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42

第42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判教思想(10)

灵宝派极度尊崇《老子》,不但制立斋法、制定教规传度《老子》,而且把习诵《老子》作为修仙的必要津梁。敦煌道经S1351号《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云:“道家经之大者,莫过五千文,大洞玄真之咏也。此经虚远,诵之致大圣为降云车宝盖,驰骋龙驾,白日升天。五千文是道德之祖宗,真中之真,不简秽贱,终始可轮读。敷演妙义,则王侯致治;斋而诵之,则身得飞仙,七祖获庆,反胎受行,上生天堂,下生人中王侯之门也。”《中华道藏》第4册,第120页。《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是晋宋之际问世的早期灵宝派道经,在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称《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要解经决下》一卷。该经也说:“唯《道德五千文》至尊无上,正真之大经也。大无不包,细无不入,道德之大宗矣。……所谓大乘之经矣。”《道藏》第9册,第870页。

在此思想基础上,《本际经》卷四《道性品》中地仙孟德然专门说:“伏闻神尊所说《道德》尊经,白日升天之道,是无为之上法,名为大乘之经。”老君曰:“《道德》之要,非中仙所知。子等曈曚下仙,安得闻此?”“吾乃愚人淳淳,不知谁子;直以无状之状,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太上以吾狂直恍惚,赐垂委任。”“吾受太上重任,方以大乘至法,化度八方人民贵庶,乃至一切神鬼,三涂地狱蝖飞蠕动之类。”扶桑太帝曰:“至如神人所弘大功德,本不简秽贱,唯善是与,然则大无不苞,细无不入,所以神人弘此法,故和光同尘,匠成万物也。下仙虽复垢重,量非大慈所弃。”在早期灵宝派极度尊崇《老子》并将其尊奉为大乘经之祖的基础上,进一步神话了《道德经》和老子本人。

南北朝末期佛道论衡异常激烈,道安《二教论》将道教以往的“救行之术,练行仙法”贬斥为 “外教”。这一特征在灵宝经教体系中表现为内教与外教的分野,从而引出了品级不同的“升玄内教法师”和“灵宝五篇法师”的区别。《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九“坐起钞”引《升玄经》云:“斋会行道时,正一道士不得与上清大洞法师共同席座;上清大洞法师不得与灵宝法师共同席座及服饰衣物;灵宝五篇法师复不得与升玄内教法师共席座。”《道藏》第6册,第963页。可见,灵宝五篇法师当属“外教”,而“升玄内教法师”所代表的《升玄内教经》属于灵宝经系列《云笈七签》卷六《三洞品格》有云:“元始天王告西王母曰:太上紫微宫中金格玉书灵宝真文篇目,有十部妙经,合三十六卷,是灵宝君所出,高上大圣所撰。具如《灵宝疏释》,有二十一卷以现于世,十五卷未出。孟法师云,高玄大法师夏禹师仙公所撰十卷,及修行要卷五卷,足为三十六,合为六卷,即今世所行。其后分为《内教》十卷,即是《升玄》之文,亦世所行也。”明确指出后出的《升玄内教经》十卷,是从灵宝经中后分出来的。另外,《升玄内教经》中屡见“救拔生死,济度人天”的“度人”思想,无疑受到《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影响。而该经在宋文明《通门论》所引的陆修静《灵宝经目》中已有著录。经中出现的诸如轮回报应、因果祸福、修善积功等思想观念,都有灵宝派经教影响的痕迹。这也证明了万毅的观点,该经是由北周时期的道士从当时流行的受到南朝灵宝派经典影响的升玄系列经典中改造合编而来(《敦煌本〈升玄内教经〉补考》,《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三辑第286页,三联书店,1998年)。

