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200000019

第19章 因敌制胜——正说《虚实篇》(1)

本篇集中论述了战争活动中“虚”、“实”关系相互对立、相互转化这一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揭示了军事上“避实击虚”的一般原则,并提出了在作战中如何掌握虚实,如何转化虚实,如何运用虚实的基本要领。孙子强调要通过对“虚”、“实”关系的全面认识和辩证把握,来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即“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做到这一点,其关键在于如何争取优势,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为此,孙子提出了著名的作战指导原则——“避实而击虚”。而这一原则在作战行动中的具体化,就是要做到:(1)示形于敌,迷惑和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弱点,然后予以打击。(2)集中优势兵力猛烈果断地打击敌人,即所谓的“以十击一”。(3)因敌变化而取胜,在作战过程中不机械、不呆板,根据敌情变化,随时调整部署,始终保持主动。(4)察知战场地理,了解战场天候,“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并采取策、作、形、角等方法,全面掌握敌情。(5)正确选择主攻方向,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出其所不趋”,“攻其所必救”。孙子认为,只要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正确的作战指导原则和具体作战措施,那么,战争的胜利不但“可知”,而且也是完全“可为”的了。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篇围绕作战指导这个核心问题而立论,而《虚实篇》则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唐太宗李世民的意见可以作证,他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虚实篇》对军事活动中“虚”、“实”对立统一关系作了精辟分析,全面论述了作战指挥中争取主动权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在《孙子兵法》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世民是何等人物,作为雄才大略、用兵如神的旷世大帝,能有几个古人入他的法眼。可在孙子面前,他变得相当虚心,说了大实话,给《虚实篇》以一个崇高但又准确的定位。而细读本篇,我们可以发现它也的确当得起李世民的称颂;孙子对“虚”、“实”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和把握,毫无疑义已进入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既讲清楚了“虚实”的核心,又说明白了运用“虚实”的手段,还解释透了转化“虚实”的条件,可谓是包举无遗,剔精抉微。

所谓“虚实”,是一个重要的兵学范畴。它的含义十分广泛,一般而言,无者为虚,有者为实;空者为虚,坚者为实。“虚”指的是兵力分散而薄弱,“实”指的是兵力集中而强大。表现在具体军情上,大凡怯、饥、乱、劳、寡、不虞、羸弱为“虚”,勇、饱、治、逸、众、有备、强盛为“实”。总之凡是构成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各种因素,譬如兵力的大小、优劣、众寡、强弱、分合,部队的劳逸、饥饱、治乱、懈备,部署上的疏密、坚瑕,兵势上的锐钝,士气上的高低,心理上的勇怯,行迹上的真伪,处境上的安危,地形上的险易,等等,统统属于“虚实”的范畴。掌握得是否得当,运用得是否高明,转化得是否成功,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显而易见,避实击虚是作战指导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无怪乎,孙子对它如此重视,要用专篇来阐发这个问题。

“虚实”的核心宗旨,就是积极夺取作战的主动权,创造条件,争取优势,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众所周知,主动权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在战场上,谁失去行动自由,让对手束缚住了手脚,进退不得,攻守无措,谁也就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可见,主动权即军队命脉之所系。孙子对这层道理早有深刻的领会,并用简洁深刻的一句话,概括揭示了牢牢掌握主动权的不朽命题:“致人而不致于人”,即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孙子强调,这既是理解“虚实”关系的钥匙,也是正确运用“虚实”、转化“虚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认为这一原则是孙子制胜之道的灵魂。无怪乎《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要这么说古代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知道“虚实”,目的是为了转化和运用“虚实”,而转化和运用“虚实”,在于要找到走得通的途径,拥有管用的手段。孙子认为,这手段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万变不离其宗,一句话“避实而击虚”。要打赢仗,窍门是让自己处于“实”而让对手据于“虚”。正如《管子·兵法篇》所讲的,善于指挥打仗的统帅,总能让对手处于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就像双脚踩在虚空当中,全身上下使不出一点劲;就像同影子搏斗,忙活半天全是白费力气。然而构成“虚实”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指挥员去发现,去创造,去把握,而实现这一步骤的有效途径,则是在军事行动中努力做到“避实击虚”,完成敌我虚实态势的转变。如此,“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意图便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克敌制胜就有了充分的保证。

