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皇帝,来了军阀。在军阀专权的情形之下,刚刚建立起来的共和政体很快沦为派系斗争的工具。在列强分而治之的策略之下,民族独立的目标也似乎遥遥无期。中国,需要一场新的革命。
这场新的革命首先在思想界展开。为了塑造新国民,建造新社会,以陈独秀为首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大力批判封建旧文化,追求思想解放,建设"民主"、"科学"的新文化。国民革命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联合阵线下迅速推进,北伐战争扫荡了旧军阀。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中国国情及发展道路的认识差异决定了历史还需要进行再一次的抉择。
一、南京临时政府与《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仿效美国实行总统制,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建起来的。临时参议院是行使立法权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各省都督府派1~3名参议员组成,共44人,正副参议长由参议员选举产生。议案须半数以上议员同意方可通过。参议院的职权主要有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外交权和顾问权。
临时大总统由选举产生,是代表国家的元首。总统是行政首脑,经参议院同意,有任免国务员的权力,参议院的决议案须经总统签署才能交各行政部门执行。总统有统帅全国军队的权力,还有派遣驻外使节、宣战、媾和及缔约的权力。
临时中央裁判所,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设立,但它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可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一直没有组建起来。
南京临时政府在成立后的三个月时间内,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在政治方面,根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精神,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出版、集会、言论、信教、居住等权利;在社会风俗方面,规定革除不良陋习,包括禁止缠足、赌博、吸食鸦片和贩卖人口,倡导女权,解放各种贱民,废除"大人"、"老爷"等各种旧称谓,要求剪辫子、易服饰等,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番新气象。在发展实业方面,要求废除晚清的苛捐杂税,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制定实业发展规划等。
1912年3月11日,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选举、被选举、集会、请愿、结社、出版、言论等权利和自由。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由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须从参议院的多数党产生,对总统交办的事务,若不同意,可以驳回;同时,总统签署的命令,须有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此外,参议院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革命的要求,强调加强内阁和参议院的权力,限制总统职权的条款则是针对袁世凯的。
武昌起义后不久,袁世凯担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并逐步控制了军政大权。他在命令北洋军队进攻革命力量的同时,也与南方进行和谈,表示赞成"共和",这样,不仅立宪派认为"堪定大局","非袁不可",即使像黄兴这样的革命党人也把袁世凯比作拿破仑、华盛顿,说他"雄才英略,素负全国重望,能顾全大局",此时,英、美等国也认为袁世凯是"唯一可恢复秩序的人",因而在政治和财政上热心支持他。
临时政府在成立之初就困难重重,面临诸多威胁。财政上,握有经济实力的立宪派对临时政府采取不支持的孤立态度。外交上,虽然临时政府宣布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但也没有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许多革命党人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也丧失往日斗志。孙中山顾及大局,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正式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13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称"共和是最良国体"。同一天,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虽名为民国总统,声称赞成共和,但袁世凯在内心却仍然是一个迷信权力的旧官僚。正因如此,他并不满足于民国总统的荣耀,反而做起了专制皇帝的美梦,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二、袁世凯专权与北洋军阀混战
在袁世凯眼里,"共和"、"民主"只是欺骗众人的遮羞布。当他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就开始一步步地行专权之实了。他的专权之路是分两步完成的,第一步是把临时大总统变成终身大总统,第二步是复辟帝制,由终身大总统变为专制皇帝。
按《临时约法》的精神,实行责任内阁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由选举产生,由多数议员所在的党派组建内阁(即国务院),其首脑是国务总理(即内阁总理),再由国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制定宪法,选举正式的大总统。这对袁世凯是一大限制条款。
袁世凯为加强自己的权力,千方百计控制内阁和破坏国会选举,想实行总统制。从1912年3月至1914年2月,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之内,他先后让亲己势力组建了四届内阁,内阁完全成为他实现权谋的工具。
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刚开始为袁世凯的假共和所迷惑,舍弃政治,专心于实业建设。宋教仁力主实行责任内阁制,仍为确立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而不懈努力。经孙中山同意,他对同盟会进行改组,组建了国民党。该党在随后的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的席位,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按《临时约法》的规定,主张"钳袁"的国民党将会组建责任内阁。
宋教仁成了袁世凯专权的第一大障碍,他决定除之而后快。1913年3月,他指使国务总理赵秉钧派凶手刺杀了宋教仁,使得国民党失去领袖,难以依法组阁。"宋教仁案"使孙中山、黄兴等人认识到袁世凯的独裁面目。1913年7月,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人发起了反袁专权的"二次革命",但不到两个月就被袁世凯镇压。10月6日,袁世凯如愿以偿,成为正式大总统。
旧官僚出身的袁世凯根本没有实施民主共和的意愿。他解散国民党,驱散国会,另组约法会议炮制了《中华民国约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10年,可无限期连任,并有权推荐继任人。这样,袁世凯变成了终身大总统,并可世代相传。袁世凯与专制皇帝只有名分上的一步之遥了。
袁世凯终于走上了自我毁灭的一步。1915年,他与日本秘密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换得日本政府对他称帝的认可。他又指使他的政治顾问古德诺和法律顾问有贺长雄分别发表《共和与君主论》、《共和宪法持久策》,鼓吹"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为其称帝制造舆论。另外,他还唆使亲信,假造欢迎帝制、"恭戴"称帝的民意。
12月12日,袁世凯按所谓的"民意",接受帝位。13日,接受百官朝贺。15日,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遭到多方反对。孙中山、梁启超、蔡锷等人发起反袁护国运动,军事讨袁。即使像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系的核心人物,见袁世凯受万民唾弃,也离他而去。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两个多月以后,在众叛亲离之中郁郁病死。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辛亥革命之后,共和体制虽未真正建立起来,但民主共和的思想却已深入人心,任何人"要想做中国的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了。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系统分裂为三派:皖系,以段祺瑞为首,得到日本支持;直系,以冯国璋为首,后来以吴佩孚为首,得到英美支持;奉系,以张作霖为首,受日本扶持,盘踞在东北三省。此外,山西的阎锡山、湖南的谭延闿、四川的熊克武、云南的唐继尧、广西的陆荣廷,也都雄霸一方。北洋三派军阀之间的争斗格外激烈,中央政权也沦为他们争权夺利的工具。各方都打着"武力统一"的旗号,排除异己,独揽大权,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的革命运动开始酝酿。
三、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时代
民主制度的背后需要有民主思想的支撑。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除去了封建帝制,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但并没有完全破除封建帝制所代表的旧文化、旧传统,更没有营造起与民主共和制度相适应的新文化。相反,袁世凯上台之后,掀起了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有人甚至主张"孔教救国"。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后的军阀混战,使得辛亥革命的成果荡然无存,民国只剩躯壳,民主共和成了泡影。
此时,一批知识分子翻然醒悟,认为造成如此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没有造就"全人格的觉醒",因此,他们决然破除"旧心理"、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培育新国民,掀起了一场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富有思想启蒙和革命双重含义的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