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33

第33章 梅花题材的文学表现(上):观念与方式(2)

尽管上述情形使元、明、清三代的咏梅赋梅创作盛况依然,而且像明清两代的传世作品的数量相当可观,众多的作家也有各自经历、学养、性情上的不同反映与寄托,但就梅花题材创作的整体而言,无论是思想立意还是艺术表现都难脱前人窠臼,没有明显的创新与发展。两宋时期的梅花矜赏赋咏,已经建立起了梅花欣赏的牢固传统,相关认识都极其充分明确,相应的方式方法也都典范具备,后来的作家更多只是表达对这一传统的习染、爱好,因而也就失去了原创时期许多的诚挚与热情、苦心与孤诣。这倒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创作显出了一些特有的气息。首先是对梅花人文意蕴的理解更为明确、周详,尤其是在各类散文中,对梅花的神韵、意趣的思考与推演都极为全面、细致。其次是对梅花风景的欣赏与描写大都心情闲适,意趣优雅,语言平淡。

二、文体分布

(一)诗赋词曲梅花题材和意象在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中分布较为广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诗歌。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以梅比兴的作品,最早的咏梅作品也出现在诗歌中。南北朝以来,咏梅一直是咏物诗的重要题材之一,两宋以来更是蔚为大观,“百咏”、“千咏”乃至于“万咏”,连篇累牍,层出不穷。梅花赋的出现与咏梅诗大致同时,现存最早的作品是梁简文帝萧纲《梅花赋》,唐宋璟传有《梅花赋》,宋代梅花赋作数量明显增加,元明清更是如此。赋体规模大,写作较为复杂,因而总体数量比较有限。词中咏梅最迟在晚唐五代时即已出现,五代和凝、孙光宪两人的《望梅花》都是明确的咏梅之词。入宋后词中咏梅之风也蔚然兴起,元明清三代也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古人言“诗庄词媚”,“诗以言志”,“词以缘情”,诗词咏物各有偏宜,像松柏、竹、槐、桐、桂一类气象庄严的题材,宜于在诗中表现,而花柳一类则同时宜于词中吟咏。我们看《古今图书集成》所辑文学作品的情况:咏松诗194首,词3首;咏竹诗381首,词6首;咏桐诗69首,词1首;咏槐诗40首,词无;咏梅诗443首,词137首;咏柳诗193首,词63首;咏杏诗78首,词27首;咏桃诗163首,词17首。松、竹、桐、槐之类诗、词两体数量差距悬殊,几不成比例。而梅、柳、杏、桃等则诗、词皆宜,两者数量差距不大,梅花的情况尤其如此。在古代文学诸体中,诗、词无疑是咏梅文学的大宗样式。散曲较之诗词通俗,更多市井道情之作,纯粹的咏物不多,因而咏梅作品相对较少,据《全元散曲》统计,明确的咏梅之作仅43篇。(二)散文

梅花赋之外,散文中有关梅花的作品也有不少,主要有这样一些文体:首先是梅花林景记文,宋代以来园林中多梅园、梅亭、梅村一类品目,自然分布的梅景多受关注,文人的修圃艺梅、聚游赏梅活动较为频繁,相关的题记与游记之作出现较多,如宋邹浩《梅园记》《道乡集》卷二六。、明冯梦祯《西山看梅记》、《法华山看梅遂至西溪记》、《灵谷寺东探梅记》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二八。等。文人以梅为斋号室名的现象更是普遍,相应的记叙、序说之文也不少,如刘辰翁《梅轩记》刘辰翁《须溪集》卷三。。咏梅作品集和画梅作品的题记、序跋之类文章也不在少数,仅就南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为例,就有《(跋)黄户曹(祖润)梅诗》、《(跋)黄珩和梅诗绝句》(卷一○八)、《(跋)徐贡士百梅诗注》(卷一一○)、《(跋)陈迈高梅诗》、《魏司理定清梅百咏》(卷一○九)、《(跋)信庵墨梅》(卷一○二)、《花光补之梅》(卷一○五)等十几篇。这类作品除艺文方面的讨论外,其中不乏关于梅花品格、风雅方面的论述。散文中对梅花神韵、品格表达最为直接的是序说、颂赞一类文体。序说一类意在说明现象、解释道理,因而也便多梅花品格、神韵方面的正面论说,如刘学箕《梅说》:“梅贵清瘦,不贵敷腴。雪后园林,水边篱落,似全其真,若处之名园上苑,对之急管繁弦,是四皓之去商山,夷齐之入瑶室矣。”刘学箕《方是闲居士小稿》卷下。颂赞与赋同类,起源于《诗经》、《楚辞》,是典型的歌颂之体。最早为梅作颂的是宋叶梦得。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六:“叶少蕴效楚人《橘颂》体,作《梅颂》一篇,以谓梅于穷冬凝严之中,犯霜雪而不慑,毅然与松柏并配,非桃李所可比肩,不有铁肠石心,安能穷其至。”其后有元王逢《连理梅颂》王逢《梧溪集》卷七。、明刘基《梅颂》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六。等。散文中还有为梅花作传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元代画家王冕的《梅华传》《广群芳谱》卷二二。,以梅拟人,叙其身世、经历、性情、品格等。明何乔新《梅伯华传》何乔新《椒邱文集》卷二○。、姚涞《梅花记》、洪璐《白知春传》《广群芳谱》卷二二。均属此类作品。(三)戏剧、小说

