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200000039

第39章 清(6)

卢世善于对杜诗进行分类研究,故在内容研究方面也往往有创新。卢世提出,杜甫的诗俨然是一部游记。“夫子美之诗而诗也乎哉!从发秦州至万丈潭,从发同谷县至成都府,入天穿水,万壑千崖,雨雪烟虹,朝朝暮暮,一切可怪可吁,可娱可忆之状,触目惊心,直取其髓,而犁然次诸掌上。嗣是金华观,去通泉十五里山水,凿石浦、空灵岸、花石戍,晚州、衡州,莫不随处点缀,尽妙佳领,统成少陵一部游记。”(《杜诗胥钞余论·论五七言古诗》)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在记录时代的政治军事大事的同时,也记录自己漂泊的经历,说他的诗是一部游记,完全符合实际。卢世认为在杜诗中常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遁世无闷的精神。“至其独往独来,自由自在,则‘白鸥波浩荡,万里谁能驯’。又曰:‘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又曰:‘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又曰:‘经过倦俗态,在野无所违。喧静不同科,出处各天机。’又曰:‘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绿。非关故安排,曾是频幽独。’又曰:‘鄙夫亦放荡,草草频卒岁。’又曰:‘结托老人星,罗浮展衰步。’诸如此类,空明狂爽,又高又真,超然尘埃之外。遁世无闷者,子美也。子美其犹龙乎?”(《杜诗胥钞余论·论五七言古诗》)在人们印象中,杜甫是一位恪守儒家思想、关心国家与社会、热衷政治的人,卢世却为我们揭示出他为人的另一面——空明狂爽,又高又真,多少有些隐逸之情,真是发人之所未发,使我们对杜甫有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卢世对杜甫的技艺诗(主要是论马与论画诗)有精彩的评论。“若夫马之为物,倜傥(榷)奇,高僧爱其神骏。画之一道,氤氲蓬勃,根宗昉之卦爻。少陵于斯二事,往往观天而洞微,约略题咏者,有都护骢马,天育骠骥,韦曹画马,又有瘦马,画则奉先刘少府山水,王宰山水,韦偃双松,丹青引,特赠曹将军霸,而少府两儿郎,亦俱拈出,莫不妙极形容,斩新活现。所云‘巧刮造化窟’,殆少陵自道。其尤关至极者,曰‘顾视清高气深稳’,曰‘卓立天骨深开张’,此相马之秘密也。至‘与人一心成大功,与人同生亦同死’,‘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欷歔震荡,终古彷徨。其曰:‘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又曰:‘意匠惨淡经营中。’此观画之骨髓也。至‘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则由艺会道,形神俱佳,即不展图开卷,胸中自有万顷烟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昭昭乎进乎象矣。”卢世认为杜甫关于马和画的诗写得好,是他谙熟相马和画的技艺,并能由此而会道。诗要作得好,很多功夫在诗之外。卢世的研究是深刻的,使我们能更全面地认识杜甫和他的诗。

