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00000007

第7章 传(4)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云:“宜兄宜弟。”《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朱熹说:“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深长,最宜潜玩。”(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9页。)为何“最宜潜玩”?笔者以为,所引用三句诗是要提示人们,不要把道德仅仅理解为干巴巴的条例规范,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场。文化场是什么?现尚无确定的说法,笔者以为,就是社会群体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埋藏得很深,其中积淀着人的信仰、情感、习惯、倾向,里面充满着人对这个世界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潜意识与意识有时是矛盾的。许多人在意识的层次可以接受新思想,但在潜意识层次,仍大量贮存着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笔者在农村插队时发现,许多妇女若没有生男孩便感到自卑。虽然现在是新社会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已经普及,但男贵于女的文化场仍然隐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儒家擅长于营造文化场,对人的潜意识渗透性很强。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1153页。)“仁声”、“善教”就是诗、乐、礼。孔子很重视诗、乐、礼的教育。《论语》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1100页。)“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1112页。)“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1112页。)宰我说:“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1114页。)儒家特别强调诗、乐、礼的教育。这三项内容都关乎人的潜意识。诗歌是儒家打造文化场的重要方式之一。关于诗,《尚书》载:“诗言志。”(《尚书·舜典》,82页。)颜师古在汉书中注:“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汉书》卷二十二,《志二·礼乐》,北京,中华书局,1962。)“诗语足以感心,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汉书》卷二十二,《志二·礼乐》,北京,中华书局,1962。)“志”在潜意识中,诗表达潜意识中的情怀。所以诗可以“感”人心。闻诗而德和是说闻诗而性情和顺。诗只能“省”,即只能心灵感受。“志正”是说心灵深处受到陶冶、净化。总之,诗是关乎潜意识的。班固在《汉书》中也说:“诗言志”、“诗语足以感心”、“省其诗而志正”(《汉书》卷二十二,《志二·礼乐》。),这些说明诗对人的心灵深处的穿透力非常非常强,使人在不自觉中,潜意识受到改造。

《大学》讲治国在齐家时,引用《诗经》表明治国所需要的道德,不是干巴巴的条条,而是道德的文化场,或更确切地说是隐藏在人心灵深处的道德的风气、氛围。

§§§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意释

为何说安定天下的基础是治理好诸侯国?天下是由差异很大的多民族组成的;诸侯国中的多家族是由一个大家族衍生出来的。家族内部是亲情关系,诸侯国内的人际关系是亲情关系的放大。天下虽由多民族组成,但安定天下仍可以使用亲情关系再扩大的方式。领导人带头尊重长辈,则民众也孝敬长辈;领导者带头敬爱兄长,则民众也顺服也敬爱兄长;领导者带头体恤孤寡,则民众也不怠慢孤寡。此外,君子治国提倡“絜矩之道”,即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每一个人都应以此道与他人相处。具体说就是你厌恶你的上级如何对待你,你也不要这样对待你的下级;你厌恶你的下级如何对待你,你也不要这样对待你的上级;你厌恶前面的人如何对待你,你也不要这样对待你后面的人;你厌恶后面的人如何对待你,你也不要这样对待前面的人;你厌恶右边的人如何对待你,你也不要这样对待你左边的人;你厌恶你左边的人如何对待你,你也不要这样对待你右边的人。这些就是“絜矩之道”的具体表现。“《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诗经·小雅·南山有台》,177页。)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快乐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父母是以子女的好恶为好恶。这是用诗歌表达领导者爱民的情怀。没有这种情怀,头脑里即使想到“絜矩”,他也不能使之成为在头脑中扎根的思维方式。《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经·小雅·节南山》,184页。)(尹氏乃周之大族。“师”指太师)这是说位高权重的尹太师,如同高耸入云、岩石险峭的终南山,时刻被人们仰望着。“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是提醒一国中最高的领导人千万谨慎,偏离正道就会被天下人推翻。

