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000000059

第59章 石达开大渡河覆败事实(2)

是日(6月9日)午刻,达开果率众东走,取道岩。应元见其车乱旗靡,即分兵上下两路,迈过铁桥追击。应元及许亮儒督兵从山顶下木石,黄君荣、汪复申等率军尾追。同时大河北岸周千总复派兵对岩用枪射击之。达开部面面受敌,坠岩陨水者无数。……(岩一径)道极险狭,仰视则峭壁参天,俯临则河水急涌,以是屈行二十里乃渡小河村庄,点验队伍则已损失十之五六。是夜宿此。应元复整队围之,未及旦,达开统残部溃围而去,应元跟追。……至利济堡……达开见老鸦漩水势险恶,料不能涉,亦收队盘踞其地。入夜昏黑,饥甚,觅食无所得,有相杀噬人肉者,达开莫能禁,并闻残部聚泣,乃顾而叹曰……今误蹈险地,一蹶不振,此天绝孤,非孤不能为诸卿解危也。言讫泣下数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达开知丧败在即……乃含酸仗剑,督叱部卒将胡、潘、吴三王娘以次抱投江中。

这些记述表明,6月9日渡河失败、紫打地失守,石达开陷于极大的困境。困境当然不是这一天才形成的。石达开原来据有河道七场中的紫打地、新场、洗马姑等村镇,但在5月下旬,新场、洗马姑已被岭承恩占领,特别是5月29日,岭承恩占领紫打地背后的马鞍山,使石达开局促于紫打地,成了釜中之鱼。6月9日的战斗是死中求生的"困兽之斗"。这次战斗失败,石达开虽率残部冲突至老鸦漩,但显然已经丧失了"血战出险"的信心和力量了,所以才有他的妻子沉河的事情。

处于绝境的石达开于6月11日在老鸦漩以南十余里的洗马姑地方落入清方手中。

石达开究竟是怎样落入清营的呢?在6月9日、10日、11日的短暂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为贪生而投降了;

为突围而诈降不成被浮;

为救残部而被骗入清营。

由于记载残缺而又分歧、矛盾,要真正确立一种说法是不容易的,要澄清各种细节尤不可能--恐怕也不必要。我们要避免各执一词,在其中的细节上大加发挥、大做文章。我们需要的是把握住基本的事实,采取客观分析的态度,以认清石达开最后几天历史的轮廓。

有两件基本事实可以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这就是:石达开想救全残部,清方得到石达开是"设计诱擒"的结果。这两件事的存在是有确实证明的。任何一种说法都应当同它们没有矛盾--除非能否定它们的存在。

关于石达开想救全残部,他在被俘后的供词中谈到了这一点,更具体的根据自然是石达开给骆秉章的信。关于这封信的真实性,我认为迄今并没有重要的争论。撇开收信人是骆秉章还是唐友耕的问题,它的多方面的来源表明了它不可能出于某一人的伪造。从它公之于世的先后来说,它首先见于1908年印行的《唐公(友耕)年谱》。1935年四川泸定西沙河坝高姓在紫打地发现此信抄本。1941年朱偰在大渡河等地考察,又有当地戴姓默写出这封信。1945年都履和整理发表的许亮儒《擒石野史》也录有这封信。有的抄本署有太平天国五月初九日的日期,与史实矛盾,这完全可能是抄写中发生的错误。至于骆秉章、唐友耕等的官私文件中没有提到它,那是由于别有隐情,下文将予讨论。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清方统帅"宥我将士,赦免杀戮"。它说:

窃思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作。……大丈夫生既不能开疆报国,奚爱一生;死若可以安境全军,何惜一死。达闻阁下仁德普天,信义遍地,爰此修书,特以奉闻。阁下如能依书附奏清主,宏施大度,胞与为怀,格外原情,宥我将士,赦免杀戮,禁止欺凌,按官授职,量才擢用,愿为民者,散之为民,愿为军者,聚之成军,推恩以待,布德而绥,则达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然达舍身果得安全吾军,捐躯犹稍可仰对我主,虽斧钺之交加,死亦无伤,任身首之分裂,义亦无辱。惟是阁下为清大臣,肩蜀巨任,志果推诚纳众,心实以信服人,不蓄诈虞,能依请约,即冀飞缄先复,并望贲驾遥临,以便调停,庶免贻误。

