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300000010

第10章 马腾之死与马超起兵

史书记载,马超起兵叛乱,连累了在京的父亲和家人,全家二百余口成为刀下之鬼。而《三国演义》则说是马腾被曹操所害,马超兴兵是为父报仇雪恨。潼关大战的因果为什么会被这样颠倒呢?

在《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之中,马超与曹操的潼关大战是引人注目的。小说的作者用了两回多的文字,一气呵成了一场紧张、曲折、惊险、奇变突起、扣人心弦的大战,算得上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读过《演义》的人,无不对潼关大战留下深刻的印象。

潼关大战史有其事,它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秋天。不过,小说中的大战和历史上的大战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它变得更加精彩动人,同时也染上了浓厚的反曹色彩。

这里,我们先谈一谈战争的起因。历史上的潼关大战是由误会和疑惧导致的,而到了小说中却变成了一场为父报仇、讨伐“汉贼”的正义战争。

按照《演义》的说法,这场大战起因于马超之父马腾被曹操杀害。所以,我们必须先谈一谈历史上的马腾。

马腾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其父曾在河西地区当过地方官,后来丢了官,就留居当地,还娶了一位土著羌族女子,生下了马腾。马腾身材伟岸、一表堂堂,但性情温厚。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马腾与韩遂乘机起兵,割据了河西和关中地区,还出兵参与讨伐董卓。后来,马腾归附了曹操,曾出兵帮助曹操攻击袁绍的女婿高干。以后,马腾与韩遂不和,便上书请求到京城为官,曹操任命他为卫尉(朝廷“九卿”之一,负责京城保卫,地位很高),全家移居邺城。只有大儿子马超封偏将军、都亭侯,率领父亲旧部仍居于关中。马腾举家迁邺,并未与曹操发生任何矛盾,看来,他是决定依附曹操,安度一个宁静的晚年,这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的事。

可见,马腾和曹操的关系是不错的,马腾对曹操十分信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谋杀曹操的想法和举动。

可是,《演义》却改变了马腾的“政治立场”,让他从“亲曹”变成了“反曹”。

首先,作者让马腾“参加”了“衣带诏”密谋集团。所谓“衣带诏”事件,发生于建安四、五年间。汉献帝深恶痛绝曹操的揽权跋扈,打算除掉他。他写了一道密诏,缝在衣带里交给了他的老丈人、军骑将军董承,命他相机行事,除掉曹操。参与了这个密谋的有大臣王子服、钟辑、吴子兰等,据说后来刘备也参与其事。不过马腾并没有参与这个密谋集团,因为这段时间他根本不在京城,这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可是《演义》却让马腾在这时来到许都,并让他参与密谋,还在举事的“义状”上签了名。建安五年春天,密谋泄露,董承、王子服等人被杀,衣带诏和义状都落入曹操手中,但此时刘备和马腾已经离开许都,曹操一时无可奈何,却种下了对马腾的仇恨。

《演义》把毫无关联的马腾硬拉进“衣带诏”密谋集团,是为他日后被曹操杀掉做个铺垫。

马腾后来真的被曹操杀了,对这件事,史书和《演义》的说法完全不同。

《演义》第五十七回写道,曹操接受谋士荀攸的计策,加封马腾为征南将军,讨伐孙权,打算把他诱入京师,相机除掉,以免除南征的后患。马腾接到诏书之后,与长子马超商议一番,决定自己带儿子马铁、马休和侄儿马岱前往京城,相机除掉曹操,完成当年汉献帝“衣带诏”交给自己的任务,而马超则统率重兵留在西凉,使曹操投鼠忌器,不敢随便动手加害马腾。马腾到京后,立即与反曹的门下侍郎黄奎定下密计,打算在次日曹操到城外点兵时,乘机将他杀掉。谁知消息泄露,黄奎的妻弟苗泽向曹操告密。曹操将计就计,派夏侯渊、徐晃等人将马腾父子包围,马腾等人被俘,与黄奎一家均被曹操杀害。马岱因领兵在后,侥幸逃脱了性命,连夜逃回西凉,把噩耗告知马超。于是,马超与马腾的密友韩遂联合,起兵雪恨,演出了一场潼关血战的大戏。

