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500000007

第7章 脉理奥旨详解(6)

察其两旁,大小攸辨;究其三驿,强弱暗分。

吕真人曰:何谓两旁?乃脉之左右也。察者,按而辨其界限也。不察两旁,安知大小?有一种虚而散漫之脉难察,又有一种邪气盛之脉,两旁亦难察。其除则无不可察,以其脉界清也。察之而或大或小,无不了然于指。即无不了然于心,倘大而如上文所云灯笼,便知其非实小;而如上所云石路行,自知其阴阳之损。不能尽述,举此为端耳。曰辨者,非徒辨其大小也。然因大小而详辨,尤当按其上中下三部,以溯其神力,以定强弱。上强而中下弱,亦可知其下关之不足。如此类推,非徒以寸关尺分强弱也。若只以寸关尺分之,则谓之明分,安得谓暗分?种种妙理,在人领会圆通。举一二以为式耳。

疏:

此段要旨最易为现在中医忽略。现代中医切脉分几个层次:①切脉只是做做样子。此种不论。②按图索骥。即切脉只专心求是浮沉表里等二十八脉的哪种脉。而这种按图索骥的切脉方法,其实也只能做到“形似”,哪里能合乎“道妙”呢?因为《濒湖脉学》等总结的各种脉象是“死”的,而人之病症是“活”的,所以仅仅是背诵脉诀而按图索骥,还是舍本逐末。脉学之精微,首先需要体悟脉道,深谙脉理,而后熟悉脉学,在此基础上,勤加实习,才可臻其至微。此言“察其两旁”、“究其三驿”,即从体悟脉道而来,岂是仅仅熟悉脉学、按图索骥可以达到的境界?“察其两旁”、“究其三驿”,即“要注意辨别脉的宽度和长度”,这个命题古人是早就有的,但长期以来被忽略了。从这个角度,“察其两旁”、“究其三驿”,可以说提出了切脉的一个新命题。

独盛一指,当问贼由谁唆;兼变两关,还寻恶从何起。

吕真人曰:独盛一指者,乃人之脉,部部无甚低昂,于无甚低昂中,独有一部亢,谓之独盛。不论真盛与假盛,此宫便知有贼。然贼非无自而生,必有勾引,亦必有其起始,故谓之唆。所以攻贼,必兼除期招贼之贼。即如人之病在某宫,而实先起于某宫,此即唆贼之谓也。此言独脉之必究其源也。变两关者,乃人之脉不止一宫受病,有他宫同受病也,受病则其脉必变。关字勿泥,作寸关之关。亦非限定两关之变,不过举以为规耳。然其病亦有原本,或急则暂治其病,然后再兼治其所以生病;宽则一并治之。皆所以除后患也。所以生病,则恶从何起之区也。但不细寻,则不得其所自始耳。此见治病者,当知治其所以病,免病后之病也。

疏:

此言切脉要注意全面分析,以究病症之源头为要务。因为六部之脉,或“独盛一指”,或“兼变两关”,都不仅仅是该部之病,须做整体分析。这亦是中医整体观在脉学上的具体体现。

左冲右突似败兵,细观何宫之异;忽来即去如狂鸟,详搜攸伏之缘。按部位以参求,凭灵苗为照燎。

吕真人曰:何谓左冲右突?乃人之脉变动不常,乱标乱撞也。曰似败兵者,试观兵之败,其惊惶疾走,有一种失措气象。脉之冲突,何异如是?然冲突之脉,部部如是,又如何辨其生病之由?盖其中必有异处。但当细察在何宫,得其异,乃可并拔其根株也。此补上文所论之未备。忽来即去者,乃脉之甫到手,有一种不能住留气象。盖神完气足之脉,其来而去,有雍容之气。此一来即去,有迫促之形。好比狂鸟遇人,一见即惊走。故曰如狂鸟。然亦必有其根缘。但当究其伏于何地,所以必贵详搜。此两种脉,亦已言之,但不推究所以然,则人恐不揣其本。凡脉皆然,不但此两种。学者所以在悟,不可执一也。然参求本源,实不能离乎部位,必按定以参之,乃得其本。既知部位,不得挟一毫粗率。又须虚心以静听。心至灵,故谓之灵苗。若不凭乎此以照燎,则如入暗室,势必强猜误认,害人非浅。深可惜也。

疏:

此言脉之乱,不能准确辨别何部的情况下,当细审病症源于何宫。与上句互参,可知上句说的是:既知何部脉异常,也不能臆断此宫之病,还要细辨此宫之病来源于何宫;此句说的是:因为脉乱,不知何部脉异常,则要细审究竟病症之根源于何宫。

