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32

第32章 隋唐至明清时期道教与儒释的关系(1)

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儒释道关系,十分错综复杂,要全面加以研究介绍,非我之力所能逮。这里仅以道教为基点,着重介绍道教与儒释是怎样斗争与融合的,且在斗争与融合两个方面中,又以介绍道教融合儒、释为主。为了叙述方便,拟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三个阶段来介绍。

一、隋唐五代道教与儒、释

三教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至隋唐,鼎立局面最后形成。隋朝一位隐而不仕的儒者李士谦说:“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佛祖统纪》卷三九)本意是评价三教价值,而客观上却给三教力量对比作了近似的描述,表明三家至隋代已大体势均力敌。面对三教的实际状况,隋唐统治者实行三教并用方针。但因唐王朝帝王姓李,为抬高皇室门第,认道教始祖李耳为祖先,故在唐前期的三教政策中偏重扶持道教,实行“老先,次孔,末后释宗”的政策。这种政策自然很受道教拥护,也可取得儒家谅解,但却与日益强大的佛教势力相矛盾,而遭到它的强烈反抗。故在唐前期,三教斗争特别是佛、道斗争异常激烈。除佛教与统治者之间,儒、释之间的斗争不计外,单是较大的佛、道斗争就有多次,如唐高祖武德七年的儒、道联合反佛斗争,太宗贞观十一年的释、道先后之争,高宗时期的多次佛、道大辩论,高宗、武后、中宗时期的《化胡经》之争,唐中后期的多次佛、道辩论等。其中武德年间的儒、道反佛,几乎引发唐高祖下令废佛。贞观年间的释、道先后之争,是唐太宗采取了棒打智实、流放法琳等强硬措施后,才迫使佛教就范的。至于佛、道之间的多次大辩论,也是双方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可见三教关系特别是佛道关系是很紧张的。这在三教关系史上,可谓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这种紧张关系,直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才逐渐缓和下来。

大斗争促进了大融合。就道教讲,表现尤为明显。突出的是:在佛教大乘空宗和隋代天台宗、三论宗的影响下,道教在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个佛教色彩很浓的学派——重玄派。据一日本学者研究,重玄派上继太玄派、灵宝派,形成于隋代后期,而流行于初唐(砂山稔:《〈灵宝度人经〉四注札记》,载《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2期。)东晋尚书郎孙登“以重玄为宗”,可以看作是它的萌芽。其主要代表人物见于唐末道士杜光庭所著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其中说:“梁朝道士孟智周、臧玄静,陈朝道士诸糅,隋朝道士刘进喜,唐朝道士成玄英、蔡子晃、黄玄赜、李荣、车玄弼、张惠超、黎元兴,皆明重玄之道。”(《道德真经广圣义》卷六。)见重玄派在唐初道士很多,是初唐最兴盛的道教学派。

重玄派道士的著作,目前所存不多,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初唐道士成玄英的《老子注》和《南华真经注疏》。《老子注》原本早佚,经近人蒙文通对散存于诸家《老子》注疏中的疏文,加以辑录校理,成《道德经义疏》,尚称完帙。这是现存重玄派最重要的著作。通过对它的分析,不仅可以展现重玄派的思想面貌,也可揭示其融合佛教的情状。

该书下面两段话,比较典型地体现了重玄派的思想:

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深远之玄,理归无滞。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

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

这两段话,一说“一玄”,二说“又玄”。从两个层次上表述了它的思想。

“一玄”,或“一中之玄” 成玄英对玄字的解释,一曰“深远之义”,二曰“不滞之名”。以“深远”之义解玄,无疑是符合《老子》本意的。《老子》和许多道家书皆作如此解释,可说是它的本义。而以“不滞”(即不著名相)之义解玄,则非道家所有,而为佛教思想,可说是成玄英的创见。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将此二义合为一义:“深远之玄,理归无滞”,实际是将“深远”这个道家义,归并和融于“无滞”这个佛义之中。从而使他笔下的玄(实为道的表现形态)被抹上浓厚的佛教色彩。他说:玄是什么呢?“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意谓“有”与“无”是“二边”,或两个极端,玄的本性是不滞著,不滞于任何一边;即他所谓的既不滞于“有”(有欲,有为等),又不滞著于“无”(无欲,无为等)。遣去二边,居于中道,这才是玄的本性。他称此为“一中之玄”,或“一中之道”。他认为只有这种不滞著于有、无的“一中之道”,才是老子之道,才是圣人施化之道。所以他说:“圣人施化,为用多端,切当而言,莫先中道。”他为此对《老子》章句作了很多解释:“为学之人,执于有欲;为道之士,又滞无为。虽复深浅不同,而二俱有患。今欲祛此两执,故有再损之文。既而前损损有,后损损无,二偏双遣,以至于一中之无为也。”“境智双遣,根尘两幻,体兹中一,离彼二偏,故无无为之可取,亦无有为之可舍也。”“体一中则得,滞二偏则惑。”“行人但能先遣有欲,后遣无欲者,此则双遣二边,妙体一道,物我齐观,境智两忘。以斯为治,理无不正也。”他认为双遣二边之后,就能体认出道的虚玄本质:“妙本非有,应迹非无。非有非无,而无而有,有无不定,故言恍惚。”当体认了道之“非有非无,而无而有”的本质后,就可得“虚玄极妙之果”( 以上皆见成玄英《道德经义疏》)

