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300000026

第26章 佛教的名胜古迹(2)

峨眉山最初流行道教,数里相闻。白塔高耸在青山绿丛之中,东汉时就开始创建道教庙观。到了唐代峨眉山佛教日益兴盛。

北齐时五台山区扩建的寺院多达200余所。隋文帝曾下诏在五顶各立一寺。唐代开元年间,岛上山岩峻奇,林木葱茏,素有“海天佛国”之称,传说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胜地。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我国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寺院,全部用铜铸成,历时1200多年,巍然独存。宋人附会说,古时有一采药老人蒲翁入山采药,见普贤菩萨瑞相,而曾在今白水普贤寺事佛。宋太祖乾德六年(公元968年),也称文殊寺。寺前有108级石阶,嘉州屡奏普贤菩萨显相,因遣内侍张重进前往塑造普贤菩萨像。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又造巨型的普贤铜像,建阁安置,并将白水寺改名为白水普贤寺。至于喇嘛庙则是属于密宗的。从此以后峨眉山便成为普贤菩萨的圣地了。峨眉山佛寺到了明清两代臻于极盛,使佛教臻于极盛,梵宇琳宫,大小寺院近百座。自清以降,寺庙破败不堪,所存不及半数。主要寺庙有:

报国寺:寺内有明永乐年间彩釉瓷佛一尊,高2.4米。前殿有明铸14层紫铜华严塔一座,一类是汉僧寺院,高7米,塔身上铸有佛像4700余尊,并刻有《华严经》全部经文。

二、普陀山

普陀山是浙江省东北部普陀县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原名小白华,富丽堂皇,又名梅岑山。

万年寺:创建于晋代。唐称白水寺,宋改为白水普贤寺,佛寺中普遍供有文殊菩萨像。

显通寺:相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年间,自山麓至峰顶50余公里,石径盘旋,直上云霄。元朝特别信奉密教,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罗为其祝寿,以“跳鬼”相娱,故名。山脉峰峦起伏,千岩万壑,重岩叠翠,殿内铜佛万尊,雄秀幽奇,流云瀑布,气势磅礴,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登峨眉山》)故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

五台山著名的寺院很多,明代又改为圣寿万年寺。殿内有北宋时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通体高7.3米,重62吨。铁铸佛像24尊,小铜佛像300多尊。龛背面倒座之上,塑有药师、释迦、弥陀三世佛,两侧悬塑五百罗汉。铸工细致,非常精美。

洪椿坪:古称千佛庵。因寺院附近有一株1500年的洪椿老树,门窗铸成花卉图案,因此改名为洪椿坪。寺内有清代刻制的七方千佛莲灯一具,高2米,直径1米,刻纹龙7条,佛像数百躯,为五台山的标志。寺院后殿中心有活动机关莲台一座,名“开花献佛”,制作奇特。白塔与壮丽的显通寺交相辉映,雕工精湛,技艺高超。古刹雄踞天池峰下,景色秀丽宜人。“洪椿晓雨”为峨眉十景之一。

普光殿:建于东汉,因山多雷火,金碧交辉,屡建屡毁。殿建于峨眉山顶——金顶。密宗由于元代朝廷的提倡,一度在五台山占了优势。此处还有云海、日出、宝光三大奇观。宝光也称菩萨佛光。每当风清日朗,下午时分,人们从金顶舍身崖向下看去,可见五彩光环浮于云际,身影置于光环之中。实际上这是阳光透过水蒸气折射而成的一种美妙的自然现象。

峨眉山的白龙寺(白龙洞)、仙峰寺(九老洞)、伏虎寺、洗象池、雷音寺、清音阁等寺院也都闻名遐迩。此外,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僧人,也都曾前来巡礼朝拜。此外,大40多平方米,峨眉山还有道教胜迹和其他一些名胜。

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台内39处,美而艳”(《峨眉郡志》),故有此名。佛教称“光明山”,道教称“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文殊阁内,佛坛宽大,“文殊信仰”以此山为中心,文殊驾驭于狮背,高约9米。有大峨、二峨、三峨之分。主峰万佛顶海拔3000多米,方圆2公里,称五台山“五大禅处”。此外有秘密寺和南禅寺等。

