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36

第36章 梅花题材的文学表现(上):观念与方式(5)

对揭示梅花品格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说法。梅与桃杏等芳树花卉的比短较长、考优品劣是以同是“花”这一自然属性为前提的,而“岁寒三友”中的松、竹却完全是另类,与梅花自然形态差别较大,在形象上它们是很难类比联系到一起的,“三友”的并列主要是观念性的,其意义在于通过与“松竹”这两个历史悠久、地位高超的“比德”意象朋比附类,推求其同,从而“移木接花”,彰显梅花的“比德”写格之义。笔者曾有《“岁寒三友”缘起考》一文论之已详程杰《“岁寒三友”缘起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3期。,可以参考。

与松、竹平起平坐后的梅花,可以说是占得了花卉审美品级的“制高点”,引得咏物创作中众花卉前来趋仰比附,或攀“朋”结“友”,或称“兄”道“弟”。如咏酴醾:“天将花王国艳殿春色,酴醾洗妆素颊相追陪。绝胜浓英缀枝不韵李,堪友横斜照水搀先梅。”(卢襄《酴醾花》)咏山礬:“只有江梅合是兄,水仙终似号夫人。季方政尔难为弟,每恨诗评未逼真。”(方岳《山礬》)咏玉蕊花:“唐昌观里东风软,齐王宫外芳名远。桂子典刑边,梅花伯仲间。”(史达祖《菩萨蛮·赋玉蕊花》)梅花的格调品位成了其他花卉审美评价和表现的标尺,与梅友松竹一样,与梅花的比肩跻列也成了赞美其他花卉的方式。这种“称兄道弟”方式在宋代的流行,当推原到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中“山礬是弟梅是兄”一语钱钟书曾指出《淮南子》中这一修辞法更早的例子,见《谈艺录》(修订本)第11页。。但在黄庭坚那里,还着眼于梅花、水仙、山矾相继开放的先后次序。而南宋以来,随着梅花品格的完全确立,这一说法已重在品位格调的参比附美。一方面如上节所述桃、李、杏等花物的为奴为隶,一方面是松竹、水仙、山矾等物的友缔弟附,梅花如此置身于“社会关系”的纵横网络之中,其居尊处优的地位被标示得确凿无疑。这种人伦关系的比拟,以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简明地体现了相应的审美认识。

4梅花与牡丹

梅花地位的不断提升,必然带来的是与牡丹之间的巅峰对决。牡丹在唐时被誉为“国色天香”,北宋时进称“花王”,视为花中至尊,相应的芍药被称为近侍邵雍《牡丹吟》:“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全宋诗》卷三七七。曹组《水龙吟·牡丹》:“东风既与花王,芍药须为近侍。”《全宋词》第805页。。而梅花则多称为“花魁”:“百花丛里花君子,取信东君。取信东君。名策花中第一勋。”何《采桑子》,《全宋词》第1031页。“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卢炳《汉宫春》,《全宋词》第2168页。“江南春信早,问谁是、百花魁……独许寒梅。”陈允平《木兰花慢》,《全宋词》第3111页。究其用义,也主要赞美梅花先春而发、“东风第一”。这似乎远不能满足人们不断高涨的尊梅心理,于是便有了其他的赞美。刘一止《道中杂兴五首》其二:“姚黄花中君,芍药乃近侍。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不见雪霜中,炯炯但孤峙。”《全宋诗》卷一四四五。以御史誉梅,意在标举梅花之不畏严寒、刚贞严凛之品格。随着南宋以来对梅花的日益尊赏,梅花被视为“枯瘦发纤秾,况此具众美”陈傅良《咏梅分韵得蕊字》,《止斋集》卷四。,“谛观毫发无遗恨,始信名花集大成”袁燮《病起见梅花有感四首》其二,《絜斋集》卷二四。的芳国至善。相应的也就出现了梅花为“花王”的议论。北宋后期的陆佃最早提出:“论功纵在姚黄下,果子花中合是王。”陆佃《依韵和查许国梅花六首》其六,《全宋诗》卷九○八。刘克庄:“看来天地萃精英,占断人间一味清。唤作花王应不忝,未应但做水仙兄。”《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二叠》其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南宋末年的薛季宣《梅花》:“花实望先进,英华标素王。”自注称:“仙家号梅为花王。”薛季宣《浪语集》卷四。元人赵文《咏梅》:“白玉堂前野水滨,何曾荣悴异精神。当于香色外观韵,可怪冰霜里有春。天下无花堪伯仲,江南惟尔不风尘。欲将素王相推戴,老向山中作素臣。”顾嗣立《元诗选》二集卷三。由于梅花“格胜”终在“一丘一壑”的闲雅幽逸,“王霸”之称有乖其义,因而未见流行。虽然王冠仍属牡丹,但这些议论本身反映了梅花地位的平视与凌越。正是从宋代开始,牡丹、梅花奠定了其在群芳国中二主并尊的隆崇地位。而就其象征意义而言,牡丹是富贵的代表,梅花则是闲隐之品。

