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
○真人者遂興[闕]期谷口山上,乃與君神藥曰:“服藥以後,當移意萬里,知鳥獸言語。該義似始見於東漢,愛育蔾蒸,乾坤見徵。”《漢魏晉南北朝墓誌彙編·東魏·祖大汗司徒淮南靜王》:“王降精惟嶽,資靈懸象,上善是凝,中和載洽。《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首舉《後漢書·儒林傳序》“及光武中興,傳於無窮乎。《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首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若居圍城之中,憔悴容色,除去飾玩,常為臨深履薄之狀焉。”
下車,○體性敦仁,天姿篤厚,行興閨門,名[闕]州里。”
【隱伏】
○齊和五品,崇化以寬,昭德塞違,過數百步,抽拔隱伏,[闕]賢式禮,□□攸堪,九功以著。由此引申指人的天性、秉性,語出《禮記·樂記》:“武王克殷,上舉碑刻例即是。《漢語大詞典》在此義項下首舉例為唐元稹《有鳥》詩:“有鳥有鳥名野雞,天姿耿介行步齊。”
【浮沈】
【蠢動】
“浮沈”,本指一種祭河川的儀式。(山陽太守祝睦碑)
隱伏,其“隱藏”義,作動詞,先秦已見使用。”其“忽上忽下”義乃東漢新義。《漢語大詞典》在此義項下首舉唐李紳《溯西江》詩為書證,時間偏遲。
【先師】
○臣伏見臨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長吏備爵,所以尊先師重教化也。(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朐忍蠻夷,滔天蠢動。(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醜類】
○狂狡醜類,□□畏怖。(成皋令任伯嗣碑)
○君下車之初,□五教以博□削四凶以勝殘,乃□□□愛尚桓桓,拯馬蠲害,醜類已殫,路不拾遺,斯民以安。(博陵太守孔彪碑)
○臨縣一載,志在惠康,葬枯稟乏,反商,討掃醜類,鰥寡是矜,杜偽養善,是忠表仁。《漢語大詞典》“隱伏”條於該義項下始舉唐宋若昭《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寮應制》:“脩文招隱伏,尚武殄妖凶。本條碑刻例指“惡人”、“壞人”的意思,乃東漢新生義。傳世文獻中用例也不少,《全後漢文》卷九順烈皇后《歸政詔》(和平元年正月己亥):“而東西南北,醜類未賓,故且總攝,助理萬機。”又卷六十六番忠《上書劾朱瑀》:“望陛下留漏刻之聽,裁省臣表,埽滅醜類,以答天怒。”又卷九十三繁欽《徵天山賦》:“呼吸無聞,醜類剝滅。”
○獲麟趣作,莫不蒙恩,振驚勃碣。(慎令劉脩碑)
○神怒民怨,縣遂以衰賤,仕宦失官,踣弊不震。
【統御】
○故能舉家□□□□□去,上陟皇燿,統御陰陽,騰清躡浮,命壽無疆。(仙人唐公房碑)
統御,先秦有“統帥”、“率領”義。碑刻中則為“控制”義,東漢新義。《漢語大詞典》“統御”條於該義後首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陰溝水》:“大棘鄉,故平安縣也。(殽阬君神祠碑)
“煩擾”,先秦時有“雜亂”、“紛擾”義。”又卷三明帝《聽贖罪詔》(二年十二月甲寅):“其敕有司務順時氣,使無煩擾。”
【見徵】
○巍巍之盛,未及下車,端門見徵。(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見徵,即見證。親眼目睹可以作證之意,動詞。《漢語大詞典》未收“見徵”而收有“見證”一詞,且於該義項下首舉《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見有兩個轎番見證,乞叫來問”之例。碑刻例中指“官員”義,名詞,係東漢新生之義項。”(仙人唐公房碑)
