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000000003

第3章 Ⅱ哲学家们想些什么问题?(1)

上篇:关于这个世界

我已经说过,哲学家都像大孩子,他们想的问题其实和你想的问题很相似。你与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止不住的惊奇。不同的地方则在于,他们大都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往往比一般大人学到的还要多。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在惊奇,你长大了就不一定会是这样。

首先让你和哲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个世界和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比如:据说蝴蝶天生是色盲,那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漂亮的斑纹?据说蝙蝠天生是瞎子,它们是用超声波感觉到洞中岩壁的存在的,那它们感觉到的岩壁会和我们看到的岩壁一样么?如果不一样,那么岩壁真正的样子到底是像蝙蝠感觉到的那样,还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据说天上的星星有些离我们很远很远,从它们那里发出的光要走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才能到达地球,进入我们眼里,也就是说,我们看见的只是它们几十万年前甚至几百万年前的样子。也许它们已经消失了,我们却还能看见它们,而它们还存在的时候,我们却看不见它们。那么,说它们存在或不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世上从来没有龙,可我们却知道龙是一种什么东西,一个从来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又会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些问题一直追问下去,人就不得不进入哲学思考了。

不过,从你发问到哲学家发问有时候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我们不妨来试着走过这段距离。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假想你正跟一个大人坐在一块儿聊天,不断地对他提出问题。而我呢?其实也坐在你旁边,忍不住时就会插起嘴来。对了,这个大人叫什么名字来着?反正是假想的,我们就胡乱给他取个名吧,比如说,就按扑克牌叫他老K,同意了?

一还是多:从一张纸说起

拿一张纸来,这纸既没有孔又没有缝。如果你想用什么东西穿过这张纸(比如用针),除了戳破它就没有别的办法。可是,如果你在这张纸上滴一滴水,一会儿工夫,纸的两面就都湿了。这时候你就问:为什么水能穿透纸呢?

老K学过物理学,这个问题难不倒他。他说: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水分子比构成纸的分子(纸不是单纯由一种分子组成)之间的距离要小,所以它们就钻过去了。

你开始感到惊奇:这么说,整张的纸其实不是一整张,它中间实际上有许多小孔么?

回答:是的,只不过这些小孔太小,你的眼睛看不见而已。

你更加惊奇了:如果这张纸有许多小孔,那我面前的桌子,我对面的窗玻璃,还有工厂里的那些大铁板恐怕都有许多小孔吧?你想,它们不也是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不也是有距离的么?

回答又是肯定的。

你显然是个喜欢想事的孩子,以下联想在你那里很快就产生了:那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眼睛能看得见,我们看到的这张纸就不是一整张,而是数不清的、彼此之间有距离的小颗粒在那里待着或者动着?

老K高兴了:对呀,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这一回你真的惊呆了,因为你突然想到: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彼此相隔很远,可是,假如有一个比我们的宇宙还要大的巨人从宇宙之外看过来,我们的宇宙会不会是一个既没有孔又没有缝的实心球,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纸一样?

老K有点犹豫,他说:不可能有这种巨人。

可你不依:假如嘛,假如有呢?

老K想了一想,说:很可能会是像你想的那样。据我所知,构成分子的是原子,原子与原子之间也有距离。构成原子的又是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一个原子就很像一个太阳系,而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它们自身的大小来说)其实比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还要大。可我们根本就看不到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空着的那段距离。

我插嘴了:古希腊有个叫巴门尼德的哲学家就说过,如果我们的思想能直观整个存在(也就是把整个宇宙放在我们对面来看),我们看到的存在就是一个大球。听见了没有?你提的问题哲学家们想过。还有,近代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也曾经这样来想这个问题:假如我们的红血球(你知道,我们身上的血液是由许许多多红血球和白血球组成的)上生活着一些能看能想的微小生物,在它们眼里,其他红血球和白血球会不会像是一些红色或白色的星球呢?斯宾诺莎从这种想象里看到了许多哲学问题,我想先提出其中的一个。按照哲学家们的表述就是:世界是一还是多?如果只听这句话,肯定会觉得又枯燥又难懂,可是顺着刚才的思路想,这问题就有几分有趣了。你可以把问题换成:宇宙究竟是由许多星球连成的一个整体,还是一群互不相连、互不相干的星球呢?