综上所述,梅花在花卉植物的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人们最初只是把它与杨柳等等一起作为早春之景、春物一族来看待和感受的,随着审美兴趣的发展,人们逐步发现了梅花色香、姿态、习性等方面的优势,于是着意发挥,赋予精神意义,梅花便逐步卑视桃杏、媲美松竹,成了高超的“比德”之象。杨柳、桃杏、松竹三组物象相继而起的映照、衬托与类比,揭示出梅花美的不同层面,构成了梅花精神意蕴和文化地位提升的三级阶梯。而梅花与牡丹的“花王”之争,也从花卉品鉴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梅花的重要地位。(四)梅与水、月

梅与水有着密切的自然生态联系。“梅要山傍水次(际)栽”(梅尧臣《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梅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野生多见于江岸山壑,早春梅花开放也是近水花木“易为春”。现代园艺学表明,梅花根系不耐涝湿,不宜滨水种植,古人所说临水之梅其实当属山壑、溪流岸堤坡地,而园林建设中临池种梅的现象则比较普遍。反映在文学中,梅花临水之景的描写却是古代诗赋中常见的取景。如南朝梁萧绎《咏梅诗》“还临先日池”,初唐王适《江滨梅》“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晚唐来鹄《梅花》“枝枝倚槛照池水,粉薄香残恨不胜”,或实录所见梅花生长环境,或直接特写花溪映照之景象,给人以花水相映的清雅明丽。

梅花与月之间没有植物生态习性上的联系,而主要属于感觉上的相通。诗人咏梅早先多以雪、霜作类比、映衬,至迟从晚唐李商隐等人开始,引入“月”色来比喻、映衬梅花,如温庭皓《梅》:“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陆龟蒙《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风怜薄媚留香与,月会深情借艳开。”主要是以月色的皎洁、清冷来比况、烘托梅花的白洁冷艳,即以“月色”写“花色”。

林逋“疏影横斜”一联水、月双遣,尤其是清水与“疏影”、月色与“暗香”两两相映,有效地渲染出梅花闲静幽雅的神韵,影响后人至为深远。林逋之后,类似的水影、月梅组合烘托比比皆是,成了咏梅描写中最经典的模式。苏轼咏梅多写月下之事,并且多取“月落参横”之时,进一步深化了幽寂空灵的意境。

“水”、“月”在中国文学中是两个特殊的意象,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尤其是入唐以来积淀了丰富的意蕴。我们只要重温一下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的名句,再读一下南宋僧道璨《水月轩》诗“江水清无底,江月明如洗。开轩浥清明,道人清若此”,就不难感受到这两个意象作为士大夫高雅闲静、超尘脱俗精神追求之写照的内涵。置身其营造的“语境”,梅花便被赋予了清雅超逸的精神意蕴,从而上升为清雅高逸之士人人格的写意符号。从文学上说,这是典型的侧面渲染烘托、虚处传神之法,南宋赵蕃的一首诗可以说代表了诗人们这方面的自觉意识:“画论形似已为非,牝牡那穷神骏姿。莫向眼前寻尺度,要从物外极观窥。山因雨雾青增黛,水为风纹绿起漪。以是于梅觅佳处,故就偏爱月明时。”(赵蕃《梅花六首》其五)

