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11

第11章 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1)

一、北方梅花的衰落与南方优势的显现

南宋可谓梅文化的全面繁荣阶段。全社会艺梅爱梅成风,梅花被推为群芳之首、花品至尊,文化象征意义充分展现,并推向极至,相应的咏梅、画梅等文化艺术活动极其活跃,有关的生活习尚和文化传统也基本成熟。这是中国古代梅花观赏文化的黄金时期和巅峰状态。

梅花欣赏在北宋持续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南宋时进一步高涨,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以来逐步进入鼎盛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就是社会空间区域的南北转移。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与金朝南北对峙,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重心偏于江南,而江南地区是梅花的传统优势产区,区域优势因之大为凸显。

前面说到,南方是梅的传统主产区,但梅在北方的自然和栽培分布也较广泛。入宋后,北方梅花急剧衰落,南北差距开始拉大。唐时关中、晋中多梅花,北宋时关中已号称无梅,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杏》自注:“关中地不生梅。”《苏轼诗集》卷三。英宗治平末年韩琦判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杭州人强至受辟入幕六年,其《立春》诗言:“六年不见江梅影,长觉归心似旆摇。”强至《立春》,《全宋诗》卷五九二。不仅是陕西,整个黄河以北地区梅花都极为罕见。仁宗朝欧阳修贬居夷陵(今湖北宜昌)、滁州(今属安徽),当地山中野梅密布,而任职滑州(今河南滑县),有诗道:“惜哉北地无此树,霰雪漫漫平沙川。”欧阳修《和对雪忆梅花》,《全宋诗》卷二九八。滑州滨临黄河,已无梅可观,整个河北地区不难想见。不仅是秦陇和黄河以北地区,即便是黄、淮之间梅花的分布也大不如前。与欧阳修同时的宋庠、梅尧臣等南方文人任职北方时都有诗感慨北方的春间少梅。由于梅花的稀少,久而久之,北方人对梅日渐生疏。徐积咏梅诗写道:“北人殊未识,南国见何频。”徐积《和吕秘校观梅二首》其二,《全宋诗》卷六四七。“北人不识梅”几乎成了当时咏梅诗中一个流行的话题。晏殊、王安石都曾对此有所调笑。整个北方地区,汴洛一带梅花相对多一些,但也多属园艺栽培。到宋、金南北对峙时期,北方的梅花进一步凋敝。今山东地区是历史上黄河中下游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但在金统治时梅花极其罕见。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莆田人林兴宗被山阳(今江苏淮安)叛军俘押投金,囚山东凡十年,有诗道:“最是北来诗料少,地寒难得见梅花。”《梅涧诗话》卷下,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册第575页。在整个金朝境内,汴、洛地区仍是艺梅中心,但已不如北宋,而且品种也以较为耐寒的蜡梅为主。宋末蒙古大军攻克宋都临安,南宋宫人发现,这些北方大兵对梅花竟一无所知。汪元量《醉歌》写道:“南苑西宫棘露芽,万年枝上乱啼鸦。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梅花作杏花。”汪元量《醉歌》其九,《增订湖山类稿》卷一。认梅作杏,以前只是发生在红梅身上,现在是凡梅皆杏,可见是久疏此道了。

何以入宋后北方梅花如此衰落,有两个原因值得注意:一是气候变冷。宋以来我国气候进入了新一轮的低温周期。仁宗朝江南地区频降大雪,太湖曾经满湖封冻:“大泽穹天莽同色,碧瓦阊门晓花白。石岩左右断行人,洞庭一夜冰千尺。”王琪《吴中晓寒曲》,《全宋诗》卷一八七。这种情景是千年一遇的。与商周、汉唐温暖周期的气候条件相比,梅花在北方地区的自然越冬变得十分困难。另一原因是北方的整体生态状况下降。郑獬《和汪正夫梅》其五:“应为长安恶风土,故教北地不栽梅。”郑獬《和汪正夫梅》其五,《全宋诗》卷五八五。这不应只是长安一地的情况。生态环境是包括气候条件在内的一个综合效应,今天我们所说的寒冷干旱、土地沙化、植被退化、森林减少等,从唐代后期以来都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在这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里,梅花的生态基础也大大削弱。欧阳修“惜哉北地无此树,霰雪漫漫平沙川”,林兴宗“最是北来诗料少,地寒难得见梅花”的诗句都隐约透露出这方面的消息。

