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08

第8章 四裔偏向与本土回应(4)

尽管如此,与巴黎汉学相比,美国中国学仍有两方面根本倒退,其一是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认识重新回到封闭与停滞的观念。封闭论与停滞论是欧洲传统汉学的典型特征,经过巴黎学派的艰辛努力,这一陋见根本转变。伯希和说:“居今日而言中国文化为纯属关闭,为从未接受外来影响,已人人知其非。然外来影响为一事,而中国能于外来影响之上,另表其独特之标记,则又为一事也。中国之文化,不仅与其他古代文化并驾媲美,且能支持发扬,维数千年而不坠,盖同时为一古代文化、中世文化而兼近现代之文化也。”(《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莅平》,载《北平晨报》,1933年1月15日。)继夏德之后成为美国汉学泰斗的劳佛也持同样观念,“他的兴趣不限于过去和现在,用他自己的典型表述来说:‘我到处看见活力和进步,并寄希望于中国的未来。我相信她的文化将产生新事实和新思想,那时中国引起世界普遍关注的时代将到来’”(“Berthold Laufer:1874—1913”,in Monumenta Serica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华裔学志),vol.Ⅰ,fasc.Ⅱ(1935)。)。而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很大程度上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和停滞为前提。其二,将中国研究由对人类文化的认识,重新降为功利目的的工具。学术当然具有功利作用,但并非研究目的,否则难求精深。美国的中国研究恰以功利性见长。其繁荣因此,其附庸同样因此。在表面的独立之下,长期存在简单移植和模仿欧洲社会人文科学理论模式的弊端。19世纪以来,欧洲即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支配之源,至今没有根本改变。巴黎学派能够进入本国学术正统的殿堂,正因为它在发展人类智慧序列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仅仅是追随或享用其结晶。即使葛兰言,至少在法国社会学派的宗教社会学发展史上,为第三阶段的代表。(参见杨堃:《葛兰言研究导论》,见《社会学与民族学》,137页。)而美国的中国研究中,极少有以此成名的人物,使用的新理论多为几度转手的陈货,且未充分考虑生成和应用系统的文化差异,并做必要的调适。加上20世纪欧洲一般汉学家自诩为秘诀独擅的“运用类书”法的影响(参见姚从吾:《欧洲学者对于匈奴的研究》,载《国学季刊》,第2卷第3号。),多依赖索引找材料而非读书,弊端之一是先入为主,弊端之二是见木不见林。结果,随着研究阵容的日益扩大,对中国的认识反而越来越外在和支离。柯恩提出从中国内部发现历史,或为隐约察觉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可惜药不对症,不从方法着眼,还会导致进一步的偏离。

§§§第四节 发现与发明

受国际汉学的影响,中国本部的学术也出现了四裔偏向,表现之一,研究领域偏重边疆史地及中外交通。表现之二,胡适倡导的整理国故和傅斯年主张的史料学,不仅有欧美学术背景,还是欧洲汉学的影子。表现之三,释古及社会性质论战,都有以中国史实填充外来系统之嫌。这三方面现象,实有内在逻辑联系。

