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44

第44章 明代前中期诸帝崇道浅析(2)

明陆容《菽园杂记》载成化年间朝廷给张真人的待遇超过衍圣公(孔子后嗣)事,该书卷八云:“袭封衍圣公,每岁赴京朝贺,沿途水陆驿传,起中马站船廪给,回日,无马快船装送。而张真人往回,水陆起上马站船廪给,且有马快船之从。”张真人正是张玄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张玄庆地位之显赫,也具体说明宪宗崇道之甚。

宪宗崇道之滥,还从他首开的传升制度中反映出来。宪宗即位后,凡百官升迁,皆不经执掌大臣议论,全凭皇帝旨意。要升迁某人,命宦官传旨即定,时人称如此得官者为“传奉官”。初时受传升者非限一途,文武僧道皆有,后来则多属僧道。有人据《明宪宗实录》做过统计,成化二十余年间,仅传升僧道官即达三百数十次之多(杨启樵《明代诸帝之崇尚方术及其影响》,载《明清史抉奥》,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印行)据笔者粗略统计,其中道官传升在四十五次以上,人数过百。以成化十年以后最为突出,大都一年数次或十数次,甚至有一月传升三次、四次者,每次传升数人或数十人不等。仅举两例如下:

成化十一年十一月丙午(二十八日),“太监黄赐传奉圣旨:升道录司左正一胡守信为高士,右正一聂彦良、左演法昌道亨俱为左正一,右演法戚道珩为右正一……”(《明宪宗实录》卷一四七。正一、演法、至灵、玄义为道录司官职名。)次即传升道官十五人。成化二十二年三月庚戌(五日),“太监韦泰传奉圣旨:大德显灵宫真人王应!兼本宫住持,高士陈应、刘绍先俱升真人,左演法陈崇仁、左至灵邓思诚俱升高士……”(《明宪宗实录》卷二七六)次即传升道官三十二人。可见成化间传升的道官是很多很滥的。

大量传升道官的结果,明初所定的道官任命制度即遭破坏。原定道录司设官八员,至成化十二年(1476)二月,礼科给事中张谦等言:“僧官今几四倍,道官今几三倍。”(《明宪宗实录》卷一五)成化二十三年(1487)十月,礼部上疏谓:“僧录司禅师兼左善世等官一百二十员,道录司真人、高士并左演法等官一百三十三员。”(《明孝宗实录》卷四)增至原额之十五六倍。成化间不仅道官多,所授真人、高士等道士尊号亦多,《明通鉴》卷三一谓成化四年“羽流加号真人、高士者亦盈都下”。其尊崇之滥,可想而知。

宪宗开创的传奉之风,一直延续至孝宗、武宗两朝,旋革旋兴。这两朝亦传升了不少道官,崇道过滥情况没有多大变化。孝宗朝又任用了一名道士崔志端做礼部尚书。此人在成化间为神乐观乐舞生,后升太常寺赞礼郎、寺丞、少卿,弘治十七年(1504)进至礼部尚书掌太常寺事。升迁中,屡遭朝臣弹劾,进礼部尚书时,反对尤烈,孝宗皆不理。至武宗即位,再经群臣劾奏,方命致仕,正德九年卒于神乐观(《明武宗实录》卷一一三)

以上几朝在崇道过滥的同时,对明初制定的抑道政策,大都搁置不行,甚至亲手破坏之。突出的例子是对控制僧道发展最重要的制度——度牒制的破坏。原定必经考试合格方给度牒,且三年、五年或十年发放一次,所发度牒数量又须受府、州、县额定总数(全国36000余名)的限制。但英宗、代宗以后,历代皇帝或凭好恶随意给牒,或未到给度之年提前发放,最严重的是政府因财政困难,出卖度牒以赈灾或支军饷。此事始于代宗景泰二年(1451),盛于成化间,孝宗朝稍杀,武宗朝又兴。在这几朝灾荒频仍、不时又有战事的年代里,出卖过多少度牒已难于计数,仅举数例如下:

