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27 周日 晴
自入驻清太坪镇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村里走访农户,屈指一算,所到的农户少说也有200多户了。走多了,对一般农户印象并不是很深,而有特点的贫困户或者富裕户很难忘却。
(一)
邓中巧家算是当地一户有名望、有实力的大户人家。第一次去他家是一个太阳快下山的傍晚。那天我们在白沙坪走访了一天,太阳下山了。山区的暮色凝重起来。邓中巧在路口等着一定要我们去他家吃饭,说陈书记也参加。邓中巧我们见过一面,那是开村支两委会时,他作为村民监督委员参会的。本来,我们想返回清太坪镇,看他这么有诚意,我们也就应了。
邓家住在一个半山腰上,一排崭新的楼房,全是原木结构,两层楼从东至西,约有四五百平米。他先领我们楼上楼下看了个遍。如果从硬件上来看,搞个农家乐具备条件了。邓家二男一女。孩子都很有出息,女儿邓彩媛在巴东县工商局,原先在县旅游局当副局长,与我们是一条线。两个儿子也在外做事。这幢新楼是去年落成的,中堂里挂着一副对联:风起水生筑巢引凤,各族人民共同致富。横批:和谐落成。老邓不无骄傲地说,这副对联出自他手。大家都投以欣赏的目光。许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文化,其实,真正有文化的还在民间。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播种、收割,把属于自己的文化服务于他们的百姓。酒过三巡,我请老邓的家属过来一块吃。老邓跟我说,在他们这儿,女人是不上桌的。为什么叫堂客啊,就是在堂的一边站着。这时他老伴送来一大海碗新鲜菜薹,往火锅里加。边加边说,你们好好地吃,好好地吃。我说,大嫂,你也一块来。她说,那不行,我们这儿没有这规矩。看来,在这比较偏远的山区,男尊女卑还有着很大市场。大嫂叫谭懂翠,是位嘴到手到的人,快言快语。邓小平说,我们是人民的儿子,她一说,我们都觉得惊奇。这从一个农妇嘴里说出的话,真的让人刮目相看。我这一辈子有两个日子终生难忘。我们都期待着她说下去。十五岁那年,我做红卫兵进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还一个在我六十岁生日这天,我去天安门瞻仰了毛主席遗容。我这一辈子很辛苦,把四个孩子带大,但我很幸福,他们个个有出息,孩子们都听话。吃不愁,穿不愁,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我们常说幸福感,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诠释?
(二)
第二次见老邓,是在村民大会上。大会先由我向大家做时事政策宣讲,工作组汇报我们所做的工作,村支书讲话。老邓作为村民监督委员向大家报告工作。他拿了个小本,说起来很是流畅,思路清晰,讲的话语也特别带劲。这位老村干部一看就是经过风浪的人。他说,大家向工作组反映的问题,一共有十二个,领导都一一解答。水呀、路呀、房改呀、社保呀,关键的是老百姓的胸怀和眼界,对政策学习少,不理解。这话可谓一语惊四座。他列举了村支两委的工作成绩,制订村规民约,筹措资金建办公楼,道路加宽加长硬化,寻找新的产业,发展银杏、核桃、烟叶、魔芋种植,提倡栽种桂花树,送种子、化肥、农药,提供生产力的支持,都给百姓带来了实惠。三年来,村里没有触犯法律的民事纠纷,到处喜笑颜开。百姓对干部是爱戴的,对党是热爱的、崇敬的。这位老人从党和政府对“三农”的重视讲到民居安定,从村支两委的工作业绩讲到白沙坪未来的发展,要大家支持村的工作。村干部的待遇很低很低,组织干部(支书和村主任)也就四千,村组干部也就两百多,他们为村里的付出大于他们的报酬,他们不是什么贪官,他们的家属也很辛苦,应当受到敬佩,大家应该理解和支持他们。他最后讲道,村里的发展要靠大家,群策群力,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做最大的努力。要时刻记住翻身不忘共产党,永远跟党心连心。要积极配合村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与新农村相配的新式农民。有意见要正面提出,不要恶意攻击和侮辱。他告诉大家,党的领导把农民跨入了新的潮流,但我们离现代化的标准还很远,现在不能泄气,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向前,才能作为伟业留给子孙。这个老邓,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站在这样的高度,有这样宽广的胸怀,为村里说话,为村干部分忧,实在是让人敬佩。
(三)
第三次见面是在一个双休日,邓中巧的女儿邓彩媛从巴东回家,当过旅游局长的她,与我同组的童处长熟悉,一定要尽地主之谊。这次与上次不一样,邓家门口停满了七八辆车,有邓彩媛县里的同事,有州旅游委的,也有乡镇村的几个朋友。中餐按照山里的习惯,到两点多钟才开席。邓中巧见我来到,显得非常开心。他说,历朝历代的官啊,都没有共产党的官这样与百姓贴得这么近。山里的土家菜,花不了几个钱,用的全是随手取来的,地里的青菜薹、菠菜、香菜,都很新鲜,还有腌制的野蒜、鱼腥草,都是就地取材,从山上挖出来的。农家菜少不了土豆炖腊肉,不停地往里加新鲜蔬菜。酒过三巡,大家话就多了。巴东县人大的廖主任是农村工作万事通,年轻时候就在大山里磨,清太坪镇早就是他挂钩的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哪家陈芝麻烂谷子都略知一二。他喝了酒就揭老邓的短。那时,还在文革时期,老邓是大队干部。老邓与老伴经常拌嘴,两人互相不服气。唱革命歌曲比谁多,喊革命口号声音比谁洪亮,写革命化诗歌比谁好。斗争的结果有时候互相不理睬,一连几天不讲话。憋得实在难受就在家里的小黑板上留言。正好廖主任来队搞社教,来到老邓家,看到黑板上写着:男人等于难人啊,这显然是老邓的留言。下边又一行字:难人并不难,我来维护他。不用说,这是老伴的。还有一行字:要文斗不要武斗。又一行:赞成!老伴怕家丑外扬,赶紧找来抹布想擦掉,但已经晚了。这一说,老邓的脸都红了,说,那都是哪个年代的事啊,廖主任,你就别哪壶不开提哪壶啊。说得一桌人都哈哈大笑。邓彩媛来到我这儿敬酒,悄悄对我说,我老爹老娘斗了一辈子,谁也不服输,感情好着呢。
喝酒喝到一定份上,谭懂翠来了。她一一敬酒,说起话来就一字:爽!声音特脆,有着一副好嗓子,年轻时地道的土家幺妹。村里乡里县里举办过山歌比赛,她得过好多奖。老邓说,有什么好炫耀啊,你那歌词不都是我写的。大家要大嫂唱一首,她说要的,清了清嗓子就唱开了:
我在哟唱啦哟喂,你呀你呀听啦呀依哟喂,民族歌谣哎嘿哎嘿哟,遍山村噢啊依哟喂,改革哟开放啰喂,大呀大变样啦呀依哟喂,白沙坪村哎嘿哎嘿,更漂亮啦呀依哟喂……
一曲未完,掌声早就响起。老邓忍不住了,最后一句与老伴一起合。谭懂翠唱完,大家纷纷给她敬酒。老邓从座位上站起,咳了一声,大声唱道: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啊子,人民好比土地……声音浑厚而敞亮。从他们的歌声里,我解读着现代农民的幸福,生命的本真,自由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