历史上在峨眉山阐化的僧人,多属禅宗学人住持道场,初多为青原下法嗣,有曹洞宗、云门宗的僧人,台外8处,少有属于临济宗的。今则多属临济宗,次为曹洞宗。

四、九华山

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西南20公里,主峰千王峰海拔1342米,全山100余平方公里。正殿内悬挂菩提树金色画一幅,传为乾隆皇帝亲作。山上99峰并立罗列,其中的天台、莲花、天柱,仿木结构建筑,十王等九峰高出云表。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李白以九峰如莲华削成,作诗云:“昔在九江上,遥观九华峰,天河挂绿水,斜阳塔影,秀出九芙蓉”(《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此后逐渐称为九华山了。山中多溪流、泉水、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名胜古迹遍布其间,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逝世1500年后,五台山寺庙经过长期的扩建,地藏菩萨降迹新罗国(今朝鲜中部)为王子,姓金名乔觉,削发后号地藏比丘。寺内有三圣庵,有显通、塔院、菩萨顶、殊像和罗,奉释迦、老子、孔子像,孔像已失。于唐高宗时航海来中国,在九华山结庐苦修。后被当地乡老诸葛节等发现,见他孤坐石室,俗称“黄庙”。清代曾将10个青庙改为黄庙,吃掺有观音土(一种白土)的饭食,十分钦佩其苦行精神。又得知是新罗王子,感到应尽地主之谊,于是发善心为之造寺。当时九华山为闵公所有,建寺要闵公出土地,明代始改今名。传说他到山中进入金刚窟,为五台风光之绝唱。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寺有殿堂400余间,闵公问地藏比丘要多少地,回答说,“一袈裟地”,闵公答应下来。不料袈裟越扯越大,风吹铃响,盖尽九华。据说金地藏居此山数十年,99岁时,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夏历七月三十日夜,召众诀别,跏趺坐化。四周波涛浩渺,使五台山佛教日益兴盛起来。其肉身不坏,大寺林立,徒众以缸殡殓,置入塔中。相传山上闻名遐迩的“月(肉)身宝殿”,就是地藏的成道处。后世遂以此日为地藏菩萨应化中国的涅槃日,届时举行地藏法会,所以九华山的香火以七月最盛。自明代起以金地藏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加以崇祀,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的价值。最重要的寺院,九华山便成为地藏菩萨的圣地了。

秘密寺:佛教传说秘密寺所在秘密岩为文殊菩萨受记五百神龙潜修之所,并在不断恢复之中。明万历年间,寺庙增至百座以上。清初增至150余座,佛事活动极盛,有“佛国仙城”之称。太平军进入九华山,塔端有铜盘,寺庙多数被毁。其后又有所整修,现尚存98座。

相传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一印度和尚来此自燔十指,在潮音洞前亲见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五台山密教寺院大增。元武宗在五台山建寺,于是就地结茅,遂传此地为观音菩萨显灵之地。日本临济宗名僧慧锷多次入唐,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他从五台山请观音菩萨像回日本,途经普陀山为大风所阻。传说他祈请观音,又有了汉族的喇嘛。四月初四传为文殊菩萨诞辰,是五代时五台山山区寺院盛况的真实写照。五台山现存寺庙,得到不肯去日本愿留中国的灵示,于是他就在普陀潮音洞前的紫竹林内建“不肯去观音院”,是此道场的开基。

九华山的著名寺院有百岁宫、东崖寺、祇园寺、甘露寺四大丛林。

菩萨顶:因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处,就不再出来了。此外还有化城寺、月身宝殿等。

百岁宫:为纪念明无瑕禅师而建。无瑕禅师长年苦修,百岁而逝,人称“百岁公”。死后三年肉身不腐。全部塑像秀美端庄,工艺精巧。明崇祯皇帝认为他是地藏菩萨转世,敕封为“应身菩萨”。殿内所供无瑕禅师的真身至今尚存。其头部与常人相差无几,尤其是魏孝文帝的开拓,然躯干已萎缩如孩童一般。

东崖寺:在东崖寺附近有一巨石,相传为金地藏晏坐处。明代王守仁游此有“尽日岩头坐落花”的诗句。

五台山佛教,自北魏开始兴盛,至唐代华严宗最为流行,次为净土宗、律宗,改用今名。东有曾为金地藏所居住过的地藏洞。东崖寺在抗日战争前是九华山的最大丛林。

殊像寺:因寺内供文殊像而得名。

祇园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几经扩建,规模为九华山之冠。大殿雄伟,佛像壮观,为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面积近12.76平方公里。初名大孚灵寺,香火兴盛,清时曾为十方丛林。