卢世还从诗的角度,对杜诗的风格和特点进行了论述。诗歌有各种体裁,杜甫在运用诗歌体裁时往往是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这些体裁,形成自己的特点。卢世论杜甫的七言古诗云:“歌行之有子美,岂非天哉!涉入不得其门径,迎随不见其首尾,世所以题评者亦云殚矣,唯子美自题一语曰‘即事非今亦非古’,最为简当。盖尽少陵七言古诗,皆即事也。自撰题,自和声,自开世界,自隆堂构。无古无今,即今即古,其坐断古今在此,其融会古今亦在此。”“中间无妙不征,有奇必畅,所谓‘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以至虫臂鼠肝,俱成龙文犀彩。伟哉诗乎!从有天地以来,仅一子美。”(《杜诗胥钞余论·论七言古诗》)论述有真知灼见。杜甫七言古诗往往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多有创新。内容的创新导致形式的创新。因而杜甫的七古在题目、篇章结构、声韵、语言、技巧上都与传统的七古大不同,但它又继承了传统的七古形式与表现技巧。卢世论五言律诗云:“五言律至盛唐诸家而声音之道极矣,然未有富如子美者。既富矣,又有用矣。何言乎有用?感天地,动鬼神,讦谟定命,远猷辰告,蒿目时艰,动恤民隐,主文而谲谏,言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此所谓有用文章,乃工声律者所未尝讲,而子美氏之所独饶也。”“准绳最密,神理纵横,淘练极清,奇葩焕发,时而优游雪淡,下泪偏多,时而跌宕风流,关情更笃。分明古训,降作律诗。以至造化权舆,阴阳昏晓,飞潜动植,表里精粗,但经弱毫微点,靡不真色毕呈。先生自云‘下笔如有神’,良不妄语,他人岂能赞一语哉!只可焚香默诵而已。超前绝后,只古单今,将人世无限情境,俱蟠曲于五言八句,犁然宽然。嗟乎!此杜律也。”(《读杜胥钞余论·论五言律诗》)论述确实高人一筹。杜甫的五言律诗好,首先是它的内容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内容广泛而深刻,其次是诗律技巧多样,精微细致。卢世论杜甫的五七言排律云:“排律是诗中别局,大类鼓吹,在子美尤为余事。然盛莫盛于子美,妙莫妙于子美,元微之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观其云‘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似专此排律而论。夫铺陈排比,千言数百,凡有物料,有笔力者皆能之,正非子美之独绝也。子美所独绝者,在不以排律为排律耳。原其执笔觅纸,初无斗富取盈之心,犹水着地,纵横流漫,任其所止而休焉。自六韵以至百韵,无不可者。顾者犹未足为奇也。试取其五言排律一部,从容研玩,翻觉锋发韵流之余,暗有空翠扑人,冲襟相照,如长筵广坐,绝不参一喧客,绝不杂一饾饤,投壶散佚,行酒赋诗,而奇错间陈,妙香静发,因以净洗排当之洗,一空纷呶之陋矣。故有时孤出一语,天地顿宽,全篇于此复命。有时徐布数联,机神更紧,定局从斯转矣,此子美排律中极大法门,亦天授,非人力,所谓‘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殆先生自作题词耳。”(《杜诗胥钞余论·论五七言排律》)揭示杜诗排律成功的秘诀,非常精到。

