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08

第8章 四裔偏向与本土回应(4)

尽管如此,与巴黎汉学相比,美国中国学仍有两方面根本倒退,其一是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认识重新回到封闭与停滞的观念。封闭论与停滞论是欧洲传统汉学的典型特征,经过巴黎学派的艰辛努力,这一陋见根本转变。伯希和说:“居今日而言中国文化为纯属关闭,为从未接受外来影响,已人人知其非。然外来影响为一事,而中国能于外来影响之上,另表其独特之标记,则又为一事也。中国之文化,不仅与其他古代文化并驾媲美,且能支持发扬,维数千年而不坠,盖同时为一古代文化、中世文化而兼近现代之文化也。”(《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莅平》,载《北平晨报》,1933年1月15日。)继夏德之后成为美国汉学泰斗的劳佛也持同样观念,“他的兴趣不限于过去和现在,用他自己的典型表述来说:‘我到处看见活力和进步,并寄希望于中国的未来。我相信她的文化将产生新事实和新思想,那时中国引起世界普遍关注的时代将到来’”(“Berthold Laufer:1874—1913”,in Monumenta Serica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华裔学志),vol.Ⅰ,fasc.Ⅱ(1935)。)。而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很大程度上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和停滞为前提。其二,将中国研究由对人类文化的认识,重新降为功利目的的工具。学术当然具有功利作用,但并非研究目的,否则难求精深。美国的中国研究恰以功利性见长。其繁荣因此,其附庸同样因此。在表面的独立之下,长期存在简单移植和模仿欧洲社会人文科学理论模式的弊端。19世纪以来,欧洲即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支配之源,至今没有根本改变。巴黎学派能够进入本国学术正统的殿堂,正因为它在发展人类智慧序列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仅仅是追随或享用其结晶。即使葛兰言,至少在法国社会学派的宗教社会学发展史上,为第三阶段的代表。(参见杨堃:《葛兰言研究导论》,见《社会学与民族学》,137页。)而美国的中国研究中,极少有以此成名的人物,使用的新理论多为几度转手的陈货,且未充分考虑生成和应用系统的文化差异,并做必要的调适。加上20世纪欧洲一般汉学家自诩为秘诀独擅的“运用类书”法的影响(参见姚从吾:《欧洲学者对于匈奴的研究》,载《国学季刊》,第2卷第3号。),多依赖索引找材料而非读书,弊端之一是先入为主,弊端之二是见木不见林。结果,随着研究阵容的日益扩大,对中国的认识反而越来越外在和支离。柯恩提出从中国内部发现历史,或为隐约察觉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可惜药不对症,不从方法着眼,还会导致进一步的偏离。

§§§第四节 发现与发明

受国际汉学的影响,中国本部的学术也出现了四裔偏向,表现之一,研究领域偏重边疆史地及中外交通。表现之二,胡适倡导的整理国故和傅斯年主张的史料学,不仅有欧美学术背景,还是欧洲汉学的影子。表现之三,释古及社会性质论战,都有以中国史实填充外来系统之嫌。这三方面现象,实有内在逻辑联系。

道咸以来,海通大开,中外交涉增多,边疆史地之学日见兴盛,加以西方考古重心逐渐东移,中国边疆及域外民族文物史料大量发现,刺激了相关研究的深入拓展。但更重要的背景原因,当是西学东渐,中体动摇,欧洲汉学挟此余威,由四裔而侵入腹心。近代学术史上的知名学者,鲜有不涉足相关领域。章炳麟、张尔田、邓之诚、吴芳吉等人讥为趋时,固有正统卫道的偏见,但其中的合理因素是,中国学的核心主干仍应为纯粹中国问题,或者说就中国学者而言,此较四裔更为重要,且为研究之归宿,通四裔适以说明本部。狩野直喜主张先通晓本土再及域外,与此有一定程度的共识。(张尔田《上陈石遗先生书》谓:“若夫新郑碎金敦煌残楮,其所以为吾经典佐证者,盖亦有限。然此乃成学者取资。今悉屏落一切,驱天下之学僮惟是之从,至有正经疏注,终身未读其全,而中西稗贩,高谈皇古者,侮圣蔑经,行且披发于伊川矣。某生平师友,若孙仲年丈、王君观堂,其为学皆自有本末,乃亦为时风众势,扳之而去,私心诚不能无惜。”(《学衡》,第58期,1926年10月)邓之诚从此说。罗继祖曾予以驳斥。张尔田主张治学先循轨道,然后可言歧创,固为笃论。可惜他剜版改订《蒙古源流笺证》时,多用陈寅恪以梵藏文字勘校所得之说而不言所自出(参见《积微翁回忆录》,120页)。张尔田引内藤湖南为生平第一知己,而内藤湖南也看重他和沈曾植等对整个中国学问通达有识之人。(参见《先学を语る:内藤湖南博士》,载《东方学》,第47辑,1974年1月))同时治学不仅在考证具体事物,更须显现民族精神文化。由研究领域偏重四裔进而一味使用外来方法,反而有令固有文化失真的危险。胡适的整理国故,“明白说来,即是以西洋人的‘汉学’方法整理中国古书”。傅斯年反对使用“国学”的含糊概念,其《史语所工作旨趣》声明设所目的为使东方学中心从巴黎或京都移回北京。(参见牟润孙:《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载《大公报》(香港),1977年2月9日。)