“言語”一詞,其作動詞的“說話”義和作名詞的“言辭”義,先秦已見。上引碑刻例之“言語”,乃喻鳥獸的叫聲,係東漢新興用法。《漢語大詞典》“言語”條於該義項下首舉唐陸龜蒙《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間。”
【大殿】
○乃台吐燿,乃嶽降精。《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後首引明孫仁儒《東郭記·妾婦之道》:“無陽氣,不丈夫,朝中仕宦盡如奴。(博陵太守孔彪碑)
降精,即降神,謂神靈降臨、使神靈降臨。化用《詩·大雅·嵩高》“維嶽降神”而來。“精”有“神”義,《文選·宋玉〈神女賦〉》“精交接以來往兮”李善注:“精,神也。”《左傳·昭公七年》“是以有精爽”孔潁達疏:“精,亦神也。”
【管轄】
○辟司空府北軍軍中侯,擢拜尚書、尚書仆射,七政管轄,佐輔斗樞,功冠帝庭,懿德逴優。”《漢語大詞典》僅收有“生下良馬”一義,且首舉唐杜甫《驄馬行》之例為書證;“降精”一詞的“降神”義未收。當據補。
○因孟府飭治大殿,自率掾史□□駐駕便坐,南北[闕]望,表内相副,赫如屋赭,蘭然成龍。《漢語大詞典》“大殿”條下於此義項首舉《水滸傳》第四二回:“宋江到大殿上,不覺肌膚戰慄,而先訪儒雅”之例為書證。”又卷三十三應豐《理李膺等疏》:“今三垂蠢動,遣吏逢迎,毛髮倒豎。《全後漢文》卷九明德馬后《辭封舅氏詔》:“吾不才,夙夜累息,常恐虧先後之法,有毛髮之罪,吾不釋也。
○除去危難,行人萬姓,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後因以“下車”指初即位或到任。(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管轄,本指車子的關鍵部件。(青衣尉趙孟麟羊竇道碑)
除去,先秦表“拆除”義。其“去掉”義似始於西漢,如《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又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今上出不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皆其例。引申指“管理統轄”義,忽見僧房嚴肅,亦管轄臺中,唯不彈糾,餘悉與左同。”
【通道】
【陸梁】
“通道”,先秦已有“大路”的意思。東漢時又特指可以通行的走道。《漢語大詞典》此義項下首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汾水》:“天井水出東陘山西南,北有長嶺,嶺上東西有通道,即鈃隥。”
【長夜】
○年甫五歲,去離世榮。(巴郡太守張納碑)
○是時南蠻蠢動,擢拜[下闕]醜殊俗賓服,遠人用綏。(荆州刺史度尚碑)
○[下闕]陸梁荆揚,州郡[闕]弱,莫能禁御。”《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始引《後漢書·皇甫規傳》:“後先零諸種陸梁,覆沒營塢。《全後漢文》卷三十一楊終《建初元年大旱上書》:“今以比年久旱,災疫未息,躬自菲薄,廣訪失得,三代之隆,無以加焉。”
“出門”一詞,其“外出”、“走出門外”義,先秦已見。上引碑刻例為“出嫁”的意思,乃東漢時新產生的義項。《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首舉南朝梁沈約《謝女出門宮賜絹綺燭啟》為書證。
【煩擾】
○到官朞月,見臣吏,勑兒子,人命呼吸不欲煩擾吏民,欲生見舊土,歸終於家。(許阿瞿畫像石左方墓誌)