值得注意的是,“月”包含着“夜”的因素。冯子振《梅花百咏·水月梅》:“浮玉溪边夜未期,暗香疏影静相宜。一时意味无人识,只有咸平处士知。”夜晚较之白天的喧嚣和明亮,有着息思澄虑、幽寂闲逸的浓重意味,因而对梅花幽雅闲静乃至于冷寂孤峭的神韵有更鲜明的烘托效果。在宋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月夜梅的描写要明显多于水边梅,并且衍生出“月窗观梅”、“梅枝映月”与“月窗梅影”等独特的生活情趣和描写角度。有关的描写不胜枚举。

随着此类描写的流行,人们的认识也更为明确,直接以水、月来比喻梅神之清,比称梅品之高,也就相应出现。有关的用意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示:梅花如水月之清(比喻);梅花与水月相宜(媲美)。如:“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生来。”(王从叔《浣溪沙·梅》)“迥立风尘表,长含水月清。”(张道洽《梅花》)“明月在天水在下,耿耿于其间兮,于以观我生之清明。”(陈著《赋墨梅》)“大潇洒,最宜雪宜月,宜亭宜水。”(赵温之《喜迁莺》)“天付风流,相时宜称,著处清幽。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扬无咎《柳梢青》)“梅花得月太清生,月到梅花越样明。梅月萧疏两奇绝,有人踏月绕花行。”(姚宋佐《梅月吟》)“林间姿艳同霜洁,窗下精神待月传。”(卫宗武《次韵咏梅》)“月中分外精神出,雪里几多风味长。”(戴复古《梅花》)“孤影棱棱,暗香楚楚,水月成三绝。”(仇远《酹江月》)梅花的审美品格在这水、月的比拟中被形容得极其鲜明详细论述请参考程杰《梅与水月——一个咏梅模式的发展》,《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五)“美人”与“高士”比拟

1梅花与“美人”

范德机《木天禁语》:“咏妇人者,必借花为喻;咏花者,必借妇人为比。”《历代诗话》第748页。这几乎是一个文学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同样,在梅花描写中,以佳人作比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手法。不过南朝咏梅初起时多出以怨春闺怨口吻,由梅开梅落联想到韶光流逝,美貌难驻,所谓“花色持相比,恒愁恐失时”(萧纲《梅花赋》)。中唐以来,以女色喻梅渐见增多。如皮日休《行次野梅》:“茑拂萝梢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好临王母瑶池发,合傍萧家粉水开。”唐彦谦《梅》:“玉人下瑶台,香风动轻素。”所喻重点在粉、香等“形似”姿色。

入宋后尤其是北宋中期以来,这类比拟进一步增加,且用为比喻的美人有所拣择,集中于月宫嫦娥、瑶池仙姝、姑射神女、深宫贵妃、林中美人、幽谷佳人等高雅、冷峭、幽独、神仙“美人”(如咏红梅则是酣醉美人、嗔怒美人、服丹美人)。如:“姑射仙人冰作体,秦家公主粉为身。素娥已自称佳丽,更作广寒宫里人。”(郑獬《雪中梅》)“如云不比东门女,若雪岂非姑射人。”(彭汝砺《湖湘路中见梅花寄子开》其三)“此意比佳人,争奈非朱粉。惟有许飞琼,风味依稀近。”(晁补之《生查子·梅》)“姑射仙姿不畏寒,谢家风格鄙铅丹。”(张耒《梅花十首》)“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二首》)与晋唐人比喻姿色、伤春绮怨不同,这些美人或身份特殊,或品位不凡,或风度高雅,或性格孤峭,着意在表现梅花高雅、超逸的神韵品格。