卢世对杜甫的诗歌艺术理论进行了很好的阐发论述。理论来自实践,但又高于实践。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歌艺术理论必然有超越普通诗人之处。卢世重视对杜甫诗歌理论的发掘,并结合杜甫的诗进行研究,颇多创新。论杜甫的“文章千古事”云:“其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广大精微,最关痛痒,从来论文,当以此语为首唱。”(《读杜胥钞余论·论摘录》)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杜甫认为作家对自己文章的得失了解得最清楚,其说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卢世充分肯定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过人的学术见识。卢世论杜甫的诗细的理论云:“自云:‘晚节渐于诗律细。’子美一生只受用一‘细’字,不止晚节为然,盖诗不细不清,不敢纵横也。‘细’之义大哉。”(《杜诗胥钞余论·论七言律诗》)“细”就是精微。艺术只有细,只有精益求精,才可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卢世论杜甫的诗缓的理论云:“且高岑从来并举,据寻常之论,若专以爽垲者。子美独曰:‘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看得又别。诗之道,温柔敦厚,旁见侧出,一言以蔽之曰‘缓’。缓则曲,缓则闲,缓则宁,缓则可以运完神,蓄则可以蓄余力,缓之一义(作)诗之门也。”(《杜诗胥钞余论·论五七言排律》)把“缓”与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联系起来,认为缓能充分表达精神,使诗有力量,分析非常深刻。卢世论杜甫的清省的理论云:“至其只句,则有‘阴何尚清省’。夫‘清省’原系诗家要诀,故再三提掇,既以之赞曲江,复以之美阴何焉。”(《杜诗胥钞余论·论五七言排律》)杜诗中多次用到清省,确实是杜甫一个重要的诗歌理论术语,即清妙精炼之意,实是诗歌创作与评论的重要标准。卢世论杜甫的新理论云:“《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盖句不新则诗朽,句徒新则诗亡。苟非有新之学问,日新之识见,而唯务新其皮肤,反至面青黄,此又与于陈腐之甚者。”(《杜诗胥钞余论·论七言古诗》)认为诗的创新非常重要,而诗的新,最重要的是意新,刻意求语言新,有时效果适得其反,可能使诗速亡。卢世对杜甫诗歌理论的论述很多,如前面已经引过的“即事非今亦非古”,“意匠惨淡经营中”,“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未谈到的还有很多。他完全把对杜甫诗歌理论的研究和杜诗艺术的研究结合起来,对杜诗的艺术的研究颇多创新。“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既伤其临老陷贼,又困阙而为面别,故篇中彷徨特至。如云:‘万里伤心严遣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仓皇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万转千回,清空一气,纯是泪点,都无墨痕。诗至此,真可使暑日飞雪,午时鬼泣。在七言律诗中尤难。末径云:‘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乃知诗到真处,不嫌其直,不妨于尽。”“《崔氏东山草堂》、《暮归》、《晓发公安》三首,皆拗调诗之绝佳者。‘爱汝玉山’前半篇高爽清鲜,操胜于人耳目之外,只可气听,不容言诠。后半篇又直款近情,诙谐有趣,诗之顿放宜如此。‘霜黄碧梧’,全首矫秀,原是悲诗,却绝无一点悲愁溽气犯其笔端,读去如竹枝乐府。《晓发公安》一首,更瘦更狂,摇曳洒脱,真七言律中散圣,题云‘数月憩息此县’,而感慨系之矣。《宾至》、《客至》二首,别有杼机,自成经纬,见为衰惫实挺动,见为恭谨实放肆,见为坦率实矜局。总由胸中眼中,酣恣空净,而笔底又有千钧力量。故只当家常说话,而人不知觉。”(《杜诗胥钞余论·论七言律诗》)对于诗的艺术的具体分析往往与内容结合,深入而有高度,非常精彩。

宏观研究是建筑在微观研究基础上的,卢世有很多细致的局部研究。如研究严二别驾其人及与杜甫的关系:“《相从行赠严二别驾》,观黄昏叩门,俄顷胶漆,则严二是一新相知。内云‘紫衣将炙绯衣走,铜盘烧蜡光吐日’,则严二之豪俊可想。继之曰‘神倾意豁真佳士’,又曰‘似君须向古人求’,不啻豪俊,更具肝肠。严氏溪放歌,想即是严二水庄,盖高宴既终,复游别业,子美喜得佳士周旋,故与之长夜语。又思许身相就,松根同煮茯苓,则严二真可敬也。”(《杜诗胥钞余论·论七言古诗》)用考证的方法,论述杜甫与严二的交游,说明杜甫的交游态度与状况,非常深入。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序与诗俱登神品,盖因临颍美人,而溯及其师,又追想圣文神武皇帝,抚时感事,凄婉伤心,念从风尘洞以来,女乐梨园,俱付之寒烟老木,况自身业已白首,而美人亦非盛颜,则五十年间真如反掌,以此思悲,悲可知矣。一篇中具全副造化,波澜莫有阔于此者。”(《杜诗胥钞余论·论七言古诗》)挖掘思想内容与艺术,都深刻而新颖,有利于读者深刻理解。

四朱鹤龄

朱鹤龄(1606—1683),字长孺,吴江(今江苏苏州)人。明诸生,颖敏嗜学。初专力词赋,笺注杜甫、李商隐诗,作品亦颇受杜甫、李商隐影响。明亡后,屏居著述。晨夕一编,行不识途路,坐不知寒暑。人或谓之愚,于是自号愚庵。自我评价说:“嫉恶如仇,嗜古若渴,不妄受人一钱,不虚诳人一语。”著《愚庵诗文集》。主要学术著作有《杜诗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易广义略》四卷、《尚书埤传》十七卷、《诗经通义》二十卷、《春秋集说》二十二卷、《读左日抄》十四卷、《禹贡长笺》十二卷。文集有《愚庵诗文集》。