戏剧、小说为叙事文学,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为主,咏梅这样的名物题材很难成为表现主题,但在细节上或人物形象的设计中都不乏对梅花意象元素及其象征意义的引用与发挥。最突出的是唐宫梅妃题材系列的戏曲与小说。梅妃之事源自相传唐曹邺所作传奇《梅妃传》,这一故事包含了对梅花的赞美,梅花与梅妃有着人花互寓的含义,后来衍生的明皇、杨妃与梅妃作品大都具有以“梅”之雅抵制“杨”之俗的思想元素。在汤显祖《牡丹亭》这一经典戏曲中,梅花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元素,剧中男主人公叫柳梦梅,这一姓名实际概括了整个剧情的核心内容。剧中深情挚性的女主人公名杜丽娘,这一名字代表的只是其现实角色,其死后葬于梅花院中梅花树下,梅花才是其性情人格的写照。明万历间邓志谟《梅雪争奇》邓志谟《七种争奇·梅雪争奇》。三卷,上卷为寓言体小说,把梅、雪拟人化,通过两人反反复复的争长较短来展示梅、雪各自的风景特色和观赏价值,其结构情趣类似于敦煌俗赋中的《茶酒论》一类,但展开更为充分,争辩更富情节性。中卷和下卷分别为咏梅、咏雪诗词汇集,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关于梅雪知识、典故和诗词作品的故事版百科知识。清人任璇《梅花缘》更是直接用梅花来命名其主人公为方素梅,明确地用梅花的“冷蕊幽香”、“雅淡姿容”、“傲雪凌霜”来形容这位闺中女儿美丽、纯洁的气质与坚贞不屈的节操。古小说中梅花描写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贾宝玉雪中赴栊翠庵索得红梅一枝,众姐妹作诗唱和为乐的情节。在清代白话小说中,艺梅赏梅、咏梅写梅是文人雅士和闺阁才女常见的生活内容,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镜花缘》及《红楼梦》众多续作中颇多这方面的细节乃至于情节描写。从总体上说,明代后期尤其是入清后,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中梅花细节描写的频率有所增加,反映了梅花欣赏的社会普及和深入人心,相应的描写也进一步促进了梅花观赏风习的传播。

三、主题内容

综观古代咏梅赋梅,就创作动机而言,不外状物和寄情两类。宋末元初方回说:“凡赋梅,盛称其美,不若以自况而自超于物外。”方回《瀛奎律髓》卷二○。“盛称其美”即咏物,而“自况”则是托梅寄情写意。就其寄托的情感性质而言,不外两类,一是正面的欣赏和赞美,一是自怜忧伤的悲情寄托。古代文学所揭示的梅花物色美感和精神意蕴,大致可以用这样三个概念来概括:清气、骨气和生气。而悲情寄托则主要以美人伤春和士人感遇惜时为主。以下逐一论之。(一)清气