成化二年(1466),河南、淮扬等地连年水旱,命礼部给巡抚淮扬都御史林聪一万纸度牒,每纸纳米十石,给南京礼部五千,每纸纳米十五石(《明宪宗实录》卷二七。)成化二十年(1484)十月,给空名度牒一万纸,分送山西、陕西巡抚都御史,每纸输粟十石(《明宪宗实录》卷二五七)同年十一月,准浙江、直隶府州度僧道六万人,每纸纳银十二两(《明宪宗实录》卷二五八)十二月,再给陕西度牒六万纸,每纸纳银十二两(《明宪宗实录》卷二五八)大量出售度牒之风的冲击下,朱元璋用发放度牒限制僧道发展的预想已成泡影,佛道所接受的大批僧道也多非真正信徒,于社会于佛道皆非福音。

除度牒制外,其他管束僧道的制度也无不废弛或遭破坏。禁止私建寺观的制度即是如此。英宗以来几代皇帝都敕建了大批寺观,宦官们也争相创建。在他们的影响下,私建之风一直盛行不衰。成化二十一年(1485)正月,礼部尚书周洪谟上疏言:“成化十七年以前,京城内外敕赐寺观至六百三十九所,后复增建,以至西山等处相望不绝,自古佛寺之多,未有过于此时者。”(《明宪宗实录》卷二五九。)京城如此,其他行省所建寺观势必成千上万。

三、狂热崇道的世宗

在明前中期诸帝中,以世宗崇道最为突出。其先辈往往释道并崇,或崇释甚于崇道,世宗早年亦承此传统而并崇之,但在嘉靖六年(1527)以后,则逐渐黜释而专崇道,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狂热崇道的皇帝之一。

世宗崇道的主要表现,一是崇尚道教斋醮,二是宠信方士和道士,三是迷信方术、方药。推其故,盖源于世宗多病(世宗因病不能视朝,不能亲御国家庆典、祀典,屡见于《世宗实录》)以斋醮消灾祈福,以方药祛疾延年,而欲达此目的,皆须依靠专业的方士或道士。因此以上诸端,遂成为世宗崇道的主要内容。世宗崇尚斋醮,从初政到崩殂,未尝中辍。早年虽有斋醮无益之谕及暂停斋醮之命(《明世宗实录》卷二四、七八)但皆徒具空言,未尝实行。见于实践者,则是斋醮不绝,祷祀不断。《明史》谓:“世宗嗣位,惑内侍崔文等言,好鬼神事,日事斋醮。谏官屡以为言,不纳。”(《明史·邵元节传》)嘉靖三年(1524)征道士邵元节入京,令“专司祷祀”,寻祷雨雪“有验”,赐真人。又为建醮祈皇嗣,皇子生,授礼部尚书(《明史·邵元节传》)其后“庄敬太子患痘”,陶仲文“祷之而瘥”,由是深得世宗“宠异”( 《明史·陶仲文传》)嘉靖十九年(1540),“帝有疾,既而瘳,喜仲文祈祷功,特授少保、礼部尚书”( 《明史·陶仲文传》)如此之例甚多。

道士建醮,需奏青词(青词又称绿章,是道士斋醮时向天神祷告的祝文,一般为骈俪体,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名)人主所奏青词,率由词臣代笔。世宗朝出现了一个历史上罕见的现象,即许多词臣皆争相习写青词,因为所写青词一旦中帝意,即可立获超擢,以至入阁。据《明史·宰辅年表》统计,嘉靖十七年(1538)后,内阁十四首辅中有九人以善写青词起家,最后入阁。此九人是:顾鼎臣、夏言、严嵩、徐阶、袁炜、严纳、李春芳、郭朴、高拱,其中袁炜、严纳、李春芳被时人讥为“青词宰相”(《明史·严纳袁炜传》。其余几人《明史》皆有传)另外五人如翟銮等因未以青词迎主,皆旋起旋罢。观此十四辅臣之进退,足见世宗对斋醮之热衷,亦见其影响政治之深且巨。

世宗崇道的另一表现是宠信方士和道士。被宠者甚多,有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龚中佩、蓝道行、胡大顺、蓝图玉等,还有一批儒生兼方士的人物,如顾可学、盛端明、朱隆禧、王金等。其中最受宠信的是道士邵元节和陶仲文。邵元节,江西贵溪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嘉靖三年(1524)征召入京师,以善祈祷被封为真人。嘉靖十五年(1536),因祷祀功,授礼部尚书,赐一品服。十八年(1539)卒,赠少师,谥“文康荣靖”( 《明史·邵元节传》)陶仲文,湖北黄冈人,嘉靖十八年邵元节荐之于帝,因善祈祷和房中术,深受宠信,被封为真人,先后授礼部尚书、少师、少保、少傅,位极人臣。《明史》本传曰:“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世,唯仲文而已。”嘉靖二十一年(1542),帝遭宫婢变,移居西内,日求长生,君臣不相接,独仲文得时见,其受宠信远超百官之上。嘉靖三十九年(1560)卒,谥“荣康惠肃”( 《明史·陶仲文传》)。