对于马腾被杀和潼关大战的起因,历史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的: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打算出兵汉中,讨伐张鲁,派大将夏侯渊率兵出河东,到关中与驻扎在那里的钟繇会合。有人向曹操提出,大军西进,韩遂和马超可能会产生疑惧,以为是针对他们的,从而导致他们互相煽动,起兵叛乱。曹操没有听从。结果,割据关中和陇西地区的马超、韩遂和侯选、程银、杨秋等人果然产生疑惧,起兵叛乱。战争的结果,曹操取得了胜利,马超和韩遂逃奔凉州,住在京城的马腾一家百余口,因为受到马超的株连,被曹操全部杀死。

按照历史事实,马超起兵在前,马腾被害在后,而《演义》则把因果完全颠倒了。那么,《演义》为什么要倒因为果呢?

从艺术的角度看,《演义》这样一改动,使潼关大战还没有爆发便充满了惊险、曲折的矛盾冲突,比起史书所载的因地方军阀对中央政权的疑惧而引发战争,自然精彩多了。

《演义》这样改动,还服从一个更重要的“政治原则”——尊刘抑曹。曹操本无意抢占马超、韩遂的地盘,他的军队只不过是经过关中去讨伐汉中的张鲁。可是马超和韩遂等人疑心生暗鬼,发动了一场自取灭亡的叛乱,他们是咎由自取,曹操以朝廷丞相的身份率大军讨伐叛逆,光明正大,师出有名。但是,如果照史实直书,曹操的形象不是更加光辉了吗?于是,《演义》的作者为了达到贬抑曹操的目的,就把曹操由被动的平息叛乱变成了主动蓄意消灭异己,而且是利用小人和阴谋达到目的。

《演义》这样改动,除了贬低曹操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替马超涂脂抹粉。

古代法律规定,造反者满门抄斩,诛灭三族。这一利害关系马超不会不知道。他的父亲弟弟和全家百余口都在京城,实际上成为曹操的人质,只要他有所动作,必然危及老父和全家,这是明白无疑的。可是,只因为受到一种并不明确的威胁,他就置父亲和全家的安危性命于不顾,不自量力地悍然起兵叛乱。结果,自己的地盘、军队全部丢失,亡命他乡,还连累老父和全家百余口全部成了刀下之鬼。

因此,马超的起兵可以说是不忠、不孝、不义、不智,罪孽深重,不可饶恕。后来马超一度投奔张鲁,开始,张鲁因他的威名委以重任,还想把女儿嫁给他,有人劝张鲁说:“马超这样的人,连自已的父亲都不爱不顾,还会爱别的人吗?”于是张鲁打消了主意。

像马超这样不忠、不孝、不义、不智的角色,《演义》为什么还要煞费心机为他贴金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马超最后“弃暗投明”,投奔了刘备。他一到来,就震慑得困守成都的刘璋开城投降,立了大功,后来被封为左将军,列于“五虎大将”之中。因此,《演义》作者便煞费苦心为自私自利而又极不明智的马超开脱、打扮。要这样做,首先便是开脱马超发动叛乱、连累父亲及全家的罪责。

马超归降刘备之后,在荆州的关羽曾写信给成都的诸葛亮,问马超的将才谁人可比。为此,诸葛亮写了这样一封回信: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看了很高兴,将回信遍示左右宾客。

上面这段故事出自《三国志·关羽传》。《三国演义》也采用了它。只是把关羽写信改成了准备入川比武,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

应该怎样看待这件事呢?

很多人都把此事看成关羽的骄傲自大,不能容人,还往往把此事与他不愿与黄忠并列“五虎上将”那件事相提并论。

这样的看法,恐怕有点小看了关羽,也辜负了关羽的良苦用心。

毛宗岗是这样评论其事的:

关公之欲与马超比试,非真欲与之比试也,欲借此以压服其心也。汉高初见英布,而踞傲跣腆以折之,恐其骄则不为我用耳。马超新降,其视川中诸将,无出我右,将不免于自矜。得孔明一书,方知翼德之上,又有绝伦超众如关公者。而超之骄气折矣!关公见书而笑曰:“孔明知吾心也。”孔明其知此心哉!(第六十五回总批)

