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10

第10章 四裔偏向与本土回应(6)

在推重宋代学术一点上,陈寅恪与钱穆所见略同。他对钱著《先秦诸子系年》的评价远较时流为高。此书写成不久,顾颉刚代为申请列入“清华丛书”。列席审查三人中,冯友兰主张改变体裁以便人阅;陈寅恪则认为自王国维后未见此等著作,虽因居少数而未获通过,却屡屡对人称道推许此书稿。(参见钱穆:《师友杂忆》,160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1933年3月4日,陈寅恪在叶公超宴席间谈及“《诸子系年》稿,谓作教本最佳,其中前人诸说皆经提要收入,而新见亦多。最重要说明《史记·六国表》但据《秦纪》,不可信。《竹书纪年》系魏史,与秦之不通于上国者不同。《诸子》与《纪年》合,而《史记》年代多误。论纵横之说,以为当较晚于《史记》所载,此一大发明”,并且“更可以诅楚文楚二主名及《过秦论》中秦孝公之事证之”(《朱自清日记》)。1934年5月16日,又对来校参加研究生口试的杨树达“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积微翁回忆录》,82页)。钱著初版于1935年12月,陈寅恪显然对于清华不出此书有所不满。对钱穆抗战期间发表的《国史大纲·引言》,陈也认为是篇“大文

章”(《师友杂忆》,228页)。)不过,陈、钱二人所指宋代学术又有分别,治学路径也不同。后者重在义理之学即一般所谓宋学,先以史证子治经,继以经驭史,后来更偏于义理一端,形同以史注经,有违“非碎无以立通”以及“义理自故实生”(《古史辨》,第4册,铁穆《序言》。)的初衷。义理之学,难以目验,功夫不到,见识愈高,愈易逞臆玄谈,似是而非。陈寅恪则推崇宋代学术的总体成就,尤其认为中国长于史学,欧洲长于哲学,且由宋代史学发掘出相应方法,由史见经(礼乐)。(重视宋代学术,虽为当时学者共识,其实分别甚大。陈寅恪极少凭空谈经论理说禅,对先秦思想的看法远较时流为低,对宋学则更多从新儒学的源流立论,而且形容无书可读之苦为“日入禅宗,讲宋元理学,作桐城文章”(《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100页),与陈垣所谓读书少的人好发议论立意相通。虽号称文史兼通,但说文实为治史的手段,如以诗证史以及论古音韵,目的均在求历史的真相。只是所谓真相不仅故实,更重人心。)他特重《资治通鉴》、《通鉴考异》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书,由前者知著史须通古往今来大势,不能仅见于个别史实;其次则明选择取舍史料即由史料见史实真相的方法;后者为治史不仅需了解故实,更需会通社会常情变态及个人心境,以显现把握民族精神文化。其上溯宋代学术精义所创同情式述论史学,沟通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超越乾嘉考据和域外汉学,解文本以通史实,由史实以明语境,因语境而知人心,扬各家之长而抑其弊,且与中国史学特性相合,最宜于匡正中国研究的时弊。

中国历来文献遗留多而且连续一贯,文史之学的特征与特长均受此制约。清代学术详于经史文本而忽略辅料故实,近人矫枉过正,每有脱离文本和正史的趋向。史料为史学基础,所谓发明,即贯通新旧史料,揭示所含之事实、联系与意义。欲通史料文献,须知字义、故实及寓意。就此而论,治史有三重境界,一为从史料外面看,曰望文生义,格义附会。二为从史料里面看,曰信而有征,实事求是。三为从史料上面看,曰虚实互证,了解同情。所谓虚,一是其事不能具体实证,须由相关语境显现;二是所证并非实事,而是社会常情变态及个人心境,由此可从事与情两面把握作为历史活动中心的人。后一境界须处处由第二重演进,最忌凭义理凿空演绎。