1923年梁启超指出国故学复活的原因:“盖由吾侪受外来学术之影响,采彼都治学方法以理吾故物。于是乎昔人绝未注意之资料,映吾眼而忽莹;昔人认为不可理之系统,经吾手而忽整;乃至昔人不甚了解之语句,旋吾脑而忽畅。质言之,则吾侪所恃之利器,实‘洋货’也。坐是之故,吾侪每喜以欧美现代名物训释古书;甚或以欧美现代思想衡量古人。”(《先秦政治思想史》,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328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然而,将国故以科学方法加以索引条理,令王国维担心误导后人一味找材料而不读书。京都学派则感到如同让峡谷风光沉没于大坝之中,他们主张按照天然景色加以爱护并体会其韵味。(参见《胡适》,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6卷,432页,东京,筑摩书房,1974—1976。)至于不同派别的释古以及热闹一时的社会性质论战,更加削足适履地取舍史实以适应外来解释框架。流风所被,等而下之者名为史观实乃史抄。陈寅恪断言外来理论若不与中国国情调适,必然难以持久,即指上述倾向。

四裔偏向也与中国学术的内在变化有关。梁启超论及光宣以后学术复兴的趋向,对于正统考据学做这样评价:“但普通经学史学的考证,多已被前人做尽,因此他们要走偏锋,为局部的研究。其时最流行的有几种学问:一金石学,二元史及西北地理学,三诸子学。这都是从汉学家门庭孳衍出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3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入民国后,这种状况愈演愈烈。章炳麟讥讽道:“近人言国学,于经则喜说《周易》,于文字则喜谭龟甲,于子则喜解墨辨,以三者往往其义不可猝识,乃可任以己意穿凿附会之。其韪非人与己皆不可为正,故无所不可,此所谓罔两易图狗马难效也。”(徐一士:《一士类稿·太炎弟子论述师说》,见《近代稗海》,第2辑,111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934年2月,赵万里对朱自清谈论学术界大势,认为“材料不多而又思突过古人”,所以时人“皆不免钻牛角尖之病”。“大抵吾辈生也晚,已无多门路可开矣。日本人则甚聪慧,不论上古史而独埋首唐宋元诸史,故创获独多也。”(《朱自清日记》,载《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这番话颇值得玩味。诚如傅斯年所说:“学问之道不限国界,诚欲后来居上,理无固步自封。”([瑞典]高本汉著,李方桂译:《中国音韵学研究》,中文版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但材料不足而欲突过前人,实乃近代学人爱走险道偏锋的要因。治学一旦失去轨道,只求标新立异,则“知稗贩而不知深研,知捷获而不知错综。以此求异前辈,而不知适为前辈所唾弃”(《积微翁回忆录》,129页。)。