与北方梅花的衰退相比,南方梅花的生长优势却逐步凸显出来。梅花在南方的自然分布是极其普遍甚至可称茂密的。赵蕃《次韵斯远折梅之作》:“春归寂寞谁与传,梅开年后并腊前。江南此物处处有,不论水际仍山颠。”赵蕃《次韵斯远折梅之作》,《淳熙稿》卷六。这是对整个江南地区的形象概括。杨万里《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其一:“官路桐江西复西,野梅千树压疏篱。”杨万里《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其一,《诚斋集》卷二。《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杨万里《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诚斋集》卷一七。分别说的是浙江和岭南大片野梅的情况。南宋人作品中类似的例子频频可见。这些大片野生梅林也许早就存在,随着南宋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生产的深入开发,开始走出原始的蛮荒境界,向世人展示其蕴藏的盛丽风采。丰富的野生梅花资源不仅是自然审美的直接对象,同时又是园艺栽培的深厚基础。江南地区优越的梅花资源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高度繁荣的物质基础。

江南的这种自然条件的发挥伴随着南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地域格局的整体进程。南宋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后,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偏倚东南,尤其是以今浙江杭州、绍兴、湖州,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吴越故地,这些地区梅的生长和开发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其他如巴蜀、荆湖、江西、岭南、淮南都有梅的广泛分布,也有栽培应用和审美欣赏的传统基础,但在南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经济人口长足发展、空前富庶的条件下,梅花生长的优势产区、梅花栽培和欣赏的传统地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相叠合,构成了梅花审美文化繁荣发展的最佳历史空间,同时也奠定了此后我国梅艺发展以江浙为重镇的经济、文化区域格局。

二、梅花园艺栽培的盛行

在北宋后期梅花得到广泛重视的基础上,南宋社会进一步掀起了梅花欣赏的热潮。其中园艺栽培的发展最为引人瞩目。

“靖康之难”后宋室残余南迁,大量吏民纷纷涉淮渡江,流亡南下,辗转流播于江南、岭南各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和南方经济的新一轮大开发。随着半壁偏安格局的逐步形成,到了12世纪后半叶,南宋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全面的繁荣阶段,史称宋室“中兴”。大量人口集中于江南尤其是东南杭、嘉、湖美丽富饶之地,整个社会的富裕娱乐之风较之汴京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南宋园林营建之风远过于北宋,据周密《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吴自牧《梦粱录》等书记载,都城临安、湖州(今属浙江)、绍兴(今属浙江)、平江(今江苏苏州)、嘉兴(今属浙江)、昆山(今属江苏)、镇江(今属江苏)等地山水清嘉,园池风景相望。其他各地地主庄园与宅园中的林亭经营更是普遍,如吉州吉水(今属江西)杨万里庄园“万花川谷”杨万里《万花川谷》,《诚斋集》卷三六。、温州乐清(今属浙江)王十朋“梅溪”王十朋《林下十二子诗并序》,《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卷七。、南康都昌(今属江西)曹彦约“湖庄”曹彦约《湖庄创立本末,与后溪刘左史》,《昌谷集》卷七。。这些庄园、宅园中亭台楼阁建筑规模、繁简不一,但花木的种植却最为经济易行,因而是最普遍的。杨万里自释其“万花川谷”之名:“无数花枝略说些,万花两字即非夸。东山西畔南溪北,更没溪山只有花。”杨万里《万花川谷》,《诚斋集》卷三六。说的就是只莳花艺木便风雅十足的私园营景。朱敦儒绍兴间居嘉禾(今浙江嘉兴),有两首词描写了一种更为简淡的平居经营,《感皇恩》:“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著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朱敦儒《感皇恩》,《全宋词》第848页。《点绛唇》:“绿径朱阑,暖烟晴日春来早。自家亭沼,不问人寻讨。携酒提篮,儿女相随到。风光好,醉欹纱帽,索共梅花笑。”朱敦儒《点绛唇》,《全宋词》第859页。两三亩小园,四时花竹,随宜装点,自足日涉,便成风雅。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夫人容膝之外,非甚俗者亦或莳花植木,以供燕娱。”林景熙《五云梅舍记》,《霁山文集》卷四。在南方天时地利的条件下,莳花艺木成了广大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美化最普遍的内容。