《升玄内教经》自述本经功德云:“此经法者,众经之上,……在最后说而得为大者,义渐深故。……于诸经中最为第一,摄众经故。”“今见世十方天尊,无不履行此经而得道者。将来学人,若不解此经而能得道者,绝无有是。要须得此经已,乃得道耳。……若将来世学真道士但欲度身,奉行大乘,不能兼度小乘者,但行此经,道自得成,不须复受诸余契令法术。何以故?此经尊妙,兼苞众经三洞之上,统御万灵,世人修习此经,十方天地神官莫不充塞虚空,合掌礼侍。”“此经攘祸术中最为第一,消殃术中最为第一,解过法中最为第一,除罪法中最为第一,进行法中最为第一。”《中华道藏》第5册,第87页、93页、112页。几乎相同的意思、同样的文字也散见于《本际经》各品之中,说明《本际经》受《升玄内教经》影响至深、一脉相承,这也反映了中古时期以《升玄内教经》和《本际经》为代表的道教灵宝经系新经典,为了使道教适应新的时代及思想背景下的发展需要,开创出有别于小乘道教的大乘道教勇气和创新精神。

二《本际经》对灵宝经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南北朝佛道论衡中佛教思想界多指责道经剽窃佛典,把灵宝经作为批判的主要对象。这实际和南北朝道教经教体系中,灵宝派和灵宝经所具有的包容兼蓄、融会贯通的特色有关。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灵宝派于道教内试图建立以灵宝经为核心,整合道教各派、统摄三洞经教的统一的道教经教体系,而且突出表现在对外非常善于吸收、借鉴、利用佛教的现实成果,以充实、完善道教经典、教义,企图以道教思想会通佛教并欲取而代之。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其真能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两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之所以昭示者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第51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本际经》的十二条判教标准,基本上涵涉了佛教、道教的思想特征。“十二法印”的具体内容大致可以归结为两部分思想:一方面强调“苦”、“空”、“无常”、“无我”,渲染出世“升玄”清净解脱;另一方面突出道教传统的“至道”常住、真实、自然、善有的思想本位,恪守了“本体”、“本源”、“本根”的理论特质。“苦”、“空”、“无常”自然是吸收利用了佛教教义,而“无我”之说则显然针对道安《二教论》所言“佛法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道法以吾我为真实,故服饵以养生。生生不贵存,存存何绩?纵使延期,不能无死”《广弘明集》卷八,《大正藏》第52卷,第139页。予以回应。

然而,承认“无我”并不意味着扬弃长生成仙这一道教基本信条。所以,《本际经》紧接着又提出“大我”之说,所谓“真一妙智,自在无碍,神力所为,随意以辨,故名大我”。这样一来,《本际经》的神仙学说可以理解为“无我”与“大我”之说的结合,也就是,因认识到个人肉体之“无我”而追求出世“升玄”期冀精神自由永恒之“大我”,与“道”合一。表面上借用了佛教专用术语与概念,实质上表达的仍然是道教的思想观念。

《本际经》“无我”观念,亦源自古灵宝经思想,在《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元始天尊说:“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又说:“一切善恶皆有因缘,应从吾受。”《道藏》第5册,第889页、890页。轮回皆因有“吾(我)”,所以必须破除对“吾(我)”的执著、不爱身,即“无我”。既然“无我”,也就不须“爱身”,不再以肉体不死作为长生成仙的标准。

在《本际经》中“苦”、“空”、“无常”、“无我”的观念与“本体”、“本源”、“本根”之说看似南辕北辙,而又能辩证地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下。《本际经》卷六《净土品》太上道君自述昔于元始天尊西那玉国闻此经时,西方有国号曰“多恼”,遣使“往诣东方西那玉国天尊之所”启请妙法、归依,天尊将“太玄本际微妙经文”付与来使之事,这无异于“老子化胡”说的翻版。因为,既然老子化胡为佛,那么佛所说经无异于老子所云,自然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移花接木式的引用、接收了。《本际经》卷二《付嘱品》云:“末世正法流行,所说言辞随世文字,天魔异道添糅真经,语似义乖,云何分别?”“法本无言,亦无文字,但为世间无明众生,愚痴触壁,悬心冥道,无由悟解,故立世典渐启曈曚。乃寄语言宣示正道,假借文字著述经图,语字乃同,非复凡俗。”佛典之中的相关思想论述,又可以被解释为道教的“权变”之说。包容佛教将其与本土宗教相结合,改造佛教,最终代替佛教并凌驾于佛教之上,这才是以《本际经》为代表的灵宝派“新”经典会通佛教的真正目的。

