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000000049

第49章 关于"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1)

太平天国立国后,官私文件所署国号年月均作太平天国某干支某年,如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丙辰六年(1856)等;官员将领的印文,亦作太平天国某官,如"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太平天国天官正丞相"之类。但在后期,出现了"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之称,各种文籍所署国号和官员印信的印文均以"天父天兄天王"六字冠首。《忠王李秀成自述》影印本叙此事说:

去年天王改政,要合内外大小军营将相,民家亦然,凡出示以及印内,具要刻天父天兄天王字样安入,□□不遵者,五马分尸。……那时人人遵称,独我与李世贤不服声称,李世贤现今亦未肯称此也。

《忠王李秀成自述》写于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1864),"去年"应指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这系《忠王李秀成自述》误记。罗尔纲同志已以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洪秀全的诏旨等文书为例,指出"天王命令凡出示及印文内刻天父天兄天王字样并不是始于癸开十三年"( 罗尔纲:《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增订本),312页注①。)。但洪秀全的这项"改政"具体开始于什么时候?实行的情况如何?其意图和作用何在?李秀成称对此命令独他与李世贤不服,究竟是否事实?这些问题都还有待研究。这里试作简略的稽索和说明。

据现存原件的太平天国文籍,署写国号年份最早与"天父天兄天王"相连的,似为洪仁玕《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会试题》一书。但此书封面未题刊刻年份。查考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发表的其他文籍,都没有"天父天兄天王"字样。可以判断,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并未实行"改政",这部书虽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所写,刻印应是以后的事。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的文书有原件传世的很多。发布、刻印较晚的是这年九月二十四日减免苏南各属钱粮诏和这年十月印行的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新历,但都没有"天父天兄天王"字样。《钦定士阶条例》伦敦不列颠图书馆藏本,萧一山《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据以影印,封面题"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新镌"。此书篇首洪仁玕、陈玉成、蒙得恩的献书奏中说,"本年十月二十一日又蒙我真圣主操劳圣心,颁降圣诏"。考蒙得恩于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春去世,故奏中说的"本年",不可能指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而是指太平天国庚申十年,洪仁玕等作奏、序的时间,都应在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十月二十一日以后至年底之间。奏、序中有"自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甲子科举行"和"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九月初九日宏开天试"之句。据此看来,在太平天国十年庚申十月以后至年底这段时间内,洪秀全似已"改政"。但实际则不然。1957年江苏常熟发现《钦定士阶条例》的另一刻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的《太平天国印书》据以影印,其版式、内容和封面所题刻印年期与伦敦本完全相同,但伦敦本洪仁玕等奏、序中"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字样,常熟本都作"太平天国"。对勘之下,伦敦本显然晚于常熟本,显然是就常熟本的原版改刻了两行而重印的。由此可知,直至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年底,洪秀全并未实行"改政"。

如果我们参考利用传世的太平天国文籍抄件,那么,对于"改政"的具体时间和背景可以看得更为清楚。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编的《太平天国史料》载有向达抄自伦敦不列颠图书馆藏的洪秀全和他的儿子在太平天国庚申十年、辛酉十一年发的二十八份诏旨,其中提到国号的"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正月初一日天王诏旨",并没有"天父天兄天王"字样。原抄件在这份诏旨后,有天王十一年正月十三日诏,幼主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二十日、二十六日诏,接着又有"天王诏旨",其内容是改太平天国国号为"上帝天国"。此"天王诏旨"下有"二十六日"四字而无年月,但无论从编次和内容来判断,这份"天王诏旨"的发布年月日应为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这份诏旨说,"改太平天国为上帝天国更合真理",并未说把"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可见这仍是"改政"以前的事。

在这以后不久,我们从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二月十七日的洪秀全诏书中见到了"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之称(萧一山编:《太平天国诏谕》。),此后就经常出现这种称谓。由此可以断定,《忠王李秀成自述》中所说的"改政",是在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到二月十七日之间发生的事。这样,我们看到,在短短的二十一天之内,洪秀全实际上有两次"改政"。第一次是把"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规定在玺印文字和各种文书内统把"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但这件事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实行,洪秀全就改变了主意。于是,又有第二次"改政",把"上帝天国"改称"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文书、印文都要在原来的"太平天国"四字之上加"天父天兄天王"六字。

洪秀全为什么要改号改政?《忠王李秀成自述》说:"天王号为天父天兄天王之国,此是天王之计,将此来情,云天上有此之事,瞒及世人。……称天朝天军天民天官天将御林兵者,皆算渠一人之兵……恐人霸占其国。"我们且撇开这番解释,来简略地考察、分析一下历史事实。