道咸以来,海通大开,中外交涉增多,边疆史地之学日见兴盛,加以西方考古重心逐渐东移,中国边疆及域外民族文物史料大量发现,刺激了相关研究的深入拓展。但更重要的背景原因,当是西学东渐,中体动摇,欧洲汉学挟此余威,由四裔而侵入腹心。近代学术史上的知名学者,鲜有不涉足相关领域。章炳麟、张尔田、邓之诚、吴芳吉等人讥为趋时,固有正统卫道的偏见,但其中的合理因素是,中国学的核心主干仍应为纯粹中国问题,或者说就中国学者而言,此较四裔更为重要,且为研究之归宿,通四裔适以说明本部。狩野直喜主张先通晓本土再及域外,与此有一定程度的共识。(张尔田《上陈石遗先生书》谓:“若夫新郑碎金敦煌残楮,其所以为吾经典佐证者,盖亦有限。然此乃成学者取资。今悉屏落一切,驱天下之学僮惟是之从,至有正经疏注,终身未读其全,而中西稗贩,高谈皇古者,侮圣蔑经,行且披发于伊川矣。某生平师友,若孙仲年丈、王君观堂,其为学皆自有本末,乃亦为时风众势,扳之而去,私心诚不能无惜。”(《学衡》,第58期,1926年10月)邓之诚从此说。罗继祖曾予以驳斥。张尔田主张治学先循轨道,然后可言歧创,固为笃论。可惜他剜版改订《蒙古源流笺证》时,多用陈寅恪以梵藏文字勘校所得之说而不言所自出(参见《积微翁回忆录》,120页)。张尔田引内藤湖南为生平第一知己,而内藤湖南也看重他和沈曾植等对整个中国学问通达有识之人。(参见《先学を语る:内藤湖南博士》,载《东方学》,第47辑,1974年1月))同时治学不仅在考证具体事物,更须显现民族精神文化。由研究领域偏重四裔进而一味使用外来方法,反而有令固有文化失真的危险。胡适的整理国故,“明白说来,即是以西洋人的‘汉学’方法整理中国古书”。傅斯年反对使用“国学”的含糊概念,其《史语所工作旨趣》声明设所目的为使东方学中心从巴黎或京都移回北京。(参见牟润孙:《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载《大公报》(香港),1977年2月9日。)

1923年梁启超指出国故学复活的原因:“盖由吾侪受外来学术之影响,采彼都治学方法以理吾故物。于是乎昔人绝未注意之资料,映吾眼而忽莹;昔人认为不可理之系统,经吾手而忽整;乃至昔人不甚了解之语句,旋吾脑而忽畅。质言之,则吾侪所恃之利器,实‘洋货’也。坐是之故,吾侪每喜以欧美现代名物训释古书;甚或以欧美现代思想衡量古人。”(《先秦政治思想史》,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328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然而,将国故以科学方法加以索引条理,令王国维担心误导后人一味找材料而不读书。京都学派则感到如同让峡谷风光沉没于大坝之中,他们主张按照天然景色加以爱护并体会其韵味。(参见《胡适》,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6卷,432页,东京,筑摩书房,1974—1976。)至于不同派别的释古以及热闹一时的社会性质论战,更加削足适履地取舍史实以适应外来解释框架。流风所被,等而下之者名为史观实乃史抄。陈寅恪断言外来理论若不与中国国情调适,必然难以持久,即指上述倾向。

四裔偏向也与中国学术的内在变化有关。梁启超论及光宣以后学术复兴的趋向,对于正统考据学做这样评价:“但普通经学史学的考证,多已被前人做尽,因此他们要走偏锋,为局部的研究。其时最流行的有几种学问:一金石学,二元史及西北地理学,三诸子学。这都是从汉学家门庭孳衍出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3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入民国后,这种状况愈演愈烈。章炳麟讥讽道:“近人言国学,于经则喜说《周易》,于文字则喜谭龟甲,于子则喜解墨辨,以三者往往其义不可猝识,乃可任以己意穿凿附会之。其韪非人与己皆不可为正,故无所不可,此所谓罔两易图狗马难效也。”(徐一士:《一士类稿·太炎弟子论述师说》,见《近代稗海》,第2辑,111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934年2月,赵万里对朱自清谈论学术界大势,认为“材料不多而又思突过古人”,所以时人“皆不免钻牛角尖之病”。“大抵吾辈生也晚,已无多门路可开矣。日本人则甚聪慧,不论上古史而独埋首唐宋元诸史,故创获独多也。”(《朱自清日记》,载《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这番话颇值得玩味。诚如傅斯年所说:“学问之道不限国界,诚欲后来居上,理无固步自封。”([瑞典]高本汉著,李方桂译:《中国音韵学研究》,中文版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但材料不足而欲突过前人,实乃近代学人爱走险道偏锋的要因。治学一旦失去轨道,只求标新立异,则“知稗贩而不知深研,知捷获而不知错综。以此求异前辈,而不知适为前辈所唾弃”(《积微翁回忆录》,129页。)。