此外,信中还有一些表示他系被谮出朝和"逐鹿空劳、天弗从愿"、"天命如此、人将奈何"(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161页。)之类的话。

人们对这封信采取分析和批判的态度,这是正确的。

石达开在大渡河近一个月,进行了多次战斗,还多次表明过血战出险和宁死不降的决心。(在一次强渡战斗前夕,石达开向将士表示,今"陷入绝地,重烦诸君血战毋徒束手就缚,为天下笑,则诸君之赐厚矣。因泣稽颡,众皆泣稽颡"。见薛福成:寇石达开就擒事》;在最后几天,石达开题诗于壁,有"大军乏食乞谁籴,纵死涐降"之句,又赞成"不胜则君臣赴彼清流,断不受斧钺辱"的主张。参见都履和:石达开涐江被困死难纪实》。)但在写这封信的时刻,血战出险已没有可能,战斗到底的决心也已经放弃--希望"舍命以全三军",要求赦免他的残部,不言而喻是以停止抵抗为条件的。人们批判他悲观、动摇,这是确实的、有道理的。

但无论如何,我们看不出这封信是在同敌人进行"黑交易",是暗中把部下出卖给敌人。石达开的确想同敌人"交易":"舍命以全三军"。他的资本这时已只有自己的头颅。但残酷的事实是,敌人既要他的头颅,也要"三军"的头颅。我们完全要批判这是错误的幻想,但不可以说他想从这一"交易"中为自己得到什么好处。不然,怎样解释他的"王娘"事先就投河而死呢?

这里不准备着重讨论对这封信的评价,而只是从这封信来确定一个事实,即石达开在覆亡之前,曾要求清方保全残部,以此作为停止抵抗的条件。

第二个基本事实是,石达开落入清营是清方"设计诱擒"的结果。这一点,首先是骆秉章派赴大渡河处理善后事宜的四川布政使刘蓉透露的。刘蓉在事毕以后的一份详细禀报中说,他接奉骆秉章的命令,"当即驰抵富林营,接见文武员弁及各该土司,询悉前后战守及诱擒石逆情形";又说,石达开率残部东奔至老鸦漩后,"适管带南字营都司王松林到防,情愿亲赴贼巢,诱降石逆"( 黄彭年:《代刘蓉致骆秉章禀稿》,见《太平天国资料》,217、219页。)。

这个诱擒诱降的主意据说出于唐友耕。"石逆粮尽势穷,唐提督商令汉土各营设计诱降,遂生擒石逆。"(《唐公年谱》附录,《伍肇龄等上护川督赵尔丰呈》。)地方志书则称出于越嶲厅同知周岐源,说周岐源向王松林"授以密计,王松林亲践其垒,晓谕再三"( 光绪《越嶲厅全志》卷六之二。)。

根据这几种官私记载,我们可以确知,石达开之落入清营(用他们的话来说是"被擒"、"来降"),是清朝方面"设计"的结果。

确定了以上两个基本事实以后,接着也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石达开的信,骆秉章、唐友耕或清方其他人见到或知道了吗?他们作何反应?

唐友耕、周岐源等究竟设了什么计,究竟怎样"诱擒"、"诱降"石达开?

关于第一个问题,尽管骆秉章、唐友耕等人的官私文件中从未提到此事,但可以相信,他们得到了这封信。一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帮助我们作出判断:如果他们没有得到这封信,它怎会在唐友耕儿子编的《唐公(友耕)年谱》中出现?

根据近年我读到的跟随刘蓉去大渡河前线的黄彭年所写的《黎雅纪行》一文(我所见到的是原手稿的再抄件,此文已编入《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可以推测骆秉章也收到了这封信,或者得到了关于这封信的报告。

《黎雅纪行》开头叙述了清兵四面包围石达开的形势,接着有这样一段话:

既而闻贼势益蹙,将缚石达开来降。骆公虑其伪降,以缓我师,乘懈而逸;又虑诸将不能善其后也,于是檄刘公往。时家君居骆公幕府,部署已定,刘公邀予同往。

黄彭年与父黄辅辰都有文名,当时在四川依骆秉章,刘公即刘蓉。据黄彭年《代刘蓉致骆秉章禀稿》,骆秉章是同治二年(1863)四月二十八日即公历6月14日以公文通知刘蓉去大渡河的,刘蓉、黄彭年于次日即动身。从黄彭年这段话来看,骆秉章在6月14日还不知道石达开已于11日落入清军之手,但知道了"贼势益蹙,将缚石达开来降"。这是很值得注意的。据刘蓉事后的报告,石达开自紫打地奔突至老鸦漩后,部属中出现了一些投降活动,但并未有"将缚石达开来降"的报道。所谓"贼势益蹙,将缚石达开来降",与石达开信的内容是若合符节的。石达开提出愿"舍命以全三军",意即愿自缚听候处置以换取赦免、安置他的余众。骆秉章获知这一情况,但担心是伪降,又担心前线将领不能处理这样一件复杂的大事,才派仅次于他的大员刘蓉亲去前线。石达开信中要求迅予答复,"并望贲驾遥临,以便调停"。我们甚至可以推想,骆秉章派去刘蓉这样的大人物,是对于这一要求的事实上的回答。

骆秉章派出刘蓉,对石达开被俘并未发生作用,因为早在刘蓉启程以前,石达开已被"设计诱擒"了。在这里,只是试图从黄彭年的笔记中进一步确定清方得到了石达开的信,包括骆秉章在内,至少,他们获知了石达开"舍命全军"的要求。这是有助于我们探索唐友耕、周岐源等的"密计"内容的一个背景。

唐友耕或周岐源等究竟如何"设计诱擒"石达开,分析方志记载等材料,有可能理出一个头绪。《越嶲厅全志》的《武功志》描述说:

贼四面受敌,又困于雨……又粮尽无所掠,进退战守俱穷,颇有降心。岐源密探其意,乃为画策,邀参将杨应刚商南字营王松林,先令达意,授以密计。王松林亲践其垒,晓谕再三,贼首肯者六七。应刚锐然自任,率丁数十至贼营,先贻书约誓,待以不死,贼未之信也。而贼之伪李宰辅、伪曾宰辅等俱欲伤应刚。应刚大呼叱之……与王松林同指天誓日。石达开信之,与之订盟。翌日并马出紫打地,至乔白马……已而石达开至洗马姑,应刚指曰,此越嶲同知周公。达开长揖而坐。遂拥至海棠城内。

这段记述中的时间、地点和其他细节有不准确之处(这段记述说,王松林去石达开营中"晓谕"的次日,同石达开并马出紫打地,当天到洗马姑清营。按石达开从紫打地出奔是6月9日,王松林去石达开营中"诱降"是在石达开离开紫打地奔至老鸦漩后,刘蓉、许亮儒都对此有具体记载,所以这段记述中的日期、地点必有差误。又,它还记有"贼之卫队刀枪围绕者万众"、"贼众……露千刃相向"等情节,也可能有夸张的成分,其用意在突出杨应刚、王松林的"胆识"和"立功"之不易。),这里可以不多讨论,重要的是,这段记述告诉人们,石达开是相信了杨应刚、王松林的话而到洗马姑清营的。

石达开相信了什么呢?这段记载似乎说,石达开相信了"待以不死",所以就跟杨应刚等走了。

但事情不可能这样简单。如果只是派人去告诉战败者:归降可以不死,这不过要下说辞的人费点口舌,不需要划什么策,更谈不到什么"密计"。

或者说,所谓"密计"就是指圈套,就是指先去骗他们"待以不死",抓到手就予以诛杀。这当然也是计,是毒计。但必须明白,这样的圈套、毒计是不可能由周岐源或唐友耕来设计、安排的。他们没有这样的权力。石达开和他的残部后来之被屠杀,完全出于骆秉章的指示,刘蓉就曾声明屠杀石部系"遵照檄饬"行事。所以,周岐源所划的策、所设的计,不可能是指这样的圈套。

关于杨应刚与石达开的接触,光绪《越嶲厅全志》记载了紫打地赖进学所述的另外一些情况:

二十三日(6月9日)……(石达开)率妻子而逃,有七贼妇至小水溺于河。石逆前与杨参府约降,自由小水过乔白马,适杨参府早下山前往迎之,携手过凉桥至洗马姑,宿马颈子王通把宅中。明日杨参府带石逆由纳耳坝至富林,意欲径至省城报首功也。而唐军门、蔡知府邀之于路不得前,遂将石逆交二公而回越嶲云。