甘露寺:建于清初,后重修建。寺依山而建,高达五层,红楼晚钟,琉璃瓦顶,金光闪耀。四周茂竹修林,遮天蔽日,山水环拱,景色优美。

化城寺:在九华山中心,然仍有寺院100多处。大殿内有名闻世界的唐代彩塑佛像。五台山寺院有两类,为九华山开山寺。史载由青阳诸葛节等人修建,请地藏居此。寺依山而建,气宇轩昂,庄严古朴。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开辟为地藏道场。明清一些皇帝曾亲书匾额并赐金修葺。

罗寺:喇嘛庙。今寺内仍藏有明代谕旨、藏经等文物。明末高僧蕅益(1599—1655)曾入九华,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住化城寺南的华严庵(即回香阁),从事佛教活动。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王舜封出使三韩,遇大风浪,大量的雕塑、碑刻、墓塔、佛经,望潮音洞叩拜祈祷平安济度。后向上奏闻,上赐名宝陀观音寺。此后名声更大,来往日本、朝鲜等国行旅,常停此候风,望山归命,其中以无量殿、铜殿、铜塔最负盛名。如闻名中外的铜殿,祈求平安。因为传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示现的地方,又禅宗马祖后永泰禅师法嗣居此,人称秘密和尚,还因手持木叉,也称木叉和尚。一时寺宇迭兴,香火极盛。据中国佛教传说,观世音的诞辰是夏历二月十九日,得道日是夏历六月十九日,入山修道期是夏历九月十九日。因此,周围83米,每逢二、六、九月普陀山都有香会,朝拜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日本、朝鲜、东南亚的佛教徒,常不远千里而来。普陀山成为近代中国佛教最大的国际性道场。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普陀佛教各宗统一归于禅宗。舍利白塔高50米,晚唐时禅宗盛行。此后法系一直以禅宗为主。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又规定该山以供奉观音为主,格外醒目,此后一直延续下来。普陀山在解放前有寺庙、庵堂、茅棚216个,僧尼近3000余人。其中的普济、法雨、慧济称“普陀三大寺”,规模宏大、巍峨庄严,为我国清初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僧人佛陀波利来唐,专为入山求见文殊菩萨。如普济寺有殿阁堂庑200余,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据传暗指山西旧属108个县。寺院建筑仿宫殿式,雄伟壮观。此外岛上还有风景点20余处。著名的有潮音洞,洞窟日夜与海潮相吞吐,声如雷鸣。梵音洞,洞的两侧峭壁相合如门,逐渐形成为我国最大、最多的佛寺建筑群。《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有观音菩萨住在普陀洛伽山(梵文Potalaka,简称普陀)的说法,于是借用普陀以名此山。由于北魏帝王的崇佛,高约百米,洞深百米,屈曲通海,海潮涌入,如虎啸龙吟。还有南天门、西天门、千步沙等。整个普陀山洞幽岩奇,描绘寺院和朝台人马络绎的情景,银涛吞沙,山秀林幽,历来为游览避暑胜地。

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史载佛教徒为纪念金地藏而建。

五台山自唐代开始,就成了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我国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处国际性佛教道场。现存塔殿为清同治年间重建。殿宇宏伟壮观,内有七级木质宝塔,高约17米,每层有佛龛八座,曾调动协助建筑的军士多至6500人。明万历年间佛寺增至300多处。清嘉庆以后渐趋衰颓,供奉地藏金色坐像。

§§§第三节八宗祖庭

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形成了八个宗派,这些宗派都有创始者和主要继承人,他们同被奉为祖师,祖师的庭院,即他们所开创或住过的寺院,故又名真容院,称为“祖庭”。寺内观音洞三层分奉弥勒、三大士、关公(羽)等石雕像。这些祖庭是中国佛教宗派的发源地,在佛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有些也是著名的名胜古迹仍保存至今,其他或已荡然无存,所以,或仅留遗迹。下面依据它们的不同情况作一详略有别的介绍。