“清”本义是指水之洁净,相对于浊而言。在中国文化中,它又是一个有着才性、品德、社会风气、文化意境等多方面比喻意义的概念,代表的是明朗、简洁、纯净、澄澈、朴素、安宁、冷静、疏雅、平淡、瘦劲的物质性态和精神境界。“清”作为一种品德理想,正如明胡应麟所说,“清者,超凡绝俗之谓”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代表的是一种对世俗功利欲念的超越理想及其生活方式与情趣,有着儒释道等广泛的思想基础和历史渊源,其中以道家老庄“清静无为”思想及其避世隐逸传统与儒家“独善其身”的影响作用最为直接和深远,与之相对的则是一切出于流俗贪欲与爱恋的贪婪、污浊、混乱、喧嚣、烦躁、热烈及其相应的繁杂、沉重、浓艳、丰腴、累赘与密塞状态。而梅花形象极其充分、鲜明、典型地体现了“清”的特征,“清”是梅花形象最基本、最核心、最主要的精神内涵。

纵向上看,梅花作为“清气”的代表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最初人们多只认其“香清”,如隋炀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诗二首》其二:“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第2739页。唐顾况《梅湾》:“白石盘盘磴,清香树树梅。”《全唐诗》卷二六七。显然这些都只是对单方面“形似”特征的把握,第一个着眼其整体特征的是唐代崔道融《梅花》诗:“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全唐诗》卷七一四。但这仍只是对物色特征的把握,而林逋以来,从物色清妍逐步向品格清雅的意蕴转变,所谓梅花之“清”更多包含了人格精神的寄托色彩。到了南宋尤其是南宋中期以来,梅花被作为人的品格气质之“清”的典型象征已极其明确,相应的赞美也是交口极词。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内容:

首先是素色、幽香之清:“色如虚室白,香似玉人清。”司马光诗句,《全芳备祖》前集卷一、第31页。“冷艳天然白,寒香分外清。”尤袤《梅花》,《全宋诗》卷二三三六。“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姑将天下白,独向雪中清。”张道洽《梅花》,《瀛奎律髓》卷二○。其次是幽姿疏蕊之清:“怪怪复奇奇,照溪三两枝。首阳清骨骼,姑射静丰姿。”释文珦《咏梅》其三,《潜山集》卷八。“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张道洽《梅花》,《瀛奎律髓》卷二○。再次是先春独开之清:“清友。群芳右。万缟纷披此独秀。”曾慥《调笑令·清友梅》,《全宋词》第918页。至于整体上作为“清”的代表,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赞美:“梅视百花,其品至清”宋伯仁《梅花喜神谱》跋,《宋刻梅花喜神谱》卷尾。,“看来天地萃精英,占断人间一味清。”刘克庄《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二叠》其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可是人间清气少,却疑大半作梅花。”林希逸《梅花》,《两宋名贤小集》卷三〇二。“清气乾坤能有几,都被梅花占了。”陈纪《念奴娇·梅花》,《全宋词》第3392页。“乾坤清气钟梅花,品题不尽骚人家。”胡助《梅花吟》,《纯白斋类稿》卷五。在宋以来的花卉品鉴中,梅花也是被称为“清友”、“清客”而得到公认的。梅花以“清”的典型矗立在中国文化名花的行列之中。具体的咏梅赋梅中,由于剪裁、烘托不同,梅花也便有幽雅、孤独、闲静、疏秀、冷淡、瘦臞、野逸等不同的美感神韵,这些都属于“清气”这一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统一在“清”这一核心意蕴和美感范畴之中。(二)骨气

“骨气”是一个形象通俗的说法,其实古人相应最常用的概念是“贞”,因此也可称为“贞气”。所谓“贞”,有两层含义,一是正直,二是坚固,合而言之,则是守正不移,代表的是人的道德操守、气节意志和斗争精神。其思想渊源以儒家为主,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道尽了其中的精神内涵,而一切苟且、委随、柔媚、软弱、淫靡、浮浪、邪僻、庸鄙都是其反面。宋以前的咏梅很少有这种气节意志方面的立意,即便如北宋林逋、苏轼等人的诗中这方面的意识也比较淡薄。但随着品格象征的普遍与深化,这种气节之义的象征也趋于明确和流行。其中最突出的是陆游,他的咏梅特别强调梅花凛然不屈的气概和节义,此后这方面的寓意愈益深入。