《本际经》卷二《付嘱品》中有“念大道真是法王”,卷三《圣行品》有“究竟真一平等大道”,卷五《证实品》老君告诸仙人诵三宝名号忏悔业障“至心归命太上无极大道卅六部尊经玄中大法师”,经中尚多次提及“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张道陵。学术界通常把“大道”、“太上无极大道”、“正一盟威之道”作为早期天师道的专称,张道陵又是天师道的祖师。《太平广记》卷六十“女仙五”之“张玉兰”条引《传仙录》云:“张玉兰者,天师之孙,灵真之女也。……得素书《本际经》十卷,素长二丈许。……灵真即天师之子,名衡,号曰嗣师。自汉灵帝光和二年己未正月二十三日,于阳平化白日升天。玉兰产经得道,当在灵真上升之后,三国分兢之时也。”《太平广记》第30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此则神话传说说明了《本际经》与天师道有关系。《本际经》尊崇《道德经》、神化《道德经》及老子,也是受天师道影响的有力证明。两晋时代《老子》是天师道徒尊奉的首要经典,《世说新语·文学第四》载东晋末年殷仲堪尝“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他本人“少奉天师道,受治及正一”《三洞珠囊》卷一《救导品》引《道学传》)。

灵宝派早期领袖葛洪虽然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对老子《五千文》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性,他说:“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可承按者也。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又况不及者乎?”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51页,中华书局,1985年。但是早期灵宝经《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却一再流露出对老子及《五千文》的无比崇敬。说明灵宝派在葛洪之后,可能已经融摄了天师道教法。姜伯勤先生说:“(本际经)竭力在经书上反映了南北道教各系传承的交融与大一统局面。《本际经》各卷出现的神仙,兼顾了东南西北各派系。三天法师张道陵是整个道教都接受的人物,徐来勒是灵宝派与上清派共同信奉的神仙,窦子明代表了西南地区的道教,而上相青童君则象征着东南沿海的上清派信仰。”姜伯勤:《〈本际经〉与敦煌道教》,《敦煌研究》1994年第3期。另外,在《本际经》中依次出场的各路神仙里面,元始天尊是灵宝派的至上神,太上大道君原是上清派的最高神,太微帝君也是上清派的重要神仙,太上老君是天师道的最高神。《本际经》把他们有序地排列在一起,以《本际经》为基础整合道教各派的意图是相当明显的。

灵宝经教的传授据说是经过了由太极真人徐来勒—葛玄—郑隐—葛洪的过程,葛洪去世后“以付兄子海安君,至从孙巢甫,以隆安(397—402)之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支流分散,孳孕非一”见《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纪》。相同的记载又见于《道教义枢》卷二和《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中。徐灵期之后传授记载就付之阙如了,作为一个独立道派的活动资料亦相对匮乏。陆修静虽对灵宝派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未见有学人继承其灵宝法者。因此灵宝派在陆修静之后的情况已不明了,这也许和灵宝派具有鲜明的整合道教各派以建立统一的经教体系的倾向和特点有关。六朝时代道教各个流派融会贯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本地风光”宗派藩篱反而越发模糊了。灵宝派也许因此完成了它整合道教的历史使命,而消融到“新”道教的经教体系中去了。