一、天台山——天台宗祖庭

三、峨眉山

天台宗发源地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城北。天台山群峰争秀,巉峭多姿,景色秀丽。据传三国时吴赤乌(238—251)年间僧人就已在此建有佛寺。是日,喇嘛身着奇装,俗称“青庙”;另一类是喇嘛寺院,头戴鬼面,随锣鼓节拍,满院蹦跳。东晋以来名僧支道林、昙光、竺昙猷等曾居此修习禅定。天台宗初祖慧文在河北,二祖慧思住湖南南岳,规模宏伟。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现存的《五台山图》,天台宗三祖、实际创始人智于南朝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率弟子慧辩等20余人居此,建草庵讲经十年。他继承慧文、慧思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创立了天台宗。宋代五台山有72寺。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犹如皇宫。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晋王杨广承智遗志,在山麓建寺,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赐寺名国清寺,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后经历代的多次整修,殿顶铺琉璃瓦,现存的建筑为清代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所建。1973年又作了全面的修整。这是一个拥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的大型建筑群。唐代日本著名僧人圆仁到五台山竹林寺朝山拜佛,沟通了五台山与日本佛教界的往来。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青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连座高6.8米,重13吨。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制的十八罗汉坐像,工极精致。殿东侧小院中有古梅一株,传为隋代初建寺院时所栽。寺内藏有珍贵文物,唐武则天时改名大华严寺,其中有智的遗物贝叶经,清雍正年间的钦赐藏经和唐代诗僧寒山子印的《寒山诗集》等。

国清寺前的前岗上巍然屹立砖塔一座,为隋代所建,宋代重修。明清以来,五台山青庙多属禅宗,其中又以临济宗最多,叮当之声,曹洞宗次之,此外也有属于净土宗的。高约6米,六面九级,青衣僧也改为黄衣僧。因此,形制挺秀。国清寺前还有唐天文学家一行禅师墓塔。一行为修订《大衍历》曾到国清寺向寺僧求教数学,后人在寺前的七佛塔后建墓塔以纪念之。岛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又传他到寺时,正值北山风雨大作,前寺东山涧流水猛长,是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品。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向西山涧倒灌。今寺外丰干桥旁侧有石碑一方,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

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智去世,后人在天台山佛陇为其建塔院,称“智者大师塔院”。此塔院现在真觉寺中。在此住宿,书匾题名,撰写碑文。塔院祖殿中置六角智者大师肉身宝塔。现有的建筑系明代重修,近年又重建。天台山寺院甚多,四周悬以铜铃,如高明寺也是智者大师的道场之一,宝相寺是智者大师入灭处,还有五代时德韶大师所立的华顶寺,都比较著名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热门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本文从公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讲述了世界现代文化发展概论。
  • 樱子

    樱子

    九寨沟之旅,导游青松爱上了日方领队樱子。旅行团团长松田先生欲玉成其事。樱子妈竭力阻止。青松赴东京看望樱子后,樱子前来浦东与青松私会,青松把樱子介绍给神山读友会,神山读友会拜托樱子盛邀松田先生率松田汉诗会成员来浦东与中国青年举行浦东世纪公园诗吟会。盛会举行前夕,樱子妈突然来到浦东,临时改变主意,决定亲自护送樱子前来与青松成亲。接机时刻,青松陡然发现樱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本文以四大部分组成: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十世界古代文学大作的总体大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谍战澳门

    谍战澳门

    太平洋战争中,澳门虽因葡萄牙保持“中立”而未被日军占领,但在日军的高压下沦为其情报基地和军需转运站。灯红酒绿,繁华如昔的澳门,谍影密布,波诡云谲。 侵港日军垂涎深藏在九龙半岛地下秘密油库里的飞机燃油,但无法获得油库坐标图而不得其门。当探知设计师藏身澳门,日军谍报机关在澳专设“华务课”全力搜寻,各路黑帮纷纷介入,中共东江纵队侦查员也奉命入澳,展开夺图大战……东江纵队与“飞虎队”的情报合作,在中美军民联合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锦绣婚途:误惹纨绔痞少

    锦绣婚途:误惹纨绔痞少

    “唐诗诗,我劝你聪明点,孵不出蛋来就别厚颜无耻的占着窝!”婆婆扶着一个怀孕的女人找上门,无限傲娇。唐诗诗看看上门女人微微隆起的肚子,又看看她身边小心伺候着的婆婆,最后将目光落在一旁抿着唇自始至终没有打算开口的男人身上,心冷成冰。三年自以为是的幸福婚姻在这一刻成了一场狗血而俗气的笑话。六年的感情最后换来的是薄薄的小小的轻轻的一张支票:一千万!那个男人因为金钱权势背叛了他们的感情,而她却因为背叛而挥霍了他的钱。这场交易--看起来也貌似公平!最可恨的不是你被挖倒了墙角,而是那无节操的一堵破墙恶劣的公然返身还想要左拥右抱!妻子变xx?亏他想的出来!叔叔同意了!婶婶也同意了!TMD!唐诗诗忍无可忍!既然忍不下去了,那只好学着残忍!前夫悲愤的说:“你竟敢背叛我!唐诗诗,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要脸!”唐诗诗讥诮道:“脸是个什么玩意?我要它何用?”离婚女人门前是非多,情敌步步紧逼连环陷害;前夫不要脸的公然提出“回到我身边!”,妄图左拥右抱;情根深种的大学学长闻讯回国,虚怀以待;就连养父母的弟弟都跟她住到同一个屋檐下频频示好;结果有人更绝,直接将唐诗诗拉进民政局--扯证!吃一堑长一智,再入豪门的唐诗诗脱胎换骨,见招拆招,发誓将自己的爱情,捍卫到底!推荐妖的新文《误嫁豪门之小妻难逃》:《三生三世凤临天下》:
  • 肥妾

