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这一回从星空说起
我有个朋友告诉过我,在他9岁那年,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在翠湖公园(他是昆明人)玩累了,躺在湖边的草地上仰望星空,心里忽然一动。他说:“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心里的那一动,觉得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了思想。”我也是从小就喜欢仰望星空,而且也有过“心里忽然一动”的体会。你呢?“心里忽然一动”的时刻,你就不再想闹、不再想跳,甚至不再想讲话了。用大人们的话说,你的心情就变得严肃起来。要是你从来没有过这种体会,不妨找一个夜晚试试,当然最好是独自一人,在一个安静一点的地方。没有机会试也关系不大,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想象。假想你现在正站在月球上,看见了一个比我们在地球上看见的月亮要大好几倍的蓝色星球,那就是我们的地球。我要问你的是,你觉得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不假思索地说:那肯定是太漂亮了!
我提醒你注意:月球上现在只有你一个人。
你笑了:那我可能会害怕。
那好,我继续说下去。现在让我们再假想你坐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你这才发觉,整个宇宙其实安静得可怕。“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那只是我们站在地球上而且是站在人群中的一种感觉。太空中那些巨大的星球其实是荒凉无比,而且是毫无声息地在运行着。(想想看,要是星星转动能发出声响,会比火车发出的声响大多少倍?)只有我们那个小小的地球上有点儿热闹。实际上,地球上热闹的地方也只是星星点点地分布在陆地上,几公里才有一个村庄,几十公里才有一个城市,何况还有大片大片的森林、荒山和沙漠。海洋就不用说了,它们占了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当你坐在飞船上这样看、这样想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人其实十分渺小?还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星球上有生命现象,你不觉得人类在这个宇宙中显得十分孤单吗?
你说:我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可是,我不明白你对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让我慢慢讲。现在我们来想想那些曾经在地球上威风一时的恐龙,它们的绝迹至今还是一个谜。有科学家猜测,极有可能是因为有什么天体撞击了地球,造成了恐龙的灭顶之灾。且不管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吧,恐龙不再存在了总是个事实。如果恐龙会思想,它们就有可能想不通:既然要让我们灭亡,当初又何必让我们如此称雄地球?用人们爱发的感叹来表达恐龙的想法,那就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也许会插话说:可是,这不是谁让谁不让的问题,碰巧有个彗星撞上了地球,又不是谁故意安排的!我要告诉你的却是:恰恰是这个“碰巧”让恐龙想不通。它们会说:你的意思是说,在这个宇宙中“碰巧”就有了我们,“碰巧”就又没有了我们,我们的存在与否对这个宇宙来说是完全无所谓的?假定你自己就是一头恐龙,这样想时你会不会觉得伤心,觉得“活着真没什么劲”?对于会思想的动物来说,追问“为什么”是一种最为顽固的冲动。这种追问,很多时候并不是想知道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是想知道事情发生的意义。所谓意义,就是对某种目标所具有的作用与价值。比如说,你要是告诉恐龙,让你们灭亡是为了给一种更高级、更有发展前途的动物(哺乳动物)腾出地盘来,它们也许就会觉得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于是也就想通了。可是你现在却告诉它们,你们灭亡的原因只是有一颗彗星偶然与地球相撞,根本不是为了什么。你想它们会有什么感觉?它们会突然意识到:原来它们的存在也纯属偶然,毫无意义和价值。
你终于忍不住了:可是恐龙其实并不会思想呀!
说得对!我只是在打个比方。如果有一天突然又有一颗彗星什么的撞击了地球,人类也因此灭绝了,(这不是绝对不可能的吧?)你会怎么想?你总不能说,因为人类有思想,所以就变得比恐龙金贵,而各种天体就都会小心翼翼地绕开地球,不去碰它撞它吧?想象这样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了,你会不会觉得人类的生存其实跟恐龙没什么两样?偶然在地球上出现了,又偶然消失了,太空中的星球却依旧在沉默中运行,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你突然大喊一声:我不相信!
