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600000006

第6章 百家争鸣(2)

"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即"人道之极",同时也是至高无上、永恒存在的最高原则。在自然观方面,荀子反对信仰天命鬼神,强调人定胜天。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荀子不少名言流传后世,诸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均为劝人向学的警句。

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荀子的地位颇高,但自宋代以后,理学家往往抬高孟子而贬抑荀子,将他从儒家道统中剔除。但荀子的思想学说影响颇为深广,如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孔子、孟子和荀子不仅奠定了儒学的根基,他们的思想也全面渗透到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领域,同时还影响了中国周边一些地区的文化生态,尤其是孔子和孟子,堪称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三、墨家和法家

墨家和法家也都是战国时代的显学,墨家为墨子(约前479-前381)所开创,故名"墨家";法家崇尚以法治国,故名"法家"。

墨子与墨家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相传他早年受过儒家教育,后抛弃儒学,另创墨家学派,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墨子的弟子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墨家有着严格的纪律,他们结成团体,过着极其艰苦的苦修生活。墨子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平民和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思想主要保存在记录墨子言论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反对诸侯国之间的攻伐抢夺,对强凌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这类社会现象十分痛恨,认为这些是"天下之大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不平等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但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

墨子精通兵法器械,曾经多次带人协助弱国守城。据说,楚惠王年间,被木匠奉为祖师爷的鲁班帮楚国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知道后,从齐国起程,日夜不停,奔走千里,废了三双鞋子,面见楚王阻止其攻宋。楚王不听,墨子让鲁班为攻,自己为守,演示战争。鲁班攻了九次,都为墨子击退。楚王欲杀墨子以绝后患,墨子坦然说道:"你杀了我也没有用,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带着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楚王无奈地说道:"吾请无攻宋矣",只好放弃攻宋的打算。

墨子在政治上主张"尚贤",认为君主应该举用贤才,而不问其身份等级。他抨击"骨肉之亲无故富贵"的世卿世禄制度,斥责这种制度是产生暴政的根源之一。他赞同的用人之道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反映了平民要求参与政治的意愿。

诸子之中,墨家最具有劳动人民的特色。墨子重视劳动,认为人要靠劳动才能生活,不出力劳动就不能生存,"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就是这个意思。不劳而获,是不仁不义的行为。墨子还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贵族的铺张浪费。他指责贵族"暴夺民衣食之财"用来奢侈享乐。

墨家不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生活十分俭朴。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力行劳作。墨子自己也吃粗粮,住茅屋,还鼓励弟子们以吃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琐礼制表示抗议。

墨家由于贴近平民,在墨子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战国时很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不过,在秦朝以后,墨家不再为世所重。

韩非与法家法家在战国时期扮演着改革者的角色,是先秦诸子最为重视法律的学派。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人,都是各国变法运动的倡导者。后期的代表人物有韩非(约前280-前233)、李斯等人。这里主要讨论韩非的法家思想。

韩非,也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贵族。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后来任秦朝丞相的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据说韩非言辞拙讷,不善交际,与人辩论,常常语塞脸红。不过,韩非文采出众,下笔成章,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处于劣势,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说难》等名篇。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为使韩非为秦所用,秦王特派大军攻打韩国,逼韩王交出韩非。韩王对其本不重用,在重兵压境之下,同意韩非到秦国效力。韩非来到秦国,很受重用。但韩非不善言辞交际,又受李斯所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说他是韩国宗室,并非真心为秦效力。韩非被投入监狱,在狱中自杀。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国得到了实施。韩非的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总结了战国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治"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认为人性本恶,人生来是自私自利的,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是建立在利害矛盾之上的,统治必须建立在暴力和刑法的基础之上。人的心理无不"畏诛而利庆赏",君主的职责就在于利用"刑"、"德",使民众畏威而臣服。他提倡严刑峻法,轻罪重判,认为这样可以使"小过不生,大罪不至"。