现在你可以说:哲学家想过的问题我也想过。

本质与现象:像什么样子?

你好像对我插嘴说了那么多不太满意,觉得我打断了你的问题。你又说:我们看到的宇宙是一个样子,那位巨人看到的又是另一个样子,哪一种样子才是真的?

老K说:我不知道哪一种是真的,因为我不知道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

你眼睛一亮,觉得这回问题要问到点子上了:你是不是说,世界有一种本来的样子?

老K倒好像没觉得这问题有多重要,他漫不经心地说:应该有吧,它总不会什么样子都没有吧?

你于是急不可待:那么,会不会有一种眼睛,能看

到世界的本来样子?

我看出你的问题其实离哲学只有一步之遥了,我说:哲学家们就是想知道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他们的问题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他们之所以选择了“本质”这个词,我想是因为“样子”这个词太多地与我们的眼睛连在一起。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不同的眼睛,用眼睛看时又有那么多种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肯定会千差万别。哪一种样子是真的,的确非常难以判断。不过,打个比方说吧,蝙蝠所感觉到的岩壁和我们所看到的岩壁在“样子”上肯定很不相同,但无论是蝙蝠还是我们都不会把岩壁误认为是(比如说)棉花,否则早就会碰得头破血流。我的意思是说,任何一种“样子”都不会只是由我们的感觉器官造出来的,它毕竟是某种东西的“样子”,肯定与那种东西的性质有关。“样子”随着眼睛构造的不同而千变万化,“性质”却是不变的。这种不变的性质就被称为“本质”,那些千变万化的“样子”则被哲学家们称为“现象”。因此,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相关联,哲学家们还追问“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怎样的”。有趣的是,古希腊有几位哲学家在问这样的问题时最接近你的问法,因为他们几乎把本质就看成了“本来样子”。他们有的人把世界的本质说成是水,有的则说成是火,其他东西全都是水或火变化了的样子。

可知还是不可知:有没有这样一种眼睛?

你也不耐烦了,说:可是我刚才提的问题你们还没有回答呢!我是问,会不会有一种眼睛能看到世界的本来样子?

老K这一回抢着回答了:不大可能有这种眼睛吧。你想想,这种眼睛的构造会有多复杂,它既要像天文望远镜,又要像显微镜,还要像X光透视仪……我们没法想象有什么眼睛能同时具备这么多功能,因为它们在构造上会互相冲突。

你当然不会对这种回答表示满意,你说:我不是问会不会有一种眼睛能同时看到用不同眼睛看到的各种样子。比方说吧,在一个哈哈镜展厅里如果放有一面平常的镜子,我们难道不会认为那面平常镜子里的形象就是自己的本来样子吗?在各种动物的眼里,世界有各种样子,可是其中有一种却是它的本来样子,这不可能么?

老K说:你这么讲,我倒不敢斩钉截铁地说一个“不”字了。不过,问题也许在于,人的眼睛好像并不恰好就是这种眼睛。前面已经说过,你看到的纸是一整张,但其实它却有许多小孔。所以,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神话,说神怪的眼睛能看到人所看不到的东西,识破人所不能识破的假相。你想想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就能明白了。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真假猴王最后打到如来佛面前时,如来佛根本不是用眼睛辨认他们的真假的,他心里早就知道了。

这一回你可兴奋了:我就是这个意思!不一定非得用眼睛看不可,我说眼睛也只是打个比方。我想问的其实是我们是不是能知道世界的本质(你刚刚学会用这个词)?

好家伙!这一回你提的问题简直就跟哲学家的说法一模一样了!我忍不住赞叹道。

你继续兴奋地说:我看不出纸上有许多小孔,可是科学家就让我知道了这一点。神话故事里说只有神才能知道的东西,才能辨别的真假,现在人依靠科学都能办到了,有些比神话里还神。比如说,天文望远镜就比传说中的千里眼要看得远,而且是远得多。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掌握了科学方法的人已经具有看到世界真面目的“眼睛”了呢?

