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600000012

第12章 两汉文化(2)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的范围上自汉高祖,下至新朝的灭亡,共约230年的历史。《汉书》仿《史记》纪传体撰写体例,分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共有100篇,但比《史记》更加严密周详,增加了不少内容,特别是10篇志,十分丰富。《汉书》虽然是一部断代史,但它很注重贯通古今,详述史实的来龙去脉。而且,它虽然注重颂扬西汉帝王的圣德,但叙事也较客观,"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后世史家誉为"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总之,《史记》奠定了纪传体史书之根基,《汉书》是断代史史书的开山之作,以后中国近两千年的正史纂修都是仿此先例,二者代表了两汉时期史学的最高成就,在世界史学史上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萌兴

先秦时期和终有秦一代,中国虽然盛行多神传说,有"敬天法祖"的传统,但没有形成有系统教义的宗教,到了西汉,虽然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谶纬之学相结合,被神学化了,但也没有发展为宗教。中国出现宗教,是在西汉之后,包括外来宗教佛教和本土宗教道教。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由与孔子同时代的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他被他的信徒们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或"佛"。佛教在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被定为国教,随后开始向外传播,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向外传播,大致有南北两条路线,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阿富汗等国和中国云南少数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向北传入西域诸国,再东传至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在中国西藏盛行的佛教是大乘佛教中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佛教是从西北陆路传入中国的,属于大乘佛教,但近代大学者梁启超却认为佛教是从广东一带经海路传入中国的。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呢?在古代,佛教徒为了提高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编造了许多神话,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大提前,有的说是西汉,有的说是春秋战国,甚至有的编造说是黄帝时。据后来的史家考证,佛教传入中国当在两汉之际,最早不能在张骞开通西域之前,因为此前中国还不知道身毒(即印度),也就更不知道佛教了。传入的具体时间,也是众说纷纭,较公认的说法,一是西汉末年哀帝元寿元年(前2),大月氏的使臣伊存首次在中国口授浮屠经(即佛经),博士弟子景卢听了他的讲解;一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明帝遣使到印度访求佛法,从大月氏请来了两个佛教僧人,并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请他们翻译佛经。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在东汉,洛阳成为了佛教中心。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流传过程中,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固有的儒学、道教既互为消长,又彼此融合,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主要在上层社会流传,信徒多为帝王贵族,他们往往把佛教与黄老道相结合,把黄老与佛陀并行祭祀。据悉,第一个信仰佛教的贵族楚王刘英"喜黄老学,为浮屠(浮屠,即佛陀)斋戒祭祀",第一个信仰佛教的皇帝汉桓帝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当时,佛教几乎被视为一种神仙方术,甚至有佛教徒为了把佛教与黄老之学牵连在一起,不惜歪曲事实,说"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到了东汉末年,佛教经过在上层社会近二百年的流传后,逐渐扩散至民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流传范围从中原地区扩展到江淮一带,直至南方的广州、交州。洛阳、徐州、豫州等地先后兴建了佛教寺院,塑造了一批佛像,特别是徐州的寺院,佛堂能容纳三千人,信徒达五千余户。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严佛调是有记载的第一个出家当僧侣的中国人。佛经的翻译事业也逐渐发达,汉译佛经越来越多。翻译佛经影响最大的是安息(波斯)人安世高和大月氏人支娄迦谶,前者主要翻译小乘佛教,重在阐述"禅数";后者主要翻译大乘佛经,重在阐述"般若"。而且,还产生了阐释佛教教义的汉文著作,即《牟子理惑论》,开始出现中国化了的佛法思想。

与佛教传入中国几乎同时,中国本土还产生了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即道教。道教的产生,与古代的鬼神崇拜、神话传说,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和秦汉时代的黄老之学有关,以先秦时期的道家为根基,杂糅了儒家、墨家、阴阳五行家和汉初的黄老思想。

