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13

第13章 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3)

再次则是咏梅总集的编纂。黄大舆《梅苑》是现存仅见的宋人咏梅总集,自序称“录唐以来词人才士之作”黄大舆《梅苑》卷首。,编于宋室南渡之初的高宗建炎三年(1129)冬。是书标志着咏梅创作已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门类,人们开始通过以往作品的回溯、总结和纂集来为这一领域建立历史和文献传统。黄大舆之后,不断有人发出类似的编纂愿望和行动。如扬无咎,其《玉烛新》写道:“高压尽、百卉千葩,因君合修花史。”扬无咎《玉烛新》,《全宋词》第1195页。《柳梢青》之十:“群芳欲比何如。癯儒岂、膏粱共途。因事顺心,为花修史,从记中书。”《柳梢青》之十,《全宋词》第1197页。绍兴三十年,周煇在江东得黄大舆《梅苑》,“续以百余阕。复谓昔人谱竹及牡丹、芍药之属,皆有成咏,何独于梅阙之?乃采掇晋宋既国朝骚人才士凡为梅赋者,第而录之,成三十卷,谋于东州王锡老:‘词以“苑”名矣,诗以“史”目,可乎?’王曰:‘近时安定王德麟诗云:“自古无人作花史,官梅须向纪中书。”盖已命之矣。’”周煇著、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一○,第455页。可见此时编纂《梅史》、《梅纪》一类咏梅总集的多有其人。南宋后期“宁海方元善岳……尝著《梅史》行于世”陈郁《藏一话腴》内编卷下。方岳,字元善,号菊田,宁海人,著《深雪偶谈》。另祁门方岳,字巨山,号秋崖。。遗憾的是,这些纂集都未能保存下来。《梅苑》外,今日所见南宋时期重要的咏梅纂辑有陈景沂《全芳备祖》中的花部梅花类和方回《瀛奎律髓》中的梅花类。《全芳备祖》为植物学资料汇辑,前集花部27卷,著录植物120种,梅花居其首,合红梅、蜡梅独占两卷,共收咏梅诗186首、词81首,另有各类散句若干,其中宋以前作品仅20篇。《瀛奎律髓》是按题材分类编纂的唐宋律诗总集,所收咏物诗于植物中独辟梅花一类,收唐宋咏梅律诗211首(含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下附舒亶《和石尉早梅》二首),其中宋代192首。这两部书中的咏梅内容集中反映了宋代咏梅创作的繁荣状况,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咏梅文学的创作传统,凸显了梅花主题在整个文学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六、梅花题材绘画的发展

仲仁的墨梅宣告了一个新画类的出现,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南渡后墨梅创作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阶段。据惠洪《石门文字禅》等文献中有关仲仁的材料,当时僧徒内颇有宝爱仲仁作品,传习其山水和墨梅画风的,并在当地僧、俗群体中形成了一定的氛围。南渡后,墨梅画风进一步扩大,最明显的进展是开始为文人画家所传习。南渡前期有两位重要的墨梅画家:廉布和扬无咎(字补之)。与仲仁之徒不同,他们是道地的文人,曾参加科举,诗书画兼善。廉布因岳丈张邦昌的关系负才不得用,流寓临安、湖州、绍兴等地,号射泽山农。据元人所作传记,扬无咎不满秦桧行径,累征不起,一生似未入仕,以逃禅老人、清夷长者自居,主要活动于故乡临江(今江西清江)、隆兴(今江西南昌)一带。两人都属文人中的在野派,其生活经历和作风都更倾向于接受仲仁所开创逸气禅意十足的墨梅画风,同时他们把文人丰富的情趣和才艺带进墨梅,使墨梅进一步适应文人的写意需求,体现“文人画”的意趣和规范。

