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33

第33章 梅花题材的文学表现(上):观念与方式(2)

尽管上述情形使元、明、清三代的咏梅赋梅创作盛况依然,而且像明清两代的传世作品的数量相当可观,众多的作家也有各自经历、学养、性情上的不同反映与寄托,但就梅花题材创作的整体而言,无论是思想立意还是艺术表现都难脱前人窠臼,没有明显的创新与发展。两宋时期的梅花矜赏赋咏,已经建立起了梅花欣赏的牢固传统,相关认识都极其充分明确,相应的方式方法也都典范具备,后来的作家更多只是表达对这一传统的习染、爱好,因而也就失去了原创时期许多的诚挚与热情、苦心与孤诣。这倒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创作显出了一些特有的气息。首先是对梅花人文意蕴的理解更为明确、周详,尤其是在各类散文中,对梅花的神韵、意趣的思考与推演都极为全面、细致。其次是对梅花风景的欣赏与描写大都心情闲适,意趣优雅,语言平淡。

二、文体分布

(一)诗赋词曲梅花题材和意象在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中分布较为广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诗歌。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以梅比兴的作品,最早的咏梅作品也出现在诗歌中。南北朝以来,咏梅一直是咏物诗的重要题材之一,两宋以来更是蔚为大观,“百咏”、“千咏”乃至于“万咏”,连篇累牍,层出不穷。梅花赋的出现与咏梅诗大致同时,现存最早的作品是梁简文帝萧纲《梅花赋》,唐宋璟传有《梅花赋》,宋代梅花赋作数量明显增加,元明清更是如此。赋体规模大,写作较为复杂,因而总体数量比较有限。词中咏梅最迟在晚唐五代时即已出现,五代和凝、孙光宪两人的《望梅花》都是明确的咏梅之词。入宋后词中咏梅之风也蔚然兴起,元明清三代也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古人言“诗庄词媚”,“诗以言志”,“词以缘情”,诗词咏物各有偏宜,像松柏、竹、槐、桐、桂一类气象庄严的题材,宜于在诗中表现,而花柳一类则同时宜于词中吟咏。我们看《古今图书集成》所辑文学作品的情况:咏松诗194首,词3首;咏竹诗381首,词6首;咏桐诗69首,词1首;咏槐诗40首,词无;咏梅诗443首,词137首;咏柳诗193首,词63首;咏杏诗78首,词27首;咏桃诗163首,词17首。松、竹、桐、槐之类诗、词两体数量差距悬殊,几不成比例。而梅、柳、杏、桃等则诗、词皆宜,两者数量差距不大,梅花的情况尤其如此。在古代文学诸体中,诗、词无疑是咏梅文学的大宗样式。散曲较之诗词通俗,更多市井道情之作,纯粹的咏物不多,因而咏梅作品相对较少,据《全元散曲》统计,明确的咏梅之作仅43篇。(二)散文