毛宗岗评点得很有道理。关羽和诸葛亮这一唱一和,正是为了打击一下马超的锐气和骄气,让他明白自己在蜀汉众将中的份量,老老实实,安分守己。

事实上,马超入蜀之后,除了威慑刘璋开城出降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作为。他的地位很高,在武将中仅列于张飞之后,但没有任何实权。在刘备亲自指挥的两大战事——争夺汉中和伐吴之中,都没有看到马超的影子。刘备去世前一年(222),马超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七岁。

罗贯中“不忍心”看到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如此寂寞,便想方设法为他涂抹了几笔。先是让他在张飞与张郃的蒙石大战中与将军吴兰统率了一支偏师,后来又让他在纯属虚构的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中统率了一路兵马。还凭空“延长”了他几年性命,让他一直活到诸葛亮南征班师回朝之后。即使如此,仍然不能使读者消除马超在蜀汉无所作为的感觉。

马超在蜀汉,确实受到排挤,他不仅感到寂寞,甚至有“危惧”之感。

《三国志·彭羕传》记载了这祥一件事: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羕将被刘备贬官到外地,满腹牢骚地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心中郁闷的马超随口敷衍了几句,谁知彭羕竟不知死活地“煽动”马超: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推崇自己和马超,认为自己和马超是一文一武,一相一将,一内一外.可以安定天下。另一种就大逆不道了,是想一内一外,里应外合,夺取大权。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是狂妄的,完全可能为自己招来大祸。

马超新近归降,内心本来就怀有“危惧”感,如今听了彭羕一番狂言,只能默默无言。彭羕走后,马超便向刘备上表“揭发”了彭羕的一番狂言。彭羕立即被捕,不久被处死。

马超这番行事,确实不够光明正大。为了自保,便干起了告密的勾当,把彭羕推下了深渊。不过,由此事也可以看到马超在蜀汉那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神态。

马超穷愁无路,投靠了刘备,又立了大功,得以封侯晋爵。但他起兵叛乱导致家族覆灭的事并未因此被人忘却。他那样的为人行事是很难再得到人们信任的,更何况有“枭雄”之称的刘备,不仅不信任,还可能猜疑和防范,其他文武乘机排挤也就顺理成章了。于是,马超虽有一世威名,在刘备手下也只有“危惧”而已。

陈寿在《三国志·马超传》的评语中这样评价马超:

马超负戎阻勇,以覆其族,惜哉。

说的仍然是自负其勇,导致族灭之事。陈寿在为他惋惜,还算是客气的呢。

同类推荐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大明如何跑偏了?皇帝不靠谱儿,大臣很变态,太监很强大!彻底颠覆了你对权力游戏的一切想象!明朝皇帝不靠谱——成祖朱棣能夷灭他人“十族”;正德皇帝不爱当皇帝却爱当大将军;嘉靖皇帝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仙儿”;天启皇帝整天鼓捣木工活儿……大臣很变态——内阁首辅给皇帝看色情图书;御史们没事骂骂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屁股挨顿臭揍;太监很强大——司礼监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公文;东厂特务让举朝上下闻风丧胆,一些太监居然还能带兵打仗;满朝公卿争着喊他们“干爹”。最要命的太监干政甚至成为一种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这是一个跑偏的帝国。它让一切关于君臣关系不可能的想象成为现实,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般认知。
  • 烟雨红颜

    烟雨红颜

    本书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100位女性的爱情、命运的大致勾勒和简单评介。书中的人物大多为人耳熟能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100位女性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对历史走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字晓畅,幽默活泼;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人的命运和爱情,给人以启迪,视角独特。
  • 一寸河山一寸血3

    一寸河山一寸血3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3册,主要讲述了1937年到1938年,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历史。
  • 三国云起

    三国云起

    三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梦想!纵观三国英雄云起云落,回首再看三国风云不免有些感慨!人生如梦,且看一个梦想着回到三国的年青人真的回到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热门推荐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刘兴诗讲地球曾经的印记:三叠纪的恐龙帝国

    刘兴诗讲地球曾经的印记:三叠纪的恐龙帝国

    地球上曾经留下的成千上万,稀奇古怪的古生物中,恐龙是最令人着迷的一种。此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小知识讲述了发生在恐龙王国的种种。这些故事让青少年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关注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从而更让青少年懂得关心。
  • 有趣的昆虫王国

    有趣的昆虫王国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体生命,奥妙无穷。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启夏天使,云上巫