你这一声喊,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因为我也不愿意相信。可是我却不能马上附和你,因为信念不能完全等同于思想。人类曾经一度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环绕着它旋转。直到哥白尼发明了“日心说”之后,人们才开始相信,事实上是地球环绕着太阳在旋转,太阳系又远远不是银河系的中心,而银河系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星系。如此看来,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星球。原先人们以为地球是中心,无非是因为人们自己生存在地球上。
你开始有点儿“苦恼”了:那就是说,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恐怕真的只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我们相信自己的生存有价值、有意义只是自己的一种错觉,或者说只是自己在骗自己?
我没有这样下结论。我们对世界和宇宙的了解其实还十分有限,要下任何结论也许都嫌太早。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的“信念”也并非完全没有根据。试想,当你坐着宇宙飞船在茫茫太空中穿行时,除了感觉到人类和自己的渺小、孤单以外,你也许还会惊叹:竟然会有那么一个蓝色的星球,有空气、有水,而且产生了生命与人类!的确,宇宙中产生了生命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产生了精神现象就更是一个奇迹。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比恐龙灭绝更大的谜。对于哲学家来说,其神秘之处则在于,世界的一部分(虽然是极小的部分)居然能感觉到、意识到并且认识到其他部分的存在与性质,实际上还感觉到、意识到并且认识到它们自己的存在与性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据此认为:这是宇宙自己在认识自己?再想想人类历史,人类由于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似乎有了某种方向,也就是说,人类似乎正朝着某个方向进步与发展。最早,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群互相之间并没有什么来往,但每一群人都学会了用火、制陶、制造和使用各种石器、炼铁、养鸡养狗、种庄稼……而且每一群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都会说话),所有这一切都会使人想起,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巧作安排。你不觉得是这样吗?从这种观点看,人类的出现就不像是盲目偶然的,倒很可能是出于某种我们现在还不明白的“设计”。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你又不能相信我了:你是说,当真有神存在?
我也没给出这样的结论。我只是说,人类以及人类意识和精神的产生是一个很神秘的事件,其中必然有一些我们还弄不清楚的道理在。神秘的事件不一定就与神有关,比如“天外来客”就很神秘。我们不妨大胆地猜想一下,人类的产生会不会是由于某种外星人在地球上做了一次生物遗传工程的实验呢?
你更“苦恼”了:要真是这样,那人类的命运就更悲惨了,成了实验品,成了工具,还谈什么价值和意义?!
这一回我真该安慰你了。我说的只是猜想。我的意思是,当我们对一件事没有取得确切知识时,我们没有理由限制自己的想象,并根据想象发问。哲学家们大都是想象力很强的人,面对着对人类处境和命运的种种猜想,他们问:人是什么?进一步的追问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种就是:人究竟是偶然生存于茫茫宇宙的一个角落中的渺小生物,还是我们通常相信的那样,人是万物之灵长?
人生的意义:生命只有一次
我年轻的时候常常在山间小路上独自行走。前无村,后无店,那些山路上往往一个人也没有。偶尔遇见一个人,彼此对看一眼,然后便擦肩而过,各走各的路,从此再也不会见面。走在路上遇见陌生人,这当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有一次我竟然停了下来,望着对方远去的背影想了好半天,想出一连串“傻”问题来:他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过去我不认识他,今后也可能永远不会认识他,那为什么他会与我相遇?为什么是在这里(而不是在别处)相遇?又为什么是在今天(而不是别的时间)相遇?为什么他遇见的偏偏是我(而不是别人)?为什么我遇见的又偏偏是他(而不是别人)?
你扑哧一声笑了:这些问题谁能答得上来呀?