2梅花与“高士”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进而感到,以美人喻梅花终不免仍存脂粉气,不脱儿女态,梅花所代表的刚毅品格、高尚道德正是高人贤士的境界,反过来也只有高人贤士的形象当得起这些精神内涵:“骚人以荃荪蕙茝比贤人,世或以梅花比贞妇烈女,是犹屈其高调也。”(冯时行《题墨梅花》)“脂粉形容总未然,高标端可配先贤。”(《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三叠》)“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神人妃子固有态,此花不是儿女情。”(熊禾《涌翠亭梅花》)“咏梅当以神仙、隐逸、古贤士君子比之,不然则以自况。若专以指妇人,过矣。”(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基于这些认识,我们看到南宋以来的梅花作品充斥着以“丈夫”比拟的现象。如郑刚中《梅花三绝》便一气推出三个比喻:“梅常花于穷冬寥落之时,偃傲于疏烟寒雨之间,而姿色秀润,正如有道之士,居贫贱而容貌不枯,常有优游自得之意,故余以之比颜子”;“至若树老花疏,根孤枝劲,皤然犯雪,精神不衰,则又如耆老硕德之人,坐视晚辈凋零,而此独撄危难而不挠,故又以之比颜真卿”;“又一种不能寄林群处,而生于溪岸江皋之侧,日暮天寒,寂寥凄怆,则又如一介放逐之臣,虽流落憔悴,内怀感慨,而终有自信不疑之色,故又以之比屈平”(郑刚中《梅花三绝并序》)。郑清之《冬节沍寒约客默坐……》一诗则出以四喻:“衣冠古岸绮季至,介胄嶙峋亚夫色。从来魏征真妩媚,要是广平终铁石。”另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灵均清劲余骚雅,夷甫风姿堕寂寥。”(张九成《咏梅》)“苦节雪中逢汉使,高标泽畔见湘累。”(陆游《涟漪亭赏梅》)“长共竹君松友伴,岂容蝶使蜂媒入。似惠和、伊任与夷清,兼三德。”(李曾伯《满江红》)“饭颗一时工部瘦,首阳千古伯夷清。”“违物行归廉士洁,傲时身中圣人清。”(曾丰《赋梅三首》)“风流晋宋之间客,清旷羲皇以上人。”(张道洽《梅花》)“瘦成唐杜甫,高抵汉袁安。”(李龏《早梅》)“瘦如颗饭逢工部,老似磻溪卧子牙。”(戴昺《次韵东渠兄观梅》)“白头朔漠穷苏武,瘦骨西山饿伯夷。”(蒲寿宬《回谒蓝主簿道傍见梅偶成》)“数枝冲淡晚唐句,一种孤高东晋人。”“江南野史余芳论,绝世清如古逸民。”僧明本《梅花百咏》附《和冯海粟作》、《梅花百咏·评梅》。“闲淡可参仁者静,丰神已造圣之清。”邹之麟《梅花》,《广群芳谱》卷二三。“我观梅花如大贤,天地闭时全其天。群表独立超众甫,高标孤绝无比肩。孤竹伯子圣之清,闻风凛凛顽皆廉。独步战国性善翁,次庶几焉鲁仲连。众醉独醒湘累屈,苦节雪窖苏属国。三国无俦葛武侯,有晋征士陶靖节。作者七人梅花徒,赋中曷不勤招呼。”陈栎《题春先亭》,《定宇集》卷一六。如此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风神清逸的高人、枕流漱石的隐者、苦节忠国的志士、行吟骨立的骚客,不同的拟象体现不同的品格意蕴,适应不同的主体胸臆及其表现目的。这其中最核心的是两类形象:一是幽隐之士,所谓“绝似人间隐君子,自从幽处作生涯”(戴复古《梅》);一是贞节之士,所谓“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陆游《梅》)。这正对应了王国维《此君轩记》一文中所概括的士人品德理想:“古之君子,其为道者也盖不同,而其所以同者,则在超世之致与不可屈之节而已。”隐士体现的是一种脱弃尘俗的人生理想,即所谓“超世之志”,而贞士代表的是坚贞不移的意志操守,即所谓“不屈之节”。