1856年以前,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虽曾受挫折,但总的来说,是蓬勃向上的。1856-1857年的"杨韦石事件",使太平天国早期反复宣传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受到严重伤害,使将士人心涣散,分散主义日益滋长。这一后果,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曾很坦率地指出:"即我天朝,初以天父真道,蓄万心为一心,故众弟只知有天父兄,不怕有妖魔鬼,此中奥妙无人知觉。今因人心冷淡,故锐气减半耳。"(《资政新篇》附《兵要四则》。)

为挽回这种局面所作的努力,效果甚小。在体制上,杨、韦死后,曾经有希望重建有力的集中领导。在全军中有威望的石达开担任过"通军主将","提理政务"。但不久,石达开又"远征"不归。此后两年,洪秀全兼做"主"与"军师",新封五军主将,"稍可自立"。但看来洪秀全不惯于亲自处理实际政务。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以后,他把"军师"职务交给了虽然忠于太平天国但缺乏经验和威望的洪仁玕,而自己后来又声称不再亲理庶政。在太平天国后期,凡组成集中领导所必需的各种崇高职位并没有空缺,而且大多由洪秀全的兄弟子侄担任着,但这并没有增强洪秀全和天京中央政权的威望,分散主义依然存在和发展着。其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洪秀全的某些年幼或无知的兄弟子侄不可能起有力的实际领导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洪秀全没有在政治上、经济上提出足以重振人心、团结内部的切实可行的口号和政策。在太平天国前期,"有衣同衣,有食同食"的理想和这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的实践,是鼓舞太平天国人心的基本因素;而结合着这种理想的关于天父天兄的神学宣传,确也曾起了统一太平天国内部意志的特殊作用。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太平天国曾以特定的社会内容而使本来的鸦片暂时地变成了兴奋剂。"只知有天父兄,不怕有妖魔鬼",就是证明。然而,1856-1857年接踵而来的内部事件,不但使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失去了光辉,更使天父天兄差遣他们弟兄数人下凡救世这一套神话实际上彻底破产。兴奋剂的时效已失,空虚和失望导致人心的冷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重振人心和加强领导,本应改弦更张,从天国回到人间,着重在人事上多做切实的努力,以有力的政治经济措施来挽回已形成的严重形势。这不是不可能的。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有一条使农民真正得到解放和胜利的革命路线。它的领导人不可能摆脱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在这个限度内,农民战争领导人在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方面,仍有很大的活动范围和施展自己政治才能的余地。然而洪秀全却终于未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他过于脱离实际。他在"杨韦石事件"以后,继续拾起在将士心目中已经破产了的神学武器,继续并且进一步乞灵于天父天兄这一套神话。同前期宣传略有差别的是,他把重点放在自己受命于天和天父天兄天王幼主父子公孙同坐江山这一虚妄世系的神圣性上。这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文献中是历历可考的,有的简直到了荒诞可笑的地步。当然,这不仅是笑剧,而且更是悲剧。我们不能要求洪秀全没有帝王思想、家天下思想。他大概认为,天父天兄既曾帮助他号召了人民创建了天国,一定还能够帮助他维系人心,巩固领导的权威而防止"为君之权谋下夺",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杨韦石事件"后的内部问题。殊不知,天父天兄既不能防止他自己和杨、韦、石矛盾的爆发,又何能消除矛盾爆发的严重后果呢?恰恰相反,在"人心冷淡"以后而继续高弹神的老调,继续把人的事物打上神的烙印,把人的作用归功于神的启示,将士们是不会从这里受到鼓舞激励的。

同类推荐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揭开误读的面纱,抚摸历史的真相从颠倒的黑白中,从隐藏的真相中,从褐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尘封地记忆中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洗去铅华,剥掉粉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深层考证,客观评价,给世人一面真实的镜子。《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同时本着新生史实的精神,对其进行科学的探究,从而拨开层层迷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于使读者辨清哪些是道听途说,哪些被颠倒混淆,形成对历史真相客观、公正的认识与判断。要想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在流传至今的浩渺史书中,空间有多少历史真相被隐藏了?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颠倒混淆呢?请走进被误读的中国历史去看个空间吧!
  • 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本书描画了自混世魔王张献忠出世(公元1606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钟琪入藏击败准噶尔兵105年间的历史。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麻辣的文字,漫画式地再现了郑成功的愈挫愈奋、忠贞不改,顺治帝的为爱痴狂、沮丧抗争,康熙的擒鳌拜、平三藩、灭准葛尔的“呵呵”武功。在这本书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被彻底颠覆,“大汉奸”吴三桂仁爱与忠诚的英雄形象更加伟岸,千古一帝,广为后世称颂的明君康熙却是个心理扭曲、性格乖戾、下流无耻的变态狂。乍一读,似乎感到如雷轰顶,让人毛发俱立,难以接受,但细细思量,就能发现其中的无限真意。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青春hold不住:唯有爱永伤