梅花赋之外,散文中有关梅花的作品也有不少,主要有这样一些文体:首先是梅花林景记文,宋代以来园林中多梅园、梅亭、梅村一类品目,自然分布的梅景多受关注,文人的修圃艺梅、聚游赏梅活动较为频繁,相关的题记与游记之作出现较多,如宋邹浩《梅园记》《道乡集》卷二六。、明冯梦祯《西山看梅记》、《法华山看梅遂至西溪记》、《灵谷寺东探梅记》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二八。等。文人以梅为斋号室名的现象更是普遍,相应的记叙、序说之文也不少,如刘辰翁《梅轩记》刘辰翁《须溪集》卷三。。咏梅作品集和画梅作品的题记、序跋之类文章也不在少数,仅就南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为例,就有《(跋)黄户曹(祖润)梅诗》、《(跋)黄珩和梅诗绝句》(卷一○八)、《(跋)徐贡士百梅诗注》(卷一一○)、《(跋)陈迈高梅诗》、《魏司理定清梅百咏》(卷一○九)、《(跋)信庵墨梅》(卷一○二)、《花光补之梅》(卷一○五)等十几篇。这类作品除艺文方面的讨论外,其中不乏关于梅花品格、风雅方面的论述。散文中对梅花神韵、品格表达最为直接的是序说、颂赞一类文体。序说一类意在说明现象、解释道理,因而也便多梅花品格、神韵方面的正面论说,如刘学箕《梅说》:“梅贵清瘦,不贵敷腴。雪后园林,水边篱落,似全其真,若处之名园上苑,对之急管繁弦,是四皓之去商山,夷齐之入瑶室矣。”刘学箕《方是闲居士小稿》卷下。颂赞与赋同类,起源于《诗经》、《楚辞》,是典型的歌颂之体。最早为梅作颂的是宋叶梦得。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六:“叶少蕴效楚人《橘颂》体,作《梅颂》一篇,以谓梅于穷冬凝严之中,犯霜雪而不慑,毅然与松柏并配,非桃李所可比肩,不有铁肠石心,安能穷其至。”其后有元王逢《连理梅颂》王逢《梧溪集》卷七。、明刘基《梅颂》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六。等。散文中还有为梅花作传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元代画家王冕的《梅华传》《广群芳谱》卷二二。,以梅拟人,叙其身世、经历、性情、品格等。明何乔新《梅伯华传》何乔新《椒邱文集》卷二○。、姚涞《梅花记》、洪璐《白知春传》《广群芳谱》卷二二。均属此类作品。(三)戏剧、小说

戏剧、小说为叙事文学,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为主,咏梅这样的名物题材很难成为表现主题,但在细节上或人物形象的设计中都不乏对梅花意象元素及其象征意义的引用与发挥。最突出的是唐宫梅妃题材系列的戏曲与小说。梅妃之事源自相传唐曹邺所作传奇《梅妃传》,这一故事包含了对梅花的赞美,梅花与梅妃有着人花互寓的含义,后来衍生的明皇、杨妃与梅妃作品大都具有以“梅”之雅抵制“杨”之俗的思想元素。在汤显祖《牡丹亭》这一经典戏曲中,梅花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元素,剧中男主人公叫柳梦梅,这一姓名实际概括了整个剧情的核心内容。剧中深情挚性的女主人公名杜丽娘,这一名字代表的只是其现实角色,其死后葬于梅花院中梅花树下,梅花才是其性情人格的写照。明万历间邓志谟《梅雪争奇》邓志谟《七种争奇·梅雪争奇》。三卷,上卷为寓言体小说,把梅、雪拟人化,通过两人反反复复的争长较短来展示梅、雪各自的风景特色和观赏价值,其结构情趣类似于敦煌俗赋中的《茶酒论》一类,但展开更为充分,争辩更富情节性。中卷和下卷分别为咏梅、咏雪诗词汇集,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关于梅雪知识、典故和诗词作品的故事版百科知识。清人任璇《梅花缘》更是直接用梅花来命名其主人公为方素梅,明确地用梅花的“冷蕊幽香”、“雅淡姿容”、“傲雪凌霜”来形容这位闺中女儿美丽、纯洁的气质与坚贞不屈的节操。古小说中梅花描写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贾宝玉雪中赴栊翠庵索得红梅一枝,众姐妹作诗唱和为乐的情节。在清代白话小说中,艺梅赏梅、咏梅写梅是文人雅士和闺阁才女常见的生活内容,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镜花缘》及《红楼梦》众多续作中颇多这方面的细节乃至于情节描写。从总体上说,明代后期尤其是入清后,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中梅花细节描写的频率有所增加,反映了梅花欣赏的社会普及和深入人心,相应的描写也进一步促进了梅花观赏风习的传播。