朱鹤龄与钱谦益因研究杜诗颇有一段恩怨。朱鹤龄曾在钱谦益家教家塾,曾以晚辈学者的身份向钱谦益请教杜诗的研究。其时朱注杜诗初稿成,钱谦益授以己稿,欲与朱稿合为一书出版。朱鹤龄整理后,请钱作序,钱未见稿而作序。等后来见朱稿,发现朱稿与自己观点多不同,大为气愤,索回书稿,与朱鹤龄各自出书,两行其稿。不过后来二人都比较冷静,关系又缓和了。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先出,朱鹤龄《杜诗辑注》后出。钱乃为朱书作序,朱在钱逝世后仍对钱在杜诗研究方面的关心表示感激。朱《杜诗辑注序》云:“愚素好读杜,得蔡梦弼草堂本点校之,会萃群书,参伍众说,名为辑注。乙未,馆先生家塾,出以就正,先生见而许可,遂检所笺吴若本及九家注,命之合抄,益广搜罗,详加考核,朝夕质疑,才笺指授,丹铅点定,手泽如新。……壬寅,复馆先生家,更录呈求益,先生谓所见颇有不同,不若两行其书。时虞山方刻杜笺,愚亦欲以辑注问世。书既分行,仍用草堂原本,节采笺语,间存异说。谋之同志,咸谓无伤。是冬馆归,将刻样呈览,先生手复云云。见者咸叹先生之曲成后学,始终无异如此。”钱谦益《吴江杜诗辑注序》对朱注进行了褒扬,并云:“杜诗付梓甚佳,但自愧糠粃在前耳。此中刻未必成,即成,不妨两行也。”其实,钱、朱二书若糅合一书,互相掣肘,二人观点才力均不能充分展示,于杜甫学术未必是好事。而二书分出,两位杜学研究大家各展其才,读者得睹两种杜诗研究名著,实在是天公促成的美事。

《杜诗辑注》是一部以注释为主的全面研究杜诗的著作。其内容包括:对杜甫生平的研究;诗的编排与校勘;注释;对杜诗的研究。

关于《杜工部年谱》。

朱鹤龄《杜工部年谱》是在利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明。考杜甫生平,认为杜甫弱冠时曾游晋地。朱鹤龄云:“公弱冠之时,尝游晋地,当是游晋后方为吴越之游。”对游晋系年,填补了历来年谱的空白,系年也较为具体,大致可信,对研究杜甫早期的生活与创作有重要意义。朱鹤龄还驳《新唐书》及一些年谱说杜甫依高适为无据。“宝应元年壬寅:或曰:《新书》本传:游东蜀,依高适当在此时。严武入朝之后。按,严武还朝,适领西川节度,公方携家往东川,其时并无一诗与之,不得云依高适也。公在梓州,最善留后章彝。彝为留后,可知适未尝兼领东川,而谓之依高适可乎?”(《杜诗辑注·杜工部年谱》)考证详确,所言甚为有理。朱鹤龄作年谱重视材料的依据,所系年多可信。但有时也因调和不同材料,疏于鉴别材料,而出现错误。如:“大历五年庚戌,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玠乱入衡州,欲如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卒。传云啖牛肉白酒,一夕卒于耒阳。按,《旧唐书》本传云其孙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偃师,《寰宇记》载甫坟在耒阳县北二里,则公卒在耒阳审矣。唯元微之志云竟以寓卒,旅殡岳阳,当是卒于耒阳,迁柩岳阳,后乃归葬偃师也。只汲公《诗谱》谓是年夏还襄汉,卒于岳阳,鲁訔、黄鹤谱谓卒于潭岳之交,秋冬之际,其说皆未可信,辨详诗集。”杜甫殡于岳阳,当为其孙所言,当可信。殡之地应即其所卒之地。从情理看,杜甫无卒于耒阳而移柩殡于岳阳之理。朱鹤龄首鼠两端,其说实不足取。