    启夏天使,云上巫

    青春呓语,明媚爱情,告诉你一个关于女巫的童话结局:天使给了女巫一个月的守护,期满后,谁还能帮我记着你呢。芭蕾舞鞋蜷缩在角落里,笨重的大提琴和游弋于大自然静谧的天鹅在叹息,黑乌鸦窝在树上静听风断裂的声音,女巫的魔镜浸染紫色的忧伤,她说害怕他不能帮她记住他,天使的棕色发梢在日光下湿漉漉地闪着光,一到天黑就泛起微微的冷,女巫和天使停留过的那个秋夜,黑云早已隐逸,种满星辰花的夏铭园带来幸福,她会忘记许多人,如我你他她或甲乙丙丁,却依然记得,那个有着晶莹笑容的男生是颗启明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行断江湖路

    行断江湖路

    末日来了,金属没了,高楼没了,但是热血还在;同学没了,情人没了,但是兄弟还在;末日穷途,我以热血感兄弟,我以热血拓征途,患难兄弟情,行断天涯路。书中等级划分,觉醒后转职前1--25级:见习幻师,又叫幻士。转职后1--19:幻师20--39:大幻师。40--59:幻尘60-69:幻魔70-79:幻尊80-89:幻神:90(顶级):封王
  • 下堂妻之追妻三千里

    下堂妻之追妻三千里

    因为一个稀里糊涂的承诺,她竟穿越了。尘埃落定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虽然她的夫君家财万贯,但却与她毫无感情。第二天便被休了,只给了她二百两,还说是可怜她无父无母才给的。最可气的是,还有一个五岁的拖油瓶,这也能忍,可为什么要限制她离开益州呢?他们不是没有关系了吗?所以,她逃出了三千里,到了京城。。。。。。此文可能到七八十回还没有亲吻的情节,更不要说其他了,所以,如果您没有耐心,请慎入。本书视频地址:?pstyle=1———————————————————————————————————————每一篇文,从开篇、布局、铺垫、情节推进、高潮到结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过程缺一不可,我用心写,也希望您耐心看,我的文基本上不会很快进入高潮,就如一杯唯美的白兰地,先看颜色,再嗅其香,才会知晓它的一经沾唇,醇美无瑕,细细品味,才可知它的醇和、甘洌、沁润、细腻、丰满、绵延、纯正。呵呵,有些自夸了,但我自认每一篇文都是反复推敲之后才写出来的,所以,请您带着品味美酒的心情,欣赏我的文,谢谢。———————————————————————————————————————无计春留住的其他作品:暗妃:(虐文,但结局很美好)VIP文下堂妻之玉面金凤(已完结):★★★重点推介:喜欢看本书的亲们,如果有时间的话请欣赏一下下堂妻之玉面金凤,这篇文是超强女主,甚至强于她所爱的男人。女主琴棋书画,排兵布阵,商战谋略,领袖天下,堪称完美。前半部分为女主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商战谋略,下半部分为女主为统一天下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以及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天动地的爱情。内容简介:她是九天之上的仙子,只为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她与他因天规被迫分别,经历三千年情劫,如果,在三千年之内,她从来没有爱上过别人,并在最后一世找到他,爱上他,他们就能永远在一起。最后一世,她有绝美的容颜,她是天定的女皇,她是百姓爱戴的侠女玉面金凤。不满十五岁,已富可敌国但这一切。只是还未出生就身染奇毒,出生时因为半面黑斑吓坏接生婆,三岁时母亲遇害,离家出走巧遇琴棋书画四君子,四胞胎兄弟待她如同亲生女儿,为她解毒,传授她武功,甘愿为她停下自由的脚步。她拥有别人羡慕的一切,却不见得拥有完美的爱情,她的夫君,在他们的成亲之夜,大打出手,一夕之间,妻贬成妾。
  • 沙捞越战事

    沙捞越战事

    ,那里活动着英军136部队、华人红色抗日游击队和土著猎头依班人部落等复杂力量。顺利当上了双面间谍,二战时期的沙捞越是日本军队的占领区域,在错综复杂的丛林战争中,本想参加对德作战却因偶然因素被编入英军,参加了东南亚的对日作战。加拿大华裔周天化。一降落便被日军意外俘虏,周天化演绎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