在这方面扬无咎的作用和影响最为突出。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绍兴初,花光寺僧来居清江慧力寺,士人扬补之、谭逢原与之往来,遂得其传。补之所作后益超出,格韵尤高。”这段话提供了这样两个信息:一是扬与仲仁一派有人事上的联系,因而得其画法真传;二是扬是仲仁之后即第二代墨梅画家的杰出代表。事实上,扬无咎不只继承仲仁,更有所发展。最突出的是变水墨点瓣为白描圈线。仲仁的画法有着徐熙落墨画法和董源等人江南山水画的影子,大块湿墨晕染、点墨晕染花瓣形成的是玄影朦胧的效果,因而当时人多用“影子”来加以形容。扬无咎改为线条圈画,笔法大为简洁。圈线作花、散点萼蕊以及飞白、干擦之笔写枝都更接近于书法技巧的运用。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画辨》:“临江扬无咎补之,学欧阳率更楷书殆逼真,以其笔画劲利,故以之作梅,下笔便胜花光仲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生活与博物丛书·饮食起居编》第460页。扬无咎《四梅花图》为代表的现存作品构图多取一枝或半树。这些简洁的笔法和构图都更契合非专业的文人画家戏墨写意、技法简单的要求,因而成了文人墨梅追尚的楷模。同时,扬无咎墨梅如《四梅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雪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都自作题词或抄题唐人诗,其他也大多有题署和钤章,这些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也是后来文人画的重要构成因素,而在当时一般宫院绘画中较为罕见。扬无咎墨梅作于纸本,与此前花鸟画以绢本为材料也大为不同。这些都是扬无咎墨梅创式垂范的地方。从扬无咎《逃禅词》可见,他对墨梅画的题材构图、情趣意义也形成了较为自觉的、系统的理念:“天付风流,相时宜称,著处清幽。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群芳欲比何如,癯儒岂、膏粱共途。”扬无咎《柳梢青》十首,《全宋词》第1197页。“松煤淡出宜孤洁,最嫌把、铅华设。”扬无咎《御街行》,《全宋词》1196页。这些都可以说是墨梅画创作最早的理论总结。扬无咎的艺术成就进一步扩大了墨梅的社会影响。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扬无咎“觞次醉余,虽倡优墉壁肯为之”。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画辨》:“补之尝游临江城中一倡馆,作折枝梅于梁上矮屋,至今往来士夫多往观之,倡借以壮门户。”“今江西人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可见其影响不只在士夫层面,还延播到民间市井。这可以说是南宋梅文化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现象。

扬无咎之后的画坛,墨梅更为盛行,士林、释门画家群趋竞鹜,艺术手法不断丰富。扬无咎外甥汤正仲,在扬氏变墨晕为圈法外,别“为倒晕素质以反之”朱熹《跋汤叔雅墨梅》,《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四。,即用墨笔勾出花形,四周用墨晕染,在墨地上显出朵朵白花。同时李仲永也取“倒晕疏花”之法姜特立《李仲永墨梅》,《梅山续稿》卷四。。南宋后期的赵葵以军政显要喜好文艺,善画梅花,既学扬无咎画秀枝繁葩之梅,又学廉布等作老干槎牙之梅刘克庄《(题)信庵墨梅》,《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其他如推篷梅、半树梅、月下梅、岁寒三友等题材,扇画、纸帐、屏风等形式都见诸创作实践,显示了创作的火热与艺术境界的拓展。

创作的活跃和普及进一步引发了有关的理论思考和艺术批评。南宋中期王质(1135-1189)的《墨梅》诗可以说是一篇因题画而发表理论思考的作品,其内容与张镃的“宜称”、“憎嫉”条例颇为类似,一气罗列了梅花姿态、环境、衬景、人事等方面十二类所贵所宜,似乎并非专为墨梅而发,包含了泛言梅花欣赏的口气。南宋后期出现了两种墨梅专题的理论著作,宋伯仁(1199-?)的《梅花喜神谱》与赵孟坚(1199-1267?)的《梅谱》可以说更具自觉的理论形态。《梅花喜神谱》为专题性木刻画谱,宋人称画像为“喜神”,所谓“喜神谱”即画谱。书分上、下两卷,按梅花“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八个阶段,画出不同姿态的梅花100幅,每幅配有题目和五言诗一首。题目“名其所肖”,诗歌就名义和具体技法进行阐释。这可以说是一部图文并茂,易于传授和掌握的梅画技法教科书。据叶绍翁嘉熙二年(1238)跋,是书当完成于这年或稍早,现存景定二年(1261)金华双桂堂重刊本,短短的二十多年间一再印行,可见该书在南宋后期的流行。赵氏《梅谱》实际是两首墨梅题跋诗赵孟坚《梅谱》,周密《癸辛杂识》前集。,一首主要梳理花光仲仁、扬无咎、汤正仲一脉相承的墨梅传统尤其是江西“逃禅宗派”,评骘诸家艺术之优劣,另一首则总结扬无咎“逃禅宗派”墨梅取景构图、设色用笔的一系列基本技法和惯例,部分图像名目与《梅花喜神谱》相同,可见当时墨梅创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法则和技巧体系,并且得到了公认。这两部墨梅著作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墨梅艺术的流行和普及程度,同时也标志着这一绘画类型艺术上的基本成熟。

