東園,遵渦水,相佯乎高樹之下,駐馬書鞭。為《臨渦之賦》。”曹植也有《臨渦賦》,可見當時有共同賦作之舉。摯虞《文章流别論》:“建安中,魏文帝從武帝出獵。賦,命陳琳、王粲、應瑒、劉楨並作。”另外如曹操出征多有文士隨行,其間多有賦作。其他見諸各處記載的來往賦詩、命題有作尚很多見,茲不一一羅列,僅從建安時期大量的同題作品即可見當時文會的盛況(見李景華《建安文人同題篇目表》,《建安文學述評》,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80頁。)。

與此前的文學活動相比,曹魏時期的文學活動體現出這樣一些特點來:首先,活動的參與者雖以文事見長,但他們並不是被搜羅在一起專供帝王遊娛之用的,他們在現實的生活中都有正式的政治職事(參見胡大雷《中古文學集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52頁。),文事成為他們騁才的方式,“文人”的身份相對得到尊重;其次,文學活動雖有王室成員參與,但參與者之間是一種較為平等的關係,在相互的唱和之中,表現出一種較為融洽的關係,這在《典論·論文》及諸子詩文中有鮮明的體現;再次,曹魏時期的文學活動已經形成了相當的社會規模,正如鍾嶸《詩品序》中所說:“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郁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翼。次有攀龍托鳳,自至於屬車者,蓋將百計。彬彬之盛,大備於時矣!”文人会集、文學活動已經形成了非常顯著的社會現象。曹魏時期的文學活動,往往聚而為“文”、以“文”競才、因“文”留聲,後世文學活動的基本活動模式,在曹魏這裏已經基本形成了,可以說,曹魏時期的文學活動對後世的文學活動具有深遠的範式意義。曹魏時期文學活動的這種局面,反映了文學在社會文化活動中的傳播是極為活躍的,其向社會推進的幅度也是相當大的。