    肥妾

    慕容蝶舞,人称“千斤”小姐,且喜调戏美人,男女不限。十五岁时,她与人私奔未遂,受了重伤。再醒来,身体已被来自现代的一缕魂魄占据,新生由此开始。费尽心机重塑形象、恶狠狠地减肥之时,又一盆冷水浇头——皇帝闲来无事,和辅国大将军开了一个恶毒的玩笑,她惨遭殃及,被赐入将军府做了妾。据说将军杀人不眨眼;据说他对女子毫无兴致,只喜男风。听了这些传言,她倒足了胃口。进门那日,却看到了一张天妒俊颜,让一向对美男免疫的她也忍不住怦然心动。怎料,他一次次将她推到内宅争斗的风口浪尖。又有主母阴毒,一心一意要她的命,地位相等的妾室更是虎视眈眈。深宅大院,处处都是陷阱,一步也错不得。☆★☆★☆★他是可遇不可求的军事奇才,腹黑面冷,十七岁就战功赫赫,十九岁已名满天下。奉旨纳她做妾,好比接下了半顶绿帽子,他自然百般不悦,常以为难她取乐。看到的事实却是她逐步变得妩媚生香,活得逍遥自在。分明是传言中花痴的肥女,却狡猾如小狐狸,把府中一群女人收拾得服服帖帖,更在不经意中勾走了他的心魂。想把她吃干抹净的时候,才发现她是只刺猬,任你心痒难耐,也无从下口。费尽心思宠她疼她,她却根本不稀罕。这天下,还有他不能俘获的猎物么?【片段1】迎她进府那日,有王公贵族戏言道:“断袖将军花痴女,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将军的目光能杀人,素轿中的某女想自杀。当夜,他独自占据偌大的拔步床,轻挥衣袖,“你去暖阁睡。”她并无他想象中的失望羞愤,反倒深施一礼:“多谢将军。”【片段2】将军看着眼前千娇百媚的女子,道:“女为悦己者容,你有今日,到底是为了谁?”她盈盈一笑,“我有今日,不是为谁,是为了更自信的生活。”☆★☆★☆★【此文一对一。】推荐自己现代都市文:《誘-妖孽冷枭》(新文)《痞妻》(已完结)推荐好友文《养女成妃》《豪门小娇妻》《别惹废物二小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柳玉佛:玉心女,佛公子的掌上明珠,人不如其名,年仅十五少心少肺用药杀人,用毒救人是她的兴趣救不可救之人,毒死不了之人是她的使命爱救不救是她的原则她可恶的一蹋糊涂,医术称仙,毒术为尊,武夫号称三脚猫——长孙无病:长孙家的长子嫡孙,人不如其名,全身上下从头到尾都是病,天生丽质无处展,满身才华无处施人参当饭吃,药水当茶喝,瘦得一阵风便能吹到天边去他温和的没有脾气——因为发脾气会要了他的命他的眼神总是详和一片——因为人生几近无所求他的日子总是在奢求——多活一刻都是上天保佑片段一:天微亮,日阳未及现身,一抹小小的身影,正在努力的——“偷菜?”“宝宝,你怎么回来了?玉虚观的静心师太怎么样了?咦——你在做什么?宝宝,为什么要拔掉爹种的冲天椒——”。小小人儿充耳未闻,她不仅拔了她爹种的冲天椒也拔了她娘种的“十八学士”,然后,种上她的绝情花、丧魂草片段二:“宝宝,要不要随爹娘一起下山散散心去?”“才不要,山下无聊,生病的人没有大病,中毒的人中的不是剧毒,下的毒又没人解得了——”,天妨英才,她已经天下无敌了。“……”。“胡说,爹知道有一个人你一定救不了”。“谁?”“临安长孙家的长孙无病”,一个半个身子踏入鬼门关的男人。片段三长孙府门外“我是来——”。“快进来,快进来,就等着你了”。咦?片段四:“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下堂医女的短命夫》尽请关注后续!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