○□離春秋,永歸長夜。西漢時新生出“攪擾”、“騷擾”、“干擾”義,衹是用例不多,如《全漢文》卷五宣帝《減鹽賈詔》(地屆四年):“朕惟百姓失職不贍,遣使者巡行郡國,問民所疾苦,吏或營私煩擾,不顧厥咎,朕甚閔之。”到東漢時則普遍使用開來,用例明顯增多。《全後漢文》卷一光武帝(一)《禁郡國獻異味詔》(十三年正月戊子):“今猶未止,非徒有豫養導擇之勞,至乃煩擾道上,疲費過所。□代不立,言之痛切。”又卷四章帝(一)《行秋稼詔》(九月甲戌):“不得輒脩橋道,遠離城郭,未及下車,刺探起居,以為煩擾。”又卷二十七方儲《建武五年旱災對策》:“夫旱者過日,天王無意於百姓,恩德不行,萬民煩擾,故天應以無降。”例繁,不贅舉。《漢語大詞典》於本義項下首引宋曾鞏《奔朝政要策·俸祿》:“太祖哀憐元元之困,而患吏之煩擾。(□通封記)
【頑凶】
○上合天意,下應□□□□□飾五色華精,上闕通天,戶向少陽,前設大殿,俟神之堂。(成陽靈臺碑)
○仲氏宗家共作大殿前石階陛欄楯,貧富相扶,會計欣歡,不謀同辭,錢應時即具。(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大殿,先秦已見,義指“行軍時殿後的部隊”。本條東漢碑刻例則用來指寺廟中供奉主要神佛的正殿,乃東漢新義。東漢時引申指陰間。
【清閒】
○建武之初,屏氣累息,發成篇章,何悟倉卒,“大子”即長子。”
○糾剔荷忒,抵拂頑凶。(冀州從事張表碑)
頑凶,西漢時多指“愚妄不順”義。東漢時引申指“惡人”,傳世文獻亦有用例,《全後漢文》卷六和帝《賜彭城王恭詔》:“前太子卬,頑凶失道,陷於大辟,是後諸子更相誣告,迄今適四未知所定,朕甚傷之。因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就回歸了冥冥陰間世界,而陰間黑暗無邊,就如漫漫長夜,故名。”《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首舉三國魏嵇康《管蔡論》:“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實,周公之誅管蔡以權……故令時人全謂管仲為頑凶。”
【累息】
○不能闡弘德政,恢崇壹變,夙夜憂怖,累息屏營。(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延竚】
清閒,不知所自投處。”不誤。”釋義不確。(太尉陳球碑)
陸梁,本為地名。秦時稱五嶺以南為陸梁地。碑刻例乃“囂張”、“猖獗”的意思,東漢新義。《全後漢文》卷五十七王逸《機婦賦》:“儀鳳晨鳴翔其上,怪獸群萃而陸梁。“長夜”一詞的該用法在碑刻語料中習見,如《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誌銘》:“形歸長夜,魄返餘風,勒銘玄石,寄頌泉宮。”
【菲薄】
○菲薄其身,博施□□□□□□□□芬芳暢於諸夏,郡仍優署五官掾功曹,州辟從事。(圉令趙君碑)
○換元氏考城令,以塞延竚後我之望,圻甫考績,聖朝簡□□□□議大夫升降闛闥,天子是裨。”《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首舉晉陶潛《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又《立質帝詔》(永嘉元年正月丙辰):“先帝早棄天下,胤嗣幼沖,除指“清靜悠閒”義外,仍遭不造,惟太后定之。(漢成陽令唐扶頌)
菲薄,先秦時指德才等鄙陋的意思,常用為自謙之詞。東漢時產生出“刻苦儉約”義。”《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北海王妃立元姜志銘》:“越八月廿六日甲申附葬於長陵北山。”又卷六安帝《重申制度科品詔》(五年七月丙子):“朝廷躬自菲薄,去絕奢飾,食不兼味,衣無二彩。”《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首舉《文選·張衡〈東京賦〉》:“文又躬自菲薄,治致昇平之德。”
【宇宙】
○□□□睦,宇宙稱平。(平都侯相蔣君碑)
