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05

第5章 “本际”义与《本际经》(3)

老子对“道”的特性的描述主要有,第一:“大”、“一”。“道大”之大,指“道”在空间上的无限性;与此相关,老子还说“道久”,“久”与“大”相对,指“道”在时间上的无限性。“一”者天下之至少,亦天下之至多。“道”,莫与之偶,则一而已;“道”是“无名”和“朴”,意在说明“道”涵涉万有而为至多,囊括整个自然的有机联系,指总体而言,是未分化的、未分散的统一体,故道一。第二:“道”不可道,即“道”是绝对(无待而然)。第三:“道”是“无为”、“不争”和“弱”(或“不盈”)。第四:“道”是“反”。“反”通“返”,意为“回到”或“复归”。第五:“道法自然”,即“道”自因。第六:“道”运自由此为综合王中江及詹剑锋先生的观点。王中江:《道家形而上学》第108—109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詹剑锋:《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第138—141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对于“道”的这些特性,在《太玄真一本际经》关于道体的论述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挥。

“道”之本体意蕴由“道”的本源价值得以证明,“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老子·三十四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五十一章》)本体之“道”与本源之“道”,“二者同出而异名”。

既然“大”不是“道”的实名,那么何为“道”确切之名?老子尝云:“吾不知其名”,实际上他还是赋予“道”以“有名”与“无名”。“‘无’和‘有’是道的代称,是没有疑问的,似亦无任何争议。”熊铁基、马怀良、刘韶军:《中国老学史》第29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吉藏所称引的“无名为万物始,有名为万物母”句,出自《老子·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通行王弼本《老子》第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河上公注·一章》和王弼本内容相同,而帛书本,这两句则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由于唐代流行的《老子》(《道德经》)主要是河上公注本,王弼本次之,故本书引用《老子》章句会兼顾两者之间的文献对照。这两句王弼注曰:“凡有皆始于无,故未行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行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楼宇烈:《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1999年。此处,“无”指道;“有”则指“物”。对应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以“无”为天地万物的“本”、“始”,特征是“未行无名”,指没有具体形象,不可名状之无。“无名”就是宇宙起源之不可名、不可道,超越感知能力,语言文字无法描述的初始状态;“有名”即万物之可名、可道,能够被认识描述的内在本质规定性。

“道”兼赅“有”、“无”。在《老子》中,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忽)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十四章》)。描述了“道”似无的一面;“湛兮似或(按:《老子河上公注》本作“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四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忽)。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老子·二十一章》)代表了“道”似有的一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与可名之名只能指涉具体存在物,但是对于“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寂兮寥兮”、“渊兮湛兮”的“常道”而言,“名号则大失其旨,称谓则未尽其极”王弼《老子指略》,楼宇烈《王弼集校释》第198页,中华书局,1999年。

可见,不能把“道”明确定义为到底是实有还是实无。“道”兼赅有、无,既具象而可名又抽象不可名。透过“天地之始”与“万物之母”,似在追溯一个共同的本根(本源)。由于不知其究竟,又不能简单地称之为“玄”, 故名“玄之又玄”,所以只能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众妙之门”。“道”兼有“本源”与“本体”的双重涵义,“很多时候两者是混为一体的;说本源时也兼有本体的意义,或本源即是本体。本源是从时间意义上追溯‘万物之母’,而本体是从逻辑意义上追寻‘万物之根’,但依历史与逻辑的内在统一,未尝不可说本源即本体”戈国龙:《道教内丹学探微》第48页,巴蜀书社,2001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是老子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代表了老子关于宇宙本源的基本认识。这是逆推的宇宙衍化过程,如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的推演模式。顺着讲,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从无到有,由简单致复杂,逐渐繁衍的过程。道之生是从最初的“惟恍惟惚”、“湛兮似或存”的模糊不定的状态,氤氲演化式的“生”,这一点和安荼论师的“本际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把某种特殊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提炼出来,作为世界乃至万物的本源,就如同将物质抽象的、普遍的一般表现形态和个别具体物质的特殊表现形态,放在同一维度考察,导致两个原本属于不同层面的概念混淆的错误。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哲学)在它发展的最初阶段,便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和无限多样的统一看做自明的东西,并且就在某个一定的有形体的东西中,在一个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种统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1页,人民出版社,1955年。站在探究宇宙万物背后之统一性的角度,《老子》之“道”并没有明确说明形成宇宙本源的“第一因”究竟是什么。因为,就人类有限所知的,现实世界中的无论何种具体物质或明确解说,如同吠檀多哲学将宇宙的元初定义为水、火等等;或者像西方哲学里某些流派,把世界的根据解释为“上帝”、“绝对理念”……最终都无法代表产生浩瀚、无限的宇宙万物和涵盖社会人生的根本性存在。

刘笑敢先生说:“一方面我们不必把道生万物的过程具体化为某种阴阳之气或天地的产生过程,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把它归结为牟氏(按:即牟宗三先生)的主观境界的关照或傅氏(按:傅伟勋先生)的完全没有生成关系的抽象在先。”刘笑敢:《老子古今》第44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2006年。