法家崇尚专制,战国早期法家有的重视"法"(即法律、法令),有的重视"术"(权术,即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有的重视"势"(权势,即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从不同角度提出加强君权的主张。韩非认为这些都只强调了一个方面,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法、术、势缺一不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韩非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要严格控制地方。

法家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的有力推动者,坚信变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韩非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变法来增强自身实力,应对变幻莫测的时局。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韩非反对贵族特权,认为应按功劳与才能的大小授予官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不公。韩非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

韩非的思想为后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即使是在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以后,法家思想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德治"与"法治"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两大传统,影响异常深远。

四、士阶层的兴起

在春秋战国时期激剧的社会变动之中,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士,逐步兴起。他们胸怀治国用兵之策,游走于天下诸侯之间,或为吏,或为将,或为师,成为这一战火与思想交织时代的风云人物,也开启了中国两千余年来士之传统。

在周制中,士是贵族中的最低阶层,排在诸侯、卿大夫之后。士不仅是一种爵位,有一定的"食田",还可以担任官职。经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教育的士,是各诸侯国重要的人才来源。

在春秋以前,士作为一个等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士之子恒为士"。但到战国以后,世卿世禄制及宗法制度受到破坏,士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新兴阶层。这时士的来源除了贵族之外,更主要的是由社会底层凭借个人的才能而进入到士的行列。这时的士主要成为一种与个人才能和品性有关的称谓,其地位高低不太受出身的限制。

在当时许多著述中,常常把士作为一个介于大夫与庶人之间的特定等级来看待。《荀子·王制》中说:"农农,士士,工工,商商。"《孟子·离娄下》中说:"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说明士已经带有一些职业分类的意味了。

不过,战国时期士的成分非常庞杂。《墨子·杂守》中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士的行迹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属于士阶层。

战国时期,也是士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的时代。"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各诸侯国纷纷以礼贤下士的姿态寻求能够治国平天下的良相良将,魏、秦、楚等国的变法无不从重"士"开始。齐国设稷下学宫,招揽了上千的文人学士在这里讲学论道,一时人才济济。

七雄之中,地处北部的燕国国力较弱,曾被齐国攻破。燕昭王为雪前耻,四处访求贤士来辅佐自己。谋臣郭隗给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古时有国君派人持千金访购千里马,三年未成。又派侍臣去,结果这位侍臣花五百金带回一副千里马的骨架。国君大怒,侍臣回答说:"如果天下人都知道您为千里马之骨都不惜重金,还愁没有好马来吗?"果然不出一年,就得到三匹千里马。郭隗劝谏燕昭王,如礼聘贤士由他郭隗始,那比他更有才的人就会不远千里而至。昭王从其言,筑黄金台,尊其为师,优礼相待。燕王求贤之名一出,乐毅、剧辛等名将纷纷由他国前来。后来乐毅率军攻破齐军七十余城,差点将齐国灭亡。

战国中晚期,养士已经成为国家争夺人才的手段,国君、权臣以养士为时尚。养士最为著名的"战国四君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四人都是王室贵族。据史书记载,"四君子"门下的食客都超过三千人,既有贤臣良将,也有鸡鸣狗盗之徒。秦昭襄王称赞孟尝君善于结交各种人才,说:"孟君门下,如通物之市,无物不有。"平原君门下也人才济济,"文武备具",他曾自夸:一旦有事,"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信陵君"仁而下士",使得周围数千里的游士"争往归之","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秦相吕不韦、燕国太子丹,门下也都收养有上千门客,规模远远大于春秋时期。