成玄英从《老子》中揭示出“不滞二边”的“一中之玄”,确是前不见古人的(成玄英的老庄注疏为重玄派之代表作,他之前的重玄派道士之书少见,姑以

其书为创始之代表)它虽与《老子》的某些思想有联系,但主要却是引进佛教“二谛”论和“中道”观的结果。佛教中观学派认为,因缘所生诸法,自性皆空;世人不懂这个道理,误以为真实。这种世俗以为正确的道理,谓之“俗谛”(或称“世谛”,“世俗谛”)。佛教理论家认为世俗的认识是“颠倒”的,而“缘起性空”才为真实,称为“真谛”(或称“第一义谛”)。要认识世间的真理,必须将此“二谛”联系起来,将被世俗颠倒了的认识颠倒过来,以“有”为非有、假有,以“无”为非绝对的空无,即非无,假无。这种非有非无、即有即无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佛教的“中道”观。这种思想为大乘佛教各派所尊奉。其后,天台宗的智据此建立空、假、中“三谛”及“三止三观”学说。三论宗吉藏则将它和“八不”(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结合起来,建立“八不中道”和“四重二谛”理论。其核心都是用“二谛”、“中道”这种否定式的思辨方法,以破除所谓的“执著”、“边见”,达到否定一切,“一切皆空”的认识目的。正如龙树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如吉藏所说:“借有以出无,住世谛破无见;借无以出有,住第一义(谛)破有见。故说二谛,破二见也。”(《二谛义》卷上)显然,上述成玄英的“既不滞有,亦不滞无”,“双遣二边”的“一中之道”,就是汲取上述佛教(主要是三论宗)思想炮制出来的。

“又玄”,或“重玄” 成玄英认为,“双遣二边”,得“非有非无”的“一中之道”,仅是体认道之初步,还不能体认出它的本质,因为住于“中道”,仍是“有滞”、“有著”。要体认“至道”“虚通之妙理”,还必须深入一步作“又玄”或“重玄”工夫。他说这原是老子的意思。老子知道“虽遣二边,未忘中一”,不得谓之“尽善”。因为“一中之玄”的价值,仅在于能遣去“有”、“无”二偏,有如药的作用一样,病治好了,药就没用了,此即“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药还遣。唯药与病,一时俱消”。所以成玄英在说了“一玄”之后,“恐行者,滞于此玄”,再犯滞著之病,故“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前以无名遣有,次以不欲遣无。有无既遣,不欲还息。不欲既除,一中斯泯,此则遣之又遣,玄之又玄”( 以上皆见成玄英《道德经义疏》。)总之,所谓“又玄”或“重玄”,就是在双遣二边之后,不滞于“中道”,要把治二“偏”之“药”的“中道”一齐遣掉,即彻底不滞著。

成玄英遣有遣无之后又遣中的“重玄”思想,仍主要来源于大乘空宗和三论宗。吉藏《三论玄义》说:“夫有非有是,此则为邪,无是无非,乃名为正。……为息于邪,强名为正。在邪既息,则正亦不留,故心无所著。”又说:“本对偏病,是故有中。偏病既除,中亦不立。非中非偏,为出处众生,强名为中,谓绝待中。故此论云:‘若无有始终,中当云何有?’经亦云:‘远离二边,不著中道。’即其事也。”(《三论玄义》卷上。)见破除二边之后,不能住于中道,要“病除”、“药遣”,原是中道观的固有之义。值得注意的是,吉藏还在他的著作中讲“三重二谛”、“四重二谛”。《二谛义》说:“言诸法有者,凡夫谓有,此是俗谛,此是凡谛。贤圣真知诸法性空,此是真谛,此是圣谛。……次第二重,明有无为世谛,不二为真谛者,明有无是二边……不二中道为第一义谛也。次第三重,二与不二为世谛,非二非不二为第一义谛者……此亦是二边,何者?二是偏,不二是中。偏是一边,中是一边,偏之于中,还是二边,二边故名世谛;非偏非中,乃是中道第一义谛也。”(《二谛义》卷上)种“三重二谛”的论述形式和彻底不滞著的思想,对成玄英重玄之道“遣有遣无又遣中”的三翻式和彻底否定方法不无启迪。