擒贼先擒王,正本清源之说;除恶如除草,救火避水之能。

吕真人曰:此言治病之要。何谓擒贼先擒王?贼者,即所中之病,指症候言。王者,病之根本,指生病之由。言犹之乎攻贼,若不歼厥贼之魁,则其势必至日积。治病亦必如是。此乃正其本而末自从,所谓正本清源也。亦有急则治标之说。然不治其本源难,断后患也。何谓除恶如除草?恶者,即病根也。病若不除尽其根,则病复生。譬之除草,根若不拔,日久又复萌芽。所以必称其力以施之。其功能又比之于救火避水。有恐后之心,且有必欲永远其害之意。秘经云“贼去仍复修墙垣”,即此意也。

疏:

此即“治病必求其本”之意。但“救火避水”又须深究。如救火必须用水,然水也不能太多,否则火祸虽灭,而水灾又起,岂不悲哉?临床上亦有为治疗“胆囊炎”,中医属于“胁痛”之火热证,而大用龙胆泻肝之苦寒之剂,其结果,“胆囊炎”虽然好了,但脾胃虚寒冷,乃至元阳亦虚亏。此种实例,举不胜举,可谓时医流弊,这正是“救火不知避水”之患。所以说“救火避水”四字,深体中华医道之三昧。医家当慎之。

推本末之所流,合外内以互证。脉病坎宫,宜建金屋;脉伤离位,早灌木林。

吕真人曰:推本未者,何?即上文究其所以病也。合外内者,何?即上文所谓声色之发,与内之五气相符也。此二句总结上文数节之意,以下又申言治本。脉病坎者,何?坎为水,在人即肾。人若察得坎宫有缺,固当培其本宫,益其水。然益其水而不开通水源,则无源之水,涸可立待。何谓开水源,壮金以生水也。故曰:宜建金屋。金即兑宫,在人则肺是也。屋字勿泥。脉伤离位者,何?离居南,属火。在人则心也。曰伤者,乃人之心脉受病。欲安固其心,必于木林加以灌溉。木者震宫,在人则肝是也。盖肝主乎血,血亏所以心不安。若徒顾其心,而不培其血,谓之无柴之火。不能久燃也。故云。早灌者,调理之谓也。

疏:

此言四诊合参,以推究病证之根本。

此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八卦、五行来确定治法。肾病要治肺,因“无源之水,涸可立待”之故。心病要治肝,因“无柴之火。不能久燃”之故。

少女衰弱,黄庭打扫光明;长男忧愁,黑虎桊养周密。

吕真人曰:何谓少女衰弱?兑为少女,在人则肺。衰弱者,乃此宫之失陷,谓之衰弱。其本由于中土之不能生。黄庭即中土也。何谓打扫光明?盖土有亏则培之,有郁结则清除之,务使中宫光明郞润,则土上生乎金,中宫治,少女自安。安久则化衰弱,而为盛强矣。长男忧愁者,何?震为长男,在人则肝是也。何谓忧愁?即木黄落之意。欲解其忧,非黑虎不能。黑虎者,坎中之真源是也。益其真源,则木自无黄落之患。桊养黑虎,即益其水也。然不可不周密,开水源,塞水流,二者不可偏废。故曰周密。人只知求水之来,而不知防水之去,安得有周密之功?苟能密其功,亦何患乎青宫之多忧耶?

疏:

此和“脉病坎宫,宜建金屋;脉伤离位,早灌木林”借言“虚则补其母”之法。肺金之病,要治脾土。肝木之病,要治肾水。

中堂敝陋须补葺,大法包罗要觅寻。此乃察脉之先征,即以防病于未发。

吕真人曰:何谓中堂?即上所谓黄庭也。敝陋者,即补之。破散如破屋,所以必须补葺。然但补其中,人亦知之。有中宫为竹木所压,而至于陋者,又将何以葺之?其法必须斩伐竹木,乃可完治其中宫。实人所易忽。以上皆正本清源之要也。统而谓之大法。其中参伍错综,包罗无限。业此道者,自当细为寻之。按察先征者,乃无病之时,而脉实先兆其机,即如上所谓病坎宫伤离位等类是也。察之而见其先征,则防之贵早。防者,治也。当未发之时,宜早治之,使之发无可发。即《道德经》中“病病不病”之意也。

疏:

此言补脾土之法,不可见虚就补,要注意疏理肝木。

此言在切脉时要注意察其“先征”,而“防之贵早”,亦即“治未病”之重要。

口腹之资,按脉理而敬避;调养之妙,凭心法以为宗。制治于未艾,保邦于未宁。外寇所以不兴,内贼亦以不作。

吕真人曰:何谓口腹之资?乃人于朝餐夕食,所食之物味也。物味皆五行所生,然其所禀各有偏。或偏于水,或偏于火,或偏于土与木金。其禀既偏,其气实以类相从。如偏于火者,则助火;偏于木者;则佐木。在人之五脏,不外五行,五行要得其中又。又如肝木盛而食佐肝之物,则为害。其余可以类推。又如金衰而食损气之物,则为患。如此之类。所以必按乎脉理。或喜或忌,不可不明。明则知敬避矣。此中妙义,皆所以调养人之五气,以成化育之功。欲得其调养之妙,不本此心法,妙从何得?故曰凭心法以为宗。心法者。即上察脉观色,别声参窍之法也。法运于心,故云心法。宗者,主也,以此为主。盖得此主脑,乃得调养之妙也。制治于未艾,保邦于未宁者,即思患预防之意。人之一身,犹一邦也。身贵康,即治也。人身贵思患预防,所以必须调理调养既周,则诸灾不起。犹之乎邦之安定,无所侵扰。外冠不兴者,人之调养密,而五气顺;肌肤固,外之风寒暑湿不能入。内贼不作者,人之五气平,而不生患也。此其妙用,与治国何殊焉?

疏:

此段言日常饮食调理也要根据脉来定夺。

医未病之病,见在机先;逐既灾之灾,法在指下。

吕真人曰:何谓未病之病?用病之伏于五脏,有其根而未见其症也。然虽伏根而未见,症亦已流露于脉。既流露于脉,则不见而实不啻见之矣。既见之,则当医。然医此未发之病,首在有先见之明。先见究何所凭?有机焉。机,即脉之动也。能察脉之动,则见自在机之先兆焉。何谓既灾之灾?乃病之已发,有症可凭者也。既有症可凭,好比盗贼在宫,自当赶逐。然亦非徒凭乎症也,尤须按脉以推其原委,谓之法。法者,察脉之心法也。心法运于虚,要必合乎指法,则虚而始归于实。故曰法在指下。此统言未病已病,而医之术始全也。

疏:

此段言“治未病”之重要。

推之四时八节,妙合天机;溯其分镇各司,理同地道。

吕真人曰:此节总结上文脉理之妙。合天符地。四时,上已分析。八节,即运行于四时者也。脉之周流不息,如四时八节之推迁。四时八节,即天道之化机;脉之微妙,何以异是?曰分镇各司者,何?在地,则五岳四渎,东西南北,各镇一方,各守其职。在人,则水火木金土五脏及水道谷道,亦分镇而各有所司。此脉之源头,与地道无殊。其理同也。世之言脉者,只就脉言脉,而未知脉之合天符地。吾今分明说破。学者参之。

星辰次舍,尽在身中;山岳川流,悉归脏内。斯理至奥,其妙靡穷。得吾说以静观,久久无微不入;在斯人之灵悟,一一可会其源。大开方便之门,克受无疆之福。体天地而救济,作人卷以流传。世皆获益,身期得康。

吕真人曰:星辰次舍者,即上所谓天之晷度。人之脉窍同之。八万四千三百六十,亦谓之次舍。故曰尽在其中。山岳川流,即上所谓地有山河,人之脉络合之。其起伏之妙用,无不相符,故曰悉归脏内。惟其合天符地,故理非浅近。所谓奥也,奥极故谓之至。愈奥愈觉其妙,令人探索难尽,故曰靡穷。惟其奥之至妙难穷,所以有待于说。然说者非自吾始,吾不过再举其原本,未曾说者而详说之,所惜者,世之人或自以为莫已若,纵得吾说,视为简陋,妄生谤议,不肯虚心以静观,不免长夜漫漫耳。如果去其坚僻自是之心,穷究日久,脉之理虽微,亦何有不可入耶?不生谤议,不自为是,亦要一心之灵悟,如能触类旁通,乃可统会其奥妙之全体也。吾今不计人之谤议与否,实深悯医道之不明。故作为书以垂世,使人精益求精,普行救济,以大开方便。果能方便于世,自觉造福无穷。即人之获其救济者,亦受福无疆矣。然吾自思,亦实体天地好生之德,以行救济之功。但人人济之,曰亦不足。不得已而为传书计也。此集名曰人卷。欲以流传于世间,使家喻户晓,共明医道,安在不获吾益,而共期身之康泰,同登仁寿哉?