其实,中外学术,互有所长,本应各自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巴黎汉学虽由四裔而沟通禹域,毕竟仍坚守四裔长技。如沙畹“深用逊抑,自限于书本功夫与中外关系”(《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莅平》,载《北平晨报》,1933年1月15日。沙畹考释西域简牍虽借助中国留学生之力,仍多误解。参见贺昌群:《流沙坠简校补》,载《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第8卷第5号(1934年9—10月)。),伯希和更远及中亚。日本发扬“读西书能力强于中国,读汉文能力强于西洋”(《先学を语る:桑原骘藏博士》,载《东方学》,第49辑(1975年1月)。)的特长,一面选择欧美汉学鞭长莫及的所谓“满蒙”、“满鲜”,一面缘清学而深入腹心。中国学术所长,如1930年黄侃对来访的吉川幸次郎所说:“中国之学,不在发见,而在发明。”(《留学时代》,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22卷,421页。)黄侃虽被讥为“温故不知新”,此论却不失为卓见。二者的区别,大体如王国维所说:一“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一“悬问题以觅材料”(周光午:《我所知之王国维先生——敬答郭沫若先生》,见《追忆王国维》,165页。)。而二者的关系,即新旧材料的关系。王国维、陈寅恪、伯希和、内藤虎次郎、狩野直喜等中外前贤均主张尽量吸收新材料,但必须熟悉多数之汇集,才能利用少数脱离之片段。(陈寅恪治上古史主张“群经诸史,乃古史资料多数之所汇集,金文石刻则其少数脱离之片断,未有不了解多数汇集之资料,而能考释少数脱离之片断不误者”。(《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续稿·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23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没有“发见”,难以发明;不以发明为目的,则“发见”不过杂碎。不知新材料或不通旧材料而强作发明,更难免妄臆之弊。更为重要的是,发明者之极致,不专赖材料以征实,而是贯通古今中外,以实证虚。所以吉川幸次郎认为,即使被日本学者奉为权威的罗振玉、王国维,也不免有资料主义倾向。

欧美乃至日本汉学家难以达到的化境,即陈寅恪所谓“育于环境,本于遗传”的“精神之学”。留法三年的李思纯说:“法之治中国学者,其攻中国之事物凡两途;其一探讨古物,而为古物学之搜求;其一探讨政制礼俗,而为社会学之搜求。然决未闻有专咀嚼唐诗宋词以求其神味者。此无他,彼非鄙唐诗宋词为不足道,彼实深知文学为物,有赖于民族之环境遗传者至深,非可一蹴而几也。”(李思纯:《与友论新诗书》,载《学衡》,第19期(1923年7月)。)女作家陈学昭留法,在葛兰言指导下撰写关于中国词的博士论文,陈本不懂词,搜寻文献后,明白葛氏“所以要我写关于中国的词的论文,因为他自己不了解中国的词”。其论文连词牌“八声甘州”误为“入声”的常识错误都未予指正,便得到“很好”的评语而获通过。(参见陈学昭:《想天涯,思海角》,载《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4期。其学位得自克莱蒙城文科大学。)文学研究最易见外来方法的不适合。浦江清曾对朱自清谈及:“今日治中国学问皆用外国模型,此事无所谓优劣。惟如讲中国文学史,必须用中国间架,不然则古人苦心俱抹杀矣。即如比兴一端,无论合乎真实与否,其影响实大,许多诗人之作,皆着眼政治,此以西方间架论之,即当抹杀矣。”(《朱自清日记》,载《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