墨梅是继墨竹之后又一重要的文人画类,上面我们介绍的是文人水墨写梅方面的情况。实际上南宋画坛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画院一派。在南宋画院作品中梅花题材也在同步发展,并与文人画相互影响渗透。据清人厉鹗《南宋院画录》所载,画院李唐、阎次平、毛益、马逵、马远、马麟、史显祖、楼观等名家有画梅作品。另据今人周积寅、王凤珠《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所载,李迪、夏圭、鲁宗贵等院手也有梅画传世。与文人墨梅集中于花、枝,追求简单的形象构图不同,画院画中的题材要相对广泛,既有单纯的折枝,也有花鸟、风景画中的季节装饰、林景点缀,或者人物画中的环境陪衬,体现了宫廷专业画家相对丰富、复杂的绘画技艺。从材料和风格上看以绢本为主,也有纸本,既有传统的勾勒着色画,也有新兴的水墨画。虽然与文人墨梅相比,毕竟属于不同的传统,但与北宋尤其是晚唐五代和宋初的着色花鸟画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五代宋初的梅画多为四时主题的花卉折枝,“俪以山茶,或杂以双禽”宋濂《题徐原甫墨梅》,《宋学士文集》卷一〇。,而南宋院画中的梅花也获得了独立的主题地位,如马麟《层叠冰绡图》,纯然梅之花枝特写,并且有杨后题诗,显示出专为梅花写生传神的目的。院体画中梅花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山水画和人物画中的细节或衬景,这也超出了以往一般的季节装饰,而多表现出幽闲野逸的意趣。如马远《梅石溪凫图》、《观梅图》,或合山石溪涧之清景,或表孤山幽隐之境界,体现了与文人画相近的精神取向。这种作为山水和人物画组件的现象,进一步拓宽了梅花题材表现的空间,张扬了梅花幽雅清逸的神韵意趣,是梅花题材绘画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整个南宋时期梅花成了最为重要的绘画题材,文人墨梅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诗情、书趣、画意有机渗透的文人画意味日益明确,技法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理论和技艺规范,显示了作为独立画类的初步成熟。

受文人墨梅的影响,画院画家也热衷于梅花题材的创作,追踪文人画梅的野逸意趣,体现了梅画创作的热潮和相应人文传统的普及。就画梅技法而言,宋人继晚唐五代花鸟画的勾勒填色、用色点染等法之后,开创了墨渍晕染、单线圈画、墨色倒晕等画花方法以及书法笔墨点蕊写枝等技巧,奠定了中国梅画的基本技术范式。

七、梅花在通俗文化中

南宋时期梅花的时尚之风不仅在封建主流文化中广泛漫衍、高潮迭涨,而且也渗透到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从士大夫阶层到民间市井,爱梅尊梅之风不断扩大,梅花成了继牡丹之后又一广受大众喜爱的花卉。梅花爱尚在大众文化中的衍展,可以说是梅花时尚高潮和文化鼎盛的一个重要方面。市井民俗方面的材料远不如文人方面,但仍可从有限的记载中窥得一斑。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宝宝龙的极品奶爸