致用

本段有两个启发:第一,在家族内部,家族首领的表率作用最为关键。家族首领确定为人处世的准则。家族首领尊老、敬长、爱幼、同情孤弱,家族中的普通成员就会跟进。超出家族进入国家层次,人们也会有此思维方式——国家领导人率先做得端行得正,民众自然会有好的表现。第二,“絜矩之道”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此道是把家族亲情之爱扩充到整个国家,变成人类之爱的关键。此道渊源于孔子。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1098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1111页。)所有的人,尤其是领导人若能具备这种思维方式,天下自然安定。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意释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诗经·大雅·文王》,203页。)——《诗经》讲殷商没有失去民众时,能够顺服上帝所降天命。只要我们以殷商之成败为鉴,伟大的天命就不会离开我们。我们从中得到的道理是:得到人民的拥护,就能够得到国家;失去人民的拥护,就失去国家。为了得到人民的拥护,领导者先要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有道德就能够得到人民,有了人民就有了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财富,有了财富就有了用度。讲道德是治国的根本,财富的收入是次要的。外表讲道德,内心追求财富,会导致与民争斗,掠夺其财富。所以,以聚集财富为先,则民心随之而散;以施与财富为先,则民心随之而聚。领导者对民众说出不讲道理的话,就得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不良后果。不该是你的钱财你得到了,你也必然会因此而丢失掉。《康诰》曰:“惟命不于常!”(《尚书·康诰》,107页。)——天命不固定于某一人身上。《康诰》的意思是说,善者得天命,不善者失天命。《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论楚宝》,6909页。)——王孙圉明示:楚国人的宝贝不是玉石之物,而是善的精神。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礼记·檀弓下》,390页。)——重耳的舅舅——子犯——狐偃代表重耳明示:我们不以其他东西为宝贝,只以仁爱和亲情为宝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尚书·秦誓》,124页。)——秦穆公说:如果我能够有一个臣子,哪怕他一点其他的技能都没有,但其心胸善良宽阔,能容万物。别人有技能,就好像他自己有技能;别人有美德和智慧,他的内心真诚羡慕向往。这些好的品德绝非仅仅是他嘴里表达出来的,而确实是他内心能够包容这些杰出的人。他的出发点是保护我们的子孙黎民。这样的臣子虽然没有其他技能,对我们仍是有利的。相反,有的人对别人的技能嫉妒厌恶,别人有美德和智慧就阻塞其道路,使之不被上面知晓。他完全不能容忍强于自己的人。这种人不能保护我们的子孙和黎民,可以说是十分危险的。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将这些坏人放逐,把他们打入边陲蛮荒之地,不让他们来惑乱中原。只有有仁德的人才懂得爱谁、厌恶谁,怎样爱、怎样厌恶。发现有德者不能推荐,即便推荐了也不能使之居己之上,这是怠慢。发现无德者而不能斥退,斥退之而不能使之远离自己,这是过错。与民众好恶相反就是悖逆人性,灾必加乎身。居领导之位最重要的要求是有高尚的品德。一味自我拔高、肆行无忌就会失去领导之位。

致用

中国人信“命”者很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特别关心“命”,其实“命”就是合力,这个合力由各种主客观要素综合而成。领导者梦寐以求地想得到天赋予的“命”,认为这种“命”能够让他们的国家长治久安。其实,对领导者而言,所谓得到“命”就是将“命”为己所用。这“命”能否得到,主要是由领导者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得民心决定的。孟子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万章上》,1143页。)孟子认为表面上是天与天下于贤者,实质上是天听从了民意,天把天下给谁听从民意。所以贤者得天下不是天给的,是民众给的。孟子还引用了《伪古文尚书》的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上》,1143页;《尚书·泰誓中》,100页。)

如何得到民心?关键是修德和用贤。修德自不待说,关于用贤,《大学》专门引用了秦穆公的话:“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一个人无论多么贤能,其能量都是有限的。社会需要许多贤能的人。可是,一些掌权者嫉贤妒能,阻塞上升的路径,使贤能不能得其用,损害了整个事业。所以,秦穆公甚至认为,一个臣子哪怕自己没有什么本事,但只要有能力知贤、爱贤、用贤,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臣子。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朱熹提示:)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意释

(在小农社会)积累财富的根本原则是,生产的多,消费的少,生产得快,消费得慢,这样财富的积累就永远充足。有仁德者为了事业而不吝惜财富,无仁德者为了获得财富而抛弃事业。上级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没有上级喜好仁而下级不喜好正义的;没有上级追求正义其下级不能将正义贯彻到底的;对于领导者来说,公家富有了,仓库满了,应该说就是他富有了,他的仓库满了。孟献子的话意思是说,挣大钱的人家不要和老百姓计较小利,宁可让管家当家贼也不让他出去盘剥百姓。国家不应以财利为贵,应以道义为贵。掌管国家而务求财利者,肯定是因为重用了小人。领导人以为小人善良,任之以国事,则灾害纷至。虽然有善者来收拾残局,由于国事已然朽蠹,亦无可挽回。所以治国之道万不可以聚财为利,须以道义为利。

