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600000002

第2章 引言:如何安置孔子

古人有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确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更值得大书特书。孔子以后的中国历史,基本上被孔子和归于孔子名下的教化传统所笼罩。从我们现在所关心的主题看,无论是中国这个国家的历史形成,还是中国老百姓的身心安顿,儒教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历史上中国的形成而言,可以说,没有儒教,就没有中国,儒教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内在根源。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经学的建立和汉武帝的复古更化,奠定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崇儒教以治国的基本方针。此后中国的社会发生过很多变化,但崇儒教以治国的信念在历代统治集团那里从未动摇过,而作为中国之命脉的儒教在中国社会中的主导性地位也从未改变过,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

从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百年,中国经历了自己的现代化过程。由于现代性肇始于西方,所以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不断西化的过程。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以反儒教为主调的新文化运动。很多研究者已经指出,新文化运动乃是对于辛亥以来共和危机的一种直接反应,因此,新文化运动的政治涵义是非常明显的。新文化运动的政治后果之一,即是将儒教排除在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这一重大主题之外。

而之后中国的国家建构,就只剩下政党—国家(Party-State)这一条道路。政党—国家的理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而提出的政治主张,也是中国国民党基于对三民主义的新理解——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向以及随后的戴季陶主义——而提出的政治主张。当然,二者都基于晚清革命派人士念兹在兹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理念。

晚清革命派人士试图建立一个以汉族十八省为边界的民族—国家,而与革命派人士具有竞争关系的保皇派人士则试图继承清朝的疆域和法统,背后是一个包括满、汉、蒙、回、藏等多个族群在内的现代中国想象。二者的对立有很多方面,其中特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主制与君主制的对立,二是民族主义的国家观念与天下主义的国家观念的对立。

实际的情况是,革命派获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而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吸纳了保皇派人士的一些重要看法。章太炎在1907年写作《中华民国解》时已经明确意识到,在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过程中教化的力量仍将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而孙中山则明确地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教化传统安置在民族主义的主题之下。因此,我曾提出,革命派人士在国家建构问题上的实际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保皇派人士的意见,而其核心乃是一个民族—文教—国家(Nation-Cul-ture-State)的理念:“如果文教仅仅是或蜕变为民族的文教,也就是仅仅在文化民族主义的层次上被理解,那么,民族—文教—国家就仍然是一个民族—国家,因为这里的文教可以被民族完全涵盖。如果文教的意义和文教的理想被突显出来,显示其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的天下关怀,那么,民族—文教—国家就不同于一般所谓的民族—国家,而更像一个‘小天下’,其对内、对外的政治理念就有可能在承认现实、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彰显出一种理想性的超越民族间、国家间之壁垒的环宇政治维度。”(唐文明:《夷夏之辨与现代中国国家建构中的正当性问题》,见《近忧:文化政治与中国的未来》,30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然而民国初年的政治变化并未朝好的方向发展,不但教化传统在国家建构中的潜在意义没有被充分重视,而且在知识分子对共和危机的日趋激进的反思中,教化传统还成为被归罪的对象。虽然自身位列保皇派而又受到革命派思想影响的梁启超在1902年已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但可能除了极少数人,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思想家,大都对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背后的教化因素缺乏深刻的洞察和足够的重视。与此相对应的一个历史事实是,辛亥革命后为应对中国是一个多族群国家而提出的政治理念无关乎教化,而是单纯政治意义上的“五族共和”。紧扣历史的脉络来看,新文化运动以后,共和已不再可能,政党—国家成了惟一的选择。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政党—国家的理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国民党认为政党—国家中的那个独特的政党,必须是自身能够承担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能够代表全体国民利益的政党,或者说正如其名称所显示的那样,必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民政党。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这一看法并无异议,而又以阶级理论为基础,提出这样一个能够承担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能够代表全体国民利益的政党,只能是基于普遍阶级的理念而形成的阶级政党,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建立一个阶级—国家(Class-State)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无论是国民党的政党—国家理念,还是共产党的政党—国家理念,都是以一个政党对应于国家,因而都是国家主义的政党。从我们所关切的问题看,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还为古典教化传统留有一定的位置和空间,甚至像戴季陶等人所提出的主张其实隐含着儒化国民党的思路,而后者则以共产主义信念作为整合各方、动员民众的主导性的意识形态,对古典教化传统的排斥更为强烈,即使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策略性主张,也难以改变其激进的反传统主调。

