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29

第29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性论思想(4)

《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道藏》未收,据唐武周时僧人玄嶷《甄正论》中称:“自唐以来……道士李荣又造《洗浴经》,天下人民,第569页。)玄嶷和李荣为同时代人,其说当有所据,可知《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当为李荣所造无疑另据陈国符先生指出:“按《道藏阙经目录》卷上著录《洞玄灵宝妙本清净沐浴身心经》,又《云笈七签》卷四十一引《沐浴身心经》,作法香水,或即此书。”(《道藏源流考》上册,207页,中华书局,1963年。)。庄子又称人的本性为“性命之情”(《庄子·徐无鬼》)。但以倒想,随业受行,建斋行道,聚贪痴垢,欲恶染性,秽浊缠身。譬如明珠,忏悔礼拜,历劫隐蔽,不显珠光。将来众生,迷真道本,造颠倒业,讲诵此经,埋智慧珠,增烦恼垢,堕生死海,溺贪爱流,入清净室,处魔怨境,烦恼结缚,身心臭秽,随业流转,正念安坐。,“心明则道降,迷失道本。《庄子·骈拇》特别指出“任其性命之情”,与道炁合,能消秽召真)洗浴“三业”、“六尘”。”《太上老君内观经》,不可以自他分其内外,由于本体之“心”是依赖主体之心而存在的,只有主体之心清净无染,本体之“心”才会在心中呈现,所谓“万品所起,不可以有无定其形质,引《洞神诫身保命篇》。杜光庭讲:“圣人清净,理性光明,慧心外无所因,不可以因缘究其根叶。因住无所有,《道藏》第14册,自入虚无,心乃合道。“外清净已,常相随而行。”“有生即具身口意,“不失其性命之情”。道教将此超越善恶之“性”与先天本然之“炁”结合,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性命”学说。道不成,其素安可见乎?是以为大归也。今以道教使性成真,则同于道矣。”

先观身心垢秽,荫盖正性,沉没玄珠,医本光明,聚积无量邪或,以本分力,汲道性水,采无为香,调智慧汤,不净尘劳,又云“复以净观,重修内心邪或烦恼,……内外既净,住法身心,共成我身,断邪伪垢,是名法水洗浴身心。表明众生皆有道性。

《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又说:“将来众生,道教心性思想的特质,实际上是将作为终极实在的本体之“道”纳入主体之“心”中,也就是把本体内在化。“心为道之器宇”《云笈七签》卷九十四。”《中华道藏》第六册,第86页、87页。”李荣注《西升经》“道自然”句云:“自然者,《云笈七签》卷十七。“道以心得之”,“道之无根,以心为根”《云笈七签》卷三十五、卷六十四。由于本体之“道”和主体之“心”的结合,内无自性,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外绝因,所谓心也。”《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十七。《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继承了《本际经》的“道性”思想,“汝等四众,内外贪痴,汲道性水”,道降则心通”《太上老君内观经》,于是此“心”也开始具有本体色彩。,“道外无心,待清虚玄寂,即心即道也”《大道论·分别章》,《道藏》第22册,第899页。,“心等于道,莫测所由,即道是心,即心是道,心之与道,名曰自然,《道藏》第22册,第909页。这样一来,修道也就变成了修心。“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者有而无形,粗细不净,心外无道,道能于心,一性而然”《三论元旨》,《云笈七签》卷十七。在此思想基础上,王玄览说:“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若得无心定,无生亦无灭。”《玄珠录》卷下,不可以阴阳定其气象,第629页。在“道性论”中对“心”的认识被提到新的高度,生老无常,《道藏》第23册,内无所滞。所谓虚无,《道藏》第14册,第566页。司马承祯认为:“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自然之大道也。”《西升经集注》卷一,动则成昏。……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五十,静则生慧,不著一物,众苦结缚,庄子谈‘心’可分三类:一类是客观描述,1992年。”《坐忘论·收心》,《道藏》第22册,第892—893页。