在这普遍的园池经营、莳花艺木的风气中,梅花则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品种之一。这首先仍得归因于梅花的物种优势,梅花性宜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而且对土性、地力的要求不高,梅实落地即生,繁殖力较强,不多年即着花挂果。如此天时地利、花果兼利、栽培技术又较简单,是极易在园艺栽培中流行的。南宋园池圃艺建设中,少有不种梅花的。范成大《梅谱》:“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最典型的是南宋开始出现梅花专类园的经营,如范成大“于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数百本,比年又于舍南买王氏僦舍七十楹,尽拆除之,治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范成大《范村梅谱》。。又如真州(今江苏仪征)梅园“极目如瑶林琪树,照映十余里”刘克庄《(跋)林灏翁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梅花园景外,一般士人舍前屋后、院角篱边三三两两的孤株零植更是普遍的现象。加之山区、平原乡村丰富的野生资源,使梅花成了江南地区最常见的花卉景物,赢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梅花成了全社会的最爱:“呆女痴儿总爱梅,道人衲子亦争栽。”杨万里《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其三,《诚斋集》卷二一。“便佣儿贩妇,也知怜惜。”吕胜己《满江红》,《全宋词》第1759页。

爱重梅花最显著的表现是栽培品种的培育出新。南宋出现了古代第一部记载梅花栽培品种的植物学专著——范成大的《梅谱》。该书记载了当时平江(苏州)地区所见江梅、早梅、官城、消梅、古梅、重叶、绿萼、百叶缃梅、红梅、鸳鸯、杏梅、蜡梅,其中蜡梅又分狗蝇、磬口、檀香三种,共14种。其中如江梅、红梅、消梅、重叶、绿萼、百叶缃梅等北宋已有记载,而官城、杏梅等出于人工嫁接或自然变异,是南宋以来的梅花新品。稍后刘学箕感慨当时梅品日益繁多,“曰红,曰白,曰蜡,曰香,曰桃,曰杏,曰绿萼,曰鹅黄,曰纷红,曰雪颊,曰千叶,曰照水,曰鸳鸯者,凡数十品”刘学箕《梅说》,《方是闲居士小稿》卷下。,也产生了为梅著谱的念头。他所说的桃梅、鹅黄、纷红、雪颊、照水等都应是实际的梅花品种。姜夔作品中记临安有一叫横枝的品种姜夔《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夔次韵》其六自注:“绿萼、横枝,皆梅别种,凡二十许名。西村在孤山后,梅皆阜陵时所种。”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第95页。。同一品类因产地、花期、色度之不同可能又多有别品,如“红梅有福州红、潭州红、柔枝、千叶、邵武红等种”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八“物产·花之品”。。“蜡梅越中近时颇有,剡中为多,花有紫心者、青心者。紫者色浓香烈,谓之辰州本。”张淏《会稽续志》卷四。花梅品色滋繁的同时,果梅品种也趋于多样,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八“物产”中记临安“梅有消、硬、糖、透黄”,就是几种不同品质的果梅。因此,综观南宋圃艺梅品,刘学箕所说的“凡数十品”不为夸张,仅花梅有名可考者至少有二十多种程杰《宋代梅品种考》,《梅文化论丛》第88-106页。。正如刘学箕所说,“情益多而梅亦益多”刘学箕《梅说》,《方是闲居士小稿》卷下。,栽培品种的大量增加、不断丰富,是赏梅爱梅时尚风潮的集中体现,同时它也是观赏情趣和栽培技术积累的结果。范成大《梅谱》所载梅花品种构成了宋以后栽培梅花的核心,而其专题谱录的方式也开创了梅花圃艺登录和专门学术研究的先河。

三、古梅的发现与推赏

在南宋日渐增多的栽培梅花品种中,古梅是最为特殊的一种,同时对整个梅花审美意趣的发展意义重大,因而特别值得关注。

中国是梅花原产地,梅花资源丰富,艺梅历史悠久,所谓古梅自然是古来就有的,关键还在于“发现”。整个北宋时期,有关古梅只见于一些零星描写,并未引起特别注意。据范成大《梅谱·后序》,南北宋之交的画家、园工仍偏好一年生的新枝嫩条,只是到了范成大、陆游、萧德藻生活的南宋中期,古梅才逐步引起重视,夸言矜赏、品题别立,蔚然一波新时尚。

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古梅不是一个新的品种,而是梅树的某种特定生存状况。南宋人所说的古梅实际有两种:一是高龄老树,以老枝怪奇为胜。梅是长寿树种,因而在一些环境稳定、维护持久如名刹古寺、古老园池和深山丘陵未经开发之地多有古木老株存在。范成大《梅谱》所说成都西南王蜀别苑“梅龙”和清江(今属江西)任诏盘园大梅即属此种。另一种未必古树,而枝干屈曲,苔藓鳞皴,节间苔丝袅袅,积藓封固花叶,因而花蕊特稀,一副老态龙钟之相,又称苔梅。主要见于会稽、四明、吴兴等东南沿海地区,由近海地气卑湿蒸蕴所致。陆游《梅花绝句》十首其七“吾州古梅旧得名,云蒸雨渍绿苔生”陆游《梅花绝句》其七,《剑南诗稿》卷一○。,说的就是这种物理现象。其中地理条件至关重要,关系也极其微妙,地势稍差,形态迥异。南宋盛时,“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上,苔如绿丝,长尺余”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而一旦移至他处,脱离原有环境,苔封即见驳落,老态丧失殆尽。