实际的情况是,共产党获得了历史性的胜利。1949年以后,中国的国家建构走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轨道,以至于有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一方面是政府努力改正错误的“拨乱反正”,另一方面则是新环境对国家建构的新挑战。1980年代以来,不光是中国共产党时时面临着执政的种种挑战,1949年以来的国家建构理念也面临着理论上的挑战。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更为根本,因而也更为麻烦。与此相关的一个直观的事实是,作为中国惟一的执政党的共产党或许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及保卫国家统一等措施较大程度地缓解其合法性危机——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但这些措施对于1949年以来所确立的新的国家建构理念所面临的理论危机则无济于事。

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端口,我们以中国几千年的教化与文明为背景来重新审视这一百年来的现代化历程,自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民族—国家、阶级—国家的理念对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都有不适合之处,那么,以文教—国家(Culture-State)作为现代中国国家建构的主导性理念是否更为妥当呢?至少在文教理想之下由族群差异和阶级差异所带来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可以在一个综合性的视野中得到衡定。如果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思路,那么,在国家建构的主题下提出如何安置孔子的问题就是很恰当的,而且,这将构成未来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

就历史上中国人的身心安顿而言,儒教所起的作用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是造就中国人国民心理的主导性的教化力量,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明理学的开展与其相应的教化改革,使得儒教真正呈现出一个能为人提供具有终极意义的安身立命之所的教化传统。而且,鉴于儒教自身注重人道而非神道、注重后世而非来世等特点,历史上儒教与道教、佛教及各种民间宗教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景象。就各自的发展而言,一方面,道教、佛教及各种民间宗教往往会受到儒教的影响,比如佛教的中国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一方面,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儒教也会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比如宋明理学中很多主题的开出就与佛教有很大关系。就各自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而言,一方面,对于道教、佛教及各种民间宗教,儒教从来不排斥,而是充分肯定这些宗教能够起到劝人向善、补王化之未逮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崇信儒教的同时也崇信他教,这在中国历史上很是常见,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种信仰方式不够虔诚。随着科举制、君主制的相继被废除,经学解体而代之以人文科学,书院衰落而代之以新式学校,能为人提供具有终极意义的安身立命之所的儒教失去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之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一直经受着科学主义的冲击。我们知道,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反礼教的两个重要口号之一就是科学,而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则是现代中国人精神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与此相伴随的另一个理论现象是,在现代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过滤之下,原本贯通天地人、具有终极面向、意在全盘生活计划的儒教思想沦为道德学说,顺此狭窄化的诠释路径,儒教呈现出的就只剩下一副干瘪的道德主义面孔。(参见唐文明:《隐秘的颠覆——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北京,三联书店,2012。)1949年以后,共产主义信仰作为关乎国体问题的国家信仰(statefaith)在中国是笼罩性的,对国民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共产主义信仰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因而其在人生观的问题上也是诉诸科学。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对国民心理产生了更大影响的、更为基础的观念则是唯物主义。1980年代,共产主义主要作为政治理论发挥作用,其信仰功能减弱,而唯物主义对中国人的心灵的影响有增无减。我们常说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出现了信仰的真空。而必须正视的是,与这一信仰真空相伴随的,是唯物主义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主导作用。而目前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很多严重的问题,都可以从这一线索得到理解。

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一百年来的“以夷变夏”力度不可谓不大,效应也非常显著,但儒教传统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儒教传统中的话语仍以片断的方式不断出现在中国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反思活动中,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而从1980年代到现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中国的民间社会中,儒教复兴的呼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实际上,关联于共产主义信仰功能的衰落而导致的信仰真空问题,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在不同程度地复兴。处于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意识到儒教真正发挥其安顿人的身心的教化力量则必须具备必要的制度安排的话,那么,在国民身心安顿的主题下提出如何安置孔子的问题不仅很自然,而且很紧迫。

毋庸置疑,缺乏适当的制度安置是现代以来儒教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一点是服膺儒教、关心儒教、关心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关心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各方人士所必须正视的。而从国家建构和身心安顿两方面提出如何安置孔子的问题,则促使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在晚清到民国的历史性变革中,服膺儒教的人士如何应对儒教在制度方面所受到的巨大冲击。这就是我们研究康有为的孔教思想的缘由所在。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文学的持续生产,也要仰赖于文学最基本部分的建设。这个建设是帮助新人涌现,是期待新人带来的新作品,带来新的感受力,产生出新的思想方法与表达的艺术。《比太阳更早升起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取得四川省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着力发掘富于原创能力的新锐作家,资助出版他们在文学创新方面的文学成果。这种举措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四川文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计之长远的人才培养与新的艺术经验积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 兰香鬃影