梅花主要有两方面体现这一精神。一是凌寒开放。陆游《落梅》其一:“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剑南诗稿》卷二六。二是疏枝挺劲、老干屈曲的姿态。释文珦《咏梅》其三:“怪怪复奇奇,照溪三两枝。首阳清骨骼,姑射静丰姿。”释文珦《潜山集》卷八。王柏《和无适四时赋雪梅》其一:“最是爱他风骨峻,如何只喜玉姿妍。”王柏《鲁斋集》卷三。在绘画艺术中,主要通过描绘枝干纵横、老节盘屈、苔点斑驳的视觉内容来表达梅花气节凛然、骨格老成之美。(三)生气

生气是指生命的活力,梅花是春色第一花,古人所谓“东风第一枝”,代表了一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和开新、欣欣向荣的气息。在中国文化中,春天的来临又是阴阳消长、否极泰来的一种象征。梅花这方面的寓意是最为基本的。晋唐时期人们的咏梅首先着眼的就是其迎寒报春的特征。“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吴均《春咏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第1749页。“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江总《梅花落》,《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第2574页。虽然此间人们感触更多的是“梅花落”,但对梅开春来的感知总是一个前提。唐代以来这一感受仍是相沿不绝,即以宋词为例,《早梅芳》、《东风第一枝》、《汉宫春》等与梅花关系密切的词调主题都在歌颂梅花的报春迎瑞。这一意义还被延伸为阴极返阳、万物更生的象征,比如南宋以来,在大量的祝寿诗词中,经常以梅花代表春意永驻、长生不老。如宋程大昌《万年欢·硕人生日》:“岁岁梅花,向寿尊画阁,长报春起。”《全宋词》第1524页。高观国《东风第一枝·为梅溪寿》:“一枝天地春早”,“看洒落、仙人风表”。“羡韵高只有松筠,共结岁寒难老。”《全宋词》第2356页。元周权《满江红·叶梅友八十》:“结清边友。心事岁寒元不改,一生清白堪同守。历冰霜、老硬越孤高,精神好。”“五蕊三花才衍数,从头只数花为寿。管年年南极照南枝,杯中酒。”《全金元词》下册第879页。明顾清《陆水村母淑人寿八十》:“岁寒风格长生信,只有梅花最得知。”顾清《东江家藏集》卷一一。在绘画中,梅与松、鹤等一起成了祝福长寿的常用题材。

宋代以来,理学家对梅花的生机表现出独到的感受与理解。理学家从一开始即推本古圣“生生之谓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之意,因四时草木观造物生意。理即是宇宙之本,也是生成之源,理学把宇宙生成纳入本体结构之中,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因此理学家多着意于自然生物以体会天理之运行,着意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景象。周子不除窗前草,邵、程二子主张看花“观造化之妙”,朱子吟咏“万紫千红总是春”,都是此意。而梅花凝寒独放正是天理流机、阴阳消息的一大关节和象征:“一气独先天地春,两三花占十分清。冰霜不隔阳和力,半点机缄妙化生。”于石《早梅》,吴师道《紫岩诗选》卷三。“岁寒叶落尽,微见天地心。阳和一点力,生意满故林。”蒲寿宬《梅阳郡斋铁庵梅花五首》其五,《心泉学诗稿》卷二。同时又是仁德先知、化成天下的代表:“雅如哲君子,觉在群蒙先。”陈淳《丁未十月见梅一点》,《北溪大全集》卷一。“端如仁者心,洒落万物先。浑无一点累,表里俱彻然。”陈淳《丙辰十月见梅同感其韵再赋》,《北溪大全集》卷一。类似的说法在宋以来的理学家咏梅中极其普遍,这虽然不免于道德化、概念化的倾向,但主观上洋溢着仁者乐物的情感意趣同上。,客观上更是牢牢抓住了梅花为春色先气、阳和新景的物色特征,凸现了梅花一气先颖、引领万物的博大生机,把梅花的生气之美上升到了理学本体论的高度。(四)悲怨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热门推荐
  • 休妻未遂