同类推荐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热门推荐
  • 恶鬼纪元

    恶鬼纪元

    有些东西一直在周围转悠,只是看不到而已。只要有勇气,就算是平凡的人也可以对抗恶灵。如今,他要解救同学的魂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必懂的军事知识

    必懂的军事知识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绝色凤帝

    绝色凤帝

    苏含笑,当朝太女,号称大雍第一绝色一一绝顶好色!当21世纪黑榜第一杀手笑罗刹含笑莫名其妙地夺舍重生到这么一具身体上,极品纨绔、好色成性、京城恶霸一一含笑从此开始了背黑锅还情债收拾烂摊子的倒霉人生。然而,女皇的纵容,凤后的怂恿,父君的忧伤,姐妹的沉默,一桩桩似是有意又似无意的巧合,这个一无是处的原太女好像也不是那么简单?背后,竟然隐藏着另一个惊天的秘密…阴阳双脉,绝死逢生,青莲寒玉,玄冥朔天。终于,当所有人渐渐发现…纨绔原来不纨绔,色女才是真君子。韬光隐晦十六载,一朝鸣动天下惊!苏含笑:我最喜欢的人?那还用问么,当然是我自己!我最喜欢的事?嗯…果然还是,微笑着送你下地狱!天下?夺过来玩玩也不错,不过后宫嘛…除了我认定的男人谁也别想进!当强盛的大雍帝国盛极而衰,大陆烽烟四起;当玲珑金鼎重新问世,掀起一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且看新生的苏含笑谈笑指点江山,再度一统天下,中兴大雍!【本文女尊+男生子+np,雷者慎入!】·推荐青墨的完结文:《凤唳九霄》《重生之侯门邪妃》
  • 幸福的艺术蓓蕾

    幸福的艺术蓓蕾

    凤城唐山,钟灵毓秀。自古以来英才辈出,皆因重教兴学也。幸福小学,千禧肇建,薪传十载,烛照百代。办学有道,突出艺术特色;施教有方,促进全面发展。十年建设、十年发展、十载辉煌。
  • 红楼之四爷在上

    红楼之四爷在上

    外有九龙夺嫡的血雨腥风,内有贾史王薛的勾心斗角!且看穿越而来的黛玉父女如何在群敌环视之下拼杀出一条血路,在这风雨飘摇的年月中立足。
  • 鬼医嫡妃

    鬼医嫡妃

    尚书府的四小姐以“命硬”二字扬名,镇南王府的世子爷以“短命”二字扬名,太后乱点鸳鸯谱,名为天赐良缘,一道圣旨将命硬的四小姐跟短命的世子爷捆绑在一道儿,从此之后,镇南王府乱了,京城乱了,天下也乱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萌女王

    网游之萌女王

    "昔日叱咤游戏的女流氓决定从良,玩起了卖萌可耻的萌道小法师。众玩家:请问萌神如何卖萌?萌喵喵:八百万一斤,限量贩售,先到先得,决不打折。众玩家:请问萌神如何才能做到萌妹与女王完美结合?萌喵喵:萝莉身,女王心,毁你三观没商量。众玩家:请问萌神大人心目中的男神是什么样的?萌喵喵:头戴光环,背长翅膀,能用七天创世界。总结:流氓卖萌,不得不从!
  • 冷情王爷下堂妃

    冷情王爷下堂妃

    “第一条,不许和别的男人眉来眼去;第二条,不许在我的面前提到他;第三条、、”“傲天,你太霸道了!”“霸道!没错!我就是霸道!谁叫你是一名下堂的妃!”心在跳,情已销,妒火在燃烧!
  • 平遥往事

    平遥往事

    以故乡平遥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平遥往事》脱稿,各方面的反响都很不错,将在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前正式出版发行。这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内心感到莫大的宽慰。踏实做事,造福桑梓。平遥商会以这本书的出版,再次践行了立会的宗旨。尤其在人们热衷物质利益的时下,关注纯文学创作,并能以切实的帮助促其开花结果,努力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实属难能可贵。商会诸多同仁的努力终结善果,作者的心血也得到回报,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