三、主题内容

综观古代咏梅赋梅,就创作动机而言,不外状物和寄情两类。宋末元初方回说:“凡赋梅,盛称其美,不若以自况而自超于物外。”方回《瀛奎律髓》卷二○。“盛称其美”即咏物,而“自况”则是托梅寄情写意。就其寄托的情感性质而言,不外两类,一是正面的欣赏和赞美,一是自怜忧伤的悲情寄托。古代文学所揭示的梅花物色美感和精神意蕴,大致可以用这样三个概念来概括:清气、骨气和生气。而悲情寄托则主要以美人伤春和士人感遇惜时为主。以下逐一论之。(一)清气

“清”本义是指水之洁净,相对于浊而言。在中国文化中,它又是一个有着才性、品德、社会风气、文化意境等多方面比喻意义的概念,代表的是明朗、简洁、纯净、澄澈、朴素、安宁、冷静、疏雅、平淡、瘦劲的物质性态和精神境界。“清”作为一种品德理想,正如明胡应麟所说,“清者,超凡绝俗之谓”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代表的是一种对世俗功利欲念的超越理想及其生活方式与情趣,有着儒释道等广泛的思想基础和历史渊源,其中以道家老庄“清静无为”思想及其避世隐逸传统与儒家“独善其身”的影响作用最为直接和深远,与之相对的则是一切出于流俗贪欲与爱恋的贪婪、污浊、混乱、喧嚣、烦躁、热烈及其相应的繁杂、沉重、浓艳、丰腴、累赘与密塞状态。而梅花形象极其充分、鲜明、典型地体现了“清”的特征,“清”是梅花形象最基本、最核心、最主要的精神内涵。

纵向上看,梅花作为“清气”的代表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最初人们多只认其“香清”,如隋炀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诗二首》其二:“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第2739页。唐顾况《梅湾》:“白石盘盘磴,清香树树梅。”《全唐诗》卷二六七。显然这些都只是对单方面“形似”特征的把握,第一个着眼其整体特征的是唐代崔道融《梅花》诗:“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全唐诗》卷七一四。但这仍只是对物色特征的把握,而林逋以来,从物色清妍逐步向品格清雅的意蕴转变,所谓梅花之“清”更多包含了人格精神的寄托色彩。到了南宋尤其是南宋中期以来,梅花被作为人的品格气质之“清”的典型象征已极其明确,相应的赞美也是交口极词。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内容:

首先是素色、幽香之清:“色如虚室白,香似玉人清。”司马光诗句,《全芳备祖》前集卷一、第31页。“冷艳天然白,寒香分外清。”尤袤《梅花》,《全宋诗》卷二三三六。“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姑将天下白,独向雪中清。”张道洽《梅花》,《瀛奎律髓》卷二○。其次是幽姿疏蕊之清:“怪怪复奇奇,照溪三两枝。首阳清骨骼,姑射静丰姿。”释文珦《咏梅》其三,《潜山集》卷八。“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张道洽《梅花》,《瀛奎律髓》卷二○。再次是先春独开之清:“清友。群芳右。万缟纷披此独秀。”曾慥《调笑令·清友梅》,《全宋词》第918页。至于整体上作为“清”的代表,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赞美:“梅视百花,其品至清”宋伯仁《梅花喜神谱》跋,《宋刻梅花喜神谱》卷尾。,“看来天地萃精英,占断人间一味清。”刘克庄《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二叠》其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可是人间清气少,却疑大半作梅花。”林希逸《梅花》,《两宋名贤小集》卷三〇二。“清气乾坤能有几,都被梅花占了。”陈纪《念奴娇·梅花》,《全宋词》第3392页。“乾坤清气钟梅花,品题不尽骚人家。”胡助《梅花吟》,《纯白斋类稿》卷五。在宋以来的花卉品鉴中,梅花也是被称为“清友”、“清客”而得到公认的。梅花以“清”的典型矗立在中国文化名花的行列之中。具体的咏梅赋梅中,由于剪裁、烘托不同,梅花也便有幽雅、孤独、闲静、疏秀、冷淡、瘦臞、野逸等不同的美感神韵,这些都属于“清气”这一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统一在“清”这一核心意蕴和美感范畴之中。(二)骨气