    休妻未遂

    他是孤儿,却是显赫家族的继承者,叔父阴谋夺权而被迫沦落他乡,当高墙大院里的一切恍然一场陈梦,情人与发妻,他乡与故乡,他该情归何处……他是长在美国的中国人,执迷不悔地跟一个女人牵手,严酷现实让他心灰意冷,踏上寻根之旅,在祖辈父辈尘封往事中,那抹曙光亦幻亦真……【喜欢小雨作品的,请关注新作《涅槃凰妃:腹黑王爷倒追妻》】
  • 协议婚约

    协议婚约

    不就是不想去相亲嘛,用得着把自己赶出家门还不留条后路吗!去旗下的公司应聘,居然个个把自己拒之门外!去银行取个钱吧,竟然被告知银行卡被冻结!想出国回到自个儿的企业吧,一翻包包,很好!签证和一张秘密的银行卡居然都被那死老头子扣在家里了!无奈之下,她只好居住在好友家里,卑微的去了另一家公司做起了小助理。只是某日,冷面总裁将自己叫进办公室,连哄带骗的让自己签一份文件,一看标题--结婚协议书!谁能告诉她,这是什么情况?!在某人的无耻威胁下,在某人卑鄙警告下,她委屈的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自此,小助理变身成为豪门太太,开始她的相夫教子的生活。【片段一】"过来,把这份文件给签了!"某男招招手,将手里的文件夹移到了她的面前。"哦…什么!结婚协议书!"某女夸张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将文件夹推到三尺远。"我能不能不签?"签了以后,她还能有自由么!再说了,她绝不会稀里糊涂的把自己给卖掉!"不行!"看穿某女的心思,冷面总裁风轻云淡的解释道:"我要从前妻手里抢回儿子的抚养权,最佳条件就是有个孩子适合生长的环境!而你,是最佳人选!""可是......""再可是的话,你就收拾东西离开吕氏,相信你的父亲大人很乐于看到这一幕,白三小姐!""你!"某女咬牙切齿的瞪着面前的这只狐狸,可最终还是败在他的"淫威"之下。"好,我签!"不就是一年么,大不了一年之后狠狠地敲他一笔遣散费,然后收拾东西走人!【片段二】"蕊儿,外面有个大叔说我是他儿子!"一手甩着小型剪刀,一手拨弄着刘海耍帅的小男孩淡定的从门外走了进来。"哦?他有没有说他叫什么名字?"坐在办公桌前的少妇头也不抬冷声问道。"呃…我忘了蕊儿…好像,他说,他姓律…"小男孩突然颓败下来,只顾着在老妈面前耍帅,居然把对方的名字给忘了!
  •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

    这是最好的时代,无与伦比的辉煌和荣耀,为后人留下了“唐人”的名字。这是最坏的时代,四境的烽火,内患的种子,都已经深深种在这片土地之内。是谁乘着星槎破空而来,在这无限的江山田园夜夜歌唱,绣口一张,便是整个盛唐!
  •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是一种心态,它能使你乐观豁达;能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能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解脱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心态决定命运,只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人生处处是春天!
  • 天师嫁到