疏:

此段言要把天人同构、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到脉学,亦总括全文之意义。

恍如桃李逢春,何须张子之辟谷;似此黄金不换,可冀彭祖之延年。吾道在此,特为传之。

吕真人曰:此承上节而申言其效。盖苟身得其康,则诸灾不作。其身体荣茂,自不啻桃李当春,有生生不已之机。又何必如子房之习为辟谷,而始能长生?特患不得其秘耳。苟得其秘,虽有黄金万镒,肯与之换乎?所以然者,得其秘可以延年,欲学彭祖亦无难也。此编所言,虽未足尽吾之道,而吾医疾之道,实不过乎此。特传之于世。以为后学之资。世之学者,慎毋视为陋焉。

疏:

此段言本篇之重要性。“恍如桃李逢春”,“似此黄金不换”,皆言其珍贵也。

顺德龙裕光初校

南海蔡敏驭复校

同类推荐
  •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医院药事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这些内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必须把药事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热门推荐
  • 尚书博文精粹

    尚书博文精粹

    百篇博文记录一个铁骨柔情的中年男人的五味生活,他是丈夫,他是父亲,他是悉心记录生活的书写者。有琐碎,更有精彩,每一篇都透着醇厚的日常情味,本色笔墨书写本色人生。
  •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你在干什么?”“我在做男人都会做的事!”话毕,一张炽热的唇覆了上来。“哎呦,你干嘛打我!”男子眼睛黑了一块,脸上微微愤怒。女子乾笑起来:“自然反应,谁让你这么突然,我习惯了。”说完女子翻身把男子押在身下,邪邪笑道:“为了避免你再次被打,我便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吧!”女子俯身正想亲上去,男子又翻身把女子压在身下:“这件伟大的工程还是由我来!”男子把女子禁锢在怀里,不让她再有逃走的可能,他等待今天已等了很久……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非常同桌同桌对头

    非常同桌同桌对头

    陆飞、欧阳子、李小奇……好动、好话话、好做小动作的男生们,大丽 、李小白……可爱、活泼、聪明的小女生们,他们生活学习在一起,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情呢?读者朋友们快来看看这本《同桌对头》,书里收录了《别拿生活委员不当干部》、《李小白的生日会》等好玩的故事。
  • 致女孩:最走心的999条微信

    致女孩:最走心的999条微信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特别是女孩,由于 对很多事物缺乏必要的认知和训练,常常会跋涉在心 灵的黑暗深处,耽于幻想、意志薄弱、心理素质差… …难免因此而让自己伤痕累累、痛苦不堪。此时,女 孩子最渴望得到正确的指引,从而让自己成熟起来, 不断地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呵护自己。西西密码编写的这本《致女孩(最走心的999条微 信)》中,既有简洁优美的心灵美文,也有耐人寻味 的人生感悟;通过999篇感人的心灵美文,如一罐罐 香浓暖心的鸡汤、一股股清凉解渴的山泉、一块块填 补胃肠的面包,温暖人生风雨中那些孤独的、受伤的 心灵,为无数女孩打开一条通向春天的小径,一扇扇 通往明媚的心窗。
  • 魔武横歌

    魔武横歌

    魔帝猖獗出乱世,狼烟四起为八方。武帝雄威震四方,踏足顶峰两相忘。横扫天武谁能敌,风云涌动震八荒。歌唱别曲相思雨,欢聚离别天地殇。修炼一途哪有聚,九死一生英雄场。消沉渡日梦何在,平定乱世自逍遥。
  • 绝世独宠:嚣张祸妃很倾城

    绝世独宠:嚣张祸妃很倾城

    她携带异能,意外穿越,一朝醒来,竟成了亡国巫女。他是北莫皇朝最为尊贵的王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奈何只钟情于她,为了得到她,他不惜一切毁了她的国,将她拐到北莫,对她戏上加戏,他勾唇冷笑:“苏若言,你以为你逃得出本王的手掌心吗?”某女抖了抖,一脸不屑的看着他:“北莫沉,你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只能由本王亲自调教!”好吧,某女认命,一把将他扑倒强吻:“竟然如此,那休怪我没手下留情!”…………
  • 庶女国色

    庶女国色

    胡非非表示很无辜,随便逛个街都能碰上“电梯逆天故障”这种事。她做自由落体运动被穿越后,发现……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普通公司小职员,穿越成绝色小庶女,各种幸福卖萌秀恩爱,扁扁渣男,揍揍碧池,最终抱得美男归,还顺便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励志甜宠”故事!
  • 小妖乱

    小妖乱

    死亡重生,成为一株蒲公英花妖,修炼、成人,遥不可及;朋友、伙伴,却纷纷为仙。假如生命从来,执著是否能够改变,坚持到最后的爱,是会化为乌有,还是继续追求?假如四世三生从不曾经经历,就此忘却,以妖的身份单纯的活下去,是否就会忘记拿回眸一笑?纵然登上仙界,却追不上、触不到那人的一片衣角,生或死,一念之间,最终她所追寻的是对是错?搅乱三世的小妖,是否会记得墙桅之下他素手拉着她跳上墙投,三笑留下的情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