同类推荐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冷情女捕快:拽王戏伪男

    冷情女捕快:拽王戏伪男

    水流云是个小县城的捕快头子,没有偷奸耍猾,却也只是混混日子,带着手下每日逛逛,四处招摇显摆,这一生也就打算这样过了。忽然有一天,县城里出现了一个武功极高的“大盗”,戏耍得她团团转,引出了多年前的一段血案。更要命的是,这段血案,还与她的身世有关。与她相依为命的奶奶,居然是……美人楼的女老板花倾心沉鱼落雁,众多王候贵公追求,唯独爱上了她;名花追逐,无端招来众多情敌的杀招,尤其是移仙宗宗主江同求花不得,誓断水流;不可一世的凤临王更是对她痛下杀手;唯有诡异的神秘人横空出世,每逢大难必伸援手。这个神秘人是谁?喂,兄弟,坐下,咱们交流交流……(本故事纯属虚构,轻松虐心小白文,可打发时光博君一笑)
  •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21世纪的顶级药学家意外穿越到冷家最卑微的养女身上,相貌丑陋,心术不正,名声败坏?她悄然一笑,素手翻转间亮瞎了那些刻薄的嘴脸。废柴女涅槃重生,封印解除,魔力无边。谁还敢再挑剔她的不是?美男如云,桃花朵朵围绕在她左右,她嫣然一笑,甜美冷情。却不知,何时身边隐藏了这么一只狡诈坑爹的大腹黑,他在人前病弱残,人后是匹狼。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某女:“爷,我相貌丑陋,配不上你!”某爷邪魅一笑,揭开了女人脸上的人皮面具,宠溺的眼眸中倒映着女子倾国倾城的容颜:“娘子别谦虚,我们是有夫妻相滴!”(《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的续篇开坑啦!一对一宠文,亲们准备好跳坑了么?)
  • 商务电话沟通的100个关键细节

    商务电话沟通的100个关键细节

    别告诉我你懂得商务电话沟通技巧。100个电话商务沟通的关键细节帮你成功开启商务工作中的宝藏。还在办公室里拿着电话踌躇不安吗?还在为一份成功的订单绞尽脑汁吗?赶紧阅读本书吧,拿起电话,财源滚滚而来。
  • 重生之惊世亡妃

    重生之惊世亡妃

    大婚当日被诊出身怀有孕,人人艳羡的静安王妃,转眼间被休弃,紧随而来的暗杀,让一切看上去仿佛是精心谋划的局!当死局逢生,她挟恨归来,与从前一模一样的面孔,惊才绝艳,震惊朝野!。曾经的夫君爱悔莫明,三国皇子倾心相付。她皆冷笑置之。人若辱我,我必辱之。人若毁我,我必毁之!彼时,她含冤逼泪,斥问:“王爷可愿信我?”他神色冷酷,大掌直挥,用最残酷的方法证明她的清白!此时,他惊悔交加,痛说:“我相信你!”她冷冷一笑,“我永远不再信你!
  • 妃常特工:王爷请负责

    妃常特工:王爷请负责

    她为他打下半壁江山,无数的忍让,却始终不敌他心爱女子的一滴眼泪当尘埃落定,他手一挥,她成了他的弃妃……再次相见,她在邻国国君的婚礼上,一曲清歌倾尽天下,已经开始……,阴冷的眸子闪烁着骇人的光泽,“你竟然敢,嫁给别人?”她微微一笑,绝美无双,“请问,你是谁?”他被打击的踉跄不稳,后退几步,忽而凛然上前抓住她的肩膀疯狂摇晃,“不准忘记我,不准,我曾经那么伤害你,报复我啊,报复我!”女子依旧微笑,星眸中平静无波,盛大的婚礼,他狠厉的握住她的手。其实他不知道,真正的报复,鲜艳的盖头,那盖头下的人,是谁?他是冷漠残暴的亲王,她是一缕不知情爱的幽魂。她一朝穿越,成为他的部下,他教她读书写字,武功心法,却教她,不要爱上任何一个人。可是她却飞蛾扑火般爱上他,甘愿为他所用。
  • 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逍遥魔妃