诸侯竞相养士、尊士,造成人才大量集中,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战国策·秦策三》中载:"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使得秦王颇为忧虑,可见人才归附的威力。士则"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或对朝廷的大政方针提出建议;或备选出任官职;或临危受命,出使他国,显扬君威,不辱使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本为赵国权臣缪贤的门客,受命携带赵国珍宝和氏璧与秦国交涉,秦国佯称愿以十五城来交换,但实际上没有诚意,千方百计想无偿占有和氏璧。当时赵国势弱,蔺相如既要保全和氏璧又不能激怒秦国,处境非常危险。在秦廷之上,蔺相如不畏刀斧,巧施妙计,最终挫败秦国的阴谋。蔺相如由于完璧归赵有功,受到赵王的重用,拜为赵国的上卿。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典故。蔺相如充分展示了士智勇双全的形象,堪称当时士阶层的典范。

士之所以成为士不是因其经济地位,而是由于其才学与品行,当时社会上形成了尊士之风。《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文,指孟尝君---引者注)等。"孟子也曾公开批评梁惠王:"不仁哉,梁惠王也。"史载魏文侯的太子击在都城遇到田子方,于是停车拜礼,田子方并不礼让。太子击问他是贫贱者"骄人",还是富贵者"骄人"时,田子方说:"亦贫贱者骄人耳。"意思是说,富贵者如过于高傲,可能会失去富贵;贫贱者如言行不合,则另谋高就。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田子方本人具有士之傲气,另一方面也说明士是以自身才能来追求显达,有一定的选择自由。战国时期不缺乏明君忠臣的例子,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儒家对士的精神特质论述颇多。孔子说:"士志于道",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是有很远大的志向、很重大的使命的。他批评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哉",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自己的衣食住行,没有远大的理想,不可以称为士。孟子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如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又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即使再穷困,也不可以放弃道义上的追求。可见,他们多将士视为知识与道义的结合体。这种独立、自由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及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重要条件。

"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这准确反映了此时士阶层的兴起及其重要的社会地位。战国以后,士阶层逐步演变为知识阶层与官吏阶层的混合体,成为中国古代王朝体制的支柱。但在思想层面,此后两千余年士的标准虽有变化,但其志于道、心忧天下的特性始终未变。士之所以为士,也正因其存在精神上的超越性。

同类推荐
  • 穿越三国:我的娘子是老大

    穿越三国:我的娘子是老大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在元旦晚会那夜,我被评选为扮演最差的一名,小四和罗宾等人要将我倒挂在教学楼顶,不料罗宾绑绳子时,根本没有绑在固定的地方,小四放手后我从楼顶掉了下去。结果却无意中掉到了三国时期,我遇到一名受伤的女子,我救了她,原以为她会因报恩而以身相许,却没想到她独自离去,丢下了我。我们未来还能够见面吗?敬请关注....
  • 新闯王

    新闯王

    你们的穿越都是为将为相,我的穿越却成了流民,命运何其不公?本想置身事外,但人和事推动着猪脚,一步步无奈加入到这改朝换代的历史洪流之中.主角也不是全能人物,敌人也不是猪一样的愚蠢.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跌倒爬起.这是一个斗智斗勇,忠诚与背叛纠结的热血传奇故事,给大家一个全新思路和全新感觉的明末天下
  • 历史(上下)

    历史(上下)

    《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大约写于希罗多德住在萨摩司的一段时期,生前没有完稿,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将全书加以整理,分为九卷,每卷都冠以一位文艺女神之名。这种格局和分卷方法沿用至今。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残唐。此时已不复往日之辉煌。男主角无意中结识了诺羌国的公主,于是开始了他的重铸大唐辉煌之路……
热门推荐
  • 修罗狂妃:废物七小姐

    修罗狂妃:废物七小姐

    凌诗涵,将军府庶出七小姐,天生痴傻,被狠心爹爹丢入狩猎场昏迷,再睁眼时,她已是21世纪最危险的王牌杀手!狂傲腹黑!全球知名!欺她者,加倍奉还!伤她者,灭他全家!长剑直指,锋芒毕露!【超级女强!!!喜欢请收藏!!!】【群号:168957365验证信息为书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小三当道