世宗宠信方士道士的目的是利用他们手中的方术和方药,迷信方术、方药是世宗崇道的又一表现。他先是欲借方术方药祛病延年,进而要求长生,也要求淫欲的满足。于是大批挟方术方药的人物都先后聚集到世宗身边争献秘方,并因此获宠。据《明史》卷三七记,陶仲文因献房中秘方,段朝用以善烧炼(指外丹),顾可学因能炼童男女溲为“秋石”(性激素),盛端明因通晓药石,朱隆禧以所制香衲献帝,皆各得显位。《万历野获编》云:“嘉靖间,诸佞幸进方最多,其秘者不可知。相传至今(万历时)者,若邵(元节)、陶(仲文)则用红铅,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辰砂以进,若顾(可学)、盛(端明)则用秋石,取童男小遗去头尾炼之如解盐以进。此二法盛行,士人亦多用之。然在世宗中年始饵此及他热剂,以发阳气,名曰长生,不过供秘戏耳!”(《万历野获编》卷二一《进药》)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四又载嘉靖末期诸方士所进方药:“陶癮进九白兜肚香袍,又陶世恩进小涵丹,刘文彬进经验仙丹,王兆先进五色龟芝,又进百花酒,以暖丹田,申世文进天水生元丹,高守中进三元丹,皆麝附房术。诸人皆以方士致通显。世宗晚年,须眉脱落,及至大渐,丹毒并作。”由此可见,世宗之狂热崇道,并非完全出自宗教信仰,大半出自对道教方术方药的迷信。以为利用它们,既可满足淫欲,又可长生,其结果事与愿违。喜好道士方术方药,可说是明前中期诸帝的通病。史载成祖常服灵济宫道士所进方药,“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明史·方伎传》)仁宗“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明史·孙汝敬传》。)宪宗亦接受大臣万安所进媚药及李实、张善所进房中秘方,以供秘戏(《明史·方伎传》,《万历野获编》卷二一《士人无赖》、《秘方见幸》)不过世宗比他们喜好更甚,收罗更富罢了。

世宗一生崇道,有前后期之不同,大体可以嘉靖十八年(1539)起用陶仲文为分界。前十八年虽已专一崇道(不崇佛),但尚不忘政务,故对政治的影响尚不显著,后二十七年,则渐以崇道奉玄为首务,许多政治举措皆必视之为转移,遂使朝政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嘉靖二十一年宫婢之变后,“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 《明史·陶仲文传》)朝政几乎完全服从于崇道奉玄了。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在朝臣任用上,不是视其才德之当否,而是取其对修玄所持的态度。前举嘉靖十七年后十四辅臣的进退就是明显的例子。而且同是一个夏言,先以撰青词“最当帝意”得入阁,后因拒戴世宗所赐香叶冠(道冠)遂被斥闲住,最后更因议河套事失旨而被杀(《明史·夏言传)有名的奸臣严嵩,因善写青词和乐意戴香叶冠,入阁受宠多年。在百姓眼里,他是十恶不赦的奸相,但在世宗眼里却是难得的忠臣。嘉靖三十年(1551)十一月庚寅(初六),世宗手谕严嵩等曰:“今之为臣者,一律谓之好固不可,皆谓之忠尤不可。……至于卿等直赞事玄,尚目之为奸佞,或有口同心异,对人自解者,今已死二三矣。”(《明世宗实录》卷三七九)傅维麟《明书》卷一四九《严嵩传》载:“上谕:(嵩)以尽诚赞玄,实为忠首。”世宗的忠奸观就是把崇道奉玄看作头等重要的大事,以此区分忠奸和确定大臣的进退,其对政治的影响不为不大。