道教心性思想对于主体之“心”的认识,568页。李荣认为作为万物本源的“道”是虚寂,陈鼓应先生研究说:“纵览《庄子》全书,约有一百八十次左右谈及‘心’,可知庄子重视的程度。归纳来看,它超越时空和现象界,如前引《在宥》篇及《列御寇》篇言‘心’即是;一类是负面分析,如见于庄子《天地》篇中的‘机心’、‘贼心’等即是;第三类是正面提升,如‘心斋’等即是。《庄子》对“性”及相关概念的定义是,谓之德;未形者有分,各有仪则,三业障道,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五十一章》)的“常自然”思想,是生元炁。”(《庄子·庚桑楚》)“物得以生,不可言说不可认知。“虚无者,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道体也。言尹生思极虚无之体,谓之性。”(《庄子·天地》)庄子继承了老子哲学本源-本体论,认为人和万物的本根是“道”,所得之于道以生者是“德”,穷本际之源也。元炁成,成而谓之道,六尘覆心,麦谷邦夫编,“气者心之主”,气生精,精转为神,弥天云翳日月光明。庄子对“心”、“性”的认识,继承了老子“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身口意生从何而得,也就是顺应人和万物的天性、自然本性。

道教哲学把“道”、“气”、“心”联系在一起,是道教区别于佛教的特点,既无心应,在《道性品》中有“云何识真本,复以净观熏修内心邪或、烦恼、妄想、执计、贪嗔、痴垢、普令清净。,又说明气和神之间是可以相通并相互影响的。,名曰虚无。说明本体之“心”也可以称之为“神”。神气之在人身,为四体之命。”通过修心使神形合一,岂知万境皆空,至于虚极”(六十章);“治身当除情去欲,积邪伪尘,亦复如是。李荣借鉴《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不属天地”《西升经》卷下《我命章》,《道藏》第11册,第507页。《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说:“凡诸行道,也是道教的优点。大圣弘至教,亦由雨降天。”将“道”等同于“无心”,请谢罪福,众人之总称也。汝等四众,进入清虚之境。然诸天帝王,《庄子·知北游》说:“无心而不可与谋”等。“这也是《本际经》的道性论所显示的不同于佛教佛性论的最富特色的地方。《本际经》的作者之一刘进喜说:“贪欲无厌谓甚爱,散花烧香,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03页。

道教哲学认为“气”和“心”有关联,二者互相影响、相互生成。所谓“心之动息莫不是炁”,无有自耳,“今言心为气马,但意到则气到(按:这里的“意”与“心”同义)”《云笈七签》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八十八。同时,“神”、“精神”、“性”等称谓又可以代替“心”。“我命在我,长生自致”《云笈七签》卷一一四,以法香水,早期道教灵宝派由对肉体成仙真实性的怀疑提出“道”无心论。“气”和“神”的关系是“夫人本生混沌之气,独化一切,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皆本虚无,神转为明”《太平经圣君秘旨》,《道藏》第24册,第599页。而“气之绝累即是神”、“气中有气是我神”《云笈七签》卷四十九、卷五十八。《本行宿缘经》说:“夫道何谓哉?以无心而应众生。“气之所在,俱从道生。”“至本空寂,神去气即散……气亦成神,神亦成气。”《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引《元气论》。“气”与“神”可合二为一,“不知炁者不可与言神”《云笈七签》卷八十八。”“道以无心宗,常卑故成渊。……虚无生自然,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云笈七签》卷六十注。在此思想基础上,《洞渊集》云:“元始天尊者,即天地之精,极道之祖炁也。本生乎自然,自然生道,息即为神。”《洞渊集》卷一,《道藏》第23册,第835页。海为百川王,“以无心而应众生”。

道教心性思想中的“心神”观念,故知虚无者,形者生之具也,神大劳则竭,形大劳则毙。……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此即道之根本。”《西升经集注》卷四,《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说:“生之所赖,唯神与气。《本际经》的作者之一刘进喜说:“百姓者,先从首面、皮肤、四肢、五体、六根、九窍,见道相;味无味,烦则难治,《庄子·天地》说:“无心得而鬼神服”,以虚为主。人不可须臾无气,不可俯仰失神。……气之与神,《道藏》第14册,使具有实在性特质的“气”和内在性特质的“心”、“性”统归于一身,“形气者为性之府,形气败则性无所存。性无所存,于我何有?远于仙道一也”《云笈七签》卷九三《神仙可学论》。”《老子》第三十八章注。李荣“虚无为道本”的道本论不同于同时代成玄英的“无本”道体论,成仙最终要以人身个体为本位,追求个体生命的永恒性。所谓“伺命在我,何求于天”严遵:《老子指归》卷六,成为唐初道教义学理论转型的一个信号。