关于编与校。

朱鹤龄编杜甫诗集主要受蔡梦弼《草堂诗笺》的影响,即大致将诗系年,而将某一时期某一地点的作品系在一起。其《辑注杜工部诗集凡例》云:“唯草堂诗笺觉有伦理,今略仿其意,前后以时事为排比。……而于各卷之首标为公某时某地作,庶几编年之法,而无其陋云。”应该说,杜甫一生多游历漂泊,用这种方法编排,可以较好地确定杜诗写作的时期,考察杜诗创作发展的脉络,是比较科学的。

校勘版本较好,校勘比较细。主要用一些宋本及《唐文粹》、《文苑英华》校勘。“今遍搜宋刻诸本及《文粹》《英华》对勘,夹注本文之下。”如《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一作向)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西郊口(今按,当为“虏”)正(一作骑)繁”,“至今犹(一作残)破胆”,“应(一作犹)有未招魂”,“近侍(一作得)归京邑”,“移官岂(一作远)至尊”。校勘非常细致,可惜未标出所用的版本,这就降低了它的价值。

关于注释。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精选了卓别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活在地狱之2012战火洗礼

    活在地狱之2012战火洗礼

    李三狼带领部队,全歼敌人,围剿土匪,血染沙场!经过战火洗礼,带领战友兄弟,又接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空交错,末日生化病毒,神秘基地的背后会有怎样的危机?可爱小护士的倾心,两人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全军戒备,整装待发,即将迎接一场未知的挑战……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哈佛心理学大全

    哈佛心理学大全

    内心强大才能真正强大,心理健康才会真正健康。哈佛大学被誉为“美国人的思想库”,是诞生世界精英的摇篮,为全世界培养了众多商业名流、政治领袖和知名学者,其中包括美国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哈佛人的成功与哈佛心理学理念密不可分,哈佛人用亲身实践启迪我们完善健康心理,享受幸福人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傻女谋略

    重生之傻女谋略

    前世,她是相府嫡女,却被庶母陷害,沦为痴傻。一场交易,两场婚姻,她嫁给傀儡王爷,换来姐姐的太子妃头衔。谁知,那人人唾弃的王爷,竟是她痴傻十年,唯一怜她之人。为了护他,她被亲姐毁容剪舌,被人活活踩死。为了护她,他放弃逐鹿天下,被乱箭穿身而亡。若有来世,我定让你们血债血偿!死前,傻女发出最后一声悲鸣。再次争眸,她竟重新回到八岁那年,她未傻,而他还是太子之时。奴仆不忠、庶母伪善,她善加利用,步步逼她入黄泉;生父阴险、皇帝狠毒,她隐忍蛰伏,抽丝剥茧撼江山!这样的女子,美男不爱?他,一袭布衣却难掩绝代风华,玩弄权谋人心于鼓掌之间,却逃不过一个情字。他,天下第一琴师,蝴蝶面具遮就倾城之貌,此生只愿给她一个温暖的家。他,品行高洁,贵不可言,却甘愿陪她在黑暗的政治漩涡中泥足深陷。他,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唯独对她百依百顺,事事以她为先。他,倾世无双,前世今生,判若两人,却始终不改对她的怜惜。生于乱世,权谋天下,谁是真正能够为她撑起那片天,护她一世周全的人?亲情友情爱情的两难选择里,她该选择护谁弃谁又利用谁?情感沦陷中,私仇国恨的斗争里,孰轻孰重又该如何抉择?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生灵怪象的故事

    生灵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王牌逆天妃

    王牌逆天妃

    她,21世纪的冷面杀手传奇穿越异世,成为举国唾弃的杜府嫡出大小姐。在杜府,姨娘诡计,姐妹陷害,丫鬟叛变纷涌而来,她却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弱者,无限风华亮瞎他们的狗眼。他,天才少年,身份尊贵,绝世无双,两人第一次相遇他被她调戏,看土豪邪王如何用三十六计霸道强娶。两者强强相对,最后,谁才是跪下唱征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