“骨气”是一个形象通俗的说法,其实古人相应最常用的概念是“贞”,因此也可称为“贞气”。所谓“贞”,有两层含义,一是正直,二是坚固,合而言之,则是守正不移,代表的是人的道德操守、气节意志和斗争精神。其思想渊源以儒家为主,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道尽了其中的精神内涵,而一切苟且、委随、柔媚、软弱、淫靡、浮浪、邪僻、庸鄙都是其反面。宋以前的咏梅很少有这种气节意志方面的立意,即便如北宋林逋、苏轼等人的诗中这方面的意识也比较淡薄。但随着品格象征的普遍与深化,这种气节之义的象征也趋于明确和流行。其中最突出的是陆游,他的咏梅特别强调梅花凛然不屈的气概和节义,此后这方面的寓意愈益深入。

梅花主要有两方面体现这一精神。一是凌寒开放。陆游《落梅》其一:“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剑南诗稿》卷二六。二是疏枝挺劲、老干屈曲的姿态。释文珦《咏梅》其三:“怪怪复奇奇,照溪三两枝。首阳清骨骼,姑射静丰姿。”释文珦《潜山集》卷八。王柏《和无适四时赋雪梅》其一:“最是爱他风骨峻,如何只喜玉姿妍。”王柏《鲁斋集》卷三。在绘画艺术中,主要通过描绘枝干纵横、老节盘屈、苔点斑驳的视觉内容来表达梅花气节凛然、骨格老成之美。(三)生气

生气是指生命的活力,梅花是春色第一花,古人所谓“东风第一枝”,代表了一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和开新、欣欣向荣的气息。在中国文化中,春天的来临又是阴阳消长、否极泰来的一种象征。梅花这方面的寓意是最为基本的。晋唐时期人们的咏梅首先着眼的就是其迎寒报春的特征。“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吴均《春咏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第1749页。“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江总《梅花落》,《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第2574页。虽然此间人们感触更多的是“梅花落”,但对梅开春来的感知总是一个前提。唐代以来这一感受仍是相沿不绝,即以宋词为例,《早梅芳》、《东风第一枝》、《汉宫春》等与梅花关系密切的词调主题都在歌颂梅花的报春迎瑞。这一意义还被延伸为阴极返阳、万物更生的象征,比如南宋以来,在大量的祝寿诗词中,经常以梅花代表春意永驻、长生不老。如宋程大昌《万年欢·硕人生日》:“岁岁梅花,向寿尊画阁,长报春起。”《全宋词》第1524页。高观国《东风第一枝·为梅溪寿》:“一枝天地春早”,“看洒落、仙人风表”。“羡韵高只有松筠,共结岁寒难老。”《全宋词》第2356页。元周权《满江红·叶梅友八十》:“结清边友。心事岁寒元不改,一生清白堪同守。历冰霜、老硬越孤高,精神好。”“五蕊三花才衍数,从头只数花为寿。管年年南极照南枝,杯中酒。”《全金元词》下册第879页。明顾清《陆水村母淑人寿八十》:“岁寒风格长生信,只有梅花最得知。”顾清《东江家藏集》卷一一。在绘画中,梅与松、鹤等一起成了祝福长寿的常用题材。