其实,中外学术,互有所长,本应各自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巴黎汉学虽由四裔而沟通禹域,毕竟仍坚守四裔长技。如沙畹“深用逊抑,自限于书本功夫与中外关系”(《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莅平》,载《北平晨报》,1933年1月15日。沙畹考释西域简牍虽借助中国留学生之力,仍多误解。参见贺昌群:《流沙坠简校补》,载《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第8卷第5号(1934年9—10月)。),伯希和更远及中亚。日本发扬“读西书能力强于中国,读汉文能力强于西洋”(《先学を语る:桑原骘藏博士》,载《东方学》,第49辑(1975年1月)。)的特长,一面选择欧美汉学鞭长莫及的所谓“满蒙”、“满鲜”,一面缘清学而深入腹心。中国学术所长,如1930年黄侃对来访的吉川幸次郎所说:“中国之学,不在发见,而在发明。”(《留学时代》,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22卷,421页。)黄侃虽被讥为“温故不知新”,此论却不失为卓见。二者的区别,大体如王国维所说:一“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一“悬问题以觅材料”(周光午:《我所知之王国维先生——敬答郭沫若先生》,见《追忆王国维》,165页。)。而二者的关系,即新旧材料的关系。王国维、陈寅恪、伯希和、内藤虎次郎、狩野直喜等中外前贤均主张尽量吸收新材料,但必须熟悉多数之汇集,才能利用少数脱离之片段。(陈寅恪治上古史主张“群经诸史,乃古史资料多数之所汇集,金文石刻则其少数脱离之片断,未有不了解多数汇集之资料,而能考释少数脱离之片断不误者”。(《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续稿·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23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没有“发见”,难以发明;不以发明为目的,则“发见”不过杂碎。不知新材料或不通旧材料而强作发明,更难免妄臆之弊。更为重要的是,发明者之极致,不专赖材料以征实,而是贯通古今中外,以实证虚。所以吉川幸次郎认为,即使被日本学者奉为权威的罗振玉、王国维,也不免有资料主义倾向。

欧美乃至日本汉学家难以达到的化境,即陈寅恪所谓“育于环境,本于遗传”的“精神之学”。留法三年的李思纯说:“法之治中国学者,其攻中国之事物凡两途;其一探讨古物,而为古物学之搜求;其一探讨政制礼俗,而为社会学之搜求。然决未闻有专咀嚼唐诗宋词以求其神味者。此无他,彼非鄙唐诗宋词为不足道,彼实深知文学为物,有赖于民族之环境遗传者至深,非可一蹴而几也。”(李思纯:《与友论新诗书》,载《学衡》,第19期(1923年7月)。)女作家陈学昭留法,在葛兰言指导下撰写关于中国词的博士论文,陈本不懂词,搜寻文献后,明白葛氏“所以要我写关于中国的词的论文,因为他自己不了解中国的词”。其论文连词牌“八声甘州”误为“入声”的常识错误都未予指正,便得到“很好”的评语而获通过。(参见陈学昭:《想天涯,思海角》,载《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4期。其学位得自克莱蒙城文科大学。)文学研究最易见外来方法的不适合。浦江清曾对朱自清谈及:“今日治中国学问皆用外国模型,此事无所谓优劣。惟如讲中国文学史,必须用中国间架,不然则古人苦心俱抹杀矣。即如比兴一端,无论合乎真实与否,其影响实大,许多诗人之作,皆着眼政治,此以西方间架论之,即当抹杀矣。”(《朱自清日记》,载《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

这种局限不仅在文学专科,更在于思维。擅长译事的理雅格深得其中真味,认为中国文字“不是字的代表,而是思想的符号,其于文中的结合不是来表现作者要说的,而是作者所思想的”([美]恒慕义著,郑德坤译:《近百年来中国史学与古史辨》,载《史学年报》,第1卷第5期(1933年)。)。所以辜鸿铭一方面称赞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具有以往和现在一切汉学家所没有的优势”,即拥有文学天赋;一方面则指责其缺乏哲学家的洞察力甚至普通常识,“他能够翻译中国的句文,却不能理解和阐释中国思想”(辜鸿铭著,黄兴涛、宋小庆译:《中国人的精神》,121~122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尽管沙畹“于汉学及东方学,不但博览旁通,知识渊博,且能明解中国礼教道德之精义,为其他西方学者之所不及”(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编者注所引西书,载《学衡》,第45期(1925年9月)。),但巴黎学派对纯粹中国问题依然难以深入堂奥。1931年2月吴宓访欧与伯希和交谈后慨叹:“然彼之工夫,纯属有形的研究,难以言精神文艺。”(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78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日本文学家长与善郎曾问长期在华的汉学名家小柳司气太:“关于汉学与一般中国文化之精密的科学的研究调查,是否日本比较中国本国犹其发达?是否汉学学者也是以日本的杰硕之士为多?”小柳司气太断然答道:“不,没有那事。我已经七十岁了,直到今年一向是专攻这一门学问的,但像我这样的人即使架上梯子也不能望其项背的伟大的学者,在中国还很多呢。只是那样的人,都深居简出而已。”长与善郎因而领悟到:“关于中国一国知识的深邃、详尽的地方,无论如何,自有其本土人的独擅。在一件调查上,关于文献,大抵不外既有之物,但每每在他国人不得寓目的事物里,却含有那民族性格之文化的真面目与时代相的神髓的。”“假令欧美有笃学研究日本的人,关于日本的故事古典,即或较之日本一般学者知道的多,但我们也不能认为他比我们自己还能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日本的。由于那种‘研究’得到的知识,是会有想像与架空的地方的。同样,某一土地上的事物,不是那土地上生长的人,总有学问所不及的地方。而且这也常是最紧要的地方。”([日]长与善郎:《回想鲁迅》,载《华文大阪每日》,第4卷第8期(1940年4月15日)。京都学者也屡屡表明此意。参见《留学时代》,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22卷,424页。)那时日本学界已经意识到单纯检讨素材的实证研究不能综括中国学的全貌,“待望着溶化进去富于人情气息的东西”([日]长濑诚:《日本之现代中国学界展望(下)》,载《华文大阪每日》,第2卷第8期(1939年4月)。)。