赖进学述杨应刚与石达开接触的时间,大概也有错误,但他证实了杨应刚有"诱降"之事。"约降"有些什么内容?后来的安顺场"士绅"赖执中对此有重要的补充:

同类推荐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汉雄

    汉雄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年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马刀下的冤魂和马鞍上的得意,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剥夺的权力。没人可以随便欺辱大汉的子民,没人可以在大汉的国土上任意的抢掠杀戮。无论我们的敌人有多么的强大,汉家的血脉终将激励着我们拿起刀剑,争取属于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要让这帮草原鞑子领教汉家儿郎的勇武,用他们的尸山血河铸就大汉民族的辉煌。云啸向天怒吼,大汉雄起。龙王书友QQ群:282022096,欢迎各位朋友共同讨论篡秦的发展。
  • 重生军营成长记

    重生军营成长记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为另一个自己人还是那个人,父母同学朋友全变了可怎么重回高中却没了自由和父母在大院的生活怎么适应总之就是一个女汉子穿越到平行空间的年少时光发现自己成为部队小孩的故事...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卫氏风云

    卫氏风云

    汉武帝末年,虽然不再波澜壮阔,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大将军卫青的逝世,皇后卫子夫的失宠,曾经风光无限的卫家已经风光不再。卫风,长公主最溺爱的幼子,卫青寄托了最大希望而又最不放心的儿子,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思怪想,懵懵懂懂的闯入了这个充斥着阴谋与阳谋、卑鄙与高尚并存的世界。他是将卫氏推向败亡的深渊,还是重铸卫氏的辉煌?
热门推荐
  • 杀神成神

    杀神成神

    陈希不幸运的穿越了,成了一个纨绔弟子。此后他遭遇强逼婚、被绑架、遇邪道、受众讥、失爱人、入虎狼种种磨难。从衣食无忧到被人追杀,从修行天才到众叛亲离的辛苦坎坷的历程。
  • 惑乱天下:跑江湖魅君心

    惑乱天下:跑江湖魅君心

    她云晓恋可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少女好不好,竟然只是因为长得漂亮又是高材生被人甩了她已经很倒霉了好不好,竟然还要她传到这个古代来没有电脑吗,她忍,要女扮男装,她忍,要练武艰苦岁月,她忍...但是有谁能够告诉她啊,为什么男装了还会惹出那么的情啊,皇子、王爷...这个世界还让不让她活了好吧,既然这样那么她逃好了,逃到江湖打打酱油,但是...天啊,这又是怎么回事啊,武林盟主你就好好当你的盟主吧,你追着我不放干什么啊,不就是我的武功高了点吗?她云晓恋怎么就那么不幸呢那么好吧,武林正道我呆不下去了,我跑到魔教就可以了吧,但是你你你什么魔教教主啊,我现在长得又不漂亮的,你干嘛要盯着我啊,呜呜~~(>_<)~~~~
  •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旅世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刺·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途经中东,历时蹬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 庶女邪妃:极品炼药师

    庶女邪妃:极品炼药师

    庶女?傻子?废材?重生后,一切格局发生转变!她成了最年轻的炼药师,绝顶天才,玩转整个大陆,风华绝世!狗奴才、狗皇帝、瞎眼老爹、负心人,纷纷跪倒在她脚下!神秘的武者血脉,母亲的离奇去世,惊天的身世,异国美男,放荡不羁的未婚夫……在这弱肉强食的武者世界,她就是主宰……
  •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

    每每提到90后,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两个字——叛逆!故事的主人公天若,就是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贴有叛逆标签的90后。他以自己上学来表现出的厌学、打架、早恋、去网吧、自动退学等事实,来表达自己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他认为这些严重摧残了他的心灵,他很无奈,他呐喊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乱世猎人第四卷

    乱世猎人第四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
  • 战帝系列(十二)

    战帝系列(十二)

    但见姒伊白衫白裙,飘然如蟾宫仙子,容光明艳,修长曼妙,袅袅婷婷,胜雪玉肤在摇光阁华灯映衬下,似可透视而过。在她的身上,竟同时糅合了清纯与成熟、温顺与桀骜、冰清玉洁与媚艳入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这不是一本随便的旅行书,是一本旅行后的记忆录,期待了未知的相遇,邂逅了愿意爱下去的人。只为了追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