道教成为有组织、有教义的正式宗教,是在东汉末年。汉顺帝年间,有个叫宫崇的人向官府献上他的老师所得到的"神书",名为《太平清领书》,共170卷,此书即后来所说的《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系统阐述了道教的基本教义,为道教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此书现存57卷。

约与《太平经》问世同时,张陵到四川鹤鸣山学道,据《太平经》制作道书24篇,据说是太上老君口授,并据此布道,同时结合巴蜀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创立了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设立"治",作为传教点,并以符水咒语治病,广收教徒,参加道教要交纳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因张陵自称天师,所以又称为"天师道"。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继续传道,在巴蜀汉中一带势力十分强大,张鲁因此据汉中20多年。张鲁败亡开始于向曹全操国之传后播,。道教徒流向北方和江南,使得道教道教的另外一支是太平道,由张角在汉灵帝时所创,直接以《太平经》为教义,教人"叩头思过",以符水咒语治病的法术布教收徒,倡导天下"大公平",故在民间很受欢迎,教徒达几十万。太平道是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的组织者,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也基本上消逝了。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指一种有灵性的"神异之物",道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得道成仙",使得肉体永生,灵魂常在。道教追求养生之道,对中医的发展很有促进作用。道教还富有哲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鲁迅曾经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道教不仅广布于中国,还远播到东南亚、日本、印度甚至欧美,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神医张仲景、华佗与中医理论的发展

两汉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获得很大发展。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前者能观测天象,后者能在短时间内测出地震的时间、方位和强度,比欧洲发明类似仪器要早一千七百多年。西汉初期中国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又对造纸术进行了很大革新,他发明的技术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一时期,中国还发明了指南针,东汉时的王充详细叙述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结构和功能,此为世界上关于指南针的最早记述。

两汉是中医学集大成时期,不仅产生了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等大医学家,还产生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使得中医理论得到很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淳于意,西汉初年著名医学家,他每次看病后,都会详细记录病人的姓名、住址、脉象,以及所患病的病名、病因、治疗方法、药方、愈后等详细情况,汇集成《诊籍》,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病历,对了解当时许多病的病理及治疗方法很有帮助。

张仲景,名机,东汉著名医学家,被尊为"医圣"。他从小就精心研究医学,十分注重吸取前人的医学经验,诊断态度十分严谨,医德非常高尚,创造了一套根据病变的表、里、阴、阳、虚、实、寒、热等不同情况,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的临床诊断理论。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著有《伤寒杂病论》,共有16卷,此书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临床诊疗专著,内容十分丰富。可惜,此书已经失传,目前能看到的是经过后世名医改编过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华佗,名旉,东汉著名外科医生,他一生淡泊名利,行医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许多地区,深受人民尊敬,被尊为"神医"。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医病救人的故事,比如,为三国时著名将领关羽"刮骨疗毒",剜掉肌肉,刮去骨头里的毒,挽救了关羽的性命。在为河内太守一个20岁的女儿治病时,在她的腿骨里取出了一条蛇一样的死骨,治愈了她长达八年的痼疾,至今,民间还把死骨称为骨蛇。公元208年,华佗因不愿做曹操的侍医而被杀害,后来,曹操的孩子生病,因无名医医治而死,他才后悔不已,认识到不该杀了华佗。华佗最精湛的是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把麻醉剂运用到医学手术上,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他还擅长于针灸,提倡用体育锻炼防治疾病,自编了一套"五禽戏",即按照虎、鹿、熊、猿、鸟的运动姿势编导的一套体操,据说当时有个叫吴普的人按照此法锻炼,到九十多岁了,还"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黄帝内经》从战国时开始编纂,西汉正式成书,是中国第一部医学著作。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或称《针经》)两部分,《素问》采用与黄帝对话的形式,阐述了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及其成因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石。《灵柩》主要记述了许多针刺之法。《黄帝内经》虽然带有神秘色彩,但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中的科学成分,也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成分,两千多年的实践证明,该书所记述的不少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还是有效的。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西汉,也有人认为成书于东汉初年,不是出于一人一时之手,而是中医药物学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和植物分类学著作,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对中医药物进行了分类、说明。它共收录了365种药物,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把这些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种药物的性质、产地、主治辅治何种疾病、异名等都进行了详细记载。该书还论述了药物理论,包括医方中的主药和辅药的关系、药物相配的制剂原则,以及药物的药性和制作方法。该书奠定了中国药物学的基础,它所记述的许多药物的药效,经过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都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两汉时期中医文化获得了长足发展,把临床实践和医学理论相结合,既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又注重病理的探讨,在治疗方法上,以方治病成为主要手段,方剂开始流行。实行药方和药物相结合,对药物的认识也更系统,针灸技术也更成熟。此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医的完整体系。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至今都与西医并称为世界医学的两大体系。