在文學傳播方面,曹魏文學發展的第二個突出貢獻是文本傳播主體地位的確立。中國古代的“文學”基本上可以理解為韻文學(王小盾《中國韻文的傳播方式及其體制變遷》說:“按照最狹義的文學概念,中國古代的文學可以理解為韻文。”(《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一期)),在曹魏之前,文學傳播的主體方式是口頭傳播,文本傳播衹是從屬性的傳播手段。如先秦、西漢的歌詩,其傳播是靠口頭的音樂形式來完成的;楚辭體式其實也是一種音樂形式的凝結(前揭《中國韻文的傳播方式及其體制變遷》概括說:“楚辭形式因素的主要來源可以概括為:用‘兮’字為語助的句式,來源於舒緩的節奏與引和之歌;正歌、少歌、倡、亂相組合的結構,來源於器樂相和與人聲相和的結合;而《天問》中的問句體,則反映了卜問儀式和史詩盤歌儀式的遺留。”可參看。);至於賦,雖已不歌,但它仍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延伸和發展,正如《漢志》所說的“春秋之後,周道浸壞,聘問歌詠不行於列國,學《詩》之士逸在布衣,而賢人失志之賦作矣”。“不歌而誦謂之賦”,從可歌的“詩”發展到吟誦的“賦”,依然是音樂形式的延伸,所以說,這些當時主要的文學樣式基本上是以口傳為主的(“詩”的“歌”、賦的“誦”當然是以口傳為主,關於《楚辭》,《漢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載:“會邑子嚴助貴幸,薦買臣,召見,說《春秋》,言《楚辞》,(武)帝甚說之,拜買臣為中大夫,與嚴助俱侍中。”(第2791頁)卷六四上《王褒傳》載:“宣帝時修武帝故事,講論六藝群書,博盡奇異之好,徵能為《楚辭》九江被公,召見誦讀……”(第2821頁)“言”《楚辭》、誦讀《楚辭》,都說明《楚辭》在當時以口傳為主的特性。)。當然,不是說這一時期不存在文本形態的“文學”,比如說存錄“詩三百”的《詩經》、司馬相如等所作的“歌詞”、收錄“楚辭”的《楚辭》以及書寫漢賦的文稿(如《漢書》卷五七下《司馬相如傳》載漢武帝派人于司馬相如處求取其書,其妻說:“時時著書,人又取去。”(第2600頁)《說文解字敘》云“著於竹帛謂之書”(前揭《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一冊,第740頁),司馬相如所著書之中,當有大賦文稿。胡士瑩《話本小說概略》認為“(漢賦)是由口頭文學向書面文學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0頁)。綜合漢代的情況看,賦的文本樣態是存在的,不過,在漢代,這一形態還不是文學傳播的主導樣式,而衹能是一種附屬的傳播方式。)。不過,《詩經》衹是經學典籍及政治教化的文本,並不作為文學來傳播,司馬相如等所作歌詞是以歌唱的形式運行,而不是以歌詞文本的形態流傳,《楚辭》的集結蓋源於統治者好楚聲的緣故,其被重視,正因為它是“楚詞”或“楚語”,漢賦之被重視、喜好,主要的流傳形式應當也是它的“賦誦”特徵(如《漢書》卷六四下《王褒傳》載:“詔使褒等皆之太子宮娛侍太子,朝夕誦讀奇文及所自造作。……太子喜褒所為《甘泉》及《洞簫頌》,令後宮貴人左右皆誦讀之。”(第2829頁)另馮沅君《漢賦與古優》一文中說一位“前輩學者”(作者未著名):“……他對於我的推論表示同意,並且說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有似優人的腳本。”(《馮沅君古典文學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2頁)既是“腳本”,當是為“吟誦”或演奏服務的,從中既可看出賦文本的存在,又可說明文本傳播居於附屬地位的實際情況。)。總之,這一時期雖有相當的“文學文本”存在,甚或這些文本也參與文學的流傳,但它們充其量衹是一種從屬的傳播樣式,這一時期的文學傳播主要是依靠音樂、吟誦等口頭形式來進行的。文學傳播的這一局面在東漢時期開始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首先是“詩歌”的情況,正如後文《東漢詩歌情況一覽表》中所反映的那樣,這一時期“歌詩”和“徒詩”已經大致出現了分野,有些詩歌已難以看出歌唱的痕跡,“徒詩”在這一時期應當有了較大的發展;其次是《後漢書》中所反映的著述情況,已有了較為明顯的“文本”狀態,如崔駰“所著詩、賦、銘、頌、書、記、表、《七依》、《婚禮結言》、《達旨》、《酒警》合二十一篇”(《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第1722頁。)。張衡“所著詩、賦、銘、七言、《靈憲》、《應閒》、《七辯》、《巡誥》、《懸圖》凡三十二篇”(《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第1940頁。)。蔡邕“所著詩、賦、碑、誄、銘、贊、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勢》、祝文、章表、書記,凡百四篇,傳於世”(《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第2007頁。)。王隆“所著詩、賦、銘、書凡二十六篇”(《後漢書》卷八〇上《文苑·王隆傳》,第2609頁。)。《後漢書》中類似的著錄有四五十處,可以看出,這一時期許多的文學作品已經記為文本了。也就是說,東漢時期的詩賦或多或少地已經在以文本的形態流傳了,如章帝命“封上(劉)蒼自建武以來章奏及所作書、記、賦、頌、七言、别字、歌詩,並集覽焉”(《後漢書》卷四二《東平憲王劉蒼傳》,第1441頁。)。琅邪王劉京“數上詩賦頌德,(明)帝嘉美,下之史官”(《後漢書》卷四二《琅邪王劉京傳》,第1451頁。)。其中的詩賦或是用以歌唱或吟誦的,如劉蒼的著作就明確標有“歌詩”的字樣,但無論是“集覽”還是“下之史官”,都顯然存在着文本狀態。結合《東漢詩歌情況一覽表》及史書中反映的東漢人的著述情況,應該可以看出文學傳播基本以口傳為主的局面漸漸地發生了改變,在東漢時期的文學傳播中,文本傳播已經佔有了一定的比重。但正如後面將要論述的,東漢的詩歌變化衹是曹魏時期詩歌創作發生巨變的前奏,東漢文學傳播中的文本樣態也正是曹魏時期文學傳播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的序曲,文學傳播衹有到了曹魏時期,其基本樣態纔由口頭為主、文本為輔轉變為文本傳播為主、口頭傳播為輔。

同类推荐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星途坦荡

    重生之星途坦荡

    登顶影后宝座的红玫,在事业的最高峰,突然重生到了一部剧本中的二流女配身上!年方十五,却星途坎坷,且看红玫如何带着小小包子,一步一步重新问鼎前世的巅峰,如烈焰红玫,重新绽放耀眼光芒!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王子殿下的天使之吻

    王子殿下的天使之吻

    有没有搞错,这个自大到有些自恋的男人,第一次见面就夺走我的吻,还说什么,“我叫左汐夜,记住你是我的。”我狂晕。我怎么可能喜欢上那个自大狂,虽然他漂亮得不像人,时而霸道,时而温柔,可是为什么,心正在一点一点的沦陷,那送我天使之吻的那个男生怎么办?
  • 人造地震

    人造地震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不过,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