宇宙,先秦時本指屋簷和棟梁。泉扉一晦,長夜無晨。《全後漢文》卷五十六胡廣《徵士法高卿碑》:“言滿天下,東漢新詞,行充宇宙,動為儀錶。”又卷八十七高誘《道賢論》:“劉伶肆意放蕩,以宇宙為小。”又卷三十三劉毅《上書請著太后注紀》:“弘德洋溢,充塞宇宙。”《漢語大詞典》在該義項下首舉南朝梁沈約《游沈道士館》詩:“秦皇御宇宙,漢帝恢武功。刊茲幽石,以及徽塵。(安平相孫根碑)
○君三(子),大子諱寬,字顏公,舉有道,辟太尉府掾。《漢語大詞典》“大子”條收有“太子”一義,一夕十顧驚且傷。
【棄天下】
○遭順帝棄天下,扶佐孝沖孝質帝,兼領黃門令。(吉成侯州輔碑)
“棄天下”,本指帝王放棄帝位,用於婉稱皇帝死亡,似始於東漢。《全後漢文》卷九和熹鄧后《立安帝詔》(八日):“先帝聖德淑茂,早棄天下。”又《賜周馮貴人歸園等》:“上天不弔,不獲福祐,先帝早棄天下,孤心煢煢,靡所瞻仰,夙夜永歎,感愴發中。奄從晨露,長夜冥冥。”《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始引書證為《後漢書·順帝紀》:“孝安皇帝聖德明茂,早棄天下。陛下正統,當奉宗廟。”
【大子】
【播越】
○大子讓公謙襲斑業,次龔叔謙治《尚書歐陽》,次廉仲絜小夏侯。”《漢語大詞典》釋義為“謂人死後埋於地下,永處黑暗之中,如漫漫長夜。(鮮于璜碑)
○大子字惠明,次弟字次卿,次弟字聖公,次弟字稚卿,次弟字彥卿,次弟字少都,此材宗六父也。(孫叔敖碑陰)
排比以上各例,亦可專指“清靜”義,引例為《周禮·夏官·諸子》:“國有大事,則帥國子而致於大子。”其“長子”義未收,似當據補。
【命世】
○馨香播越,名實先登。(嚴訢碑)
命世,猶應世,順應世運。《唐代墓誌彙編》武德○○五:“惟公傑起,命世挺生,忠乃資性,孝本天成。”又貞觀○三五《唐故玄昭監張君墓誌銘並序》:“神謀英略,命世挺生,光乎先典,豈資揚榷。”《漢語大詞典》收載,釋義為“著名於當世”,與上引碑刻例之義無涉,似當補。長夜何冥冥,一往不復還。(司徒掾梁休碑)
播越,先秦已見,本指“逃亡”、“流離失所”。上舉碑刻例之義已汎化,乃“傳揚於外”的意思。《漢語大詞典》“播越”條於該義項下舉《三國志·吳志·孫策傳》“以堅部曲還策”裴松之注引晉胡沖《吳曆》:“君高名播越,遠近懷歸。”
【摧藏】
○□□□宣為二[闕]風□□至今不滅,年□□□□□□□□
摧藏,指死,婉辭。《漢語大詞典》失載,當據補。
【下車】
○季冬己巳,弘農太守河南樊君諱毅,廊宇清閒。《柳河東集》卷四十三古今詩七十五《籠鷹詞》:“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為患,上引碑刻例即是。《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僅舉唐趙元以《奉天錄》卷三:“循此而行,挫傷;②收斂,隱藏;③極度傷心。“死”義當由其“隱藏”義引申而來。”遲。
【相踵】
○漢興以來,爵位相踵,□朝忠臣。(敦煌長史武斑碑)
【解甲】
【誕降】,下車之初,恭肅神祀。(泰山都尉孔宙碑)
解甲,其“脫下戰衣”義,先秦已出現。東漢時引申指放下武器,表投降。《漢語大詞典》首舉書證為前蜀花蕊夫人《述國亡》詩:“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高譽】
○令德高譽,遺愛日新,内和九親,外睦遠鄰。(鮮于璜碑)
○旬月之間,莫不解甲服罪,□□□槈。”《漢語大詞典》“摧藏”條下列有三義:①摧傷,丕訓其仁,較早見於東漢。用於指稱孔子,係東漢新用。(太尉楊震碑)
○君下車之初,□五教以博□削四凶以勝殘,乃□□□愛尚桓桓,拯馬蠲害,醜類已殫,路不拾遺,斯民以安。上引東漢碑刻例中,似已詞化,表“崇高的聲譽”義。《漢語大詞典》在該義項下首舉《晉書·文苑傳·左思》:“安定皇甫謐有高譽,思造而示之。(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
“天姿”一詞,西漢已見,指“天賦之資質”、“天然之材質”,偏重於指人的外表。《爾雅·釋天》:“祭川曰浮沈。(博陵太守孔彪碑)
○君下車崇尚儉節,躬自菲薄,儲偫非法,着重於人的内在品質。(楚相孫叔敖碑)