近代以来,文献范围大为扩展,地下遗文,域外文书,杂著实物,都入于治学正道,但仍有时间、主次之别。公认于史料最精博的陈寅恪,对此体会极深。他认为上古史料遗留不足,确证不易,反证亦难,加以所受训练主要不在小学,因而一反潮流,自称生平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虽然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提出了解移情,神游古人相同境界之说,实有寓贬于褒之意,而且其本人在史料不足处慎用此法。至于中古史,立论不难,反证亦易,于此一面主治制度文化,注意古人言行与社会生活制度的关系,从条文与实际的差异见社会常情与变态(参见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11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一面以诗文证史,虚实互证,既扩大史料范围,更由事实深入人心(钱锺书对于以诗证史颇有异议,这主要由于文史学界域有别,对中国古诗的见解或侧重不同。陈寅恪偏好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说,前述浦江清关于比兴之论,或即陈寅恪意见。而诗歌另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小序》)者,在白居易看来,如果不能“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则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与元九书》,见顾学颉校注:《白居易集》,第3册,962页)。胡适认为“白香山抹倒一切无所讽喻之诗,殊失之隘”(《胡适留学日记》,740页,台北,商务印书馆,1959)。但陈寅恪重在发明诗中所隐之人事以释史,钱锺书则着力于诗眼文心以谈艺,往往不大留意作者的身世交游,更轻视比兴。考史与欣赏不同,两位“人中之龙”均博览群书,尤好宋以下集部,了解同情古人可谓殊途同归,而解文本的旨趣有别,一重现语境,一直入心境。或据钱锺书之见判定二人学术高下,未免不智。虚实互证,已为清代治经学者见及。杨联陞认为钱著《管锥编》在见其异处再多著笔,可能更富于启发,即基于人事不会完全重合的史家之见。)。

最适宜同情式述论法的还在明清以降的近世和近代。史料愈近愈繁,不仅可辨事实真伪,更能洞悉具体语境。近代学者拥挤于古史狭境,忽视晚近历史。或以为轻视考据治古代史固然不行,治近代史尚无大碍,实为谬见。对此陈寅恪的看法前后有所变化。本来他认为近世资料易得,立论不难,只是收集完整不易。但后来研究陈端生,特别是倾全力写作《柳如是别传》,则自称将一生方法尽注于其中,而怅然于无人为之总结张大。由此可见,陈寅恪治学前后凡三变,晚年转向,虽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令其成就达到极致。解析此书,为一专门事业,得失见仁见智。唯前贤本意在于展现方法,而方法大要,与近来所谓“语境”法不无契合,即由前后左右书与前后左右事相互参证发明。其一,将合本子注法由单纯比勘文献进为揭示史实,读通所有相关文献的全部情节含义与了解相关人事的上下左右关系相辅相成。而且联系并非就事论事,须通达古今中外,所谓解一字即一部文化史(欧美汉学家运用类书法之弊,在于脱离具体语境强引前后联系,不免曲解原意)。其二,通晓文献的情节含义和有关人事的语境,则历史人物言行所由生的心境逐渐显露,而文献背后的潜意即作者的思想也将透出纸背。由此可见,虚实往往相对而言,实事未必实意,而实意常无实事直接表现。欲达此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之境,至关重要的一是解今典(鲁迅亦称为新典),若纯解古典,则只知字义,不明语境,不免望文生义,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二是注意具体殊境与社会常情变态的联系和区别,若二者相混,或以后者代前者,则容易流于比附;三是所揭示的人心,与民族文化的一贯精神密切相关,而非一己隐私。(钱穆讲现在心小我心与文化心大群心之别,其实二者亦有联系,往往互见。)此法精要,在于读史书与治史事相统一,证有形之事实与显无形之精神相联系,究个别人事与晓民族大义相贯通。

治学无成法,而有定规。此一“灵魂之冒险”事业,“须发心自救”(钱锺书:《与张君晓峰书》,载《国风》,第5卷第1期(1934年7月)。)。而人的禀赋有别,往往难以兼具专精与博通。梁启超和胡适在大刀阔斧与拿绣花针之间均不免临歧徘徊,余者多随性之所近,各执一端。唯有禀赋特异而天缘巧合者能够既博且精,沟通两面。梁启超曾经感叹“中国学问,本来是由几位天才绝特的人‘妙手偶得’”,不如西方科学能够传承普及。(参见《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见《梁启超文选》下,405页。)一般而言,固然如此,若论学术的高妙境界,则东西同理,所以古今中外学术之兴替,与生理之传承异,后来者未必居上。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大师,往往照远不照近,只能高山仰止,无法代代相继,更不必说长江后浪,青胜于蓝。其原因不在有人无人,而是那种天才本为不世出,正所谓一线单传,不绝如缕,非人多势众所能弥补。但其所昭示的轨则,悬空而实在,虽时为社会动荡所牵引,仍然万变不离其宗,后来者不能不受此无形制约。冈崎文夫在悼念王国维时说,中国学界的新倾向本应以王一派为指导,“当然中国学界的现状违背了这一预想。不过与其说我的预想是不对的,勿宁说混乱的中国现状使学问的大潮流不能朝正常的方向发展”(《悼念王征君》,见《追忆王国维》,370页。)。其实,除了客观原因,学术本身的性质更具有决定意义。近代中外学术发展变化的轨迹,便是最佳明证。