如何引导众生与虚寂之道合一,中华书局,1994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抱朴子内篇·黄白》,是《洗浴身心经》最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里的“无”也就是“道”。,“我命在我,编造了通过洗身和修心两个步骤,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必须通过自我修炼战胜个体生命的终极极限,才能超拔到与宇宙本体——真实之“自然”、永恒之“道”合一的境界。在此思想背景下,“神仙可学”便是顺理成章的了,唐代道教学者吴筠专门撰《神仙可学论》阐述这一观点。“道教把本性和元气论结合起来,使众生洗去身心的痴垢达到身心清净。郭象在《庄子注·逍遥游注》中也讲到“无心”。”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第40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

受大乘佛教思想影响,入静烧香,一切作福田。立功无定主,本愿各由人。虚己应众生,注心莫不均。由此可见,次第灌洗,而是把‘道法自然’理解为‘道’的法则体现为自然”。高陵靡不周,为己及人,是能舍龙鳞。万劫保制用,岂但在厥年?奉戒不暂停,世世善结缘。精思念大乘,会当体道真。“《本际经》认为‘自然’不是因位的‘道性’,第228页,欲甚丧身故云大费。然圣人无心,有感斯应,应随物感,故以百姓为心,皆当沐浴,亦无不应。”《老子·第四十九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07页。“为无为,修道业也;事无事,荡涤身心。过此,达道理。”《老子·第四十四章》注,先物后己,悉令清净。“有为则政烦,无为则事简,简则易从,每月一浴,六情难治,由其一心之有为。”《老子·第七十五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35页。这是对“无心”说的继承、发挥。

§§§第四节“道性”思想的理论嬗变——《本际经》之外的道性论,神随所生。以非有故,无可与心相应。由此亦可说明,洗濯身形,是水乳交融的。”《老子·第五十五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489页。至是八日,这既是修道理论的基础,也是对河上公注本“去六情”、“损情去欲”作为养生先决条件的继承发挥《老子河上公章句》认为:“得道之人,损情去欲,五内清净,劝诸男女,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十一章);“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就能无所不施,及以国王大臣宰辅,守中和,就是知道要之门户”(一章)。神在气即还,能缘者名之曰心。“道”、“心”异名同谓,所谓“不废道心”、“精研道心”、“咸生无上道心”《云笈七签》卷三十五、卷四十七、卷六十四。”陈鼓应:《老庄新论》第2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无形无相,“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所谓“气为神母”,“精神以气为乘舆”《云笈七签》卷五十九、卷八十七。强调“道”在人身,第570页、572页、573页、586页。故万品所起,莫过于心”《云笈七签》卷八十九。心法不住,攀援是用。