与此相联系,世宗对群臣的赏罚亦以是否支持其崇道奉玄为标准。突出的例子是对陶仲文的升赏。嘉靖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世宗病愈,谓礼部曰:“病固以医药奏效”,但陶仲文“为朕祷叩,未为无劳,其加少保、礼部尚书”(《明世宗实录》卷三七九)十三年十月,大同边卒获叛人王三,世宗说:此“固义勇之徒奋力,实鬼神默戳其魄。……玄恩酬谢,礼不可无”,故加陶仲文少师(《明世宗实录》卷二四三)二十九年春,又录陶仲文“平狱功”,封之为恭诚伯(《明史·陶仲文传)三十一年十月,勾结外族入侵的大将军仇鸾就戮,又录仲文“伐虏之功”,“命岁加禄米百石”( 《明世宗实录》卷三九)原因无他,就因陶仲文是助其崇道奉玄的主将。另一方面,凡是谏阻其崇道奉玄者,则置之重典,为此送命、坐牢、戍边或削职为民者,不知凡几。据《明世宗实录》和《明史》统计,有高金、杨名、杨最、杨爵、周天佐、浦、刘魁、周怡、马从谦等。总之,嘉靖十八年以后,世宗一心奉玄,对道教方术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使朝政受到极大影响。

四、小结

从上述可以看出,明前中期诸帝对道教正一派一直比较支持,从明初的张正常到嘉靖时的张永绪,代代正一首领被崇封,有几代还受命婚配皇亲国戚之女,地位十分显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领导的正一派就得到相当的发展,有资料载,江西龙虎山及其周围地区在明代有宫观64座(庄宏谊《明代道教正一派》,台湾学生书局印行。)香火还是较盛的,其道士数量也当不少。另外,在成祖支持下,武当山道教亦曾兴盛一时,其首领孙碧云、任自垣等曾负盛名。

与此相反,全真道则十分沉寂。据《金盖心灯》记,全真道最大的派别龙门派的各代律师,大都四处游方,没有定址,“是时元(玄)门零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第四代律师周元朴(生当明初至景泰间)“隐青城,不履尘世五十余年,面壁内观,不以教相有为之事累心。弟子数人,皆不以阐教为事,律门几致湮没”( 《金盖心灯》卷一《周大拙律师传)终明之世,此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略有影响的是它的一些旁支,如兼承正一、净明、全真的刘渊然、邵以正一系,曾活跃于宣、英、代几朝;具有全真风范的张三丰一系,曾著名于明初。

总之,明前中期道教虽得皇室支持,但其发展是很有限的。在明宪宗传奉浪潮声中,传升的真人、高士及道录司官不计其数,似乎表明道教很兴隆;在那大批出卖度牒的年代里,涌进道教的人数更是成千上万,又似乎表明道教组织获得了大发展。然而这一切都是假象,内里的滥杂实孕育着衰败。实际上,道教至此时已经没有多少生气,随着封建社会进入末世和万历以后皇室态度的冷淡,其迅速转入衰落阶段就是必然的了。

(原载《四川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热门推荐
  • 洪荒圣王

    洪荒圣王

    一个永生永世的宿命,一个无法逃脱的枷锁。为了追寻记忆中的敌人,尽早于爱人相见,他收起自己无所谓的心态,他将如何打破枷锁,走出命运的安排。不一样的洪荒,不一样的世界。且看洪荒时代的大阴谋。
  • 霉女保镖

    霉女保镖

    卓悦,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外人眼里她是一个有着跆拳道黑带五段身手,独立自强的女人。在朋友眼里,她是一个有点小迷糊,外加偶而还有一点小白的弱女子。由于老爸沉迷于赌博,欠下20万元的高利贷逃走,而不负责任的把一切都丢给刚好失去工作的卓悦。迫于无奈,她答应了天和帮二少边旭阳的要求,做他的贴身保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肚兜

    红肚兜

    我无意中发现了妈妈旧皮箱里的一本相册,里面的老照片向我展示着女人的风韵,在这无尽的风韵之中我猜度着外婆和妈妈的历史,那是青楼里的故事,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故事,不论是青楼里会女红的外婆,还是上海滩演艺圈中能歌善舞的妈妈,都为自己寻找的爱情献出了世上最可贵的勇气和真诚,但她们又得到了什么?外婆和妈妈的老相册,使我生出了一种写作的冲动,我想成为作家,以一部作品轰动世界。我在通往作家的路上寻找着,找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于是我的内心发出一种感叹:曾经遥远漫长的幻想,为何始终不能实现。
  •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职场中各种典型心理现象进行解读,透视其背后的心理学成因,辅以生动贴切的职场案例,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心理制胜方法,帮助读者踏上从完美面试到立足职场,从出色下属到优秀管理者的成功之路,是适合广大职场人士阅读的通俗心理读物。
  • 假侦探