宋代以来,理学家对梅花的生机表现出独到的感受与理解。理学家从一开始即推本古圣“生生之谓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之意,因四时草木观造物生意。理即是宇宙之本,也是生成之源,理学把宇宙生成纳入本体结构之中,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因此理学家多着意于自然生物以体会天理之运行,着意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景象。周子不除窗前草,邵、程二子主张看花“观造化之妙”,朱子吟咏“万紫千红总是春”,都是此意。而梅花凝寒独放正是天理流机、阴阳消息的一大关节和象征:“一气独先天地春,两三花占十分清。冰霜不隔阳和力,半点机缄妙化生。”于石《早梅》,吴师道《紫岩诗选》卷三。“岁寒叶落尽,微见天地心。阳和一点力,生意满故林。”蒲寿宬《梅阳郡斋铁庵梅花五首》其五,《心泉学诗稿》卷二。同时又是仁德先知、化成天下的代表:“雅如哲君子,觉在群蒙先。”陈淳《丁未十月见梅一点》,《北溪大全集》卷一。“端如仁者心,洒落万物先。浑无一点累,表里俱彻然。”陈淳《丙辰十月见梅同感其韵再赋》,《北溪大全集》卷一。类似的说法在宋以来的理学家咏梅中极其普遍,这虽然不免于道德化、概念化的倾向,但主观上洋溢着仁者乐物的情感意趣同上。,客观上更是牢牢抓住了梅花为春色先气、阳和新景的物色特征,凸现了梅花一气先颖、引领万物的博大生机,把梅花的生气之美上升到了理学本体论的高度。(四)悲怨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花开四季

    花开四季

    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他是青梅竹马,却是一辈子不能说出口的感情;他玩着惊心动魄的双城恋,结果却只是一场闹剧;他时隔多年,心中仍有她的印记,再相识,只怨为何不是我……曾经年少轻狂,曾经肆意青春,青春向左,爱情向右,躁动青春不言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邪王霸宠:废材小姐要逆袭

    邪王霸宠:废材小姐要逆袭

    她是孤独游走在都市的天才少女,一夕穿越,成了人人唾弃的草包花痴女,本是天之骄女,再次崛起,绽放一世芳华,只为兑现那梦中的承诺,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粉嫩可爱的小包子会变成邪肆妖孽男?邪魅男子:偷了我的心,还想跑?妖娆小美女:你是哪一个,伦家认识你吗?
  • 废材郡主:邪魅王爷溺宠妃

    废材郡主:邪魅王爷溺宠妃

    【男强女强,宠文爽文!】她是南王府最无用的弃女郡主,天生废材,不能修炼,痴傻呆蠢,花痴成性,爹爹不疼,姐妹欺之,下人骂之,一朝惨死,再睁眼,她早已今非昔比,精光毕现,她是21世纪网络最热文学作者,不管你是爹爹也好,姐妹也罢,欺我者,百倍还之,辱我者,千倍虐之!他是苍穹大陆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才少年——夙亦宸,“絮儿,看了本王的身体怎可一走了之?”夙亦宸挑眉委屈道。某女咬牙切齿:“夙亦宸你够了,给我滚出去!”“絮儿,我想和你一起滚床单很久了…”夙亦宸邪魅一笑。
  •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以问答形式,分中草药基础知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和附表三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其中,中草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及其使用方法、贮藏保管等用药常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简要介绍了50余种临床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常用中草药用附表形式作了简单介绍。《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通俗实用,可供家庭、基层中西医药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 异世男也穿越

    异世男也穿越

    天风大陆其实是一个斗气与魔法并存的大陆。大陆上随处可见一个个剑士和魔法师。但是,由于人们的自私。一些好的斗气功法和魔法秘诀都是不传之秘,即使在市面上传的斗气诀,魔法书也只是低端的。真正的斗气诀和魔法书是不会流传出来的,而且保密措施很严密。虽然是一些低端的斗气诀和魔法书,但是还是有百分之百的人去学习。因为低端的斗气诀和魔法书都是很容易掌握的。本文纯属虚构
  • 谁说我嫁不出去

    谁说我嫁不出去

    不经历人渣,怎么能出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当妈! 剩女从来不羡慕女人拥有过多少个男人,因为一个女人的骄傲是要看她身旁的男人肯为她拒绝多少女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