这些问题确实是谁也答不上来,可是却并不好笑。生活不同于电视、电影,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生活不那么富于戏剧性。比如说,如果你在电视或电影里看见了两个人在山路上相遇,就会相信,这两个人在接下来的情节中必定会再次相遇,或者成为敌人,或者成为朋友。也就是说,你相信他们的相遇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否则这个镜头就会成了毫无必要的镜头,导演一定会删去。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情况就往往不是这样。你与许许多多的人相遇后又分开了,全都是无缘无故的。以后你活你的,他过他的,彼此毫不相干,并且谁也不会惦记谁。但生活中却不存在一个导演来把这种毫无必要的情节删除。它竟然发生了,却又跟从来没发生过几乎没有两样。德国有句谚语“只有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说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你当然不能相信这一次相遇实际上从没发生过,但你的确弄不明白它发生了和它没发生对于你或他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影响。也就是说,你弄不明白你们的相遇究竟有什么意义。
你说了:干吗要弄明白这些事的意义?
这样说也无大错。但是,你不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无缘无故(也就是无意义)的事太多了吗?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遭遇和经历都无意义,生活本身是不是还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人人都在说,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的一生是不是也和那次偶然的相遇一样,有过与从没有过并无不同?当问题这样被提出来时,谁还会觉得好笑?哲学家们在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或者“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时,心中牢牢记着的一件事就是:生命只有一次。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想向你证明,只有一次的人生自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是谁:丧失了记忆?
你做过这样的梦吗?在梦中你到了一个地方,那地方你好像到过,醒来后却想不起那地方到底是哪儿。我小时候就经常做这样的梦。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是,我到了一个地方,觉得好像在梦中到过。总而言之,梦境有时候跟真的一样,真事有时候倒恍若梦境。我因此曾产生过一个奇想:真正的我其实正在别的地方(比如在另一个星球上)做梦,梦见了我在这里的言行和思想。
这一回你没有笑我,而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你不认为这种奇想过于荒唐?那太好了。我想告诉你,“人生如梦”是从古至今常有的一种感叹。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庄周就有过和我类似的想法。有一次他梦见一只蝴蝶,醒来后觉得有些恍惚,于是他问道: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现在让我们再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个人突然失去了记忆(在电视、电影里你见过这样的人),他肯定就会不断寻思: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
你说:这没错,可是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一个丧失记忆的人对过去丧失了记忆,但眼前发生的事他多半还是能记住的。他的时间好像分成了两段:丧失记忆之前和丧失记忆之后。他记不住前一段时间的事(完全记不得),却记得住后一段时间的事。再大胆地想一下,我们也有可能全都是些丧失了记忆的人,记不住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任何事。换句话说,我们忘了自己原来是谁,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你觉得没有这种可能吗?哲学家们却忍不住爱问:我们是谁?有时候他们觉得这个问题比“人是什么”的问题还要重要。古希腊特尔斐神庙门前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就包含了这一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言“知识即是回忆”大概也是与这一问题很有关系的。
什么是善:重要的是“应该”二字
有一则寓言说,一头熊与一个猎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猎人在林中的草地上睡着了,睡得很香。一只苍蝇却老在他脸上叮来叮去。熊生气了,为了不让苍蝇打扰好朋友睡觉,它搬了块大石头朝苍蝇砸去。结果你可想而知,猎人被砸死了。
你哈哈大笑,却没有忘记问我:你想用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我没想用它说明什么,而只是想问你:熊的这个行为是好还是坏?