    假侦探

    小说以一个华裔教授在美国患病之后的悲惨经历为线索,融合了悬疑、推理、感情等调动读者兴趣的要素,深入描写了一个人处在极度绝望的环境下的所作所想,揭示了在美国许多人依然对华人抱有偏见的现实。小说是通俗小说和严肃文学的结合,语言文字富有文学性,饱含哲理,又处处设下悬念,紧抓住读者的心。
  • 绝色皇子太狂妄

    绝色皇子太狂妄

    ※“大皇兄,你、你要干什么?”七岁的穆羽风一脸惊恐地看着越穆皇朝里名扬四方的龙阳君穆凌诀,小手纠结地抓着被子。一向温文尔雅的大皇兄,今天好像有点不正常。“小风儿,如今你已是太子,就将皇兄收房可好?”穆凌诀眨着漂亮的眼晴,一张美若谪仙的脸凑在穆羽风眼前,修手的手指抚在羽风脸颊。“可、可是大皇兄,我是你‘弟弟’,你怎么能…”穆羽风避开穆凌诀的手,脸转身一侧,结结巴巴地说道。“小风儿,皇兄都不介意,你还介意什么,等你继承皇位的时候,父皇都已经死了,管不着我们的。”穆凌诀将羽风的脸扳向自己,再次暧昧说道。“大皇兄,你好妖孽啊!”穆羽风羞红着脸。穆羽风,二十一世纪的顶级杀手,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不惜失去性命,没想到死没死,却在一个陌生的朝代在一个婴儿身上重生,分明是个女儿身,母亲为了争宠欺君瞒上,九公主从此成了九皇子。此文,男主强大腹黑妖孽,女主强大腹黑,扮猪吃老虎。注:※此文非禁忌恋。※此文感情方面会比较纠结,背景比较沉重,情节比较幽默。羽风——我就喜欢这样酒池肉林,穷奢极欲的生活,你敢挡我享受,我便要你性命。——有一朝日,我要是再蹋足这片土地,就是你恶梦的开始。推荐自己的新文:《贪财小逃妃》:未来的姐夫好男风,为了姐姐的幸福,李小色决定重操旧业,将未来姐夫的相好勾引过来。谁知这男人却是个妖孽,三更半夜出现在李小色房间,眼神勾魂摄魄,胸膛半裸,“小五,今天我决定成全你的心愿,来吧!”风起云涌,金戈铁马!“杀了他,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强者!”夜倾寒将剑递给李小色,冷酷地说道。李小色握着剑的手擅斗得厉害,紧咬着唇,心下一横,披风斩浪,从起…祁沧月:只要你想的,只要我能的,我都能给,我的要求不多,就要你的一颗真心!楚昔策:原来爱情就是这么简单,他看上你了,你也看上她了,你们就爱了!可是我呢?——如果你想要,我给你全部真心,只希望你能留在身边!感谢liyingxu亲的花花!感谢小灰灰123456的花花!推荐文文:冷爱月:《黑道至尊女王》薄唇醉:《红鸾》清荫:《弃妃招夫》疏桐挂月:<谁动了我的新娘>筱兔:《筱筱的亲亲夫君们》北藤:《女皇选夫》影宿:《悍妻的极品夫君们》粟么:《穿越之赐你一纸休书》苏照颜:《后宫如此多妖》北藤:《极品特工女皇》
  • 掌掴至尊神

    掌掴至尊神

    浩大世界,三千六界,群英荟萃。人族羸弱,为百族之末,当自强不息,少年强则人族强,人族强则百姓兴。人族一心,上诛仙,下除魔,平灭神,血战六界。战歌吹响,人雄辈出!少年出北麓,闯天人,入圣地,平乱世,荡六界,掌掴天下,谁与争雄?当为至尊神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卷)》主要收录了余光中的算命瞎子、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对我一笑、祈祷、珍妮的辫子、新月和孤星、西螺大桥、招魂的短笛、新大陆之晨、呼吸的需要、我之固体化、我的年轮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