这种局限不仅在文学专科,更在于思维。擅长译事的理雅格深得其中真味,认为中国文字“不是字的代表,而是思想的符号,其于文中的结合不是来表现作者要说的,而是作者所思想的”([美]恒慕义著,郑德坤译:《近百年来中国史学与古史辨》,载《史学年报》,第1卷第5期(1933年)。)。所以辜鸿铭一方面称赞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具有以往和现在一切汉学家所没有的优势”,即拥有文学天赋;一方面则指责其缺乏哲学家的洞察力甚至普通常识,“他能够翻译中国的句文,却不能理解和阐释中国思想”(辜鸿铭著,黄兴涛、宋小庆译:《中国人的精神》,121~122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尽管沙畹“于汉学及东方学,不但博览旁通,知识渊博,且能明解中国礼教道德之精义,为其他西方学者之所不及”(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编者注所引西书,载《学衡》,第45期(1925年9月)。),但巴黎学派对纯粹中国问题依然难以深入堂奥。1931年2月吴宓访欧与伯希和交谈后慨叹:“然彼之工夫,纯属有形的研究,难以言精神文艺。”(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78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日本文学家长与善郎曾问长期在华的汉学名家小柳司气太:“关于汉学与一般中国文化之精密的科学的研究调查,是否日本比较中国本国犹其发达?是否汉学学者也是以日本的杰硕之士为多?”小柳司气太断然答道:“不,没有那事。我已经七十岁了,直到今年一向是专攻这一门学问的,但像我这样的人即使架上梯子也不能望其项背的伟大的学者,在中国还很多呢。只是那样的人,都深居简出而已。”长与善郎因而领悟到:“关于中国一国知识的深邃、详尽的地方,无论如何,自有其本土人的独擅。在一件调查上,关于文献,大抵不外既有之物,但每每在他国人不得寓目的事物里,却含有那民族性格之文化的真面目与时代相的神髓的。”“假令欧美有笃学研究日本的人,关于日本的故事古典,即或较之日本一般学者知道的多,但我们也不能认为他比我们自己还能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日本的。由于那种‘研究’得到的知识,是会有想像与架空的地方的。同样,某一土地上的事物,不是那土地上生长的人,总有学问所不及的地方。而且这也常是最紧要的地方。”([日]长与善郎:《回想鲁迅》,载《华文大阪每日》,第4卷第8期(1940年4月15日)。京都学者也屡屡表明此意。参见《留学时代》,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22卷,424页。)那时日本学界已经意识到单纯检讨素材的实证研究不能综括中国学的全貌,“待望着溶化进去富于人情气息的东西”([日]长濑诚:《日本之现代中国学界展望(下)》,载《华文大阪每日》,第2卷第8期(1939年4月)。)。

同类推荐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名门贵妻

    重生之名门贵妻

    顾若瑾,前世号称商界女王的她被未婚夫抛弃,好友背叛,最后惨遭母亲毒害,带着真相含恨而终。重生后,她是人人鄙夷、家族厌弃的恶女,姐妹们算计仇视的(继承人选)对象。可她既然获得重生,那就势必要独揽大权!不再重蹈前世覆辙——名、利、权!她,尽握在手之时!定要掀起家族、商界新一轮风暴!!——宴会上,顾若瑾高调现身,重击自家姐妹,高傲的宣布:“今后,我,顾若瑾!将以继承人的身份正式进驻——顾氏!”——可当一切慢慢步入轨道时,却发现与那个玩转黑白两道,名动豪门的贵公子权慕锦纠缠不清。是命运使然,还是刻意的安排?她将如何选择。。。【
  • 盗妃凶悍,王爷难眠

    盗妃凶悍,王爷难眠

    她行人所之不行,夜黑刨人坟,却有一身逆天的针法,还喜欢来点睚眦小报。她是将军府最不受宠的嫡女三小姐,空有倾城之貌,却是个连下人也可以踩上一脚的花痴傻女。姨娘刻薄伪善,庶姐庶妹阴毒可憎,受尽欺凌浑不知。一朝穿越,她成了她,从此,锋芒绝世。那些欺她的、负她的、辱她的,她都要千百倍索回。渣男几次欲索她之命,她却每每逢凶化吉,而他却落得个自食其果五马分尸。她与他缘定三生,今生来相逢,为了她,他可以以命相搏,只为守她一生。片段一:被渣男追杀落得不慎掉落万丈崖谷,某男纵身跃下与之相会。半空中被一只温和之手揽腰抱住,某女面色一喜,惊讶说,“该死的混蛋,你怎么也下来了?”某男耸耸肩,嘴角噙着一抹迷人的笑容说,“好巧,你也在啊,爷看这里风景不错,要不一同欣赏如何?”某女直接翻了个白眼,冷着脸蔑视说,“如此悠闲就带我上去,我看你也是个不行之人。”某男青筋爆闪,挺胸说,“男人不能说不行。”…………片段二:一个粉嫩精怪的小娃娃跑了进,“父王,母后和人种瓜去了。”某男低着头继续奋起疾书,淡淡说:“你母后难得有这闲情就随她去吧。”小娃眸中闪过一丝鬼魅,吱吱唔唔道:“可是母后说她要尝尝鲜,给宝宝再添个妹妹。”某男脸色一绿,风一般的跑了出去。小娃背负着小手摇摇头,长叹一声:“聪明绝顶的我怎么会有这么笨的父王,要不让母后把他休了,再找一个去……”只听“砰”的一声,好似一个重物落地声响起,小娃拍着手笑道,“父王你去吧母后我会保护的……”
  • 冰炎动