“避实击虚”,主要指在用兵打仗时,要避开敌人的强点,攻击敌人虚弱却又是性命攸关的部位,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敌人欲守不得,欲战不能,进退失据,在劫难逃。这一点很重要,即“虚”不是单纯的虚弱,如果只是单纯的虚弱,而与战略全局不发生关系,那么即便攻击成功,也不能对敌人真正有所伤害,对战略全局产生不了实际的影响,只有打击敌人虚弱但又是要害的地方,方才是打蛇打七寸,真正置敌人于死地。就像乌巢之粮草,袁绍军队的守御并不严密,使曹军有机可乘,这是袁绍方面军情上的虚弱之点;然而,军无粮,兵自乱,袁绍一旦丧失了这个后勤资源,那么全军便会陷于彻底的被动,只有失败的前景在等着他,所以乌巢之粮草的有无对袁绍来说又具有致命的意义。既是弱点所在又是要害所在,曹操出其不意一把大火烧了乌巢粮草,就完全掌控了战局,为赢得官渡之战奠定了基础。这才是“避实击虚”原则的高明理解和巧妙运用。

可见孙子所说的通过“避实击虚”来争取作战主动权,重点表现为对攻击目标、攻击方向的选择上,力求从根本上调动对手,制服敌人。所以他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又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在他看来,只要在作战目标以及方向选择上贯彻了“避实而击虚”的方针,那么就等于有了主动权,就可以达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目的了。

孙子“避实击虚”以争取主动的原则,还表现为对攻击时机的把握上。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避免同正处于士气高涨、斗志旺盛阶段的敌人作正面的交锋,而要通过各种手段瓦解敌人的士气,消磨敌人的斗志,使得之失去锐气,显现虚弱之象,尔后乘虚蹈隙,实施突然而凌厉的打击,夺取战争的胜利,即所谓“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察知战场地利,了解战场天候。并采取“策”、“作”、“形”、“角”等手段,全面掌握敌情。孙子认为,要贯彻“避实而击虚”作战方针,争取“致人而不致于人”,就需要掌握各种情况,从中分析利弊,制订正确的对策,这样就可以“千里而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了。

孙子指出,军事指挥员所应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概略言之有两大类,一是天时地利,即“知战之地,知战之日”;二是敌情。一般情况下,第二类情况比较难以了解。为此,孙子着重论述了了解和掌握敌情的方法,“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应该说,这是非常具体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够保证我方及时、全面掌握敌人的作战计划、活动规律、作战部署、强弱环节,为我方定下作战决心、制订作战计划、“避实击虚”提供客观根据,从而保障在作战中牢牢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

因敌变化而取胜。孙子强调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说,高明的作战指挥者在对敌作战过程中,要切忌僵化保守,拘泥成法,而必须根据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兵力部署,改变作战方式,始终保持主动:“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在孙子的观念中,唯有“因敌而制胜”,方可排除干扰,顺利实施“避实而击虚”的作战指导,真正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驾驭“虚实”、运用“虚实”、转化“虚实”,由用兵的“必然王国”进入用兵的“自由王国”。

要“避实击虚”,集中优势兵力,在全局或局部上造成“以镒称铢”的有利态势,各个歼灭敌人,乃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俗话说“双拳不敌四手”,在体力、功夫等其他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一个壮汉同时与两三个甚至更多的壮汉开打,往往要吃亏,不免头破血流、鼻青脸肿,这是一般的常识。

用兵打仗的道理当然要比拳脚相加的打斗深奥复杂得多,不过在有些方面两者之间却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人多练众”,作战双方谁拥有优势的战场地位,谁就能拥有军队行动的主动权,这乃是古今中外战争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大体而言,两军对阵交锋,凡兵力薄弱、指挥笨拙的一方,一般情况下,总是比较被动,总是玩不过人家。所以,古往今来的军事家们很自然地提出了“众寡分合”的著名命题。所谓“众寡”,就是兵力的对比问题;所谓“分合”,就是指兵力的部署使用问题。两者的核心所在,就是要集中兵力,在全局或局部上造成优势,分一为二,避实击虚,各个击破敌人。