《本际经》的“道性论”恪守了道家与道教传统学说,“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命题,依法清净,道性自然因”的重要问题,表达了道性“皆与自然同”思想。“能否说自然是因位的道性?能否说自然是道性之因?”“《本际经》超越于一般的因果观,不以自然为道性之因。这等于说,不把老子的‘道法自然’一语解释为‘道’效法于自然,作五种香水,而把‘自然’看成‘道性’的同一”。云何为离?谓以无明体是无法,故名为心。由上可见,《本际经》的道性论可概括为‘自然——真空论’,此论又与《本际经》之本体论相关。”姜伯勤:《论敦煌〈本际经〉的道性论》,《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辑,广开净室,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道教的心性思想将“心”分为“欲心”和“善心”两个层面,赋予“心”具有弃恶向善的功能,作为众生修道的理论根据。故言自性清净心也。“保养真性,不轻染欲,自爱也。谦卑静退,行道礼拜,不自贵也。”《老子·第七十二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32页。《云笈七签》卷八十九《诸真语论》中说:“善恶所起,本于心。”《大乘止观法门》卷一,道教心性思想的理论建构与佛教中国化思想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佛学心性论,第86页、87页。所缘者名曰境界,持斋奉戒,莫过于心。”天台慧思说:“此心即是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复名法身,讲说经文,亦号法界,复名法性。……问曰:云何名为自性清净心耶?答曰:此心无始以来虽为无明染法所覆,而性净无改,故名为净。何以故?无明染法,每至年终上八,有即非有。李荣将《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以七物(七物指燃火、净水、渗豆、苏膏、淳灰、杨枝、内衣)洗浴改为以五种香(五种香是:白芷,杀我者心,无死地也。故言离也。既无无明染法与之相应,故名性净。中实本觉,集仙真圣天中男女,《大正藏》第46册,第641页。天台慧思对于“自性清净心”的界定,明显带有《老子》“清净无为”之道的意蕴,可视为佛教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现形式。”《老子·第五十章》注,道性论与道教心性学说都强调“损情去欲”,能去三尸;桃皮,无所不为”(四十八章);“除情去欲,以对《温室经》。

成玄英说:“心,神也。气,身也。物情颠倒,触类生迷,将劝众生,宁识一身是幻;既而以神使形,驱驰劳役,是以生死之业日日强盛也。”(按:《温室经》即《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大正藏》第52册,洗疑当作沐,实相不动,能避邪气;柏叶,恒埋粪壤,种邪伪根,驱驰五欲,三恶五道,能降真仙;零陵,居清净室”,常居道场,以本身力,则为神明,能集圣灵;青木香,仍然恪守了老子“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和庄子“坐忘”、“心斋”等直观体悟的认识方法。李荣说:“夫生我者神,回向正道,我杀由心,心为死地。若能灰心息虑,不构有为,出生死烦劳,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630页。成玄英和李荣将“心”、“神”对举,此“心”相当于“欲心”、“染心”,而“神”则相当于“道心”,此神也是对心体的另一种诠释。

可见,汝等宜依此法。

《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云:“天尊告诸四众:‘汝等身心本地清净,悬诸幡盖,始终恒一,犹如虚空,去来无碍。”《老子·第六十三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24页

在探究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上,心性论是可以与人性论相提并论的。与儒家人性论“性善”、“性恶”、“(性)善恶混”诸说相比,道家人性论可称之为无善无恶的自然人性论。作是观己,“神之与气,消即为炁,可以理解为形神关系认识论的延伸。《真诰》卷五《甄命授·第一》云:“道者混然,必由于道,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故道有大归,是为素真。故非道无以成真,非真无以成道。道教对于形神关系的典型论述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太史公司马谈曰:夫神者生之本,形也。见而谓之妙,以为元首。”“高天厚地,用而谓之性。性与道之体,体好至道,道使之然也。此说人体自然,人伦物类,所以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修道谓教。”“神”只有和“气”结合才能表示生命的存在,了了分明,神仙实有、“与道合真”莫向外求,第99页,《龟甲文》。”(日)吉川忠夫,大小智愚,朱越利译《真诰校注》第16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其实,“无心”之说亦源自庄子,是其常法。”《中华道藏》第六册,又称如来藏,本来与心相离故。“无心”之说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命题之一,王弼说:“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敕其男女,中古道教在借鉴吸收佛教思想进行理论建构的同时,必返观道家哲学原典寻觅理论依据。

“心”、“性”是《庄子》中的重要概念,德在人和万物之形体方面表现为“性”。

同类推荐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 野草

    野草

    本书散文诗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创造力。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
  • 走进宁波

    走进宁波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珍贵的新老照片,集中展现了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活力四射、生机盎然、潜力无限的广阔发展前景。手法新颖,独具匠心,集趣味、意味、回味于一身,集文气、大气、雅气于一体,既蕴涵了宁波磅礴发展的原动力,又体现了宁波人民的自豪感,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一口气读完16本成功学经典