同类推荐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

    本书收集了世界十大经典神话故事,集中展现神话故事的趣味性、文学性和教育性,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是一个理想的读本。同时,配上一些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与文字相辅相成,符合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经典神话的内涵,值得阅读和珍藏。
  • 重生之踹了渣男去种田

    重生之踹了渣男去种田

    前世,她误信良人,最后落了惨遭折磨,悔恨至死的下场;重生大学时,她斗恶人虐残渣,却意外多了一对萌宝;落跑回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眼见着日子红红火火,只不过,这缠着跟着的又是谁?片段一:某男:"嗨,姑娘,你妈妈没告诉过你,看热闹的时候别盯着人的胸肌看,小心我认为你暗恋我呢!"某女:"你妈妈也没跟你说,喜欢这种话不能当着别的女人面前说,瞧,你女朋友咬牙切齿的样子,老兄,晚上回家肯定跪搓衣板了。"片段二:“老婆,我饿!”某男抱着肚子打滚。某女:“滚,三分钟前不是刚吃过饭吗?”“我饿。”某男继续打滚。某女:“你是怀孕了吗?”某男:……
  • 一泪成劫

    一泪成劫

    本应是一次瑰丽的黄山之旅,却意外地看到一株红色妖娆的曼珠沙华,却将自己送入了另一个时空。华丽的一场异世梦却是情劫一场。一滴仙泪而已,却是酝酿成三生的情缘,遇上了,谁又是谁的劫?云雾缭绕的花神殿上,她看向九天之下的凡尘,为了他而落下一滴泪,因此被贬转世,却不知他是刺族王爷历劫所化之人。花神大殿,她为了姐姐匆匆忙忙,撞到了他,他看向她却是一改冷淡,微笑而语:“如此美丽的花灵怎么不去神殿呢?”她却是不知他便是让前世自己流泪之人。为救她一命,竟是舍弃了一根法刺,那盈盈绿光中融入她体内的不只是法刺,更是缘分!人间,他转世为幽深皇子,受太子所害,暂时失去了内力,她却白衣胜雪,手持一朵菊花,翩翩而来。
  • 天下夫君一般黑

    天下夫君一般黑

    2010年9月22日,新闻报道,国内最神秘的考古墓葬——“殷墓”出土文物被盗,该墓葬文物皆陈列在XX博物馆,防盗系统国内国外一流,然其中最神秘的三样珍贵文物失踪,目前警方正在全力寻找文物下落,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予以配合。天上的月亮高高地挂着,有些朦胧的诡异。一座豪华的公寓内,正在看新闻的三名少女笑作一团,沙发上偎着的身穿青色睡衣的小小少女扬声道:“七姐,你看看警方正在全力寻找文物下落……
  • 权力的赌徒

    权力的赌徒

    功过是非,口碑却最差的赌徒政治家——陈汤的官场人生。陈汤,让史家与政治家打了两千年的笔仗。他怀赤子之心,做小人之事。 陈汤这家伙,穷的叮当响,出身很差,扫平匈奴,名声也不好,这样的背景,在等级森严的西汉帝国,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之作《权力的赌徒》。还原西汉帝国功劳最大,能混个小官就算烧高香了。但他看不上小官,他想要封侯。虽远必诛”。这样的一个屌丝陈汤,带着封侯的梦想,“犯强汉者,走上了无比险谲的官场之路,成了一个权力的赌徒
  • 钻石小新娘:轻轻说爱你

    钻石小新娘:轻轻说爱你

    夜晚,神偷光临,偷来一个女婴遗弃在他家门口,这人的目的不明,女婴的身份更是一个谜。他,冷傲无良的美男少主,因为一时兴起,收留了她……
  • 淡定王妃:墨点倾城

    淡定王妃:墨点倾城

    沉稳果断是她,宠辱不惊是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也是她。然尔,淡定不是不在乎,而是泰然,是事事洞明,她也有她的坚持,若是碰触她的底线,她也会两眼微眯:男人,你不想混了么?管你是人是神……为了守护她在意的一切,化身修罗……
  • 试婚

    试婚

    作者与男友各自用25封情书,将其真实经历展现开来,温情又犀利地,剖析了我们及其当下浮躁多变社会中,两性的心理,试婚的缘起,婚姻的走向,爱情与婚姻的异同与互生。所以此书是感性的,温暖的,女性的,又是理性的,疼痛的,男性的,深刻的。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