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并系统阐述“众寡分合”作战原则的兵学大师。在《谋攻篇》中,他明确强调“识众寡之用者胜”,把这看成是“知胜有五”的一项重要因素。这里的“众寡”,当然是指兵力的多少,而“用”则是指兵力的运用,也即《军争篇》中所说的“分合为变”。孙子认为,要确保掌握主动权,使胜利的天平朝着自己一方倾斜,就必须按照“避实击虚”的原则,在战场交锋时集中优势兵力,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为此,他在本篇中反复阐发了集中兵力对于达到“避实击虚”效果的重要性,此外还在其他篇章中一再提出怎样集中优势兵力的种种主张:“并力”、“我专为一”,从而达到“以众击寡”的目的。

兵力的大小与兵力的集中分散,并不是同一回事情。在总体上说,兵力对比虽然占优势,但是在具体作战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因兵力部署的分散而丧失优势;反之,尽管兵力在总体上占劣势,但也有希望通过相对集中而形成局部上的优势。这说明,集中兵力是有一定条件的,从主观上说,敌我双方谁也不傻,都力求集中兵力,千方百计追求战场上的优势。然而能不能实现这个初衷,则取决于指挥员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叫做“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换言之,必须通过高明的指挥,使我方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这才是集中兵力的症结关键。

孙子不愧为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在“众寡之用”问题上,他既肯定集中兵力的意义,提倡“以十击一”;又积极探讨如何在战争活动中,通过对“分合为变”等手段的运用,来达到集中兵力、掌握主动的目的。

孙子认为集中兵力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善于创造条件,捕捉战机。从战术上讲,就是要做到“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真情而我军不露任何痕迹,即敌人在明处作靶子,我方在暗处施算计。他进而论说道,这样一来,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却不得不分散。通过调动敌人,来使我方的兵力集中在一处,而让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于是,集中兵力的意图即得以实现,我方便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了,从而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而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之敌,“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出现“吾所与战者寡”的局面,使得敌人原先的“四手”变成“双拳”,使得自己原先的“双拳”变成“四手”。基于这样的想法,孙子非常乐观地表示了必胜的信心,“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孙子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所以,他在肯定集中兵力重要性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分散兵力的危害性,给所有的战争指挥者敲了警钟。他认为,在兵力部署上如果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单纯企求“无所不备”,那到头来势必形成“无所不寡”,不能实现“我专而敌分”的意图,也就失去了“避实击虚”主动地位的物质基础。据此,孙子一再语重心长地提醒战争指挥者要避免犯“以一击十”、“以少合众”这一类分散兵力的错误,因为那样做是彻头彻尾的“败之道”,到头来一定会覆军杀将,自取其辱,想哭都来不及了!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茅元仪:《武备志·兵诀评·序》。)孙子集中兵力,以镒称铢的作战指导思想对后世兵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们一方面充分肯定集中兵力的军事学术价值,如《淮南子》的作者就曾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层道理:五个手指头轮番敲打,不如握紧拳头狠命一击;一万个人逐个轮番冲锋,不如一百个人一拥而上。(参见《淮南子·兵略训》。)而《百战奇法》则更明确指出“以众击寡,无有不胜”。另一方面,他们也高度重视运用“分合为变”的手段,来达到避实击虚、集中兵力的目的,“设虚形以分其势”,造成“敌势既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的有利态势,牢牢掌控住作战的主动权。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战争指挥者遵循孙子“众寡之用”的原则,善于集中兵力、以镒称铢、避实击虚、化弱为强而打胜仗的情况不胜枚举。后金开创者努尔哈赤勇破明军的萨尔浒之战,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例。

