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500000033

第33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各种礼仪习俗(5)

农事节日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标志,它起着安排生产活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24节气中,小暑、大暑、处暑和小寒、大寒反映气温变化;雨水、谷雨、寒露、霜降、小雪和大雪反映四季雨水变化;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反映物候和农事。此外还有“三伏”、“九九”、“小阳春”三个特殊的农事节气。三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的头、中、末三个10天,共30天,其间夏收夏耕夏种繁忙;九九则是自冬至后的九个9天,共81天,其间天气由寒转暖,历经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等重要农事节气。“冬月之阳,万物归之,以其温暖如春,故谓小春,亦云小阳春。”(《初学记》。)整个10月均为小阳春,此时人们便忙于秋收和秋种。

三、综合性节日

在农事节日的基础上,经传承演化,不断复合汇聚多种目的和内容,便形成了很多综合性节日,主要有:春节、人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浴佛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等节日。

春节:古称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即农历正月初一。也称过年,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叫法。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算做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汉武帝时,由于“观象授时”经验的日益丰富,人们创制了《太初历》,俗称“夏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定为夏历新年。自古以来,春节就有许多的活动,旧时从过小年到元宵节,都属新年范围,其活动主要有:

年前家家户户打扫房屋尘埃,目的在于清除一切秽气、穷气和晦气;男子理发洗澡,以使面目一新;因春节无市,每户人家要购置好过年应用之物。

除夕当晚,门前挂桃符、贴春联、挂年画、贴门神、放爆竹以避山魈恶鬼;全家吃团年饭、饮团年酒;晚辈向长辈行礼互道平安,曰“辞岁”;晚上用松枝、柏枝燃火堆,曰“岁”。同时还要“守岁”,“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东京梦华录》。)守岁即含有辞旧迎新之意。

拜年是初一的一种传统习俗。“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柴萼:《梵天庐丛录》。)相传太古时代有一怪兽叫“年”,每到岁末便出来残食人群,人们无奈只得在门前置肉以躲避侵害。初一早上人们相互见面,不免要作揖道喜还活着。到宋代,拜年改为用一种梅花笺纸裁成的2寸宽、3寸长,上写有自己名字的卡片。未成年的子女拜年可从长辈那里得到压祟钱,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传说古代有一种叫“祟”的怪物,常在春节期间惊吓孩子,使他们变得又痴又傻,后来八仙变成八枚铜钱,藏在孩子的枕头下,待祟再来时,八枚铜钱便放出一道光芒吓跑祟。这以后给压祟钱的习俗越传越广,压祟钱到了今天也被称做压岁钱(胡敏:《汉族四时八节风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版)。

祭祖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礼记·月令》载:“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郑玄注:“此《周礼》所谓腊祭也。”唐孔颖达疏:“腊,猎也,谓猎取兽以祭先祖五祀也。”先秦便有腊月祭祖的习俗。汉代以后祭祖多在除夕晚上和正月初一。据汉崔寔《四民月令》所载,东汉时已有初一祭祖的风俗。“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一日谓正日,洁祀祖祢,进酒降神。”(《初学记》卷四。)人们不仅在家中祭祖,而且还要上坟祭扫,“携糖茶果盒展墓,谓之上年坟”。光绪《太平县志》也载:“元旦时,人们去坟上祭拜,“墓上亦插竹点灯,曰‘送坟灯’”顾铁卿:《清嘉录》卷一。。

初一晨起,放爆行以驱鬼,并挂桃符,《山海经》:“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以御凶。”“大桃人”即最早的桃符形态。远古时代桃木是一种驱鬼的神木,后桃符逐渐演变成门神和春联,它们与桃符一样具有防止鬼怪侵入的作用。门神一般包括文神和武神,常见的有“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等。

过年还要喝屠苏酒、椒柏酒,吃鸡蛋、饺子、年糕等食品。喝屠苏酒、椒柏酒是中国年俗饮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晋《荆楚岁时记》载:“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子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人们认为,吃了这些东西可避鬼祛病,确保平安。饺子、年糕、馒头便于贮存,是早些日子便准备好的“万年粮米”,春节时吃有年年有余之意。

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耍狮子、踩高跷等活动。自初二始亲友相邀吃年酒,直到上元节止。其间初五为财神诞辰,家家户户恭迎财神,以先夺利市,初四子夜就要具牲礼糕果香烛,鸣锣击鼓礼拜出接,叫“抢路头”。大小店肆也于初五开始营业。