“道”之生,是一个“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六章》)的无穷过程。现实世界的任何具体存在都是暂时的、有限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二十三章》)最终都要“复归于无物”、“复归其根”。与其说“道”生万物,不如说万物生成于“道”,又复归于“道”;从“无”到“有”,再返于“无”的,生生不已的过程就是“道”。一方面,“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老子·五十二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老子·六章》)的“本根(源)说”,涉及宇宙起源、万物根据问题。另一方面,“道”借“有”、“无”来说明万物的生生过程,“有”和“无”本身都是指一种运动过程,而不是存在状态。

可见,吉藏对于老子之“道”的诠释归类是片面的。

三《老子》之“自然”的思想特征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中是最早出现并使用“自然”这一语汇的。“自然”是老子独创的观念之一,是老子哲学中在本体层面唯一可以和“道”并称的核心范畴,是一种最高价值的体现。《老子》中共有五处提到“自然”,分别为,第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吴澄说:“‘然’如此也。”自如此)”,(《老子·十七章》)此处“自然”有“返回自然”之义。第二:“希言自然(不言教令是合于自然的)”,(《老子·二十三章》)此处自然在于肯定道即自然。说明凡事皆有自然之性而不可过。第三:“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自己如此)”,(《老子·二十五章》)说明“道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故人应以自然为法,道就是自然,并非道外有自然,自然外有道;第四:“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蒋锡昌先生说:在于不命令或干涉万物,而任其自化自成也)”(《老子·五十一章》),在于说明“道”与“无限的自然”是吻合的,把万物创生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第五:“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加以干预)”(《老子·六十四章》),说明万物皆自然,按自然的法则运行,人应顺物自然无容私上述释义皆引自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相关章节注释,各章大意基本采用詹剑锋先生的观点。见《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2003年;詹剑锋《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133—138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可见,“自然”观念既包括了形而上的内涵,又覆盖了形而下的客观物质世界。作为哲学范畴的“自然”为“道”所推崇、体现,“自然”是“道”的内在法则,根本存在方式,“道”的本性是纯任自然——即自己如此。

然而,老子同样没有给予“自然”概念以明确的定义,但是借助《老子》中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另一范畴——“无为”,似乎可以接近“自然”之真谛。因为,“‘自然’的观念、态度、状态必然要求‘无为’的行为,‘无为’的行为必然体现‘自然’的观念,必然实现‘自然’的价值和效果”陈鼓应、白奚:《老子评传》第88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根据刘笑敢先生的统计,“无为”在《老子》中共出现了十二次,即:“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二章);“为无为,则无不治”(三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十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三十八章);“无有入无间,吾是知无为之有益”、“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四十三章);“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我无为而民自化”(五十七章);“为无为”(六十三章)等。

综合分析,“‘无为’的含义,一是指顺任事物之自然,一是指排除不必要的作为或反对强行作为。这两方面的含义又是相通而一致的。”陈鼓应、白奚:《老子评传》第89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自然无为”,则“自然”可以理解为“自化”。河上公云:“吾见道无为而万物自化成,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于人也。”“我修道承天,无所改作,而民自化成也。”既然“道法自然”,则可以推论出,道“自因”,“道”与“自然”是相即的关系。河上公曰:“道一不命召万物,而常自然应之如影响。”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第173、221、196页。中华书局,1997年。意思是说,“道”虽然创生了万物,却不对万物发号施令,而是顺应万物之自然,甘为“自然”的影子和回声。所以,《本际经·道性品》云:“无造无作,名曰无为。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曰自然。”

综上所述,“自然”兼赅“本体”和“本源”的哲学义蕴。只不过由于“自然”具有“自化”这一特殊的内在本质属性,所以,“自然”的“本源”与“本体”的双重涵义,在很多时候突出表现为本源即是本体。

四佛道论衡中的“本际”、“道”、“自然”

关于“本际”问题论衡的背后,实质涉及佛、道思想界对于“道”与“自然”的关系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理论争锋,双方的辩论在唐初就已经进行了一次。

武德八年(625)高祖到国学,召集百官及三教学者宣布三教位序,“下诏曰,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老先、次孔、末后释宗”。并令道士李仲卿宣讲《老子》,当时与会的胜光寺僧慧乘和李仲卿围绕“道法自然”命题展开了一场辩论。

“先问道云:‘先生广位道宗高迈宇宙,向释《道德》云,上卷明道,下卷明德。未知此道更有大此道者,为更无大于道者?’答曰:‘天上、天下唯道至极、最大,更无大于道者。’难曰:‘道是至极、最大,更无大于道者,亦可道是至极之法,更无法于道者?答曰:‘道是至极之法,更无法于道者。’难曰:‘老经自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意自违本宗,乃云更无法于道者?若道是至极之法,遂更有法于道者。何意道法最大,不得更有大于道者?’答曰:‘道只是自然,自然即是道。所以更无别法能法于道者。’难曰:‘道法自然,自然即是道。亦得自然还法道不?’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难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法自然,自然不即道?’答曰:‘道法自然,自然即是道。所以不相法。’难曰:‘道法自然,自然即是道。亦可地法于天,天即是地。然地法于天,天不即地。故知道法自然,自然不即道。若自然即是道,天应即是地。’于是仲卿在座周慞神府、抽解无地、忸赧无答。”见《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大正藏》第52册,第381页。