同类推荐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热门推荐
  • 不欢不爱之一等贵妇

    不欢不爱之一等贵妇

    现在的小三都怎么了?不是应该躲着人家老婆吗,哪有上赶着来招摇示威的?乔沐希看着挺个大肚子雄赳赳气昂昂进门的小三,原本的不解现在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想母凭子贵取代她裴家主母的位子。助理齐瑶将小三拦在门口,豪门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各自都有一套处理办法,像那种正房不小心把小三孩子弄掉之类的事,最好不要发生,所以她根本就不允许小三接近正房。乔沐希看眼齐瑶,齐瑶会意地打……
  • 魔女戏天下:杠上妖孽邪王

    魔女戏天下:杠上妖孽邪王

    她是暗夜中的魔女杀手,一朝穿越,摇身变成若家的嫡七小姐。身为魔女,竟废材,蠢货,无灵根?开什么玩笑!她身兼绝世天赋,左手火焰灼烧,右手空间吞噬,契约空兽伴随,药材法宝手到擒来,傲然屹立苍穹巅峰!渣男渣爹渣姐妹,通通灭个底朝天,谁敢没事招惹她,她全都一击必杀!不过谁能告诉她,这个腹黑的妖孽美男从哪儿来,为何老是杠上她,戏弄她?“问寞绝,你这个骗子!”她咬牙,怒斥道。他却腹黑一笑,眉宇间尽是魅惑的戏谑,“我是骗了你的心还是……你的身,嗯?”
  • 邪帝独宠:倾城魔妃

    邪帝独宠:倾城魔妃

    重生,成就高贵无双的地位。一座尘封的墓穴,令魔界闻之色变。一个神秘的面具男子,最终她杀死情人,亦敌亦友,在她危难时助她一臂之力。从一个小小的魔兵做起,她是绝色佣兵,练法术,斗劲敌,自己却也殒命。高阶魔法,她来到魔界,上古神器,魔界一切的一切是诱惑,她的爱情却敌不过误会和伤害,更是暗藏的危险……
  • 海归女恋上腹黑总裁

    海归女恋上腹黑总裁

    外黄里白的“香蕉女”,留学归来,却爱上土生土长的总裁,这个邪少腹黑又阴险。“香蕉女”的闺蜜,是朋友,还是情敌。除了爱情与友情,亲情也面临着考验,有欢笑有泪水,到底怎样才能征服邪少的心,让他跪在自己面前唱征服。
  • 听心理学大师讲故事

    听心理学大师讲故事

    走进本书,您会邂逅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它们通俗易懂、韵味悠长,让您不知不觉间沉醉其中,心情得以舒缓,心灵得以洗礼。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
  • 暴虐将军妻