致用

领导者居于公共地位,其职责是服务、裁判、守夜者。所以,领导者的品德最为重要。领导者的高尚品德首先体现在不与民争利,不任用搜刮民财的官吏。领导者的品德具体体现在:第一,个人不进入利益链条,而应超然地帮助民众完善利益链条,让每一个人在利益链条中获得好处。对于领导者来说,民众富了就是他富了。民众的财富就是他的财富。第二,不是简单地让富人与贫人均财,而是反对富人垄断社会生产利益的各个链条,引导富人退出部分求利区域,如“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让百姓有生业可做。

(朱熹提示:)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意释

朱熹在这里对《大学》中《传》十章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概说。其中前四章,即“释明明德”、“释新民”、“释止于至善”、“释本末”是《大学》要论证的精要;第五章“释格物、致知之义”是领悟善的基本方法;第六章“释诚意”是培养人自身实实在在的品性的根本。初入身心培养的人尤须不可忽视这几处。

致用

笔者以为,“诚意”为修身之本。“诚意”就是树立强烈的信仰。“格物致知”是培养“诚意”的方法。人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高层次的信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即修己成物——“知行合一”乃是领导者追求的目标。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热门推荐
  • 邪道鬼尊

    邪道鬼尊

    前世身为孤儿,在末法时代修习鬼道真解却为恶鬼反噬,就此殒命。重生修仙界,胡冬寒进了邪道阴魂宗,成了一名普通的外门弟子,高高仰望着自家的媳妇。于是,胡冬寒一面修行《鬼道真解》,一面发誓——一定要追到媳妇!………………已完本VIP作品两本,《最后的修仙者》180万字,《炼鬼修仙》653万字,完本有保障。书荒的书友欢迎捧场~~…………………………发新书了,都市类的,《我的机械章鱼》,书号3459842。请大家支持啊~~
  • 拽拽倾城妃:皇上,过来跟我混

    拽拽倾城妃:皇上,过来跟我混

    n天前,一个女人突然冲出来抢了他的衣服,之后对他视若无睹,扬长而去……现在这女人竟然又出现在他后宫?!她不但把他忘得一干二净……错,她根本就是从来没打算记住他!而且数次出言犯上不说,这女人还明目张胆地在宫中跟他抢人,就连后宫嫔妃她也不放过?!更过分的是,她终于正眼看他的时候,竟然是大逆不道地要他跟她混?!离谱的是,他对这个提议,竟然心动了……??????
  • 异世神眼

    异世神眼

    却偶然发现这个世界和原来的地球的种种联系以及上古遗留下来的谜团,让异界颤抖的一只左眼。气质独特的少年白无恨意外来到神魔大陆,还有那预言中的大战。且看白无恨如何慢慢的寻找线索,最终让封尘的历史露出水面。最终面对神魔大陆与地球的共同敌人!什么叫率性而为?如何用眼神杀人?可爱的猫女萝莉,刁蛮的巨龙公主,以及各色各样的美女纷纷登场,白无恨和他们又将发生些什么有趣的故事?
  • 虹

    这部长篇小说以家族历史的方式展开。第一代以汤姆·布兰文为代表。汤姆被雄心勃勃的母亲送到语法学校受教育,唤醒了他对奇怪而又神秘的事物的好奇心。他爱上了波兰爱国者的遗孀莉迪亚,并终于结合。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仰角

    仰角

    本书以特殊年代军营男女的一段特殊生活经历为背景,在军队于部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浪潮中,数十名百里挑一的炮兵精英突然遭遇进退去留的抉择。苦恋与别离,捍卫自尊与选择出路等等问题接踵而来。难忘岁月里的难忘故事,在军营文化的浸润下,洋溢着阳刚之美、智慧之美和人性之美。
  • 帝影神朝

    帝影神朝

    卓虎,神王后裔,本应有无尽的资源供其成长,不料却被魔族族长魔天所破坏,从神坛跌落凡尘。但是,人总应该有梦,是一颗宝石就该闪烁。从一个懵懂少年到蜕变成为绝代至尊,靠的是那不屈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心。修士的世界,危险与机遇并存。好运不会眷顾傻瓜,有准备的人才有可能在危险中获得机遇。
  • 新编大众家常菜

    新编大众家常菜

    本书共分为家常菜和特色菜两大部分。家常菜对于厨艺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中学习简单的菜色,让自己逐步变成烹饪高手。对于已经可以熟练做菜的人来说,则可以从中学习新的菜色,为自己的厨艺秀锦上添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 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 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 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 !!!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