至此,成玄英“重玄之道”的基本内容大致清楚了:先以“一中之玄”遣有遣无,继以“重玄之道”遣“药”遣“中”。从层次上看,是自“一玄”到“重玄”递进式两重;从逻辑结构看,则是遣有、遣无又遣中的三翻式,类似于否定、否定再否定。其中透露出一股十分强烈的否定一切,不染一尘,不著一物的空灵气质。

用具有这种气质的思想去解说《老子》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自然会被染上空无色彩。对《老子》的基本概念“道”的解说就是明显的例证。《老子》视道为万物之本原,它虽赋予道以“恍惚”、“寂寥”、“窈冥”、“玄同”等难以捉摸的性质,但却认为它恍惚中有“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赋予其某种可被人们感知的实在。且肯定它是天、地之“母”,天、地、万物和人等实体都是从道中产生出来的。可见老子之道有着某种物质实体的属性。然而经过“重玄”化后的道则不同了,它不仅具有“虚通”性质,而且具有“假”、“空”性质。如说:“玄道妙本,大智慧源,超绝名言,离诸色象。”“夫至道虚通,妙绝分别,在假不假,居真不真,真假性齐,死生一贯。”“至道绝言,言即乖理,唯当忘言遣教,适可契会虚玄也。”“妙语诸法,同一虚假,不舍虚假,即假体真。”“怀道圣人,妙体虚假。”“复于真空,归于妙本。”成玄英笔下这种充满虚、假、空性质的道,与《老子》之道已大异其趣,很难想象能从其中产生出天地万物来,倒与佛教的“寂灭”、“涅?”很相似,这是带着假、空特色的虚无之道。

成玄英除从佛教汲取“二谛”、“中道”,建立虚无主义的宇宙观外,又从佛教汲取“无分别”、“无差等”、“八不”等思想,建立“心无分别”、“自他平等”的折衷主义方法论。他谴责常人所具的能分别真伪、善恶的“分别之心”,“分别之智”,宣扬不分是非,不辨黑白,“自他平等”的宗教理念,并广泛引用佛教“八不”思想以加强此理念。如论“物”、“道”关系时说:“悟即物道,迷即道物。道、物不一不异,而异而一。不一而一,而物而道。”论道的“希夷微”性质时说:“真而应,即散一以为三;应而真,即混三以归一。一三三一,不一不异,故不可致诘也。”“用此非无非有之行,不常不断之心”,作为“修道之要术”,要“量等太虚,无来无去,心冥至道,不灭不生”,才能与道长久,这些都充满着抹杀矛盾,折衷调和的强烈倾向。

用这种思想去分析事物(矛盾),自然只能抹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泯灭其应有的界限。成玄英在疏解《老子》中诸多矛盾范畴时,正是这样做的,把本来矛盾的事物说成“不殊”,将《老子》本有的某些辩证因素剔除净尽。如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等句时,把本来对立的“善、恶”,“美、丑”概念,说成是没有分别的,其“分别”乃是凡夫“耽滞诸尘”、“执迷”的结果,谓“善恶源乎一心,忘者知其不殊,执者肝胆、楚越”。“不知诸法,即有即空,善恶既空,何憎何爱?”“唯当忘善恶而居中,方会无为之致也。”意即善恶并无分别,善即恶,恶即善。疏“有无相生”句时,谓:“有无二名,相因而生,推穷理性,即体而空。既知有无相生,足明万法无实。”意即有、无之本体都是空的,因而是没有区别的。疏“长短相形”句时,谓:“以长形长则无长,以短比短则无短,故知长短相形而有者也。”把《老子》长短相比较而显长、短的思想,变为“无长”、“无短”的同一。疏“高下相倾”句时,释“相倾”为“相夺”,谓“高下竟无定相,更相倾夺,所以皆空也”。用高下相倾夺而成空,以抹杀高、下之区别。疏“声音相和”句时,谓:“宫商丝竹,相和而成,推求性相,即体皆寂。”用佛教物无性相的观点,将有声音说成为没有声音(皆寂)。疏“先后相随”句时,谓:“夫以今望昔,所以有今;以昔望今,所以名昔。而今自非今,何能有昔?昔自非昔,岂有今哉!既其无昔无今,何先何后?是有先有后者,三时相随,而竟无实体也。”以“今自非今”,“昔自非昔”等诡辩手法,抹杀今、昔区别,得出无昔无今、无先无后的结论,如此等等。不仅如此,成玄英还以佛教“性空”、“无差等”观点否定车、树及人身等的实有,谓“车是假名,诸缘和合,而成此车。细析推寻,遍体虚幻”,谓“若推此树,起自虚无,即空而言,树亦非有”,谓“善摄生之人,忘于身相,即身无身”,“圣人不执身为身,忘怀迷执,故能出三界。凡夫为执迷是非,心恒起灭,因斯迷倒,故入六道”( 以上皆见成玄英《道德经义疏》)要求道士“不执身”而“忘身”,这与道教“贵生”,追求肉体不死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倒与佛教追求的“寂灭”解脱相吻合。故《道德经义疏》中用许多字讲述“三业清净”、“六根解脱”,就毫不奇怪了。至于《道德经义疏》中对违顺、毁誉、是非、荣辱、物我、境智、亲疏、祸福等诸多矛盾的解释,无不使用“性空”、“无分别”等观点,使之一一变为没有差别,“一味平等”的空无之物。