你一下愣住了:我还真有点答不上来哩。你说它好吧,后果太坏了;你说它坏吧,熊的本意又是很好的。
答不上来没有关系,大人们也答不上来的。我想告诉你的是:好与坏是一个很可以讨论的问题。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觉得很容易作出判断。做了好事你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做了坏事你会感到不安;见到好人你会喜欢、钦佩,见到坏人你会反感、愤恨。这种种反应几乎是不用想就自然产生的,所以有人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关于善与恶的知识。不过,这种知识却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如果只是一般地说说,大家的看法会非常一致:杀人不好,欺骗不好,打架不好,骂人不好……救人好,诚实好,友爱好,有礼貌好……谁都不会反对。但只要一涉及对具体事情作判断,好像大家的一致看法就都不作数了,你说这好,他说这不好,你说那不好,他说那就好……争论不休,而且一争论就容易动火,变成吵架。你看见过吵架吗?吵架的人虽然有时会骂得很难听,但骨子里总还是想让别人说他是对的、好的,说对方是不对的、不好的。还是举例子说吧。你要是跟人说:打人不好。不会有人跟你争。可是,你要是对一个正在打人的人说这话,他也许就会对你说:我打的是坏人,有什么不好?或者说:是他先动的手,莫非我还坐着让他打不成?你要是再说,他就有可能跟你吵起来,说你偏心,说你不了解情况,说你多管闲事,等等。说实在话,要说清楚一件事情的好坏是非,的确不是太容易的事,因此我们的生活中才有那么多争吵,而且常常是吵也吵不明白,得请别的人来断个公道,有时候还要上法庭。如果你试着给别人断一回公道,就会发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常常被吵糊涂了。这时候你才明白,我们以为自己天生就具有的关于善与恶的知识其实是大有疑问的。因此,哲学家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当然不能一件事一件事地讨论,而是从根本上对我们关于善恶的知识进行思考。他们的问题是:什么是善?什么是善的行为?动机好但效果不好的行为是善的行为吗?效果好但动机不好的行为是恶的行为吗?如此等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想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人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或者说,人应该怎样做人?事实上,当他们追问“人是什么”、“我们是谁”、“人生有什么意义”等问题时,已经不只是出于好奇而发问了(这一点我在前面已说过),而同时是出于内心的一种迫切需要,即需要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和“我应该怎样活着”。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幸福?或者说: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
什么是美:你是否被打动过?
20多年前,我们一伙知青住在一座大山上的农舍里。有一天夜里我睡不着,轻手轻脚地爬起来,打算到屋外走走。不想一推开房门就“哎呀”一声惊呆在门旁。我看见了什么呢?我看见一轮明晃晃的月亮悬在群山顶上,半山腰云雾缭绕,被月光照得银灿灿的一片。我那一声喊惊动了同屋的其他人,他们纷纷起床来到门边,而每个人的反应都和我一样,呆住了。最后起来的一位也许是睡得最香的一位,他来到我们身旁往外一看,恍然大悟地说了一声:“原来是雾!”说完便毫无留恋地回去继续睡他的觉去了。我们大家当时都觉得很扫兴,谁不知道那是雾呢?可是,那些雾、那些山,还有那个月亮,形成了一种景象,却不是用一个雾字就可以说完的呀!关键还在于那景象在当时引起我们的一种感觉,用通常的话说就是:我们被那景象打动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比如被一朵小花、一块青青的草地、一片朝霞或晚霞打动过?还有大海上的日出、高山上的落日、莽莽苍苍的草原、滚滚滔滔的江水……
你急了:你一下子说这么多,好些地方我还从来没到过呢。
对不起,我有点激动了。那我再来问你:你读过或听过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么?你被那些故事打动过么?举例说,当你读到《海的女儿》结尾处那位小人鱼化作空气飘散在大海上空时,你是不是觉得眼睛有些潮湿了呢?我相信,你一定有过被打动的经验。可是,你想过没有,是什么东西打动了你?哲学家们认为:那打动了你的东西是美。他们当然也被美打动过,但在冷静下来之后,他们就开始追问:美是什么?他们还注意到,我们被打动的感觉多种多样,这说明美有许多不同的性质。比如说,大海上观日出和花园里看花所引起的被打动的感觉就明显不同,读安徒生的童话更是另一个样子。还有,我们在听相声时常常会忍不住开口大笑甚至破涕为笑,这是不是也可以看作被打动了呢?所以,他们不单单问“美是什么”,还问“什么是艺术美”、“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崇高”、“什么是滑稽”,等等。
说到这里,我当然还远没有把哲学家们关心的所有问题一一给你罗列出来。但你不难发现,不管还有多少问题,都可以归于三个大问题中的一个。这三个大问题是: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求真、求善、求美之心都出于人的天性,你也不会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哲学家”或者“人人都会想哲学问题”的说法便没有错。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哲学家,这与会做菜的人并不一定能被称为厨师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