人日:即正月初七。相传正月初一是鸡的生日,初二、三、四、五、六分别是狗、猪、羊、牛、马的生日,初七是人的生日。盘古开了天地,女娲在初七日创造了人。这一天,古人要把五彩丝织品或金属箔剪成人形,不分男女戴在头上,叫“人胜”,吃春饼和一种用七种菜做成的“七宝羹”,还要“送穷鬼”,将家里秽物扫出门外,并煎饼七枚,覆盖其上置于通衢,是为“扫穷”。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元夕节”。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晚上举行。因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名。自西汉始,元宵就有张灯观赏的风俗,又称灯节。商肆寺观居民都高悬形式各异的彩灯,点花炮放焰火,游人络绎不绝走灯观灯。灯节节期从11日到18日共8天。这一天也是道教上元天宫赐福之辰,要吃元宵糖丸,后民间还吃年糕、饺子,以示家人团聚、生活美满。是夜,除张灯外,还有猜灯谜、走百病、秧歌、高跷、舞龙、滚狮等活动,至今不衰。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时间在冬至后105天,一说103天,即清明前一、二日。这一天民间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故名。此俗来源有二说。一说为纪念介之推。春秋时,历经磨难的晋文公即位后封赏功臣,独忘了曾割自己的肉让他充饥的介之推,介之推与母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县),文公多次寻找不到,便焚山以求之,介之推不愿出山,抱木而死。后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葬其尸于绵山,修寺立庙,并下令介之推亡日禁火寒食。一说源于周代禁火旧制。后因与清明节相连,唐以后便与清明合为一个节日。

清明节:夏历三月间(阳历4月5日前后)。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日。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唐以后与寒食节融合为同一节日,形成插柳、植树、扫墓、踏青等风俗。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山西等地有插柳的习俗,为介之推母子招魂,也有驱毒、明眼、祈年之意。同时民间还要祭祖扫墓。清明这一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吴自牧:《梦粱录》。)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清明正值暮春3月,人们把扫墓与郊游结合起来,到野外郊游,也叫踏青。踏青时,有射柳、拔河、荡秋千、采百草等一系列活动。民间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人们认为这一天生子最佳,因为清明与“聪明”谐音,并有抱婴儿向邻里乞讨“清明团”,意为“讨聪明”。这一传统节日人们至今仍十分重视。

端午节:亦称“端五”、“重午”、“端阳”。端午有纪念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沉的活动,如划船竞渡和向水中投粽子,表示救他,后竞渡的舟做成龙形,形成赛龙舟等一系列竞技活动。民间还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又称“浴兰节”。民间妇女还要缝香袋佩挂给儿童。这一天还要饮雄黄酒,并以雄黄酒洒在儿童额上,书“王”字以涂耳鼻,以驱邪毒。

七夕节:夏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女儿节。”相传牛郎和织女因触犯天条,被隔在天河两边,每年七夕才可通过鹊桥相会。“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众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荆楚岁时记》。)夜晚还有妇女在豆棚瓜架下听牛郎织女私语的习俗。

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鬼节”,俗称“七月半”。夏历七月十五日。《大藏经》中说,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炭。目连求救于佛,佛令作盂兰盆,于7月15日以奇果素食放在盘中供佛,目连母因而得以食用。晋以来演绎为初一到十五间供奉历代祖先,办盂兰盆会,以解脱饿鬼的倒悬之苦。道教认为这一天是中元地宫的赦罪之辰,道观作斋醮荐福,并放河灯,以普度亡灵,又称中元普度。

中秋节:亦叫“仲秋节”。夏历8月15日,因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仲秋”。是夜月亮又圆又亮,民间以合家团聚赏月为重要内容,寓圆满之意。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隋唐以后,成为一个节日,宋代最盛。“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民间还有吃月饼、赏月、拜月之俗。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等。古人以九为阳数,月日都逢九,故叫“重阳”。《风土记》载:“以重阳相会,登山饮酒,谓登高之会,又名茱萸会。”这一天人们要出游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带茱萸、吃重阳糕,据说这样可避邪去恶。先秦便有重阳赏菊的习俗,东汉增加了登高活动,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对桓景说,某年9月9日有大灾,携家人佩茱萸登山饮菊花酒,可避此祸,桓景照办,全家平安无事,但家中鸡犬牛羊都暴死。此后人们照此习俗,以求消灾免祸,并历代相传。