总括上述,可见成玄英的“重玄之道”,确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面貌出现在初唐道教舞台上。这是佛、道融合在道教方面的重要产物。它表明道教融合儒、释已开始突破照搬照抄的低级阶段。初唐道士李荣(与成玄英同时代)的《道德真经注》,武周道士孟安排的《道教义枢》以及隋代所出《太玄真一本际经》等书中,也有重玄思想,此不赘述。

除重玄派道士外,其他融佛入道的道士在唐代尚有不少。王玄览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他活动于唐高宗至武周朝,对佛、道“二教经论,悉遍披讨”( 《玄珠录》卷前王太霄序,见《正统道藏》第39册。)曾有著作多种,皆已失传,现仅存经人整理的言论记录《玄珠录》两卷,可概见其思想。该书讨论的问题很广泛,但从讨论的命题、思维方式,到语言文字,无不表现出浓厚的佛教(主要为唯识宗)色彩。

同类推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通缉逃后:鬼马郡主逃婚计

    通缉逃后:鬼马郡主逃婚计

    被绑上凤辇的沈茗香在大婚的当天晚上直接将皇上点倒,拍拍小手逃宫了。被沈茗香当成道具的男子拦住了她的去路。“刚才是我的第一次,你要对我负责,以后我就跟着你了。”她上下左右认真的看着眼前的男孩,尔后淡淡道:“我养不起你。”
  • 深井里的蛇

    深井里的蛇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谁家天下

    谁家天下

    如今这年代,灵魂转世都不叫投胎了,那叫穿越时空!这可是现在最时髦的事了,谁都巴望着能穿上那么一回,好好过把瘾!可是,这穿一次是赶时髦,穿两次可就是活受罪了。她就是这样一个不幸地穿了又穿的倒楣孩子,回回等到她以为从此以后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的时候,就会被逼无奈地穿那么一回!唉!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啊?咦?!这次不是说会让她转生到太平盛世过安稳日子吗?这该死的六殿阎君怎么一脚把她踹到了隋朝?!老天爷啊!在这乱世之中,这日子可让她怎么过啊?
  • 驱魔少女与暗夜守护

    驱魔少女与暗夜守护

    (实体书已上市)学园处处布满浓浓妖气,火焰一样的触角正探向中间的人群。初飞为了儿时心仪的小男生宋景轩而转学,谁曾想他竟是被妖魅附身的吸血鬼后代,一手遮天掌握了学生会以及学园中的各大社团。每当初飞体力不支即将溃败的时候,一个花美男总会及时出现,墨绿的长发变成炫目银色,指尖点燃幽蓝的火焰,将逼近初飞的那些危险逐一化解,笼罩学园的重重妖雾随着他们的不懈努力逐渐散去。孰料,经历生死劫的斗鱼在即将参加初飞的成人礼时,命运之轮却意外地扭转了方向
  • 星际农场主

    星际农场主

    浩瀚神秘的宇宙 唯有金属与热血才是永恒的基调 看着自己身后那铺天盖地的巨型战舰,雷胖子露出了微笑。 哥也是传说...... (貌似是200人的超级群:65364139)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破灭诀

    破灭诀

    徐子锋为救生病的父亲,苦练功夫,斩杀魔兽。因缘际会之下,习得破灭诀,却也被卷入了诸多杀身之祸……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教你学雪橇

    教你学雪橇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 暴君的宠姬

    暴君的宠姬

    这是一个欢天喜地的喜剧:人物:霸王,当然是强横霸道的王,在他的眼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普天下的女人他看上了,就应归了王。姬:抢来的,绝色的,但与其他姬不同的,有本事把霸王整了个一个头两个大的。内容:霸王抢美色,但抢了一个让他终生都后悔的美女,美则美已,但是,美色下面,想不到还有其它,抢了美色,丢了很多,还没吃到嘴边,正所谓丢了夫人又折兵。本文以祸乱纷起的大齐为背景,当时宦官米世仁专权,立了一个白痴皇帝,看这山野的绝色怎么率了一村的乌合之众与王斗,与奸臣斗,斗出水平,斗出笑料百出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