明朝后期,女真人在白山黑水之间悄悄兴起,他们在自己杰出的领袖努尔哈赤的统率下,初建政权、发展实力,渐渐成了气候,开始对明王朝构成一定的威胁。明王朝意识到了这种危险,就想通过武力手段将后金这个地方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于是纠集部队,把战争提上议事日程。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明辽东经略杨镐指挥二十万大军(明军人数有多种说法,这仅是较为通行的一种),兵分四路,浩浩荡荡、气势汹汹向后金政权的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合围而来,企图一举荡平后金势力。当时努尔哈赤麾下的后金八旗兵马才区区六万之众,与来犯的明军相比,众寡悬殊自不待言,处境危急一目了然。然而,努尔哈赤却临危不惧,从容镇定,掷地有声说出一句名言:“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决心用高度集中兵力的策略,避实击虚,快速机动,各个击破来犯明军。

三月初一,努尔哈赤设伏于萨尔浒山谷,首先一举歼灭了突出冒进的杜松所率明主力西路军。接着,连夜转移兵力,于第二天早晨将进抵萨尔浒山西北的明北路马林军分割包围,痛加聚歼。尔后,努尔哈赤迅速移兵南下,采取诱敌轻进、设伏伺击的打法,对推进至北距赫图阿拉五十里处的明南路刘军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并逼降了协同明南路军作战的朝鲜李氏王朝的部队。明军总指挥杨镐眼睁睁看着北、西、南三路丧师折将,顿足捶胸,欲哭无泪,哀叹大势尽去,赶紧下令行动迟缓的明西南路军李如柏部掉转马头,火速撤退,这才幸免于全军覆没。这场关系到辽东地区归属和后金政权生死存亡的大战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努尔哈赤赢得可圈可点,明朝军队输得无话可说。

同类推荐
  • 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淮海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情况。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以7个纵队的强大优势兵力在徐州附近的新安镇对黄百韬兵团实施包围,切断黄百韬兵团与李弥兵团等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实施重点打击,各个歼灭。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为标志。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是中国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中原地区也成为国共双方志在必得的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打的第一仗,就是围攻我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从此以后,中原大地上两军作战一直是此起彼伏,彼伏此起,战场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国共双方都有在调兵遣将,都有在筹划这场大战,最终以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 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

    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

    向军队学管理、从军队借鉴管理经验,这是组织管理的普遍现象。联想、华为、万科、海尔、杉杉、双星、宅急送等等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由复员军人创建;柳传志、任正非、王石、张瑞敏、郑永刚、汪海、陈平、宁高宁等中国20余年最优秀企业家曾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缮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在中国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就有200人之多。解放军创立之初,只有几个人、一个信念、一面旗帜,但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先后有数千万人参加的组织改变了中国社会,并影响了世界。毫无疑问,在执行缔造者所赋予的使命、在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在自主变革等方面,解放军是管理效率最高的组织。
  •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为《中国古代八大兵书》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尉缭子兵书》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 百战奇法

    百战奇法

    社会的本质是对抗和竞争,古兵法所揭示的正是如何在对抗和竞争中获胜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它之所以在众多的领域备受推崇的根本原因。《百战奇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颇具特色的兵书,自从产生以来一再刊行,广为流传,为后世兵家所重视和推崇,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百战奇法》共十卷,3万余字,每卷10战,合为百战。现存世有明弘治、嘉靖、万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百战奇法》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即“百战”,其与《武经七书》特圳是与《孙子兵法》关系密切引用百条古兵法警句,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 军旅生涯之班长

    军旅生涯之班长

    班长带领新兵,新兵成为士兵;士兵成为班长,班长带领新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时光流逝,军魂仍代代相传。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本故事纯属虚构。)
热门推荐
  • 落日劫