    暴虐将军妻

    他是冷酷暴戾的大将军,视女人为玩物,却被迫娶了一个妻,他不爱她,却喜欢和她交织缠绵的感觉!他是尊贵无比,风流倜傥的锦王爷,退一个婚约又算什么,可是再次相见,却发现她吸引了他的目光!她宰相之女,却被未来夫君退婚,嫁给了冷酷暴戾的将军!她心心念念牵挂的锦哥哥,另有所爱,一纸退婚书抛弃了她!她该何去何从!-------------------------------------------------------------------------------------九岁跟随师父上山学艺,告别了她指腹为婚的锦哥哥。十八岁下山归家,一心要做锦哥哥的新娘!岂知昔日的锦哥哥,当今的锦王爷,早已经另有所爱,一纸退婚书将她芳心打碎!万念俱灰之际,皇却上一道圣旨将她许配给得胜归来的虎将军,她成了奖品,被奖励给那个冷酷残暴的将军。新婚夜他阴冷的眸子望着她,残酷的道:“锦王爷的破鞋,本将军不稀罕,你只配替本将军拎鞋!一次偶然的相遇,她再次见到了她的锦哥哥,可是,她记忆深刻的锦哥哥却已不识的她。她执着的眸子失魂的望着她珍藏在心的锦哥哥,不料她心碎的样子却落入了他夫君的眼中。“你对他念念不忘是不是,是嫌弃本将军冷落了你,耐不住寂寞了是吗?”————————————————————————————******推荐狸其他的文:《霸道王爷温柔爱》已完结《恶男的美女保镖》:已完结《那个夫君是我的?》:完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好友文文:淡漠的紫色作品:《暴帝囚后》《暴虐将军妻》视频地址:【真人版视频】<会员chenxiaoxiao021制作暴虐将军妻>第三视频,,她很用心去做,在此多多感谢,也希望各位亲去看看,多多鼓励,谢谢!地址:会员亲亲chenxiaoxiao021为《将军》做的制作第二视频地址:?pstyle=1?pstyle=1推荐狸的完结文:【悍将王爷的弃妾】【霸道王爷温柔爱】————————————————————————————————本文虐,男主坏,不喜勿入,谢绝唧唧歪歪。
  • 薄情佣兵妃:王爷妻不可欺

    薄情佣兵妃:王爷妻不可欺

    她穿越而来,腹黑薄情;他强势霸道,嚣张冷血。赤焰王奉旨选妃,一眼看中楚家最乖的九小姐,谁想到,乖巧外衣下却是那样的不羁轻狂。他偏不信,他堂堂一藩之王搞不定她这个小LOLI?!硬得不行来软的,索性他就把她宠得人神共愤,无法无天,待那时,倒要看,她当真还能那样对他不以为然?!
  • 盛世妖宠

    盛世妖宠

    天界仙女,一朝母亲被父亲所杀,而自己成为妖孽,带着滔天恨意她决绝赴死。濒死之时遇见妖界至尊——暗王,宠她入骨的男人,从此她剔去仙骨,重生为妖。传说妖界的夜离洛俊美邪魅天下第一,可生来残忍,杀伐成性,无人见过他发自内心的笑,也无人触及他心。只因为一个毫无心机的拥抱,如命中注定一般虏获了夜离洛波澜不惊的心,他抱起还是孩子的她,笑的邪魅,对她身后的追兵轻声说道,“既然是上天送的礼,那从今往后你就是爷的人,谁若敢动,诛他全族。”当她身份暴露,天女现世,传说得其血肉炼丹便可百毒不侵长生不老,一时间惊动天、妖、魔、人四界,争抢不断。妖孽腹黑男却挽着她,一同杀伐天下,征服四界,只为替她救出母亲,还她一片安静清幽之地。她亦愿为他化身成魔,斩巨兽,收仙兽,治理反叛者,统一妖界,玩转人界,收服魔界,最后征战杀伐仙界,因为她说过,她若不死,必定颠覆天界!最后和心爱的男子一统四界,共创盛世。绝对宠文,盛世豪宠,双强,无虐,无小三,一对一。<片段一>“小若离,你变回人形,爷带你去赏花可好?”某王抱着怀里软绵绵的某狐狸真身的某女,诱骗着。“赏美人我就变。”某银白色的小狐狸一脸渴望。“……为什么。”“洛喜欢的我就喜欢。”某王看着怀里粉雕玉砌的小娃娃,瞬间觉得自己仿佛出轨了,厉声命令到,“把宫里长得有些姿色的女人都赶走,以后本王不赏美女只赏花。”<片段二>“王!鬼魅魍魉他们正被小姐追的满宫跑。”“哦。随她高兴吧,难得她对其他的人有兴趣。”某王正在计划着接下来的日程。“可是……可是,小姐追着他们说要问好,可那分明是要亲他们!!”某属下惶恐道。“什么?”某王瞬间消失。花园里,某王抱着某天真女,心里暗自后悔,当初就不该诱导她说亲吻就是问好。“小若离,爷不是说过吗,这种问好只能和爷来?”“可是洛每次都笑我不会问好,我想找他们练练……”还没说完,某王就低头封上某女的嘴,含糊见只听见,“练也只能和爷练。”<片段三>“王,不知这些人觊觎小姐的人怎么处置?”某王拥着正在看医书的某女,头也不抬的说道,“既然他们想炼丹,那就拿他们去炼丹好了。”“等一下。”某王突然唤道,“他们的族人,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世世为娼,看谁还敢觊觎我的宝贝。”突然又觉得有些教坏小朋友,低头问道,“小若离,爷这是不是太残忍了”
  •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