灵宝经问世于东晋隆安(397—401)年间,最初传授以句容葛氏家族为核心。《上清经》约产生于四世纪中叶,传授以句容许氏家族为核心。这两个家族都居住在句容都乡吉阳里,故有世代姻亲关系。据陶弘景《真诰》卷二十《真胄世谱》记载:许谧叔父许朝娶葛洪之姊,其孙许黄民娶葛洪重孙葛万安之女,许谧曾孙娶同郡葛氏。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先生在《六朝道教之研究》中,通过对许迈家族的考察指出,在六朝信仰者中,可以看到不同派别之间的融合,像上清系创始人之一许谧的兄长许迈,既是上清派重要人物鲍靓的学生,又曾经从天师道吉阳治左领神祭酒李东授《六甲阴阳符》。他的婶婶是葛洪的姐姐。许迈是南朝名士天师道信徒王羲之的朋友,王羲之的女儿嫁给上清派魏华存的孙子刘畅,而王家又与天师道世家郗家有姻亲关系转引自葛兆光:《屈服史及其它: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第44页,三联书店,2003年。由此可见,儒家家族血亲观念对早期道教领袖阶层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也可能有意识地期望通过联姻手段扩大本家族及本道(门)派在上层士族社会中的影响力,借此巩固自己在教门中神权、族权的“垄断”地位。这无疑也是造成中古道教各派别之间之所以能够产生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局面与效果的催化剂。

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另一方面亦可得到证明,如南朝道教宗师陆修静是当时集道教各派教法之大成者,他虽然自称“三洞弟子”,其实与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都有渊源,但皆无直接的师承关系。他的再传弟子陶弘景,更是遍访上清诸仙真迹,尊三茅君为祖师,以上清、灵宝为宗法,提出“崇教唯善,法无偏执”的原则。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明确指出“万法森罗,不离网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道藏》第23册,第651页。另据《华阳陶隐居内传》载:“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又据于敬之《桐柏真人茅山华阳观王先生碑铭》记载,有道士王轨字洪范者,曾在法主王远知座下听《老子》、《西升》、《灵宝》、《南华》真人论云云《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六,中华书局,1982年。此亦说明,灵宝经已经成为茅山上清派奉持的重要经典。

同类推荐
  •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的五十四篇散文,写母亲暮年的无奈,写父亲的痛与通达,亲情的脆弱与不可靠,都催人肝肠,写黄壤平原的农具风物的遗存让人感怀,写缠绵诗意的童年啊水墨的意蕴。对黄壤平原人与事本真的描述既不是田园将芜兮,胡不归的诗意栖息,也非锄禾日当午的唏嘘哀叹。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林下云烟

    林下云烟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
热门推荐
  •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天赋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天赋包括一般的能力,如音乐、数学或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天赋要转换成技能要经过训练和学习。
  • 碧血红花

    碧血红花

    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留下来的复员人员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迫害,在广东省临委书记、原东江纵政委林平及蓝天的领导下,叶原率先在坪山建立了敌后武工队,重新拿起枪杆与国民党保安团徐东海部展开斗争。不料,由于叛陡出卖,叶原不小心被保安团徐东海抓获,得到消息后,李远方召集旧部林文雄、罗征等冲破重重阻力,立即从香港赶回坪山,在老战友刘成、李海涛等的配合下,潜入敌人团部,救出了政委叶原,从此展开了与反民党反动派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打响了沙鱼涌战斗、山子吓战斗、红花岭战斗,最后迎接南下归来的两广纵队(原东江纵队),解放惠州,夺取了广东战场的最后胜利
  • 妾本庶出