腊八节:夏历12月8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一年辛勤劳作,喜获丰收,先民便以猎物答谢自然界一年来的风调雨顺,并祈来年祥福。同时人们也腊祭先祖百神。故12月称腊月。佛教传入中国后,与纪念释迦牟尼得牧女杂米粥救命,于12月8日成佛得道的佛事相融,佛寺每到此时便要煮粥纪念这一日子。这一习俗也传到民间,《梦粱录》载:“此月8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宋时腊八粥已流传开。最初仅用红小豆煮,后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燕京岁时记》。)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祭灶:一种源远流长的旧俗,先秦时便被列为重要的祭礼——“五祀”之一。腊月23日,人们在锅台后边摆上麻糖做的糖瓜、黏糕、草料等供品,焚香膜拜,然后把灶王神揭下焚烧,这便是送灶王上天,除夕再贴新的“灶马”。因相传灶王23日这天要向玉帝汇报述职,人们怕他说人间坏话,便用糖瓜、黏糕粘住他的嘴,以免引起灾祸。这一习俗古已有之,只是供品各有不同,日子也有差异。这一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同类推荐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疼痛的小提琴(原创经典作品)

    疼痛的小提琴(原创经典作品)

    以小故事大道理;小幽默大智慧;小文体大手笔,保持原刊风味、经典栏目、精品佳作而汇集成册。主要内容包括:只有你不是为了财产而来、把你的老婆赔给我、二十岁的麻花辫、信息时代的文盲等。
  • 恶魔总裁的灰姑娘

    恶魔总裁的灰姑娘

    [已设置半价,亲们只要花一半的钱看~]为了拯救自己的事业,她被父亲卖给了大她十一岁的他。婚前,他斯文有礼;婚后,他糜烂生活。他不止碰她的同学,更把魔爪伸向了她的姐姐。她心若止水,一次次的用冷漠伪装自己,却不想被他一次次的纠缠,直至失去了身心...花心过后是囚禁,背叛过后是阴谋。终于在他二十九岁的生日时,她狠心堕去他强要来的孩子,而送给他的礼物便是一纸离婚协议...[在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才会成长,女主自然也是~喜欢的亲们就跳坑吧~小蝶会尽全力写的]
  • 极品妃:嫁给穿越俊王爷

    极品妃:嫁给穿越俊王爷

    本来在家看穿越小说正High的不得了,让刚从外地回来的臭哥哥一个电话轰到机场接他,我容易吗我!还好臭哥给我带了个古典戒指,呵呵!美美的带上,在一片莫名其妙中,我穿了......怎么有这么巧的事,穿到古代遇到同样带着一样的戒指穿过来的帅哥,难道这就是缘分?人家穿个王爷,我就一个单身贫民,借住在王府还给我惹事,嫁就嫁吧,起码他知道现代人的习惯,要真嫁古人,那清白怎么保啊......
  • 异兽行

    异兽行

    天下苍生,生灵万物,难道真的不能和平相处,共存于世吗?丁古,自小便被疑是人兽交配所生的“兽人”,为世人所唾弃。当他踏入仙宗,走进乾武,涉足妖族,接触到其中的神秘奇术,并将三者融合之时,却发现,一切都只不过是他所要面临的挑战的开始——
  •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优秀的员工,肯定善于处理和老板的关系。优秀的员工懂得“不必请示”的精髓。对于优秀员工来说,“不必请示”是一种理念,一种和老板形成最佳关系的理念。“不必请示”的关键在于员工要积极主动,在于员工要读懂老板,知道怎么管理老板。
  • 和竹马穿越那些年

    和竹马穿越那些年

    沈洛洛!这个A市的极品化妆女竟然穿越了!!!一时间这样的新闻几乎在全世界铺天盖地,版版都是头条!姓名:沈洛洛。职业:死人化妆师兼女主。年龄:21岁。特征:不知道她身边的那只帅死人的男鬼算不算?穿越方法:三月三在回阴路迷路而穿……“想看美男吗?不好意思,他是我家的!过目需收费……”沈洛洛站在仙界凌霄宝殿上,霸气一呼。“谁都不许动!他是老娘的男人!”………
  • 夜妆

    夜妆

    美丽女子,缘何孤身一人。纤弱女子,诡异画尸,道不尽离愁。孽缘纠葛,千世不忘。情结今世,是谁,最终能够相伴,抑或是曲终人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药神

    药神

    药师慕闲表示压力山大,年纪轻轻本来前途无量,却倒霉的穿越到了万年之前。好吧,在这武道荒芜的时代,还好自己可以用前世的渊博知识和技能去开拓未来。不过却发现自己这一生更苦逼,没钱,没实力,没地位,更坑爹的还是自己天生绝脉,不能修炼。慕闲中指竖天,既然老天这么对待他,那他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钱不够,炼成圣丹无尽财富收入囊中!没实力,极品圣药锻骨塑脉逆天改命碎虚空!没地位,那就踏着万千尸骨登上属于自己的至尊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