    落日劫

    在遥远的云端,那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神的世界。诸神像天地一般存在于那个高高在上的世界里。他们掌握着天地的变化,他们主宰着日月星辰,他们掌控着生死祸福,他们看似掌控着一切。但是他们的命运由谁来掌握,他们的幸福用什么来获得。大地女神,执掌人间。她是代表希望的女神,她是“生”的象征。冥王,冥界的最高统治者,他是死亡的代名词。当大地女神遇到了冥王,当时空的轨迹发生了诡异的偏转,这次的相遇,是缘,还是孽。大地女神:我愿意用永恒的生命去换取你的幸福,但是我的职责是保护脚下这片土地,所以我放弃了生命守护人间,却又用灵魂与你相伴。冥王:因为你的出现,将我的生命带来了一丝鲜活的气息。你的离开第一次让我感受到这个生活了亿万年的冥王大殿是如此的寒冷漆黑。只有失去,才能体会到拥有时的珍惜,只有失去光明,才知道黑暗是如此的阴冷。大地女神与冥王,不该有交集的轨迹,他们之间,注定是一场虐恋…
  •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本书讲述了上起公元前 9世纪的行吟诗人荷马,下迄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领袖毛泽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开国元勋的王者风范,思想家的深邃睿智,政治家的宦海浮沉,文学家的沧桑人生,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科学家的智慧灵感及施行探险家的神奇经历……
  •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思想意识和具体技巧上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媒体新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与“无冕之王”;让自己的媒体形象亮起来;领导口才与演讲艺术;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运用媒体作宣传;直面虚假负面报道;接受采访的技巧;做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学会运用和引导网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书中精心穿插了许多资料链接,这些资料或知识,或案例,或图表,方便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在每章的最后还附上了……
  • 好景良天

    好景良天

    暴有修改的宠妃,霸道闷骚的皇帝,穿越版《金枝欲孽》剑出江湖,皇宫震动。皇宫女人,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育儿传统,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同的,在教育上必须区别对待,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正契合了男孩与女孩的先天差异,有利于他们的后天成长。
  • 花开并蒂,浮华声隐

    花开并蒂,浮华声隐

    一对来自桃花村的姐妹,为了追逐梦想,实现自己当歌星的梦,来到城市,开始在娱乐圈打拼,她们参加海选节目,一路博弈,最终获奖,在获奖后姐妹俩却得知了海选的黑幕,姐妹发生争执后各奔东西。此后,她们各自追梦,各自拼搏,历尽坎坷。姐妹俩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后,她们终于明白:桃花村还是真正属于她们的地方,在桃花村,她们最终找到了音乐的根和音乐的魂。在桃花树下,她们唱出了最真最美的歌。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喜欢探究答案的快乐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这里有你喜欢的故事结局,这里有你想要的快乐,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
  • 应怎样选择 该如何放弃

    应怎样选择 该如何放弃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觉得时间永远都不够用,处世技巧不够圆熟,成功离你太遥远?请不要在忧心、彷徨,本书系所提供的全方位的方法与技巧将在您的事业之旅中成为您成功的得力助手。成功是每一个人终身追求的目标,在这段追求的过程中,本书将扮演一个站在您身后的智囊团的角色,尽其之力,提供所知,着力于把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和最新的成功资讯奉献给您……在伴您创造成功的历程中,使您获得精神上的指引、激励和扶持,最终让你品尝到不断成长中的成功喜悦。
  • 将军的填房妻

    将军的填房妻

    冲过去,不然就要迟到了!但怎么总感觉手上没劲儿,再加速。一辆右拐的油罐车从后面驶来,司机没想到这辆电动车居然会大着胆子冲黄灯,小娇开始加速,一个刹车没刹住便撞了上去。“啊……”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传出一声惊呼,待人们回头时,只瞧见一个急速的身影向着电线杆子飞去。‘咯嘣’小娇听到自己额骨碎裂的声音,眼看路口就要变红灯,犹如铁器钻入脑中一般,并且浑身支离散架,“好…………
  • 离婚总裁说爱我

    离婚总裁说爱我

    关于离婚王安然只用了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就结束了,却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走出那段不为人知的伤痛。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城市王安然过的一贫如洗,却也悠然自得,直到某天某个人的出现。“你就这么对待对你朝思暮想的人,一见面就想撇下我的不管?”来势汹汹的男人一如从前一样的可恶,狠狠的钳着王安然的手腕不肯放开,瞪着眼睛要吞她入腹,让她像只小鸡一样无助的推搡,最终以她跌跌撞撞的被搂住告终。“我,我,不不,认识,你!”慌乱之余不爱说话的王安然结结巴巴的吐了几个字出来,可就是这么几个字却把某个人想的生不如死!她是个结巴,三岁起就是…他不喜欢她结巴,六岁起就开始了…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嫁他为妻,而他最大的介怀就是他/她们的婚姻关系…终有一天她学会了放弃,反倒是他纠缠着不肯放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