    妾本庶出

    宅斗、种田、爱情、雪冤、励志京城最大的扫帚星要娶亲,嫡母巧舌如簧,竟将她送入虎口。虽为庶女,可她又岂容人任意欺凌?此女,外表柔顺内心强悍,貌似单纯实则狡猾,前一世为名利忙忙碌碌,这一世,她想做的事情并不多,护着娘不被正房嫡妻欺凌,护着幼弟平安健康长大,偏偏一道圣旨令她嫁入公主府。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八面玲珑,舌战极品亲戚,脚踢险恶手足。只是,不论她再如何强势,却依旧改变不了丈夫面容被毁,身有残疾的事实。原本以为这一生就这般浑噩的过,却不料那冷面相公每每转身都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惊喜和错愕。——他,公主嫡子,本该是封侯拜相的天之娇子,却因为六年前一场意外,让他跌入谷底,成了皇上最避忌的人,也成了人人恐嫁的扫帚星。其实他要的不多,有她的爱,此生足矣。他求的是一个机会,一个华丽转身的机遇,亲手给她无限荣光,还有别样的完美生活……——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子,亲手将她送入他所敬佩的男人怀里,却抵不过心底的情丝蔓延。——他,恨她在自己最大的敌人身后撑起一片蓝天,到底是该将她碎尸万段,还是据为己有?◇◇◇推荐菡笑的新坑《重生之嫡女不乖》,求收藏、求包养种田、宅斗、复仇、欢喜冤家前世,她太过懦弱、太过信任他人,被心上人和至亲连手推入最难堪的境地,却原来,所有的脉脉柔情和温暖关怀,都不过是为了她不菲的财产和那个不欲人知的秘密。心碎的她,在他面前焚毁一切。自黑暗之中醒来,她竟重生到了四年前,那时,父母刚刚双亡,她刚刚踏入伯爵府,再一次,她站在了命运的转折点前。带着浓浓恨意重生的她,化身为一半佳人一半魔鬼的罂粟花,誓要向那些恣意践踏她尊严的人,索回一切……精彩抢先看:“小姐,舅夫人竟然四处诋毁您的名誉,把您说得刁蛮任性不识好歹,表小姐的缺点全放到您身上,太可气了!”忠心的丫头义愤填膺。“那又如何?”俞筱晚只是淡然浅笑,前世的她就是太过在意名声,才会处处受制于人,如今的她只想潇洒恣意地活,旁人的流言蜚语,不过是耳旁轻风。不就是怕她的巨额嫁妆流入外人田吗?她还非要将带着十里红妆,风光出嫁不可了。只不过,怎么挑来挑去,竟挑了一个跟她明显属于一类的家伙?本文复仇是必然滴,基调是温馨滴,过程是曲折滴、结局是圆满滴,男主是有爱滴,女主是表里完全不一滴,收藏了,一定不会后悔滴╰( ̄▽ ̄)╮~~~~~
  • 爱上离婚女人

    爱上离婚女人

    (此文已经设置为半价,全文订阅能打半折,只需三元左右!)凌玲:一个离婚女人,带着女儿净身出户。前夫的处处为难,让她难以生存。段子龙:段氏集团少东,因为无聊,想着改造好友的前妻,让她成为一个自信的成功女人,让她恢复婚前的容貌,让好友后悔离婚。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他居然爱上了好友的前妻,一个后悔的游戏,后悔的人不止是好友还有他自己。莫少杰:广告界龙头老大,成熟稳重,温文儒雅,好奇商场太子爷对一个离婚女人的特别,免费教那女人电脑设计,跟自己抢饭碗,带着看戏的心态。没想到看别人的戏,自己也成了戏中人。石臣:扬名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对一个离婚女人一见钟情,甘愿屈于她手下,当她的助手,只想每天看到她。方宇:借着看望女儿,天天上门乞求前妻的原谅。在意外面前,甚至愿意为她失去生命,只求她再给他一个机会。当四个男人展开追求行动的时候,他们才惊觉原来离婚的女人亦抢手!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谁能让遭受过婚变的她爱上他们?一个离婚女人与四个男人的情感纠缠。谁是她的情感归处?她还能相信爱情吗?※※※※※※此文较为平淡,不喜的,慎入!此文不但平淡而且属于慢热文,不喜的,慎入!友情推荐:总裁的戏宠:(榴莲瓢香)火夫人:(雪藏玄琴)神笑:(转身)惹上魔鬼皇叔:(姜黎)金牌女教练:(花释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凤鸾嫡妃

    凤鸾嫡妃

    被奸人所害,徒步他乡,辗转反侧,再度归来,天下,唯我独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

    创业十五年,从草根到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可谓传奇。传奇的背后,是马云对失败的极度重视。本书虽然不是马云想在退休后写的《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却包括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对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常年观察研究。正如马云所言:“似我者俗,学我者死。”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能带给创业者生机,但失败的教训,能使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