同类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8

    卑鄙的圣人:曹操8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 康乾御警

    康乾御警

    康熙大帝,迟暮之年威犹在。九王夺嫡,雍亲王虎视眈眈。雍正王朝,内忧外患十三年。皇室无情,铁腕帝君肃朝纲。多情弘历,侠骨柔情正年少。穿越刑警,断尽奇案历三朝。在一次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穿越事件中,主角来到了清朝,他利用自己前世刑警队长的经验,在清朝侦办起了案件,依仗铜鼎赋予他的“时间暂停”能力,并且凭借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主角由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捕快,升至龙椅之下第一人,戏权贵、斗奸臣、断谜案、步青云、结红颜、交豪侠,倚靠破案崛起,纵横康乾盛世。
  • 名门骄妃

    名门骄妃

    星二代沈晴穿越了,大抵是上辈子将好运用尽了,这辈子她总缺些运道。成了官宦小姐,可惜家道中落,官爹入狱。有个哥哥,可惜不是一个肚皮爬出来的,厌她入骨。公主嫂嫂倒是嫡亲,可惜是前朝公主。好容易生了一张倾城面皮,可惜本主临死前几刀子毁了,嗯,身段是真不错,可惜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病秧子……旁人穿越步步莲华,她拼命挣扎,越混越差。从良家女到奴婢再到婢妾。好在,夫主是倾世无双的美男子,外表仙姿秀逸,温润如玉,可惜内里心性如冰,冷如利刃。得,还是甭挣扎了,做个姨娘,有吃有喝,睡睡极品美男,日子也不错。等等,夫...
  • 奉旨三嫁,赖上神秘王妃

    奉旨三嫁,赖上神秘王妃

    对于死过一次的华羽曼来说,她这辈子要做的事有三件:把上一世害她的人整死,把上一世说爱她的男人虐死,最后她要守护一个叫“家”的地方。她看似温顺,一身大家闺秀风范,气质美貌不俗,实则冷心冷情,腹黑霸道,更有一个让世人疯狂的神秘身份。他是十三皇子,亦是离国耻辱,冷漠狂妄,凶狠残暴,从不把人命当回事,却独独对一个时而温柔,时而嚣张任性的小女人百般容忍,千依百顺。*小剧场一:“主子爷,府里的银子都被王妃卷跑了……”管家一脸惊吓不安。“跑?她最多也就从床头跑到床尾。”片刻,某男把某“窃贼”打包拎回来,一脸...
热门推荐
  • 战国录之百鬼夜行

    战国录之百鬼夜行

    一段流传千古的神话,却暗藏着惊天的秘密。一段轮回千年的恩怨,却只是上天的一颗棋子。一段烽火连天的历史,竟是诸天神圣最后决战的序章。姜子牙封神未成功,一代妖仙苏妲己突破千年封印,肆虐天下,阴谋祸乱,此后,诸仙重生,群妖乱舞,一场巅峰的对决徐徐展开。
  • 无品太子妃