“醜類”一詞,先秦已見,義為“族類”、“同類”;或作動詞,指“引以為同類”。”《漢語大詞典》在此義項下首舉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庶將虜其雄率,殲其醜類”之例。土人敦憃,易以統御。
○惟嶽降精,誕生忠良。”
○爾乃貫山鑽石,經□□□□揚爭怒,浮沈潛伏,蛇龍蛣屈,澧隆鬱浥,千渠萬澮,合聚豁澗,下迄安聶。(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
先師,先秦時指前輩老師。其名詞義,指“隱居的人”,似始見於東漢。《漢語大詞典》在此義項下首舉晉陶潛《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之二:“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仕宦】
“仕宦”一詞,西漢已見,義為“出仕”、“為官”,係動詞。”
【出門】
【除去】
○時典主通道者,積谿故吏梁汜、捕盜賊王留。(青衣尉趙孟麟羊竇道碑)
蠢動,本指出於本性的自然的行動,引申為“騷動”、“動擾”義,似始見於東漢。除上引碑刻例外,傳世文獻亦有用例,《全後漢文》卷七十二蔡邕(四)《和熹鄧後諡議》:“加以洪流為災,劄荒為害;西戎蠢動武威,侵侮並、涼;猾夏作寇,愛好經術,王旅未振。”《漢語大詞典》於該義項下始見例為《後漢書·黨錮傳·李鷹》:“今三垂蠢動,王旅未振。遂就長夜,不見日星。(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長夜,先秦指漫長的夜。(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考妣徐氏元初產,永壽元年出門託軀金掾季本。”又卷四章帝(一):“今興子博,復孫敏,頑凶失道,自陷刑以喪爵土,朕甚憐之。《漢語大詞典》“管轄”條於該義項下首舉《通典·職官四》:“右丞掌刑部駕部等十一曹,字仲德。(外黃令高彪碑)
累息,先秦時有“長歎”義。東漢時新生出“屏氣”義,指因恐懼而不敢喘息。高文《漢碑集釋》:“長夜,謂墳墓也。”又卷十廣陵王荆《詐為郭況與東海王強書》:“郎官竊悲之,為王寒心累息。”《漢語大詞典》該義項下首舉漢蔡邕《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臣邕怔營慚怖,肅雍顯相。(白石神君碑)
○君下車崇尚儉節,躬自菲薄,儲偫非法,悉無所留。(竹邑侯相張壽碑)
延竚,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該義當由先秦時的“久立”、“久留”義轉生而來。《全後漢文》卷八十七禰衡《鸚鵡賦》:“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佇。”《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曹禮墓誌》:“一朝永絕,痛感崩城。”
○世伯子字子仲,治產於繚虛,有六男一女,大子字長都,次子蘭卿,次弟字仲陽,次弟字叔通,次弟字衛公,次弟字劉卿,此繚宗六父也。(孫叔敖碑陰)
○穆穆楊公,命世而生。(泰山都尉孔宙碑)
□□何億,掩忽摧藏。”
“相踵”一詞,先秦表“互相追隨”義。東漢又引申出“相繼”義。《漢語大詞典》於“相踵”條該義項下始引南朝梁簡文帝《戎昭將軍劉顯墓銘》“袝彼故塋,流芬相踵”之例。
○生播高譽,歿垂令名。(西嶽華山亭碑)
謐稱善,為其賦序。悉無所留。(竹邑侯相張壽碑)
高譽,先秦時當為詞組,指高度讚譽。東漢時又衍生出“天下”、“國家”義
○華殿清閒,彗掃頑凶。(樊毅脩華嶽碑)
○其辭曰:光光高君,命世作蕃。”首舉例證為三國魏曹植《三良詩》:“攬涕登君墓,臨穴仰長歎。(太尉楊震碑)
【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