    天师嫁到

    天道酬勤?这都是为那些疯子高手准备的,我张婉儿不是疯子,也不是高手,所以不屑之。笨鸟先飞?这是那些拼了命也要成仙的人,我张婉儿虽是笨鸟,但不想成仙,所以无视之。什么?你说我懒?难道你不知道我一直有在拼命赚钱吗?真是懒得跟你说了……可是为什么你们总是要找我麻烦啊?我只是一个资质奇差的黄衣天师,不就是不小心从现代穿越到了这个地方嘛,不就是有段扑朔迷离的轰动身世嘛,不就是为了钱假嫁进了最有权势的洪府嘛,不就是偶然得了个如意仙瓶嘛,不就是私藏了《混元无极真经》嘛?至于这样追杀我吗?可恶,你们这些混蛋,把老娘逼急了,老娘“笨鸟后飞”给你们看!你,该死的旱魃飞僵,以为自己入了魔道,拥有灵噬期修为,我就会怕你?老娘盗了你的坟!你,该死的紫阳真人,仗着自己是掌门人,拥有渡劫期修为,就能欺负我?老娘灭了你的门!你,该死的至尊人皇,天命所归了不起啊,拥有大乘期修为,妄图摆布我?老娘夺了你的权!爹,娘,你们等着!待我夺了这个世界,修成无上神通,就能一家团圆了!----------偶是万恶的分割线----------片段一:六百两?八百两?一千两?!甚至两千两?!!“这位夫人,你当我张婉儿什么人?”这么多钱,去请更厉害的天师都够了,你居然给我?未免也太贪了吧?洪三夫人皱着眉头,以为张婉儿还不满意。于是从怀中掏出了四张一千两的银票,总共四千两银票拿在手上:“就这四千两!不能再加了!我数三下,如果你不要的话,我就把它撕了!”好吧,我勉为其难地收下了。----------偶是万恶的分割线----------片段二:“臭小子!你老娘叫我来,是救你性命的!你竟然不识好歹,还敢抢我生意?活腻了不成!!”啪!房门一把被推开,老太君走了进来,看见自己的孙媳妇竟然“浓情蜜意”地坐自己孙儿的腿上,看起来两人的感情真是好极了!“夫君,来!吃个梨!止咳的!看你昨晚差点把肺都咳出来,婉儿好心疼啊!”“夫人!放心吧!为夫有了你,是万万不敢死在你前头的!不然你守了活寡,为夫的我可舍不得!”----------偶是万恶的分割线----------片段三:“噢?谁告诉你,我只是一星黄衣天师?谁告诉你,我只有筑基期修为?”
  • 弃妇重生之一赌倾城

    弃妇重生之一赌倾城

    嗯,周晨类重生了!之所以有个‘类’字,是因为,她从三十好几的阿姨变回了十八的妹妹,但她周围的环境没变。她还得面对背叛的丈夫和嚣张的小三,还有一个已上学的女儿。但,重生的福利也有——随身空间——碧游仙府便宜师父——碧游真君不错,不管那个‘类’,她要重新来过!天眼透视,赌石赌玉赌钱!怎一个赌字了得!倾城一赌,赌出亿万家财!一赌倾城,成就翡翠女王!一赌再赌,赌来桃花纷纷无数!只有更强,才无人敢欺!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欠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至尊灵药师

    至尊灵药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去就直接把空灵儿空投到了异世界!成了空家三小姐,一个传说中的废物,真的天才!可怜见的,这天才就因为没有人知道无属性的特殊,硬是成了废柴!而且因为废柴竟被人退婚?!退婚!你妹的,你当姐稀罕你啊!告诉你不是你退婚,而是姐把你给甩了!不过庆幸的是,还有这一帮子可爱的家人在呵护着她,保护着她。她怎么能够不为他们舍生忘死呢,不为他们而奋斗成就一代王者至尊呢!当然,还有那个人,一直默默的守护,许她一生,永世相伴。异世大陆,灵力为基,属性为辅。王者之路,契魔兽、学炼药、修灵力……嘿嘿,顺便还可以逗逗炮灰之类的,嘿嘿。
  • 玄日紫月魂

    玄日紫月魂

    玄日紫月现,江湖仇杀至。苦心孤诣奇中奇,天下英雄谁敌手?朱门王爷欲天下,武林皇教主江湖,朝廷锦衣奸人舞,四方蛮夷妖氛现,谁能峥嵘竟风流?大漠欲中原,龙象法王龙象舞;西域番人竟权势,太虚剑魔万人敌;天竺神王佛中土,大雄尊者发狮嗥,波斯拜火烧大明,百变妖姬天魔舞;东瀛三岛度江海,柳生一刀迎风斩;各方霸主现武林,齐拜秦皇九天功,城下结盟,王爷只手可遮天,凶丑邪恶同舟济,正义之气何存?
  • 萝莉公主的美男军团

    萝莉公主的美男军团

    梓年栗子,一个可爱到爆的萝莉女孩,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莫名收到贵族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被逼入学校读书,没想报道第一天就被人强吻!7个皇家学生会的绝色美男子纷纷缠上她,还有神秘身世等着她,且看萝莉公主如何逍遥贵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