既然你已经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哲学问题,我就不能保持沉默了。“世界究竟可知还是不可知?”这是近代哲学家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恰恰是因为近代以来科学高速发展,人类取得了太多知识的缘故。知识从来就有真有假,把假猴王误认作真猴王的事经常会发生。知识多了,辨别真假知识的需要就更为迫切。不仅如此,近代科学知识的增长使得人类的自信心也在空前增长,有好长一段时间人们觉得人类不仅有能力逼得世界“原形毕露”,而且因此就有能力控制这个世界,成为世界的主人。这就引起一些哲学家的怀疑与忧虑:我们真的有这样的能力么?就说科学方法吧,一般人总相信:只要严格地依照科学方法就能取得真知识。可是科学方法并不仅仅意味着正确地使用精密仪器,还需要正确地使用我们的感觉与思维,因为你必须用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来观察,还必须依靠思维活动来作出分析、归纳、综合等,才能得出结论。什么叫正确使用呢?科学仪器是人造的,人可以规定它们得到正确使用的方法;感觉与思维都不是人造的,人怎么可能知道哪一种使用方法是正确的呢?还有,科学仪器的功能总是有限的,任何一种仪器都只能适用于一种或几种目的,感觉与思维难道就没有不能适用的地方?或者说,感觉与思维就没有不可能达到的目的?我是说,感觉与思维自身也许就有缺陷,用科学仪器也没法弥补的缺陷。尤其对于思维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迄今为止,科学仪器一般只是在弥补感觉器官的缺陷。最后,科学仪器必须经常受到检验,即便如此,也还常有出错的时候。那么,感觉与思维呢?我们检验过它们吗?如果要检验,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检验呢?哲学家们打定主意,要从根本上来检查一下我们的感觉与思维,也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认识能力。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不能同意“这世界根本不可知”的看法,但他们也很少有人认为人类有能力完全彻底地认识这个世界。因此,他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度这一点上。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叫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是真知识?在什么样的范围内人可以取得真知识?等等。应该指出的是,当代科学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谈到了科学本身的限度。

有与无:想一想“太空”

你大概觉得我已经把问题扯得太远了。你宁愿回到我们的出发点,那里还有许多疑问哩。于是你又问:一张纸,如果不是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是一整张,而是像我们知道的那样有许多小孔,而且,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距离是那么大,它实际存在的情况就不仅仅是有一些小孔的问题了,恐怕空着的部分比有东西的部分还要大呢。反过来再看看宇宙太空就知道了,空着的部分不是比有东西的部分大得多么?

老K觉得你的想法很有意思,但他不明白你想问的是什么,我也有点不明白。

你急了:空着的部分这么大,我们怎么还能说有一张纸,有一个世界呢?你想想,所有的星球说到底都是由彼此距离很大的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和电子中间也许还有空着的部分,它们也不见得是绝对实心的小球呀。要是我们能看见所有这些空着的部分,整个宇宙不就是空茫茫的一片,至多只有丁丁点点、稀稀疏疏的小颗粒了吗?可是,这张纸又明明白白地摆在我面前,我还可以在上面写字哩。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说呀!

老K被你说得头发晕。他觉得你想得太玄了,不知该对你说什么才好。我却看得出来,你已经不是在提问题,而是在表达你的惊奇了。哲学家们把你的惊奇表达为:存在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通常爱把存在理解为占据了空间,而且是满满实实地占据了空间。什么地方空着,我们就会说:那里没有任何东西,也就是不存在任何东西。但有时候我们会说,有一个宇宙太空,这里的“有”又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我们说“宇宙存在着”的时候,总是包含了“太空存在着”的意思,而且更多的时候是把宇宙看作太空的。举一个例子就清楚了,我们常常把想象中的外星人叫作太空人而不是宇宙人。然而,如果太空是“存在”,那么,不存在、没有又

是什么意思呢?当然,哲学家们在对存在表示惊奇并追问存在的意义时,想到的方方面面比我现在说的要多得多,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更多地想到了时间。时间是一个使哲学家们更为头疼的问题,但说起来太复杂,我就不去说它了。好在“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的任务只是选一条路把你带到罗马城。至于罗马城里都有些什么,我把你交给另一个导游先生,让他去告诉你吧。(有另一个大人在给你写另一本书哩!)