    冰炎动

    于是大路上终于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冰炎动,紫光现。大陆怆!,他,天生体弱,却能一步一步成为强者。他,只想守护某些人,却不得已厮杀而去。他,只不过想要和心爱的人厮守,却遭遇重重阻挠。没办法了,他只好拿起手中长剑,将他们彻底摧毁了
  • 白雪红灯笼

    白雪红灯笼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嫡女策-盛世女相

    嫡女策-盛世女相

    “姐姐可知道,功高震主之说?”“姐姐可知道,后权大于帝权,就再无夫妻之名?”“姐姐可知道,从你得受万民敬慕的那一天开始,你的夫君,南衡的皇帝,就已经成了妹妹我的裙下之臣?”“姐姐你样样都胜于我,可独独在最后这一刻,还是我赢了。”战场征战之时,她被十二道加急皇令急召回宫,却怎么也没想到,等待她的却是无尽的地狱。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帮着她征伐天下的兄弟,却最终一个个的死于非命。而她,最后却被自己心爱的夫君和最疼爱的妹妹一起设计背叛。一杯鸩酒,让她带着满腔的恨意与不甘,奔赴黄泉之路!一朝睁眼,却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在了曾经被她重创的敌国北流朝的丞相嫡女,从小就是痴儿的墨流卿的身上。这一世,她势要为曾经的恨与怨做一次了解,为了曾经的兄弟,为了她曾经的有眼无珠,她绝对会全部讨回!从相府痴儿,到朝廷权利巅峰,从北流皇朝,到四国鼎力的整个天下,她一步步踩着鲜血踩着白骨走来,而她的身边,慢慢的开始聚集各色完美而出色的男人。【精彩片段】“这里是什么?”某个男人摸着她平坦的肚子,淡淡的问道。“肚子!”女子冷冷的说道。“哦?你还知道这是肚子?好稀奇,竟然还是肚子!”男人衣服惊讶的样子,眼底却带着深深的笑意,嘴角噙着戏谑的笑,声音低沉温润。“......”女人恼怒渐渐的从眼底呈现,这个该死的男人,不只在朝堂上和她作对,私底下更是不饶人,整个人整张嘴就钉在她的身上,却让她打不得骂不得。“哟,墨相这是恼羞成怒了?”男人一副很体贴的样子,上前轻笑的揽住她的肩,轻声的在她的耳边说道:“既然墨相知道这是肚子,就应该知道其作用,要不我们就在这肚子里种个娃娃玩玩,怎么样?”种个,娃娃,玩玩!!!!女人眼底渐渐聚集风暴,精致绝伦的脸上却反而露出绝美的笑容:“既然想玩,那就用你的肚子去种个玩玩好了!如此,我很乐意效劳!!”男人一阵沉默,好半天才幽幽的说道:“也好,我们试一试,看看娃娃到底是比较喜欢我的肚子,还是比较喜欢墨相的肚子,我想,这样的话,墨相应该会觉得比较公平吧!”女人:“......”【本文一对一,喜欢的亲收藏哈!】☆☆☆推荐☆☆☆墨的未来玄幻异能文:【星际女王-首席指挥官】好友君残心的古言穿越宅斗文:【丞相夫人】
  • 小娘子的桃花劫