    逍遥魔妃

    “你…我…”又是异口同声的解释。他,我不是有意的,却在遇见她时,我只是觉得你身上的药香很好闻,爱上了魔女。“你什么意思?难不成…”兰雨馨眯起小眼睛,话一出口两人都愣了。”“你先说吧。“我不认识路。动心、动情、懂恋。”又是异口同声。你从丛林外来,绝色倾城,会知道出去的路。两人都沉默了。被兰雨馨的质问从沉寂中惊醒的白雾宇在看到兰雨馨脸上的愤怒的时候,他是可以依靠一生的爱人,尴尬的笑笑:“对不起,只因她而存在。最后沉默了一会还是兰雨馨先开口:“我以为,状似被欺负了似的。跨越时空的爱恋,我不是故意的…”无心、无情、无恋。片段一:“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是,“你不认识路?”两人同时问了出来,打断了他,唯美无双;素手银针,故意曲解了他的话。动了情,我,冷漠温情,我不是那个意思!”白雾宇更加的慌了,遇见了此生的良人。“额,医行天下。一次异世旅行之路,那时我是被人追杀至此,兰雨馨,如果不是误闯进丛林,医毒双绝,并且被你救了,却是自“你想干什么?”在白雾宇的投靠过来之前,灵动风华,兰雨馨厉声质问。”又是异口同声。小无父,估计我现在只是一具尸体了,白雾宇,那时的我,惊才艳艳,怎么可能会注意路是怎么走的!可是,失了心,你怎么不知道出去的路?不知道的话,你怎么进来的?”白雾宇解释,她是一个迷一样的女子,有问向兰雨馨。她,说话都有些混乱了。片段二:对于他来说,所以想要靠近你闻一下,让他沉迷。对于她来说,我真的只是想闻闻…”白雾宇激动的想要向兰雨馨解释,是无意间的相逢,但是似乎越解释越乱。“不是这个意思,身世成谜,那是哪个意思?难道是你真的想…”兰雨馨故作是被白雾宇的话激怒了,夜阑王朝的三皇子,根本不听白雾宇的解释,一切都伴随着两人的相遇、相逢、相知、相恋,而且一直在曲解他的意思!而且话语中还带有一丝委屈似的哭腔。“不是故意的,还是命中注定,那就是有意的喽!”兰雨馨在白雾宇想解释的时候,而清明!“不,兰氏家族的少主,不是,冰锁心门
  • 妃不寻常,王爷别装傻

    妃不寻常,王爷别装傻

    一抹疑惑悄悄的从他眼底漾开……“姐姐,恶心欲吐。撞上了一对闪烁着孩童恶作剧得逞后嬉笑着的墨眸。透过臭蛋糊,姐姐,你看,我给你抓了一直画眉鸟!”他满头大汗的跑进她的香闺,别过来!”一只臭鸡蛋迎面砸来,递给她一只漂亮的画眉鸟。才三个月,他待她亲昵如姐。她皱眉。他,“毒妇,就是她那痴呆的,智商只有八岁的夫君。她跟他不是同一个世界里的人,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无妨,反正她不属于这里,她不会跟他有任何的交集的!她伸手淡淡地抹了抹脸上的蛋糊,她看到了一张俊逸无比的男子脸,没任何恶言,更没任何恶行,从他身边轻轻的飘过……她是21世纪的律政佳人,黏黏的,她只是穿越来到这千年前的天逸国,她还在苦苦的寻找着回21世纪的现代的方法……可是,他虽痴呆,上官月儿那张绝色的脸庞顷刻全挂满了臭蛋糊,却真心真意真情。她还是被感动了,正在踌躇之际,她却捕捉到了他眼底的一抹猎人的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