    宝宝龙的极品奶爸

    这是一部专业奶爸带着一帮子捣蛋鬼的生活记录。 但是…… “别以为老子好欺负,小心老子让你悔恨终生!”
  • 绝世女侠

    绝世女侠

    一次变性手术,她成了没有女性特征的异类。手刃色魔后,她悲摧地穿越了。未想到,竟意外再次遇到色魔,没有隐忍,没有退路。争斗中,芳心亦渐渐萌动。而那个男人,竟是色魔之子。到最后,这段天赐孽缘,该如何收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雄狮去流浪

    雄狮去流浪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驱魔少女与暗夜守护

    驱魔少女与暗夜守护

    (实体书已上市)学园处处布满浓浓妖气,火焰一样的触角正探向中间的人群。初飞为了儿时心仪的小男生宋景轩而转学,谁曾想他竟是被妖魅附身的吸血鬼后代,一手遮天掌握了学生会以及学园中的各大社团。每当初飞体力不支即将溃败的时候,一个花美男总会及时出现,墨绿的长发变成炫目银色,指尖点燃幽蓝的火焰,将逼近初飞的那些危险逐一化解,笼罩学园的重重妖雾随着他们的不懈努力逐渐散去。孰料,经历生死劫的斗鱼在即将参加初飞的成人礼时,命运之轮却意外地扭转了方向
  • 舞动青春:误惹腹黑痞校草

    舞动青春:误惹腹黑痞校草

    【全文完】他外表俊朗无害,内里腹黑邪恶,不求上进只求每天玩得痛快;她外表美丽纯真,内里算计无数,储心积累隐藏自己的身份,只为能够摆脱过去的黑暗纠缠,然而一次异国的偶遇,一次无心的戏弄,命运将两个人牵扯在一起。当神秘的面纱逐步揭开,在面对危险的逐步迫近,他能否继续他的痞子无良?她能否够继续她的置身度外?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渡之战》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重生之拒嫁

    重生之拒嫁

    一场精心谋划的背叛。一场以爱为诱,以情为饵的骗局。她,宛家嫡女被人唾弃、诬陷凌辱、惨遭剁指、夺命沉塘!当,她获重生,素手弹指间筑起座座炼狱,笑看往昔对她“眷顾”有加之人,破心机,落陷阱,踢进鬼门毫不客气!叔婶刻薄姨娘恶毒,断她财路休她夫——小小利息!庶妹夺爱渣男绝情,上错人来叫错床——微微惩戒!她知,生于烽烟乱世,女儿当自强!茶道纺织,田园钱庄,贩卖军火,回眸间,锋芒尽藏!谁知,立誓避之不及的冷酷男人,一见面便上演霸宠没商量。传闻,他一声号令,万马奔腾,却独独对她束手无策。传闻,他狂傲霸道,战魔名将,却偏偏对她柔情万丈。烽火佳人,一声长叹……此男,无敌牛皮糖!【军火交易VS卖身契】她穿着淡蓝色手绘兰花旗袍,优雅一笑,“我要和你做笔交易。”对面的他一袭白色合体西装,宠溺一笑,“我都是你的,还用交易吗?你要什么?船?全是你的,任你差遣,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他们也得去,钱?随便拿,哪怕穿了老底,有我兜着。”宛佳眼神凝重,表情严肃:“我借你的船只运载军火,这是杀头的买卖,你敢?”他严肃而郑重地宣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你,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宛佳挠头,这究竟是卖军火卖自己?这可怎么搞怎么搞怎么搞……某女被逼暴走……【督军求爱篇】他第一眼见她,便将她当做一座最难攻克却一定要攻克的敌军山头,不惜排兵布阵,死缠烂打,彪悍示爱求婚。他穿着笔挺霸气的湛蓝督军制服,肩上扛着银色三颗金星在阳光下烁烁生辉。身后千名士兵齐刷刷地高喊:宛佳、宛佳、督军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宛佳一袭白色旗袍,仅一秒,手中变出一把精致绝伦德制鲁格手枪,顶着他青筋劲爆的太阳穴,轻蔑一笑。“拔枪,我比你快!你凭什么来爱我?”下一秒,湛蓝风影飞卷,紧勒她的柳腰,人已被霸道强吻,“动嘴,我比你快,就凭这点来爱你!”他魅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