生与灭:碰了一下“时间”

你好像并不急于进罗马城,倒宁愿把通向罗马的道路都走一遍。一个新的问题又从你嘴里冒出来了:我现在一把火把眼前这张纸烧了,这张纸就再也不存在了。可是,老师告诉我们说,有一个定律叫物质不灭定律,那意思是不是说,这张纸里的原子并不会因为这把火就再也没有了呢?

我发觉你已经盯上我了,提问题都不再对着老K提。我回答说:你的理解完全正确,这张纸中的所有原子,一个也不会消失。

你笑了,觉得我已经落入你的圈套:这岂不是证明,真正存在的只有原子,而绝不是这张纸?

我有点慌了:话可不能说得这么武断。的确有一派哲学家的主张与你的讲法相似,(小家伙,你可别得意!)例如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过原子论。不过,你的说法好像包含了一种假定:只有不生不灭也即占据了全部时间的东西才是真正存在的。为了把事情说得更清楚,我想我得给你讲讲哲学家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实在?“实在”这个词的意思,简单讲就是你所说的“真正存在的”。如果说只有不生不灭的东西才是实在的,那就至少还有一样东西跟原子一样实在,我说的是这整个世界。你说这整个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当然没有错。可是,我们已经说过,原子组成世界的方式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彼此毫不相干地堆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世界于是就好像是一个万花筒,本来只有一堆碎玻璃,我们却把它看成了一朵花;另一种可能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确实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于是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这世界就有可能真是一朵花(说它是花当然是比喻)。如果真实的情况是后一种,说世界整体是实在的就没有错。而且,那各种各样的(原子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是实在的呢?要知道,哪里有原子,哪里就有原子之间的关系。我这样说怕是要把问题搞复杂了,但这不能怪我,是你逼的,因为你说话的方式已经太像一个小哲学家了。

你没有理会我的恭维,却狡猾地笑了:你刚才说的,是另外一些哲学家的看法?(我点了点头)那么,你自己的看法呢?你能同意我的说法么?

我略微平静了一些:我恐怕也不能同意你的说法。打个比方说吧,我已经活了40多年,如果有人告诉我说,我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我只是我身体内所有原子活动的一个场所而已,你说我能不能相信他?

你开心地大笑: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你讲的哲学让我有些害怕,觉得好像什么东西都变得不是真的了。

我已经完全平静了:哲学的第一个任务恰好是要把握住“真”。追问“什么是本质”、“什么是实在”,都是在追问“什么是真”。到现在为止,我一直只是在给你讲哲学家关于世界、关于宇宙的思考。就仿佛哲学家们把整个世界放在自己对面来看、来想。但实际上哲学家们却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的,这一点好像被我忽略了。其实我是故意的。我的想法是,一旦考虑到哲学家们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我就该给你讲哲学家们关心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了。或者应该更正确地说,该给你讲哲学家们思考问题的另一种角度了。在这种角度上,哲学家们不能忘记的一件事是:他们是人,是有生有死的人。而这些问题将在下一篇中再讲。

你又回到了孩子的状态,不再像一个小哲学家了:你是说,关于世界、关于宇宙的哲学问题你已经讲完了么?

我回答说:当然远远没有讲完。我只是说了哲学家们关心的几个重要问题,让你对哲学家们到底在想什么有个初步的了解。与这些问题相关联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有些是你想过的,有些你还没想过,还有一些是你必须学到一些知识之后才有可能想到的。

下篇:关于我们自己

从现在起,我要给你讲第二组问题,这一组问题都与人有关。前面讲过,哲学家们把世界放在自己对面时,总是惊奇不已,提了好多你也想过的问题。但当他们想起自己也活在世界之中时,就不仅仅是感到惊奇了,有时候还会觉得苦恼。这种苦恼,许多大人都会有,因为大人们烦心的事情比较多,时常会闹不明白:“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大人来不及细想,总是想办法自我排遣,比如打打牌、喝喝酒、看看电视什么的,然后便继续忙自己的去了。烦心的事情过去了,开心了,也就更不会去想了。哲学家们却不同,他们逮住了这个问题就不放手,又开始“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有哲学家说:“哲学是苦闷意识的产物。”这话你现在听上去有些深奥,因为你还不明白人活着干吗会觉着苦闷。但是,哲学家们(还有其他一些大人)并不是在自寻烦恼。相反,有许多哲学家是非常达观的,他们像你一样热爱生活,觉得活着真好。但他们是爱智慧的,往往认为有智慧地活着比糊里糊涂地活着更好。因此,他们不仅想弄清楚世界的真实面目,而且想弄清楚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意义。许多哲学家认为,弄清后一个问题比弄清前一个问题更困难也更重要,而且更需要智慧。于是,“认识你自己”这条古训就成了许多哲学家终生努力的目标。

