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18 周一 晴
第三届巴东·中国三峡纤夫国际文化旅游节今天开幕。纤夫节由恩施州政府、省旅游局主办,巴东县政府、恩施州旅游委员会承办,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协办。州和县本来邀请省旅游局张局长出席,只因为旅游旺季,张局长最近事情特多,不是这里开会,就是那是奠基,还要进行旅游发展的调研,实在是忙不过来。前些日子,张局长来搞“三万”调研指导,要我代表旅游局参加这个开幕式。前几天,局办副主任许辉又发来短信,转达张局长要我出席。
前来报道纤夫节的湖北卫视,在巴东县的推荐下,顺便要采访我们的“三万”活动。前天,我让童建新先从高岩村赶来,打前站,商谈采访事宜。在这之前,我们工作组开了个会,就采访统一了思想。我分析了当前报道态势,觉得搞动态报道已经没什么新意。必须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哪些深度报道呢,就是别人做的,我们做出了特色,别人没做的,我们做了,不要嚼别人的馍。我强调向采访组要反映真实情况,实事求是,不拔高,不掺水分;大力反映作风的转变,沉到底走访民情,适合山区特点开展工作,民情在哪,脚步就迈向哪。除了车轮子、脚底子,还依靠电话网络了解情况,拓展“两个全覆盖”的内涵和外延;大力反映鸿忠同志提出的“四个对待”,在“情”字上做文章,把民生问题看得比天大,与老百姓苦在一起,乐在一起,与基层干部交朋友,与贫困户结穷亲;大力反映支持乡村旅游,创建乡村名镇,发展农家乐,综合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反映局领导重视,张局长亲自部署动员,全员参加捐款,还亲自拨冗检查指导送温暖、表真情。昨天早上,接童处长电话,要我们赶过来,说记者们要听听我介绍情况。我们一路赶来,老彭把车子开得很快,在弯弯的山路上扭来甩去,甩得坐在后座的周实现有点受不了,多次提醒他开慢点,可开惯了快车的司机很难把速度减下来。只用了两个小时不到,我们就赶到了巴东。
童建新说,我去把记者叫来,见见你。我说,那哪儿成,记者是无冕之王,还是我去登门拜访。记者入住的宾馆在江边,开车也就十分钟不到。我们在门上贴着“孙林”字样的房间停下。门虚掩着,我们敲了一下,推门进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站起来迎接我们。大家相互介绍一下。孙林通知另一个叫刘继光的高级记者一起来商量。开始我们说了结合行业特点,支持乡村旅游,他似乎不是太感兴趣。他说,现在动态的东西报不出去,有个厅刚才还打电话,说是给了某个村多少万,或者送什么米啊、油啊,还有化肥、农药等等,这些事老报就没什么意思。我说,我们支持搞乡村旅游,着重帮助农民增强旅游意识,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景点。刘记者说,你们有没有发现新的景点。童建新说,我们在走访民情的间隙,野外考察了十个多景点,有的很有开发价值。他期待着我们说下去。我说,就拿双树坪来说,那儿有个叫十股洞的,上面终年有个泉眼,从悬崖峭壁上倾泻而下,有一百多米高吧,如果是雨季,十个泉眼全部喷水,形成很壮观的瀑布。还有个叫天子坟的,也是很吸引人。天子在古代是皇上,里边究竟埋着个什么人,有什么故事?那儿的磨刀河峡谷也很独特,如果好好开发,说不定能搞漂流。孙、刘记者兴趣越来越浓,他们说,野外考察未开发的旅游景点很好。还有像武落钟离山、大东弯、四十八步登金顶、古城墙,都值得开发呢。我细述了野外考察的事,就讲我们旅游局不在给多少钱物上搞“三万”,不重形式,不简单给钱给物,而是在密切与老百姓的感情上做实事。我讲了工作组在“两个全覆盖”中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党的问候和温暖送达山区群众;讲了我们如何帮助八十二岁老人陈春菊、看望盲人谭元树和与爱人一起在山里结穷亲的事,两个记者都说可以搞深度报道,说等三峡纤夫节一搞完就去清太坪镇,他们准备拍个专题。
正说得起劲,巴东旅游局长李前兵打来电话,说是县里领导和一些参加节庆的嘉宾正在等我开席。我只好收住话头,匆匆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