    无品太子妃

    一生一世一双人,本是虚幻,是为悲剧。当他历经繁华,而她,早已不再。
  • 绝世玄天录

    绝世玄天录

    明朝初年,因‘鬼谷密宝’之匙的出现而引发了一场武林浩劫,各大门派相继派出高手争夺密宝,最后随着八大派掌门及密宝之匙的失踪,才平息了这场武林浩劫。。一百五十多年后---嘉靖八年,‘玄天山庄’少庄主燕若谷随母亲出游,归途中被扶桑武士伏击,无奈之下母亲与扶桑武士同归于尽。而后他被江湖两大高手‘行云流水’之一‘行云’易天行收于门下,从小便跟着师父在其母坟之所在青霞山苦练家传及师门绝学,苦练十三年之后终于艺成,而后拜别恩师化名若云飞独闯江湖,战邪教、斗倭寇,用自己的一腔热血铸就了一段传奇人生。。。。。。
  • 人生如若初见

    人生如若初见

    人生成长如同蜕变,每隔段时期都会经历一次痛苦争扎美丽变身,是化蝶而出?是僵死蛹中?生命之奇迹在于不经意的邂逅和出乎意料的结局。苏琬三年前结束一段身心疲惫的感情,在一次意外中成为S城首富林曜的契约替身新娘。三年后合约到期恢复自由身,可是所有的一切随着商云墨的出现偏离预期轨迹。直到多年后历经种种,沉沉浮浮,在伤害与被伤害之间徘徊。迷途的苏琬经历数次蜕变,最终苍桑过后,凤凰涅磐。在重生的彼岸遥望商云墨、林曜,两个曾经纠结大半生的男人,是离去?是守望?——人生如若初见,曾经的伤还会痛吗?
  • 重生未来之传承

    重生未来之传承

    她觉得以后自己要奋起,只为自己而活!可是,当她醒了之后,钟绮灵倒下的时候带着深深地不甘,一切都不一样了。幸好有个随身空间陪着她一起面对这一切。但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这个面瘫非要跟她一起传承生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灭武尊

    不灭武尊

    一门被视为垃圾的功法,一个被同门视作废人的修炼狂人,在得到一枚阴阳玉佩之后,一切将彻底改变。十倍修炼速度,令古飞一再突破武道极限,千百年来已被人认定的铁律,被古飞一一打破!奇迹……古飞不相信奇迹,他相信的只有血和汗,在这个武道已经没落,真正的武道奥义已经失传的腾龙大陆修炼界,且看古飞如何以武逆天,脚踏道术神通,拳打妖魔鬼怪,怀抱红颜绝色,成就不灭武尊!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一部比较系统、经得起研读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这是一次把国外教学和研究同国内语境下的思考结合起来的尝试,更具体地说,是一次打通中西学术规范、话语界限和思路的努力。内容取自2002年春季和夏季的两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是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专题研讨班,Modernity and Identity: Universalism and Its Discontent (现代性与认同:普世主义及其不满)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英文,对象是比较文学系和其他文科系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背后的观念史、社会史和政治哲学基础。
  • 喵喵笨丫头:殿下请温柔

    喵喵笨丫头:殿下请温柔

    长的像个不良少年的海堂熏被在回家的路上被叫住,发现叫住自己的是一个从宠物店里探出身子来的女孩。纤瘦的少女,穿着淡粉色的吊带裙,柔软的扫肩发滑到前面来遮挡住一部分锁骨,最最抢眼的是她脑袋上带的猫耳!这是……COSPLAY?
  • 都是寂寞惹的祸

    都是寂寞惹的祸

    是不是所有女人都要和寂寞抗争?爱是奢侈,承诺像沙。太用力、心会碎。如果我爱你,为何还会如此寂寞?苍白、随意的爱情,在生活中追寻那一点点可怜的温存。剩男剩女圣斗士——不要因为寂寞说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