在这一点上,你与哲学家的距离就要大一些了。你的眼睛此刻还是向外看的,看世界(世界真奇妙!)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琢磨自己?而且,你有一个长长的未来,自己在未来会是什么样儿,现在的你哪能知道?再有就是,你的吃穿住行有爸爸妈妈操心,你很少有烦恼,也就用不着多想自己。不过,要让你懂得哲学家们在这件事情上都想了哪些问题也并不是太难,因为有些问题在你心里至少是闪现过的。让我们来试一试,但这回我不准备再请老K帮忙,而是改由我来问你。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龙术

    追龙术

    她抓鱼刺伤鲤鱼精,又被鲤鱼精打伤,龙王九太子为救她取出龙珠,她和龙太子定下一段来生缘。对龙太子念念不忘的鲤鱼精企图想唤醒龙太子的前世;狐妖对龙太子也觊觎已久.九太子失去龙珠,又用龙胆救了鲤鱼精,他只能到了阎王殿听判,阎王再三审核,判他转世为人。一场追龙的较量展开,无论对方是妖还是精,她坚信,人力可抗天,亦可抗妖精,猫仙、哮天犬和孔雀仙子都来助阵,九太子的今生只属于她——宁玲歌。本文一对一。红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异界帝尊

    异界帝尊

    一代杀手之王灵魂穿越异界附体纨绔,一个纨绔的热血传奇!
  • 30岁前男人应该悟透的人生问题

    30岁前男人应该悟透的人生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做的事也不尽相同,但我们的做法却只有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由此,做事的人也可以分为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聪明的人绝不会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时间,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如何曾为一个聪明男人,这本书可以给你很多中肯的建议。
  • 职工身体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职工身体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绝世炼药师:邪王小逃妃

    绝世炼药师:邪王小逃妃

    她,A国顶级特工,现代神秘人物,一场阴谋,她穿越而来。她,蓝国将军府嫡女,废材,痴傻,被家族暗杀,睁开紫眸,看她强势归来。说她是废物,看本姑娘不灭了你全族:“高级炼药师!”算不了什么?她是双修。面对现任未婚夫,她嘴角带着一抹讽刺道:“太子是什么?”强大身份暴露,她付之一笑。他,三界统治者,为了她,甘愿毁去万年修行。一千五百年后的一场交锋,她与他相识。他,傲风大陆最受敬仰之人,大陆统治者,身份遥不可及。他,万古至尊,上古神兽,为了她,重头修炼。谁来告诉她,这个冷酷自大的男人,为什么要带她回去?
  • 望雁归

    望雁归

    原本是想去地府找阎君讨个说法,一睁眼却发现身处一个凶杀案现场,最要命的是竟然成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阴差阳错成了知府外室所出的小小庶女,大妇强势毒辣,便宜爹爹窝囊自私,幸亏小娘亲还有几分智慧,看小小庶女如何混的风生水起。
  •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情节虚构,变成了某本蛋疼勇者与魔王故事里的肥婆反派。原著的作者是个变态,请勿模仿,林天音发现自己重生了。整个故事里都没几个正常人,因此她只能努力变得更变态
  • 黑灵之舞

    黑灵之舞

    一架曼谷飞往上海的班机。在茫茫无尽的黑夜學遭遇了强大气流。当全机人都因此而惶恐不已时,只有一对头倚着头沉睡的小夫妻丝毫不为所动。飞机安全降落后,机上工作人员却发现这对夫妻竟然已经死亡!更诡异的是,曼谷力面沒确他们的任何出境记录。而法医鉴定的结果是,他们俩在登机的两天前就已死亡……一场情与欲的较量、灵与肉的博弈!人心的沉沦胜过一切未知的恐惧!带着我的灵魂离开,逃离这冰冷的深海。我愿在故土的夜幕下,不停不息地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