    小三当道

    婚姻就像鞋子,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就穿一双鞋?而当小三出现,我们是否愿意愿原谅他?其实,不管我们是不是真的愿意原谅他,只要我们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就唯有假装原谅他。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因此,如果想成为成功人士,想不受制于人,一切致力于职场成功者。想要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此书对于一切致力于建功立业者,一切致力于拓展人脉者,一切致力于追求幸福者,就得学会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策略。,学习与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够占尽先机,无往而不胜。事实证明,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够洞察别人的心理,并懂得运用相关的心理学技巧来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
  • 腹黑首席:错诱双面娇妻

    腹黑首席:错诱双面娇妻

    “啊!”尖叫声吵醒了沉睡中的尹天佑,刚刚醒来的他觉得十分迷茫,是谁啊?大早晨鬼吼鬼叫的!她抓着床单躲到角落里,眼泪汪汪地:“你……你……”大惊小怪做什么?你昨晚可不是这种小白兔,可是小野猫!来吧来吧,让我好好爱爱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本书融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全面介绍了儿童心理学知识,书中援引了大量典型的故事和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将晦涩的专业知识寓于轻松的故事中,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快速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异能种田奔小康

    异能种田奔小康

    谁说穿越一定要穿成公主王妃,就算成为一个小小的农民,咱也能称霸天下。衣食住行,咱笼断了食,照样想怎样就怎样。穿越成没爹没娘的孩子孩子多口粮又少亲戚不管事只凭嘴上说弟弟又太小,只能靠自己幸亏咱有异能,种田种花一手抓“那菜,赶紧长啊,还指着你们去卖钱呢!”司徒木莲双手叉腰,手指一点。场景一:“丫头啊,你家没有大人,这有了钱财二叔帮你保管。”司徒颖笑眯眯的说道。司徒木莲也是笑眯眯的回答:“二叔啊!咱人虽小,但钱财还是能够保管好的。倒是二叔你家的钱,要是相信我的话,我倒可以帮你保管,要不然也是给别人花。”司徒颖听到木莲的话,气得七窃生烟,自家钱财哪能让外人管。场景二:“莲姐儿啊,城东李家的儿子长得那叫俊啊!和你般配得不得了呢!”木莲的姑母,盘腿坐在炕上,磕着瓜子边吐瓜子皮边笑着说道。“那可不是,城东李家的儿子,到现在都分不清爹娘是哪个,媳妇儿讨来是用什么的。姑母啊,我想我是等不到他七老八十了,要是你愿意的话,可以考虑考虑。”木莲悠哉的拿着书讽刺道。场景三:“只要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东方祺看着眉目如画的人儿,眼角眉梢都荡漾着温柔的笑意。“只要一生一世人,与你并肩看太阳升起落下,与你就这样偕手一起共白头。”木莲看着紧握的手,眉眼弯弯的笑道。推荐好友文:掳妃司徒平安我的妈咪不好卖:
  •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美国精英是怎样炼成的?本书介绍了常青藤教育的99条法则,教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当孩子具备了真正的常青藤素质,无论将来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携手,他都能从容面对,继续前行。无需走出国门,您也可以了解到美国精英教育的法则,让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与世界精英同步。
  • 豪门重生之暖爱成婚

    豪门重生之暖爱成婚

    沈沐希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爱了五年的男人最后竟然为了别的女人和孩子,要了她们母子的性命。许君翔:沈沐希,娶你不过是为了能名正言顺的得到沈家;爱你,不过是为了得到你的骨髓给我的枫儿;宠你,不过是为了要你儿子的肾脏换给我的菲儿!沈轻枫:姐姐,这就是你跟你儿子存在的价值,没有你们母子,我们母女又怎么能活下去呢?沈沐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被硬生生的夺走了一颗肾脏,像个破布娃娃一样躺在手术台上,双眸竟流出血泪来:许君翔,沈轻枫,我就是化作厉鬼也绝对不会放过你们!未曾想到,她没死,一遭重生,回到了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