李仲卿认为,“道”是“至极之法”。慧乘则质问他如何据此解释“道法自然”?乃答以“道只是自然,自然即是道”这一点,如同王弼所云:“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能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方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行丑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如无仪,故道相法也。道法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者,主也。”(《道德真经集注》卷四,《道藏》第十三册,第37页。)。而慧乘严格遵循佛教因明学的逻辑推论规则,如果“道法自然”命题成立,那么“道”和“自然”范畴之间只能是递进的关系;“道法自然”与“道只是自然,自然即是道”两个命题,简直就是天悬地殊、南辕北辙。李仲卿与慧乘之间的论难,二人切入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所得的结论自然各异。

同类推荐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最朴实的心灵鸡汤。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妈妈我找了你好久》《有一种爱是不能被猜疑的》《一张生命的车票》《知道我多么爱你》《世界上最纯洁的灵魂》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热门推荐
  • 妙医圣手

    妙医圣手

    一场意外的遭遇,让医学生林阳从此能够看见鬼,并从鬼魂身上获得医术、君子四艺以及武术等等知识和能力!从此,岳飞、吕布、项霸王;苏轼、李白、张仲景……历史上的名鬼甘愿为他效命!他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精彩万分!针药治人,符箓渡鬼,尽显医者慈悲;以手为笔,沾魂作墨,沟通天地阴阳!这,就是林阳的大道!(欢迎各位书友加群,五志的小黑屋:168330720)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创业改变命运

    创业改变命运

    创业改变命运,作者郭瑞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本书是关于教你如何成功创业,改变自己人生的专著,书中列举了马云、史玉柱等人的成功故事。从这些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中,我们需要获取的,不是迅速致富的宝典,而是传递给自己一种自我努力、发愤图强的精神动力,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向着灿烂和辉煌迈进。
  • 服务致胜

    服务致胜

    我们一定要记住,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因循守旧,而必须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服务,真诚地为客户解决问题,注意细节,勇于创新。由覃曦编著的《服务制胜》分节介绍了各种服务法则,详细地告诉你应该怎样去为客户服务,帮你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种种困扰,让你学会怎样达到客户的要求。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凤玄星辰

    凤玄星辰

    本是宠冠后宫的风国宸妃,本是名闻天下的神算军事,却流落江湖,六年后,宸妃、风皇再相见,又能否揭开宸妃自焚于凤宸宫的秘密?朝堂局势多变,辰若琳在当上雪皇之后,又成了花国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夫妻两一人是一国之帝,一人是两国之皇,一统四国已是必然之势,看凤皇宸帝立于凤玄之巅!龙泉风云温柔的弟弟云溪竟是背叛者,在他的阴谋下,玄澈粉身碎骨,辰若琳夫妇和小女儿落入海中。龙泉,另一个大陆,无权无势的他们又将掀起怎样的风浪?云溪又是什么身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生男孩怎么养

    独生男孩怎么养

    俗话说:“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这话不无道理。然而如果家有男孩,仅仅是“穷着养”,就一定能培养出了不起的男孩吗?未必。独生男孩与有兄弟姐妹的男孩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心理特点。我们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独生男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男孩。 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生活习惯、独立个性、基本能力、身心健康、优良人格、情商教育、性教育,美德教育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从本书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独生男孩的有效方法。
  • 政治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政治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红楼之痴颦泪

    红楼之痴颦泪

    她质本洁来还洁去,一片冰心,无处惹尘埃,虽然风风雨雨早已瘦了朱颜,冷月的光华中她还可以坦然,还可以勇敢面对一世悲欢。她唯独无法面对的是缘尽的遗憾。如果上天不让她那么早走,她是否甘愿一次次泪洗红妆,甘愿让青丝变白发,只为了守住今生难忘的爱,相许的心,只为了纷乱的思绪中那太多的放不下。叹人间,琴断指伤,再燃尽那旧诗行,空留月影倚靠着一面孤单的墙。将来,谁还会走进一个寂静的黄昏,轻抚着竹上的斑斑泪痕,再忆起当年这葬花的凄惘?片段一:“玉儿,你不该威胁我的,尤其不该用性命来威胁,你明明知道我把你看的比一切都重。”“给我屠城,老人,小孩,一个都不放过,只要她没有点头,不许停止。”片段二:满朝文武百官立在城头,那里面有他的叔伯兄弟,有出生入追随他的生死弟兄,只要他不点头,他们一个个拿起刀,挥向自己的脖子,没有丝毫的犹豫,鲜血漫过自己的双脚。许久,“朕同意,立林家第三十二代后人林黛玉为帝王师……”还没说完,他口吐鲜血,晕倒在地。片段三:黑云压城,雷电交加,他抱着她跪倒在地上。“你们只管让她死,我水溶对天发誓,只要她离开我半步,从此三界之内再无宁日。”为以后的情节写了一些片段,做一下预告。请大家多多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