    青春hold不住:唯有爱永伤

    凌晨三点,孙叶躲在医院的洗手间内默默垂泪。她来例假了,可是他支走了舍友,赶走了护士,她一个手臂骨折的病人,无力的看着眼前的卫生巾……不就是小时候说过他“别以为自己长的好看就可以欺负人!男大十八变,你肯定越变越难看”嘛!不就是在他说他是处男的时候,趁机要挟了一句“我可以不说出去你不举的秘密,但是我的毕业论文就交给你了”嘛!他至于怀恨在心嘛!王辰皓守在门外,奸笑腹语,亲爱的小怪兽,我看你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会使语言锦上添花。
  • 砺炼完美人格

    砺炼完美人格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被“砺炼完美人格”这一主题所吸引,他习惯于从给那些年轻人的演讲体会中做些记录,有时在几个小时的课堂后作笔记,记下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果,因为他在构思与此相关的主题。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独宠坏心小妻子

    独宠坏心小妻子

    狡猾的神偷居然重生到了一个豪门少奶奶身上,而且,还是一个十六岁的未成年……她,凌氏集团总裁的独宠小妻子老婆,纵然拥有着凌氏总裁的万千宠爱,心中一直爱的却并非她的丈夫。意外的死亡,心脏暂停之后的复苏,再一次睁开眼时,她,已并非她。白小果,一个享誉黑道的神偷,一个诡计多端的小女人,然而,却在一次偷得绝世至宝之后,被自己的同门师兄冷枪杀死。死之前,她曾发誓,若有来生,此辱命之仇,定以碎心报之。是否上天开玩笑,在她睁开眼时,眼前的却并非天堂。这是上天的注定还是机缘的巧合?狡猾的神偷重生到了豪门少奶奶身上。而她,最终会选择重操旧业,续享神偷美誉。还是选择金盆洗手,以报辱命之仇?浴火涅槃,且看重获新生的凤凰怎样翱翔九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玉面狐狸

    玉面狐狸

    “你不是人!”惊惧而不甘的怒斥声响彻了整个院落,可是却空空的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你骂吧,我听着呢”依旧笑颜甜美的女子,慵懒的瘫坐在椅子上,看着院落中恼怒交加的冷艳女子。“就算我招惹了你,可是他们没有啊,你怎么忍心让那么多的人陪葬,特别是冷大哥,他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能这么对他”指责声逐渐转变为痛哭,她看着眼前的女子,突然觉得好害怕,她好后悔,后悔自己的无知,后悔自己的骄纵,不但连累了整个家族,就连武林也因此而面临劫难。可是她最担心的还是那个封神俊朗的男子,她心目中唯一的男人。“呵呵,骂够了吗?如果骂够了,你现在上路还能赶上他们,或许你还能救回他们,前提是他们能够放弃触手可及的宝物”筱筱好心的提醒到,她不是担心那些人的安危吗?那就去警告啊,她可没拦着她的去处。只不过贪字头上一把刀啊,那些所谓的名门正派,英雄豪杰能逃过此劫吗?她拭目以待。筱筱——柔弱、甜美是她的外表;乖巧懂事是她的做派;然而小鹿般纯洁迷茫的眼神下却是让人胆战心惊的战栗;名门正派的俊逸侠客身份不明的浪荡游子憨厚老实的忠实跟班美女、宝物、权利、欲望,一切只不过是她的手中玩物,为的只是抚平心中那唯一的仅剩的良知。介绍自己的完结文:《笑面罗刹》《随心皇妃》
  • 腹黑上司请接招

    腹黑上司请接招

    对于二十三岁的苗筱花来说,她的大学毕业=失业+失恋六岁她就开始跟在俞遥身后,十五岁表白,十多年的感情比不上富二代千金的糖衣炮弹。爱情都是童话,她从此不再期待爱情。终于有一天,母上用菜刀逼着:一年之内必须找个男人,结不了婚先处着也行!她的人生如同茶叶,一直浸泡在杯具里,相亲对于她来说只是又一个杯具罢了。走错包厢,闹了乌龙。几日后接到一个面试通知,看到主考官,她愣住了,怎么会是那个男人!
  • 鱼跃农门

    鱼跃农门

    投身农家的杜小鱼发现,原来小农女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地少要买田,没肉吃要开源,看病看不起要自个儿学医,除了种大米外还得寻找合适的经济作物,总之,纯靠天吃饭绝不靠谱! 所以,她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农书绝不离手,种田高手绝不放过,杜小鱼相信,只要努力,日子总能越过越好,一切都取决于态度! (新书闺门春事已开,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