    兰香鬃影

    她是遗落民间高贵的公主,蓝翎国唯一的皇族血脉,但是阴错阳差,她成为身份不明,以皇子之名继承了皇位的欧阳澈的兰妃,与另一位血脉不明的皇子欧阳澄之间纠缠不清,欧阳澈无声的怜爱,欧阳澄的背叛,一年后,她带着满腔巨大的仇恨,以另一幅面孔回到蓝翎国,她是要报复亦或是不甘心。欧阳澈不计回报,不求得知无声的呵护怜爱,可是她的心只容得下欧阳澄,在万丈悬崖边,欧阳澄将匕首一寸一寸刺进她的心脏,她带着后悔满满的恨意纵身掉下万丈深谷,是对是错,痴迷或执着,让满天清风,靡靡花香告诉她答案舍身亦是深爱。
  • 请记得我一直都在

    请记得我一直都在

    即使有一天,你转身离去了。我希望,你会记得。有个女孩一直在原地等着你。
  • 帝王冷妃

    帝王冷妃

    他,慵懒,魅惑,冷情,十几年悠然游走于各国之间,身份尊贵无可比拟,此生却从未遇到过这样奇特的女子。她,清冷,无情,妖娆,纵横黑白两道,向来无往而不胜,却睁眼之间,莫名其妙遇到了这个神秘非凡的男子。微风轻拂,及肩的发丝轻扬,她的表情恣意,张狂,冷酷,冰寒刺骨的话自唇齿间一字一句吐出,“以后谁若再敢挑衅,本姑娘绝对废了他!”面前,地上跪着的,是他的一干心腹属下。他负手站在一旁,眉目清冷如画,眸光深沉而玩味,无声笑得愉悦。
  • 老板吃炸药啦

    老板吃炸药啦

    【完结+甜宠】本以为找了个好工作,可以美滋滋地过上小资生活,顺便泡个小白脸,享享天伦之乐,谁知道上班第一天,人带椅子底朝天,直接杠上有仇必报、公私不分的总裁上司,被逼成工作狂不说,更化身小强中的战斗强,展开一场不被剥皮抽筋不休的恶斗!“不要以为小爷我是怕你,小爷我这是……”“嗯?”某人脖子一缩赶紧改口:“爷,您上座!”分分钟被调教得服服帖帖!【新书《撩心总裁,太高明!》,欢迎各位小伙伴光临赏读~】
  • 霸宠惹火甜心

    霸宠惹火甜心

    因为几大家族一夜的赌注,四个恶魔少爷,成了乔诺——V5成员乔氏集团千金的贴身保镖。被迫跟他们同居不说,还被妖孽男夺走初吻,最后四人竟联手欺负她?哼,区区几个下人,居然敢这么对她,她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回来,要你们好看!
  • 跨越时空之我是水若灵

    跨越时空之我是水若灵

    “水若灵,本王要让你知道,你,究竟是谁.”南宫泽说完,就一掌击碎了水若灵的衣服.“放开我,你这个怪物,呜呜,放开我!”水若灵竭力地哭喊着。“放开你,哼,休想,这辈子你也甭想逃离本王。”我本是留日博士,带着忐忑的心情准备回国开创一番事业,却不料飞机失事,致使我穿越到陌生的时空,变成了当朝丞相的小女儿。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跳吧舞

    跳吧舞

    慢慢的时间久了,众人就会发现严冀有个习惯,一听到类似“下午”、“下午茶”这类的字眼,他就会皱眉,或者偶尔晃神。只有少数人知道,多年以前有个叫“夏舞”的女孩疯狂地热爱着他。在雨夜他家的阳台下大声喊着他的名字,为他跳上一支芭蕾舞,轻盈地像雨中的天鹅。
  • 祸水要休夫

    祸水要休夫

    前世的剩女,穿越之后的祸水,下水道的重生竟然出嫁了?可有比嫁出去更让人兴奋的事情嘛!可还没兴奋够呢!成婚的当天,好端端地被人当街劫了车盖,呃?乱世吗?也有人好这一口?没拜堂,没洞房的,晚间还收到了一件更悲剧的“礼物”。竟然还发现是被当成礼品给送过来的,还是个令人讨厌的礼品?
  •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明大厦的主要基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便是缀满枝头的奇花异果,为中国古代文明增添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又为世界科学技术园地增添了盎然生机。这是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中外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真切可信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