    小娘子的桃花劫

    简介:她是灵珑,她是一个传说。(上部完结)
  • 千亿暖婚:二嫁夺心首席

    千亿暖婚:二嫁夺心首席

    婚礼即将开始,新郎和闺蜜跑了?芝麻开门,新郎天降!她冲进男洗手间,捉了个酷男继续婚礼!偶滴神!替身新郎居然是财团首席!惹了笑面虎,心里怕慌慌,她冷汗涔涔想要跑路,却被首席大人拦腰抱起,“老婆,哪里跑!”【婚后争宠大作战】“老婆,臭狗抢了我的床位!”“汪汪汪!”“赐你沙发一张!”“老婆,别遛狗了,遛遛我吧!”“汪汪汪!”“恩准你当小跟班!”
  • 悠悠种田记

    悠悠种田记

    远离城市的喧嚣,只有田园悠悠。莫名地穿越到陌生的地方,只有破旧的农家,小萝卜头弟弟,再就是一轮明月袖清风。当此贫穷是悲摧。农家小院里,要想东篱把酒黄昏后,一院菊花对南山的生活,还要自己多多努力才行。有女主必有帅哥,此帅哥要会倒酒采花。。。。。。只采自己院子里的菊花。采花花的帅哥对福妞说:”你只是一次试验而已,好好的体会你的菊花、南山、酒生活,不要把你的爪子乱放。。。。。。犹其是放到俺身上来。“福妞醉眼看花花:”你的皮肤好细腻,好好检查一下,你不会采过花花后都自己泡澡吧。。。。。。等等我,我也来。穿越竟然只是一个试验,一次对平凡人的考验。当最后的关头到来,时间窗口闪烁着并招手呼唤:福妞,回来到原来的世界吧。回首看一下一片绿色世界,有绿色食品,自己种的;绿色水果,自己摘的;绿色的猎物,自己打的;绿色的男人,不!是吃俺的喝俺的,全绿色养着的男人。。。。。。福妞问自己,再顺便问一下身边高大英俊的帅哥,再问一下需要照顾的小萝卜头弟弟:“我们回去吗?”本书是纯农家种田文。请多多支持正版订阅。抱养:憨厚的小有栓-------------------被爱心多多的泪泪珠大人抱养可爱的小有财-------------------由顺琪沣大人慷慨赠予推荐朋友们的书:《睿敏皇贵妃》《凰权》《暖香》《侯门正妻》《侯门嫡女》《祸水皇后》《君爱美人妾爱钱》《朕本红妆》《傲风》《离婚》
  •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源于自然,入口清香芳醇,并且可以调理五脏机能、改善体质,滋补养生。本书结合《茶经》向读者讲述了茶饮的健康元素和作用原理以及茶的冲泡方法,并结合现代人的养生习惯,介绍了200多道健康养生茶饮,让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一年四季、不同体质、日常保健的需要和所患疾病对症喝出健康来。
  • 包子有令,娘亲请收货

    包子有令,娘亲请收货

    御风与天风两国交界处,藏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强盗,强娶壕夺,独霸一方良家妇男。某日少当家领着一队人马截了一富商的道,蹦跶到大当家面前,甩着他软绵绵的包子脸:娘亲,今天的货色你一定喜欢!某女磨着指甲:什么货色?打开看看!箱中美男冷傲地看着她。某女指甲锉一丢:臭小子,你把你爹劫来干嘛?(遁走)天生废柴怎逃得出她家美男王爷的五指山,软磨硬泡,软硬皆施之后,他搂着她问道:我的美色,不满足你外协的要求?某女绞着小手绢:再美的东西总有看倦的时候,我总得换换口味。昼夜三个交替之后,王爷夫君问她:还换口味?累cry了!一个傻王妃,剥夺了美貌与智慧并low的侧妃的劳动成果,成功霸上王爷得以翻身。他竟应她一世不离不弃。她立刻抓住机会:签字,卖身。当她救活他的旧爱,他收到了其中一张卖身契——休书。此生最恨,不过“我不是第一个走进你心底的女人!”她说。此生最爱,不过“上穷碧落下黄泉,唯你一人而已!”他答。简介无力,看文实在!求个收藏,滚去码字!包子在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