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最喜欢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把别人的功劳记到自己喜欢的人物账上。关云长“单刀赴会”也是如此。
为了渲染关羽的神勇和胆略,《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了不少精彩的情节。“单刀赴会”是其中著名的一件。
《演义》说,鲁肃为讨回荆州,决定请关羽到陆口临江亭赴宴,计划在宴会上先以善言劝说交还荆州,如果说不通,就命事先埋伏好的刀斧手将他杀掉。如果关羽不来,便以此为借口发动攻击,一举夺回荆州。关羽接到请柬之后,知道鲁肃不怀好意,摆了一道“鸿门宴”让自己去赴。好一个关云长,不顾关平、马良的劝阻,决定只带几名亲随,单刀赴会,毅然决然闯入龙潭虎穴。在宴会上,他从容镇定,见机行事,在紧要关头挟持了鲁肃。最后,关羽安然登舟,乘风而去,剩下鲁肃和东吴众将在江边呆若木鸡。鲁肃枉费了一番心机,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刘备一方没有丧失一寸土地,而东吴又折了一次锐气。
单刀会上的关羽,头脑冷静,虑事周密,具有高度的自信心,闯龙潭虎穴如赴迎神赛会,玩弄对手于股掌之间。比起渑池会上那位完璧归赵的蔺相如,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人关汉卿在他的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有这样一支曲子,让关羽面对滚滚大江,抒发自己独闯龙潭的万丈豪情:
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单刀赴会”的关羽,同“温酒斩华雄”的关羽,确实具备了天神一般的神勇和胆略。然而事实上,这件事与历史事实正好相反,小说的作者又一次将别人的功劳记在了关羽的名下。
在历史上,“单刀赴会”的并非关羽,而恰恰是鲁肃。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单刀会”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得知刘备已夺得益州,便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向刘备索还荆州。刘备托辞说:“我正打算进攻凉州,等取得了凉州,就把荆州全部还给吴国。”孙权知道刘备又在耍赖,就单方面任命了荆州的南部三郡长沙、零陵、桂阳的官吏,让他们去接管三郡,结果全部被关羽赶了回来。孙权大怒,派吕蒙进军夺取了三郡,还要求关羽让出南郡。刘备听说荆州出事,连忙从成都赶到公安,一面派人同孙权交涉,一面命关羽率三万精兵进驻益阳,准备夺回三郡。孙权也命鲁肃率大军屯巴丘,准备抵御。双方剑拔弩张,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一心维护孙刘联盟的鲁肃不愿看到双方兵戎相见,让曹操坐收渔翁之利,遂主动提出到关羽的驻地益阳会谈。部下诸将恐怕发生不测,都劝他别去。鲁肃力排众议,毅然前往益阳。而《演义》却写成鲁肃在东吴的军事重镇陆口寨外的临江亭设下伏兵等待关羽,是关羽力排众议,驾扁舟一叶渡江前去会谈。
所谓“单刀赴会”,其实应该叫做“单刀俱会”。《三国志·鲁肃传》说: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这段话的意思是,双方的军队都停在百步之外,只由双方的将领带着随身的佩刀,相聚谈判。并非《演义》所写那种一方千军万马,刀枪如林,而另一方则势单力孤,单刀赴会。
在会谈中,鲁肃义正辞严,据理力争,责备刘、关负义,借荆州不还。关羽开始还争辩了几句,后来理屈辞穷,无言以答。他的部下一将却突然大声叫嚷:“天下土地,应该用于有德之人,根本没有什么永久的主人。”鲁肃见此人强辞夺理,不禁勃然大怒,他不顾身处危地之中,对此人大加喝叱,辞色俱厉,关羽慑于鲁肃的正气和胆略,只得悻悻然劝说曾肃:“我们在讨论国家大事,那个粗人知道什么!”一面使眼色让那人离开。一场会谈虽没达成任何结果,但鲁肃在道义上却是胜利者。
以上所述,见于《三国志》的孙权传和鲁肃传。会谈的场面对关羽一方来说,本来是十分尴尬的,却被《演义》的作者利用了来,巧妙写成了关羽同周仓的一场双簧。当会谈陷入僵局时,周仓便出来插嘴,关羽乘势夺过周仓所捧大刀,大声喝叱周仓。周仓会意,退到江边挥动红旗,将事先等候在附近江面的关平所率船队招来。关羽一手握刀,一手携住鲁肃,假装酒醉,一直走到江边。吕蒙、甘宁等人恐怕鲁肃受到伤害,不敢动手,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关羽登舟而去。关羽仅凭一个周仓、一把大刀,就粉碎了鲁肃、吕蒙等人的计谋。这样对现成史料的移花接木,不能不让人由衷地佩服小说作者的神来之笔。
顺便说一句,《演义》中的周仓,在正史中查无其人,但他与上述《三国志·鲁肃传》中的那个搅局之人的所作所为十分相象。也许这位不知名姓的荆州裨将,就是周仓这个文学人物的原型吧。
大约在“单刀会”的前后,曹操亲率大军进取汉中,益州地区顿时面临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刘备不愿腹背受敌,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以湘水为界,与孙权中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属孙权,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孙权则答应,刘备进攻汉中时,他就同时出兵进攻曹操的东方重镇合肥,配合作战。这样,面临崩溃的孙刘联盟又维持了下来。
因此,如果要说‘单刀会”有胜利者的话,那不是关羽,而是鲁肃。因为鲁肃先以凛然正气责备了关羽,取得了道义的胜利,不久又名正言顺地收回了三郡。更重要的是,对双方同样重要的孙刘联盟也维持了下来,这完全符合鲁肃的一贯主张和愿望。
按照历史真相来看,鲁肃顾全大局,不惜冒生命危险单刀赴会,是应该大书特书的。但在宋元时期独尊关羽的风气之下,《演义》将鲁肃身上的“义勇之慨”移植到了关羽的名下,无疑又给神勇超凡的关公增添了一道神圣的光环。而鲁肃这位真正识见卓绝、大智大勇的英雄,却又无端受到一次侮辱。
单从历史的角度看,小说“单刀会”一段文字对鲁肃是很不公平的。但从文学的角度看,却创造了一段千古流芳的英雄剧,是极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