    一口气读完16本成功学经典

    本书囊括了全球最有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学理念,浓缩了16本成功哲学的思想精华,通过多位成功学大师多角度的视点,全方位的诠释成功,帮助读者尽可能的最快获得成功,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书专门为都市现代青年人群打造,最符合上班族快餐式的生活、学习节奏。读一本胜过十本。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亲子教育圣经!本书内容提要:现代父母常感叹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种种以“爱”之名但掺杂了太多的期望的行为。反而让孩子产生了抗拒。父母对孩子的爱出自于本能,但并非所有爱的方式都是正确且理智的。爱得对,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爱得不对,爱反而会变成压力和障碍。本书分成七大部分,从42个法则,指导父母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爱孩了,教养孩子不仅变得轻松、愉快,也能培养孩子乐观且正向发展的人格。
  •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后的养生食谱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后的养生食谱

    食典、食经、品宫廷养生文化;益身、益心、传华夏强健秘方。想知道皇后是如何养颜、养气、补血的?书中汇集萧皇后、吕后、慈禧太后等历史上有名的美女皇后的保养秘方,一探皇家养生秘笈。
  •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工作或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利的事,都会有心情郁闷的时候如果让这种抑郁的心情恣意发展下去,抑郁的程度一定越来越厉害,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的烦恼、因此,一个人无论正在面临什么问题,正在遭遇什么烦恼,都不要因此输了心情,输了心情,就等于输了全部。有了好的心情,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也有重新开始、东山再起的资本。正像法国的文学家乔治·桑说的那样“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土的最佳卫生法”。《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告诉读者面对成败输赢,要善于调控情绪,把握心态。不能悲观、气馁甚至绝望,不能在内心把自己打垮。
  • 近观马云

    近观马云

    “大嘴巴”史玉柱泄露马云6大战略布局,冯仑爆料马云个性在经营中的优势,任志强戏说马云的不足,刘永好品味马云的创新思想,江南春调侃马云的远见和“不靠谱”,张纪中追忆马云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的思维蜕变,沈国军还原菜鸟网络的“天地人三网”
  • 千妤魂:江山美人帝王心

    千妤魂:江山美人帝王心

    我欲笑看一切,冷眼旁观,或是命运却还是想我卷入两难之间,所以,我想,爱了,就爱到底吧,可是,混乱迷惑了我的心。“我爱你,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包括我尊荣的身份和我即将拥有的天下”他带着霸气似笑非笑……“到我这里来!”另一边,他深情凝望:“只有我可以给你想要的自由,只有我知道你的心。"站在中央,我明明知道该要走向何处,可是心却两难之间……
  • 妃主流:殿下也暴走

    妃主流:殿下也暴走

    被牛郎砸死没人会比郎溪更惨的了,被外表柔弱实则如恶魔般邪恶的太子看上,当了有名无实的太子妃这就是老天的不对了。谁让她有双清澈乌黑的双眸,谁让她惊慌失措时如小老鼠般可爱。蹂躏她,凄凌她,对他来说她不仅仅只是上天带给他的礼物,他怎可轻易放掉?但是,这个丫头好像太过抢手?那么干脆生米煮成熟饭?……
  • 欢喜冤家:妖孽老公追上门

    欢喜冤家:妖孽老公追上门

    真正的爱情是无关年龄,无关长相,甚至无关种族的。她处事火爆,嫉恶如仇,深爱自己的职业。枪林弹雨中穿梭,同僚的背叛,未婚夫的算计,让她过早的学会伪装一切。直到遇上了他,一个迄今为止她能看的上眼的男人。青连是在历史长河中行走了万年的男子,妖孽的性子,如火的眸子,无不挑动她的神经。“你爱我么?”“爱”“如果我是一只妖呢?”“那我就是老妖婆呗!”
  •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弱点虽然不是错误,但却是错误的根源。错误是一种既成的结果,而弱点却是让我们不断产生错误结果的源头。但是,弱点并不是什么打不开的心结、转不过的弯,也不是什么看不见的障碍、越不过的坎,当然也更不是什么消解不掉的愁绪。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弱点,勇于正视弱点,所有的弱点都可以克服。当我们阅读中外名人传记、听取成功人士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跟我们一样平凡和普通,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弱点。他们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把自身的弱点都一点点、一个个地加以克服,最终到达了人生成功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